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3635U - 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3635U
CN215923635U CN202122486317.9U CN202122486317U CN215923635U CN 215923635 U CN215923635 U CN 215923635U CN 202122486317 U CN202122486317 U CN 202122486317U CN 215923635 U CN215923635 U CN 215923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p
conveying
main
sliding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63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阳
郑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oyunda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oyunda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oyunda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oyunda Zh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63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3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3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3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包括移动输料转运装置、主输送线支架;所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表面上的多组传送带;传送带的表面上沿着其输送方向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抱箍夹具组件;主输送线支架包括主输送线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上的至少两组水平向移动机构和竖向升降机构;一组所述竖向升降机构底部的第一提取夹爪装置;所述第一提取夹爪装置用于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距离实现对所述抱箍夹具组件上的抱箍夹取动作;上述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保障该抱箍输以及管体输送的高效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铁接触网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
背景技术
高铁接触网是建设高铁必不可少的组成零部件,高铁接触网腕臂则是对高铁接触网起到悬挂、支撑、连接以及定位的作用。
高速铁路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输电线路,高铁列车运行所仰赖的电流就是通过机车上端的接触网来输送的。接触网一旦停电,或列车电弓与接触网接触不良,对列车的供电便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常规的高速铁路接触网由接触悬挂、腕臂装置、支柱与基础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腕臂装置是其中的重要结构装置,腕臂装置在使用时往往呈现Z字形支撑使用状态,腕臂装置一般由多组支撑臂结构连接形成;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该支撑臂中的管体和抱箍一般都是选择人工方式进行运输和装配安装;对此研究人员设计了相应的管体和抱箍的生产线,但是如何顺利实现完成管体和抱箍的机械化输送是本领域人员需要克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实现了对抱箍的输送以及夹取,从而配合与管体的夹取动作,为后续实现两者装配提供的技术基础。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包括移动输料转运装置、主输送线支架;
其中,所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表面上的多组传送带,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置有两条并行排列的第一直线滑轨;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与所述底座处的滑轮配合;所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通过滑轮与两条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沿着第一方向在地面上平铺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生产线主输送方向;
每根所述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生产线主输送方向一致,且多组所述传送带并列排列方向则与第一方向一致;且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上沿着其输送方向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抱箍夹具组件;所述抱箍夹具组件用于固定储放多个待提取的抱箍;
其中,所述主输送线支架包括主输送线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上的至少两组水平向移动机构和竖向升降机构;所述竖向升降机构与所述水平向移动机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竖向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向移动机构的一侧;其中,一组所述竖向升降机构底部的第一提取夹爪装置;所述第一提取夹爪装置用于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距离实现对所述抱箍夹具组件上的抱箍夹取动作;
其中另一组所述竖向升降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沿着生产线主输送方向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提取夹爪装置;所述第二提取夹爪装置的两侧伸出端则连接有C型夹持片;所述第二提取夹爪装置用于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底部延伸的C型夹持片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管体进行夹持动作。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抱箍夹具组件包括基础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基础底座上表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抱箍的底部形状一致;所述凹槽与所述抱箍的底部形成嵌入配合。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抱箍夹具组件中的所述基础底座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防滑垫,所述第一防滑垫的顶面直接与所述待提取的抱箍的底部接触。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水平向移动机构包括主移动杆、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齿条,所述主移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两条长度边沿垂直,且所述主移动杆的两端通过第一滑块与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两条长度边沿上的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主移动杆的一端处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且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两条长度边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滑轨以及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齿轮与第一齿条转动配合,进而连同主移动杆一起带动相对第一滑轨移动动作;
