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6432U - 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6432U
CN215826432U CN202120624893.2U CN202120624893U CN215826432U CN 215826432 U CN215826432 U CN 215826432U CN 202120624893 U CN202120624893 U CN 202120624893U CN 215826432 U CN215826432 U CN 215826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pillar
air
vehicl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248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福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248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6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6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6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空调系统包括前空调箱总成、后空调箱总成、B柱出风管道和C柱出风管道,前空调箱总成包括第一换热器;后空调箱总成包括后风道壳体、第二换热器、后PTC加热器和后风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连通,第二换热器、后PTC加热器和后风机设于后风道壳体内,后风道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B柱出风管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B柱出风管道设有位于B柱的第二出风口;C柱出风管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C柱出风管道设有位于C柱的第三出风口。由此,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出风可以吹向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满足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的吹风需求,增强车辆内乘客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技术领域,车辆的出风口仅设在仪表板上,使得只有第一排的驾驶员和副驾驶座上的乘客可以享受到空调器的出风,后排乘客,例如第二排乘客感受到的空调出风比较微弱,尤其炎热的夏天,冷风较少地吹向后排乘客,使得后排乘客的乘车感受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具有扩大出风范围、满足更多乘客需求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如上所述的空调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系统,所述车辆具有B柱和C柱,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前空调箱总成、后空调箱总成、B柱出风管道和C柱出风管道,所述前空调箱总成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后空调箱总成包括后风道壳体、第二换热器、后PTC加热器和后风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后PTC加热器和所述后风机设于所述后风道壳体内,所述后风道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B柱出风管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B柱出风管道设有位于所述B柱的第二出风口;所述C柱出风管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C柱出风管道设有位于所述C柱的第三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将第二出风口设于B柱,将第三出风口设于C柱,由此,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出风可以吹向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满足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的吹风需求,增强车辆内乘客的舒适性,尤其可以增强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的乘车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B柱出风管道包括左B柱出风件和右B柱出风件,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位于车辆的左侧B柱的左B柱出风口和位于车辆的右侧B柱的右B柱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柱出风管道包括左C柱出风件和右C柱出风件,所述第三出风口包括位于车辆的左侧C柱的左C柱出风口和位于车辆的右侧C柱的右C柱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柱出风管道包括左C柱出风件和右C柱出风件,所述第三出风口包括位于车辆的左侧C柱的左C柱出风口和位于车辆的右侧C柱的右C柱出风口,位于同一侧B柱出风件和C柱出风件通过共用管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空调箱总成包括控制器以控制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空调系统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空调系统还包括中央出风管道,所述中央出风管道具有第四出风口,所述第四出风口位于所述左B柱出风口和所述右B柱出风口之间,所述中央出风管道与所述前空调箱总成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三出风口处设有导风组件以改变出风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和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为根据如上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设于所述车身。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将第二出风口设于B柱,将第三出风口设于C柱,由此,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出风可以吹向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满足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的吹风需求,增强车辆内乘客的舒适性,尤其可以增强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的乘车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B柱上护板和C柱上护板,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B柱上护板位置,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C柱上护板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空调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0,B柱200,车身300,
空调系统100,
前空调箱总成1,
后空调箱总成2,
后风道壳体21,第一出风口211,
后PTC加热器22,后风机23,
冷媒管道3,
B柱出风管道4,左B柱出风件41,右B柱出风件42,第二出风口43,左B柱出风口431,右B柱出风口432,
C柱出风管道5,左C柱出风件51,右C柱出风件52,第三出风口53,左C柱出风口531,右C柱出风口532,
共用管道6,
