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0986U - 一种后视镜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视镜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50986U CN215850986U CN202120525159.0U CN202120525159U CN215850986U CN 215850986 U CN215850986 U CN 215850986U CN 202120525159 U CN202120525159 U CN 202120525159U CN 215850986 U CN215850986 U CN 2158509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view mirror
- vehicle
- hole
- controller
- guide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后视镜装置,包括:控制器、两个反光镜和两个驱动机构;后视镜壳体的顶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均与容纳腔连通,一个驱动机构对应一个通孔和一个反光镜;一个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设置于容纳腔内,另一部分设置于一个通孔内,一个驱动机构与后视镜壳体固定连接,一个驱动机构与一个反光镜固定连接,两个反光镜均凸出于后视镜壳体的顶部;控制器分别与两个驱动机构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各驱动机构驱动对应的反光镜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以使两个反光镜移动至目标位置;两个反光镜的镜面相对,在目标位置,靠近车身的反光镜将车辆A柱遮挡的景象反射至远离车身的所述反光镜内,进而反射至驾驶员视野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视镜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车身两侧有三种立柱,前挡风玻璃两侧的斜柱(A柱),前门与后门之间的立柱(B柱),后挡风玻璃两侧的斜柱(C柱)。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三种立柱均会使驾驶员产生视野盲区,由于国内驾驶员座位一般设置在左侧,当车辆在转弯或进入弯道前,驾驶员的视野都会被A柱遮挡,尤其是左转弯时,A柱对驾驶员视野的遮挡最为明显,这样,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驾驶员的行车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视镜装置及车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A柱对驾驶员视野的阻挡,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视镜装置,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上设置有后视镜壳体和嵌设在所述后视镜壳体上的镜片,所述后视镜壳体与所述镜片之间具有容纳腔,包括:控制器、两个反光镜和两个驱动机构;
所述后视镜壳体的顶部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一个所述驱动机构对应一个所述通孔和一个所述反光镜;
一个所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另一部分设置于一个所述通孔内,一个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后视镜壳体固定连接,一个所述反光镜与一个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所述反光镜均凸出于所述后视镜壳体的顶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对应的所述反光镜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以使两个所述反光镜移动至目标位置;
两个所述反光镜的镜面相对,在所述目标位置,靠近车身的所述反光镜将所述车辆A柱遮挡的景象反射至远离所述车身的所述反光镜内,进而反射至驾驶员视野中。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块和导杆;
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后视镜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通孔相对;
所述导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导杆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间隙配合,所述反光镜与所述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车身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杆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导杆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内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装置还包括:磁性件和至少两个磁性开关,所述磁性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杆的至少一端,所述至少两个磁性开关间隔地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
所述磁性开关的通断状态与所述磁性件的位置相关,所述磁性开关在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位置信号;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各所述磁性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位置信号,控制所述电机停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至少一端固定设置有磁性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装置还包括:两个调节开关,所述两个调节开关均设置于所述车辆内,一个所述调节开关对应一个所述电机;
两个所述调节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一个所述调节开关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一个所述电机驱动对应的所述驱动机构中的所述导杆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座,一个所述支撑座对应一个所述反光镜;
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光镜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
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后视镜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通过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后视镜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螺钉;
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螺纹孔,所述后视镜壳体上设置至少两个第三螺纹孔;
