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29670U -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29670U
CN215529670U CN202120677354.5U CN202120677354U CN215529670U CN 215529670 U CN215529670 U CN 215529670U CN 202120677354 U CN202120677354 U CN 202120677354U CN 215529670 U CN215529670 U CN 215529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fan assembly
fin portion
air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73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刚
蔡新波
桂愿
郭盼盼
徐方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tep Electric Corp
Shanghai Sigriner Step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tep Electric Corp
Shanghai Sigriner Step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tep Electric Corp, Shanghai Sigriner Step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tep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06773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29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29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29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翅片组件以及风扇组件;翅片组件包括第一翅片部以及第二翅片部;第一翅片部以及第二翅片部均包括基板,以及固定在基板上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翅片;相邻的翅片之间具有风道;风扇组件设置在第一翅片部和第二翅片部之间,以使位于第一翅片部的风道内的气体经过风扇组件流入第二翅片部的风道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抱闸电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在不扩大散热装置尺寸的前提下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散热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房屋建筑越来越高,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提升电梯运行时的安全性能,常在电梯中设置抱闸电源,以在当电梯轿厢处于静止且电动机处于失电状态下防止电梯再移动,进而有效保证电梯的安全性。抱闸电源在满载运行时,由于部分元器件温度过高进而易导致元器件损坏,因此,常在抱闸电源上设置翅片以对元器件进行散热,此外,为了提升翅片组件的散热效率,在翅片组件的一侧设置风扇组件以使得风扇组件吹出的气体经过相邻两个翅片之间的风道,从而加快风道中气体的流动速率。
发明人发现:在利用翅片以及风扇组件进行散热时,由于整个翅片过长,风扇组件吹出的气流无法流过整个风道,进而导致散热效果不佳及散热效率低。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在不扩大散热装置尺寸的前提下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在不扩大散热装置尺寸的前提下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翅片组件以及风扇组件;所述翅片组件包括第一翅片部以及第二翅片部;所述第一翅片部以及所述第二翅片部均包括基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基板上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翅片;相邻的翅片之间具有风道;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部和所述第二翅片部之间,以使位于所述第一翅片部的风道内的气体经过所述风扇组件流入所述第二翅片部的风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抱闸电源,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固定壳体以及元器件;所述散热装置以及所述元器件均固定在所述固定壳体上,且所述元器件邻近所述散热装置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将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部和所述第二翅片部之间,进而利用风扇组件运行时产生的吸力吸取第一翅片部的风道内的气体,当气体通过风扇组件后,再利用风扇组件的吹力将气体吹入第二翅片部的风道内,进而使得风扇组件运行时,位于第一翅片部的风道内的气体经过风扇组件流入第二翅片部的风道内,在不扩大散热装置尺寸的前提下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另外,在上述散热装置中,自所述第一翅片部指向所述第二翅片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风扇组件具有入风侧以及出风侧,自所述入风侧指向所述出风侧的方向为送风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送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25°。通过第一方向与送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25°,使得风扇组件吸取第一翅片部的风道内的气体体积占风扇组件吸取总气体体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或者,风扇组件吹出第二翅片部的风道内的气体体积占风扇组件吹出总气体体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进一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另外,在上述散热装置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送风方向的方向相同。通过第一方向与送风方向的方向相同,使得风扇组件吸取第一翅片部的风道内的气体体积占风扇组件吸取总气体体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以及风扇组件吹出第二翅片部的风道内的气体体积占风扇组件吹出总气体体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另外,在上述散热装置中,自所述第一翅片部指向所述第二翅片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翅片部的最小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翅片部的最小长度尺寸。由于风扇组件的吸力小于风扇组件的吹力,通过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翅片部的最小长度尺寸小于第二翅片部的最小长度尺寸,提升风扇组件运行时的利用率。
另外,在上述散热装置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翅片部的最小长度尺寸为所述第一翅片部的最小长度尺寸的1.2-2倍。
另外,在上述散热装置中,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翅片部和所述第二翅片部中一者靠近所述风扇组件的一端。
另外,在上述散热装置中,所述第一翅片部和所述第二翅片部中另一者与所述风扇组件之间的距离为3mm-5mm。通过风扇组件固定在第一翅片部和第二翅片部中一者靠近风扇组件的一端,以及第一翅片部和第二翅片部中另一者与风扇组件之间的距离为3mm-5mm,进而避免当风扇组件运行时,人手插入第一翅片部以及第二翅片部之间风扇组件对人手造成损伤。
另外,在上述散热装置中,还包括:两个固定螺钉;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翅片部和所述第二翅片部中一者的基板靠近所述风扇组件的一端,且所述基板用于固定所述风扇组件的一端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风扇组件对应所述两个螺纹孔设有两个固定通孔;任一所述固定螺钉穿过所述两个固定通孔中的一者与所述两个螺纹孔中的一者固定连接。
