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7928U - 胶管导向装置和平地机 - Google Patents

胶管导向装置和平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7928U
CN215857928U CN202120973905.2U CN202120973905U CN215857928U CN 215857928 U CN215857928 U CN 215857928U CN 202120973905 U CN202120973905 U CN 202120973905U CN 215857928 U CN215857928 U CN 215857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wheel
rubber tube
shaft
mounting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739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湘
陈冲
赵汗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i Huayuan Machinery Co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i Huayuan Machine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i Huayuan Machinery Co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i Huayuan Machinery Co
Priority to CN2021209739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7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7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7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胶管导向装置和平地机。其中,胶管导向装置用于具有相互铰接的前机架和后机架的工程机械,该胶管导向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支架,分别设于铰接部位的两侧,两个安装支架之间形成布管空间,用于布置胶管;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向轮机构,沿工程机械的高度方向设置,并分别连接于两个安装支架,用于对胶管进行导向。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能够有效减少胶管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胶管的使用寿命;同时,胶管导向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布置方式较为灵活,占用空间相对较小,且便于拆装,可有效降低装配难度和工作量,还可有效降低对周边其他部件的维护操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维护操作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胶管导向装置和平地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平地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胶管导向装置和一种平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平地机等具有前后铰接式机架的工程机械,胶管组通常需要贯穿前机架和后机架,在平地机作业过程中,胶管组会随前机架的左右转动或上下摆动而运动,容易与机架发生相互摩擦,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加速胶管的磨损,缩短胶管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平地机胶管导向装置,通过在胶管组外侧设置一个整体框架式结构,并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分别设置导向轮,以在胶管与导向轮接触时,通过导向轮的转动适配胶管的相对运动,但该方案的导向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布置位置不灵活,空间利用率不高,且在装配时,需要先将导向装置安装固定后,再将胶管从中穿过,装配操作不方便,且无法单独拆卸,影响周边的其他部件的维护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管导向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地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管导向装置,用于具有相互铰接的前机架和后机架的工程机械,胶管导向装置设于前机架与后机架的铰接部位,胶管导向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包括两个安装支架,分别设于铰接部位的两侧,两个安装支架之间形成布管空间,用于布置胶管;导向组件,包括两组第一导向轮机构,沿工程机械的高度方向设置,两组第一导向轮机构分别连接于两个安装支架,用于对胶管进行导向;其中,每组第一导向轮机构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轮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胶管导向装置包括支架组件和导向组件。支架组件包括两个分体式的安装支架,用于固定导向组件;当应用于铰接式工程机械(具有相互铰接的前机架和后机架的工程机械)时,胶管导向装置对应设置在前机架与后机架的铰接部位的两侧,两个安装支架之间的空间作为布管空间,用于布置胶管。
导向组件包括两组第一导向轮机构,且每组第一导向轮机构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轮机构;通过在两个安装支架上分别设置第一导向轮机构,且第一导向轮沿工程机械的高度方向设置,以通过两侧的第一导向轮机构对胶管进行限位;在胶管与第一导向轮机构处于接触状态时,第一导向轮机构能够随胶管的运动而发生转动,以将滑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从而降低胶管所受到的摩擦力。其中,在每组第一导向轮机构中,当第一导向轮机构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沿工程机械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在铰接式工程机械作业过程中,前机架会进行相对于后机架的转动操作,胶管在前机架的带动下产生相应的运动,并与前机架的侧壁发生摩擦,会加速胶管的磨损。本方案中的胶管导向装置能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
在进行装配操作时,可以先进行布管操作,然后再对安装支架进行安装;每个安装支架可以单独拆卸,当需要对胶管导向装置周边的其他部件进行维护时,仅需拆下对应的安装支架即可,无需拆下胶管,大幅减少了拆装工作量。
