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1569U - 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和智能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和智能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1569U
CN215671569U CN202121823172.0U CN202121823172U CN215671569U CN 215671569 U CN215671569 U CN 215671569U CN 202121823172 U CN202121823172 U CN 202121823172U CN 215671569 U CN215671569 U CN 215671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knob
spring
along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231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文
梁锦泉
岑炳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sa Abloy Guangzhou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sa Abloy Guangzhou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sa Abloy Guangzhou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sa Abloy Guangzhou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231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1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1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1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包括:盖体,设有安装腔;转盘,设于安装腔内,一端用于和拨杆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能够沿周向旋转以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旋钮,与转盘以沿周向可转动地方式连接,旋钮用于供用户操作以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设定角度后,驱动转盘沿周向旋转;弹性件,设于安装腔内,用于驱动旋钮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后复位,旋钮复位后,转盘不复位以位于上锁位置或解锁位置;其中,在上锁位置,锁体弹出;在解锁位置,锁体弹回。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用户只需通过一个动作(旋转旋钮),即可完成智能锁的开门和上锁。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锁。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和智能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和智能锁。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锁由于其不用携带钥匙的便利性,受到普遍的欢迎,使用越来越广。但是其也有自身的缺陷,由于其电子系统都依赖于电能,一旦电源没电,整个系统将处于瘫痪状态,也就意味着用户面临被锁在门内的风险。
因此,考虑安全性能影响,或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下,智能锁不能开门。智能锁通常还可以使用机械方式开门和上锁,智能锁的开门装置能够快速开门或上锁。
现有的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同时完成两个动作才可以开门,第一要按住按键,第二要旋转后把手。在紧急情况下,用户不一定会按住按键,在室内第一时间开不了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用户在室内第一时间开不了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可方便用户在室内第一时间实现开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所述智能锁包括拨杆和锁体,所述拨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拨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和所述锁体连接,所述拨杆用于沿周向旋转以使所述锁体弹出或弹回,所述周向环绕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开门装置包括:盖体,设有安装腔,所述盖体位于室内;转盘,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一端用于和所述拨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盘能够沿所述周向旋转以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旋钮,与所述转盘以沿所述周向可转动地方式连接,所述旋钮用于供用户操作以沿所述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设定角度后,驱动所述转盘沿所述周向旋转;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驱动所述旋钮沿所述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后复位,所述旋钮复位后,所述转盘不复位以位于所述上锁位置或所述解锁位置;其中,在所述上锁位置,所述锁体弹出;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体弹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只需通过一个动作(旋转旋钮),即可完成智能锁的开门和上锁。操作简单,在紧急情况下,用户可以在室内第一时间完成智能锁的开门和上锁。
此外,弹性件使得旋钮在周向旋转后复位,不会对转盘、拨杆以及锁体的位置产生影响。这样设置后,可避免锁体受弹性件扭力作用容易弹出和弹回,影响开门或上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包括沿所述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弹簧脚和第二弹簧脚;
