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4411U - 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4411U
CN215564411U CN202120521662.9U CN202120521662U CN215564411U CN 215564411 U CN215564411 U CN 215564411U CN 202120521662 U CN202120521662 U CN 202120521662U CN 215564411 U CN215564411 U CN 215564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building
suspension
cylindrical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16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金龙
李志强
王中军
许名华
贾九州
于春跃
李佳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16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4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4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4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包括:滑移爬升机构,包括:液压爬升组件,以及支撑杆;模板机构,所述模板机构与所述液压爬升组件连接,其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平台体系,包括:主平台和外围平台,主平台和外围平台都与液压爬升组件固定连接,主平台位于筒状建筑物内,外围平台围设在筒状建筑物外,且主平台与筒状建筑物、以及外围平台与筒状建筑物之间都相互间隔、以形成为上下通道。由于平台体系中主平台与外围平台都与液压爬升组件连接,并且主平台与筒状建筑物,以及外围平台与筒状建筑物之间都相互间隔,使得该间隔空间形成上下通道,便于操作人员上下,避免坠落风险,并能够保证整体平台体系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烟囱结构施工一直具有高难度、高危险的特点,其原因在于烟囱为直臂筒状结构,且高度达几十米至百米,施工时作业人员处于超高空作业状态且附近无可靠平台或着力点,只能攀附于烟囱自身筒壁上作业。传统烟囱结构施工工艺一般采用滑模法,此方法为在筒壁双侧搭设三角桁架作业平台进行滑模作业,人员通过爬梯或者吊篮连接三角桁架平台,以供操作人员上下。此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操作人员上下不便,从吊篮转移至滑模平台上,无正规的安全通道,增加作业人员坠落风险;其次,筒壁两侧单脚桁架平台相互独立,仅仅嵌固辅助于筒壁结构上,整体稳定性不好,容易产生失稳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通过平台体系的设置,以便于操作人员上下,避免操作人员坠落风险,同时,保证整体平台体系的稳定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包括:
滑移爬升机构,包括:液压爬升组件,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液压爬升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用于沿所述支撑杆的高度方向滑移爬升;
模板机构,所述模板机构与所述液压爬升组件连接,其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用于形成成型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型腔;
平台体系,包括:主平台和外围平台,所述主平台和所述外围平台都与所述液压爬升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主平台位于所述筒状建筑物内,所述外围平台围设在所述筒状建筑物外,且所述主平台与所述筒状建筑物、以及所述外围平台与所述筒状建筑物之间都相互间隔、以形成为上下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体系还包括:第一悬吊架,以及第二悬吊架;所述第一悬吊架安装在所述主平台的底部,所述第二悬吊架安装在所述外围平台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悬吊架和所述第二悬吊架分别位于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内侧和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体系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梁,多个第二支撑梁,多个外环连接梁,主平台板,以及外围平台板;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梁沿第一方向依次并排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梁沿第二方向依次并排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连接处之间固定连接,以形成平台支撑部;所述外环连接梁连接在所述平台支撑部的周向边沿;所述第一支撑梁可滑动的穿设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液压爬升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上方,所述第一悬吊架和所述第二悬吊架都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下方;所述主平台板铺设在所述平台支撑部的中部,以与所述平台支撑部的中部形成为所述主平台;所述外围平台板铺设在所述主平台板的外围,以与所述平台支撑部形成为所述外围平台;所述上下通道形成在所述主平台板与所述外围平台板之间的所述平台支撑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体系还包括:可伸缩式滚轮,所述第一悬吊架和所述第二悬吊架上都设置有所述可伸缩式滚轮,且所述可伸缩式滚轮都朝向筒状建筑物筒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悬吊架和所述第二悬吊架都包括:多个内吊杆,多个外吊杆,至少两组连接组件,以及至少两个悬吊板;所述多个内吊杆靠近筒状建筑物筒壁,所述多个外吊杆远离筒状建筑物筒壁,所述内吊杆和所述外吊杆都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多个内吊杆和所述多个外吊杆都沿所述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至少两