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6821U -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6821U
CN215826821U CN202121260051.XU CN202121260051U CN215826821U CN 215826821 U CN215826821 U CN 215826821U CN 202121260051 U CN202121260051 U CN 202121260051U CN 215826821 U CN215826821 U CN 215826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lug
socket
opening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00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臻
王海波
李熙欣
孙崇岭
王春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00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6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6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6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包括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本体及插头部,所述插头部位于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纵长方向向外延伸;第二横梁,包括第二横梁本体及与所述插头部相配合的承插部,所述承插部位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插头部与所述承插部对接;锁紧件,能够与所述插头部及所述承插部配合,以对所述插头部与所述承插部锁紧。本实用新型通过锁紧件使对接之后的插头部与承插部锁紧固定,将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连接,形成整体的横梁总成,兼顾工艺可行性的基础上,使横梁总成的结构更加灵活,便于操作及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仪表板横梁总成属于汽车内饰系统,布置于驾驶舱内且位于驾驶室的前端。仪表板横梁总成主要用于承载支撑仪表板、电器件、乘员安全气囊、转向管柱、空调箱等零件,同时也是模块化仪表板总成装配过程中的辅助夹具和定位支撑件。其直接与车身相连,承受所支撑的连接零件传递的载荷,对乘员的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
现有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多采用钢制材料,这种横梁总成重量大,无法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此外焊接回弹变形大,横梁总成精度差,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也有横梁总成采用铝合金、镁合金或者铝塑一体压铸成型,但模具结构复杂、成本高。然而重型商用车仪表板横梁总成长度较目前市场上量产的铝合金横梁总成长出约40%,且空间结构更加复杂,目前工艺尚无法实现一体压铸成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重量轻、满足工艺要求、模具简单、装配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的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包括:
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本体及插头部,所述插头部位于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纵长方向向外延伸;
第二横梁,包括第二横梁本体及与所述插头部相配合的承插部,所述承插部位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插头部与所述承插部对接;
锁紧件,能够与所述插头部及所述承插部配合,以对所述插头部与所述承插部锁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插部包括承插槽,所述插头部包括与所述承插槽相配合的插头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插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纵长方向背离所述第二横梁本体设置,所述插头凸起自所述第一开口伸入与所述承插槽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子开口和第二子开口,所述承插槽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子开口的第一子承插槽和具有所述第二子开口且与所述第一子承插槽相连的第二子承插槽,所述第一子承插槽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承插槽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
所述插头凸起包括第一子插头凸起和第二子插头凸起,所述第一子插头凸起自所述第一子开口伸入与所述第一子承插槽相配合,所述第二子插头凸起自所述第二子开口伸入与所述第二子承插槽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部还包括第三子插头凸起,所述第三子插头凸起沿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子插头凸起远离所述第二子插头凸起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子插头凸起相连;
所述承插部还包括第三子承插槽,所述第三子承插槽具有第二开口和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纵长方向背离所述第二横梁本体设置,所述第三开口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朝向外部设置;
所述第三子插头凸起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入与所述第三子承插槽相配合,且所述第三子插头凸起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三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部沿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承插部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锁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使所述插头部与所述承插部锁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的横截面均呈U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包括沿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其上的第一固定支架;
所述第二横梁包括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其上的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均用于固定外部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均采用铝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横梁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横梁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