所述旋钮面向所述转盘的一侧设有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平行于所述第一柱体,并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柱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旋钮沿所述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后,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一弹簧脚和所述第二弹簧脚中的一个弹簧脚相抵,所述第二柱体与另外一个弹簧脚相抵,所述弹簧产生驱动所述旋钮复位的扭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柱体位于所述第一柱体下方;
所述旋钮复位后,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簧脚和所述第二弹簧脚之间;
所述第一弹簧脚和所述第二弹簧脚同时夹紧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或者,
所述第一弹簧脚和所述第二弹簧脚分别与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二柱体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转盘的外周面上设有周向避位区域,所述第一柱体穿过所述周向避位区域,并能够在所述周向避位区域沿所述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弹簧安装支架,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弹簧安装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弹簧安装支架具有贯穿孔,所述转盘的所述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以和所述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转座,所述转盘穿过所述贯穿孔以和所述转座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和所述转座共同夹持所述弹簧安装支架,所述转座背向所述转盘的一侧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和所述拨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转盘上设有沿所述周向延伸的左滑槽或右滑槽,所述旋钮面向所述转盘的一侧还设有第三柱体,所述第三柱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柱体伸入所述左滑槽或所述右滑槽;
所述第三柱体能够沿所述周向在所述左滑槽或所述右滑槽内滑动,并在所述第三柱体与所述左滑槽或所述右滑槽的周向一侧的侧壁相抵后,驱动所述转盘沿所述周向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左滑槽或所述右滑槽为弧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转盘设有中心孔,所述旋钮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转动部穿过所述中心孔并能够相对所述中心孔转动,所述螺纹孔与螺钉连接,所述螺钉的螺帽限制所述转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锁体;拨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拨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和所述锁体连接,用于沿周向旋转以使所述锁体弹出或弹回,所述周向环绕所述第一方向;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开门装置,所述转盘的一端和所述拨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锁的正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锁的后视图一;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锁的后视图二;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锁的立体图一;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锁的立体分解图一;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锁的立体分解图二;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锁的剖视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锁的立体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8,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智能锁包括拨杆7和锁体8。拨杆7沿第一方向(图5至图7中X方向所示)延伸,拨杆7的第一方向的一端和锁体8连接,拨杆7用于沿周向(图5和图6中T方向所示)旋转以使锁体8弹出(图4中B方向为弹出方向)或弹回(图1中A方向为弹回方向),周向环绕第一方向。即,智能锁通过拨杆7在周向的旋转,驱动锁体8弹出或弹回。
上述拨杆7可以是沿周向正向旋转,以驱动锁体8弹出,实现智能锁的上锁;拨杆7可以是沿周向反向旋转,以驱动锁体8弹回,实现智能锁的开门。或者,上述拨杆7可以是沿周向反向旋转,以驱动锁体8弹出,实现智能锁的上锁;拨杆7可以是沿周向正向旋转,以驱动锁体8弹回,实现智能锁的开门。
为了实现上述拨杆7在周向的旋转,本申请的开门装置包括:盖体1、旋钮2、转盘3和弹性件5。
其中,盖体1设有安装腔10,安装腔10沿第一方向贯穿盖体1,盖体1位于室内。
转盘3设于安装腔10内,一端用于和拨杆7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3能够沿周向旋转以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由于转盘3与拨杆7固定连接,从而,转盘3沿周向旋转的同时,拨杆7也会沿周向同步旋转。即,转盘3沿周向旋转到上锁位置时,拨杆7会沿周向旋转以驱动锁体8弹出,实现智能锁的上锁。转盘3沿周向旋转到解锁位置时,拨杆7会沿周向旋转以驱动锁体8弹回,实现智能锁的开门。转盘3可以是沿周向正向旋转到上锁位置,沿周向反向旋转到解锁位置。或者,转盘3可以是沿周向反向旋转到上锁位置,沿周向正向旋转到解锁位置。
旋钮2与转盘3以沿周向可转动地方式连接,旋钮2用于供用户操作以沿周向正向(图5中D方向所示)或反向(图5中C方向所示)旋转设定角度后,驱动转盘3沿周向旋转。旋钮2与转盘3可转动地连接方式不做限定,示例性地,参考图5至图7,转盘3设有中心孔,旋钮2设有转动部24,转动部24设有螺纹孔,转动部24穿过中心孔并能够相对中心孔转动,螺纹孔与螺钉6连接,螺钉6的螺帽限制转动部24在第一方向的运动。
