CN215924692U - 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4692U
CN215924692U CN202120233077.9U CN202120233077U CN215924692U CN 215924692 U CN215924692 U CN 215924692U CN 202120233077 U CN202120233077 U CN 202120233077U CN 215924692 U CN215924692 U CN 215924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unit
oxidation
wastewater
sl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30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饶辉凯
胡斌
刘成刚
王岩柏
徐祖会
张庆民
孙红珍
庄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330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4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4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4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单元、第一氧化单元和电解单元,调节单元包括均质池;第一氧化单元位于调节单元的下游,第一氧化单元包括第一氧化池和第一沉淀池,第一氧化池与均质池连通,均质池内的废水进入第一氧化池内并进行氧化分解,在第一氧化池内停留第一预设时间,第一沉淀池与第一氧化池连通,废水进入第一沉淀池进行一次沉淀分离;电解单元位于第一氧化单元的下游,电解单元包括电解池,电解池与第一沉淀池连通,第一沉淀池内的废水进入电解池内,并在电解池内进行电解反应,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废水经混凝沉淀预处理后,废水中仍含有大量的生物毒性物质的问题。

Description

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辛醇,俗称异辛醇,2-乙基己醇,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易燃的油状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是合成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增塑剂、溶剂、脱水剂、消泡剂等。工业上一般采取丙烯羰基法生产辛醇,以丙烯、合成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丁醛,丁醛在氢氧化钠的催化作用下缩合脱水生成辛烯醛,辛烯醛加氢生产出粗辛醇,经过精馏得到产品辛醇。生产过程中,排放出辛醇废水,废水COD(化学需氧量)约23000mg/L,废水中主要特征污染物2-乙基己醇,该废水是具有高COD、高碱性、高生物毒性的有机废水。其中,5万吨/年辛醇装置废水排放量约1.1m3/h,若废水中污染物得不到有效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处理系统存在如下不足:废水经混凝沉淀预处理后,废水中仍含有大量的生物毒性物质,进入厌氧生化处理和好氧生化处理,废水会对生化系统的活性污泥造成毒性抑制,活性污泥会逐渐死亡,生化系统难以长期稳定运行;同时控制出水COD<500mg/L,出水不能直接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废水经混凝沉淀预处理后,废水中仍含有大量的生物毒性物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单元、第一氧化单元和电解单元,其中,调节单元包括均质池,均质池用于对进入其内的废水的酸碱度进行调节;第一氧化单元位于调节单元的下游,第一氧化单元包括第一氧化池和第一沉淀池,第一氧化池与均质池连通,均质池内的经酸碱度调节后的废水进入第一氧化池内,并在第一氧化池内进行氧化分解,经氧化分解后的废水在第一氧化池内停留第一预设时间,第一沉淀池与第一氧化池连通,在第一氧化池内停留第一预设时间的废水进入第一沉淀池进行一次沉淀分离;电解单元位于第一氧化单元的下游,电解单元包括电解池,电解池与第一沉淀池连通,第一沉淀池内的经一次沉淀分离后的废水进入电解池内,并在电解池内进行电解反应,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进一步地,调节单元还包括酸溶液罐,酸溶液罐与均质池连通,酸溶液罐用于向均质池中添加硫酸溶液,硫酸溶液的浓度为6mol/L,以将均质池内的废水的酸碱度调节为3.5~4.5。
进一步地,调节单元还包括潜水提升泵,潜水提升泵设置在均质池的池底,潜水提升泵用于将经酸碱度调节后的废水泵送至第一氧化池内。
进一步地,第一氧化单元还包括硫酸亚铁储罐和双氧水储罐,硫酸亚铁储罐与第一氧化池连通,硫酸亚铁储罐用于向第一氧化池内添加硫酸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为 5~8g/L;双氧水储罐与第一氧化池连通,双氧水储罐用于向第一氧化池内添加双氧水溶液,双氧水溶液的浓度为30%;其中,硫酸亚铁溶液中包括二价铁离子,双氧水溶液中包括双氧水,二价铁离子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m1,其中,1:4≤m1≤1:6,二价铁离子和双氧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机自由基,有机自由基进行氧化分解,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以形成氢氧化铁沉淀。
