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6018U - 轴件减震装置、转轴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轴件减震装置、转轴及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06018U CN215806018U CN202121975332.3U CN202121975332U CN215806018U CN 215806018 U CN215806018 U CN 215806018U CN 202121975332 U CN202121975332 U CN 202121975332U CN 215806018 U CN215806018 U CN 2158060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damping
- main body
- damper
-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632 lip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084 poly(chlor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957 he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58 resili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减震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一种轴件减震装置、转轴及空调。其中轴件减震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开设有用于装配轴件的轴孔,主体还包括第一减震部及第二减震部;第一减震部设置于主体外周侧,以通过第一减震部限定主体与待装配件之间的位移;第二减震部设置于轴孔内,以通过第二减震部限定主体与转轴之间的位移。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减震部及第二减震部减小所述主体与所述待装配件之间的位移,且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第二减震部具有减震作用,进而减小传动过程中的配合间隙,进而减小共振效应,提高装配后整体设备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噪音,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件减震装置、转轴及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轴件在于其他待装配设备传动连接的方式,基本都是依赖于通过螺纹或锁紧螺母进行连接,这种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种固定方式在传动时只能刚性地固定轴件及待装配设备,也就使传动过程中随着传动速度及传动过程中震动的增加,容易使螺纹配合位置出现打滑、螺纹损坏,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会越来越大,影响用户的使用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轴件与待装配设备之前配合传动噪音大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轴件与待装配设备之间传动噪音的一种轴件减震装置、转轴及空调。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轴件减震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开设有用于装配轴件的轴孔,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减震部及第二减震部;
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周侧,以通过所述第一减震部限定所述主体与待装配件之间的位移;
所述第二减震部设置于所述轴孔内,以通过所述第二减震部限定所述主体与转轴之间的位移。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减震部及所述第二减震部为弹性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减震部及多个所述第二减震部,多个所述第一减震部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减震部沿轴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包括第三减震部,所述第三减震部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延伸的凸台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三减震部使所述待装配件与所述转轴为弹性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减震部为沿所述主体周向分布的弧形凹槽或弧形凸起;
或沿所述主体周向分布的多边形凹槽或多边形凸起;以通过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待装配件凹凸配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减震部为沿所述主体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以通过所述第二减震部与所述转轴凹凸配合。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装配有所述的轴件减震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减震部凹凸配合卡接,以限定所述主体与所述转轴之间的相对位移。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风扇,所述风扇通过所述的轴件减震装置与电机输出轴装配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风扇包括装配端,所述装配端包括安装孔及限位件,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风扇传动连接,所述转轴减震装置套设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以通过所述转轴减震装置限定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限位件凹凸配合卡接,以限定所述主体与所述风扇之间的相对位移。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的一种轴件减震装置、转轴及空调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通过第一减震部减小所述主体与所述待装配件之间的位移,通过所述第二减震部减小所述主体与所述轴件之间的位移,进而通过所述轴件减震装置减小所述轴件与所述待装配件之间的位移,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第二减震部具有减震作用,进而减小所述轴件与所述待装配件之间的在传动过程中的配合间隙,进而有效减小所述轴件与所述待装配件之间的在传动过程中的共振效应,提高装配后整体设备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噪音,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件减震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件减震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件减震装置与轴件装配后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的一个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的另一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与轴件减震装置装配后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主体;1、轴孔;2、第一减震部;3、第二减震部;4、第三减震部;200、待装配件;300、转轴;301、卡接部;400、风扇;500、装配端;501、安装孔;502、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轴件在于其他待装配设备传动连接的方式,基本都是依赖于通过螺纹或锁紧螺母进行连接,这种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种固定方式在传动时只能刚性地固定轴件及待装配设备,也就使传动过程中随着传动速度及传动过程中震动的增加,容易使螺纹配合位置出现打滑、螺纹损坏,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会越来越大,影响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如空调外机电机主要的功能是搭配风扇以实现空气换热以及冷凝器散热,提高冷凝器的散热效率,由于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机的噪音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直流电机与风扇之间通常为刚性连接,即电机和风扇之间通过转子轴直接连接,电机产生的振动经转子轴直接传递给了风扇,当电机的旋转频率和风扇的固频达成一致时,就会激发电机和风扇的共振,从而产生噪音。为解决待装配设备与轴件之间传动噪音大的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轴件减震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100开设有用于装配轴件的轴孔1,所述主体100还包括第一减震部2及第二减震部3;