本方案中的胶管导向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相对较小,能够有效减少胶管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胶管的使用寿命;同时,采用分体式结构布置方式较为灵活,且便于拆装,可有效降低装配难度和工作量。此外,当需要对胶管导向装置周边的其他部件进行维护操作时,无需对胶管进行拆卸,可有效提高维护操作的工作效率,特别适用于具有前后铰接式车体的工程机械,例如平地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胶管导向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导向组件还包括:两组第二导向轮机构,沿工程机械的横向方向设置,两组第二导向轮机构分别设于布管空间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对胶管进行导向;其中,每组第二导向轮机构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向轮机构,且每个第二导向轮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布管空间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一组第二导向轮机构,且每组第二导向轮机构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向轮机构,以与左右两侧的第一导向轮机构相配合,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胶管起导向和限位作用。具体地,每个第二导向轮机构的两端分别装配于两个安装支架上,并与安装支架形成可拆卸连接,以便于装配和拆卸。当前机架发生上下摆动时,带动胶管在高度方向产生相应的运动,当胶管与上方或下方的第二导向轮机构发生接触时,通过第二导向轮机构的转动对胶管起导向和限位作用,进一步降低胶管所受到的摩擦力,有利于进一步延长胶管的使用寿命。其中,在每组第二导向轮机构中,当第二导向轮机构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沿工程机械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安装支架分别用于连接前机架或后机架的两个侧壁,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与侧壁可拆卸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分别连接于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并向侧壁的内侧延伸;两个第三安装板,设于第一安装板靠近铰接部位的一端,且两个第三安装板分别连接于第一安装板上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其中,第一导向轮机构设于侧壁的内侧,且两端分别与同一个安装支架的两个第二安装板连接,第二导向轮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支架上对应的第三安装板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支架可以与工程机械的前机架连接,也可以与工程机械的后机架连接,均可实现安装机架的固定;其中,两个安装支架分别连接于前机架或后机架的两侧侧壁上,以便于胶管的布置。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用于连接前机架或后机架的侧壁,且连接形式为可拆卸连接,例如螺栓连接,以便于拆装。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安装板,且两个第二安装板均向侧壁的内侧延伸,以形成弯折结构,用于装配第一导向轮机构,使第一导向轮机构沿工程机械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一安装板上靠近前机架与后机架的铰接部位的一端设有两个向后方延伸的第三安装板,且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板上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以通过两个安装支架上对应的第三安装板装配第二导向轮机构,使第二导向轮机构沿工程机械的横向方向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向轮机构包括:第一销轴,第一销轴的至少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一导向轮,套设于第一销轴上,并能够相对于第一销轴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向轮机构包括第一销轴和第一导向轮。第一销轴沿工程机械的高度方向设置,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板连接;第一销轴的至少一端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以对第一销轴进行固定,防止第一销轴发生转动或轴向窜动。例如,可以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对应的第二安装板进行限位,也可以两端均与对应的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销轴上套设有第一导向轮,第一导向轮与第一销轴转动连接,并能够绕第一销轴进行转动。当胶管与第一导向轮接触时,第一导向轮能够随着胶管的运动而发生转动,以对胶管起导向作用。其中,第一导向轮可以采用尼龙等柔性材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销轴包括第一轴体和螺纹轴,螺纹轴连接于第一轴体的一端,且螺纹轴的直径小于第一轴体的直径;一个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螺纹轴相适配的第一通孔,另一个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第一轴体相适配的第二通孔;其中,螺纹轴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紧固螺母螺纹配合,第一轴体连接螺纹轴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二安装板相抵,第一轴体的另一端伸入第二通孔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销轴具体包括第一轴体和连接于第一轴体一端的螺纹轴。螺纹轴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一通孔,并与紧固螺母形成螺纹配合;螺纹轴的直径小于第一轴体的直径,使得第一轴体与螺纹轴连接的端面形成台阶结构,第一轴体的端面与第二安装板相抵,起轴向限位作用,进而与紧固螺母相配合,实现第一销轴与该第二安装板的固定连接。第一轴体的另一端伸入另一个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二通孔中,以对第一轴体起径向限位的作用。通过本方案中的连接方式,可使第一销轴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处于轴向游动状态,便于装配,相对于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母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在防止第二安装板紧固操作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进而防止对第一导向轮的正常转动造成影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第二安装板上均设有第三通孔;第一销轴的一端设有螺纹部,螺纹部穿过一个第三通孔,且螺纹部在对应的第二安装板两侧的部分分别与紧固螺母螺纹配合,第一销轴的另一端伸入另一个第三通孔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销轴的一端设有螺纹部,并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三通孔,螺纹部在该第二安装板的两侧的部分分别与紧固螺母螺纹配合,以通过两侧的紧固螺母共同作用,使第一销轴与该第二安装板形成固定连接。第一销轴的另一端伸入另一个第二安装板上的第三通孔,以对第一销轴起径向限位的作用。通过本方案中的连接方式,可使第一销轴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处于轴向游动状态,便于装配,相对于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母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第二安装板在紧固操作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进而防止对第一导向轮的正常转动造成影响。