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9071B - 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79071B CN113879071B CN202111257423.8A CN202111257423A CN113879071B CN 113879071 B CN113879071 B CN 113879071B CN 202111257423 A CN202111257423 A CN 202111257423A CN 113879071 B CN113879071 B CN 1138790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exhaust
- duct
- row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64—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28—Constructional lay-out of the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5—Temperature regul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85—Distribution of conditionned air
- B60H2001/002—Distribution of conditionned air to front and rear part of passenger compart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85—Air temperature reg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包括:前空调总成,其包括前机壳,前机壳内设有向后排区域供风的后排冷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后分风总成,其包括与前空调总成固定连接的后机壳,后机壳内设有与后排冷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连通的后排混风风道;风道温度调节组件,其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冷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流量的后排温度风门;风道风量调节组件,其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内用于调节后排混风风道排出风量的后排风量风门。本申请的后排温度风门和后排风量风门均布置在后分风总成上,极大了降低了前空调总成的外形尺寸及产品重量,使得前空调总成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汽车的终端使用者对整车的舒适性要求也愈发的精细。汽车空调作为整车安全及舒适性不可或缺的组件,人们对它的要求也更急严苛与个性化。车舱内不同区域及不同乘客,对于车内出风模式及出风温度也表现出差异化。
为满足更加个性化及舒适性的要求,全模式四区空调将变得尤为重要,也是高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配置选择。全模式四区空调根据整车的实际使用区域,将前排主驾及副驾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同时将后排左侧与右侧分为第三区和第四区。现有的全模式四区空调,可实现对车舱内的四个区域的出风模式及出风温度独立调节。
具体实现方式为:通过在前HVAC主机总成外侧上针对各个出风模式风门及温度风门采用独立的伺服电机进行控制,同时前HVAC主机总成内部需要设计独立的分风流道。这样就需要更多的伺服电机和更加复杂的内部流道设计,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布置空间。
特别是对后排第三区及第四区的独立控制,需要将后排第三区及第四区的风量调节风门及温度调节风门放置在前HVAC主机总成上。这就需要前HVAC主机总成上预留出更多的空间用来设计分风流道及放置伺服电机,进而使得前HVAC主机总成外形变得足够大,进而侵占了车舱内的可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后排第三区及第四区的风量调节风门及温度调节风门放置在前HVAC主机总成上,导致前HVAC主机总成外形变得足够大,进而侵占了车舱内的可用空间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包括:
前空调总成,其包括前机壳,所述前机壳内设有向后排区域供风的后排冷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
后分风总成,其包括与前空调总成固定连接的后机壳,所述后机壳内设有与所述后排冷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连通的后排混风风道;
风道温度调节组件,其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冷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流量的后排温度风门;
风道风量调节组件,其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内用于调节后排混风风道排出风量的后排风量风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排冷风风道包括向后排左区供风的后排左区冷风风道和向后排右区供风的后排右区冷风风道,所述后排热风风道包括向后排左区供风的后排左区热风风道和向后排右区供风的后排右区热风风道;
所述后排混风风道包括与所述后排左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左区热风风道连通的后排左区混风风道,以及与所述后排右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右区热风风道连通的后排右区混风风道;
所述后排温度风门包括位于后排左区混风风道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左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左区热风风道流量的后排左区温度风门,以及位于后排右区混风风道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右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右区热风风道流量的后排右区温度风门;
所述后排风量风门包括位于后排左区混风风道内用于调节后排左区混风风道排出风量的后排左区风量风门,以及位于后排右区混风风道内用于调节后排右区混风风道排出风量的后排右区风量风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排左区混风风道的出口设有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所述后排右区混风风道的出口设有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之间设有调节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风量的后排左区模式风门;
所述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之间设有调节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风量的后排右区模式风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排左区模式风门和后排右区模式风门均包括挡风板和驱动挡风板正反向旋转至设定角度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挡风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排温度风门和后排风量风门均包括挡风板和驱动挡风板正反向旋转至设定角度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挡风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机壳内还设有向前排区域供风的前排冷风风道和前排热风风道,以及均与前排冷风风道和前排热风风道相通的前排吹面风口、前排吹脚风口和除霜风口;
所述风道温度调节组件还包括位于前排冷风风道的入口用于调节前排冷风风道流量的前排温度风门,所述风道风量调节组件还包括分别位于前排吹面风口、前排吹脚风口和除霜风口内用于调节风量的前排风量风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排冷风风道包括向前排主驾驶区供风的前排主驾驶区冷风风道和向前排副驾驶区供风的前排副驾驶区冷风风道,所述前排热风风道包括向前排主驾驶区供风的前排主驾驶区热风风道和向前排副驾驶区供风的前排副驾驶区热风风道;
所述前排吹面风口包括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口和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口,所述前排吹脚风口包括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口和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口;
所述前排温度风门包括位于前排主驾驶区冷风风道入口的前排主驾驶区温度风门,以及位于前排副驾驶区冷风风道入口的前排副驾驶区温度风门;