一个所述螺钉对应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一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和一个所述第三螺纹孔,一个所述螺钉依次穿设于一个所述第三螺纹孔、一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和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以使所述固定块通过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后视镜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车身的反光镜为凸面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具体包括上述后视镜装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视镜装置包括两个反光镜,两个反光镜凸出于后视镜壳体的顶部,后视镜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两个驱动机构,一个驱动机构与一个反光镜连接,控制器分别与两个驱动机构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一个驱动机构带动对应的反光镜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以使两个反光镜移动至目标位置。由于两个反光镜的镜面相对,在目标位置,靠近车身的反光镜可以将A柱遮挡的视野盲区的景象反射至远离车身的反光镜内,进而反射至驾驶员的视野中,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驾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装置中反光镜安装在驱动机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后视镜壳体,101-通孔,30-控制器,40-反光镜,50-驱动机构,52-固定块,521-安放槽,53-导杆,531-安装孔,70-磁性开关,80-支撑座,90-安装支架,901-第二螺纹孔,100-调节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视镜装置及车辆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装置的电路连接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视镜装置,可以应用于车辆,车辆上设置有后视镜壳体10和嵌设在后视镜壳体10上的镜片20(图中未示出),后视镜壳体10与镜片20之间具有容纳腔,后视镜装置具体可以包括:控制器30、两个反光镜40和两个驱动机构50;后视镜壳体10的顶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通孔101,每个通孔101均与容纳腔连通,一个驱动机构50对应一个通孔101和一个反光镜40;一个驱动机构50的一部分设置于容纳腔内,另一部分设置于一个通孔101内,一个驱动机构50与后视镜壳体10固定连接,一个反光镜40与一个驱动机构50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中,两个反光镜40均凸出于后视镜壳体10的顶部;控制器30分别与两个驱动机构50电连接,控制器30用于控制各驱动机构50驱动对应的反光镜40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以使两个反光镜40移动至目标位置;两个反光镜40的镜面相对,在所述目标位置,靠近车身的反光镜内的景象反射至远离车身的反光镜内,进而反射至驾驶员视野中。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车身两侧各设置有后视镜装置,本实施例仅示出了车身左侧的后视镜装置,由于两侧后视镜的结构相同,右侧的后视镜装置参照左侧的后视镜装置即可。
具体而言,后视镜壳体10的顶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通孔101,每个通孔101均与容纳腔连通,一个驱动机构50对应一个通孔101和一个反光镜40,其中,两个反光镜40均凸出于后视镜壳体10的顶部。
为了便于理解,下文将靠近车身的反光镜称作第一反光镜,将远离车身的反光镜称作第二反光镜,与靠近车身的反光镜对应的驱动机构称作第一驱动机构,与远离车身的反光镜对应的驱动机构称作第二驱动机构。
具体而言,控制器30分别与两个驱动机构50电连接,控制器30可以控制一个驱动机构50带动对应的反光镜40沿车辆的高度方向(下文简称上下方向)移动,也即,控制器30可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反光镜、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反光镜上下滑动,以使两个反光镜40移动至目标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两个反光镜40的镜面相对,在所述目标位置,靠近车身的反光镜40可以将A柱遮挡的视野盲区的景象反射至远离车身的反光镜40内,然后通过远离车身的反光镜40再反射至驾驶员的视野里,也就是说,驾驶员可以通过远离车身的反光镜40观察到该视野盲区的景象,从而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提高驾驶安全性。两个反光镜的反射路径如图1所示,图1中,视野盲区用E表示,驾驶员的视野用F表示。在实际应用中,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自行调整两个反光镜40凸出于后视镜壳体10的高度,以使上述视野盲区E的景象依次通过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的反射,反射至驾驶员的视野F里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装置中反光镜安装在驱动机构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爆炸图。驱动机构50包括:电机(图中未示出)、固定块52和导杆53;固定块52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与后视镜壳体10连接,固定块52沿车辆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安装孔531,安装孔531与通孔101相对;导杆53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531内,另一部分位于通孔101内,导杆53与安装孔531和通孔101间隙配合;电机固定设置于车身上,电机的输出轴与导杆53连接,控制器30与电机电连接,控制器30用于控制电机带动导杆53在安装孔和通孔内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固定块52设置于容纳腔内,固定块52与后视镜壳体10固定连接,固定块52沿车辆高度方向设置有安装孔531,并且安装孔与通孔相对设置。优选地,该安装孔531设置于固定块52的中心区域,若导杆53为圆柱形,安装孔531则为圆柱孔。另外,安装孔531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当安装孔531为盲孔,安装孔531的底面距离固定块52下端的距离可以根据导杆53向下滑动的实际极限位置进行设定。
具体而言,导杆53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孔531内,另一部分位于通孔101内,导杆53与安装孔531和通孔101间隙配合,这样,导杆53可以沿安装孔531和通孔101上下滑动,以调节两个反光镜40凸出于后视镜壳体10的高度。
具体而言,由于容纳腔内的空间有限,本实施例的电机固定设置于车身上,本实施例对于电机设置在车身的具体位置可以不做限定,可以根据车身的空间进行设定。当然,如果容纳腔内具有可以放置电机的空间,电机也可以放置在容纳腔内,本实施例对电机的具体放置位置可以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将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的电机称作第一电机,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的导杆称作第一导杆,将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的电机称作第二电机,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的导杆称作第二导杆。
