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5415U - 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5415U
CN215685415U CN201990001011.8U CN201990001011U CN215685415U CN 215685415 U CN215685415 U CN 215685415U CN 201990001011 U CN201990001011 U CN 201990001011U CN 215685415 U CN215685415 U CN 215685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optical filter
reflector
air
transmit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900010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片山秀昭
若林寿枝
能势学
山口大介
松尾亘祐
友寄泰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Maxell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5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5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吹风机,近红外线的透过率高、发挥优异的干燥性能、并且具备优异的防眩性能。光学过滤器(35)在波长为830nm至2000nm的近红外区域中的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上,并且将光学过滤器(35)的可见光区域中的透过率(T(λ))、明处标准比视觉灵敏度(V(λ))、发光体(23)的输出(P)、以及波长间隔进行乘法运算而得到的数值设定为在360nm~830nm的可见光区域中进行积分而成的系数(F)为10.00×10‑6(Wm)以下。

Description

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利用红外线进行毛发等的干燥的吹风机中实现防眩性能的提高的技术。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使用主要放射红外线的发光体作为热源,但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吹风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吹风机在圆筒状的主体部(主体壳体)的内部具备风扇(送风风扇)、热射线性光源(发光体)、覆盖热射线性光源的周围的反射体(反射器)、以及堵塞反射体的开口面的过滤器(光学过滤器)等。热射线性光源由卤素灯、白炽灯、氙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72031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吹风机中,过滤器以使热射线性光源的红外线透过、使可见光衰减的目的而配置(专利文献1的技术方案4)。但是,专利文献1中没有关于过滤器的防眩性能的具体的记载,也没有关于过滤器的防眩效果的评价的具体的记载。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吹风机中,虽然能够推测通过过滤器使某种程度的可见光衰减,但是实际上透过过滤器的光进入用户的眼睛时,用户有可能感到刺眼。即,在过滤器的可见光的衰减性能与透过过滤器的可见光进入用户的眼睛时能够抑制用户感觉到的刺眼度的过滤器的防眩性能之间存在偏离,但在专利文献1中完全没有考虑该偏离,在这一点上存在改良的余地。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以上那样的以往的吹风机所存在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红外线的透过率高、发挥优异的干燥性能、并且具备优异的防眩性能的吹风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者等为了评价光学过滤器的防眩性能,仅单纯地比较可见光区域中的光学过滤器的透过率是不充分的,(1)为了定量地捕捉通过了光学过滤器的可见光进入到人的眼睛时的明亮度,需要考虑明亮的环境下的人的眼睛的明亮度的感觉情况即相对可见度(明处标准比视觉灵敏度),(2)透过光学过滤器的光的强度被发光体的输出左右,进而,(3)从发光体照射的光中,不是仅包含一个波长的光,因此为了捕捉透过了光学过滤器的可见光进入眼睛时的明亮度,在属于可见光区域的各波长的全部中,得到需要对由上述的“透过率”、“明处标准比视觉灵敏度”和“发光体的输出”这三者算出的数值进行积分的见解,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此外,通过客观地评价通过上述积分计算出的系数F和实际透过了该系数F中的光学过滤器的光的炫目,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另外,通过使近红外线的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上,能够得到发挥优异的干燥性能的吹风机,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即,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具备:主体壳体1,其在前端具有吹出口9,在内部形成有导风通路7;送风风扇3,其设置在导风通路7内,产生干燥风并向吹出口9输送;发光体23,其成为设置在导风通路7内的加热源;反射器34,其设置在主体壳体1的内部,将从发光体23放出的光向吹出口9反射引导;以及光学过滤器35,其配置在反射器34与吹出口9之间的光放射路径上,阻止可见光的透过。