个悬吊板与所述至少两组连接组件一一对应,且所述至少两组连接组件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悬吊板铺设在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可伸缩式滚轮安装在所述内吊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多个连接杆沿所述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布设,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吊杆,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吊杆上;所述悬吊板铺设在所述多个连接杆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主平台底部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用于提升操作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提升绳,吊篮,以及至少两个提升机;所述至少两个提升绳的一端用于固定在所述平台体系上,所述至少两个提升机安装在所述吊篮上,所述至少两个提升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提升机上;所述提升机用于卷绕所述提升绳,以通过所述提升绳带动所述吊篮上升或下降,所述吊篮用于承载操作人员。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机构还包括:模板提升组件,所述模板提升组件安装在所述平台体系上,用于沿筒状建筑物的高度方向提升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机构还包括:多个对拉组件,所述多个对拉组件用于对拉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以使所述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形成成型为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型腔。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由于平台体系中主平台与外围平台都与液压爬升组件连接,并且主平台与筒状建筑物,以及外围平台与筒状建筑物之间都相互间隔,使得该间隔空间形成上下通道,便于操作人员上下,避免坠落风险,并能够保证整体平台体系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用于高耸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用于高耸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组成和/或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中,高耸建筑物可以是烟囱,通过滑移施工装置沿烟囱的高度方向一段一段滑移,直至滑移至烟囱的设计高度,从而形成烟囱。其中,烟囱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矩形,本实施例中,烟囱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如图1所示,筒状建筑物100包括:筒壁101和地基102,筒壁101的横截面为矩形形状,该筒壁101的底端设置在地基103上,从而形成筒状建筑物100。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主要包括:滑移爬升机构10,模板机构20,平台体系30,以及提升机构40。
滑移爬升机构10包括:液压爬升组件11,以及支撑杆12,其中,液压爬升组件11和支撑杆12都设置有多个,并且,液压爬升组件11和支撑杆12所设置的数量一致。所有的支撑杆12都沿竖直方向设置,初始状态下,支撑杆12的一端预埋在地基102上,随着筒壁11的成型,支撑杆12预埋在筒状建筑物100的筒壁11上。所有的液压爬升组件1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支撑杆12上,液压爬升组件12用于沿支撑杆12的高度方向滑移爬升,即沿竖直方向滑移爬升。
本实施例中,所有的支撑杆12围设为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的周长大小大致等于筒壁101横截面所在矩形的周长大小。
模板机构20与液压爬升组件11连接,该模板机构20具体包括:内模板21和外模板22,内模板21与外模板23用于形成成型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型腔。
具体而言,内模板21位于筒壁101的内侧,外模板22位于筒壁101的外侧,内模板21与外模板22所围合的形状的形状为矩形,向该型腔中浇筑混凝土,并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筒壁101。
本实施例中,该模板机构20还包括:多个对拉组件23,所有的对拉组件23沿模板机构20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对拉组件23用于对拉内模板21和外模板22,以使内模板21与外模板22之间形成成型为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型腔。
平台体系30包括:主平台31和外围平台32,主平台31和外围平台32都与液压爬升组件11固定连接,其中,主平台31位于筒状建筑物100内,即位于筒壁101的内侧,外围平台32围设在筒状建筑物100外,即围设在筒壁10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主平台31与筒状建筑物100、以及外围平台32与筒状建筑物100之间都相互间隔、以形成为上下通道P,上下通道P用于供操作人员进行上下。
本实施方式中,平台体系30中的主平台31与外围平台32通过与液压爬升组件11的连接,平台体系30为操作人员提供较大面积的施工位,以供操作人员站立,避免操作人员坠落。并且,主平台31与筒状建筑物100、外围平台32与筒状建筑物100之间都相互间隔而形成供操作人员上下的上下通道P,并能够保证平台体系30的稳定性。
提升机构40安装在主平台31的底部,该提升机构40用于提升操作人员,当然,也可以将操作人员降落至地面。
如图1所示,提升机构40包括:至少两个提升绳41,吊篮42,以及至少两个提升机43。所有提升绳41的一端用于固定在平台体系30上,所有提升机43都安装在吊篮42上,所有提升绳4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提升机43上。提升机43用于卷绕提升绳41,以通过提升绳41带动吊篮42上升或下降,吊篮42用于承载操作人员。
本实施方式中,提升绳41采用8.3mm的钢丝绳,以保证承载载荷。