具体而言,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导杆53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导杆53连接,控制器30与电机电连接,这样,控制器30可以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开启,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导杆沿上下方向滑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导杆沿上下方向滑动,从而调整两个反光镜40凸出于后视镜壳体10的高度,以使E区的景象通过两个反光镜的反射可以反射至驾驶员的视野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后视镜装置还包括:磁性件(图中未示出)和至少两个磁性开关70,磁性件固定设置于导杆53的至少一端,至少两个磁性开关70间隔地固定设置于固定块52的外表面;磁性开关70的通断状态与磁性件的位置相关,磁性开关70在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向控制器30发送位置信号;控制器30分别与各磁性开关70电连接,控制器3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位置信号,控制电机停止。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在固定块52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磁性开关70,固定块52若为长方体,磁性开关70可以设置于固定块52任何一个外侧表面上。另外,为了方便固定磁性开关,可以在固定块52的任何一个外侧表面上设置安装槽521,将磁性开关70设置于安装槽521内,对于磁性开关70的具体设置位置,本实施例可以不做限定。
具体而言,磁性开关70是一种利用磁场信号来控制线路的开关器件,当磁性开关70靠近磁性件时,磁性开关70导通;当磁性开关70远离磁性件时,磁性开关70断开。本实施例中,磁性开关70的通断状态与磁性件的位置相关,由于导杆53可以沿安装孔531上下滑动,导杆53的停止位置对应的是反光镜40凸出于后视镜壳体10的高度,也就是说,反光镜40需要调节的位置与磁性开关70的位置相关。
具体而言,在导杆53的至少一端(上端、下端或者两端)可以固定设置磁性件,例如:在导杆5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磁性件,固定块52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磁性开关70。下文以安装孔531为通孔为例,导杆53的初始位置可以为: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导杆53的下端距离固定块52的下端为第一距离,优选地,第一距离等于固定块高度的1/2。磁性开关70与导杆53初始位置之间的垂直距离至少大于安全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安全距离为磁性开关70与导杆53在垂直方向的距离,在安全距离内,磁性开关70不会导通。当导杆53从初始位置向上开始滑动,滑动到与磁性开关70(最靠近初始位置的磁性开关)之间的垂直距离为预设距离时,磁性开关70导通,磁性开关70向控制器30发送位置信号,控制器30接收到该位置信号后,控制电机停止运转,此时,反光镜40也就调整好了位置。当导杆53继续向上滑动,滑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后,磁性开关70自动断开。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距离可以根据磁性开关70的性能设定,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本实施例设定的预设距离在3mm~10m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块52的至少一端固定设置有磁性开关70。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设定的磁性开关70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固定块的上端可以固定有磁性开关70,当导杆53向上滑动时,可以限定导杆53向上运动的极限位置,以使导杆53不会滑出安装孔531的上端;以安装孔531为通孔为例,固定块的下端也可以固定磁性卡关70,当导杆53向下滑动时,可以限定导杆53向下运动的极限位置,以使导杆53在接近容纳腔的底壁时就停止运动,避免导杆53与容纳腔的底壁发生碰撞,对后视镜壳体10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视镜装置还包括:调节开关100,两个调节开关100均设置于车辆内,一个调节开关100对应一个电机;两个调节开关100分别与控制器30电连接,调节开关100用于向控制器30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器30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一个电机带动对应的驱动机构50中的导杆53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
具体而言,两个调节开关100可以设置于靠近驾驶员的车门内侧,也可以设置于方向盘上,本实施例对调节开关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不做限定,设置到驾驶员方便操作的位置即可。对于两个调节开关100,一个调节开关100用于调整第一反光镜,另一个调节开关100用于调整第二反光镜,为了便于理解,下文中,本实施例将调整第一反光镜的调节开关称作第一调节开关,将调整第二反光镜的调节开关称作第二调节开关。
具体而言,两个调节开关100分别与控制器30电连接,一个调节开关用于向控制器30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器30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一个电机带动一个驱动机构中的导杆沿轴线方向滑动。实际应用中,调节开关100可以旋钮式,也可以为按压式。
在实际应用中,以调节开关100为按压式和以调节第一反光镜为例,如果驾驶员想将第一反光镜向上调整,驾驶员可以将第一调节开关向上拉,此时,第一调节开关向控制器3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器30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后,控制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中的导杆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反光镜向上移动;若驾驶员一直拉第一调节开关,第一反光镜就一直向上移动,若驾驶员松开第一调节开关,第一调节开关会向控制器3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器30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控制第一电机停止运转。如果驾驶员想将第一反光镜向下调整,驾驶员可以将第一调节开关向下按,此时,第一调节开关向控制器30发送第三控制信号,控制器30接收到第三控制信号后,控制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驱动机构中的导杆向下滑动,进而带动第一反光镜向下滑动;若驾驶员一直按第一调节开关,第一反光镜就一直向下滑动,若驾驶员松开第一调节开关,第一调节开关会向控制器3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器30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控制第一电机停止运转。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节开关与第一调节开关的控制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后视镜装置包括:两个支撑座80,一个支撑座80对应一个反光镜40;支撑座80固定设置于导杆53的另一端与反光镜40之间。