并且,光学过滤器35的特征在于,波长为830nm~2000nm的近红外区域中的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上,并且根据下述数学式1所示的光学过滤器35的透过率光谱和明处标准比视觉灵敏度和发光体23的输出求出的系数F被设定为10.00×10-6(Wm)以下。
[数1]
Figure BDA0002970936740000021
T(λ):光学过滤器的透过率光谱(单位为百分率)
V(λ):明处标准比视觉灵敏度(使用CIE-1924)
P:发光体的输出
Δλ:明处标准比视觉灵敏度的波长间隔(2nm)
光学过滤器35的透过率光谱可以使用市售的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例如可以使用日本分光公司制的V-700系列、V-600系列、V-500系列荧光分光光度计,使用钨灯作为光源进行测定。
明处标准比视觉灵敏度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CIE-1924。此外,该CIE-1924能够从//www.cvrl.org/cie.htm下载。
发光体23的输出在以额定电压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目录规格所记载的输出值。在以控制输出为目的而在额定电压以下使用的情况下,使用下述式来控制输出。
P=P’×(E/E’)2
P:发光体的输出
P’:发光体的额定输出
E:实际使用电压
E’:发光体的额定电压
本实用新型中的光学过滤器35优选可见光的透过性低、红外线的透过性高的过滤器,例如优选具有在光学玻璃的表面配置光学膜、反射可见光、透射红外线的被称为所谓冷镜的特性的过滤器。作为光学玻璃,优选使用热冲击强的玻璃,优选石英玻璃、低热膨胀性玻璃、耐热玻璃等。作为石英玻璃,可以是合成石英玻璃和由天然的石英制成的熔融石英玻璃中的任一种。低热膨胀性玻璃也被称为结晶化玻璃,通过将热膨胀率为负的材料混合而将热膨胀率抑制到接近零,可以举出喷丸株式会社制的下铰刀(ネクストリーマ)(注册商标)、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制的超耐温微晶玻璃(注册商标)等。作为耐热玻璃,可列举出Dow Corning公司的Pyrex(注册商标)、丸粒公司制造的TEMPAX(注册商标)等。作为光学膜,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电介质多层膜。
光学过滤器35的透过率特性优选为表示红外线、特别是近红外线的透过率尽可能高、可见光的透过率尽可能低的特性。另外,关于紫外线,若考虑对健康面的影响,则优选透过率尽可能低。理想的是,优选具有完全不透过紫外线和可见光而使红外线全部透过的特性,但现实中不能使紫外线和可见光的透过率为零,另外也不能使红外线的透过率为100%。在使用电介质多层膜的情况下,为了更接近理想的透过率光谱,需要非常多的层叠数。一般而言,电介质多层膜通过真空蒸镀而形成于基材上,因此层数越多,制作越增加工时,成本变高。因此,重要的是以尽可能少的层数得到期望的特性。所需的总数根据所要求的特性而变化,但若考虑成本方面,则优选为20层以下,更优选为15层以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体23,只要在近红外线区域具有较多的发光特性即可,优选卤素灯、钨灯、氙灯、金属卤化物灯等,从耐久性、输出、波长特性等出发,最优选卤素灯。考虑到使用反射器34,发光体23的形状优选尽量小型且接近点光源。另外,发光体23的色温优选为2000K以上4000K以下。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将光学过滤器35的近红外线的平均透过率设为80%以上,即,采用了由透过率光谱确定的近红外线区域中的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上的光学过滤器35,因此近红外线几乎不会被该光学过滤器35减退,能够将从发光体23发出的近红外线高效地向毛发等对象物照射。由此,能够良好地发挥对来源于近红外线的毛发的加热性能,因此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干燥性能的干燥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将根据上述数学式1得到的系数F设定为10.00×10-6(Wm)以下,因此即使在通过了光学过滤器35的光进入用户的眼睛时,用户也不会感到刺眼感,能够得到防眩性能优异的吹风机。另外,基于由上述数学式1得到的系数F,能够评价光学过滤器35的防眩性能,因此能够定量且客观地评价该防眩性能。另外,作为系数F,更优选为7.00×10-6(Wm)以下,由此,可以得到具备更防眩性能的吹风机。
