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7789U - 外观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外观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27789U CN215727789U CN202122084491.0U CN202122084491U CN215727789U CN 215727789 U CN215727789 U CN 215727789U CN 202122084491 U CN202122084491 U CN 202122084491U CN 215727789 U CN215727789 U CN 2157277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 assembly
- support
- shooting
- loa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外观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观检测系统,包括:装载输送组件、搬运组件、正面拍摄组件、背面拍摄组件、左侧拍摄组件、右侧拍摄组件、第一支撑构件以及第二支撑构件;其中,装载输送组件以及背面拍摄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第二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形成供所述装载输送组件运动的通道;搬运组件、正面拍摄组件、左侧拍摄组件和右侧拍摄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多相机的外观检测系统,自动判断玻璃产品的外观,提升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外观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观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玻璃产品的外观判断都是通过人眼去判断产品是否是出现脏污和划伤,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做判断,并且容易出现用眼过度,损伤视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检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人眼判断玻璃的外观缺陷,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对观察者的视力造成损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观检测系统,包括:
第一支撑构件;
装载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
第二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形成供所述装载输送组件运动的通道;
搬运组件、正面拍摄组件、左侧拍摄组件和右侧拍摄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上;
背面拍摄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外观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构件以及第二支撑构件;其中,所装载输送组件、搬运组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以及所述背面拍摄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
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跨设于所述装载输送组件的上方;所述正面拍摄组件、所述左侧拍摄组件以及所述右侧拍摄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且所述正面拍摄组件位于所述背面拍摄组件的上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装载输送组件的长度方向;
所述正面拍摄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宽度方向,其中一个所述正面拍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一侧,其中另一个所述正面拍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相对的另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正面拍摄组件包括第一正面支撑架以及沿着所述第一正面支撑架的高度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相机、第一镜头以及第一光源;
其中另一个所述正面拍摄组件包括第二正面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正面支撑架的第二相机、第二镜头以及第二光源,且所述第二镜头以及所述第二相机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光源的照射方向与所述第二镜头的延伸方向形成角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装载输送组件包括直线电机以及装载构件,所述装载构件与所述直线电机的滑块相连接;
所述装载构件形成有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部,任一所述安装部均用于安装待检测产品;
任一所述安装部均配设有所述正面拍摄组件、所述背面拍摄组件、所述左侧拍摄组件以及所述右侧拍摄组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背面拍摄组件、所述左侧拍摄组件以及所述右侧拍摄组件均包括支撑架、相机、镜头以及光源;
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部配设的所述右侧拍摄组件的支撑架和其中另一个所述安装部配设的所述左侧拍摄组件的支撑架形成为一体式支撑架;
所述一体式支撑架包括U形的支撑主体、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与相一一对应的所述支撑主体的两个支撑臂相连接;
所述左侧拍摄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支撑主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支撑臂上;所述右侧拍摄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以及所述支撑主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支撑臂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装载构件包括主体、第一支撑臂以及第二支撑臂;
其中,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连接,所述主体的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主体以及所述第二支撑臂围设成U形;
