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3392U - 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及收片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及收片输送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3392U
CN215923392U CN202122330418.7U CN202122330418U CN215923392U CN 215923392 U CN215923392 U CN 215923392U CN 202122330418 U CN202122330418 U CN 202122330418U CN 215923392 U CN215923392 U CN 215923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turning
conveying belt
conveying
supporting plate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304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昶
韩杰
薛冬冬
卞海峰
李泽通
徐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Auto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304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3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3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3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及收片输送线,其中的翻转收片装置包括第一翻转输送机构的后道,料盒位于第二翻转输送机构的下方。第一翻转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翻转支撑板及安装在第一翻转支撑板上的第一输送带,第二翻转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翻转支撑板、安装在第二翻转支撑板上侧的第二输送输送带及安装在第二翻转支撑板下侧的第三输送输送带。第一翻转支撑板、第二翻转支撑板均翻转至水平状态时,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对接。第一翻转支撑板、第二翻转支撑板均翻转至倾斜状态时,第一输送带与第三输送带的进料端对接,第三输送带将硅片输送至料盒的上方后释放硅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硅片的自动收片,本实用新型提升了硅片的收片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及收片输送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片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及收片输送线。
背景技术
完成硅片的检测分类后,需要将检测合格的硅片从输送线上取下以完成对合格硅片的收片。为了实现对合格硅片的收片,现有的做法是,在硅片输送线侧边设置专门的收片机构或通过人工从输送线上拾取硅片以实施收片,现有的硅片收片方式收片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包括第一翻转输送机构、第二翻转输送机构及料盒,其中:
第二翻转输送机构设置在第一翻转输送机构的后道,料盒位于第二翻转输送机构的下方;
第一翻转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翻转支撑板及安装在第一翻转支撑板上的第一输送带,第二翻转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翻转支撑板、安装在第二翻转支撑板上侧的第二输送输送带及安装在第二翻转支撑板下侧的第三输送输送带,第三输送输送带上设置有吸附孔,第一翻转支撑板和第二翻转支撑板均被配置为能够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翻转切换;
第一翻转支撑板、第二翻转支撑板均翻转至水平状态时,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与第二输送带的进料端对接,第一输送带上的硅片经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出料后,经第二输送带的进料端进入至第二输送带上并继续向后输送;
第一翻转支撑板、第二翻转支撑板均翻转至倾斜状态时,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向下倾斜并与第三输送带的进料端对接,第一输送带上的硅片自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出料后被第三输送带吸附,第三输送带将硅片输送至料盒的上方后释放硅片,料盒接收自第三输送带落下的硅片。
本实用新型包括可翻转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且第二输送机构的下侧设置有可吸附硅片的输送带,第一输送机构上输送的物料能够自第一输送机构的出料端被第二输送机构的下侧的输送带吸附,并最终由输送带输送至料盒内,从而实现自动收片,本实用新型提升了硅片的收片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翻转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撑座及第一翻转驱动机构,其中:第一支撑座连接在第一底座上;第一翻转支撑板的远离第二翻转输送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座的顶部;第一翻转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第一翻转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第一翻转支撑板,第一翻转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翻转支撑板翻转。