此外,可以直接在第一销轴上加工外螺纹,无需加工台阶结构,两个第二安装板上可以加工尺寸相同的第三通孔,简化了加工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导向轮机构包括:第二销轴,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支架的第三安装板卡接;第二导向轮,套设于第二销轴上,并能够相对于第二销轴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导向轮机构包括第二销轴和第二导向轮。第二销轴沿工程机械的横向方向设置,一端与左侧的一个第三安装板卡接,另一端与右侧对应的一个第三安装板卡接,以实现第二销轴的固定,以防止第二销轴发生转动或轴向窜动。第二销轴上可转动地套设有第二导向轮,第二导向轮能够相对于第二销轴进行转动。其中,位于上方和下方的第二导向轮机构的装配方式相同。当胶管与第二导向轮接触时,第二导向轮能够随胶管的运动而发生相应的转动,以对胶管起导向作用。其中,第二导向轮可以采用尼龙等柔性材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安装板设有槽孔,且槽孔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第二销轴包括第二轴体和两个卡接部,两个卡接部分别连接于第二轴体的两端,且卡接部的截面形状与槽孔相适配;其中,两个卡接部分别伸入对应的槽孔中,以与槽孔形成卡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安装板上设置有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槽孔。第二销轴包括第二轴体和连接于第二轴体两端的卡接部。通过设置卡接部的截面形状与槽孔的截面形状相适配,以使第二销轴两端的两个卡接部分别伸入对应的槽孔中,利用多边形的结构对卡接部形成卡接,以限制第二销轴发生转动。其中,槽孔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还可以是其他可形成卡接的多边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轴体的直径大于卡接部的径向尺寸,且第二轴体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三安装板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轴体的直径大于卡接部的径向尺寸,以使第二轴体与卡接部连接的端面形成台阶结构,以在卡接部伸入槽孔中时,第二轴体的端面与对应的第三安装板相抵,以起轴向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二销轴发生轴向窜动,有利于增强第二导向轮机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平地机,包括:平地机车体,包括相互铰接的前机架和后机架,平地机车体内设有胶管,且胶管由前机架延伸至后机架;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胶管导向装置,设于前机架与后机架的铰接部位;其中,胶管穿过胶管导向装置的布管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平地机包括平地机车体和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胶管导向装置。平地机车体具有相互铰接的前机架和后机架,前机架能够相对于后机架进行转动。胶管导向装置设置于前机架和后机架铰接部位,且胶管导向装置的两个安装支架分别设于铰接部位的两侧,使得两个安装支架之间形成布管空间。平地机车体的胶管由前机架通过该布管空间,并延伸至后机架中,用于输送油液或气体等。其中,胶管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个胶管可以固定形成胶管束。
当胶管随前机架发生运动时,通过胶管导向装置的导向组件对胶管起导向和限位作用,并能够有效减小胶管所受到的摩擦力。在装配操作时,可以先对胶管进行安装,然后再安装胶管导向装置;在周边部件需要进行维护操作时,可以对胶管导向装置进行单独拆卸,无需拆卸胶管。
本方案中的平地机,能够有效减少胶管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胶管的使用寿命;同时,胶管导向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布置方式较为灵活,占用空间相对较小,且便于拆装,可有效降低装配难度和工作量,还可有效降低对周边其他部件的维护操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维护操作的工作效率。
此外,本方案中的平地机还具有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胶管导向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平地机车体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平地机车体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胶管导向装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平地机车体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平地机车体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平地机车体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平地机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胶管导向装置,11支架组件,111安装支架,1111第一安装板,1112第二安装板,1113第三安装板,1114第一通孔,1115第二通孔,1116第三通孔,1117槽孔,112布管空间,12导向组件,121第一导向轮机构,1211第一销轴,1212第一导向轮,1213第一轴体,1214螺纹轴,1215螺纹部,122第二导向轮机构,1221第二销轴,1222第二导向轮,1223第二轴体,1224卡接部,123紧固螺母,2平地机,21平地机车体,211前机架,212后机架,213铰接部位,214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胶管导向装置和平地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胶管导向装置可适用于平地机等多种工程机械,以下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九中,以应用于平地机为例,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胶管导向装置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胶管导向装置1,应用于平地机。
如图1和图2所示,平地机的平地机车体21具有相互铰接的前机架211和后机架212,胶管导向装置1包括支架组件11和导向组件12,设置在前机架211与后机架212的铰接部位213。
支架组件11包括两个分体式的安装支架111,沿平地机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以用于固定导向组件12;两个安装支架111分别位于铰接部位213的两侧,两个安装支架111之间的空间作为布管空间112,用于布置平地机的胶管214。
导向组件12包括两组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分别与两个安装支架111相连接;每个安装支架111对应设置一组第一导向轮机构121,每组第一导向轮机构121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向轮机构121,且第一导向轮机构121沿平地机的高度方向设置。其中,在每组第一导向轮机构121中,当第一导向轮机构121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沿平地机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