从耐久性、输出以及波长特性的观点出发,发光体23优选为卤素灯。此外,从发光体23照射的光的色温优选为2000K~4000K,更优选为2500K~3500K。若色温过高(超过4000K),则紫外线、可见光的强度比红外线强,因此不优选。若色温过低(低于2000K),则虽然发出较多的红外线光,但发光体23的尺寸过大,难以使用反射器34进行聚光。还会导致吹风机的尺寸的大型化,还存在吹风机的易用性变差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吹风机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吹风机整体的纵剖侧视图。
图3是表示吹风机的发光构造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表示吹风机的发光构造的横剖俯视图。
图5是表示吹风机的壳体构造的分解侧视图。
图6是表示吹风机的壳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吹风机的反射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吹风机的发光构造的分解剖视图。
图9是图3中的A-A线剖视图。
图10是图3中的C-C线剖视图。
图11是图3中的B-B线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1涉及的吹风机所采用的光学过滤器(过滤器1)的透过率光谱。
图13是实施例2涉及的吹风机所采用的光学过滤器(过滤器2)的透过率光谱。
图14是实施例3涉及的吹风机所采用的光学过滤器(过滤器3)的透过率光谱。
图15是实施例4的吹风机所采用的光学过滤器(过滤器4)的透过率光谱。
图16是实施例5涉及的吹风机所采用的光学过滤器(过滤器5)的透过率光谱。
图17是实施例6涉及的吹风机所采用的光学过滤器(过滤器6)的透过率光谱。
图18是实施例1~3的吹风机的系数(F)和防眩性能的评价结果的表。
图19是实施例4~6涉及的吹风机的系数(F)和防眩性能的评价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2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应用于电吹风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前后、左右、上下是指,按照图2及图6所示的交叉箭头和标记在各箭头的附近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显示。在图2及图3中,吹风机在前后较长的中空筒状的主体壳体1的内部收纳由风扇电动机2旋转驱动的轴流型的送风风扇3和成为加热源的热源单元4等而构成。主体壳体1具备将左右分割的一对半分割体5a、5b接合而形成的导风筒5和内嵌安装有导风筒5的外装筒6。导风筒5的内表面成为从送风风扇3输送的干燥风的导风通道7,在导风通道7的后端设置有空气的吸入口8,在前端设置有空气的吹出口9。吹出口9由吹出壳体10和辅助吹出壳体11包围,一体化的两壳体10、11与导风筒5的前部外表面卡口卡合。在导风筒5的后部下表面一体地形成有把手12,在其内部配置有主开关13、熄灭开关14、变压器15等。符号16是切换主开关13的滑动钮,17是切换熄灭开关14的按钮。在图3中,附图标记P表示电吹风的中心轴线。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筒5的内部成为导风通道7,但在不具备导风筒5的情况下,外装筒6的内部成为导风通道7。另外,也可以在导风筒5的内表面或者外装筒6的内表面设置隔热用的云母、金属制的筒体。
送风风扇3配置在主体壳体1的后半部,利用送风风扇3对从吸入口8吸入的空气加压并朝向吹出口9输送。在固定于导风筒5的风扇壳体20的支架部21固定有风扇电机2,在这些风扇壳体20与支架部21之间形成有多个整流叶片22。在支架部21的前表面固定有风扇电机2、后述的卤素灯(发光体)23、以及控制离子释放结构的驱动状态的控制基板24。当前面的主开关13从断开位置切换到弱运转位置时,控制部以低亮度状态点亮卤素灯23,以低速驱动送风风扇3。当主开关13从弱运转位置切换为强运转位置时,控制部以高亮度状态点亮卤素灯23,高速驱动送风风扇3。离子释放结构在弱运转位置及强运转位置的任一情况下都工作,释放负离子。在卤素灯23点亮的状态下,若对熄灭开关14进行接通操作,则控制部使卤素灯23暂时熄灭。
吸入口8的外表面由冲孔金属板制的第一格栅25和多重环状的第二格栅26覆盖。另外,吹出口9的内表面被第三格栅27覆盖。第二格栅26和第三格栅27被半分割体5a、5b夹持固定,第一格栅25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导风筒5的后部。吹出口9被固定在外装筒6的前端的吹出壳体10包围,兼作干燥风的吹出口和将从卤素灯23照射的红外线(热线)朝向用户的毛发照射的照射口。吹出口9通过将聚碳酸酯制的吹出壳体10和富有耐热性的PPS树脂制的辅助吹出壳体11一体化而构成,通过将设置于吹出壳体10的后表面的卡合脚28与导风筒5的前部外表面的卡合壁29卡口卡合,进而用从外装筒6拧入的螺钉30将吹出壳体10的下端紧固,从而与导风筒5一体化。在辅助吹出壳体11开口有允许干燥风通过的通口31和允许干燥风的一部分和负离子通过的离子通口32。
在图4中,热源单元4由具备卤素灯23、反射器34以及光学过滤器35的1个单元部件构成。卤素灯23具备在封入了灯丝(发光部)36和惰性气体及卤素气体等的前后较长的阀37和外壳38,通过将外壳38的插头39插入安装于插座40,从而被插座40固定支撑。插座40紧固固定于后述的光源台47。若点亮卤素灯23,则从灯泡37的灯丝36照射可见光和红外光。