进一步地,在第一沉淀池内的废水停留第二预设时间并进行一次沉淀分离,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浓缩池,第一沉淀池内的沉淀通过第一排污管道排出至污泥浓缩池内。
进一步地,电解单元还包括铁碳填料储罐,铁碳填料储罐与电解池连通,铁碳填料储罐用于向电解池内添加铁碳混合颗粒,其中,铁碳混合颗粒中铁和碳的摩尔比为m2,其中,2:1 ≤m2≤3:1,铁碳混合颗粒的粒径为r,其中,2cm≤r≤3cm,向电解池内添加的铁碳混合颗粒的体积为v1,电解池的有效容积为v,其中,1/4≤v1/v≤1/3。
进一步地,电解单元还包括第一曝气头,第一曝气头设置在电解池内,并位于电解池的底部,第一曝气头用于向电解池内的废水进行曝气充氧和搅拌,废水在电解池内停留第三预设时间。
进一步地,电解单元还具有中和槽,中和槽和电解池相邻地设置,中和槽与电解池连通,经电解反应后的废水进入中和槽内进行中和处理,电解单元还包括碱罐,碱罐与中和槽连通,碱罐用于向中和槽内添加Na2CO3溶液,以将中和槽内的废水的酸碱度调节为7.0~7.5。
进一步地,电解单元还包括第二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与中和槽连通,中和槽内的经中和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第二沉淀池内并停留第四预设时间,以进行二次沉淀分离,第二沉淀池内的沉淀通过第二排污管道排出至污泥浓缩池内。
进一步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好氧处理单元,好氧处理单元位于电解单元的下游,好氧处理单元包括第二曝气池和泥水分离装置,第二曝气池与第二沉淀池连通,第二沉淀池内的经二次沉淀分离后的废水进入第二曝气池内,并向第二曝气池内添加好氧活性污泥,好氧活性污泥的浓度为8~10g/L,泥水分离装置悬置于第二曝气池内,泥水分离装置用于对第二曝气池内的废水进行泥水分离,第二曝气池内的沉淀通过第三排污管道排出至污泥浓缩池内。
进一步地,好氧处理单元还包括氮营养液储罐和磷营养液储罐,其中,氮营养液储罐与第二曝气池连通,氮营养液储罐用于向第二曝气池内添加尿素溶液,以使废水中的氮的浓度为40~60mg/L;磷营养液储罐与第二曝气池连通,磷营养液储罐用于向第二曝气池内添加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使废水中的磷的浓度为8~12mg/L。
进一步地,好氧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曝气头和鼓风机,其中,第二曝气头设置在第二曝气池内,并位于第二曝气池的底部,第二曝气头用于向第二曝气池内的废水补充溶解氧;鼓风机设置在第二曝气池的外周侧,鼓风机与第二曝气头连接。
进一步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氧化单元,第二氧化单元位于好氧处理单元的下游,第二氧化单元包括第二氧化池,第二氧化池与泥水分离装置连通,经泥水分离装置泥水分离作业后的废水进入第二氧化池内,以降低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
进一步地,第二氧化单元还包括第三曝气头和臭氧发生器,其中,第三曝气头设置在第二氧化池内,并位于第二氧化池的底部,第三曝气头的上方添加有催化剂;臭氧发生器与第二氧化池相邻地设置,臭氧发生器与第三曝气头连通,以向第二氧化池内添加臭氧气体,以使臭氧气体和催化剂发生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废水在第二氧化池内停留第五预设时间并排出。
进一步地,催化剂的添加量为v2,第二氧化池的体积为v4,其中,1/3≤v2/v4≤1/2,向废水中添加的臭氧气体的浓度为40~60mg/L。
进一步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处理单元,污泥处理单元设置在第一氧化单元、电解单元和好氧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下方,污泥处理单元包括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用于对第一沉淀池内的沉淀、第二沉淀池内的沉淀、以及第二曝气池内的沉淀进行浓缩处理。
进一步地,污泥处理单元还包括混合器、絮凝剂储罐和板框压滤机,其中,絮凝剂储罐和污泥浓缩池均与混合器连通,絮凝剂储罐内的絮凝剂和污泥浓缩池内的污泥均流入混合器内进行混合;板框压滤机与混合器连通,絮凝剂和污泥经混合器混合后进入板框压滤机内进行压滤脱水,其中,污泥浓缩池内的上清液进入均质池内,经板框压滤机压滤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填埋处理。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废水先在调节单元的均质池内进行酸碱度调节,再将经酸碱度调节后的废水进入第一氧化单元的第一氧化池内,并在第一氧化池内进行氧化分解,经氧化分解后的废水在第一氧化池内停留第一预设时间,第一沉淀池与第一氧化池连通,在第一氧化池内停留第一预设时间的废水进入第一沉淀池进行一次沉淀分离,第一沉淀池内的经一次沉淀分离后的废水进入电解单元的电解池内,并在电解池内进行电解反应,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从而确保废水中的难降解的具有毒性的有机物能够得以去除,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便于后续对废水进行下一步处理,确保废水能够达标排放,避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调节单元;101、均质池;102、酸溶液罐;103、潜水提升泵;
