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0970U - 散热器和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和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0970U
CN216110970U CN202121756865.2U CN202121756865U CN216110970U CN 216110970 U CN216110970 U CN 216110970U CN 202121756865 U CN202121756865 U CN 202121756865U CN 216110970 U CN216110970 U CN 216110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heat dissipation
heat
dissipation body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568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568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0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0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0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和全地形车,散热器换包括:至少两个散热本体、散热器风扇(20)以及进水管(30)和出水管(40),每个所述散热本体内均具有流道,至少两个所述散热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管(50)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所述散热器风扇(20)均位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本体一侧,用于抽走散热本体周围的热气流;所述进水管(30)与至少一个所述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所述出水管(40)与至少一个所述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并使从所述进水管(30)流入的水能够在每一个所述散热本体的流道内流通后从所述出水管(40)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采用多个散热本体并联的连接方式,增大了散热面积,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散热器和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和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全地形车越做越美观,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也受到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影响,往往车身的美观造型会影响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导致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不够,从而使整车的散热效率不足,造成发动机因散热效果不足致使发动机温度过高,从而损坏发动机。
因此,如何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器,包括:
至少两个散热本体,每个所述散热本体内均具有流道,至少两个所述散热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管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散热器风扇,所述散热器风扇位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本体一侧,用于抽走散热本体周围的热气流;
以及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所述出水管与至少一个所述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并使从所述进水管流入的水能够在每一个所述散热本体的流道内流通后从所述出水管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散热本体,可以增大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可选的,每个所述散热本体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室和出水室,所述进水管通过所对应的进水室与所对应的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所述出水管通过所对应的出水室与所对应的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
所述连接管连通所对应的两个散热本体的进水室或出水室。
可选的,至少两个所述散热本体包括第一散热本体和第二散热本体,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和所述第二散热本体并联连接;
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风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散热本体位于所述散热器风扇和所述第二散热本体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和所述第二散热本体之间具有间隔空间,且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气体流通面和所述第二散热本体的气体流通面沿着所述散热器风扇的抽风方向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气体流通面和所述第二散热本体的气体流通面相互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气体流通面不小于所述第二散热本体的气体流通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流道在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气体流通面穿过,所述第二散热本体的流道在所述第二散热本体的气体流通面穿过。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本体的气体流通面内的流道曲折设置,所述第二散热本体的气体流通面内的流道曲折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本体和所述第二散热本体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发动机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发动机连通,用于为所述发动机散热。
该全地形车由于具有散热性能好的散热器,使得发动机更加安全,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散热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发动机和散热器相连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进水管30、出水管40、散热器风扇20以及至少两个散热本体。
每个散热本体内均具有流道,流道可以在散热本体内曲折设置,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
其中,至少两个散热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管50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图1-图3中的两个散热本体均为并联连接,无论是并联还是串联,只要能够使水能够在每个散热本体的流道内充分流动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散热器所要求的结构形状选择具体的连接方式。
散热器风扇20位于至少一个散热本体一侧,用于抽走散热本体周围的热气流;从而使得散热本体的热量尽快的散发。散热器风扇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其作用是使散热本体的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多个散热器风扇20。
进水管30与至少一个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出水管40与至少一个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并使从进水管30流入的水能够在每一个散热本体的流道内流通后从出水管40流出。
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散热本体,可以增大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散热本体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室和出水室,进水管30通过所对应的进水室与所对应的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出水管40通过所对应的出水室与所对应的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连接管50连通所对应的两个散热本体的进水室或出水室。进水室和出水室均与所对应的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水在进入散热本体的流道之前先进入进水室,水从散热本体的流道流出时先流入所对应的出水室,然后再经出水管40流出或者经连接管50流入其他出水室或进水室。
上述进水室和出水室的定义基于各自的功能而定,若该室的水为所对应的散热本体流道内水的上游水,则该室为进水室,若该室为所对应的散热本体流道内水的下游水,则该室为出水室。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散热本体包括第一散热本体10和第二散热本体11,参阅图1和图2,第一散热本体10和第二散热本体11并联连接;进水管30和出水管40均与第一散热本体10的流道连通。因此,也可以说第一散热本体10为主散热,第二散热本体11为辅助散热。水可以同时进入第一散热本体10和第二散热本体11内的流道。