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第一输送机构,通过第一底座、第一支撑座及第一翻转驱动机构的配合,实现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翻转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翻转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支撑座及第二翻转驱动机构,其中:第二支撑座连接在第二底座上;第二翻转支撑板的远离第一翻转输送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座的顶部;第二翻转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二底座上,第二翻转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第二翻转支撑板,第二翻转驱动机构驱动第二翻转支撑板翻转。
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第二输送机构,通过第二底座、第二支撑座及第二翻转驱动机构的配合,实现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翻转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料盒升降机构,料盒承载于料盒升降机构上,料盒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料盒升降。
通过设置料盒升降机构,可根据料盒内的硅片高度控制料盒升降,保证硅片能够顺利地落入至料盒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带侧边的第一规整机构,第一规整机构用于实施对第一输送带上的硅片的规整。
通过设置第一规整机构,可实施对第一输送带上的硅片的规整,保证第一输送带上的硅片能够顺利地过渡至第二输送带或第三输送带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翻转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阻挡限位板,阻挡限位板靠近料盒的后侧侧壁设置,阻挡限位板用于对第三输送带输送的硅片的限位。
通过设置阻挡限位板,可将硅片限位在料盒的上方。防止因第三输送带未及时释放硅片,造成硅片因过输送偏离料盒后落料、损毁。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三输送带侧边的第二规整机构,第二规整机构用于实施对第三输送带上的硅片的规整。
通过设置第二规整机构,实施对第三输送带上的硅片的规整,使得第三输送带上的硅片能够顺利落入料盒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翻转输送机构的后道的过渡输送机构,过渡输送机构包括水平支撑板及第四输送带,其中:第四输送带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板上,第四输送带的进料端与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对接,第二输送带上的硅片经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出料后,经第四输送带的进料端进入至第四输送带上并继续向后输送。
由于第二翻转输送机构被配置为能够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切换,当第二输送带上存在正在输送的硅片时,如果第二翻转输送机构切换至倾斜状态,则第二输送带上的硅片以倾斜状态将沿二输送带快速滑下,最终可能从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跌落或是与机台产生碰撞。而通过在在第二翻转输送机构的后道设置过渡输送机构,当第二翻转输送机构切换至倾斜状态时,位于第二输送带上的硅片能够被顺利地过渡至水平的第四输送带上,并以水平状态继续向后输送,防止硅片跌落或与机台碰撞。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支撑板水平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实现了第二翻转输送机构和过渡输送机构的集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翻转支撑板下侧设置有输送带安装板,第三输送带安装在输送带安装板上,输送带安装板上设置有靠近第一翻转输送机构且沿第三输送带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负压腔,负压腔经第三输送带上的吸附孔吸附硅片。负压腔的长度至少为输送带安装板的长度的1/3。
通过设置输送带安装板并在输送带安装板内设置负压腔,实现了第三输送带对硅片的吸附。而将负压腔的长度设置为至少为输送带安装板的长度的1/3,可根据工作需求,对负压腔的长度进行选择,从而对吸附效果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收片输送线,其包括若干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若干翻转收片装置排布在同一直线上,相邻两个翻转收片装置之间的间距小于预定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线实现在了输送过程中对硅片的自动收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转收片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转收片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转收片装置省去部分组件后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转收片装置省去部分组件后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包括:
第一翻转输送机构1,第一翻转支撑板11、第一输送带12、第一底座13、第一支撑座14、第一翻转驱动机构15;
第二翻转输送机构2,第二翻转支撑板21、第二输送带22、第三输送带23、第二底座24、第二支撑座25、第二翻转驱动机构26、限位阻挡板27;
料盒3;
料盒升降机构4;
第一规整机构5;
第二规整机构6;
过渡输送机构7,水平支撑板71、第四输送带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实现对合格硅片的收片,现有的做法是,在硅片输送线侧边设置专门的收片机构或通过人工从输送线上拾取硅片以实施收片,其收片效率低下。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其能够实现对硅片的自动收片,从而提升收片效率。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转收片装置包括第一翻转输送机构1、第二翻转输送机构2及料盒3,其中:
第二翻转输送机构2置在第一翻转输送机构1后道,料盒3于第二翻转输送机构2下方。