即,用户通过操作旋钮2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设定角度后,旋钮2会驱动转盘3沿周向旋转。上述的设定角度不做具体限制,与旋钮2和转盘3的周向相对位置有关系。例如,旋钮2在初始位置时,沿周向和转盘3相抵,那么旋钮2开始沿周向转动时(即设定角度为0°),旋钮2即驱动转盘3沿周向旋转。若旋钮2在初始位置时,沿周向和转盘3间隔设置,那么旋钮2沿周向转动设定角度后(例如5°、10°等角度),旋钮2沿周向与转盘3相抵后,驱动转盘3沿周向旋转。
相当于,用户通过旋钮2在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设定角度后,驱动转盘3沿周向旋转,使得转盘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继而拨杆7在周向旋转,以驱动锁体8弹出或弹回。用户只需通过一个动作(旋转旋钮2),即可完成智能锁的开门和上锁。操作简单,在紧急情况下,用户可以在室内第一时间完成智能锁的开门和上锁。
另外,本申请的旋钮2可以是沿周向正向旋转设定角度后,驱动转盘3沿周向旋转,使得转盘3处于上锁位置,旋钮2沿周向反向旋转设定角度后,驱动转盘3沿周向旋转,使得转盘3处于解锁位置。或者,本申请的旋钮2可以是沿周向正向旋转设定角度后,驱动转盘3沿周向旋转,使得转盘3处于解锁位置,旋钮2沿周向反向旋转设定角度后,驱动转盘3沿周向旋转,使得转盘3处于上锁位置。
此外,由于在安装腔10内设置了弹性件5,弹性件5用于驱动旋钮2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后复位,旋钮2复位后,转盘3不复位以位于上锁位置或解锁位置。
即,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旋钮2沿周向复位,转盘3不复位以停止在上锁位置,拨杆7也不会复位(停止在原位),继而锁体8也不会复位(停止在原位),智能锁保持上锁状态。
或者,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旋钮2沿周向复位,转盘3不复位以停止在解锁位置,拨杆7也不会复位(停止在原位),继而锁体8也不会复位(停止在原位),智能锁保持开门状态。
相当于,旋钮2在周向驱动转盘3旋转,以实现拨杆7的周向旋转,继而实现锁体8的弹出或弹回;同时,本申请的弹性件5使得旋钮2在周向旋转后复位,不会对转盘3、拨杆7以及锁体8的位置产生影响。这样设置后,可避免锁体8受弹性件5扭力作用容易弹出和弹回,影响开门或上锁。而且,上述智能锁的盖体1(即后面板)安装在门内(即室内)。如果智能锁的电池电量不足,智能锁不能开门。那么用户在门内可以通过本申请所描述的开门装置的旋钮2开门,用户在门外可以用钥匙开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上述的弹性件5为弹簧,弹簧包括沿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弹簧脚51和第二弹簧脚52。第一弹簧脚51和第二弹簧脚52分别沿径向延伸,径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参考图2、图3、图6至图8,旋钮2面向转盘3的一侧设有第一柱体23,第一柱体23沿第一方向延伸;安装腔10内设有第二柱体11,第二柱体11平行于第一柱体23,并沿第二方向(图1至图8中Z方向所示)与第一柱体23间隔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本申请的旋钮2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后,第一柱体23与第一弹簧脚51和第二弹簧脚52中的一个弹簧脚相抵,第二柱体11与另外一个弹簧脚相抵,弹簧产生驱动旋钮2复位的扭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沿第二方向,第二柱体11位于第一柱体23下方;旋钮2复位后,第一柱体23和第二柱体11分别位于第一弹簧脚51和第二弹簧脚52之间;第一弹簧脚51和第二弹簧脚52同时夹紧第一柱体23和第二柱体11。这样设置后,旋钮2左右(即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旋转受于弹簧扭力作用自动复位。当旋钮2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时,旋钮2的第一柱体23第一时间卡住其中一个弹簧脚,该弹簧脚也旋转一定角度,而第二柱体11第一时间卡住另外一个弹簧脚固定不动。从而,旋钮2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后,弹簧会产生驱动旋钮2复位的扭力。
并且,在旋钮2复位后,第一弹簧脚51和第二弹簧脚52同时夹紧第一柱体23和第二柱体11,这样可以防止旋钮2在周向的任意晃动,减少噪音,只有在用户操作旋钮2沿周向旋转时,旋钮2才会旋转,而且,用户的操作手感佳。
或者,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第一弹簧脚51和第二弹簧脚52分别与第一柱体23、第二柱体11间隔设置。从而,当旋钮2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一定角度后,旋钮2的第一柱体23卡住其中一个弹簧脚,该弹簧脚也旋转一定角度,而第二柱体11会卡住另外一个弹簧脚固定不动。从而,旋钮2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弹簧会产生驱动旋钮2复位的扭力。
或者,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脚51和第二弹簧脚52同时夹紧第一柱体23,与第二柱体11间隔设置。
或者,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脚51和第二弹簧脚52同时夹紧第二柱体11,与第一柱体23间隔设置。
上述的第一弹簧脚51和第二弹簧脚52与第一柱体23、第二柱体11的相对位置关系,都可以使得旋钮2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后,弹簧产生驱动旋钮2复位的扭力。
示例性地,参考图6至图8,盖体1的安装腔10内设有弹簧安装支架12,弹簧安装于弹簧安装支架12上。示例性地,弹簧的环形体套设于弹簧安装支架12上。使得智能锁结构紧凑。
上述的弹簧安装支架12具有贯穿孔121,转盘3的一端穿过贯穿孔121以和拨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具体而言,本申请的开门装置还包括:转座4,转盘3穿过贯穿孔121以和转座4固定连接,转盘3和转座4共同夹持弹簧安装支架12,转座4背向转盘3的一侧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用于和拨杆7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即,旋钮2驱动转盘3沿周向旋转,从而,转盘3带动转座4沿周向同步旋转,继而转座4带动拨杆7沿周向同步旋转。