上述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通过锁紧件使对接之后的插头部与承插部锁紧固定,将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连接,形成整体的横梁总成,兼顾工艺可行性的基础上,使横梁总成的结构更加灵活,便于操作及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仪表板横梁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仪表板横梁总成中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第一横梁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仪表板横梁总成中第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第二横梁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仪表板横梁总成中承插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所示仪表板横梁总成中第一横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其中:100-仪表板横梁总成、10-第一横梁、20-第二横梁、30-锁紧件、11-第一横梁本体、12-插头部、13-第一固定支架、21-第二横梁本体、22-承插部、23-第二固定支架、121-插头凸起、122-第一连接孔、131-第一横梁左支架、132-转向柱支架、133-收放机左支架、134-本体中下支架、135-收放机右支架、136-第一横梁前支架、221-承插槽、222-第二开口、223-第三开口、224-第二连接孔、231-继电器左支架、232-继电器右支架、233-第二横梁右支架、1211-第一子插头凸起、1212-第二子插头凸起、1213-第三子插头凸起、2211-第一开口、2211a-第一子开口、2211b-第二子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仪表板横梁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横梁的横截面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参阅图1、图2以及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100,包括第一横梁10、第二横梁20以及锁紧件30。其中,第一横梁10包括第一横梁本体11及插头部12,插头部12位于第一横梁本体11的一端,且沿第一横梁本体11的纵长方向向外延伸。第二横梁20包括第二横梁本体21及与插头部12相配合的承插部22,承插部22位于第二横梁本体21的一端。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通过插头部12与承插部22对接。锁紧件30与插头部12及承插部22配合,将对接后的插头部12与承插部22锁紧。
如此,通过插头部12与承插部22对接,使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首尾相接,进而通过锁紧件30将插头部12与承插部22锁紧,使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共同形成完整的仪表板横梁总成100。故本申请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克服了因仪表板横梁总成100长度较长而不便于一次性压铸成型的技术难题,同时降低了结构改进的灵活度,且工装成本较低。
图5示出了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承插部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看图5及图6,进一步地,承插部22包括承插槽221,插头部12包括与承插槽221相配合的插头凸起121。插头凸起121插入承插槽221内,使承插部22与插头部12对接。承插槽221与插头凸起121配合以使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对接的方式简单且稳靠。
承插槽221具有第一开口2211,第一开口2211沿第二横梁本体21的纵长方向背离第二横梁本体21设置,插头凸起121自第一开口2211伸入与承插槽221相配合。即插头凸起121沿第二横梁本体21的纵长方向插入第一开口2211,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沿其纵长方向对接并通过锁紧件30锁紧。该连接方式简单易操作,且结构简单,确保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稳定连接的同时,不会增加其整体结构的重量。
第一开口2211包括第一子开口2211a和第二子开口2211b,承插槽221包括具有第一子开口2211a的第一子承插槽和具有第二子开口2211b且与第一子承插槽相连的第二子承插槽。第一子承插槽沿第二横梁本体2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子承插槽沿第二横梁本体21的厚度方向延伸。
请参看图3,插头凸起121包括第一子插头凸起1211和第二子插头凸起1212,第一子插头凸起1211自第一子开口2211a伸入与第一子承插槽相配合,第二子插头凸起1212自第二子开口2211b伸入与第二子承插槽相配合。
插头凸起121与承插槽221对接,沿第一横梁10及第二横梁20的纵长方向对其限位。第一子插头凸起1211插入第一子承插槽中,以对第一横梁10沿其厚度方向限位。第二子插头凸起1212插入第二子承插槽中,以对第一横梁10沿其宽度方向限位。至此,插头部12与承插部22分别在两两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上对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限位,使其能够准确定位。
插头部12还包括第三子插头凸起1213,第三子插头凸起1213沿第一横梁本体11的宽度方向位于第一子插头凸起1211远离第二子插头凸起1212的一侧,且与第一子插头凸起1211相连。第一子插头凸起1211、第二子插头凸起1212以及第三子插头凸起1213共同形成横截面呈U型的插头部12,以提高插头部12的连接强度。
承插部22还包括第三子承插槽,第三子承插槽具有第二开口222和与第二开口222相连的第三开口223。第二开口222沿第一横梁本体11的纵长方向背离第二横梁本体21设置,第三开口223沿第二横梁本体21的宽度方向朝向外部设置。第三子插头凸起1213自第二开口222伸入与第三子承插槽相配合,且第三子插头凸起1213至少部分显露于第三开口223。
由于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误差,当第一子插头凸起1211、第二子插头凸起1212分别插入第一子承插槽、第二子承插槽中时,会造成一定的偏移误差。因此,通过开设有第三开口223的第三子承插槽,能够使得第三子插头凸起1213更容易插入第三子承插槽。
插头部12沿第一横梁本体11的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2,承插部22沿第二横梁本体21的宽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22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24,锁紧件30穿设于第一连接孔122及第二连接孔224,以使插头部12与承插部22锁紧。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锁紧件30为螺栓,插头部12插入承插部22中之后,第一连接孔122与第二连接孔224重叠。螺栓插入第一连接孔122与第二连接孔224中,对插头部12与承插部22锁紧。
如图7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0整体的横截面呈U形,同样的,第二横梁20整体的横截面也呈U形。与传统的圆柱体横梁结构相比,U型结构的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不仅能够大大减轻整个仪表板横梁总成100的重量,实现轻量化。其自带的U型槽还能够用于收纳仪表板线束,既可以节省线束的布置空间,又可以防止线束被磨损,对线束形成保护。
请再次参看图1,第一横梁10包括沿第一横梁本体1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其上的第一固定支架13。第二横梁20包括沿第二横梁本体2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其上的第二固定支架23,第一固定支架13与第二固定支架23均用于固定外部设备。具体地,第一固定支架13与第二固定支架23的数量均可根据需要固定的零件数量而定。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13包括第一横梁左支架131、转向柱支架132、收放机左支架133、本体中下支架134、收放机右支架135以及第一横梁前支架136。第二固定支架23包括继电器左支架231、继电器右支架232以及第二横梁右支架233。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支架13与第二固定支架23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其他零件的固定支架,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支架13与第二固定支架23均采用铝板通过冲压成型,形成独立部件。铝板的使用能够大大减轻第一固定支架13与第二固定支架23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目的。
第一固定支架13与第一横梁10为一体成型,第二固定支架23与第二横梁20为一体成型。第一固定支架13通过冲压成型后,放入模具随第一横梁10一体压铸成型。第二固定支架23通过冲压成型后,放入模具随第二横梁20一体压铸成型。传统的焊接成型的方式对于铝合金材料而言,工艺难度很大,焊接缺陷多,且焊接后容易存在回弹变形,使仪表板横梁总成100的精度下降。因此,采用一体成型能够避免回弹变形的问题,确保仪表板横梁总成100的精度。
基于与上述仪表板横梁总成100相同的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提及的仪表板横梁总成100。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第一固定支架13与第二固定支架23首先通过冲压成型,形成独立的部件。放入模具中分别随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一体压铸成型。第一横梁10的插头凸起121插入第二横梁20的承插槽221内,使第一连接孔122与第二连接孔224对齐。向第一连接孔122与第二连接孔224内插入螺栓进行紧固。至此,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完成连接与固定,形成完整的仪表板横梁总成100。