200、第一氧化单元;201、第一氧化池;202、硫酸亚铁储罐;203、双氧水储罐;204、第一沉淀池;205、第一排污管道;
300、电解单元;301、电解池;302、铁碳填料储罐;303、第一曝气头;304、中和槽;305、碱罐;306、第二沉淀池;307、第二排污管道;
400、好氧处理单元;401、第二曝气池;402、泥水分离装置;403、鼓风机;404、第二曝气头;405、第三排污管道;406、氮营养液储罐;407、磷营养液储罐;
500、第二氧化单元;501、第二氧化池;502、臭氧发生器;503、第三曝气头;504、催化剂;
600、污泥处理单元;601、污泥浓缩池;602、絮凝剂储罐;603、混合器;604、板框压滤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处理系统的废水经混凝沉淀预处理后,废水中仍含有大量的生物毒性物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如图1所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单元100、第一氧化单元200和电解单元300,其中,调节单元100包括均质池101,均质池101用于对进入其内的废水的酸碱度进行调节;第一氧化单元200位于调节单元100的下游,第一氧化单元200包括第一氧化池201和第一沉淀池 204,第一氧化池201与均质池101连通,均质池101内的经酸碱度调节后的废水进入第一氧化池201内,并在第一氧化池201内进行氧化分解,经氧化分解后的废水在第一氧化池201内停留第一预设时间,第一沉淀池204与第一氧化池201连通,在第一氧化池201内停留第一预设时间的废水进入第一沉淀池204进行一次沉淀分离;电解单元300位于第一氧化单元200的下游,电解单元300包括电解池301,电解池301与第一沉淀池204连通,第一沉淀池204内的经一次沉淀分离后的废水进入电解池301内,并在电解池301内进行电解反应,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通过将废水先在调节单元100的均质池101内进行酸碱度调节,再将经酸碱度调节后的废水进入第一氧化单元200的第一氧化池201内,并在第一氧化池201内进行氧化分解,经氧化分解后的废水在第一氧化池201内停留第一预设时间,第一沉淀池204与第一氧化池201 连通,在第一氧化池201内停留第一预设时间的废水进入第一沉淀池204进行一次沉淀分离,第一沉淀池204内的经一次沉淀分离后的废水进入电解单元300的电解池301内,并在电解池301内进行电解反应,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从而确保废水中的难降解的具有毒性的有机物能够得以去除,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便于后续对废水进行下一步处理,确保废水能够达标排放,避免污染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废水为辛醇废水,辛醇废水通过管路进入均质池101内,均质池101起到对辛醇废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均匀作用,第一预设时间为3~5小时,在第一氧化池201内停留第一预设时间反应过程中需要对废水进行持续搅拌。
如图1所示,调节单元100还包括酸溶液罐102,酸溶液罐102与均质池101连通,酸溶液罐102用于向均质池101中添加硫酸溶液,硫酸溶液的浓度为6mol/L,以将均质池101内的废水的酸碱度调节为3.5~4.5。
可选地,酸溶液罐102通过设有进液泵的加药管路与均质池101连通。
如图1所示,调节单元100还包括潜水提升泵103,潜水提升泵103设置在均质池101的池底,潜水提升泵103用于将经酸碱度调节后的废水泵送至第一氧化池201内。这样,确保均质池101内的经酸碱度调节后的废水能够按一定的流量及时进入第一氧化池201内。
如图1所示,第一氧化单元200还包括硫酸亚铁储罐202和双氧水储罐203,硫酸亚铁储罐202与第一氧化池201连通,硫酸亚铁储罐202用于向第一氧化池201内添加硫酸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为5~8g/L;双氧水储罐203与第一氧化池201连通,双氧水储罐203 用于向第一氧化池201内添加双氧水溶液,双氧水溶液的浓度为30%;其中,硫酸亚铁溶液中包括二价铁离子,双氧水溶液中包括双氧水,二价铁离子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m1,其中, 1:4≤m1≤1:6,二价铁离子和双氧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机自由基,有机自由基进行氧化分解,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以形成氢氧化铁沉淀。