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12397U - 耐高温高效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耐高温高效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12397U
CN215912397U CN202121241201.2U CN202121241201U CN215912397U CN 215912397 U CN215912397 U CN 215912397U CN 202121241201 U CN202121241201 U CN 202121241201U CN 215912397 U CN215912397 U CN 215912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nk
fins
radiator
fin
high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412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继芳
卢伟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Gexi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Gexi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Gexi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Gexing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412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12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12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12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其包括:第一层架;第一翅片,第一翅片有多个,所有第一翅片间隔设置;不锈钢管,其穿设于第一翅片中,不锈钢管有多个,所有不锈钢管依次连通;第二散热器,其与第一散热器并排设置,第二散热器包括:第二层架;第二翅片,第二翅片有多个,所有第二翅片间隔设置;铜管,其穿设于第二翅片中,铜管有多个,所有铜管依次连通;进风口,进风口位于第一散热器的左方;出风口,其位于第二散热器的右方。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避免高温的热风造成铜管损坏,且第二散热器有助于大幅度降低热风的温度,从而保证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散热装置中。

Description

耐高温高效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领域,特别涉及耐高温高效散热器。
背景技术
翅片式散热器用于空气的散热,翅片式散热器通常采用铜管与铜翅片结合的形式,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然而,当空气的温度较高时,流经翅片式散热器的高温空气容易损坏铜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高效散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包括:
第一散热器,其包括:
第一层架;
第一翅片,其设于所述第一层架,所述第一翅片有多个,所有所述第一翅片间隔设置;
不锈钢管,其穿设于所述第一翅片中,所述不锈钢管有多个,所有所述不锈钢管依次连通形成液流通道;
第二散热器,其与所述第一散热器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散热器包括:
第二层架;
第二翅片,其设于所述第二层架,所述第二翅片有多个,所有所述第二翅片间隔设置;
铜管,其穿设于所述第二翅片中,所述铜管有多个,所有所述铜管依次连通形成液流通道;
进风口,以所述第二散热器相对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位置为相对的右方向,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左方;
出风口,其位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右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左右并排设置,第一散热器采用第一翅片及不锈钢管,冷媒在不锈钢管中流动,不锈钢管的耐腐蚀性能高,且高温环境下的抗氧化能力较好;第二散热器采用铜管,冷媒在铜管中流动,吕翅片及铜管的换热效率较高;进风口位于第一散热器的左方,出风口位于第二散热器的右方,则高温的热风先经过第一散热器的降温后再通过第二散热器,从而避免高温的热风造成铜管损坏,且第二散热器有助于大幅度降低热风的温度,从而保证散热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翅片沿前后方向依次堆叠,所述第二翅片沿前后方向依次堆叠。
第一翅片沿前后方向依次堆叠,第二翅片沿前后方向依次堆叠,从而使得每两个第一翅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每两个第二翅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有助于高温空气从左向右流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翅片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翅片,所述不锈钢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第一翅片设有多个前后贯通的第一安装孔,不锈钢管穿设于第一安装孔中,从而使得不锈钢管与第一翅片紧密接触,有助于提高第一翅片与不锈钢管的热交换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边缘设有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一外凸部呈环状凸起,所述第一外凸部向前或向后凸起,所述第一外凸部套设于所述不锈钢管。
第一安装孔外边缘的第一外凸部套设于不锈钢管上,第一外凸部增大第一翅片与不锈钢管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助于提高不锈钢管与第一翅片的换热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翅片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翅片,所述铜管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第二翅片设有多个前后贯通的第二安装孔,铜管穿设于第二安装孔中,从而使得铜管与第二翅片紧密接触,有助于提高第二翅片与铜管的热交换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外边缘设有第二外凸部,所述第二外凸部呈环状凸起,所述第二外凸部向前或向后凸起,所述第二外凸部套设于所述铜管。
第二安装孔外边缘的第二外凸部套设于铜管上,第二外凸部增大第二翅片与铜管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助于提高铜管与第二翅片的换热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层架的右侧与所述第二层架的左侧贴合在一起。
第一层架的右侧与第二层架的左侧贴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第一层架与第二层架之间的间隙,避免待散热空气从第一层架与第二层架之间外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散热器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散热器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二翅片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翅片左右方向的宽度。
第二翅片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翅片左右方向的宽度,第二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较好,第二散热器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器的宽度,有助于提高耐高温高效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翅片与第二翅片均为铝翅片。
铝翅片的热交换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一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一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一实施例的右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一实施例中第一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一实施例中第二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100、第一散热器,110、第一层架,120、第一翅片,121、第一安装孔,122、第一外凸部,130、不锈钢管,200、第二散热器,210、第二层架,220、第二翅片,221、第二安装孔,222、第二外凸部,230、铜管,300、进风口,40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作出如下实施例:
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器100、第二散热器200、进风口300、出风口400。
第一散热器100包括第一层架110、第一翅片120、不锈钢管130。第一层架110为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第一层架110的外形呈长方体,第一层架110左右贯通形成气流通道。第一翅片120呈板状结构,第一翅片120设置于第一层架110的内腔中,第一翅片120的外边缘与第一层架110相连,第一翅片120为铝翅片,第一翅片120有多个,所有第一翅片120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翅片120之间留有间隙,使得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翅片120之间形成左右连通的气流通道。第一翅片12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21,所有第一安装孔121间隔设置,第一安装孔121沿前后方向贯穿第一翅片120,第一安装孔121的外边缘设有第一外凸部122,第一外凸部122的外形呈环状凸起,第一外凸部122向前凸起。不锈钢管130有多个,不锈钢管130穿设于第一翅片120的第一安装孔121中,第一外凸部122套设于不锈钢管130的外壁上,从而使得不锈钢管130与第一外凸部122的内壁及第一安装孔121的内壁接触。所有不锈钢管130依次连通形成液流通道,冷媒在不锈钢管130中流动,在第一层架110的外部设有第一进水管与第一出水管,令第一进水管与第一出水管连通不锈钢管130,使得冷媒从第一进水管进入不锈钢管130中,随后冷媒沿着不锈钢管130流经第一翅片120后从第一出水管流出。
第二散热器200包括第二层架210、第二翅片220、铜管230。第二层架210为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第二层架210的外形呈长方体,第二层架210左右贯通形成气流通道。第二翅片220呈板状结构,第二翅片220设置于第二层架210的内腔中,第二翅片220的外边缘与第二层架210相连,第二翅片220为铝翅片,第二翅片220有多个,所有第二翅片220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两个相邻的第二翅片220之间留有间隙,使得每两个相邻的第二翅片220之间形成左右连通的气流通道。第二翅片22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21,所有第二安装孔221间隔设置,第二安装孔221沿前后方向贯穿第二翅片220,第二安装孔221的外边缘设有第二外凸部222,第二外凸部222的外形呈环状凸起,第二外凸部222向前凸起。铜管230有多个,铜管230穿设于第二翅片220的第二安装孔221中,第二外凸部222套设于铜管230的外壁上,从而使得铜管230与第二外凸部222的内壁及第二安装孔221的内壁接触。所有铜管230依次连通形成液流通道,冷媒在铜管230中流动,在第二层架210的外部设有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出水管,令第二进水管与第二出水管连通铜管230,使得冷媒从第二进水管进入铜管230中,随后冷媒沿着铜管230流经第二翅片220后从第二出水管流出。
第一散热器100于第二散热器200左右并排设置,第一散热器100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二散热器200左右方向的宽度,且第一翅片120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二翅片220左右方向的宽度,则第一翅片120的第一安装孔121的数量少于第二翅片220的第二安装孔221的数量,即不锈钢管130的数量少于铜管230的数量。第一散热器100的第一层架110右侧贴合于第二散热器200的第二层架210左侧,进风口300设置于第一散热器100的左方,出风口400设置于第二散热器200的右方,从而使得高温的热风从左向右依次流经第一散热器100与第二散热器20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散热器(100),其包括:
第一层架(110);
第一翅片(120),其设于所述第一层架(110),所述第一翅片(120)有多个,所有所述第一翅片(120)间隔设置;
不锈钢管(130),其穿设于所述第一翅片(120)中,所述不锈钢管(130)有多个,所有所述不锈钢管(130)依次连通形成液流通道;
第二散热器(200),其与所述第一散热器(100)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散热器(200)包括:
第二层架(210);
第二翅片(220),其设于所述第二层架(210),所述第二翅片(220)有多个,所有所述第二翅片(220)间隔设置;
铜管(230),其穿设于所述第二翅片(220)中,所述铜管(230)有多个,所有所述铜管(230)依次连通形成液流通道;
进风口(300),以所述第二散热器(200)相对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00)的位置为相对的右方向,所述进风口(300)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00)的左方;
出风口(400),其位于所述第二散热器(200)的右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120)沿前后方向依次堆叠,所述第二翅片(220)沿前后方向依次堆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120)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21),所述第一安装孔(121)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翅片(120),所述不锈钢管(130)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1)的外边缘设有第一外凸部(122),所述第一外凸部(122)呈环状凸起,所述第一外凸部(122)向前或向后凸起,所述第一外凸部(122)套设于所述不锈钢管(1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220)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21),所述第二安装孔(221)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翅片(220),所述铜管(230)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2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221)的外边缘设有第二外凸部(222),所述第二外凸部(222)呈环状凸起,所述第二外凸部(222)向前或向后凸起,所述第二外凸部(222)套设于所述铜管(2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架(110)的右侧与所述第二层架(210)的左侧贴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器(200)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散热器(100)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二翅片(220)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翅片(120)左右方向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高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120)与所述第二翅片(220)均为铝翅片。
CN202121241201.2U 2021-06-03 2021-06-03 耐高温高效散热器 Active CN215912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41201.2U CN215912397U (zh) 2021-06-03 2021-06-03 耐高温高效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41201.2U CN215912397U (zh) 2021-06-03 2021-06-03 耐高温高效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12397U true CN215912397U (zh) 2022-02-25