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以及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远离所述主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安装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长条状的底座部以及多个支撑块,多个所述支撑块均设置于所述底座部,且沿着所述底座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撑块形有抽气孔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搬运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构件、第四支撑构件、第一驱动装置、第一传动机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传动机构、吸附组件以及真空发生器;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以及所述真空发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构件,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四支撑构件相对所述第三支撑构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构件,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相对所述第四支撑构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支架、安装构件以及多个吸嘴;其中,所述安装构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相连接;多个所述吸嘴设置于所述安装构件,且多个所述吸嘴沿着所述安装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均为丝杠传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外观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待检测产品放置在装载输送组件上,而后装载输送组件将待检测产品匀速输送至拍摄组件处,经过正面拍摄组件、左侧拍摄组件以及右侧拍摄组件,而后再将待检测产品输送至搬运组件处,搬运组件将待检测产品经过背面拍摄组件后,完成整个产品外观检测,最后搬运组件将产品下料至下台机载台中。
本外观检测系统主要检测待检测产品的正面、侧面以及背面是否有损伤、划伤以及脏污等外观缺陷,提升了检测效率,降低了以往对操作者的眼睛所造成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观检测系统在第一视觉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观检测系统在第二视觉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观检测系统在第三视觉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载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搬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正面拍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正面拍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式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装载输送组件,11-直线电机,12-装载构件,121-主体,122-第一支撑臂,123-第二支撑臂,124-第一安装部,125-第二安装部,126-底座部,127-支撑块;
2-搬运组件,21-第三支撑构件,22-第四支撑构件,23-第一驱动装置,24-第二驱动装置,25-吸附组件,251-支架,252-安装构件,253-吸嘴,26-真空发生器;
3-第一正面拍摄组件,31-第一正面支撑架,32-第一相机,33-第一镜头,34-第一光源;
4-第二正面拍摄组件,41-第二正面支撑架,42-第二相机,43-第二镜头,44-第二光源;
5-左侧拍摄组件,6-右侧拍摄组件,7-背面拍摄组件,8-第一支撑构件,9-第二支撑构件;
10-一体式支撑架,101-支撑主体,102-第一支撑部,103-第二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外观检测系统。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观检测系统,包括:装载输送组件1、搬运组件2、正面拍摄组件、背面拍摄组件7、左侧拍摄组件5、右侧拍摄组件6、第一支撑构件8以及第二支撑构件9;
其中,装载输送组件1、搬运组件2、第二支撑构件9以及背面拍摄组件7均设置于第一支撑构件8;第一支撑构件8形成供装载输送组件1运动的通道;
第二支撑构件9跨设于装载输送组件1的上方;正面拍摄组件、左侧拍摄组件5以及右侧拍摄组件6均设置于第二支撑构件9;正面拍摄组件高于背面拍摄组件7,也即沿着第以支撑构件的高度方向,待检测产品的顶端面即为正面,待检测产品的底端面即为背面;
装载输送组件1用于装载待检测产品,并且将待检测产品输送至正面拍摄组件、左侧拍摄组件5、右侧拍摄组件6以及搬运组件2处;
正面拍摄组件、左侧拍摄组件5以及右侧拍摄组件6分别用于拍摄待检测产品的正面、左侧面以及右侧面;
搬运组件2用于将待检测产品移送至背面拍摄组件7处,背面拍摄组件7用于拍摄待检测产品的背面。
基于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本外观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待检测产品放置在装载输送组件1上,而后装载输送组件1将待检测产品匀速输送至拍摄组件处,经过正面拍摄组件、左侧拍摄组件5以及右侧拍摄组件6,而后再将待检测产品输送至搬运组件2处,搬运组件2将待检测产品经过背面拍摄组件7后,完成整个产品的外观检测,最后搬运组件2将产品下料至下台机载台中。
注意:软件通过设备先采集各类缺陷产品做成数据库,产品拍照后对比数据库比对,直接得出结果。
本外观检测系统主要检测待检测产品的正面、侧面以及背面是否有损伤、划伤或者脏污等外观缺陷,提升了检测效率,降低了以往对操作者的眼睛所造成的负担。
此外,利用第一支撑构件8以及第二支撑构件9将装载输送组件1、搬运组件2、正面拍摄组件、背面拍摄组件7、左侧拍摄组件5以及右侧拍摄组件6集成在一起,集成度更高。
其中,优选地,第一支撑构件8包括底部支架251以及顶部的支撑台,第二支撑构件9呈U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支撑构件9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装载输送组件1的长度方向;
正面拍摄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沿着第二支撑构件9的宽度方向,其中一个正面拍摄组件设置于第二支撑构件9的一侧,其中另一个正面拍摄组件设置于第二支撑构件9的相对的另一侧,为了便于区分,命名为第一正面拍摄组件3和第二正面拍摄组件4。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有些产品的缺陷要不同的光源照射在产品的表面,才能拍摄出来,因而采用两个正面拍摄组件拍摄上述的不同缺陷,而且这样可避免不断地更换光源配合拍摄。其中,不同的光源可以理解为照射角度、波长不同的光源等。
其中,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一个正面拍摄组件即一正面拍摄组件包括第一正面支撑架31以及沿着第一正面支撑架31的高度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相机32、第一镜头33以及第一光源34;
其中另一个正面拍摄组件即第二正面拍摄组件4包括第二正面支撑架41以及设置于第二正面支撑架41的第二相机42、第二镜头43以及第二光源44,且第二镜头43以及第二相机42相连通,且第二光源44的照射方向与第二镜头43的延伸方向形成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装载输送组件1包括直线电机11以及装载构件12,装载构件12与直线电机11的滑块相连接,直线电机11驱动装载构件12沿其长度方向移动。
装载构件12形成有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部,任一安装部均用于安装待检测产品,为了便于区分,分别命名为第一安装部124和第二安装部125;