反射器34通过将前反射器42和后反射器43接合而构成。前反射器42是将左右分割形成的一对半分割体42a、42b接合而构成的(参照图7)。半分割体42a、42b由对铝等金属进行冲压成型而得到的成型品构成,在前反射器42的内表面设置有:将从卤素灯23照射的光向光学过滤器35向前反射引导的第一反射面44;以及将从卤素灯23照射的光向后述的第三反射面46向后反射引导的第二反射面45,第二反射面45以与第一反射面44相邻的状态形成。这些反射面44、45可以通过研磨加工、镜面精加工等来形成,如果需要,也可以实施电镀处理而形成。前反射器42也可以由1个反射筒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由以铝等金属为原材料的压铸成型品构成。
后反射器43由以铝等金属为原材料的压铸成型品构成,在其前面设置有将从卤素灯23照射的光和由第二反射面45反射引导的光朝向光学过滤器35向前反射引导的凹面镜状的第三反射面46。第三反射面46可以通过研磨加工、镜面精加工等形成,如果需要,也可以实施电镀处理而形成。在第三反射面46的后侧设置有支撑卤素灯23的光源支撑构造。光源支撑构造具备:光源台47,其由支撑卤素灯23的4个凸台构成;以及六角筒状的导风壁48,其包围光源台47的周围,之前说明的插座40通过4个螺钉49与布线基板50一起紧固固定于各光源台47。配线基板50是为了暂时集中分配向卤素灯23供给电力的导线、向风扇电机2供给电力的导线而设置的。
第一反射面44、第二反射面45以及第三反射面46分别如以下那样构成。第一反射面44由椭圆状的曲面形成。另外,第二反射面45由以卤素灯23的灯丝36为中心的圆弧面形成。并且,第三反射面46由椭圆状的曲面或抛物线状的曲面形成。根据这样的反射器34,第二反射面45由以卤素灯23的灯丝36为中心的圆弧面形成,因此从卤素灯23照射并被第二反射面45反射而朝向第三反射面46的光的轨迹与从卤素灯23朝向第三反射面46直接照射的光的轨迹一致。被第一反射面44反射引导而朝向光学过滤器35的光和被第三反射面46反射引导而朝向光学过滤器35的光从灯丝36向前方30cm的主体壳体1的外部会聚。
如上所述,根据具备3个反射面44、45、46的反射器34,能够利用各反射面44、45、46高效地对从卤素灯23照射并到达各反射面44、45、46的光进行反射引导而朝向光学过滤器35照射。另外,由于前后长的卤素灯23的灯丝36的轴向的中心面对第二反射面45和第三反射面46的相邻部分,所以能够防止反射器34的径向尺寸变大,实现紧凑化,并且能够将从卤素灯23照射的光朝向光学过滤器35照射。这是因为,在仅利用例如1个反射面对从卤素灯23照射的光进行反射引导的情况下,反射器34的照射开口的直径尺寸变大,相应地反射器34变得大型化。灯丝36的发光中心不需要位于与第二反射面45和第三反射面46的邻接部分一致的状态,只要在轴向上长的灯丝36的一部分与第二反射面45和第三反射面46的邻接部分重叠即可。而且,由于将具备第一反射面44、第二反射面45、第三反射面46的反射器34的前后尺寸设定为比反射器34的径向尺寸大,因此能够构成适于使用前后长的卤素灯23的细长的筒构造的反射器34,能够与反射器34的径向尺寸小相应地使吹风机紧凑化。
在第三反射面46的中央形成有用于将干燥风导入反射器34的内部的第一通气口51,在前面的半分割体42a、42b上各形成有2个第二通气口52。第二通气口52在将半分割体42a、42b接合的状态下,在前反射器42的靠前端的壁面作为狭缝状的开口而遍及整周地形成。导风壁48与卤素灯23之间成为光源冷却通路,与第一通气口51连通。固定于光源台47的之前的配线基板50兼用作用于阻止从第一通气口51漏出的光向吸入口8侧照射的遮光板。
根据上述的光源支撑构造,由于导风壁48与卤素灯23之间的光源冷却通路与第一通气口51连通,因此能够使从导风壁48的后端开口导入的干燥风从第一通气口51向反射器34的内部流动,对反射器34的内部进行换气。另外,此时,通过使从第一通气口51向反射器34的内部流动的干燥风与卤素灯23及反射器34接触,从而有效地对这些卤素灯23及反射器34进行冷却,从而能够抑制卤素灯23及反射器34的温度上升。另外,通过松开螺钉49将插座40从光源台47卸下,能够使卤素灯23和插座40从反射器34分离。另外,通过将插头39从插座40拔出,能够将卤素灯23从插座40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卤素灯23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更换作业。
前反射器42和后反射器43在第二反射面45和第三反射面46邻接的状态下接合并紧固固定。为了将两反射器42、43紧固固定,在半分割体42a、42b的后缘54以折弯的状态向径向突出形成有前卡合部55。另外,在后反射器43的前端形成有对前反射器42的后缘54进行嵌合支撑的接合槽56和对前反射器42的后缘54的周面进行支撑的接合壁57,进而在接合壁57的对置两个部位形成有对接合壁57进行切口而形成的凹状的后卡合部58和螺纹凸台59。通过将一对半分割体42a、42b接合,使前卡合部55和后卡合部58凹凸卡合,能够将前反射器42和后反射器43接合。另外,通过将插通于前卡合部55的贯通孔55a的螺钉60拧入螺纹凸台59,能够使前反射器42和后反射器43一体化。在将卤素灯23组装于反射器34的状态下,卤素灯23的灯丝36的中心面向第二反射面45与第三反射面46的邻接部分(参照图4)。如上所述,前反射器42和后反射器43通过前反射器42的后缘54与接合槽56的卡合,阻止径向的偏移移动,进而,通过前卡合部55与后卡合部58的卡合,阻止绕中心轴P的转动。
