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5031U - 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85031U CN215885031U CN202122084830.5U CN202122084830U CN215885031U CN 215885031 U CN215885031 U CN 215885031U CN 202122084830 U CN202122084830 U CN 202122084830U CN 215885031 U CN215885031 U CN 2158850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ding
- pcb
- driver
- material loading
- feed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属于PCB板领域。所述的上料架内设有两个相互对置循环带,每一循坏带与若干个转轴连接,且每一转轴连接有设置在上料架内的转动电机,每一循坏带上设有夹持结构,所述的上料架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位于上料架的两端,所述的出料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顶出结构和上料接收结构,所述的进料口的侧边设有进料结构。其优点在于对PCB板完成自动上料的工作,替代人工上料,减少人力成本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PCB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中的印刷电路板PCB板上一般都会配置许多电子元器件,例如芯片、电阻、电容及电感等,以便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前在PCB板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受生产车间场地的限性,PCB板在经过上一个工序的处理后,常常需要人工将其转运至下一个工序,在搬运到下一个工序后,常常需要人工将PCB板逐块放置到PCB板生产线的输送装置上,造成放置PCB板的工序很繁琐,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故而提出一种PCB板自动上料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架,所述的上料架内设有两个相互对置循环带,每一循坏带与若干个转轴连接,且每一转轴连接有设置在上料架内的转动电机,每一循坏带上设有夹持结构,所述的上料架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位于上料架的两端,所述的出料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顶出结构和上料接收结构,所述的进料口的侧边设有进料结构。
在上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中,所述的夹持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循环带上的支撑条,两个循环带上的若干个支撑条分别一一对应,两个循环带同步移动,两个对应的支撑条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在上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中,所述的顶出结构包括包括设置在顶出架上的顶出驱动器,所述的顶出驱动器的输出轴的移动方向与支撑条呈平行状,且顶出驱动器的输出轴能延伸入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条之间。
在上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中,所述的上料接收结构包括接收板,所述的接收板内设有接收槽,所述的接收槽与顶出驱动器的输出轴相对应。
在上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中,所述的接收槽的两侧各设有一条滑行槽,所述的滑行槽与接收槽的底部具有间隙,所述的接收槽靠近顶出驱动器输出轴的槽口处设有喇叭口。
在上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中,所述的进料结构包括设置在进料架的进料驱动器,所述的进料驱动器的输出轴的移动方向与支撑条呈平行状,且进料驱动器的输出轴能延伸入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条之间。
在上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中,所述的进料架内设有进料槽,所述的进料槽的两侧各设有一条滑条。
在上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中,每一滑条的上方还具有固设在进料架上的压条,所述的压条与对应的滑条之间具有间隙。
在上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中,所述的压条靠近进料驱动器的端部与进料槽之间形成进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具有开口朝上的敞口。
在上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中,所述的循环带上若干个支撑条等间距放置,所述的顶出驱动器和进料驱动器输出轴的厚度大于循环带相邻的两个支撑条之间的间隙厚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对PCB板完成自动上料的工作,替代人工上料,减少人力成本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2、PCB板只有两边滑动在滑行槽内,PCB板的中间部分不与滑行槽内壁相抵且也不与接收板相抵,减少摩擦力导致的PCB板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进料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接收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进料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上料架10、循环带11、转轴13、转动电机14、夹持结构15、顶出结构16、上料接收结构17、进料结构18、支撑条19、顶出架20、顶出驱动器21、接收板22、接收槽23、滑行槽24、喇叭口25、进料架26、进料驱动器27、进料槽28、滑条29、压条30、进料口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5所示,一种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架10,所述的上料架10内设有两个相互对置循环带11,每一循坏带11与若干个转轴13连接,且每一转轴13连接有设置在上料架10内的转动电机14,每一循坏带11上设有夹持结构15,所述的上料架10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位于上料架10的两端,所述的出料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顶出结构16和上料接收结构17,所述的进料口的侧边设有进料结构18。