任一安装部均配设有正面拍摄组件、背面拍摄组件7、左侧拍摄组件5以及右侧拍摄组件6。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两个安装部可分别安装两组待检测产品,而且每组待检测产品又分别配备了正面拍摄组件、背面拍摄组件7、左侧拍摄组件5以及右侧拍摄组件6,因而可以同时对两组待检测产品进行检测,提升了检测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背面拍摄组件7、左侧拍摄组件5以及右侧拍摄组件6均包括支撑架、相机、镜头以及光源,镜头位于相机的前方,光源用于提供拍摄的光照。
其中一个安装部即第一安装部124配设的右侧拍摄组件6的支撑架和其中另一个安装部即第二安装部125配设的左侧拍摄组件5的支撑架形成为一体式支撑架10,且此一体式支撑架10设置于第二支撑架的横梁上,且其中第二安装部125配设的左侧拍摄组件5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左边的支撑臂上,其中第一安装部124配设的右侧拍摄组件6设置在第二支撑架的右边的支撑臂上。
如图8所示,一体式支撑架10包括U形的支撑主体101、第一支撑部102以及第二支撑部103;其中,第一支撑部102和第二支撑部103分别与相一一对应的支撑主体101的两个支撑臂相连接;
左侧拍摄组件5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02以及支撑主体101的远离第一支撑部102的支撑臂上,第一支撑部102具有贯穿其两侧的中空的结构,便于左侧拍摄组件5进行拍摄;
右侧拍摄组件6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部103以及支撑主体101的远离第二支撑部103的支撑臂上,第二支撑部103具有贯穿其两侧的中空的结构,便于右侧拍摄组件6进行拍摄。
在该实施例中,将左侧拍摄组件5和右侧拍摄组件6集成在一起,形成一种双通道的拍摄结构,占用空间小,有助于小型化设计。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装载构件12包括主体121、第一支撑臂122以及第二支撑臂123;
其中,主体12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臂122相连接,主体121的相对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臂123相连接,且第一支撑臂122、主体121以及第二支撑臂123围设成U形;
第一支撑臂122的以及第二支撑臂123的远离主体121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部。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此结构的装载构件12,能够同时对两组待检测的产品例如玻璃产品进行检测,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安装部包括长条状的底座部126以及多个支撑块127,多个支撑块127均设置于底座部126,且沿着底座部12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支撑块127形有抽气孔道,抽气通道可通过管路连接真空发生器26,以形成真空,吸附待检测产品。
在该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支撑块127能够支撑待检测产品例如长条片状的玻璃产品,并且通过真空吸附牢固地吸附住长条片状的玻璃产品,更加安全、可靠。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搬运组件2包括第三支撑构件21、第四支撑构件22、第一驱动装置23、第一传动机构、第二驱动装置24、第二传动机构、吸附组件25以及真空发生器26;
其中,第一驱动装置23、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真空发生器26均设置于第三支撑构件21,且第一驱动装置23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第四支撑构件22相对第三支撑构件21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例如水平方向;
第二驱动装置24以及第二传动机构均设置于第四支撑构件22,且第二驱动装置24能够通过第二传动机构相对第四支撑构件22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第二方向例如与水平方向相垂直的竖直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吸附组件25能够沿着两个方向例如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调节位置,可调节性更强,更符合实际需要。
其中,优选地,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均为丝杠传动结构,结构稳定,传动效果佳,使用寿命长。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吸附组件25包括支架251、安装构件252以及多个吸嘴253;其中,安装构件252通过支架251与第二传动机构相连接;多个吸嘴253设置于安装构件252,且多个吸嘴253沿着安装构件25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吸嘴253通过管路与真空发生器26相连通,通过真空吸附待检测产品例如玻璃产品,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不易对玻璃产品产生损坏或者脏污。
综上,本外观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装载输送组件1的装载输送组件1例如产品载台上放置待检测产品后,装载输送组件1向检测相机模块也即拍摄组件保持匀速运动,首先经过第一正面拍摄组件3,而后同时经过右侧拍摄组件6和左侧拍摄组件5,再经过第二正面拍摄组件4,装载输送组件1运动到搬运组件2例如搬运机械手的下面,搬运机械手的吸嘴253吸取待检测产品,经过背面拍摄组件7的上方后,完成整个产品的外观检测,最后搬运机械手下料至下台机载台中,从而完成对产品的正面、侧面以及背面是否有损伤、划伤或者脏污等外观缺陷进行检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构件;
装载输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
第二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形成供所述装载输送组件运动的通道;
搬运组件、正面拍摄组件、左侧拍摄组件和右侧拍摄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上;
背面拍摄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装载输送组件的长度方向;
所述正面拍摄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沿着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宽度方向,其中一个所述正面拍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一侧,其中另一个所述正面拍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相对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正面拍摄组件包括第一正面支撑架以及沿着所述第一正面支撑架的高度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相机、第一镜头以及第一光源;
其中另一个所述正面拍摄组件包括第二正面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正面支撑架的第二相机、第二镜头以及第二光源,且所述第二镜头以及所述第二相机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光源的照射方向与所述第二镜头的延伸方向形成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输送组件包括直线电机以及装载构件,所述装载构件与所述直线电机的滑块相连接;
所述装载构件形成有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部,任一所述安装部均用于安装待检测产品;