中央出风管道7,第四出风口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的空调系统100和车辆10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的空调系统100,车辆1000具有B柱200和C柱,空调系统100包括前空调箱总成1、后空调箱总成2、B柱出风管道4和C柱出风管道5。
具体而言,如图1-图4所示,前空调箱总成1包括第一换热器;后空调箱总成2包括后风道壳体21、第二换热器、后PTC加热器22和后风机23,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3连通,第二换热器、后PTC加热器22和后风机23设于后风道壳体21内,后风道壳体21具有第一出风口211;B柱出风管道4与第一出风口211连通,B柱出风管道4设有位于B柱200的第二出风口43;C柱出风管道5与第一出风口211连通,C柱出风管道5设有位于C柱的第三出风口53。
可以理解的是,冷媒可以在第一换热器内流动,例如第一换热器可以为蒸发器,由此,第一换热器可以实现制冷的功能,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3连通使得第一换热器内的冷媒可以通过冷媒管道3流向第二换热器,由此,第二换热器可以与第一换热器共用冷媒,进而可以节约冷媒资源以及节省传输冷媒的配套部件。例如第二换热器同样为蒸发器,则第二换热器同样可以实现制冷的功能。下面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为蒸发器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第二换热器和后风机23设于后风道壳体21内,后风机23驱动气流流入后风道壳体21,在后风道壳体21内气流可以与第二换热器换热,后风机23驱动换热后的冷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211,冷气流从第一出风口211分别流向B柱出风管道4和C柱出风管道5,B柱出风管道4内的冷气流从第二出风口43流向驾驶舱,C柱出风管道5内的冷气流从第三出风口53流向驾驶舱。
另外,后PTC加热器22和后风机23设于后风道壳体21内,后风机23驱动气流流入后风道壳体21,在后风道壳体21内后PTC加热器22将气流加热,后风机23驱动加热后的气流流向第一出风口211,热气流从第一出风口211分别流向B柱出风管道4和C柱出风管道5,B柱出风管道4内的热气流从第二出风口43流向驾驶舱,C柱出风管道5内的热气流从第三出风口53流向驾驶舱。
具体地,车辆1000可以包括多排座椅,例如可以有两排座椅、三排座椅、四排座椅等等,第二出风口43设在车辆1000的B柱200上,B柱200可以为第一排座椅和第二排座椅之间的立柱,第三出风口53设在车辆1000的C柱上,C柱可以为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立柱,由此,第二出风口43和第三出风口53的出风可以吹向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满足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的吹风需求,增强车辆1000内乘客的舒适性,尤其可以增强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的乘车舒适性。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出风口仅设在仪表板上,使得只有第一排的驾驶员和副驾驶座上的乘客可以享受到空调器的出风,后排乘客,例如第二排乘客感受到的空调出风比较微弱,尤其炎热的夏天,冷风较少地吹向后排乘客,使得后排乘客的乘车感受较差。
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的空调系统100,将第二出风口43设于B柱200,将第三出风口53设于C柱,由此,第二出风口43和第三出风口53的出风可以吹向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满足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的吹风需求,增强车辆1000内乘客的舒适性,尤其可以增强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的乘车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B柱出风管道4包括左B柱出风件41和右B柱出风件42,第二出风口43包括位于车辆1000的左侧B柱的左B柱出风口431和位于车辆1000的右侧B柱的右B柱出风口432。由此,后排座椅,例如第二排座椅的左右两侧均可以有出风口,也即在第二排座椅的两侧均可以有气流吹出,包括冷气流和热气流。从而使得第二排座椅上的两个甚至多个乘客均可以感受到冷气流或者热气流,增强乘客的乘车舒适性。
结合图1-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C柱出风管道5包括左C柱出风件51和右C柱出风件52,第三出风口53包括位于车辆1000的左侧C柱的左C柱出风口531和位于车辆1000的右侧C柱的右C柱出风口532。由此,后排座椅,例如第三排座椅的左右两侧均可以有出风口,也即在第三排座椅的两侧均可以有气流吹出,包括冷气流和热气流。从而使得第三排座椅上的两个甚至多个乘客均可以感受到冷气流或者热气流,增强乘客的乘车舒适性。
当然,若车辆1000为两排座椅的轿车时,B柱200上的第二出风口43和C柱上的第三出风口53均可以为第二排座椅上的乘客服务。而且驾驶舱为开阔空间,仪表板上的出风口、第二出风口43和第三出风口53的结合可以增大制冷量或者制热量,使得驾驶舱内整体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较好。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C柱出风管道5包括左C柱出风件51和右C柱出风件52,第三出风口53包括位于车辆1000的左侧C柱的左C柱出风口531和位于车辆1000的右侧C柱的右C柱出风口532,位于同一侧B柱出风件和C柱出风件通过共用管道6与第一出风口211连通。换言之,左B柱出风件41和左C柱出风件51通过共用管道6与第一出风口211连通,气流从第一出风口211流出后,通过共用管道6即可以流向左B柱出风口431,也可以流向左C柱出风口531;右B柱出风件42和右C柱出风件52通过共用管道6与第一出风口211连通,气流从第一出风口211流出后,通过共用管道6即可以流向右B柱出风口432,也可以流向右C柱出风口532。共用管道6可以节省管道材料,使用一个共用管道6即可实现两个出风口出风;而且,共用管道6可以节约气流冷量或者热量的流动损耗,进而可以节约能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后空调箱总成2包括控制器以控制第一出风口211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由此,控制器可以调控后空调箱总成2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使得后空调箱总成2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符合用户的要求,进而可以提升用户满意度。另外,控制器可以单独控制后空调箱总成2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不受前空调箱总成1的影响。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系统100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设于第一出风口211处,用于监测第一出风口211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可以理解的是,传感器设在第一出风口211处可以测得第一出风口211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然后将出风温度值和出风量值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测得的出风温度值和出风量值调节第一出风口211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例如用户设置的出风温度为25°,传感器测得的出风温度为20°,则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出风口211的出风温度增加至25°。同理出风量的调节方式这里不再赘述。由此,传感器可以便于控制器调节第一出风口211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还包括中央出风管道7,中央出风管道7具有第四出风口71,第四出风口71位于左B柱出风口431和右B柱出风口432之间,中央出风管道7与前空调箱总成1连通。由此,前空调箱总成1的制冷气流或者制热气流可以通过中央出风管道7的第四出风口71流出到驾驶舱内,具体地,制冷气流或者制热气流可以通过第四出风口71流到左B柱出风口431和右B柱出风口432之间,当后空调箱总成2不工作时,可以通过第四出风口71给后排乘客制冷或者制热;当后空调箱总成2工作时,第二出风口43、第三出风口53和第四出风口71可以增大后排空间的制冷量。