所述前排风量风门包括位于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口内的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门、位于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口内的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门、位于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口内的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门、位于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口内的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门、位于除霜风口内的除霜风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门、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门、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门、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门和除霜风门均包括挡风板和驱动挡风板正反向旋转至设定角度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挡风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排热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的入口设有加热器,所述前排冷风风道和后排冷风风道的入口设有空调蒸发器。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由于本申请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设置了前空调总成,其包括前机壳,在前机壳内设有向后排区域供风的后排冷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后分风总成,其包括与前空调总成固定连接的后机壳,该后机壳内设有与后排冷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连通的后排混风风道;风道温度调节组件,其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冷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流量的后排温度风门;风道风量调节组件,其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内用于调节后排混风风道排出风量的后排风量风门。
因此,本申请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在后排混风风道入口设有用于调节后排冷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流量的后排温度风门,在后排混风风道内设有用于调节后排混风风道排出风量的后排风量风门。后排温度风门和后排风量风门均布置在后分风总成上,极大了降低了前空调总成的外形尺寸及产品重量,使得前空调总成结构更加紧凑,相比传统前空调总成轻量化提升10%左右,进而实现整车乘员舱空间最大化,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左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后分风总成的结构左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后分风总成的结构仰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后分风总成的内部结构左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伺服电机和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前空调总成;101、前机壳;102、后排冷风风道;103、后排热风风道;104、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口;105、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口;106、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口;107、除霜风口;108、空调蒸发器;109、加热器;
2、后分风总成;201、后机壳;202、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3、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4、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5、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6、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7、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
3、风道温度调节组件;301、后排左区温度风门;302、前排温度风门;
4、风道风量调节组件;401、后排左区风量风门;402、后排右区风量风门;403、后排左区模式风门;404、后排右区模式风门;405、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门;406、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门;407、除霜风门;408、伺服电机;409、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后排第三区及第四区的风量调节风门及温度调节风门放置在前HVAC主机总成上,导致前HVAC主机总成外形变得足够大,进而侵占了车舱内的可用空间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包括:
前空调总成1,该前空调总成1包括前机壳101,在前机壳101内设有向后排区域供风的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在前机壳101内相互独立互不连通。
后分风总成2,该后分风总成2包括与前空调总成1固定连接的后机壳201,在后机壳201内设有与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连通的后排混风风道。从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排出的冷空气和热空气进入后排混风风道内进行混合后排出,为后排乘员提供设定温度的风。
风道温度调节组件3,该风道温度调节组件3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流量的后排温度风门。后排温度风门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入口及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出口之间,后排温度风门可固定安装在前机壳101内或后机壳201内。
后排温度风门通过调节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的出口开度来调节进入后排混风风道内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比例,进而达到调节后排混风风道内空气温度的目的。后排热风风道103的出口开度越大或后排冷风风道102的出口开度越小,则后排混风风道内空气温度越高,反之后排混风风道内空气温度越低,以适应不同乘员对不同温度的需求。
风道风量调节组件4,该风道风量调节组件4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内用于调节后排混风风道排出风量的后排风量风门。该后排风量风门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内且位于后排温度风门的下游,后排风量风门通过在后排混风风道内旋转运动来调节后排混风风道的开度,后排混风风道的开度越大,从后排混风风道排出的空气流量就越大,反之后排混风风道排出的空气流量就越小,甚至关闭后排混风风道,以适应不同乘员对不同风速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在后排混风风道入口设有用于调节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流量的后排温度风门,在后排混风风道内设有用于调节后排混风风道排出风量的后排风量风门。后排温度风门和后排风量风门均布置在后分风总成2上,极大了降低了前空调总成1的外形尺寸及产品重量,使得前空调总成1结构更加紧凑,相比传统前空调总成轻量化提升10%左右,进而实现整车乘员舱空间最大化,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3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该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的后排冷风风道102包括向后排左区供风的后排左区冷风风道和向后排右区供风的后排右区冷风风道,后排热风风道103包括向后排左区供风的后排左区热风风道和向后排右区供风的后排右区热风风道。
后排混风风道包括与后排左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左区热风风道连通的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以及与后排右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右区热风风道连通的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用于流通并混合由后排左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左区热风风道排出的冷空气和热空气,为后排左区乘员提供独立温度的空气。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用于流通并混合由后排右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右区热风风道排出的冷空气和热空气,为后排右区乘员提供独立温度的空气。
