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6052U - 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6052U
CN215806052U CN202121875110.4U CN202121875110U CN215806052U CN 215806052 U CN215806052 U CN 215806052U CN 202121875110 U CN202121875110 U CN 202121875110U CN 215806052 U CN215806052 U CN 215806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gear
worm
shaft body
moto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751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焕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aishe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aishe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aishe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aisheng Packag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751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6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6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6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驱动蜗杆、从动蜗轮、输出轴和蜗轮外壳,驱动蜗杆与电机转动连接,并位于电机的输出端,蜗轮外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蜗轮外壳分别与电机固定连接,并对称设置于驱动蜗杆的两侧,两个输出轴分别与蜗轮外壳转动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蜗轮外壳的上方,从动蜗轮与输出轴固定连接,并分别与驱动蜗杆啮合,且分别位于对应的蜗轮外壳的内部,通过在驱动蜗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从动蜗轮,实现双轴同步输出。

Description

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特点是传动比大、工作较稳定、噪声低、结构紧凑、可以自锁。该种设计结构广泛应用于电动机的减速传动及机械结构中传递相错轴间的动力和运动。
传统的蜗轮蜗杆减速器大多是采用单个的蜗轮和单个的蜗杆传动,其存在着传动效率低,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蜗轮蜗杆减速器大多是采用单个的蜗轮和单个的蜗杆传动,传动效率低,适用范围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所述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驱动蜗杆、从动蜗轮、输出轴和蜗轮外壳,所述驱动蜗杆与所述电机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蜗轮外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蜗轮外壳分别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并对称设置于所述驱动蜗杆的两侧,所述输出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输出轴分别与所述涡轮外壳转动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蜗轮外壳的上方,所述从动蜗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并分别与所述驱动蜗杆啮合,且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蜗轮外壳的内部。
通过在所述驱动蜗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从动蜗轮,实现双轴同步输出。
所述输出轴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从动蜗轮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蜗轮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体位于所述蜗轮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轴体与所述第一轴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轴体的上方。
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从动蜗轮同轴转动,插入所述固定销后,所述第二轴体与所述第一轴体同轴转动,拔出所述固定销后,所述第一轴体空转。
所述第一轴体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孔,所述第一轴体的侧壁设置第一销轴孔,所述第一销轴孔与所述转动孔连通。
所述第二轴体的一端位于所述转动孔内,通过所述第一销轴孔将所述固定销插入所述第二轴体,使得所述第一轴体可带动所述第二轴体转动。
所述第二轴体设置有第二销轴孔,所述第二销轴孔位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销轴孔连通。
所述固定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销轴孔、所述第二销轴孔,并与所述第二轴体过盈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轴体可带动所述第二轴体转动。
每个所述蜗轮外壳均包括壳体和固定筒,所述蜗轮外壳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固定筒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轴体设置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
所述壳体用于遮挡所述从动蜗轮与所述驱动蜗杆的连接处,防止灰尘进入。
每个所述蜗轮外壳均还包括驱动开关,所述驱动开关与所述固定筒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壁。
通过所述驱动开关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轴体的输出。
所述驱动开关包括转动架、按压杆、电磁铁和固定销,所述转动架与所述固定筒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壁,所述转动架的顶端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按压杆与所述转动架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内部,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按压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按压杆的下方,所述固定销分别与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销轴孔内,且位于所述电磁铁的下方。
通过压下所述按压杆,所述按压杆将所述电磁铁推至所述第一轴体的外侧壁,启动所述电磁铁,利用磁力将所述固定销吸附,在向上拉出所述按压杆,从而拔出所述固定销,使得所述第一轴体空转。
所述驱动开关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杆固定连接。
利用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形变自动复位所述按压杆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蜗杆转动,由于啮合作业,所述驱动蜗杆带动两边的所述从动蜗轮转动,所述从动蜗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使得所述从动蜗轮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转动,通过上述结构,两个所述输出轴作为两个输出端,实现双轴同步输出,提高了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开关和所述输出轴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开关按压后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输出轴连接后的剖视图。
1-电机、2-驱动蜗杆、3-从动蜗轮、4-输出轴、41-第一轴体、42-第二轴体、 43-转动孔、44-第一销轴孔、45-第二销轴孔、5-蜗轮外壳、51-壳体、52-固定筒、 53-驱动开关、531-转动架、532-按压杆、533-电磁铁、534-固定销、535-导向槽、 53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所述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驱动蜗杆2、从动蜗轮3、输出轴4和蜗轮外壳5,所述驱动蜗杆2与所述电机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机1的输出端,所述蜗轮外壳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蜗轮外壳5分别与所述电机1固定连接,并对称设置于所述驱动蜗杆2的两侧,所述输出轴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输出轴4分别与所述蜗轮外壳5转动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蜗轮外壳5的上方,所述从动蜗轮3与所述输出轴4固定连接,并分别与所述驱动蜗杆2啮合,且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蜗轮外壳5的内部。
所述电机1带动所述驱动蜗杆2转动,由于啮合作业,所述驱动蜗杆2带动两边的所述从动蜗轮3转动,所述从动蜗轮3与所述输出轴4固定连接,使得所述从动蜗轮3与所述输出轴4同轴转动,通过上述结构,两个所述输出轴4 作为两个输出端,实现双轴同步输出,提高了传动效率。