所述第一减震部2设置于所述主体100外周侧,以通过所述第一减震部2限定所述主体100与待装配件200之间的位移;
所述第二减震部3设置于所述轴孔1内,以通过所述第二减震部3限定所述主体100与转轴300之间的位移。
参考图1-3所示,通过第一减震部2减小所述主体100与所述待装配件200之间的位移,通过所述第二减震部3减小所述主体100与所述轴件之间的位移,进而通过所述轴件减震装置减小所述轴件与所述待装配件200之间的位移,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减震部2与所述第二减震部3具有减震作用,进而减小所述轴件与所述待装配件200之间的在传动过程中的配合间隙,进而有效减小所述轴件与所述待装配件200之间的在传动过程中的共振效应,提高装配后整体设备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噪音,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减震部2及所述第二减震部3为弹性材料。进而保证了轴件与待装配件200之间为弹性接触,实现了轴件与待装配件200在主体100径向以及轴向的减振,改善因共振产生的噪音,也加强了轴件与待装配件200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了轴件与待装配件200发生圆周方向上的相对滑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减震部2及多个所述第二减震部3,多个所述第一减震部2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减震部3沿轴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加强了轴件与待装配件200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轴件与待装配件200发生圆周方向上的相对滑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包括第三减震部4,所述第三减震部4沿所述主体100的径向延伸的凸台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三减震部4使所述待装配件200与所述转轴300为弹性接触。所述第三减震部4进一步提高径向、及轴向的减震效果,作为示例,所述第三减震部4可设置为所述主体100底部的卷边凸台,在实际使用使,转轴300和风扇400是依靠开口挡圈进行的限位,它们之间的接触为刚性接触,安装此减振结构后,将其接触变为弹性接触,实现了电机的轴向减振,其结构的形状以及厚度可根据实际电机的共振噪音情况进行选取。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减震部2为沿所述主体100周向分布的弧形凹槽或弧形凸起;或沿所述主体100周向分布的多边形凹槽或多边形凸起;以通过所述第一减震部2与所述待装配件200凹凸配合,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减震部3为沿所述主体100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以通过所述第二减震部3与所述转轴300凹凸配合。
作为示例,所述主体100是一个圆筒形,在其内设有多个相邻的凸槽作为第二减震部3,其数量以及凸槽深度由实际电机使用情况选取,所述第二减震部3越多,减振材料以及与转轴300的接触面越大,拥有更好的减振效果,其主要功能是吸收电机的径向振动,实现电机的径向减振。
所述主体100外周侧表面设置的减振凹槽作为第一减震部2,凹槽的形状可采用多种、例如菱形、波浪形,凹槽的作用是为了使减振结构的表面和风扇400的表面为点面配合,增加减振结构和风扇40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实现更好的吸收电机传递的振动,达到更好的减振效果。所述主体100的与所述第一减震部2、第二减震部3及第三减震部4可设置为一体注塑整形件,所述弹性材料有多种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如由氯丁橡胶、硅胶、三元乙丙橡胶等具有良好减振效果的橡胶注塑成型;或由聚氨酯等具有减振效果的脂类注塑成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弹性材料的选择基于电机的实际运用情况,噪音越恶劣,则选择减振效果更好的材料,进而避免电机转子轴与风扇之间直接通过刚性接触连接在一起,在电机高速旋转时,由于是刚性接触,转轴(电机)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到风扇上,当转轴(电机)的旋转频率和风扇的固频达成一致时,就会激发电机和风扇之间产生共振,从而出现噪音。
参考图4-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转轴300,所述转轴300的一端装配有所述的轴件减震装置。
参考图1-3所示,通过第一减震部2减小所述主体100与所述待装配件200之间的位移,通过所述第二减震部3减小所述主体100与所述轴件之间的位移,进而通过所述轴件减震装置减小所述轴件与所述待装配件200之间的位移,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减震部2与所述第二减震部3具有减震作用,进而减小所述轴件与所述待装配件200之间的在传动过程中的配合间隙,进而有效减小所述轴件与所述待装配件200之间的在传动过程中的共振效应,提高装配后整体设备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噪音,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包括卡接部301,所述卡接部301与所述第二减震部3凹凸配合卡接,以限定所述主体100与所述转轴300之间的相对位移。
作为示例,优选的,转轴300上可设置与所述第二减震部3凹槽作为卡接部301,所述凹槽可根据实际轴径选择,圆形凹槽为最佳,易于加工以及与减振结构有更多接触面积,在转轴300上可直接将减振结构注塑成型,这样可以更好的和转轴300结合。
参考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风扇400,所述风扇400通过所述的轴件减震装置与电机输出轴装配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风扇400包括装配端500,所述装配端500包括安装孔501及限位件502,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所述安装孔501与所述风扇400传动连接,所述转轴300减震装置套设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以通过所述转轴300减震装置限定所述转轴300与所述安装孔501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限位件502设置于所述安装孔501内,所述第一减震部2与所述限位件502凹凸配合卡接,以限定所述主体100与所述风扇400之间的相对位移。
作为示例,所述限位件502可设置为与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减震部2的凸台相互配合,以对所述风扇400及所述主体100进行轴向及径向的限位。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主体100内部是多个相邻的圆形凸槽,其形状和凸台高度可根据转轴300的长度、轴径选择,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凸槽,也可以为键槽、S槽等,圆形为最优,圆形凸槽具有比其余结构具有更多的减振材料以及与转轴300更大的接触面积,电机与风扇400之间的振动就是通过转轴300与风扇400的接触面传递的,卡接部301的主要作用就是吸收转轴300上传递出来的电机径向振动,以及与转轴300上对应的凹槽进行装配固定。