这样,利用利用二价铁离子和双氧水之间的链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与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生成有机自由基使之结构破坏,最终氧化分解,同时二价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氢氧化铁沉淀,具有絮凝和网捕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氧化池201为芬顿氧化池,且第一氧化池201内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起到对第一氧化池201内的废水进行搅拌的作用,硫酸亚铁储罐202和双氧水储罐203分别通过管路与第一氧化池201连通,其中,硫酸亚铁储罐202与第一氧化池20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加料阀门,双氧水储罐203和第一氧化池201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加药泵。
如图1所示,在第一沉淀池204内的废水停留第二预设时间并进行一次沉淀分离,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浓缩池601,第一沉淀池204内的沉淀通过第一排污管道205排出至污泥浓缩池60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沉淀池204为絮凝斜板沉淀池,且絮凝斜板沉淀池的底部通过设置有阀门的第一排污管道205与污泥浓缩池601连通,第二预设时间为20~40分钟,经芬顿氧化后的废水进入絮凝斜板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分离,水力停留时间为第二预设时间,即20~40分钟,氢氧化铁及其捕集的絮状物沉降到絮凝斜板沉淀池的池底,通过开启絮凝斜板沉淀池的池底的阀门,使得池底的沉淀物能够通过第一排污管道205排入到污泥浓缩池601内,絮凝斜板沉淀池内的上清液流入电解池30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经芬顿氧化处理后,对废水中的难降解的有机物再次进行铁碳微电解处理,铁碳微电解处理是利用铁和碳之间存在1.2v的电位差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阳极产生大量的铁离子,阴极产生大量的新生态的H和O,这些活性成分与废水中的难降解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其发生断链开环,进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如图1所示,电解单元300还包括铁碳填料储罐302,铁碳填料储罐302与电解池301连通,铁碳填料储罐302用于向电解池301内添加铁碳混合颗粒,其中,铁碳混合颗粒中铁和碳的摩尔比为m2,其中,2:1≤m2≤3:1,铁碳混合颗粒的粒径为r,其中,2cm≤r≤3cm,向电解池301内添加的铁碳混合颗粒的体积为v1,电解池301的有效容积为v,其中,1/4≤v1/v ≤1/3。
可选地,铁碳填料储罐302通过加料阀门与电解池301连通,铁碳填料储罐302呈椭圆形结构,铁碳混合颗粒是由铁和碳混合造粒而成。
如图1所示,电解单元300还包括第一曝气头303,第一曝气头303设置在电解池301内,并位于电解池301的底部,第一曝气头303用于向电解池301内的废水进行曝气充氧和搅拌,废水在电解池301内停留第三预设时间。这样,避免电解池301内出现填料板结的现象。
可选地,在本申请请的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曝气头303通过设置有风量调节阀的曝气管路与鼓风机403连接。这样,确保第一曝气头303在电解池301内的曝气充氧的可靠性,电解的水利停留时间为第三预设时间,第三预设时间为3~6小时。
如图1所示,电解单元300还具有中和槽304,中和槽304和电解池301相邻地设置,中和槽304与电解池301连通,经电解反应后的废水进入中和槽304内进行中和处理,电解单元300还包括碱罐305,碱罐305与中和槽304连通,碱罐305用于向中和槽304内添加Na2CO3溶液,以将中和槽304内的废水的酸碱度调节为7.0~7.5。
可选地,中和槽304内设置有搅拌轴,经电解反应后的废水在中和槽304内中和处理过程中,搅拌轴持续搅拌,碱罐305通过加药泵向中和槽304内补加Na2CO3溶液,从而控制中和槽304内废水的酸碱度为7.0~7.5。
如图1所示,电解单元300还包括第二沉淀池306,第二沉淀池306与中和槽304连通,中和槽304内的经中和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第二沉淀池306内并停留第四预设时间,以进行二次沉淀分离,第二沉淀池306内的沉淀通过第二排污管道307排出至污泥浓缩池601内。
可选地,第二沉淀池306为絮凝斜管沉淀池,中和槽304内的经中和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第二沉淀池306内,絮状物在第二沉淀池306内进行沉淀分离,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第四预设时间,第四预设时间为30~40分钟,第二沉淀池306的池底的沉淀物通过设有阀门的第二排污管道307排出至污泥浓缩池601内,第二沉淀池306内的上清液流入第二曝气池401内。