所述输出轴4包括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所述第一轴体41与所述从动蜗轮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蜗轮外壳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体位于所述涡轮外壳5的内部,所述第二轴体42与所述第一轴体4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轴体41的上方;所述第一轴体41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孔43,所述第一轴体 41的侧壁设置第一销轴孔44,所述第一销轴孔44与所述转动孔43连通;所述第二轴体42设置有第二销轴孔45,所述第二销轴孔45位于所述第二轴体42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销轴孔44连通。
所述第一轴体41与所述从动蜗轮3同轴转动,插入所述固定销534,所述固定销53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销轴孔44、所述第二销轴孔45,并与所述第二轴体42过盈连接,所述第二轴体42与所述第一轴体41同轴转动,拔出所述固定销534后,所述第一轴体41空转。
每个所述蜗轮外壳5均包括壳体51和固定筒52,所述蜗轮外壳5与所述电机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机1的一侧,所述固定筒52与所述壳体5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51的上方,所述第一轴体41设置于所述固定筒52的内部;每个所述蜗轮外壳5均还包括驱动开关53,所述驱动开关53与所述固定筒 52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筒52的外侧壁;所述驱动开关53包括转动架531、按压杆532、电磁铁533和固定销534,所述转动架531与所述固定筒52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筒52的外侧壁,所述转动架531的顶端设置有导向槽535,所述按压杆532与所述转动架531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导向槽535的内部,所述电磁铁533与所述按压杆53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按压杆532的下方,所述固定销534分别与所述第一轴体41和所述第二轴体42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销轴孔45内,且位于所述电磁铁533的下方;所述驱动开关53还包括复位弹簧536,所述复位弹簧536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架53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导向槽535内,所述复位弹簧536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杆532固定连接。
沿所述导向槽535压下所述按压杆532,所述复位弹簧536被拉伸,所述按压杆532将所述电磁铁533推至所述第一轴体41的外侧壁,启动所述电磁铁533,利用磁力将所述固定销534吸附,由于所述复位弹簧536恢复形变,从而拔出所述固定销534,使得所述第一轴体41空转;转动所述转动架531,使得所述固定销534对准所述第一销轴孔44,沿所述导向槽535按下所述按压杆532,所述电磁铁533停止,所述销轴被压入所述第二销轴孔45,使得所述第一轴体 41可带动所述第二轴体42转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驱动蜗杆、从动蜗轮、输出轴和蜗轮外壳,所述驱动蜗杆与所述电机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蜗轮外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蜗轮外壳分别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并对称设置于所述驱动蜗杆的两侧,所述输出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输出轴分别与所述蜗轮外壳转动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蜗轮外壳的上方,所述从动蜗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并分别与所述驱动蜗杆啮合,且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蜗轮外壳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从动蜗轮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蜗轮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体位于所述蜗轮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轴体与所述第一轴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轴体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体的顶端设置有转动孔,所述第一轴体的侧壁设置第一销轴孔,所述第一销轴孔与所述转动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轴体设置有第二销轴孔,所述第二销轴孔位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销轴孔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蜗轮外壳均包括壳体和固定筒,所述蜗轮外壳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固定筒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第一轴体设置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蜗轮外壳均还包括驱动开关,所述驱动开关与所述固定筒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开关包括转动架、按压杆、电磁铁和固定销,所述转动架与所述固定筒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壁,所述转动架的顶端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按压杆与所述转动架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导向槽的内部,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按压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按压杆的下方,所述固定销分别与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拆卸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销轴孔内,且位于所述电磁铁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开关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杆固定连接。
CN202121875110.4U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 Active CN215806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5110.4U CN215806052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5110.4U CN215806052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6052U true CN215806052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0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75110.4U Active CN215806052U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6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36954A3 (en) Oscillating internally meshing planetary gear unit and planetary roller mechanism
KR20100047144A (ko) 벤딩 다이에 대한 운동 전달이 향상된 파이프 벤딩장치
CN201621254U (zh) 带有双输出的减速齿轮箱
CN215806052U (zh) 一种双蜗轮蜗杆同步驱动装置
CN203300483U (zh) 断路器手、电动一体化操作机构的传动装置
CN2653223Y (zh) 增力装置
CN87206444U (zh) 活齿谐波减速机
CN2427672Y (zh) 车库门用马达的动力传动装置
CN202992054U (zh) 二轴式齿轮变速箱
CN218235999U (zh) 一种带离合的减速器
CN219045548U (zh) 一种高减速比的二级摆线针轮减速器
JP2004175261A5 (zh)
CN201475298U (zh) 带有三套离合器的减速齿轮箱
CN216292362U (zh) 一种新型双端输出轴大棚放风机
CN216895581U (zh) 一种低噪音大力矩超扁平结构的减速机
CN217130221U (zh) 一种多用途模块化螺旋锥齿轮减速机
CN211953550U (zh) 一种双输入的双轴桨叶干燥机
CN212277114U (zh) 断路器弹簧储能机构
CN214007987U (zh) 一种双蜗轮蜗杆减速机
CN220727073U (zh) 一种起重轻量化高度模块化减速机
CN217977253U (zh) 一种蜗轮蜗杆丝杆加压机构
CN218716073U (zh) 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用单向阻尼器
CN221145179U (zh)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
CN217502497U (zh) 冲床的传动装置
CN220850579U (zh) 一种中空同轴减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