进一步的,由于所述主体100外周侧表面设置的减振凹槽作为第一减震部2,凹槽的形状可采用多种、例如菱形、波浪形,凹槽的作用是为了使减振结构的表面和风扇400的表面为点面配合,增加减振结构和风扇400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实现更好的吸收电机传递的振动,达到更好的减振效果。所述主体100的与所述第一减震部2、第二减震部3及第三减震部4可设置为一体注塑整形件,所述弹性材料有多种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如由氯丁橡胶、硅胶、三元乙丙橡胶等具有良好减振效果的橡胶注塑成型;或由聚氨酯等具有减振效果的脂类注塑成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弹性材料的选择基于电机的实际运用情况,噪音越恶劣,则选择减振效果更好的材料。
主体100表面上设有第一减震部2,所述减震部可设置为菱形、波浪线凹槽,其功能在于使减振结构的表面和风扇400的表面为点面配合,增加减振结构和风扇400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更好的吸收电机传递的振动,同时也能进一步的的吸收电机传递给风扇400的振动,起到良好的减振效果。在减振结构的底边设有一个圆形卷边凸台的第三减震部4,其作用为隔离风扇400和开口挡圈,风扇400主要依靠开口挡圈进行限位,在电机传递振动路径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开口挡圈的位置进行传递的,安装此减振结构后,使风扇400和开口挡圈之间的接触面变为弹性接触,实现电机的轴向减振,其厚度以及外圆直径可更根据电机的实际负载噪音情况进行选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轴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开设有用于装配轴件的轴孔、所述主体还包括及第一减震部及第二减震部;
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于所述主体外周侧,以通过所述第一减震部限定所述主体与待装配件之间的位移;
所述第二减震部设置于所述轴孔内,以通过所述第二减震部限定所述主体与转轴之间的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及所述第二减震部为弹性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减震部及多个所述第二减震部,多个所述第一减震部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减震部沿轴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减震部,所述第三减震部沿所述主体的径向延伸的凸台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三减震部使所述待装配件与所述轴件为弹性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为沿所述主体周向分布的弧形凹槽或弧形凸起;
或沿所述主体周向分布的多边形凹槽或多边形凸起;以通过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待装配件凹凸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部为沿所述主体周向延伸的环形凸起,以通过所述第二减震部与所述转轴凹凸配合。
7.一种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一端装配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轴件减震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减震部凹凸配合卡接,以限定所述主体与所述转轴之间的相对位移。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所述风扇通过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轴件减震装置与电机输出轴装配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装配端,所述装配端包括安装孔及限位件,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风扇传动连接,所述转轴减震装置套设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以通过所述转轴减震装置限定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的接触面积;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限位件凹凸配合卡接,以限定所述主体与所述风扇之间的相对位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75332.3U CN215806018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轴件减震装置、转轴及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75332.3U CN215806018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轴件减震装置、转轴及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06018U true CN215806018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49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75332.3U Active CN215806018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轴件减震装置、转轴及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06018U (zh) |
-
2021
- 2021-08-20 CN CN202121975332.3U patent/CN2158060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461243B1 (en) | Coil spring assembly and damper mechanism | |
US6209701B1 (en) | Damper disk assembly | |
CN107606053B (zh) | 扭转减震器、传动轴和车辆 | |
CN215806018U (zh) | 轴件减震装置、转轴及空调 | |
US6676525B2 (en) | Damper mechanism | |
JP2007071263A (ja) | トルク変動吸収ダンパ | |
JP6254788B2 (ja) | 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 | |
US20020166749A1 (en) | Torsional damping device, especially for clutches | |
US6257089B1 (en) | Dampening disk assembly with spring retaining plate | |
JP2004278726A (ja) | トルク変動吸収ダンパ | |
CN113898699B (zh) | 双质量飞轮 | |
KR102521028B1 (ko) | 회전 변동 흡수 댐퍼 | |
JP5831702B2 (ja) | 回転変動吸収ダンパプーリ | |
JP2007100852A (ja) | トルク変動吸収ダンパ | |
US6482093B1 (en) | Damper disk assembly | |
KR20120001514A (ko) | 댐퍼 플라이휠 | |
CN107394914B (zh) | 电机的转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 |
JPH09233748A (ja) | 回転電機の円筒鉄心とその外側の円筒体との取付装置 | |
KR200267231Y1 (ko) | 자동차용 댐퍼풀리 | |
CN214577885U (zh) | 一种减震轴承座套 | |
CN210898769U (zh) | 一种电机固定结构及制冷设备 | |
US6283865B1 (en) | Damper disk assembly | |
JP6438309B2 (ja) | 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 | |
JP2007232165A (ja) | 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 | |
KR200331059Y1 (ko) | 모터용 방진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