在布管空间112装配胶管214后,可以通过两侧的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对胶管214进行限位。在平地机的作业过程中,前机架211会进行相对于后机架212的转动操作,胶管214在前机架211的带动下产生相应的运动,例如,当前机架211左转时胶管214靠近左侧的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当前机架211右转时胶管214靠近右侧的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在胶管214与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处于接触状态时,第一导向轮机构121能够随胶管214的运动而发生转动,以将滑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从而降低胶管214所受到的摩擦力。
在进行装配操作时,可以先进行布管操作,在完成对胶管214的装配后,再对安装支架111进行装配。其中,每个安装支架111可以单独拆卸,当需要对胶管导向装置1周边的其他部件进行维护时,仅需拆下对应的安装支架111即可,无需拆卸胶管214,可大幅减少拆装工作量。
本实施例中的胶管导向装置1,能够有效减少胶管214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胶管214的使用寿命;同时,胶管导向装置1采用分体式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相对较小,空间利用率高,布置方式较为灵活,且便于拆装,可有效降低装配难度和工作量。
此外,当需要对胶管导向装置1周边的其他部件进行维护操作时,无需对胶管214进行拆卸,可有效提高维护操作的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胶管导向装置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和图2所示,导向组件12还包括两组第二导向轮机构122。两组第二导向轮机构122分别设置在布管空间112的上方和下方,并沿平地机的横向方向设置,每组第二导向轮机构122中包括第二导向轮机构122,以与左右两侧的第一导向轮机构121相配合,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胶管214起导向和限位作用。
具体地,每个第二导向轮机构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支架111可拆卸连接,以便于装配和拆卸。当前机架211发生上下摆动时,例如平地机车体21在高低不平的路况下作业时,前机架211带动胶管214在高度方向运动,当胶管214与上方或下方的第二导向轮机构122发生接触时,第二导向轮机构122能够随胶管214的运动而发生转动,以在高低方向上对胶管214起导向和限位作用,可进一步降低胶管214所受到的摩擦力,有利于进一步延长胶管214的使用寿命。
其中,在每组第二导向轮机构122中,当第二导向轮机构122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沿平地机的纵向方向间隔设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胶管导向装置1,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安装支架111具体包括第一安装板1111、第二安装板1112和第三安装板1113。第一安装板1111与前机架21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以便于拆装。其中,第一安装板1111可以连接于前机架211的外侧壁(如图1和图3中的状态),当然也可以连接于前机架211的内侧壁。
第一安装板11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安装板1112;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位于第一安装板1111的后部,且均向前机架211的内侧延伸,以形成弯折结构。通过上下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连接第一导向轮机构121,使第一导向轮机构121沿前机架211的高度方向设置。
第一安装板1111的后部设有两个第三安装板1113,两个第三安装板1113分别位于靠近第一安装板1111的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并且均向第一安装板1111的后方延伸。第二导向轮机构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支架111上对应的第三安装板1113连接,使第二导向轮机构122沿前机架211的横向方向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板1111也可以连接于后机架212的侧壁上,此时,第二安装板1112和第三安装板1113均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11上靠近前部的位置,以与铰接部位213对应设置。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胶管导向装置1,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包括第一销轴1211和第一导向轮1212。第一销轴1211沿平地机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一导向轮1212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销轴1211上,并能够绕第一销轴1211进行转动。第一销轴12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连接,其中,第一销轴1211的至少一端与第二安装板1112固定连接,以对第一销轴1211进行固定,防止第一销轴1211发生转动或轴向窜动。例如,第一销轴121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安装板1112活动连接(如图5所示的状态),当然,也可以设置第一销轴1211的两端均与对应的第二安装板1112固定连接。
当胶管214与第一导向轮1212接触时,第一导向轮1212能够随着胶管214的运动而发生转动,以对胶管214起导向作用。其中,第一导向轮1212可以采用尼龙等柔性材质。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胶管导向装置1,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一销轴1211具体包括第一轴体1213和连接于第一轴体1213一端的螺纹轴1214。相应地,一个第二安装板1112上设置有与螺纹轴1214相适配的第一通孔1114,另一个第二安装板1112上设置有与第一轴体1213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115。
螺纹轴1214的直径小于第一轴体1213的直径,使得第一轴体1213与螺纹轴1214连接的端面形成台阶结构。螺纹轴1214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板1112上的第一通孔1114,并与紧固螺母123形成螺纹配合;第一轴体1213连接螺纹轴1214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二安装板1112相抵,以利用台阶结构起轴向限位作用。第一轴体1213与紧固螺母123相配合,实现第一销轴1211与该第二安装板1112的固定连接。第一轴体1213的另一端伸入另一个第二安装板1112上的第二通孔1115中,以对第一轴体1213起径向限位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使第一销轴1211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处于轴向游动状态,便于装配。相对于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母123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第二安装板1112在紧固操作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进而防止对第一导向轮1212的正常转动造成影响。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胶管导向装置1,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第一销轴1211的一端设有螺纹部1215,相应地,上下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销轴1211相适配的第三通孔1116。
