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55368U -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55368U
CN215755368U CN202122110310.7U CN202122110310U CN215755368U CN 215755368 U CN215755368 U CN 215755368U CN 202122110310 U CN202122110310 U CN 202122110310U CN 215755368 U CN215755368 U CN 215755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olid waste
waste treatment
treatment device
concrete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103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孝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1103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55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55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55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进料室,所述移动架的下端安装有铰接器,所述铰接器与所述铰接座之间连接有方形杆,所述移动架的上端竖直安装有支撑柱,所述外壳的一侧上端开设有贯穿外壳的出料口;所述卸料结构包括球体以及卡槽,所述卡槽开设在外壳的上端,且卡槽位于所述进料室的内侧,所述球体放置在所述卡槽的内侧,且卡槽的尺寸与所述球体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球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本实用新型在卸料时,采用定量投放的方式将粉末从出料口卸出,使得卸料装载时,不会出现扬尘的问题,对环境实现了保护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固废处理,全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在将混凝土粉碎后,装入运输设备中时,普遍采用露天时装载,使得混凝土的粉末出现扬尘的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普遍采用露天时装载,使得混凝土的粉末出现扬尘的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破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进料室,所述外壳的下端呈球型设置,所述进料室的内侧下端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卸料结构,所述外壳的下端一侧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外壳的内侧,所述外壳内侧下端的步进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安装有圆盘,所述圆盘上安装有铰接座,所述外壳的内侧上端滑动设置有移动架,所述外壳的上端尺寸与所述移动架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移动架的下端安装有铰接器,所述铰接器与所述铰接座之间连接有方形杆,所述移动架的上端竖直安装有支撑柱,所述外壳的一侧上端开设有贯穿外壳的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卸料结构包括球体以及卡槽,所述卡槽开设在外壳的上端,且卡槽位于所述进料室的内侧,所述球体放置在所述卡槽的内侧,且卡槽的尺寸与所述球体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支撑柱与所述球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卡槽最下端口的直径尺寸。
优选的,所述进料室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斗。
优选的,所述进料斗的上端呈上端尺寸大的锥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在卸料时,采用定量投放的方式将粉末从出料口卸出,使得卸料装载时,不会出现扬尘的问题,对环境实现了保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的结构后视图。
图3为图1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的A部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外壳1、出料口2、卸料结构3、球体31、卡槽32、进料斗4、进料室5、支撑柱6、移动架7、铰接器8、方形杆9、铰接座10、圆盘11、步进电机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以及进料室5,外壳1的下端呈球型设置,进料室5的内侧下端与外壳1之间设置有卸料结构3,外壳1的下端一侧安装有步进电机12,步进电机12通过导线与供电装置相连接,且导线上安装有外接控制开关。
步进电机12的输出轴延伸至外壳1的内侧,外壳1内侧下端的步进电机1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安装有圆盘11,圆盘11上安装有铰接座10,铰接座10安装在圆盘11的外边缘,形成偏心轮的设置。
外壳1的内侧上端滑动设置有移动架7,外壳1的上端尺寸与移动架7的尺寸相互匹配,移动架7的下端安装有铰接器8,铰接器8与铰接座10之间连接有方形杆9,移动架7的上端竖直安装有支撑柱6,外壳1的一侧上端开设有贯穿外壳1的出料口2;卸料结构3包括球体31以及卡槽32,卡槽32开设在外壳1的上端,且卡槽32位于进料室5的内侧,球体31放置在卡槽32的内侧,且卡槽32的尺寸与球体31的尺寸相互匹配,支撑柱6与球体3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球体31的直径大于卡槽32最下端口的直径尺寸,该结构的工作原理为:混凝土的粉末经过处理后匀速进入进料室5的内侧,开启步进电机12,带动圆盘11转动,通过方形杆9的转动,移动架7上下循环往复运动,当移动架7向上运动时,上端的支撑柱6与球体31接触后,顶起球体31,使得粉末从卡槽32处漏出,落在移动架7的上端,同时经过出料口2实现卸料,有效的避免在卸料过程中出现扬尘的问题。
实施例2
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进料室5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斗4,进料斗4的上端呈上端尺寸大的锥形设置,该设置的进料斗4能够使得物料进入时,不会出现漏撒的情况,保护地面的整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以及进料室(5),所述外壳(1)的下端呈球型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室(5)的内侧下端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有卸料结构(3),所述外壳(1)的下端一侧安装有步进电机(12),所述步进电机(12)的输出轴延伸至外壳(1)的内侧,所述外壳(1)内侧下端的步进电机(1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安装有圆盘(11),所述圆盘(11)上安装有铰接座(10),所述外壳(1)的内侧上端滑动设置有移动架(7),所述外壳(1)的上端尺寸与所述移动架(7)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移动架(7)的下端安装有铰接器(8),所述铰接器(8)与所述铰接座(10)之间连接有方形杆(9),所述移动架(7)的上端竖直安装有支撑柱(6),所述外壳(1)的一侧上端开设有贯穿外壳(1)的出料口(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结构(3)包括球体(31)以及卡槽(32),所述卡槽(32)开设在外壳(1)的上端,且卡槽(32)位于所述进料室(5)的内侧,所述球体(31)放置在所述卡槽(32)的内侧,且卡槽(32)的尺寸与所述球体(31)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支撑柱(6)与所述球体(31)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31)的直径大于所述卡槽(32)最下端口的直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室(5)的上端安装有进料斗(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4)的上端呈上端尺寸大的锥形设置。
CN202122110310.7U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 Active CN215755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0310.7U CN215755368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10310.7U CN215755368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55368U true CN215755368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83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10310.7U Active CN215755368U (zh) 2021-09-02 2021-09-02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55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21748A (zh) 一种离心式高效废水处理设备
CN21575536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固废处理装置
CN217288704U (zh) 一种工业环保处理用的固体污染物粉碎装置
CN209758141U (zh) 一种餐厨垃圾收纳箱
CN108903004B (zh) 板栗苞蓬剥离设备
CN212173253U (zh) 一种均匀下料的稻谷加工用储料仓
CN214439806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内部金属收集装置
CN215353695U (zh) 一种环保固废回收用破碎装置
CN213590726U (zh) 一种高效研磨装置
CN211492372U (zh) 一种塑料粒子原料粉碎装置
CN213111623U (zh) 可调节卸料角度密封式卸料
CN213444712U (zh) 一种氰化矿渣提取硫铁矿用加料装置
CN213536617U (zh) 一种活性炭储料仓
CN213914093U (zh) 一种立式球磨机
CN213434913U (zh) 一种生物医药加工用研磨机
CN214916389U (zh) 一种水泥生产线水泥配件装置
CN112973871A (zh) 一种中药材加工用多级均匀研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4257246U (zh) 一种畜牧用草料加工用切割装置
CN211274970U (zh) 一种生物医药加工用研磨装置
CN108855511A (zh) 一种矿山开采用矿石破碎输送机构
CN214140647U (zh) 一种料仓
CN218743819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磨粉机
CN214865023U (zh) 一种干粉材料过滤装置
CN216727443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加工用大型废料破碎机
CN211887224U (zh) 一种啤酒制作用麦芽高效粉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