后排温度风门包括位于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左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左区热风风道流量的后排左区温度风门301,以及位于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右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右区热风风道流量的后排右区温度风门。
后排左区温度风门301通过调节后排左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左区热风风道的流量,进而调节进入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内空气的温度。后排左区热风风道的出口开度越大或后排左区冷风风道的出口开度越小,则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内空气温度越高,反之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内空气温度越低,以适应不同后排左区乘员对不同温度的需求。
后排右区温度风门通过调节后排右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右区热风风道的流量,进而调节进入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内空气的温度。后排右区热风风道的出口开度越大或后排右区冷风风道的出口开度越小,则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内空气温度越高,反之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内空气温度越低,以适应不同后排右区乘员对不同温度的需求。
后排风量风门包括位于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内用于调节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排出风量的后排左区风量风门401,以及位于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内用于调节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排出风量的后排右区风量风门402。
后排左区风量风门401位于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内且位于后排左区温度风门301的下游,后排左区风量风门401通过在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内旋转运动来调节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的开度,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的开度越大,从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排出的空气流量就越大,反之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排出的空气流量就越小,甚至关闭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以适应不同后排左区乘员对不同风速的需求。
后排右区风量风门402位于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内且位于后排右区温度风门的下游,后排右区风量风门402通过在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内旋转运动来调节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的开度,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的开度越大,从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排出的空气流量就越大,反之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排出的空气流量就越小,甚至关闭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以适应不同后排右区乘员对不同风速的需求。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该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的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的出口设有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的出口设有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
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为后排左区的乘员提供面部和脚部的吹风,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排出的空气温度相同。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为后排右区乘员提供面部和脚部的吹风,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排出的空气温度相同。
在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之间设有调节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风量的后排左区模式风门403。在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之间设有调节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风量的后排右区模式风门404。
后排左区模式风门403用于调节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的开度,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的开度越大,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的开度越小,甚至关闭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相反,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的开度越小,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的开度越大,甚至关闭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
后排右区模式风门404用于调节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的开度,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的开度越大,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的开度越小,甚至关闭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相反,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的开度越小,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的开度越大,甚至关闭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该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的后排左区模式风门和后排右区模式风门均包括挡风板409和驱动挡风板409正反向旋转至设定角度的伺服电机408,伺服电机408的输出轴与挡风板409固定连接。
后排温度风门的后排左区温度风门301和后排右区温度风门、后排风量风门的后排左区风量风门401和后排右区风量风门402均包括挡风板409和驱动挡风板409正反向旋转至设定角度的伺服电机408,伺服电机408的输出轴与挡风板409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伺服电机408采用直接驱动挡风板409结构,极大的简化了风门驱动机构,提升可靠性。同时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产品成本及重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该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的前机壳101内还设有向前排区域供风的前排冷风风道和前排热风风道,以及均与前排冷风风道和前排热风风道相通的前排吹面风口、前排吹脚风口和除霜风口。
前排热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的入口设有加热器109,前排冷风风道和后排冷风风道的入口设有空调蒸发器108。加热器109用于向前排热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提供热空气,空调蒸发器108用于向前排冷风风道和后排冷风风道提供冷空气。
风道温度调节组件还包括位于前排冷风风道的入口用于调节前排冷风风道流量的前排温度风门302,风道风量调节组件还包括分别位于前排吹面风口、前排吹脚风口和除霜风口内用于调节风量的前排风量风门。
具体地、前排冷风风道包括向前排主驾驶区供风的前排主驾驶区冷风风道和向前排副驾驶区供风的前排副驾驶区冷风风道。前排热风风道包括向前排主驾驶区供风的前排主驾驶区热风风道和向前排副驾驶区供风的前排副驾驶区热风风道。