第一销轴1211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板1112上的第三通孔1116,螺纹部1215在对应第二安装板1112的两侧的部分分别与一个紧固螺母123螺纹配合,以通过第二安装板1112两侧的紧固螺母123共同作用,使第一销轴1211与该第二安装板1112形成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二安装板1112通过第三通孔1116与第一销轴1211的配合,对第一销轴1211起径向限位的作用。其中,可以根据具体装配需求,设置螺纹部1215与下方的第二安装板1112固定连接,或者与上方的第二安装板111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使第一销轴1211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处于轴向游动状态,便于装配。相对于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母123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第二安装板1112在紧固操作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进而防止对第一导向轮1212的正常转动造成影响。此外,可以直接在第一销轴1211上加工外螺纹,无需加工台阶结构,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上可以加工尺寸相同的第三通孔1116,有利于简化加工操作。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胶管导向装置1,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图3和图7所示,第二导向轮机构122包括第二销轴1221和第二导向轮1222。第二销轴1221沿平地机的横向方向设置,第二导向轮1222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二销轴1221上,并能够相对于第二销轴1221进行转动。第二销轴1221的一端与左侧的一个第三安装板1113卡接,另一端与右侧对应的一个第三安装板1113卡接,以实现第二销轴1221的固定,可以防止第二销轴1221发生转动或轴向窜动。其中,位于上方和下方的第二导向轮机构122的装配方式相同。
当胶管214与第二导向轮1222接触时,第二导向轮1222能够随胶管214的运动而发生相应的转动,以对胶管214起导向作用。其中,第二导向轮1222可以采用尼龙等柔性材质。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胶管导向装置1,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图4和图7所示,第三安装板1113上设置有槽孔1117,且槽孔1117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例如图4中示出的矩形孔。第二销轴1221具体包括第二轴体1223和连接于第二轴体1223两端的卡接部1224。其中,卡接部1224的截面形状为与槽孔1117的截面形状相适配的矩形结构。第二销轴1221两端的两个卡接部1224分别伸入对应的槽孔1117中,利用多边形结构对卡接部1224形成卡接,以限制第二销轴1221发生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槽孔1117的截面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矩形,还可以是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或者其他可形成卡接的多边形。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胶管导向装置1,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图4和图7所示,第二轴体1223的直径大于卡接部1224的径向尺寸,使得第二轴体1223与卡接部1224连接的端面形成台阶结构。当卡接部1224伸入槽孔1117中时,第二轴体1223的端面与对应的第三安装板1113相抵,以利用台阶结构起轴向限位的作用,可防止第二销轴1221发生轴向窜动,有利于增强第二导向轮机构122的稳定性。
以下提供了上述胶管导向装置1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胶管导向装置1,应用于平地机。
如图1和图2所示,平地机的平地机车体21具有相互铰接的前机架211和后机架212,胶管导向装置1包括支架组件11和导向组件12,设置在前机架211与后机架212的铰接部位213。
支架组件11包括两个分体式的安装支架111,沿平地机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以用于固定导向组件12;两个安装支架111分别与前机架211的两个侧壁可拆卸连接,以实现安装支架111的固定。两个安装支架111之间的空间作为布管空间112,用于布置平地机的胶管214。
导向组件12包括两个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和两个第二导向轮机构122。每个安装支架111的内侧设置一个第一导向轮机构121,且第一导向轮机构121沿平地机的高度方向设置。两个第二导向轮机构122分别设置在布管空间112的上方和下方,并沿平地机的横向方向设置。在布管空间112装配胶管214后,第一导向轮机构121与第二导向轮机构122相配合,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对胶管214起导向和限位作用。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安装支架111具体包括第一安装板1111、第二安装板1112和第三安装板1113。第一安装板1111与前机架211的侧壁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以便于拆装。其中,第一安装板1111可以连接于前机架211的外侧壁(如图1和图3中的状态),当然也可以连接于前机架211的内侧壁。
第一安装板11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安装板1112;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位于第一安装板1111的后部,且均向前机架211的内侧延伸,以形成弯折结构。通过上下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连接第一导向轮机构121,使第一导向轮机构121沿前机架211的高度方向设置。
第一安装板1111的后部设有两个第三安装板1113,两个第三安装板1113分别位于靠近第一安装板1111的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并且均向第一安装板1111的后方延伸。第二导向轮机构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支架111上对应的第三安装板1113连接,使第二导向轮机构122沿前机架211的横向方向设置。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包括第一销轴1211和第一导向轮1212。第一销轴1211沿前机架211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一导向轮1212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一销轴1211上,并能够绕第一销轴1211进行转动。第一销轴12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连接,其中,第一销轴1211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板1112固定连接,以对第一销轴1211进行固定,防止第一销轴1211发生转动或轴向窜动。当胶管214与第一导向轮1212接触时,第一导向轮1212能够随着胶管214的运动而发生转动,以对胶管214起导向作用。