如图1所示,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好氧处理单元400,好氧处理单元400位于电解单元 300的下游,好氧处理单元400包括第二曝气池401和泥水分离装置402,第二曝气池401与第二沉淀池306连通,第二沉淀池306内的经二次沉淀分离后的废水进入第二曝气池401内,并向第二曝气池401内添加好氧活性污泥,好氧活性污泥的浓度为8~10g/L,泥水分离装置402 悬置于第二曝气池401内,泥水分离装置402用于对第二曝气池401内的废水进行泥水分离,第二曝气池401内的沉淀通过第三排污管道405排出至污泥浓缩池601内。这样,第二曝气池401的池底的剩余污泥通过设有阀门的第三排污管道405排出至污泥浓缩池601内。
可选地,好氧处理单元400为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简称好氧MBR)单元,向第二曝气池 401内添加好氧活性污泥,并控制好氧活性污泥的浓度为8~10g/L,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30 小时以上,泥水分离装置402为微负压泥水膜分离装置,泥水分离装置402固定在第二曝气池401的出口位置处,泥水分离装置402抽出的滤液流入第二氧化池501内。
如图1所示,好氧处理单元400还包括氮营养液储罐406和磷营养液储罐407,其中,氮营养液储罐406与第二曝气池401连通,氮营养液储罐406用于向第二曝气池401内添加尿素溶液,以使废水中的氮的浓度为40~60mg/L;磷营养液储罐407与第二曝气池401连通,磷营养液储罐407用于向第二曝气池401内添加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使废水中的磷的浓度为 8~12mg/L。
可选地,氮营养液储罐406和磷营养液储罐407分别通过设有加药泵的加药管路与第二曝气池401连通,氮营养液储罐406通过加药泵向第二曝气池401内添加尿素溶液,从而控制废水中的氮的浓度为40~60mg/L,磷营养液储罐407通过加药泵向第二曝气池401内添加磷酸二氢钾溶液,从而控制废水中的磷的浓度为8~12mg/L。
如图1所示,好氧处理单元400还包括第二曝气头404和鼓风机403,其中,第二曝气头 404设置在第二曝气池401内,并位于第二曝气池401的底部,第二曝气头404用于向第二曝气池401内的废水补充溶解氧;鼓风机403设置在第二曝气池401的外周侧,鼓风机403与第二曝气头404连接。这样,第二曝气头404起到对废水进行曝气并补充废水在生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
可选地,第二曝气头404通过设有风量调节阀的曝气管路和鼓风机403连接。
如图1所示,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氧化单元500,第二氧化单元500位于好氧处理单元400的下游,第二氧化单元500包括第二氧化池501,第二氧化池501与泥水分离装置402 连通,经泥水分离装置402泥水分离作业后的废水进入第二氧化池501内,以降低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
可选地,第二氧化单元500为臭氧催化氧化单元,第二氧化池501为臭氧催化氧化池,其中,臭氧催化氧化是利用臭氧气体和催化剂生成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无选择性,通过强氧化作用,进一步降低废水的COD,确保出水COD达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辛醇废水经本装置处理后,出水达到《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的要求,即,出水COD达标需满足:COD≤80mg/L。
如图1所示,第二氧化单元500还包括第三曝气头503和臭氧发生器502,其中,第三曝气头503设置在第二氧化池501内,并位于第二氧化池501的底部,第三曝气头503的上方添加有催化剂504;臭氧发生器502与第二氧化池501相邻地设置,臭氧发生器502与第三曝气头503连通,以向第二氧化池501内添加臭氧气体,以使臭氧气体和催化剂504发生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废水在第二氧化池501内停留第五预设时间并排出。
可选地,第三曝气头503通过设有风量调节阀的管路与臭氧发生器502连接,第五预设时间为60~80分钟。
具体而言,废水从第二氧化池501的底部进入第二氧化池501内并向上流,由于第二氧化池501的底部安装有第三曝气头503,第三曝气头503用于对废水曝臭氧气体,第三曝气头 503通过设有风量调节阀的管路与臭氧发生器502连接,第三曝气头503的上面装填有催化剂 504,催化剂504以氧化铝为载体,载体内浸入活性金属镍和铜,经灼烧形成粒径为2~3mm 的球形颗粒,催化剂装填量为第二氧化池501的有效容积的1/3~1/2,废水中臭氧的投加浓度为40~60mg/L,臭氧催化氧化水力停留时间60~80分钟,第二氧化池501溢流出水达标排放。
如图1所示,催化剂504的添加量为v2,第二氧化池501的体积为v4,其中,1/3≤v2/v4≤1/2,向废水中添加的臭氧气体的浓度为40~60mg/L。
如图1所示,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处理单元600,污泥处理单元600设置在第一氧化单元200、电解单元300和好氧处理单元400中的至少一个的下方,污泥处理单元600包括污泥浓缩池601,污泥浓缩池601用于对第一沉淀池204内的沉淀、第二沉淀池306内的沉淀、以及第二曝气池401内的沉淀进行浓缩处理。这样,污泥浓缩池601利用重力实现浓缩。
可选地,第一排污管道205、第二排污管道307以及第三排污管道405分别通过单独设有调节阀的管路与污泥浓缩池601连通。