第一翻转输送机构1第一翻转支撑板11装在第一翻转支撑板11第一输送带12。第二翻转输送机构2包括第二翻转支撑板21、安装在第二翻转支撑板21上侧的第二输送输送带22及安装在第二翻转支撑板2下侧的第三输送输送带23,第三输送输送带23上设置有吸附孔。
第一翻转支撑板11和第二翻转支撑板21均被配置为能够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翻转切换。
当第一翻转支撑板11、第二翻转支撑板21均翻转至水平状态时,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与第二输送带22的进料端对接,此时,第一输送带12上的硅片经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出料后,经第二输送带22的进料端进入至第二输送带22上并继续向后输送。
当第一翻转支撑板11、第二翻转支撑板21均翻转至倾斜状态时,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向下倾斜,第三输送带23的进料端向上倾斜,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与第三输送带23的进料端对接,此时,第一输送带12上的硅片自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出料后被第三输送带23吸附,第三输送带23将硅片输送至料盒3的上方后释放硅片,料盒3接收自第三输送带23落下的硅片。
需要说明的此,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对接”,并非必然指两条输送带的输送承载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而是指,前道输送带上的硅片自前道输送带的出料端出料后,能够顺利地经后道输送带的进料端进入后道输送带。如,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与第三输送带23的进料端对接是指,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低于第三输送带23的进料端,且第一输送带12的输送承载面与第三输送带23的输送承载面之间保持一间隙,该间隙略大于硅片的厚度,如此,硅片自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出料后能够经该间隙顺利地到达第三输送带23的进料端并被第三输送带23吸附住。而,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与第二输送带22的进料端对接则是指,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与第二输送带22的进料端处于同一平面。
可见,通过控制第一翻转支撑板11、第二翻转支撑板21同步翻转,第一输送带12上输送的硅片即能够自第一输送带12的出料端滑落,并被第三输送带23吸附输送至料盒3内以实现自动收片,也能够过渡至第二输送带22上以继续向后输送至后道工位。
可选的,第二翻转支撑板21下侧设置有输送带安装板,第三输送带23安装在输送带安装板上,输送带安装板上设置有靠近第一翻转输送机构1且沿第三输送带23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负压腔,负压腔经第三输送带23上的吸附孔吸附硅片。对于负压腔的具体结构,可以自输送带安装板上开设槽体,第三输送带23与该槽体之间形成负压腔;也可以直接将一个腔体安装在输送带安装板上,该腔体和第三输送带23之间形成负压腔。当然,除列举的2种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其他可行的方式,本申请对负压腔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负压腔的长度至少为输送带安装板的长度的1/3。
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可选择不同长度的负压腔。比如,当需要在第三输送带23的全程输送过程中对硅片进行吸附,可以将负压腔的长度设计成与输送带安装板同长度;当不需要在第三输送带23的全程输送过程中对硅片进行吸附,可以将负压腔的长度设计为输送带安装板长度的1/3,由于输送带安装板后面的2/3段无负压,硅片在即将到达料盒3上方时逐步脱离第三输送带23。从而实现:在负压腔保持负压状态的情况下,第三输送带23能够实现对硅片的吸附输送及释放,而无需频繁地打开负压或关闭负压。
当然,在不需要在第三输送带23的全程输送过程中对硅片进行吸附的情况下,对于负压腔的长度,可以根据料盒3的安装位置、第三输送带23的长度、第三输送带23相对于第一翻转输送机构1的位置等因素,对负压腔的长度进行旋转,可以为输送带安装板长度的2/3、1/2、3/4等不同的长度。
如图1至图2所示,可选的,第一翻转输送机构1还包括第一底座13、第一支撑座14及第一翻转驱动机构15,其中:第一支撑座14连接在第一底座13上。第一翻转支撑板11的远离第二翻转输送机构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座14的顶部。第一翻转驱动机构15设置在第一底座13上,第一翻转驱动机构15的驱动端连接第一翻转支撑板11,第一翻转驱动机构15驱动第一翻转支撑板11翻转。
继续参考图1至图2所示,可选的,第二翻转输送机构2还包括第二底座24、第二支撑座25及第二翻转驱动机构26,其中:第二支撑座25连接在第二底座24上。第二翻转支撑板21的远离第一翻转输送机构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座25的顶部。第二翻转驱动机构26设置在第二底座24上,第二翻转驱动机构26的驱动端连接第二翻转支撑板21,第二翻转驱动机构26驱动第二翻转支撑板21翻转。
第一翻转驱动机构15和第二翻转驱动机构26可采用已知的各种翻转驱动装置,如由旋转电机、偏心轮和连杆构成的翻转驱动装置,偏心轮连接在旋转电机的驱动轴上,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偏心轮上,连杆的第二端铰接在翻转支撑板的底部,旋转电机经偏心轮驱动连杆摆动,从而带动翻转支撑板翻转。
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料盒升降机构4,料盒3承载于料盒升降机构4上,料盒升降机构4用于驱动料盒3升降。
通过设置料盒升降机构4,可根据料盒3内的硅片的高度控制料盒3升降,从而保证硅片以预定的落差落入至料盒3内。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2侧边的第一规整机构5,及设置在第三输送带23侧边的第二规整机构6。其中:
第一规整机构5用于实施对第一输送带12上的硅片的规整。从而保证第一输送带12上的硅片能够顺利地过渡至第二输送带22或第三输送带23上。
第二规整机构6用于实施对第三输送带23上的硅片的规整,使得第三输送带23上的硅片能够顺利落入料盒3内。