沿着所述主移动杆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滑动安装板和第一直线电机;所述滑动安装板上连接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竖向升降机构包括护板、第三滑块、竖向移动杆、第二直线电机;
所述滑动安装板上连接有所述护板;所述护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三滑块;所述护板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竖向移动杆;所述竖向移动杆的长度方向上连接有第三滑轨和第二直线电机;所述护板上的第三滑块与所述竖向移动杆上的第三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主移动杆以及竖向移动杆均为方钢结构杆。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滑动安装板为L型安装板;具有方钢构造的所述主移动杆的一顶面以及一侧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滑轨;且所述滑动安装板的内侧对应的两个所在板面上则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滑块。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第一提取夹爪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提取夹爪装置均为夹爪气缸。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护板与所述L型安装板合围形成的周面用于对所述竖向移动杆形成保护。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位于所述C型夹持片的内层固定连接第二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存在如下方面的技术优势:
分析上述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的主要技术方案可知,该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主要由移动输料转运装置、主输送线支架等部分构成;
其中,所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表面上的多组传送带,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置有两条并行排列的第一直线滑轨;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与所述底座处的滑轮配合;所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通过滑轮与两条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沿着第一方向在地面上平铺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生产线主输送方向;每根所述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生产线主输送方向一致,且多组所述传送带并列排列方向则与第一方向一致;且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上沿着其输送方向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抱箍夹具组件;所述抱箍夹具组件用于固定储放多个待提取的抱箍;移动输料转运装置的主要功能是对大量的抱箍进行集中输送,将其向主输送线支架的底部进行输送;同时保障该抱箍输送的高效性以及及时性。
另外,上述主输送线支架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机械装置方式对于移动输料转运装置输送过来的抱箍实施进一步的夹取动作,保障其能够从传送带的抱箍夹具组件上的抱箍实施夹取动作;同时还需要对管体实施进一步的夹取动作;
在具体技术方案中,主输送线支架包括主输送线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上的水平向移动机构和竖向升降机构以及安装在其中一组竖向升降机构底部的第一提取夹爪装置(即夹爪气缸);该夹爪气缸本身有两个伸出端,第一提取夹爪装置用于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距离实现对所述抱箍夹具组件上的抱箍夹取动作;该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上的另一组竖向升降机构底部并沿着生产线主输送方向延伸的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提取夹爪装置;与此同时,第二提取夹爪装置的两侧伸出端则连接有C型夹持片;第二提取夹爪装置(即夹爪气缸,该夹爪气缸本身有两个伸出端)用于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底部连接的C型夹持片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管体进行夹持动作。这样通过上述装置可以快速地实现对抱箍的输送以及夹取,以及对管体的夹取动作,为后续的装配工位提供技术基础。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的一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中的移动输料转运装置与抱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中的抱箍夹具组件与抱箍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中的抱箍夹具组件与抱箍分离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中的一视角下的主输送线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局部再次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中的第一驱动电机与齿轮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中的另一视角下的主输送线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中的再一视角下的主输送线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第二提取夹爪装置与竖向移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第一提取夹爪装置与竖向移动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的第一提取夹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1-输料转运装置;110-底座;120-传送带;130-滑轮;140-第一直线滑轨;2-主输送线支架;21-水平向移动机构;211-主移动杆;212-第一滑块;213-第一滑轨;214-第一驱动电机;215-第一齿条;216-第二滑轨;217-滑动安装板;218-第二滑块;22-竖向升降机构;221-护板;222-第三滑块;223-竖向移动杆;224-第三滑轨;23-第一提取夹爪装置;24-安装板;25-第二提取夹爪装置;26-C型夹持片;3-抱箍夹具组件;31-基础底座;32-凹槽;A-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包括移动输料转运装置1、主输送线支架2;