如图1所示,污泥处理单元600还包括混合器603、絮凝剂储罐602和板框压滤机604,其中,絮凝剂储罐602和污泥浓缩池601均与混合器603连通,絮凝剂储罐602内的絮凝剂和污泥浓缩池601内的污泥均流入混合器603内进行混合;板框压滤机604与混合器603连通,絮凝剂和污泥经混合器603混合后进入板框压滤机604内进行压滤脱水,其中,污泥浓缩池601内的上清液进入均质池101内,经板框压滤机604压滤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填埋处理。
可选地,混合器603为管道混合器,絮凝剂储罐602通过设有加药泵的管路与混合器603 连接,其中,絮凝剂储罐602中的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简称PAM)溶液,板框压滤机604 通过污泥管路与管道混合器603连接。这样,污泥浓缩池601的底部的高浓度的污泥通过泵提升进入混合器603内,絮凝剂储罐602通过设有加药泵的管路向混合器603内补加PAM溶液,污泥中PAM溶液的浓度为6~10ppm,污泥与絮凝剂充分混合后进入板框压滤机604压滤脱水,板框压滤机604压滤出水、污泥浓缩池601的上清液通过管路回到均质池101,板框压滤机604压滤脱水后的污泥填埋处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辛醇废水先后经过芬顿氧化处理、铁碳微电解处理,废水中难生化降解的毒性有机物得以去除,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利于后续好氧MBR的稳定运行和COD去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实现泥水分离,有效解决了辛醇废水毒性干扰,生化系统中污泥难以沉降的问题,彻底解决跑泥现象,实现了生化系统污泥浓度可控,提高了系统的容积负荷及抗负荷冲击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工艺流程简单,出水可稳定达到《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的要求,COD≤80mg/L。
可选地,某辛醇生产装置排放的辛醇废水COD为24000mg/L,废水量约1.1m3/h,废水通过管线进入均质池,通过加药泵向均质池中加6mol/L的硫酸溶液,调节废水pH为4.0,池底的潜水泵将废水提升到芬顿氧化池。
向芬顿氧化池中加浓度为7.5g/L的硫酸亚铁,加浓度为30%的双氧水溶液,双氧水加入的摩尔量为Fe2+的1/5,水力停留时间为4小时,反应过程中持续搅拌,芬顿氧化后出水进入斜板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沉淀水力停留时间为30分钟,上清液自流进入铁碳微电解单元,絮状物沉降到池底,池底沉淀物通过污泥管线排入到污泥浓缩池。取样测量斜板沉淀池上清液COD为3600mg/L,芬顿氧化单元对废水COD去除率为85%。
铁碳微电解池内装有铁碳填料,装填量为池有效容积的1/4,填料为椭圆结构,铁碳摩尔比为2:1,粒径为2~3cm,水力停留时间为5小时,微电解处理后的出水进入中和槽加Na2CO3溶液,控制废水pH为7.3,中和槽出水进入絮凝斜管沉淀池,控制沉淀水力停留时间为30分钟,上清液自流进入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单元,池底沉淀物通过污泥管线排入到污泥浓缩池。取样测量斜管沉淀池上清液COD为900mg/L,铁碳微电解单元对废水COD去除率为75%,累计对废水COD去除率为96.25%。
好氧MBR单元曝气池内投入大量驯化的活性污泥,污泥浓度为8g/L,控制水力停留时间 30小时以上,曝气头对曝气池进行曝气充氧,补充废水生化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控制溶解氧≥3.5mg/L,通过加药泵向废水中分别加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控制废水中氮浓度 45mg/L,磷浓度10mg/L,通过微负压泥水膜分离装置实现泥水分离,出水进入臭氧催化氧化池,池底污泥通过污泥管线排入到污泥浓缩池。取样出水测量废水COD为144mg/L,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单元对废水COD去除率为84%,累计对废水COD去除率为99.4%。
臭氧催化氧化池底部安装有曝气头对催化剂及废水曝臭氧气体,曝气头上面装填臭氧催化剂,装填量为池有效容积的1/3,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载体内浸入活性金属镍和铜,经灼烧形成粒径为2~3mm的球形颗粒,废水中臭氧投加浓度为40mg/L,臭氧催化氧化水力停留时间60分钟,臭氧催化氧化池出水排放。取出水测量COD为72mg/L,臭氧催化氧化单元对废水COD去除率为50%,累计对废水COD去除率为99.7%。出水达到《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的要求,COD≤80mg/L。
污泥管线排放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通过泵提升进入管道混合器,加入8ppm的PAM 溶液,污泥与PAM溶液充分混合后进入板框压滤机压滤脱水,污泥经板框压滤机压滤脱水后含水率约83%,外运填埋处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单元(100),所述调节单元(100)包括均质池(101),所述均质池(101)用于对进入其内的废水的酸碱度进行调节;