在第一销轴1211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第一销轴1211具体包括第一轴体1213和连接于第一轴体1213一端的螺纹轴1214。相应地,一个第二安装板1112上设置有与螺纹轴1214相适配的第一通孔1114,另一个第二安装板1112上设置有与第一轴体1213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115。
螺纹轴1214的直径小于第一轴体1213的直径,使得第一轴体1213与螺纹轴1214连接的端面形成台阶结构。螺纹轴1214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板1112上的第一通孔1114,并与紧固螺母123形成螺纹配合;第一轴体1213连接螺纹轴1214的一端的端面与第二安装板1112相抵,以利用台阶结构起轴向限位作用。第一轴体1213与紧固螺母123相配合,实现第一销轴1211与该第二安装板1112的固定连接。第一轴体1213的另一端伸入另一个第二安装板1112上的第二通孔1115中,以对第一轴体1213起径向限位的作用。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使第一销轴1211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处于轴向游动状态,便于装配。相对于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母123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第二安装板1112在紧固操作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进而防止对第一导向轮1212的正常转动造成影响。
在第一销轴1211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第一销轴1211的一端设有螺纹部1215,相应地,上下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销轴1211相适配的第三通孔1116。
第一销轴1211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板1112上的第三通孔1116,螺纹部1215在对应第二安装板1112的两侧的部分分别与一个紧固螺母123螺纹配合,以通过第二安装板1112两侧的紧固螺母123共同作用,使第一销轴1211与该第二安装板1112形成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二安装板1112通过第三通孔1116与第一销轴1211的配合,对第一销轴1211起径向限位的作用。其中,可以根据具体装配需求,设置螺纹部1215与下方的第二安装板1112固定连接,或者与上方的第二安装板1112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不仅能够防止第二安装板1112在紧固操作过程中因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还可以直接在第一销轴1211上加工外螺纹,无需加工台阶结构,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上可以加工尺寸相同的第三通孔1116,有利于简化加工操作。
如图1、图3和图7所示,第二导向轮机构122包括第二销轴1221和第二导向轮1222。第二销轴1221沿前机架211的横向方向设置,第二导向轮1222可转动地套设于第二销轴1221上,并能够相对于第二销轴1221进行转动。第二销轴1221的一端与左侧的一个第三安装板1113卡接,另一端与右侧对应的一个第三安装板1113卡接,以实现第二销轴1221的固定,可以防止第二销轴1221发生转动或轴向窜动。其中,位于上方和下方的第二导向轮机构122的装配方式相同。当胶管214与第二导向轮1222接触时,第二导向轮1222能够随胶管214的运动而发生相应的转动,以对胶管214起导向作用。
如图1、图4和图7所示,第三安装板1113上设置有槽孔1117,且槽孔1117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第二销轴1221具体包括第二轴体1223和连接于第二轴体1223两端的卡接部1224。其中,卡接部1224的截面形状为与槽孔1117的截面形状相适配的矩形结构。第二销轴1221两端的两个卡接部1224分别伸入对应的槽孔1117中,利用多边形结构对卡接部1224形成卡接,以限制第二销轴1221发生转动。
第二轴体1223的直径大于卡接部1224的径向尺寸,使得第二轴体1223与卡接部1224连接的端面形成台阶结构。当卡接部1224伸入槽孔1117中时,第二轴体1223的端面与对应的第三安装板1113相抵,以利用台阶结构起轴向限位的作用,可防止第二销轴1221发生轴向窜动,有利于增强第二导向轮机构122的稳定性。
在平地机的作业过程中,前机架211会进行相对于后机架212的转动操作,胶管214在前机架211的带动下产生相应的运动,例如,当前机架211左转时胶管214靠近左侧的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当前机架211右转时胶管214靠近右侧的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在胶管214与第一导向轮1212处于接触状态时,第一导向轮1212能够随胶管214的运动而发生转动。类似地,当前机架211发生上下摆动时,例如平地机车体21在高低不平的路况下作业时,前机架211带动胶管214在高度方向运动,当胶管214与上方或下方的第二导向轮1222发生接触时,第二导向轮1222能够随胶管214的运动而发生转动。第一导向轮1212和第二导向轮1222能够将滑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从而降低胶管214所受到的摩擦力。其中,第一导向轮1212和第二导向轮1222可以采用尼龙等柔性材质,有利于降低摩擦力。
在进行装配操作时,可以先进行布管操作,在完成对胶管214的装配后,再对安装支架111进行装配。其中,每个安装支架111可以单独拆卸,当需要对胶管导向装置1周边的其他部件进行维护时,仅需拆下对应的安装支架111即可,无需拆卸胶管214,可大幅减少拆装工作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板1111也可以连接于后机架212的侧壁上,此时,第二安装板1112和第三安装板1113均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111上靠近前部的位置,以与铰接部位213对应设置。槽孔1117的截面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矩形,还可以是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或者其他可形成卡接的多边形。
本实施例中的胶管导向装置1,能够有效减少胶管214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胶管214的使用寿命;同时,胶管导向装置1采用分体式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相对较小,空间利用率高,布置方式较为灵活,且便于拆装,可有效降低装配难度和工作量。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平地机2,如图1、图2和图8所示,平地机2包括平地机车体2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胶管导向装置1。