示例的,第一散热本体10的两侧分别连通第一进水室101和第一出水室102,第二散热本体11的两侧分别连通第二进水室111和第二出水室112。第一进水室101和第二进水室111通过连接管50连通,第一出水室102和第二出水室112连通,进水管30与第一进水室101连通,出水管40与第一出水室102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本体10和第二散热本体11也可以串联,其中,进水管30与第一散热本体10连通,出水管40与第二散热本体11连通,从而水从进水管30先流入第一散热本体10内的流道,再通过连接管流入第二散热本体11的流道,然后从出水管40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本体10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风扇20,且第一散热本体10位于散热器风扇20和第二散热本体11之间。从而散热器风扇20优先将第一散热本体10的热量抽走,第二散热本体11的热量可以部分地通过自然风挥散。散热器风扇的作用是将散热本体的热量抽走,因此,可以在每一个散热本体一侧均设置散热器风扇,加快散热速率。由此,散热器风扇2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本体10和第二散热本体11之间具有间隔空间,且第一散热本体10的气体流通面和第二散热本体11的气体流通面沿着散热器风扇20的抽风方向至少部分重叠,从而使得第二散热本体11的热量能够更多的被散热器风扇20抽散掉,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这里的“气体流通面”是指气流从散热本体的流通路径的截面,也可以说是散热本体的迎风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本体10的气体流通面和第二散热本体11的气体流通面相互平行,以便于第一散热本体10的气体流通面和第二散热本体11的气体流通面更多的重叠,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本体10的气体流通面不小于第二散热本体11的气体流通面。从而减小第二散热本体11的占用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本体10的流道在第一散热本体10的气体流通面穿过,第二散热本体11的流道在第二散热本体11的气体流通面穿过。也就是说散热本体的流通设置在其气体流通面内,从而使水更充分的与散热本体换热,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本体10的气体流通面内的流道曲折设置,第二散热本体11的气体流通面内的流道曲折设置。曲折设置能够增加水而定流通路径的长度,进一步增大水与散热本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其中,散热本体的流道可以通过设置散热管的方式形成,也可以不是在散热本体内直接开设。散热本体上可以设置散热翅片,以增大散热本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本体10和第二散热本体11之间通过连接件60固定连接。从而保证第一散热本体10和第二散热本体11连接的牢固性。其中,连接管50也能起到约束第一散热本体10和第二散热本体11相对位置的作用,设置连接件60后使得第一散热本体10和第二散热本体11的连接牢固性进一步提高,也能够减少连接管50发生漏水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包括发动机7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散热器,参阅图3,散热器通过进水管30和出水管40与发动机70连通,用于为发动机70散热。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可以成为散热系统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与其他散热部件可以并联设置,应用在发动机水冷却系统中,增大发动机的散热面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满足发动机的降温需求。
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没有具体限定数量为特征,其数量理解为至少一个,例如,散热器风扇20、进水管30、出水管40等,在必要的时候,均可以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构思进行数量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散热本体,每个所述散热本体内均具有流道,至少两个所述散热本体之间通过连接管(50)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散热器风扇(20),所述散热器风扇(20)位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散热本体一侧,用于抽走散热本体周围的热气流;
以及进水管(30)和出水管(40),所述进水管(30)与至少一个所述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所述出水管(40)与至少一个所述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并使从所述进水管(30)流入的水能够在每一个所述散热本体的流道内流通后从所述出水管(40)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本体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进水室和出水室,所述进水管(30)通过所对应的进水室与所对应的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所述出水管(40)通过所对应的出水室与所对应的散热本体的流道连通;
所述连接管(50)连通所对应的两个散热本体的进水室或出水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散热本体包括第一散热本体(10)和第二散热本体(11),所述第一散热本体(10)和所述第二散热本体(11)并联连接;
所述进水管(30)和所述出水管(40)均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10)的流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风扇(20)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10)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散热本体(10)位于所述散热器风扇(20)和所述第二散热本体(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10)和所述第二散热本体(11)之间具有间隔空间,且所述第一散热本体(10)的气体流通面和所述第二散热本体(11)的气体流通面沿着所述散热器风扇(20)的抽风方向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10)的气体流通面和所述第二散热本体(11)的气体流通面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10)的气体流通面不小于所述第二散热本体(11)的气体流通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10)的流道在所述第一散热本体(10)的气体流通面穿过,所述第二散热本体(11)的流道在所述第二散热本体(11)的气体流通面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本体(10)的气体流通面内的流道曲折设置,所述第二散热本体(11)的气体流通面内的流道曲折设置。
10.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70)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进水管(30)和所述出水管(40)与所述发动机(70)连通,用于为所述发动机(70)散热。
CN202121756865.2U 2021-07-29 2021-07-29 散热器和全地形车 Active CN216110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6865.2U CN216110970U (zh) 2021-07-29 2021-07-29 散热器和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6865.2U CN216110970U (zh) 2021-07-29 2021-07-29 散热器和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0970U true CN216110970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3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56865.2U Active CN216110970U (zh) 2021-07-29 2021-07-29 散热器和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0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3173B (zh) 半导体冷却结构
US20220178627A1 (en) Multi-channel high-efficiency heat dissipation water-cooling radiator
CN108766946B (zh) 液冷散热装置及电机控制器
CN109982544B (zh) 液冷散热器
JP2010223508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インタークーラ
JP6607151B2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
US20200224580A1 (en) Heat exchanger
CN216110970U (zh) 散热器和全地形车
CN207050199U (zh) 一种空调散热器装置
US20210389057A1 (en) Heat exchanger
WO2021175260A1 (zh) 全地形车
CN209925078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结构
CN211177506U (zh) 一种采用帕尔贴效应的导风器
CN110043355B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结构
CN208572652U (zh) 一种铝型材水冷散热器
CN206094978U (zh) 机动车散热器
CN218780410U (zh) 水冷中冷器和车辆
CN110645812A (zh) 一种双排散热管结合散热带的散热器
CN217327480U (zh) 挖掘机的柴油发动机用散热装置
KR102119776B1 (ko) 인터쿨러 파이프의 냉각 장치
CN215912397U (zh) 耐高温高效散热器
CN210003385U (zh) 水冷式中冷器和车辆
CN213574356U (zh) 一种高效冷却式柴油发动机箱体
CN202307867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igbt并联的风冷散热模组
CN220764017U (zh) 一种暖风芯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