在本实施例中,将未制作的PCB板放置在进料结构18中,进料结构18将PCB板推动至夹持结构15内,两个循坏带11在转动电机14的工作下同步进行移动并带动PCB板从进料口移动至出料口,且使PCB板移动至顶出结构16与上料接收结构17之间,接着顶出结构16将夹持结构15内的PCB板顶出至上料接收结构17内,从而完成自动上料,替代人工上料,减少人力成本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的夹持结构15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循环带11上的支撑条19,两个循环带11上的若干个支撑条19分别一一对应,两个循环带11同步移动,两个对应的支撑条19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结构18将PCB板推动至两个支撑条19之间且抵在支撑条19的上表面,由于循环带11上设有若干个支撑条19,因此若干个PCB板能从上到下依次放置在不同层次的两个支撑条19上,从而实现持续不断的自动上料。
所述的顶出结构16包括包括设置在顶出架20上的顶出驱动器21,所述的顶出驱动器21的输出轴的移动方向与支撑条19呈平行状,且顶出驱动器21的输出轴能延伸入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条19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PCB板顶向上料接收结构17内时,顶出驱动器21工作使其输出轴移动至两个循坏带11之间,顶出驱动器21的输出轴顶在PCB板上,并随着顶出驱动器21的继续工作将PCB板顶入上料接收结构17内。
所述的上料接收结构17包括接收板22,所述的接收板22内设有接收槽23,所述的接收槽23与顶出驱动器21的输出轴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顶出驱动器21工作使其输出轴移动并顶动PCB板后,PCB板移动至接收槽23内并延伸出支撑条19。
所述的接收槽23的两侧各设有一条滑行槽24,所述的滑行槽24与接收槽23的底部具有间隙,所述的接收槽23靠近顶出驱动器21输出轴的槽口处设有喇叭口25。
在本实施例中,喇叭口25的内壁呈曲面状,且喇叭口25的敞口内径大于滑行槽24的厚度,PCB板在移动进接收槽23内的会在喇叭口25内壁导向作用下纠正位置并移动进接收槽23,放置PCB板由于撞击导致的磨损。此外,PCB板只有两边滑动在滑行槽24内,PCB板的中间部分不与滑行槽24内壁相抵且也不与接收板22相抵,减少摩擦力导致的PCB板的磨损。
所述的进料结构18包括设置在进料架26的进料驱动器27,所述的进料驱动器27的输出轴的移动方向与支撑条19呈平行状,且进料驱动器27的输出轴能延伸入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条19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PCB板放入两个循环带11之间时,进料驱动器27工作使其输出轴移动并推动PCB板,使PCB板移动至两个循坏带11之间并延伸至两个支撑条19之间且抵在支撑条19的上表面。
所述的进料架26内设有进料槽28,所述的进料槽28的两侧各设有一条滑条29。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PCB板放入两个循环带11之间时,先将PCB板放置在两个滑条29之间并使PCB板抵在滑条29的上表面,由于滑条29具有一定的厚度,CB板只有两边滑动在滑条29上,PCB板的中间部分不与滑条29相抵且也不与进料架26相抵,减少摩擦力导致的PCB板的磨损。
每一滑条29的上方还具有固设在进料架26上的压条30,所述的压条30与对应的滑条29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PCB板放入两个循环带11之间时,压条30能够抵在PCB板的上方,稳定PCB板的移动方向,防止PCB板跳板。
所述的压条30靠近进料驱动器27的端部与进料槽28之间形成进料口31,所述的进料口31具有开口朝上的敞口。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口31用于将PCB板放置进进料架26内,随着上一块PCB板被推进压条30的下方,将下一块PCB板放置进进料口31内,防止PCB板堆叠在一起。
所述的循环带11上若干个支撑条19等间距放置,所述的顶出驱动器21和进料驱动器27输出轴的厚度大于循环带11相邻的两个支撑条19之间的间隙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顶出驱动器21和进料驱动器27输出轴的厚度大于PCB板的厚度,能够更稳定的推动PCB板。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顶出驱动器21和进料驱动器27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将PCB板放入进料口31内并架设在两个滑条29上,进料驱动器27工作使其输出轴移动并推动PCB板,使PCB板移动至两个循坏带11之间并延伸至两个支撑条19之间且抵在支撑条19的上表面。随着转动电机14的工作,两个循坏带11在转动电机14的工作下同步进行移动并带动PCB板从进料口移动至出料口。接着顶出驱动器21工作使其输出轴移动至两个循坏带11之间,顶出驱动器21的输出轴顶在PCB板上,并随着顶出驱动器21的继续工作将PCB板顶入至接收槽23内并延伸出支撑条19。重复以上步骤逐渐将若干块PCB板完成自动上料的过程。