转座4和转盘3的固定连接方式不做限定,示例性地,参考图5和图6,转座4上设有两个螺纹孔,转盘3上相应位置设有和转座4上的两个螺纹孔一一对应的两个螺纹孔。转座4和转盘3上的两个螺纹孔分别通过螺丝6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转座4和转盘3例如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继续参考图5,转盘3的外周面上设有周向避位区域30,旋钮2的第一柱体23穿过周向避位区域30,并能够在周向避位区域30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即,旋钮2沿周向在周向避位区域30正向或反向旋转时,与转盘3不发生干涉。
继续参考图5至图8,转盘3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左滑槽31或右滑槽32,旋钮2面向转盘3的一侧还设有第三柱体21,第三柱体2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柱体21伸入左滑槽31或右滑槽32。图6中示出了两个第三柱体21、22。实际使用时,仅设置一个第三柱体21或第三柱体22。本申请以设置第三柱体21为示例说明,第三柱体21能够沿周向在左滑槽31或右滑槽32内滑动,并在第三柱体21与左滑槽31或右滑槽32的周向一侧的侧壁相抵后,驱动转盘3沿周向旋转。
本申请以旋钮2上设置了一个第三柱体21,以及第三柱体21伸入左滑槽31为示例说明。第三柱体21在左滑槽31中的初始位置不做限定,本申请中,第三柱体21在左滑槽31中的初始位置是左滑槽31的周向右侧的侧壁。旋钮2开始沿周向在左滑槽31内正向(图5中D所示)滑动时,转盘3沿周向同步正向旋转到上锁位置(也可以是解锁位置),从而,拨杆7沿周向同步正向旋转,锁体8弹出。同时,旋钮2的第一柱体23卡住第二弹簧脚52,第二弹簧脚52也旋转一定角度,而第二柱体11卡住第一弹簧脚51固定不动。从而,旋钮2沿周向正向旋转后,弹簧会产生驱动旋钮2复位的扭力。
待锁体8弹出后,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旋钮2沿周向反向复位,转盘3不复位以停止在上锁位置,拨杆7也不会复位(停止在原位),继而锁体8也不会复位(停止在原位),智能锁保持上锁状态。
旋钮2沿周向反向复位的过程中,转盘3固定不动,旋钮2沿周向相对转盘3反向旋转。示例性地,旋钮2沿周向反向复位至第三柱体21与左滑槽31的周向左侧的侧壁相抵。
当需要开门时,旋钮2开始沿周向在左滑槽31内反向(图5中C所示)滑动,转盘3沿周向同步反向旋转到解锁位置,从而,拨杆7沿周向同步反向旋转,锁体8弹回。同时,旋钮2的第一柱体23卡住第一弹簧脚51,第一弹簧脚51也旋转一定角度,而第二柱体11卡住第二弹簧脚52固定不动。从而,旋钮2沿周向反向旋转后,弹簧会产生驱动旋钮2复位的扭力。
待锁体8弹回后,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旋钮2沿周向正向复位,转盘3不复位以停止在解锁位置,拨杆7也不会复位(停止在原位),继而锁体8也不会复位(停止在原位),智能锁保持开门状态。
旋钮2沿周向正向复位的过程中,转盘3固定不动,旋钮2沿周向相对转盘3正向旋转。示例性地,旋钮2沿周向正向复位至第三柱体21与左滑槽31的周向右侧的侧壁相抵。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柱体21在左滑槽31中的初始位置是左滑槽31的周向左侧的侧壁,或者左滑槽31的中间位置。旋钮2需沿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一定角度后,才会驱动转盘3沿周向同步旋转,继而驱动拨杆7沿周向同步旋转,从而驱动锁体8弹出或弹回。
当第三柱体21伸入右滑槽32时,实现锁体8弹出或弹回的过程与第三柱体21伸入左滑槽31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上述的左滑槽31或右滑槽32为弧形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上述的锁体8;上述的拨杆7,拨杆7沿第一方向延伸,拨杆7的第一方向的一端和锁体8连接,用于沿周向旋转以使锁体8弹出或弹回,周向环绕第一方向;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开门装置,转盘3的一端和拨杆7的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用户只需通过一个动作(旋转旋钮2),即可完成智能锁的开门和上锁。操作简单,在紧急情况下,用户可以在室内第一时间完成智能锁的开门和上锁。并且,可避免锁体8受弹性件5扭力作用容易弹出和弹回,从面影响开门或上锁。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所述智能锁包括拨杆和锁体,所述拨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拨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和所述锁体连接,所述拨杆用于沿周向旋转以使所述锁体弹出或弹回,所述周向环绕所述第一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装置包括:
盖体,设有安装腔,所述盖体位于室内;
转盘,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一端用于和所述拨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盘能够沿所述周向旋转以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旋钮,与所述转盘以沿所述周向可转动地方式连接,所述旋钮用于供用户操作以沿所述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设定角度后,驱动所述转盘沿所述周向旋转;
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驱动所述旋钮沿所述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后复位,所述旋钮复位后,所述转盘不复位以位于所述上锁位置或所述解锁位置;其中,
在所述上锁位置,所述锁体弹出;
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锁体弹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包括沿所述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弹簧脚和第二弹簧脚;
所述旋钮面向所述转盘的一侧设有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平行于所述第一柱体,并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柱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旋钮沿所述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后,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一弹簧脚和所述第二弹簧脚中的一个弹簧脚相抵,所述第二柱体与另外一个弹簧脚相抵,所述弹簧产生驱动所述旋钮复位的扭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柱体位于所述第一柱体下方;