平地机车体21具有前机架211和后机架212,并通过铰接件相互铰接,以使前机架211能够相对于后机架212进行转动。胶管导向装置1设置于前机架211和后机架212的铰接部位213。其中,胶管导向装置1的两个安装支架111分别设于铰接部位213的两侧,使得两个安装支架111之间形成布管空间112。平地机车体21设置有用于输送油液或气体等的胶管214,胶管214穿过该布管空间112,并由前机架211延伸至后机架212中。胶管21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个胶管214可以固定形成胶管束。
当平地机2进行作业时,前机架211相对于后机架212发生转动,带动胶管214随前机架211运动。胶管导向装置1的导向组件12对胶管214起导向和限位作用,在胶管214与导向组件12接触时,能够有效减小胶管214所受到的摩擦力。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对胶管214进行安装,然后再安装胶管导向装置1;在周边部件需要进行维护操作时,可以对胶管导向装置1进行单独拆卸,无需拆卸胶管214。
本实施例中的平地机2,能够有效减少胶管214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胶管214的使用寿命;同时,胶管导向装置1采用分体式结构,布置方式较为灵活,占用空间相对较小,且便于拆装,可有效降低装配难度和工作量,还可有效降低对周边其他部件的维护操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维护操作的工作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平地机2还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胶管导向装置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提供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胶管导向装置采用上下左右导向轮进行限位,防止胶管组与机架壁面发生干涉,将胶管组与机架壁面之间的相对滑动转化为与导向轮之间的滚动,防止胶管磨损。导向轮的装支架设计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分体式支架,左、右导向轮分别装于左、右支架上,上、下导向轮镶嵌在左、右支架的槽孔内进行固定。
左转向时,前机架绕铰接组件相对于后机架向左运动,胶管组在前后机架的牵动下与左导向轮接触并相对滚动,左导向轮对胶管组进行限位,防止胶管组与机架左侧壁面发生干涉而磨损胶管,提高胶管使用寿命。右转向时,前机架绕铰接组件相对于后机架右左运动,胶管组在前后机架的牵动下与右导向轮接触并相对滚动,右导向轮对胶管组进行限位,防止胶管组与机架右侧壁面发生干涉而磨损胶管,提高胶管使用寿命。行车过程中,在前后机架振动作用下,胶管组上下运动,与上下导向轮接触并相对滚动,上下导向轮对胶管组进行限位,防止胶管组与铰接组件壁面发生干涉而磨损胶管,提高胶管使用寿命。
左分体式安装支架通过紧固螺钉与前机架左壁面连接,左导向轮组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母与左分体式安装支架连接,另一端通过销孔配合方式连接到左分体式安装支架上。右分体式安装支架通过紧固螺钉与前机架右壁面连接,右导向轮组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母与右分体式安装支架连接,另一端通过销孔配合方式连接到右分体式安装支架上。
上导向轮组一端通过卡槽的方式与左分体式安装支架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槽的方式连接到右分体式安装支架上。下导向轮组一端通过卡槽的方式与左分体式安装支架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槽的方式连接到右分体式安装支架上。上述连接方式便于安装,可防止导向轮轴转动,同时尼龙导向轮可以轴向窜动,确保尼龙导向轮转动灵活,防止胶管磨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减少胶管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胶管的使用寿命;同时,胶管导向装置1采用分体式结构,布置方式较为灵活,占用空间相对较小,且便于拆装,可有效降低装配难度和工作量,还可有效降低对周边其他部件的维护操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维护操作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胶管导向装置(1),用于具有相互铰接的前机架(211)和后机架(212)的工程机械,所述胶管导向装置(1)设于所述前机架(211)与所述后机架(212)的铰接部位(213),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导向装置(1)包括:
支架组件(11),包括两个安装支架(111),分别设于所述铰接部位(213)的两侧,两个所述安装支架(111)之间形成布管空间(112),用于布置胶管(214);
导向组件(12),包括两组第一导向轮机构(121),沿所述工程机械的高度方向设置,两组所述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111),用于对所述胶管(214)进行导向;
其中,每组所述第一导向轮机构(121)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向轮机构(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管导向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12)还包括:
两组第二导向轮机构(122),沿所述工程机械的横向方向设置,两组所述第二导向轮机构(122)分别设于所述布管空间(112)的上方和下方,用于对所述胶管(214)进行导向;
其中,每组所述第二导向轮机构(122)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向轮机构(122),且每个所述第二导向轮机构(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111)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管导向装置(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111)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前机架(211)或所述后机架(212)的两个侧壁,所述安装支架(111)包括:
第一安装板(1111),与所述侧壁可拆卸连接;
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11)的顶部和底部,并向所述侧壁的内侧延伸;
两个第三安装板(1113),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11)靠近所述铰接部位(213)的一端,且两个所述第三安装板(111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11)上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轮机构(121)设于所述侧壁的内侧,且两端分别与同一个所述安装支架(111)的两个第二安装板(1112)连接,所述第二导向轮机构(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111)上对应的第三安装板(11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管导向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轮机构(121)包括:
第一销轴(1211),所述第一销轴(1211)的至少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板(1112)固定连接;