其中,所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1包括底座110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10表面上的多组传送带120,位于所述底座110的底部设置有滑轮130,所述底座110的底部还设置有两条并行排列的第一直线滑轨140;所述第一直线滑轨140与所述底座处的滑轮130配合;所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1通过滑轮与两条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沿着第一方向在地面上平铺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生产线主输送方向;上述图1以及图2(尤其图2中左右两侧方框为储料箱)中的两个储料箱内设置了多个待放置在移动输料转运装置1上的抱箍A,关于储料箱结构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每根所述传送带120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生产线主输送方向一致,且多组所述传送带120并列排列方向则与第一方向一致;且所述传送带120的表面上沿着其输送方向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抱箍夹具组件;所述抱箍夹具组件3用于固定储放多个待提取的抱箍A;
其中,所述主输送线支架2包括主输送线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上的至少两组水平向移动机构21和竖向升降机构22;所述竖向升降机构与所述水平向移动机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竖向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向移动机构的一侧;其中,一组所述竖向升降机构底部的第一提取夹爪装置23;所述第一提取夹爪装置用于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距离实现对所述抱箍夹具组件上的抱箍A夹取动作;
其中另一组所述竖向升降机构22的底部设置有沿着生产线主输送方向延伸的安装板24;所述安装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提取夹爪装置25;所述第二提取夹爪装置25的两侧伸出端则连接有C型夹持片26;所述第二提取夹爪装置用于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底部延伸的C型夹持片26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管体进行夹持动作。
关于上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对于抱箍A和管体进行了有序的输送以及夹取等操作;在抱箍转运时,位于主输送线支架两侧的移动输料转运装置相互交替供料,其中一个上料,另外一个备料,避免抱箍上料导致设备较长时间停机的情况,提高了生产效率。移动输料转运装置上设置多组传送带,每个传送带上设置了抱箍夹具组件3,将抱箍A放到抱箍夹具组件3中,传送带下方设置可移动装置;当移动到对应的装配产线下方,大量供给夹取装置进行供料;上述传送带(或称传送带)上固定多个抱箍大量的集中保障了抱箍供料的快速供应。
关于主输送线支架2:上述主输送线支架2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机械装置方式对于移动输料转运装置1输送过来的抱箍A实施进一步的夹取动作,保障其能够从传送带的抱箍夹具组件上的抱箍A实施夹取动作。
分析上述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的主要技术方案可知,该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主要由移动输料转运装置1、主输送线支架2等部分构成;
其中,所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1包括底座110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10表面上的多组传送带120(即环形的输送带),位于所述底座110的底部设置有滑轮130,所述底座110的底部还设置有两条并行排列的第一直线滑轨140;所述第一直线滑轨140与所述底座处的滑轮130配合;所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1通过滑轮与两条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沿着第一方向在地面上平铺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生产线主输送方向;每根所述传送带120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生产线主输送方向一致,且多组所述传送带120并列排列方向则与第一方向一致;且所述传送带120的表面上沿着其输送方向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抱箍夹具组件;所述抱箍夹具组件用于固定储放多个待提取的抱箍A;移动输料转运装置1的主要功能是对大量的抱箍进行集中输送,将其向主输送线支架2的底部进行输送;同时保障该抱箍输送的高效性以及及时性。
另外,上述主输送线支架2的主要机械执行动作包括对移动输料转运装置1输送过来的抱箍A实施进一步的夹取动作和对管体实施进一步的夹取动作;
在具体技术方案中,主输送线支架2包括主输送线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上的水平向移动机构21和竖向升降机构22以及安装在其中一组竖向升降机构22底部的第一提取夹爪装置23(即夹爪气缸);该夹爪气缸本身有两个伸出端,第一提取夹爪装置23用于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距离实现对所述抱箍夹具组件上的抱箍A夹取动作;该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上还包括安装在另一组竖向升降机构22底部并沿着生产线主输送方向延伸的安装板24;且所述安装板24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提取夹爪装置25;与此同时,第二提取夹爪装置25的两侧伸出端则连接有C型夹持片26;第二提取夹爪装置(即夹爪气缸,该夹爪气缸本身有两个伸出端)用于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底部连接的C型夹持片26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管体进行夹持动作。这样通过上述装置可以快速地实现对抱箍A的输送以及夹取以及对管体的夹取动作,为后续的装配工位提供技术基础。
参见图5-图7,所述抱箍夹具组件3包括基础底座31和设置在所述基础底座上表面上的凹槽32;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抱箍A的底部形状一致;所述凹槽与所述抱箍A的底部形成嵌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该抱箍夹具组件的底部是固定在传送带上,具体通过基础底座进行固定;同时在该基础底座的表面上设置了凹槽,该凹槽的形状与抱箍A的底部形状一致,由于抱箍A的底部与基础底座上的凹槽形成嵌入配合,所以可以保障抱箍夹具组件对抱箍A的固定作用,然而其抱箍的顶部则暴露在凹槽外部,方便第一提取夹爪装置23对其进行夹取动作。