具体而言,支撑座80设置于导杆53的另一端与反光镜40之间,支撑座80包括两个相对的表面,支撑座80靠近反光镜40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支撑座80远离反光镜40的为第二表面,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将反光镜40固定于支撑座80的第一表面上,并将支撑座80的第二表面固定于导杆53的另一端(上端)。当然,支撑座80与反光镜40和导杆53的固定方式不局限于焊接和粘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本实施例对此可以不做限定。
优选地,支撑座80的第一表面上可以开设一个用于放置反光镜40的卡槽,实际应用中,可以先将反光镜40放置于卡槽内,然后,通过化学胶进一步固定,这样,可以提高反光镜40与支撑座80之间的固定性,并且,也可以使安装工艺更容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后视镜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90;安装支架90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与后视镜壳体10固定连接,固定块52通过安装支架90与后视镜壳体10连接。
具体而言,由于后视镜壳体10的形状为弧形,当固定块52放置于容纳腔内,固定块52的侧面与容纳腔不能完全接触,本实施例在固定块52与后视镜壳体10之间设置了安装支架90,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固定方式先将安装支架90固定在容纳腔的一个腔壁内,使安装支架90与后视镜壳体10固定于一起,然后在将固定块52与安装支架90进行连接,这样,固定块52通过安装支架90与后视镜壳体10连接,可以提高固定块52与后视镜壳体10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块52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视镜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螺钉(图中未示出);固定块5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螺纹孔(图中未示出),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螺纹孔901,后视镜壳体上设置至少两个第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一个螺钉对应一个第一螺纹孔、一个第二螺纹孔901和一个第三螺纹孔,一个螺钉依次穿设于一个第三螺纹孔、一个第二螺纹孔901和一个第一螺纹孔,以使固定块52通过安装支架90与后视镜壳体10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一般在安装支架90的四个角分别开设第二螺纹孔901,根据第二螺纹孔901的位置,后视镜壳体10上对应开设四个第三螺纹孔,固定块52的外表面对应开设四个第一螺纹孔,然后,每个螺钉依次穿设于对应的第三螺纹孔、第二螺纹孔901和第一螺纹孔,以使固定块52通过安装支架90与后视镜壳体10连接在一起。当然,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901和第三螺纹孔的开设数目可以不做限定,具体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靠近车身的反光镜40为凸面镜。
具体而言,第一反光镜可以设置为凸面镜,可以使视野盲区E更大范围的景象反射到第一反光镜内,然后在反射到第二反光镜内,以使驾驶员可以看到更广范围的视野盲区E的景象,进而增大驾驶员的视野,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视镜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视镜装置包括两个反光镜,两个反光镜凸出于后视镜壳体的顶部,后视镜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两个驱动机构,一个驱动机构与一个反光镜连接,控制器分别与两个驱动机构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一个驱动机构带动对应的反光镜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以使两个反光镜移动至目标位置。由于两个反光镜的镜面相对,在目标位置,靠近车身的反光镜可以将A柱遮挡的视野盲区的景象反射至远离车身的反光镜内,进而反射至驾驶员的视野中,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驾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体可以包括:上述后视镜装置。
具体而言,上述后视镜装置设置于车辆的车身两侧。
现有技术中,车辆上的两个后视镜的可以调节角度,车辆上设置有调节两个后视镜角度的驱动电路和调整开关,对于两个后视镜的具体工作原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实施例反光镜的驱动电路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于现有后视镜的驱动电路中,由控制器30控制,一般,控制器指的是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辆包括上述后视镜装置,后视镜装置包括两个反光镜,两个反光镜凸出于后视镜壳体的顶部,后视镜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两个驱动机构,一个驱动机构与一个反光镜连接,控制器分别与两个驱动机构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一个驱动机构带动对应的反光镜沿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以使两个反光镜移动至目标位置。由于两个反光镜的镜面相对,在目标位置,靠近车身的反光镜可以将A柱遮挡的视野盲区的景象反射至远离车身的反光镜内,进而反射至驾驶员的视野中,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驾驶安全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视镜装置,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上设置有后视镜壳体和嵌设在所述后视镜壳体上的镜片,所述后视镜壳体与所述镜片之间具有容纳腔,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两个反光镜和两个驱动机构;
所述后视镜壳体的顶部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一个所述驱动机构对应一个所述通孔和一个所述反光镜;
一个所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另一部分设置于一个所述通孔内,一个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后视镜壳体固定连接,一个所述反光镜与一个所述驱动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所述反光镜均凸出于所述后视镜壳体的顶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两个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对应的所述反光镜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以使两个所述反光镜移动至目标位置;
两个所述反光镜的镜面相对,在所述目标位置,靠近车身的所述反光镜将所述车辆A柱遮挡的景象反射至远离所述车身的所述反光镜内,进而反射至驾驶员视野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块和导杆;
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后视镜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通孔相对;
