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3661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3661U
CN215723661U CN202121291650.8U CN202121291650U CN215723661U CN 215723661 U CN215723661 U CN 215723661U CN 202121291650 U CN202121291650 U CN 202121291650U CN 215723661 U CN215723661 U CN 2157236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armful gas
fan
indoor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916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凤娇
李云蹊
唐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Shan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916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36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36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36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设置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风道件,风道件设置于机壳内,风道件设置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进风口与室内进风口连通,第一出风口选择性地与室内出风口连通;有害气体净化装置,有害气体净化装置设置于风道件,吸附和加热脱附已吸附的有害气体;第一风机,第一风机设置于风道件内,引导气体经过有害气体净化装置后流至第一出风口;第二风机,第二风机设置于风道件内引导气体经过有害气体净化装置流至第二出风口;有害气体排放管,一端选择性地与第二出风口连通且另一端与室外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具有排出有害气体效率高、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室内机,通常通过向室内引入新风的方式提升室内氧气的浓度,并降低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的浓度,但空调器室内机无法主动收集室内的有害气体,在一些空调器的使用情况下,室内产生有害气体的速率大于新风稀释室内有害气体的速率,室内的有害气体的浓度仍持续提升,无法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目的,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具有排出有害气体效率高、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效果好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道件设置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选择性地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有害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风道件,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用于吸附有害气体且通过加热脱附已吸附的有害气体;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用于引导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体经过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后流至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且邻近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引导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体经过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后流至所述第二出风口;有害气体排放管,所述有害气体排放管的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且另一端与室外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具有排出有害气体效率高、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风道件包括:蜗壳,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蜗壳,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蜗壳内;导风件,所述导风件与所述蜗壳内部相连,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导风件,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设于导风件内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蜗壳的上方,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机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导风件设有至少两个过流孔,所述至少两个过流孔沿所述蜗壳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导风件通过所述至少两个过流孔与所述蜗壳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导风件具有插头,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插头,所述有害气体排放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插头,所述有害气体排放管的另一端沿所述蜗壳的周向向下延伸,所述有害气体排放管的至少部分低于所述导风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有害气体排放管位于所述风道件的背向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进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固体颗粒净化装置,所述固体颗粒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风道件在所述第一风机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口均对应设置有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吸附有害气体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排出有害气体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室内机1、机壳100、室内进风口110、
风道件200、进风口210、第一出风口220、导风板221、第二出风口230、蜗壳240、
导风件250、过流孔251、插头252、
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第一风机400、第二风机500、有害气体排放管600、
固体颗粒净化装置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机壳100、风道件200、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第一风机400、第二风机500和有害气体排放管600。
机壳100设置有室内进风口110和室内出风口(图中未示出)。风道件200设置于机壳100内,风道件200设置有进风口210、第一出风口220和第二出风口230,进风口210与室内进风口110连通,第一出风口220选择性地与室内出风口连通,即可以通过例如阀门等结构控制第一出口220与室内出风口是否连通。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设置于风道件200,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用于吸附有害气体且通过加热脱附已吸附的有害气体。第一风机400设置于风道件200内,用于引导由进风口210进入的气体经过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后流至第一出风口220,第二风机500设置于风道件200内且邻近第二出风口230,用于引导由进风口210进入的气体经过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后流至第二出风口230。有害气体排放管600的一端选择性地与第二出风口230连通且另一端与室外连通,即可以通过例如阀门等结构控制有害气体排放管600的一端与第二出口230是否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有害气体”是指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或者说对人的健康虽无影响,但使人感到不舒服,影响人舒适度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等。风道件200通过拼接的方式形成特定的通风路径,第一出风口220和第二出风口230分别位于第一风机400的径向两侧,第一出风口220选择性地开合而控制是否与室内出风口连通,第二出风口230选择性地开合而控制是否与有害气体排放管600连通。第一出风口220可以通过导风板221的控制打开和关闭,第二出风口230可以通过挡板(图中未示意)控制打开和关闭。