参见图5,所述抱箍夹具组件3中的所述基础底座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防滑垫(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防滑垫的顶面直接与所述待提取的抱箍A的底部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保障抱箍夹具组件对于抱箍的夹紧固定作用,可以在基础底座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防滑垫;通过该防护垫增强抱箍A与凹槽之间的紧固配合,将抱箍A放置在基础底座的凹槽的动作需要有人工完成或是机械手完成对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8-图10,所述水平向移动机构21包括主移动杆211、第一滑块212、第一滑轨213、第一驱动电机214和第一齿条215,所述主移动杆2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两条长度边沿垂直,且所述主移动杆211的两端通过第一滑块212与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两条长度边沿上的第一滑轨213滑动配合(即第一滑轨213是沿着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两条长度边沿设置的,所述主移动杆211的一端处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214(详见图11);且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两条长度边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滑轨213以及所述第一齿条21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14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215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14用于驱动齿轮与第一齿条转动配合,进而连同主移动杆211一起带动相对第一滑轨移动动作;
沿着所述主移动杆21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滑轨216;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滑动安装板217和第一直线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滑动安装板上连接第二滑块218;所述第二滑块218与所述第二滑轨216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块218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水平向移动机构则主要由主移动杆、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齿条等构成;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实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并带动第一齿条,随即通过第一齿条带动主移动杆一起带动相对第一滑轨移动动作;
同时在主移动杆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滑轨;上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滑动安装板和第一直线电机,其可以利用第一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轨滑动动作,从而实现对滑动安装板的滑动(滑动安装板上连接有竖向升降装置)。
参见图12-图14,所述竖向升降机构22包括护板221、第三滑块222、竖向移动杆223、第三滑轨224、第二直线电机(图中未示出);
所述滑动安装板217上连接有所述护板221;所述护板221上设置有所述第三滑块222;所述护板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竖向移动杆223;所述竖向移动杆的长度方向上连接有第三滑轨224和第二直线电机;所述护板上的第三滑块222与所述竖向移动杆上的第三滑轨224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竖向升降机构则由护板、第三滑块、竖向移动杆、第二直线电机等结构构成;其中,滑动安装板上连接有护板;护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三滑块;护板的内侧设置有竖向移动杆;竖向移动杆的长度方向上连接有第三滑轨和第二直线电机;第二直线电机可以直接驱动第三滑块沿着第三滑轨沿着竖向移动杆相对移动动作,在此过程中可以竖向移动杆与护板实现上下相对运动。
参见图13,所述主移动杆211以及竖向移动杆223均为方钢结构杆。
所述滑动安装板为L型安装板;具有方钢构造的所述主移动杆的一顶面以及一侧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滑轨;且所述滑动安装板的内侧对应的两个所在板面上则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滑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两个侧面都设置有滑轨以及滑块可以保障相对滑动时更为平稳。
上述第一提取夹爪装置23以及第二提取夹爪装置25均为夹爪气缸。
参见图14-图17,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提取夹爪装置采用夹爪气缸;即第一提取夹爪装置23以及第二提取夹爪装置25结构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二提取夹爪装置25进一步改造,在其两侧伸出端则连接有C型夹持片26;当两侧伸出端向内夹紧时,利用该C型夹持片26向中心靠近,便可以形成一个类似椭圆形夹持空间,这样极大适应了管体的圆弧外形;上述夹爪气缸又称气动夹爪或气动夹指,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用来夹取或抓取工件的执行装置。该夹爪气缸被广泛应用在自动化控制设备中。提取夹爪装置其主要作用是替代人的抓取工作,可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及工作的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二提取夹爪装置25的夹持作用,在其C型夹持片26的内层固定连接第二防滑垫(橡胶材料的防滑垫作用明显),该第二防滑垫可以进一步增强夹持摩擦力,保持夹持作用力更强劲。通过上述第二防滑垫的技术方案设计,可以保障管体夹持前后移动的夹紧作用,避免脱离保障移动状态更为稳固。
参见图13,所述护板221与所述滑动安装板217(即L型安装板)合围形成的周面用于对所述竖向移动杆形成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中,上述护板与L型安装板相连接可以形成一个矩形形状的封闭空间,从而对其封闭空间的滑块等结构进行保护,避免其落入大量的灰尘以及污渍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在需要进行管体输送夹取时,启动水平向移动机构中的第一驱动电机,利用第一驱动电机带动主移动杆一起沿着水平面X轴方向移动动作;同时第一直线电机驱动动作,利用第一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轨滑动动作,从而实现对滑动安装板的滑动(滑动安装板上连接有竖向升降装置以及第二提取夹爪装置直接沿着水平面Y轴方向移动动作);最好利用竖向移动机构带着第二提取夹爪装置沿着竖向平面的Z轴方向移动,随后通过第二提取夹爪装置上安装的C型夹持片26直接对上一个生成线输送过来的管体进行夹持抓取动作;同时利用第一提取夹爪装置23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距离实现对抱箍夹具组件上的抱箍A夹取动作。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输料转运装置、主输送线支架;
其中,所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表面上的多组传送带,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置有两条并行排列的第一直线滑轨;所述第一直线滑轨与所述底座处的滑轮配合;所述移动输料转运装置通过滑轮与两条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直线滑轨沿着第一方向在地面上平铺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生产线主输送方向;