后排空间可以为第二排座椅、第三排座椅、第四排座椅等等占用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出风口43和/或第三出风口53处设有导风组件以改变出风方向。具体地,第二出风口43可以设有导风组件,第三出风口53也可以设有导风组件,第二出风口43和第三出风口53还可以均设有导风组件,导风组件可以将气流导向不同的方向。由此,设置导风组件可以便于调节第二出风口43和/或第三出风口53处的出风方向,从而满足乘客的出风要求,提升乘客的舒适性。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车身300和空调系统100,空调系统100为根据如上所述的车辆1000的空调系统100,空调系统100设于车身3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的空调系统100,将第二出风口43设于B柱200,将第三出风口53设于C柱,由此,第二出风口43和第三出风口53的出风可以吹向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满足第二排座椅以及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的吹风需求,增强车辆1000内乘客的舒适性,尤其可以增强第二排座椅以后的乘客的乘车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1000还包括B柱上护板和C柱上护板,第二出风口43位于B柱上护板位置,第三出风口53位于C柱上护板位置。需要说明的是,B柱上护板位置为B柱护板的靠近车顶棚的位置,C柱上护板位置为C柱护板的靠近车顶棚的位置,第二出风口43设于B柱上护板位置可以便于第二出风口43的气流吹向乘客,提高乘客舒适性;第三出风口53设于C柱上护板位置可以便于第三出风口53的气流吹向乘客,同样可以提高乘客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空调系统,所述车辆具有B柱和C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前空调箱总成,所述前空调箱总成包括第一换热器;
后空调箱总成,所述后空调箱总成包括后风道壳体、第二换热器、后PTC加热器和后风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后PTC加热器和所述后风机设于所述后风道壳体内,所述后风道壳体具有第一出风口;
B柱出风管道,所述B柱出风管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B柱出风管道设有位于所述B柱的第二出风口;
C柱出风管道,所述C柱出风管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C柱出风管道设有位于所述C柱的第三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出风管道包括左B柱出风件和右B柱出风件,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位于车辆的左侧B柱的左B柱出风口和位于车辆的右侧B柱的右B柱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出风管道包括左C柱出风件和右C柱出风件,所述第三出风口包括位于车辆的左侧C柱的左C柱出风口和位于车辆的右侧C柱的右C柱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出风管道包括左C柱出风件和右C柱出风件,所述第三出风口包括位于车辆的左侧C柱的左C柱出风口和位于车辆的右侧C柱的右C柱出风口,位于同一侧B柱出风件和C柱出风件通过共用管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空调箱总成包括控制器以控制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温度和出风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央出风管道,所述中央出风管道具有第四出风口,所述第四出风口位于所述左B柱出风口和所述右B柱出风口之间,所述中央出风管道与所述前空调箱总成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三出风口处设有导风组件以改变出风方向。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设于所述车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B柱上护板和C柱上护板,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B柱上护板位置,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C柱上护板位置。
CN202120624893.2U 2021-03-26 2021-03-26 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5826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24893.2U CN215826432U (zh) 2021-03-26 2021-03-26 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24893.2U CN215826432U (zh) 2021-03-26 2021-03-26 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6432U true CN215826432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87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24893.2U Active CN215826432U (zh) 2021-03-26 2021-03-26 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6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24978B2 (en) HVAC module having an open architecture
KR101445649B1 (ko) 차량용 공조 장치
US8460073B2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JPS6246706A (ja) 自動車用暖房兼空気調和装置
KR101595170B1 (ko) 가열, 방출 및 공기 조화 시스템을 위한 보충적인 가열 및 냉각 공급원들
JPH1023073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9587850B2 (en) HVAC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improvement technique
KR101998172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06036032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US20020104330A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5826432U (zh) 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辆
CN103963603A (zh) 加热、通风和空气调节送风机
US20120291986A1 (en) Hvac device with footwell outlet
JP512720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0970588U (zh) 后置空调管道总成及车辆
CN210617786U (zh) 双空调温控装置及车辆
CN212708825U (zh) 汽车空调箱总成及汽车
KR10140344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1492152B1 (ko) 차량용 후석 공조장치
US10589592B2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s
JP357791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8661255U (zh) 空调主机和汽车
CN216424012U (zh) 一种驻车空调室内机及驻车空调器
CN113879071B (zh) 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
CN219634945U (zh) 后排风道总成及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