光学过滤器35由低膨胀性玻璃形成,通过过滤器支撑构造62固定在前反射器42的前端。在低膨胀性玻璃的表面形成有电介质多层膜。过滤器支撑构造62由形成在前反射器42的前端内表面上的过滤器支座63和与过滤器支座63协同地将光学过滤器35前后夹持固定的压环64构成。压环64具备对光学过滤器35的前周缘进行按压保持的端壁65和外嵌于过滤器支座63的外周面的环状的环绕壁66。如图4所示,压环64通过螺钉67固定于前反射器42。过滤器支座63与光学过滤器35的周面及后周缘密接。由此,能够使光学过滤器35的热向前反射器42侧有效地传导,从而促进光学过滤器35的冷却。
如上所述,过滤器支撑构造62具备形成在前反射器42上的过滤器支座63和与该支座63协同地夹持固定光学过滤器35的压环64。根据这样的过滤器支撑构造62,通过将光学过滤器35组装在过滤器支座63上,将压环64外嵌固定在前反射器42的前部周面上,能够将光学过滤器35简单地组装在前反射器42上,以不能分离的方式牢固地固定。
卤素灯23对冲击较弱,若作用有较大的外力,则灯丝破损或变形。为了防止冲击作用于卤素灯23,热源单元4相对于主体壳体1被浮动支撑。详细而言,如图9所示,在包围光源支撑构造的周围的导风筒5的内表面固定支撑热源单元4的环状的弹簧承接框69,在后反射器43与弹簧承接框69的对置面的3个部位配置支撑热源单元4的冲击吸收弹簧70。另外,在包围光学过滤器35的周围的导风筒5的内表面固定支撑热源单元4的六角环状的单元支撑框71,在后述的防眩体79与单元支撑框71的对置面的3个部位配置支撑热源单元4的凝胶状弹性体72。
弹簧承接框69通过将由板簧形成的3个弹簧臂73连结为六角框状而构成,在各弹簧臂73的中央形成有承接冲击吸收弹簧70的一端的弹簧座74。在与弹簧座74对置的后反射器43的导风壁48上也形成有承接冲击吸收弹簧70的另一端的弹簧座75。单元支撑框71由板簧形成为六边形框状,在该3个部位形成有保持凝胶状弹性体72的凝胶保持部76。如上所述,在被主体壳体1浮动支撑的热源单元4中,弹簧承接框69和冲击吸收弹簧70弹性变形,进而单元支撑框71弹性变形,凝胶状弹性体72吸收冲击,由此缓和吸收冲击,防止冲击作用于卤素灯23。因此,即使在主体壳体1与其他物体碰撞而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冲击吸收弹簧70和凝胶状弹性体72吸收外部冲击的大部分,防止冲击作用于热源单元4。由于能够良好地防止卤素灯23受到外部冲击或外部振动而发生故障,因此能够长期适当地发挥卤素灯23的发光功能。
在使用时,点亮卤素灯23,驱动送风风扇3,向头发照射通过了光学过滤器35的红外线,进而,将从送风风扇3送来的干燥风(冷却风)送给头发,进行头发的干燥。干燥风的一部分从后开口77被导入至导风壁48内,一边从光源冷却通路向第一通气口51流入,一边对卤素灯23与反射器34、以及光学过滤器35进行冷却后,从第二通气口52向反射器34之外流出,与在导风路7中流动的干燥风合流而从吹出口9送出。从送风风扇3输送的干燥风的一部分在沿着热源单元4的周围的导风通路7流动的期间,使第二通气口52的周围成为负压状态。因此,通过文丘里效应,反射器34内部的第二通气口52附近的空气被先前的干燥风吸引而合流,并向吹出口9送出。另外,也可以将从送风风扇3输送来的干燥风从后开口77作为正压的干燥风导入至导风壁48的内部,冷却卤素灯23与反射器34、以及光学过滤器35后,从第二通气口52向反射器34之外流出。
在干燥风从第二通气口52流出时,从卤素灯23照射的光的一部分从第二通气口52漏出。这样,为了防止从第二通气口52漏出的光从吹出口9照射而使头发干燥时的用户感到刺眼,在第二通气口52的外表面设置有将从第二通气口52漏出的光朝向远离吹出口9的方向进行变向引导的防眩构造。在图1中,防眩构造具备覆盖第二通气口52的开口外表面的筒状的防眩体79,在实施方式中,之前说明的环绕壁66作为防眩体79发挥功能。
这样,若环绕壁66兼作防眩体79,则相比于与压环64独立地设置防眩体79的情况,能够减少利用压环64的量的部件个数而削减吹风机的制造成本。另外,环状的防眩体79覆盖形成于反射器34的全部的第二通气口52的开口外表面,防眩体79的筒壁后端比第二通气口52的后开口缘向后方突出设置。根据这样的防眩构造,能够在防眩体79的筒壁内表面可靠地遮蔽从第二通气口52的后开口缘向径向照射的光、向斜前照射的光。光的一部分经由防眩体79与反射器34的周面之间的空间而照射到导风通路7,但由于防眩体79的筒壁后端位于比第二通气口52的后开口边缘靠后方的位置,所以照射到导风通路7的光全部向后倾斜的状态反复反射。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导风通路7内的光朝向吹出口9照射。
如上所述,若利用防眩体79覆盖第二通气口52的开口外表面,则在防眩体79与第二通气口52之间以允许干燥风通过的通气通路80与第二通气口52连续的状态形成为横卧L字状。通气通路80的前端被从前反射体42突出设置并与防眩体79的内表面抵接的通路端壁81堵塞,因此流入到通气通路80的干燥风向后反转移动。进而,从通气通路80流出的干燥风沿着通路端壁81的后端反转移动,与在导风通路7中流动的干燥风合流。为了顺利地进行这样的干燥风的反转移动,在由防眩体79和通路端壁81夹着的内角部分形成向后反转引导干燥风的后反转引导面82,在防眩体79的后端部形成向前反转引导干燥风的前反转引导面83(参照图1)。后反转引导面82由与通路端壁81连续的4分圆状的圆弧面构成,前反转引导面83由半圆状的圆弧面构成。