前排吹面风口包括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口104和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口105,前排吹脚风口包括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口106和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口。前排温度风门302包括位于前排主驾驶区冷风风道入口的前排主驾驶区温度风门,以及位于前排副驾驶区冷风风道入口的前排副驾驶区温度风门。
前排风量风门包括位于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口105内的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门405、位于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口105内的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门、位于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口106内的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门406、位于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口内的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门、位于除霜风口107内的除霜风门407。
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门405、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门、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门406、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门和除霜风门407均包括挡风板409和驱动挡风板409正反向旋转至设定角度的伺服电机408,伺服电机408的输出轴与挡风板409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的伺服电机408采用直接驱动挡风板409结构,极大的简化了风门驱动机构,提升可靠性。同时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产品成本及重量。
工作原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由于本申请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设置了前空调总成1,其包括前机壳101,在前机壳101内设有向后排区域供风的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后分风总成2,其包括与前空调总成1固定连接的后机壳201,该后机壳201内设有与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连通的后排混风风道;风道温度调节组件3,其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流量的后排温度风门;风道风量调节组件4,其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内用于调节后排混风风道排出风量的后排风量风门。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在后排混风风道入口设有用于调节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流量的后排温度风门,在后排混风风道内设有用于调节后排混风风道排出风量的后排风量风门。后排温度风门和后排风量风门均布置在后分风总成2上,极大了降低了前空调总成1的外形尺寸及产品重量,使得前空调总成1结构更加紧凑,相比传统前空调总成轻量化提升10%左右,进而实现整车乘员舱空间最大化,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空调总成(1),其包括前机壳(101),所述前机壳(101)内设有向后排区域供风的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
后分风总成(2),其包括与前空调总成(1)固定连接的后机壳(201),所述后机壳(201)内设有与所述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连通的后排混风风道;
风道温度调节组件(3),其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冷风风道(102)和后排热风风道(103)流量的后排温度风门;
风道风量调节组件(4),其包括位于后排混风风道内用于调节后排混风风道排出风量的后排风量风门;
所述后排冷风风道(102)包括向后排左区供风的后排左区冷风风道和向后排右区供风的后排右区冷风风道,所述后排热风风道(103)包括向后排左区供风的后排左区热风风道和向后排右区供风的后排右区热风风道;
所述后排混风风道包括与所述后排左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左区热风风道连通的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以及与所述后排右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右区热风风道连通的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
所述后排温度风门包括位于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左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左区热风风道流量的后排左区温度风门(301),以及位于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入口用于调节后排右区冷风风道和后排右区热风风道流量的后排右区温度风门;
所述后排风量风门包括位于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内用于调节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排出风量的后排左区风量风门(401),以及位于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内用于调节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排出风量的后排右区风量风门(402);
所述后排左区混风风道(202)的出口设有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所述后排右区混风风道(203)的出口设有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
所述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之间设有调节后排左区吹面出风口(206)和后排左区吹脚出风口(204)风量的后排左区模式风门(403);
所述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之间设有调节后排右区吹面出风口(207)和后排右区吹脚出风口(205)风量的后排右区模式风门(404);
所述后排左区模式风门(403)和后排右区模式风门(404)均包括挡风板(409)和驱动挡风板(409)正反向旋转至设定角度的伺服电机(408),所述伺服电机(408)的输出轴与挡风板(409)固定连接;
所述后排温度风门和后排风量风门均包括挡风板(409)和驱动挡风板(409)正反向旋转至设定角度的伺服电机(408),所述伺服电机(408)的输出轴与挡风板(409)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机壳(101)内还设有向前排区域供风的前排冷风风道和前排热风风道,以及均与前排冷风风道和前排热风风道相通的前排吹面风口、前排吹脚风口和除霜风口(107);
所述风道温度调节组件还包括位于前排冷风风道的入口用于调节前排冷风风道流量的前排温度风门(302),所述风道风量调节组件还包括分别位于前排吹面风口、前排吹脚风口和除霜风口内用于调节风量的前排风量风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排冷风风道包括向前排主驾驶区供风的前排主驾驶区冷风风道和向前排副驾驶区供风的前排副驾驶区冷风风道,所述前排热风风道包括向前排主驾驶区供风的前排主驾驶区热风风道和向前排副驾驶区供风的前排副驾驶区热风风道;
所述前排吹面风口包括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口(104)和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口(105),所述前排吹脚风口包括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口(106)和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口;
所述前排温度风门(302)包括位于前排主驾驶区冷风风道入口的前排主驾驶区温度风门,以及位于前排副驾驶区冷风风道入口的前排副驾驶区温度风门;