所述导杆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导杆与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间隙配合,所述反光镜与所述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车身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杆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导杆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通孔内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装置还包括:磁性件和至少两个磁性开关,所述磁性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杆的至少一端,所述至少两个磁性开关间隔地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
所述磁性开关的通断状态与所述磁性件的位置相关,所述磁性开关在导通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位置信号;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各所述磁性开关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位置信号,控制所述电机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至少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磁性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装置还包括:两个调节开关,所述两个调节开关均设置于所述车辆内,一个所述调节开关对应一个所述电机;
两个所述调节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调节开关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一个所述电机驱动对应的所述驱动机构中的所述导杆沿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装置还包括:两个支撑座,一个所述支撑座对应一个所述反光镜;
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导杆与所述反光镜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
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后视镜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通过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后视镜壳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螺钉;
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螺纹孔,所述后视镜壳体上设置至少两个第三螺纹孔;
一个所述螺钉对应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一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和一个所述第三螺纹孔,一个所述螺钉依次穿设于一个所述第三螺纹孔、一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和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以使所述固定块通过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后视镜壳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车身的所述反光镜为凸面镜。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25159.0U CN215850986U (zh) | 2021-03-12 | 2021-03-12 | 一种后视镜装置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25159.0U CN215850986U (zh) | 2021-03-12 | 2021-03-12 | 一种后视镜装置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50986U true CN215850986U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317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25159.0U Active CN215850986U (zh) | 2021-03-12 | 2021-03-12 | 一种后视镜装置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50986U (zh) |
-
2021
- 2021-03-12 CN CN202120525159.0U patent/CN2158509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269082B1 (en) | Actuator unit housing for a rearview mirror | |
CN215850986U (zh) | 一种后视镜装置及车辆 | |
KR200441836Y1 (ko) | 곡률의 조절이 가능한 백미러 구조 | |
KR100250087B1 (ko) | 차량용 아웃 사이드 리어뷰 미러 | |
CN220553874U (zh) | 用于步进电机的固定装置与电子装置 | |
CN216443544U (zh) | 一种车辆内后视镜调节装置及车辆 | |
CN218929353U (zh) | 一种顶棚屏幕、顶棚结构、车身及车辆 | |
KR0131761Y1 (ko) | 사각 미러를 갖는 자동차의 전동식 도어 백 미러 | |
KR100427334B1 (ko) | 자동차용 메모리 인사이드 미러 | |
CN221757432U (zh) | 一种可调式汽车反光镜支架 | |
JPH09175288A (ja) | スライド式ドア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 |
KR100422871B1 (ko) | 자동차의 떨림 방지형 아웃 사이드 미러 | |
KR0131787Y1 (ko) | 사각 미러를 갖는 자동차의 전동식 도어 백 미러 | |
KR20000015705A (ko) | 전동식 백미러용 스위치 구조 | |
KR920005584Y1 (ko) | 반사범위가 자동으로 확대 조정되는 자동차용 백미러 | |
JP2000016178A (ja) | 車両用バックミラーの傾動装置 | |
KR0140685Y1 (ko) | 전동식 아웃사이드 미러의 작동 한계 위치 경고장치 | |
JP3207499B2 (ja) | 車載電装品制御装置 | |
KR200317774Y1 (ko) | 자동차용 사이드미러 조정스위치 | |
KR20050116473A (ko) | 자동차의 사각지대 확인용 사이드미러 | |
KR0113123Y1 (ko) | 자동차용 백미러 | |
KR200313030Y1 (ko) | 자동차의 사이드밀러 조정장치 | |
KR100224216B1 (ko) | 파워 미러 장치 | |
JP2589075Y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取り出し構造 | |
ES2166677A1 (es) | Mecanismo de abatimiento automatico para espejos retrovisores exteriores de vehiculos automovil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