在第一反射面44和第二反射面45相邻的缩颈部分的周围配置有将美容成分放出到干燥风的缓释环85。缓释环85由一体地具备内环86、外环87和设置于两环86、87之间的一组放射壁88的多孔陶瓷体构成,在其多孔部分含浸有维生素、胶原蛋白等美容成分。单元支撑框71、缓释环85和弹簧承接框69分别被设置在导风筒5的半分割体5a、5b的对置面的前后3个部位的前夹持部89、中夹持部90和后夹持部91牢固地夹持固定。如上所述,若面对导风路7设置有缓释环85,则能够向与缓释环85接触的干燥风放出美容成分,从吹出口9输送包含美容成分的干燥风。
为了将负离子与干燥风一起向头发送出,在面向吹出口9的导风筒5的内部设置有离子释放构造。离子释放构造具备电极支架93、由电极支架93支撑的3个中央电极94、以及固定于包围中央电极94的周围的筒壁95的周围电极96。电极支架93由设置于导风筒5的一对夹持壁97夹持固定。在图3中,在比热源单元4靠前侧的导风筒5的上壁部分配置有温度熔断器98。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电吹风中,一边利用导入到反射器34的内部的干燥风对卤素灯23和反射器34进行冷却,一边利用防眩体79遮挡与干燥风一起从第二通气口52漏出的光,能够防止光沿着导风通路7朝向吹出口9侧照射。例如,能够利用防眩体79使从第二通气口52漏出的光朝向第二通气口52侧反射,或者利用防眩体79使其散射,进而利用防眩体79进行吸收并使其衰减。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吹风机,其能够可靠地防止向反射器34之外漏出的光从吹出口9照射,从而不会使头发干燥时的用户感到刺眼。
另外,由于将防眩体79形成为筒状,并且使防眩体79的筒壁后端比第二通气口52的后开口缘向后方突出设置,因此,能够在防眩体79的筒壁内表面可靠地遮蔽从第二通气口52的后开口缘向径向照射的光、向斜前方照射的光。另外,光的一部分经由防眩体79与反射器34的周面之间的空间而照射到导风通路7,但由于使防眩体79的筒壁后端位于比第二通气口52的后开口边缘靠后方的位置,所以照射到导风通路7的光全部以向后倾斜的状态反复反射。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导风通路7内的光朝向吹出口9照射。
接着,基于以下的实施例1~6的吹风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机中的防眩性能的确认试验方法和通过该试验得到的系数(F)的临界意义。
(实施例1)
使用日本分光公司制的V-57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结果,使用图12所示的表示透过率光谱的光学过滤器(以下记作“过滤器1”)来制作吹风机(实施方式1所示的吹风机)。该过滤器1是涩谷光学公司制的冷镜(CM020)。发光体23是卤素灯,从发光体23照射的光的色温是2800K。
830nm~2000nm的近红外区域中的过滤器1的平均透过率为94.3%,该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例2~6的具备光学过滤器(过滤器2~6)的干燥机中也是同样的,830nm~2000nm的近红外区域中的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上。使用这些实施例1~6的各吹风机进行加热干燥试验,确认到所有吹风机具备良好的加热性能,并且具有优异的干燥性能。这取决于如上述那样在实施例1~6的吹风机中采用的光学过滤器(过滤器1~6)35的近红外线的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上。
在具备上述的过滤器1的吹风机中,一边变更发光体的输出(P),一边针对经由该过滤器1从吹风机的吹出口9照射的光(照射光),评价其刺眼度。更具体而言,一边将发光体的输出(P)变更为72W、120W、174W、229W、286W、349W、410W、以及460W,一边将照射光的刺眼度评价为◎、○、×的三个等级。这些◎、○、×的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即使经由吹出口9直视作为发光体23的卤素灯,也不会感觉到刺眼感。
○:在直视发光体23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感觉到刺眼感,但是如果是几秒钟,则能够对发光体23进行直视。
×:若直视发光体23则感到刺眼,无法以裸眼看。
接着,在具备上述的过滤器1的吹风机中,在360nm~830nm的可见光区域中的2nm的波长间隔(360nm、362nm、364nm…828nm、830nm)下,得到各波长下的过滤器1的透过率(T(λ))。更具体而言,基于图12的透过率光谱,得到各波长的过滤器1的透过率(T(λ))。
接着,基于CIE-1924的明处标准比视觉灵敏度(V(λ)),在360nm~830nm的可见光区域以2nm的波长间隔得到灵敏度(V(λ))。对这些透过率(T(λ))和灵敏度(V(λ))进行乘法运算,进而对发光体的输出(P)和波长间隔(2nm)进行了乘法运算。然后,在360nm~830nm的可见光区域中,对上述的光学过滤器的透过率(T(λ))和灵敏度(V(λ))和发光体的输出(P)和波长间隔(2nm)这4者进行乘法运算而得到的值进行积分,得到系数(F)。将过滤器1的各发光体的输出(P)中的系数(F)的计算结果和照射光的刺眼度的评价结果示于图18。
实施例2~6