可选的,第一规整机构5和第二规整机构6的结构相同,其均包括成对设置在对应的输送带两侧的规整板,规整板上设置有滚轮。输送带带动硅片输送时,两侧的规整板分别实施对硅片的两侧边缘的规整。
如前文所述,自动收片过程中,由第三输送带23将硅片吸附、输送至料盒3的上方后释放硅片,从而使得硅片落入至料盒3内。因此,如果第三输送带23未及时释放硅片,硅片将会因过度输送而偏离料盒3落下,损毁。
为了避免该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图4所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三输送带侧边的第二规整机构,第二翻转支撑板21的下侧还设置有阻挡限位板27,阻挡限位板27靠近料盒3的后侧侧壁设置,阻挡限位板27用于实施对第三输送带23输送的硅片的阻挡限位。
由于第二翻转支撑板21被配置为能够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切换,当第二输送带22上存在正在被输送的硅片时,如果第二翻转支撑板21切换至倾斜状态,则第二输送带22上的硅片将以倾斜状态将沿第二输送带22快速滑下,最终可能从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跌落或是与机台产生碰撞,造成硅片损伤。
为了避免该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图1至图4所示,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翻转输送机构2的后道的过渡输送机构7,过渡输送机构7包括水平支撑板71及第四输送带72,其中:第四输送带72安装在水平支撑板71上,第四输送带72的进料端与第二输送带22的出料端对接,第二输送带22上的硅片经第二输送带22的出料端出料后,经第四输送带72的进料端进入至第四输送带72上并继续向后输送。如此,即能保证从第二输送带22快速滑下的硅片能够平稳地过渡至第四输送带72上,并以水平状态继续向后输送。
可选的,水平支撑板71连接在第二支撑座25的顶部。如此,实现了第二翻转输送机构2和过渡输送机构7的集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收片输送线,其包括若干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若干翻转收片装置排布在同一直线上,相邻两个翻转收片装置之间的间距小于预定值。即,该收片输送线沿输送方向上设置有若干收料工位,收片输送线上输送的硅片能够被翻转、收片至任一工位处的料盒内。从而实现在输送过程中对硅片的自动收料。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Claims (11)

1.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收片装置包括第一翻转输送机构、第二翻转输送机构及料盒,其中:
所述第二翻转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转输送机构的后道,所述料盒位于所述第二翻转输送机构的下方;
所述第一翻转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翻转支撑板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翻转支撑板上的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翻转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翻转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第二翻转支撑板上侧的第二输送输送带及安装在所述第二翻转支撑板下侧的第三输送输送带,所述第三输送输送带上设置有吸附孔,所述第一翻转支撑板和所述第二翻转支撑板均被配置为能够在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之间翻转切换;
所述第一翻转支撑板、所述第二翻转支撑板均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进料端对接,所述第一输送带上的硅片经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出料后,经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进料端进入至所述第二输送带上并继续向后输送;
所述第一翻转支撑板、所述第二翻转支撑板均翻转至倾斜状态时,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向下倾斜并与所述第三输送带的进料端对接,所述第一输送带上的硅片自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出料端出料后被所述第三输送带吸附,所述第三输送带将硅片输送至所述料盒的上方后释放硅片,所述料盒接收自所述第三输送带落下的硅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翻转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支撑座及第一翻转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所述第一翻转支撑板的远离所述第二翻转输送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部;
所述第一翻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翻转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支撑板,所述第一翻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翻转支撑板翻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翻转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支撑座及第二翻转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在所述第二底座上;
所述第二翻转支撑板的远离所述第一翻转输送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座的顶部;