下面举例描述空调器室内机1吸收和排出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图6所示,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方向,当空调器室内机1需要吸收有害气体时,挡板关闭第二出风口230且导风板221打开第一出风口220,第一出风口220与室内出风口连通,此时室内的气体经过进风口210进入风道件200内,室外的气体也可以与风道件200连通并进入风道件200内。此时有害气体净化装置600不加热且第二风机500停止运行,气体中的有害气体被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吸附,经过净化后的气体从第一出风口220和室内出风口送向室内。
当空调器室内机1需要排出有害气体时,导风板221关闭第一出风口220且挡板打开第二出风口230,第二出风口230与有害气体排放管600连通,使风道件200内的气体与室外连通,同时不再与室内连通,室内的空气经过室内进风口110和进风口210进入风道件200内,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吸附的有害气体被加热而脱附,同时第一风机400和第二风机500共同将风道件200内的有害气体从有害气体排放管600排放至室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通过在风道件200内设置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利用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对风道件200内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在需要脱附有害气体时候通过加热的方式脱附后,再通过第二风机500对脱附后的有害气体排出,第二风机500可以增强有害气体的引流作用,并提升了有害气体排出的效率,缩短有害气体排出的时间,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效果好。
并且,结合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设计风道,风道件200的进风口210与室内进风口110连通,风道件200的第一出风口220选择性地与室内出风口连通,有害气体排放管600的一端选择性地与第二出风口230连通且另一端与室外连通,由此,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既实现对有害气体的吸附,又能够高效地对有害气体脱附并排放到室外,从而使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能够及时再次获得较高的吸附有害气体的效率,促进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对室内有害气体的吸附,使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始终具有较高的有害气体吸附效率,保证室内的有害气体含量始终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
此外,第二风机500邻近第二出风口230设置,对有害气体的排放更加直接且高效,第二风机500不会阻挡第一风机400向第一出风口220的气流流动,从而空调器向室内的正常送风不受影响。而且,第二风机500对有害气体的排出相比第一风机400的排出效率更高,当排出有害气体时,第一风机400可以只保持中低速运行,降低第一风机400的负载的同时保证风道件200的引流效率。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具有排出有害气体效率高、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效果好等优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及相应的风道设计也可以结合新风系统,同时实施在空调器室内机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风机400为离心风机,第二风机500为轴流风机。
第一风机400采用离心风机,根据风道件200限定出的路径将新风或室内空气排向室内,并在需要排出有害气体时将有害气体排向有害气体排放管600。第二风机500采用轴流风机,无需在邻近第二出风口230的位置设置特定的风道,第二出风口230正对于第二风机500的轴向,第二风机500的沿其轴向直接将风道件200内的有害气体传递至有害气体排放管600,有害气体的排出效率更高,并且降低了第二风机500在风道内的噪声。
并且,如图6所示,第一风机400和第二风机500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由于第一风机400为离心风机,第一风机400可以直接将风道件200内的气体传输至第二风机500处,第一风机400和第二风机500的布置更加合理,第二风机500接收到第一风机400传输的气体可以更顺畅、快捷地排至第二出风口2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风道件200包括蜗壳240和导风件250。
进风口210和第一出风口220设于蜗壳240,第一风机400设于蜗壳240内。导风件250与蜗壳240内部相连,第二出风口230设于导风件250,第二风机500设于导风件250内且与第二出风口230位置对应。
当第一出风口220打开且第二出风口230关闭时,蜗壳240限定出第一风机400的送风路径,第一风机400将蜗壳240内的气体排至第一出风口220。当第一出风口220关闭且第二出风口230打开时,第一风机400将蜗壳240内的气体排向导风件250,导风件250限定出第二风机500的送风路径,并且第二风机500与第二出风口230位置对应,第二风机500可以沿着导风件250限定的送风路径直接排放至第二出风口230,进而离开蜗壳240的气流更加平顺。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导风件250的至少部分位于蜗壳240的上方,第二风机500设置于第一风机400的上方。
当第一出风口220关闭时,蜗壳240内的气体可以被导风板221阻挡而继续向上排向导风件250,将导风件25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蜗壳240的上方,导风件250与蜗壳240导风距离较短,风道件200的导风效率更高,并且导风件250的至少部分位于蜗壳240的上方,不会破坏蜗壳240向第一出风口220的导风通道,保证蜗壳240内的气体向室内的送风的效率。此外,蜗壳240在导风件250的底部可以为风道件200提供支撑,保证导风件250的装配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导风件250设有至少两个过流孔251,至少两个过流孔251沿蜗壳240的轴向间隔设置,导风件250通过至少两个过流孔251与蜗壳240连通。
导风件250通过设置至少两个过流孔251,进而导风件250可以沿第一风机400的轴向具有较大的导风面积,至少两个过流孔251共同形成的形状与第二风机500的形状相适应,充分利用第二风机500的导风面积,使有害气体排出效率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风件250具有插头252,第二出风口230设于插头252,有害气体排放管600的一端插接于插头252,有害气体排放管600的另一端沿蜗壳240的周向向下延伸,有害气体排放管600的至少部分低于导风件250。
导风件250通过插头252与有害气体排放管600插接,使导风件250和插头252可拆卸地连接,拆装更加方便。并且导风件250与有害气体排放管600之间形成封闭结构,其中,有害气体排放管600可以为柔性导管,从而有害气体排放管600可以根据机壳100的内部空间布局进行弯曲,充分利用内部空间布置有害气体排放管600的,布置更加紧凑。导风件250内的有害气体可以通过第二风机500排向有害气体排放管600,有害气体排放管600的另一端沿蜗壳240的周向向下延伸,使有害气体排放管600形成合适的弧度,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排出。
并且,有害气体的密度往往大于空气的密度,将有害气体排放管600沿蜗壳240的周向向下延伸,且有害气体排放管600的至少部分低于导风件250,使密度较大的有害气体能够依靠其重力更容易从有害气体排放管600下方扩散出去,进一步保证了有害气体的排出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有害气体排放管600位于风道件200的背向室内出风口的一侧。
这样,有害气体的排放路径能够远离向室内输入净化空气的路径,避免风道件200与有害气体排放管600发生干涉,防止有害气体重新进入室内,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1去除有害气体的效果,更有效地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并且有害气体排放管600的布置更为便捷,能够充分利用空调器室内机1内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设置于进风口210。