第一氧化单元(200),所述第一氧化单元(200)位于所述调节单元(100)的下游,所述第一氧化单元(200)包括第一氧化池(201)和第一沉淀池(204),所述第一氧化池(201)与所述均质池(101)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204)与所述第一氧化池(201)连通;
电解单元(300),所述电解单元(300)位于所述第一氧化单元(200)的下游,所述电解单元(300)包括电解池(301),所述电解池(301)与所述第一沉淀池(20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100)还包括:
酸溶液罐(102),所述酸溶液罐(102)与所述均质池(101)连通,所述酸溶液罐(102)用于向所述均质池(101)中添加硫酸溶液,以将所述均质池(101)内的废水的酸碱度调节为3.5~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100)还包括:
潜水提升泵(103),所述潜水提升泵(103)设置在所述均质池(101)的池底,所述潜水提升泵(103)用于将经酸碱度调节后的废水泵送至所述第一氧化池(2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氧化单元(200)还包括:
硫酸亚铁储罐(202),所述硫酸亚铁储罐(202)与所述第一氧化池(201)连通,所述硫酸亚铁储罐(202)用于向所述第一氧化池(201)内添加硫酸亚铁溶液;
双氧水储罐(203),所述双氧水储罐(203)与所述第一氧化池(201)连通,所述双氧水储罐(203)用于向所述第一氧化池(201)内添加双氧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浓缩池(601),所述第一沉淀池(204)内的沉淀通过第一排污管道(205)排出至所述污泥浓缩池(60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单元(300)还包括:
铁碳填料储罐(302),所述铁碳填料储罐(302)与所述电解池(301)连通,所述铁碳填料储罐(302)用于向所述电解池(301)内添加铁碳混合颗粒,所述铁碳混合颗粒的粒径为r,其中,2cm≤r≤3cm,向所述电解池(301)内添加的所述铁碳混合颗粒的体积为v1,所述电解池(301)的有效容积为v,其中,1/4≤v1/v≤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单元(300)还包括:
第一曝气头(303),所述第一曝气头(303)设置在所述电解池(301)内,并位于所述电解池(301)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单元(300)还具有中和槽(304),所述中和槽(304)和所述电解池(301)相邻地设置,所述中和槽(304)与所述电解池(301)连通,所述电解单元(300)还包括碱罐(305),所述碱罐(305)与所述中和槽(304)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单元(300)还包括:
第二沉淀池(306),所述第二沉淀池(306)与所述中和槽(304)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306)内的沉淀通过第二排污管道(307)排出至所述污泥浓缩池(60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
好氧处理单元(400),所述好氧处理单元(400)位于所述电解单元(300)的下游,所述好氧处理单元(400)包括第二曝气池(401)和泥水分离装置(402),所述第二曝气池(401)与所述第二沉淀池(306)连通,所述泥水分离装置(402)悬置于所述第二曝气池(401)内,所述泥水分离装置(402)用于对所述第二曝气池(401)内的废水进行泥水分离,所述第二曝气池(401)内的沉淀通过第三排污管道(405)排出至所述污泥浓缩池(60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处理单元(400)还包括:
氮营养液储罐(406),所述氮营养液储罐(406)与所述第二曝气池(401)连通;
磷营养液储罐(407),所述磷营养液储罐(407)与所述第二曝气池(401)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处理单元(400)还包括:
第二曝气头(404),所述第二曝气头(404)设置在所述第二曝气池(401)内,并位于所述第二曝气池(401)的底部,所述第二曝气头(404)用于向所述第二曝气池(401)内的废水补充溶解氧;
鼓风机(403),所述鼓风机(403)设置在所述第二曝气池(401)的外周侧,所述鼓风机(403)与所述第二曝气头(404)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二氧化单元(500),所述第二氧化单元(500)位于所述好氧处理单元(400)的下游,所述第二氧化单元(500)包括第二氧化池(501),所述第二氧化池(501)与所述泥水分离装置(402)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氧化单元(500)还包括:
第三曝气头(503),所述第三曝气头(503)设置在所述第二氧化池(501)内,并位于所述第二氧化池(501)的底部,所述第三曝气头(503)的上方添加有催化剂(504);