所述旋钮复位后,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簧脚和所述第二弹簧脚之间;
所述第一弹簧脚和所述第二弹簧脚同时夹紧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或者,
所述第一弹簧脚和所述第二弹簧脚分别与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二柱体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外周面上设有周向避位区域,所述第一柱体穿过所述周向避位区域,并能够在所述周向避位区域沿所述周向正向或反向旋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设有弹簧安装支架,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弹簧安装支架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安装支架具有贯穿孔,所述转盘的所述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以和所述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座,所述转盘穿过所述贯穿孔以和所述转座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和所述转座共同夹持所述弹簧安装支架,所述转座背向所述转盘的一侧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和所述拨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设有沿所述周向延伸的左滑槽或右滑槽,所述旋钮面向所述转盘的一侧还设有第三柱体,所述第三柱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柱体伸入所述左滑槽或所述右滑槽;
所述第三柱体能够沿所述周向在所述左滑槽或所述右滑槽内滑动,并在所述第三柱体与所述左滑槽或所述右滑槽的周向一侧的侧壁相抵后,驱动所述转盘沿所述周向旋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槽或所述右滑槽为弧形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设有中心孔,所述旋钮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转动部穿过所述中心孔并能够相对所述中心孔转动,所述螺纹孔与螺钉连接,所述螺钉的螺帽限制所述转动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
11.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体;
拨杆,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拨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和所述锁体连接,用于沿周向旋转以使所述锁体弹出或弹回,所述周向环绕所述第一方向;
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开门装置,所述转盘的一端和所述拨杆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CN202121823172.0U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和智能锁 Active CN215671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3172.0U CN215671569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和智能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3172.0U CN215671569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和智能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1569U true CN215671569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83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23172.0U Active CN215671569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和智能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1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0424B2 (en) Lock
CA2800536C (en) Reversible handle device
US8365561B2 (en) Electric door lock
US20030071471A1 (en) Electric door lock
TWM240472U (en) A motor-driving lock
CN215671569U (zh) 一种智能锁的开门装置和智能锁
CA2165007C (en) Handleset
JP3845576B2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N110473338B (zh) 一种售货机
CN112211505A (zh) 具有应急开锁结构的智能锁
JP3507203B2 (ja) 閉扉保持装置
CN211422115U (zh) 防冲击锁具
US20060175841A1 (en) Electrically operated door opener
CN210488643U (zh) 一种售货机
CN210508707U (zh) 一种电子锁离合器
CN110685498B (zh) 防冲击锁具及开关方法
CN104742815B (zh) 移动终端固定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1818674U (zh) 一种防盗把手及防盗锁具
JP2548311Y2 (ja) プッシュロック装置
JPH09317274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2642407U (zh) 车辆把手装置、车门和车辆
CN212656672U (zh) 用于锁的离合机构和包括该离合机构的锁
CN217538212U (zh) 厨房机器的容器用安全锁结构和厨房机器
CN211622942U (zh) 一种锁芯
CN114718395A (zh) 微波炉开门用安全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