第一导向轮(1212),套设于所述第一销轴(1211)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销轴(121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管导向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销轴(1211)包括第一轴体(1213)和螺纹轴(1214),所述螺纹轴(1214)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体(1213)的一端,且所述螺纹轴(1214)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轴体(1213)的直径;
一个所述第二安装板(1112)上设有与所述螺纹轴(1214)相适配的第一通孔(1114),另一个所述第二安装板(11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轴体(1213)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115);
其中,所述螺纹轴(121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14),并与紧固螺母(123)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轴体(1213)连接所述螺纹轴(1214)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112)相抵,所述第一轴体(121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通孔(1115)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管导向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1112)上均设有第三通孔(1116);
所述第一销轴(1211)的一端设有螺纹部(1215),所述螺纹部(1215)穿过一个所述第三通孔(1116),且所述螺纹部(1215)在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板(1112)两侧的部分分别与紧固螺母(123)螺纹配合,所述第一销轴(1211)的另一端伸入另一个所述第三通孔(1116)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管导向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轮机构(122)包括:
第二销轴(1221),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111)的第三安装板(1113)卡接;
第二导向轮(1222),套设于所述第二销轴(1221)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销轴(122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管导向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安装板(1113)设有槽孔(1117),且所述槽孔(1117)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所述第二销轴(1221)包括第二轴体(1223)和两个卡接部(1224),两个卡接部(1224)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轴体(1223)的两端,且所述卡接部(1224)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槽孔(1117)相适配;
其中,两个所述卡接部(1224)分别伸入对应的所述槽孔(1117)中,以与所述槽孔(1117)形成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胶管导向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体(1223)的直径大于所述卡接部(1224)的径向尺寸,且所述第二轴体(1223)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安装板(1113)相抵。
10.一种平地机(2),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地机车体(21),包括相互铰接的前机架(211)和后机架(212),所述平地机车体(21)内设有胶管(214),且所述胶管(214)由所述前机架(211)延伸至所述后机架(212);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胶管导向装置(1),设于所述前机架(211)与所述后机架(212)的铰接部位(213);
其中,所述胶管(214)穿过所述胶管导向装置(1)的布管空间(112)。
CN202120973905.2U 2021-05-08 2021-05-08 胶管导向装置和平地机 Active CN215857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3905.2U CN215857928U (zh) 2021-05-08 2021-05-08 胶管导向装置和平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3905.2U CN215857928U (zh) 2021-05-08 2021-05-08 胶管导向装置和平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7928U true CN215857928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6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73905.2U Active CN215857928U (zh) 2021-05-08 2021-05-08 胶管导向装置和平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7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0231A (zh) 轮内马达系统
CN209904753U (zh) 快装快卸式超薄型吊装轨道机器人及其行走装置
CN110371714B (zh) 一种复合式平粮设备系统
CN109795276B (zh) 一种高集成双横臂前悬架转向驱动桥安装支架及安装结构
CN215857928U (zh) 胶管导向装置和平地机
CN101881262B (zh) 一种泵送系统及具有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车
KR101469016B1 (ko) 가변센터링모듈 및 가변지지모듈을 동시에 구비하여 이중으로 높이 조절이 가능한 노후관로 갱생용 주행로봇
CN210734335U (zh) 履带车悬挂组件和履带车
CN203418950U (zh) 自固式衬套汽车稳定杆总成
US20050037880A1 (en) Hydraulic pipe mechanism for industrial vehicle
CN110525529B (zh) 一种三角履带轮及其被动式导向系统和驱动齿导向装置
CN101968098B (zh) 液力传动变速箱及弹性支座组件
CN210591277U (zh) 一种悬挂装置、运动底盘及机器人
CN110873175B (zh) 工业机器人第七轴
CN216911434U (zh) 一种行走限位机构及光伏清扫机器人
CN218804971U (zh) 实心轮胎的轮毂组件
CN216332368U (zh) 可单独拆卸的履带用托链轮
CN102001050B (zh) 通过式抛丸清理机的室内辊道
CN213921193U (zh) 一种汽车方向机紧固机构
CN220049884U (zh) 一种建筑用钢筋滚丝结构
CN218265210U (zh) 机械车库的升降传动机构以及机械车库
CN218520858U (zh) 一种耐磨损电梯曳引轮
CN209959846U (zh) 一种高强度空心换挡轴
CN221092287U (zh) 一种牵引轮结构的重载型环形穿梭车
CN218290177U (zh) 一种拖缆滑车走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