任一所述安装部均配设有所述正面拍摄组件、所述背面拍摄组件、所述左侧拍摄组件以及所述右侧拍摄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拍摄组件、所述左侧拍摄组件以及所述右侧拍摄组件均包括支撑架、相机、镜头以及光源;
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部配设的所述右侧拍摄组件的支撑架和其中另一个所述安装部配设的所述左侧拍摄组件的支撑架形成为一体式支撑架;
所述一体式支撑架包括U形的支撑主体、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与相一一对应的所述支撑主体的两个支撑臂相连接;
所述左侧拍摄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支撑主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支撑臂上;所述右侧拍摄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以及所述支撑主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支撑臂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构件包括主体、第一支撑臂以及第二支撑臂;
其中,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连接,所述主体的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主体以及所述第二支撑臂围设成U形;
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以及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远离所述主体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长条状的底座部以及多个支撑块,多个所述支撑块均设置于所述底座部,且沿着所述底座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撑块形有抽气孔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构件、第四支撑构件、第一驱动装置、第一传动机构、第二驱动装置、第二传动机构、吸附组件以及真空发生器;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以及所述真空发生器均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构件,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四支撑构件相对所述第三支撑构件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构件,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相对所述第四支撑构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支架、安装构件以及多个吸嘴;其中,所述安装构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相连接;多个所述吸嘴设置于所述安装构件,且多个所述吸嘴沿着所述安装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均为丝杠传动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84491.0U CN215727789U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外观检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84491.0U CN215727789U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外观检测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27789U true CN215727789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80010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84491.0U Active CN215727789U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外观检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2778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99290A (zh) * | 2023-12-13 | 2024-01-16 | 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外观自动检测设备 |
-
2021
- 2021-08-30 CN CN202122084491.0U patent/CN21572778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99290A (zh) * | 2023-12-13 | 2024-01-16 | 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外观自动检测设备 |
CN117399290B (zh) * | 2023-12-13 | 2024-02-20 | 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外观自动检测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727789U (zh) | 外观检测系统 | |
CN109226080B (zh) | 清洗机 | |
CN114130695A (zh) | 一种检测芯片表面的检测设备 | |
CN210108988U (zh) | Aoi全自动屏幕缺陷检测生产线 | |
CN112051276A (zh) | 一种镜片表面除尘和瑕疵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218902710U (zh) | 手机充电器外观检测设备 | |
CN217990057U (zh) | 一种薄膜类产品的视觉检测装置 | |
CN113014786A (zh) | 一种高精度定位的机器视觉检测装置 | |
CN218554832U (zh) | 一种光学掩模版基板缺陷检验系统 | |
CN110814750B (zh) | 一种电机轴自动组装设备 | |
CN114453273A (zh) | 一种喷涂注塑手机中框外观缺陷的ai检测装置 | |
CN114345735A (zh) | 一种贴片精度检测机及其检测工艺 | |
CN115452848A (zh) | 一种人造板表面瑕疵自动检测设备 | |
CN109939942B (zh) | 一种围巾端部自动翻转表面检测及浮毛吸附装置 | |
CN117007601A (zh) | 一种导光板缺陷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219378033U (zh) | 一种外观2d和3d结合的检测装置 | |
CN218144391U (zh) | 一种全自动otp烧录和画面检测生产线 | |
CN116297522A (zh) | 一种外观2d和3d结合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 |
CN217369288U (zh) | 多面体物料的缺陷检测装置 | |
CN115889335A (zh) |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 |
CN100386629C (zh) | 显示用面板的检查装置 | |
CN210604345U (zh) | 零件外观缺陷检测装置及零件外观缺陷检测系统 | |
CN209946036U (zh) | 一种全自动lcd点灯检查机 | |
CN218475625U (zh) | 一种瑜伽垫全自动缺陷检测流水线装置 | |
CN218664224U (zh) | 一种连续搬运取放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