所述第二翻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翻转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翻转支撑板,所述第二翻转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翻转支撑板翻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料盒升降机构,所述料盒承载于所述料盒升降机构上,所述料盒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料盒升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侧边的第一规整机构,所述第一规整机构用于实施对所述第一输送带上的硅片的规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阻挡限位板,所述阻挡限位板靠近所述料盒的后侧侧壁设置,所述阻挡限位板用于对所述第三输送带输送的硅片的限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输送带侧边的第二规整机构,所述第二规整机构用于实施对所述第三输送带上的硅片的规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收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翻转输送机构的后道的过渡输送机构,所述过渡输送机构包括水平支撑板及第四输送带,其中:
所述第四输送带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撑板上,所述第四输送带的进料端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对接,
所述第二输送带上的硅片经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出料端出料后,经所述第四输送带的进料端进入至所述第四输送带上并继续向后输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板水平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翻转支撑板下侧设置有输送带安装板,所述第三输送带安装在所述输送带安装板上,所述输送带安装板上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翻转输送机构且沿所述第三输送带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负压腔,所述负压腔经所述第三输送带上的所述吸附孔吸附硅片;
所述负压腔的长度至少为所述输送带安装板的长度的1/3。
11.一种收片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片输送线包括若干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收片装置,若干所述翻转收片装置排布在同一直线上,相邻两个所述翻转收片装置之间的间距小于预定值。
CN202122330418.7U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及收片输送线 Active CN215923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0418.7U CN215923392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及收片输送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0418.7U CN215923392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及收片输送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3392U true CN215923392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14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30418.7U Active CN215923392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及收片输送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33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0224A (zh) * 2022-07-18 2022-10-14 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片材纤维毡自动化浸渍、收片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0224A (zh) * 2022-07-18 2022-10-14 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片材纤维毡自动化浸渍、收片的装置及方法
CN115180224B (zh) * 2022-07-18 2023-08-08 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片材纤维毡自动化浸渍、收片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04459U (zh) 一种轴承套圈输送装置
CN215923392U (zh) 一种翻转收片装置及收片输送线
CN214421531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皮带机
CN212173703U (zh) 一种上料缓存装置
CN110976310B (zh) 翻转式分拣系统
CN216188285U (zh) 一种托盘转运装置
CN215923391U (zh) 一种翻转输送机构及翻转收片装置
CN110980220A (zh) 一种用于有齿建筑板材输送的分组翻面机构
CN220181210U (zh) 一种硅片收料机构及分选机
CN220334085U (zh) 一种瓷砖上砖机
CN215477866U (zh) 一种翻转输送机构及输送线
CN112960363A (zh) 一种高效防堵的连接器定向输送装置
CN115818233B (zh) 一种运输卸料装置
CN215477827U (zh) 一种硅片循环收料系统
CN111268408A (zh) 一种用于pcb板的自动接板架
CN113291810B (zh) 一种玻璃板批量转料机
CN211845992U (zh) 一种用于阀体装配的定向上料机构
CN216271578U (zh) 一种落片机构及翻转收片装置
CN220975756U (zh) 一种硅片输送装置
CN113428598B (zh) 一种硅片循环收料系统及收料方法
CN216189507U (zh) 一种电池片下料机构及电池片处理装置
CN217946633U (zh) 一种移动式皮带输送机
CN220866285U (zh) 一种钢桶生产用上料设备
CN221821296U (zh) 一种瓶盖上料提升机
CN213536073U (zh) 取货架和货物分拣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