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料架10、循环带11、转轴13、转动电机14、夹持结构15、顶出结构16、上料接收结构17、进料结构18、支撑条19、顶出架20、顶出驱动器21、接收板22、接收槽23、滑行槽24、喇叭口25、进料架26、进料驱动器27、进料槽28、滑条29、压条30、进料口31等,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架(10)内设有两个相互对置循环带(11),每一循环带(11)与若干个转轴(13)连接,且每一转轴(13)连接有设置在上料架(10)内的转动电机(14),每一循环带(11)上设有夹持结构(15),所述的上料架(10)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位于上料架(10)的两端,所述的出料口的两侧分别设有顶出结构(16)和上料接收结构(17),所述的进料口的侧边设有进料结构(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结构(15)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循环带(11)上的支撑条(19),两个循环带(11)上的若干个支撑条(19)分别一一对应,两个循环带(11)同步移动,两个对应的支撑条(19)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出结构(16)包括设置在顶出架(20)上的顶出驱动器(21),所述的顶出驱动器(21)的输出轴的移动方向与支撑条(19)呈平行状,且顶出驱动器(21)的输出轴能延伸入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条(1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接收结构(17)包括接收板(22),所述的接收板(22)内设有接收槽(23),所述的接收槽(23)与顶出驱动器(21)的输出轴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槽(23)的两侧各设有一条滑行槽(24),所述的滑行槽(24)与接收槽(23)的底部具有间隙,所述的接收槽(23)靠近顶出驱动器(21)输出轴的槽口处设有喇叭口(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结构(18)包括设置在进料架(26)的进料驱动器(27),所述的进料驱动器(27)的输出轴的移动方向与支撑条(19)呈平行状,且进料驱动器(27)的输出轴能延伸入相对应的两个支撑条(19)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架(26)内设有进料槽(28),所述的进料槽(28)的两侧各设有一条滑条(29)。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滑条(29)的上方还具有固设在进料架(26)上的压条(30),所述的压条(30)与对应的滑条(29)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条(30)靠近进料驱动器(27)的端部与进料槽(28)之间形成进料口(31),所述的进料口(31)具有开口朝上的敞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带(11)上若干个支撑条(19)等间距放置,所述的顶出驱动器(21)和进料驱动器(27)输出轴的厚度大于循环带(11)相邻的两个支撑条(19)之间的间隙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84830.5U CN215885031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84830.5U CN215885031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85031U true CN215885031U (zh) | 2022-02-22 |
Family
ID=8056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84830.5U Active CN215885031U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85031U (zh)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22084830.5U patent/CN2158850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20100510A (ko) | 인쇄회로기판 타발장치 | |
CN112008111B (zh) | 一种柔性电路板钻孔设备用全自动输送机构及其输送方法 | |
CN108405691A (zh) | 一种自动上下料冲压生产线 | |
CN111015206A (zh) | 断路器零件自动装配生产线 | |
CN111409251A (zh) | 双胆并行压空吸塑成型机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2122451A (zh) | 全自动伺服冲压生产线 | |
CN112139790A (zh) | 一种扶梯链条销轴和链板自动压装机 | |
CN112404990B (zh) | 一种便于机箱快速冲压的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 |
CN107186054A (zh) | 一种压缩机阀片连续冲孔加工设备 | |
CN110315892B (zh) | 转盘式自动车牌制作机 | |
CN110788619B (zh) | 一种保险插座全自动装配机 | |
CN215885031U (zh) | Pcb印制板自动上料机构 | |
CN213856894U (zh) | 一种扶梯链条销轴和链板自动压装设备 | |
CN115579709A (zh) | 一种换向器压制设备 | |
CN211140673U (zh) | 一种接线端子的生产线 | |
CN211331467U (zh) | 一种电梯导轨打孔机输送装置 | |
CN211221700U (zh) | 自动成型热压系统 | |
CN211389073U (zh) | 一种瓦楞纸板高效冲孔机 | |
CN220970502U (zh) | 一种多工位汽车零部件加工冲压装置 | |
CN113369399A (zh) | 一种多工位高效冲压设备 | |
CN108296309B (zh) | 钢印机 | |
CN220915506U (zh) | 一种pcb电路板加工用冲压装置 | |
CN220466754U (zh) | 一种过油机自动上板装置 | |
CN215325673U (zh) | 一种人造板收集打包装车装置 | |
CN214235805U (zh) | 一种防止材料折弯的冲压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