臭氧发生器(502),所述臭氧发生器(502)与所述第二氧化池(501)相邻地设置,所述臭氧发生器(502)与所述第三曝气头(503)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504)的添加量为v2,所述第二氧化池(501)的体积为v4,其中,1/3≤v2/v4≤1/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
污泥处理单元(600),所述污泥处理单元(600)设置在所述第一氧化单元(200)、所述电解单元(300)和所述好氧处理单元(400)中的至少一个的下方,所述污泥处理单元(600)包括所述污泥浓缩池(601),所述污泥浓缩池(601)用于对所述第一沉淀池(204)内的沉淀、所述第二沉淀池(306)内的沉淀、以及所述第二曝气池(401)内的沉淀进行浓缩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单元(600)还包括:
混合器(603);
絮凝剂储罐(602),所述絮凝剂储罐(602)和所述污泥浓缩池(601)均与所述混合器(603)连通;
板框压滤机(604),所述板框压滤机(604)与所述混合器(603)连通,其中,所述污泥浓缩池(601)内的上清液进入所述均质池(101)内。
CN202120233077.9U 2021-01-27 2021-01-27 废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5924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3077.9U CN215924692U (zh) 2021-01-27 2021-01-27 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3077.9U CN215924692U (zh) 2021-01-27 2021-01-27 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4692U true CN215924692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9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3077.9U Active CN215924692U (zh) 2021-01-27 2021-01-27 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4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4316B (zh) 煤气化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6927628A (zh) 微电解—芬顿—egsb—a/o—bco—baf—混凝处理制药废水工艺
CN209957618U (zh) 医药综合废水处理系统
CN105776775A (zh) 厌氧-自养脱氮-臭氧氧化耦合的垃圾渗滤液全流程零排放处理工艺
CN202089870U (zh) 羟乙基纤维素工业废水生物处理装置
CN109205954A (zh) 微电解催化氧化、生化处理高浓度废水工艺
CN218454092U (zh) 一种发动机厂难降解含油废水处理系统
CN107777830A (zh) 一种高浓度难降解制药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111019B (zh) 高浓度、难降解化学合成制药废水处理方法和系统
CN213680276U (zh) 一种微电子工业园区综合污水集中处理系统
CN109851182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7986551B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8178440A (zh) 实验室废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设备
CN106587531A (zh) 一种综合型工业园区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14218490U (zh) 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13955899A (zh) 一种高效的涂料生产废水处理系统以及工艺
CN213623721U (zh) 一种双氧水生产废水处理系统
CN101955279B (zh) 一种催化内电解耦合氧化絮凝深度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
CN210559773U (zh) 一种智能模块化工业废水预处理中试实验装置
CN210215108U (zh) 一种煤化工高浓度废水处理系统
CN106673274A (zh) 一种基于催化铁还原耦合氧化的工业园区废水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CN215924692U (zh) 废水处理系统
CN110240365A (zh) 一种煤化工高浓度废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16764640U (zh) 赤泥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
CN215049496U (zh) 丙烯酸乳液废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