每根所述传送带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生产线主输送方向一致,且多组所述传送带并列排列方向则与第一方向一致;且所述传送带的表面上沿着其输送方向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抱箍夹具组件;所述抱箍夹具组件用于固定储放多个待提取的抱箍;
其中,所述主输送线支架包括主输送线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上的至少两组水平向移动机构和竖向升降机构;所述竖向升降机构与所述水平向移动机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竖向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水平向移动机构的一侧;其中,一组所述竖向升降机构底部的第一提取夹爪装置;所述第一提取夹爪装置用于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距离实现对所述抱箍夹具组件上的抱箍夹取动作;
其中另一组所述竖向升降机构的底部设置有沿着生产线主输送方向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提取夹爪装置;所述第二提取夹爪装置的两侧伸出端则连接有C型夹持片;所述第二提取夹爪装置用于驱动改变其两侧伸出端底部延伸的C型夹持片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管体进行夹持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夹具组件包括基础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基础底座上表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抱箍的底部形状一致;所述凹槽与所述抱箍的底部形成嵌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夹具组件中的所述基础底座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防滑垫,所述第一防滑垫的顶面直接与所述待提取的抱箍的底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移动机构包括主移动杆、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齿条,所述主移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两条长度边沿垂直,且所述主移动杆的两端通过第一滑块与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两条长度边沿上的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主移动杆的一端处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且所述主输送线支架本体两条长度边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滑轨以及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齿轮与第一齿条转动配合,进而连同主移动杆一起带动相对第一滑轨移动动作;
沿着所述主移动杆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滑动安装板和第一直线电机;所述滑动安装板上连接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升降机构包括护板、第三滑块、竖向移动杆、第二直线电机;
所述滑动安装板上连接有所述护板;所述护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三滑块;所述护板的内侧设置有所述竖向移动杆;所述竖向移动杆的长度方向上连接有第三滑轨和第二直线电机;所述护板上的第三滑块与所述竖向移动杆上的第三滑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移动杆以及竖向移动杆均为方钢结构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安装板为L型安装板;具有方钢构造的所述主移动杆的一顶面以及一侧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滑轨;且所述滑动安装板的内侧对应的两个所在板面上则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滑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取夹爪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提取夹爪装置均为夹爪气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与所述L型安装板合围形成的周面用于对所述竖向移动杆形成保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C型夹持片的内层固定连接第二防滑垫。
CN202122486317.9U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 Active CN215923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6317.9U CN215923635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6317.9U CN215923635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3635U true CN215923635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4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6317.9U Active CN215923635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3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45434U (zh) 智能晶托下料机
CN206047733U (zh) 一种长条型材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0334788U (zh) 一种激光切割设备
CN110436193A (zh) 一种条状木料整排搬运机器人
CN109987273A (zh) 一种全自动混凝土砖堆垛打包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
CN210236494U (zh) 一种袋装物料自动装车机
CN208451488U (zh) 一种o型圈的装配机构
CN215923635U (zh) 一种抱箍与管体输送夹取装置
CN211733079U (zh) 用于钢板上料的自动夹取装置
CN218402729U (zh) 双层夹具及码垛机
CN113878324B (zh) 腕臂组装系统
CN207495527U (zh) 一种新型机械夹具
CN110294275A (zh) 一种用于多油底壳机加线的机器人上料系统
CN212161776U (zh) 一种水平式硅片石英舟装卸片自动化工作线
CN208960823U (zh) 一种三轴冲压送料机械手的搬运机构
CN212162301U (zh) 排插焊接设备
CN113753557A (zh) 一种槽钢码垛设备
SK5172000A3 (en) Transport system for welding devices
CN113148659A (zh) 一种泡沫陶瓷板的高效卸板机
CN203439707U (zh) 自动化码坯平台
CN220412066U (zh) 一种料盒夹取装置
CN220516814U (zh) 一种龙门架运输机械手
CN217349869U (zh) 一种码垛流水线的机械抓手
CN214732732U (zh) 一种泡沫陶瓷板的高效卸板机
CN213999461U (zh) 一种夹持稳定的工业机械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