初始状态下,沿竖直方向布设支撑杆12,所有支撑杆12的底端在初始状态下都预埋在地基102上,且所有的支撑杆12所围合的形状为矩形形状,并将液压爬升组件11安装到支撑杆12上。再安装内模板21至矩形形状的支撑杆12的内侧,安装外模板22至矩形形状的支撑杆12的外侧,内模板21与外模板22形成为型腔,并向该型腔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第一道筒身。通过液压爬升组件11沿竖直方向爬升一定距离,带动平台体系30爬升一定距离,再将原先的内模板21和外模板22拆卸并移升一定高度,重新组合为型腔,并进行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第二道筒身。如此往复循环,直至筒壁101所要求的高度,即完成筒壁101的施工。
需要说明的是,液压爬升组件1所爬升的一定距离为内模板21与外模板22的高度。当爬升到高度不便于操作人员上下时,则通过提升机构40进行提升。
本实施例中,模板机构还包括:模板提升组件(图中未示出),该模板提升组件安装在平台体系30上,该模板提升组件用于沿筒状建筑物的高度方向提升内模板21和外模板22向上移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两个模板提升组件,以分别提升内模板21和外模板22向上移动。
本申请中,模板提升组件采用3t的手拉葫芦。
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平台体系30还包括:第一悬吊架33,以及第二悬吊架34。第一悬吊架33安装在主平台31的底部,第二悬吊架34安装在外围平台32的底部,并且,第一悬吊架32位于筒状建筑物100的筒壁101的内侧,第二悬吊架34位于筒状建筑物100的筒壁101的外侧。
具体而言,第一悬吊架32位于内模板21的外侧,第二悬吊架34位于外模板22的外侧。第一悬吊架33与主平台31和筒状建筑物100之间的上下通道P相通,第二悬架34与外围平台32和筒状建筑物100之间的上下通道P相通,从而,第一悬吊架33和第二悬吊架34的设置,便于对模板结构20的施工。
继续参见图2-图4所示,平台体系30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梁35,多个第二支撑梁36,多个外环连接梁37,主平台板38,以及外围平台板39。所有的第一支撑梁35都沿第一方向依次并排间隔设置,所有的第二支撑梁36都沿第二方向依次并排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第一支撑梁35与第二支撑梁36的连接处之间固定连接,以形成整体式结构的平台支撑部。外环连接梁37则连接在该平台支撑部的周向边沿,即连接在第一支撑梁35与第二支撑梁36的端部。第一支撑梁35可滑动的穿设在支撑杆12上,以便于通过液压爬升组件11带动平台体系30整体移动。液压爬升组件11则安装在第一支撑梁35的上方,第一悬吊架33和第二悬吊架34都安装在第一支撑梁35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主平台板38铺设在平台支撑部的中部,以与平台支撑部的中部形成为前述的主平台31。外围平台板39铺设在主平台板8的外围,以与平台支撑部形成为前述的外围平台32。前述的上下通道P则形成在主平台板38与外围平台板39之间的平台支撑部上,即形成在相邻的第一支撑梁35与第二支撑梁36所围合的空间之间。
如图3所示,平台体系30还包括:可伸缩式滚轮311,第一悬吊架33和第二悬吊架34上都设置有可伸缩式滚轮311,并且,第一悬吊架33和第二悬吊架34上的可伸缩式滚轮311都朝向筒状建筑物100的筒壁101,以便于随着液压爬升组件11的爬升而移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悬吊架33和第二悬吊架34的结构相同,二者都包括:多个内吊杆312,多个外吊杆313,至少两组连接组件314,以及至少两个悬吊板315。其中,所有的内吊杆312都靠近筒状建筑物100的筒壁101,所有的外吊杆313都远离筒状建筑物100的筒壁101,内吊杆312和外吊杆313都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所有的内吊杆312和所有的外吊杆313都沿筒状建筑物100的筒壁101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悬吊板315与连接组件314一一对应,并且,连接组件314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内吊杆312与外吊杆313之间,悬吊板315则铺设在连接组件314上,从而形成供操作人员上下的上下平台。前述的可伸缩式滚轮311则安装在内吊杆312上。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14包括:多个连接杆,所有连接杆沿筒状建筑物100的筒壁101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布设,其中,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内吊杆312上,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外吊杆313上,从而形成连接组件314,前述的悬吊板315则铺设在所有的连接杆上。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移爬升机构,包括:液压爬升组件,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液压爬升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上,用于沿所述支撑杆的高度方向滑移爬升;
模板机构,所述模板机构与所述液压爬升组件连接,其包括:内模板和外模板,所述内模板与所述外模板用于形成成型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型腔;
平台体系,包括:主平台和外围平台,所述主平台和所述外围平台都与所述液压爬升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主平台位于所述筒状建筑物内,所述外围平台围设在所述筒状建筑物外,且所述主平台与所述筒状建筑物、以及所述外围平台与所述筒状建筑物之间都相互间隔、以形成为上下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体系还包括:第一悬吊架,以及第二悬吊架;所述第一悬吊架安装在所述主平台的底部,所述第二悬吊架安装在所述外围平台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悬吊架和所述第二悬吊架分别位于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内侧和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体系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梁,多个第二支撑梁,多个外环连接梁,主平台板,以及外围平台板;所述多个第一支撑梁沿第一方向依次并排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支撑梁沿第二方向依次并排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