室内或室外的空气由进风口210进入风道件200后首先经过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保证进入风道件200气体中的有害气体及时被吸附,且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距离室内进风口110的位置较近,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更容易对有害气体吸进行吸附和脱附。通过此布置,风道件200内邻近第一出风口220和第二出风口230的位置可以为第一风机400预留出较大的布置空间,从而方便第一风机400的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还包括固体颗粒净化装置700,固体颗粒净化装置700设置于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的朝向进风口210的一侧。如此,通过固体颗粒净化装置700过滤固体颗粒,配合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共同净化,无论是固体颗粒还是有害气体均能够得到充分净化,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风道件200在第一风机400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210,每个进风口210均对应设置有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
通过使风道件200在第一风机400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210,且在两个进风口210处均设置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风道件200两侧的气体均可以通过第一风机400传递至第一出风口220或导风件250内,并在导风件250内由第二风机500传输至第二出风口230,提升了风道件200内气体传输速率,室内的有害气体可以迅速被有害气体净化装置300吸附和脱附并排出,从而达到较高的有害气体的排出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中空调器室内机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
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道件设置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选择性地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
有害气体净化装置,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风道件,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用于吸附有害气体且通过加热脱附已吸附的有害气体;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用于引导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体经过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后流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件内且邻近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引导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体经过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后流至所述第二出风口;
有害气体排放管,所述有害气体排放管的一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且另一端与室外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包括:
蜗壳,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蜗壳,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蜗壳内;
导风件,所述导风件与所述蜗壳内部相连,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导风件,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设于导风件内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蜗壳的上方,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机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设有至少两个过流孔,所述至少两个过流孔沿所述蜗壳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导风件通过所述至少两个过流孔与所述蜗壳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具有插头,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插头,所述有害气体排放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插头,所述有害气体排放管的另一端沿所述蜗壳的周向向下延伸,所述有害气体排放管的至少部分低于所述导风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气体排放管位于所述风道件的背向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进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体颗粒净化装置,所述固体颗粒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在所述第一风机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口均对应设置有所述有害气体净化装置。
CN202121291650.8U 2021-06-09 2021-06-09 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157236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1650.8U CN215723661U (zh) 2021-06-09 2021-06-09 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91650.8U CN215723661U (zh) 2021-06-09 2021-06-09 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3661U true CN215723661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2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91650.8U Active CN215723661U (zh) 2021-06-09 2021-06-09 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36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0508B (zh) 空气调节装置
KR101228748B1 (ko) 드레인리스 공기 조화 장치
CN102645057A (zh) 多联式空调机组制热时的回油方法
CN112378004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5570995B (zh) 换气空调器
CN21572366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48127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019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425368U (zh) 双蒸发温度的新风空调
CN114738856A (zh) 新风除湿一体机
CN21494939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89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5351531U (zh) 换气空调器
CN216976920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1572363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744676U (zh) 一种双制冷系统的空调器
CN2180651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39U (zh) 空调器
CN217274531U (zh) 空调一体机
CN217088445U (zh) 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
CN216203755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4180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540891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884132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272982U (zh) 带热水功能的空气品质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