上述实施例中的仪表板横梁总成100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100的车辆,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通过插头部12与承插部22的配合进行连接,共同形成完整的仪表板横梁总成100,使得仪表板横梁总成100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基础上,结构更加灵活;
2)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的横截面为U型,形成具有收纳空间的U型槽,可以将线束收纳于U型槽内,对线束形成保护;
3)第一横梁10与第二横梁20采用U型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圆柱体横梁结构,可以大大减轻横梁结构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目的;
4)第一固定支架13与第二固定支架23均采用铝板,能够大大减轻第一固定支架13与第二固定支架23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目的;
5)第一固定支架13与第一横梁10为一体成型,第二固定支架23与第二横梁20为一体成型,能够有效避免连接过程中,第一固定支架13与第二固定支架23产生回弹变形的问题,从而提高仪表板横梁总成100的装配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本体及插头部,所述插头部位于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一端,且沿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纵长方向向外延伸;
第二横梁,包括第二横梁本体及与所述插头部相配合的承插部,所述承插部位于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所述插头部与所述承插部对接;
锁紧件,能够与所述插头部及所述承插部配合,以对所述插头部与所述承插部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部包括承插槽,所述插头部包括与所述承插槽相配合的插头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插槽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纵长方向背离所述第二横梁本体设置,所述插头凸起自所述第一开口伸入与所述承插槽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子开口和第二子开口,所述承插槽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子开口的第一子承插槽和具有所述第二子开口且与所述第一子承插槽相连的第二子承插槽,所述第一子承插槽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子承插槽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厚度方向延伸;
所述插头凸起包括第一子插头凸起和第二子插头凸起,所述第一子插头凸起自所述第一子开口伸入与所述第一子承插槽相配合,所述第二子插头凸起自所述第二子开口伸入与所述第二子承插槽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部还包括第三子插头凸起,所述第三子插头凸起沿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子插头凸起远离所述第二子插头凸起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子插头凸起相连;
所述承插部还包括第三子承插槽,所述第三子承插槽具有第二开口和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纵长方向背离所述第二横梁本体设置,所述第三开口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朝向外部设置;
所述第三子插头凸起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入与所述第三子承插槽相配合,且所述第三子插头凸起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第三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部沿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承插部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锁紧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使所述插头部与所述承插部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整体的横截面均呈U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包括沿所述第一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其上的第一固定支架;
所述第二横梁包括沿所述第二横梁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其上的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均用于固定外部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均采用铝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横梁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二横梁为一体成型。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0所述的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02121260051.XU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 Active CN215826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0051.XU CN215826821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0051.XU CN215826821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6821U true CN215826821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89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0051.XU Active CN215826821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68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37666B2 (ja) 燃料電池自動車
CN107891911B (zh) 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及汽车
CN215826821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总成及具有该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车辆
CN215475354U (zh) 前横梁连接支架及前横梁总成
CN109895870B (zh) 车辆地板的横梁、车辆地板、铝合金挤出成型件和车辆
CN116513314A (zh) 一体式车架动力电池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JP2018202886A (ja) 車両の下部構造体
CN107933696B (zh) 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
CN215475357U (zh) 一种高架箱横梁总成、高架箱模块以及车辆
CN211223619U (zh) 一种车辆b柱组件及车辆
JP7070356B2 (ja) 燃料電池の支持フレームおよび燃料電池車両
CN219904034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969538U (zh) 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CN213007892U (zh) 横梁总成、汽车顶柜和车辆
CN219857374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的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20164005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5826819U (zh) 汽车顶盖总成及汽车
CN217554025U (zh) 仪表板管梁安装板及汽车
CN215398932U (zh) 一种新型侧梁加强板
CN217260321U (zh) 挡泥板支架
CN216269560U (zh) 车辆的前地板总成结构及车辆
CN210653377U (zh) 顶盖中横梁与上边梁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4689977U (zh) 车架和代步车
CN217893010U (zh) 车身后围总成与车辆
CN218806126U (zh) 车身部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