连接处之间固定连接,以形成平台支撑部;所述外环连接梁连接在所述平台支撑部的周向边沿;所述第一支撑梁可滑动的穿设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液压爬升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上方,所述第一悬吊架和所述第二悬吊架都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下方;所述主平台板铺设在所述平台支撑部的中部,以与所述平台支撑部的中部形成为所述主平台;所述外围平台板铺设在所述主平台板的外围,以与所述平台支撑部形成为所述外围平台;所述上下通道形成在所述主平台板与所述外围平台板之间的所述平台支撑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体系还包括:可伸缩式滚轮,所述第一悬吊架和所述第二悬吊架上都设置有所述可伸缩式滚轮,且所述可伸缩式滚轮都朝向筒状建筑物筒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吊架和所述第二悬吊架都包括:多个内吊杆,多个外吊杆,至少两组连接组件,以及至少两个悬吊板;所述多个内吊杆靠近筒状建筑物筒壁,所述多个外吊杆远离筒状建筑物筒壁,所述内吊杆和所述外吊杆都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多个内吊杆和所述多个外吊杆都沿所述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至少两个悬吊板与所述至少两组连接组件一一对应,且所述至少两组连接组件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悬吊板铺设在所述连接组件上;所述可伸缩式滚轮安装在所述内吊杆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多个连接杆沿所述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布设,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吊杆,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吊杆上;所述悬吊板铺设在所述多个连接杆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主平台底部的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用于提升操作人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提升绳,吊篮,以及至少两个提升机;所述至少两个提升绳的一端用于固定在所述平台体系上,所述至少两个提升机安装在所述吊篮上,所述至少两个提升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提升机上;所述提升机用于卷绕所述提升绳,以通过所述提升绳带动所述吊篮上升或下降,所述吊篮用于承载操作人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机构还包括:模板提升组件,所述模板提升组件安装在所述平台体系上,用于沿筒状建筑物的高度方向提升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向上移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机构还包括:多个对拉组件,所述多个对拉组件用于对拉所述内模板和外模板,以使所述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形成成型为筒状建筑物筒壁的型腔。
CN202120521662.9U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 Active CN215564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1662.9U CN215564411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1662.9U CN215564411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4411U true CN215564411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54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1662.9U Active CN215564411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4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38792A (zh) 一种住宅造楼机安装施工方法及结构
CN111648585A (zh) 一种悬支式钢桁架平台的施工方法及装置
CN106567542A (zh) 一种超高层双塔楼钢结构连廊组装方法
CN106869479A (zh) 贝雷架滑模体系施工方法
JP2010133084A (ja) 中空式高構造物の施工方法
CN218434629U (zh) 一种塔架式桥墩施工用提升架
CN215564411U (zh) 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
JPH08311818A (ja) 建造物のクライミング式リフトアップ工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1236629A (zh) 超高层建筑拉索式柔性钢平台模架及提升方法
US381808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storey buildings
CN112854743A (zh) 一种用于高耸筒状建筑物的滑移施工装置
CN216196742U (zh) 一种用于高低跨位置的墙板安装装置
CN217054601U (zh) 一种用于烟囱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辅助装置
CN219952606U (zh) 用于梁板预制场的安全平台
CN217439509U (zh) 用于高层空心结构内模施工的操作平台
CN218320409U (zh) 连续提升机构
JP7158304B2 (ja) 搬送システムおよび設置方法
CN110735399B (zh) 一种可自行升高或下降的现浇支架梁系统的安装方法
JPH09137506A (ja) 建物の建設方法
CN218320407U (zh) 起重顶升一体式天车系统
CN116181041B (zh) 一种多层快速施工的造楼机
CN218320410U (zh) 起重顶升一体式自爬升起重机
CN218320408U (zh) 双锚式吊具
JP2944998B1 (ja) 塔状構造物建設用足場装置
CN215368585U (zh) 一种脚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