所述前排风量风门包括位于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口(104)内的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门(405)、位于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口(105)内的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门、位于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口(106)内的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门(406)、位于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口内的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门、位于除霜风口(107)内的除霜风门(40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排主驾驶区吹面风门(405)、前排副驾驶区吹面风门、前排主驾驶区吹脚风门(406)、前排副驾驶区吹脚风门和除霜风门(407)均包括挡风板(409)和驱动挡风板(409)正反向旋转至设定角度的伺服电机(408),所述伺服电机(408)的输出轴与挡风板(409)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排热风风道和后排热风风道(103)的入口设有加热器(109),所述前排冷风风道和后排冷风风道(102)的入口设有空调蒸发器(10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57423.8A CN113879071B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57423.8A CN113879071B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79071A CN113879071A (zh) | 2022-01-04 |
CN113879071B true CN113879071B (zh) | 2023-10-10 |
Family
ID=79014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57423.8A Active CN113879071B (zh) | 2021-10-27 | 2021-10-27 | 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79071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15851B1 (en) * | 1999-12-21 | 2002-07-09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Multi-zon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HVAC air-handling assembly |
CN201856606U (zh) * | 2010-10-22 | 2011-06-08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四分区独立调温自动空调系统 |
CN107776359A (zh) * | 2016-08-30 | 2018-03-09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07776358A (zh) * | 2016-08-30 | 2018-03-09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空调系统 |
CN109774414A (zh) * | 2019-01-28 | 2019-05-21 |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汽车四温区空调控制装置及汽车四温区空调控制系统 |
CN210363268U (zh) * | 2019-06-13 | 2020-04-21 | 岳阳恒立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四区四温自动控制汽车空调系统 |
CN111703272A (zh) * | 2020-06-29 | 2020-09-25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车辆后排空调装置及车辆 |
CN212796446U (zh) * | 2020-05-13 | 2021-03-26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后排空调风道结构和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967700B2 (en) * | 2018-05-02 | 2021-04-06 | Fca Us Llc | Vehicle HVAC system |
-
2021
- 2021-10-27 CN CN202111257423.8A patent/CN1138790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15851B1 (en) * | 1999-12-21 | 2002-07-09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Multi-zon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HVAC air-handling assembly |
CN201856606U (zh) * | 2010-10-22 | 2011-06-08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四分区独立调温自动空调系统 |
CN107776359A (zh) * | 2016-08-30 | 2018-03-09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07776358A (zh) * | 2016-08-30 | 2018-03-09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的空调系统 |
CN109774414A (zh) * | 2019-01-28 | 2019-05-21 |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 汽车四温区空调控制装置及汽车四温区空调控制系统 |
CN210363268U (zh) * | 2019-06-13 | 2020-04-21 | 岳阳恒立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四区四温自动控制汽车空调系统 |
CN212796446U (zh) * | 2020-05-13 | 2021-03-26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后排空调风道结构和车辆 |
CN111703272A (zh) * | 2020-06-29 | 2020-09-25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车辆后排空调装置及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79071A (zh) | 2022-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24978B2 (en) | HVAC module having an open architecture | |
US9919576B2 (en) |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 |
JP3804152B2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US20010004015A1 (en) | He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unit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9070684B (zh) | 车用空调 | |
KR101998172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CN213007497U (zh) | 车辆空调的hvac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3879071B (zh) | 一种紧凑的全模式四区空调系统 | |
JPS61263822A (ja) |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02331819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KR20090008007A (ko) | 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 |
CN210617793U (zh) | 一种用于电动乘用车的双温区空调装置 | |
JPH10166838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S6317109A (ja) |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 |
CN219564705U (zh) | 空调系统及车辆 | |
US12083853B2 (en) |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ehicle | |
US11117443B2 (en) | Multi-zone HVAC module | |
KR101481699B1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JP2000071745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US20230278388A1 (en) | Air conditioner for a vehicle | |
US20230076020A1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 |
JPS6144495Y2 (zh) | ||
JPS5827846Y2 (ja) |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 |
KR20090036370A (ko) | 자동차용 시트의 공기조화장치 | |
KR20100020798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온도조절도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