Family

ID=8028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41201.2U Active CN215912397U (zh) 2021-06-03 2021-06-03 耐高温高效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12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31337B1 (ko) 냉각튜브 및 방열판 일체형 배터리 팩
CN112414164A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JP2013096667A (ja) 冷凍冷蔵庫
CN215912397U (zh) 耐高温高效散热器
CN211182454U (zh) 一种高散热率的电池模组液冷系统
CN215447503U (zh) 一种散热器及车辆
CN211782874U (zh) 一种一体式多管旁通管散热器
CN211651287U (zh) 一种螺旋管式热交换器
CN113035805A (zh) 液冷板及功率模组
CN110645812A (zh) 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
CN111504117A (zh) 一种换热翅片组、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2463883U (zh) 高效的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215956958U (zh) 一种散热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862301U (zh) 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
CN217387642U (zh) 功率电子转换模块
CN217383927U (zh) 散热器及空调器
CN220119563U (zh) 一种空调机组散热装置
CN216110970U (zh) 散热器和全地形车
CN214155169U (zh) 一种散热器,及装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219269449U (zh) 散热板结构
CN212673895U (zh) 一种快速水冷装置
CN214407068U (zh) 多流道式高效散热水冷排
CN216950527U (zh) 主冷却器
CN218499466U (zh) 散热器及烤箱
CN216600611U (zh) 散热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