作为光学过滤器35,使用图13所示的表示透过率光谱的光学过滤器(以下记为“过滤器2”)来制作吹风机(实施方式1所示的吹风机)。按照与之前的实施例1同样的顺序,一边变更发光体的输出(P),一边评价经由该过滤器2的照射光的刺眼度。另外,按照与之前的实施例1同样的顺序,得到过滤器2的透过率(T(λ)),将该透过率(T(λ))和灵敏度(V(λ))和发光体的输出(P)和波长间隔(2nm)这4者相乘而得到的值在可见光区域360nm~830nm的范围内进行积分,得到系数(F)。
进而,按照与上述实施例1、2同样的步骤,使用图14~17所示的光学过滤器(过滤器3~6)制作吹风机,对经由这些光学过滤器的照射光的刺眼度进行评价,并且得到系数(F)。将这些过滤器1~6的各发光体的输出中的系数(F)的计算结果和照射光的刺眼度的评价结果示于图18和图19。
根据图18的过滤器3的发光体输出349W时的评价(○)、以及图18的过滤器3的发光体输出410W时的评价(×)的比较,能够确认在系数F为10.00×10-6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得到防眩性能优异的吹风机。进而,根据图19的过滤器4的发光体输出72W时的评价(◎),能够确认在系数F为7.00×10-6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得到防眩性能更优异的吹风机。与此相对,可以确认,如果系数F超过10.00×10-6,则光学过滤器35的防眩性能降低,无法用裸眼观察作为光源的发光体23。
根据以上的实施例1~6,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使光学过滤器35的近红外线的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上,即,采用了由透过率光谱(图12~图17)确定的近红外线区域中的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上的光学过滤器35,因此近红外线几乎不会被该光学过滤器35减退,能够将从发光体23发出的近红外线高效地照射到毛发等对象物。由此,能够良好地发挥对来源于近红外线的毛发的加热性能,因此能够得到具有优异的干燥性能的吹风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将根据数学式1得到的系数F设为10.00×10-6(Wm)以下,因此即使在通过了光学过滤器35的光进入用户的眼睛时,用户也不会感到刺眼感,能够得到防眩性能优异的吹风机。另外,基于由上述数学式1得到的系数F,能够评价光学过滤器35的防眩性能,因此能够定量且客观地评价该防眩性能。进而,作为系数F,更优选为7.00×10-6(Wm)以下,由此,能够确认能够得到具备更防眩性能的吹风机。
符号说明
1—主体壳体,3—送风风扇,7—导风通路,9—吹出口,23—发光体(卤素灯),34—反射器,35—过滤器。

Claims (2)

1.一种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
主体壳体(1),其在前端具有吹出口(9),在内部形成有导风通路(7);
送风风扇(3),其设置在导风通路(7)内,产生干燥风并向吹出口(9)输送;
发光体(23),其设置在导风通路(7)内且成为加热源;
反射器(34),其设置于主体壳体(1)的内部且将从发光体(23)放出的光向吹出口(9)反射引导;以及
光学过滤器(35),其配置在反射器(34)与吹出口(9)之间的光放射路径上,阻止可见光的透过,
光学过滤器(35)在波长为830nm~2000nm的近红外区域中的平均透过率为80%以上,并且根据由下述数式1表示的光学过滤器(35)的透过率光谱、明处标准比视觉灵敏度和发光体(23)的输出求出的系数F被设定为10.00×10-6Wm以下,
[数式1]
Figure DEST_PATH_FDA0003358369700000011
其中,
T(λ):光学过滤器的透过率光谱,单位为百分率
V(λ):明处标准比视觉灵敏度,使用CIE-1924
P:发光体的输出
Δλ:明处标准比视觉灵敏度的波长间隔,为2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
发光体(23)为卤素灯,色温为2000K以上且4000K以下。
CN201990001011.8U 2018-11-07 2019-08-28 吹风机 Active CN2156854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9452A JP7179585B2 (ja) 2018-11-07 2018-11-07 ドライヤー
JP2018-209452 2018-11-07
PCT/JP2019/033717 WO2020095515A1 (ja) 2018-11-07 2019-08-28 ドライヤ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5415U true CN215685415U (zh) 2022-02-01

Family

ID=70611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90001011.8U Active CN215685415U (zh) 2018-11-07 2019-08-28 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79585B2 (zh)
CN (1) CN215685415U (zh)
WO (1) WO20200955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6749A1 (en) * 2020-05-09 2021-11-18 Sz Zuvi Technology Co., Lt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drying an object
CN115137140A (zh) 2020-05-09 2022-10-04 深圳汝原科技有限公司 干燥设备
US11464313B2 (en) 2020-05-09 2022-10-11 Sz Zuvi Technology Co., Lt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drying an object
JP7128973B2 (ja) 2020-05-09 2022-08-31 深▲せん▼汝原科技有限公司 物体を乾燥させる装置及び方法
US20220183437A1 (en) * 2020-12-14 2022-06-16 Conair Corporation Glass hair styling iron with heat and light emitting source
CN114173606A (zh) * 2021-06-18 2022-03-11 深圳汝原科技有限公司 干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8149B2 (ja) * 2000-03-31 2005-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
JP2007058231A (ja) * 2000-03-31 2007-03-08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3109761U (ja) * 2004-12-24 2005-06-02 正平 林 遠赤外線ドライヤー
WO2013094476A1 (ja) * 2011-12-21 2013-06-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16072031A1 (ja) * 2014-11-07 2016-05-12 株式会社イデア ドライヤー
JP2018023754A (ja) * 2016-07-29 2018-02-15 マクセ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WO2018021309A1 (ja) * 2016-07-29 2018-02-01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JP2018044991A (ja) * 2016-09-12 2018-03-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赤外線透過デバイス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74893A (ja) 2020-05-21
JP7179585B2 (ja) 2022-11-29
WO2020095515A1 (ja)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85415U (zh) 吹风机
US4425599A (en) Cavity illuminating device
US4101957A (en) Zoom operating light
EP2550482B1 (en) Lamp cooling system
KR910005216B1 (ko) 치료용 편광램프
US5816692A (en) Compact high-intensity UVA inspection lamp
US6093919A (en) Cooling device for halogen lamps in microwave ovens
TW490544B (en) Surgical light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surgical light fixture
JP7386931B2 (ja) 光照射装置
JP2008511955A (ja) 高圧ガス放電ランプを有するランプアセンブリ
US5473524A (en) Field of action light for medical, particularly dental practice
JP7132831B2 (ja) 光照射装置
JP2023144138A (ja) 携帯電灯
JP7149798B2 (ja) 光照射装置
KR101767940B1 (ko) 휴대용 자외선 조사기
WO2007072459A2 (en) Apparatus to provide therapeutic treatment by infrared irradiation
EP3150912B1 (en) Stage light fixture
JP2020130718A (ja) ドライヤー
JP5961310B1 (ja) 車両用灯具の放熱装置
JPH06501336A (ja) 光分布を発生する装置
KR101798575B1 (ko) 자외선 조사기
CN116268961A (zh) 除雾组件及蒸烤箱
WO2020066501A1 (ja) 光照射装置
TWI553261B (zh) The cooling structure of the lamp
JPH10188610A (ja) 照明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