另外,在上述散热装置中,还包括测温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和所述风扇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测温模块用于测量所述翅片组件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温度控制所述风扇组件的开启或关闭。通过测温模块用于测量翅片组件的温度,以及控制模块根据温度控制风扇组件的开启或关闭,当测温模块测得翅片组件温度较低时,控制模块关闭风扇组件以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散热装置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散热装置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抱闸电源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翅片组件11以及风扇组件12。
具体的说,为了更好的吸收邻近翅片组件11设置的元器件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以及散发翅片组件11吸收的热量,翅片组件11的材料为铝,且在翅片组件11的表面涂有散热涂层。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翅片组件的材料也可为其他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或是金属合金,如:铜、铜铝合金等;此外,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降低翅片组件的制造成本,翅片组将的材料也可为其他金属,仅在翅片组件表面覆盖铝膜。
进一步的,翅片组件11包括第一翅片部111以及第二翅片部112;第一翅片部111以及第二翅片部112均包括基板113,以及固定在基板113上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翅片114;相邻的翅片114之间具有风道115;风扇组件12设置在第一翅片部111和第二翅片部112之间,以使位于第一翅片部111的风道115内的气体经过风扇组件12流入第二翅片部112的风道115内。
将风扇组件12设置在第一翅片部111和第二翅片部112之间,进而利用风扇组件12运行时产生的吸力吸取第一翅片部111的风道115内的气体,当气体通过风扇组件12后,再利用风扇组件12的吹力将气体吹入第二翅片部112的风道115内,进而使得风扇组件12运行时,位于第一翅片部111的风道115内的气体经过风扇组件12流入第二翅片部112的风道115内,以在不扩大散热装置尺寸的前提下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此外,第一翅片部111以及第二翅片部112可由若干翅片114以及基板113经过剪断工序裁剪而成。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若干翅片114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若干翅片114上还可设有多个凸起116。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变更的实施例中,还可设有用于连接第一翅片部以及第二翅片部的第三翅片部;第三翅片部可以仅设有基板,第一翅片部基板通过第三翅片部基板与第二翅片部基板相连接;第三翅片部也可以仅设有若干翅片,第一翅片部若干翅片通过第三翅片部若干翅片与第二翅片部若干翅片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风扇组件设置在第一翅片部和第二翅片部之间,第三翅片部若干翅片的体积小于第一翅片部若干翅片的体积的同时也小于第二翅片部若干翅片的体积;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翅片部还可同时设有基板以及若干翅片。
优选的,自第一翅片部111指向第二翅片部11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也即图示X方向);风扇组件12具有入风侧121以及出风侧122,自入风侧121指向出风侧122的方向为送风方向(也即图示Y方向);第一方向与送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25°。通过第一方向与送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25°,使得风扇组件12吸取第一翅片部111的风道115内的气体体积占风扇组件12吸取总气体体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或者,风扇组件12吹出第二翅片部112的风道115内的气体体积占风扇组件12吹出总气体体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进一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送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5°,使得风扇组件12吸取第一翅片部111的风道115内的气体体积占风扇组件12吸取气体体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同时,风扇组件12吹出第二翅片部112的风道115内的气体体积占风扇组件12吹出气体体积的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当散热装置同时对多个元器件进行散热时,且某一元器件发热效率高于其他元器件,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2转动时,由于风扇组件12的吹力大于吸力,因此,第二翅片部112的风道115中的气体流动速率大于第一翅片部111的风道115内的气体流动速率,将发热效率高的元器件邻近第二翅片部112设置,以提升散热效果。
更优的,由于风扇组件12的吸力小于风扇组件12的吹力,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翅片部111的最小长度尺寸(即与第一方向的方向相同的最小尺寸)小于第二翅片部112的最小长度尺寸,进而提升风扇组件12运行时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在第一方向上,第二翅片部112的最小长度尺寸为第一翅片部111的最小长度尺寸的1.2-2倍。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2的吹力为风扇组件12的吸力的1.5倍,第二翅片部112的最小长度尺寸为第一翅片部111的最小长度尺寸的1.5倍。
此外,风扇组件12固定在第一翅片部111和第二翅片部112中一者靠近风扇组件12的一端。第一翅片部111和第二翅片部112中另一者与风扇组件12之间的距离为3mm-5mm(mm:毫米)。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任一翅片部的宽度尺寸不小于风扇组件12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2固定在第二翅片部112靠近风扇组件12的一端,第一翅片部111与风扇组件12的距离为4mm,且由于人手指的尺寸一般大于12mm,进而避免当风扇组件12运行时,人手插入第一翅片部111以及第二翅片部112之间风扇组件12对人手造成损伤,此外,还节省了风扇罩的使用,从而降低散热装置制造成本。
上述散热装置中,还包括:两个固定螺钉117;风扇组件12固定在第一翅片部111和第二翅片部112中一者的基板113靠近风扇组件12的一端,且基板113用于固定风扇组件12的一端设有两个螺纹孔118;风扇组件12对应两个螺纹孔118设有两个固定通孔119;任一固定螺钉117穿过两个固定通孔119中的一者与两个螺纹孔118中的一者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翅片部112的基板113用于固定风扇组件12的一端设有两个螺纹孔118,任一固定螺钉117穿过两个固定通孔119中的一者与两个螺纹孔118中的一者固定连接,进而将风扇组件12仅通过两个固定螺钉117固定在第二翅片部112靠近风扇组件12的一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测温模块13以及控制模块14;测温模块13和风扇组件12均与控制模块14电连接;测温模块13用于测量翅片组件11的温度;控制模块14根据温度控制风扇组件12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的,测温模块13包括贴设在翅片组件11上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图未示),当测温模块13测得翅片组件11的温度不小于预设温度时,测温模块13将测得的温度信息反馈给控制模块14,控制模块14控制风扇组件12开启,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当风扇组件12开启后,测温模块13测得翅片组件11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测温模块13将测得的温度信息反馈给控制模块14,控制模块14控制风扇组件12关闭以节约能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温度的值可根据散热装置的应用场景进行设置。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可根据测温模块测得翅片组件温度的大小,调节风扇组件吹出风力的大小;如:测温模块测得翅片组件温度的较高时,调节风扇组件以使风扇组件吹出较大风力,或者,测温模块测得翅片组件温度的较低时,调节风扇组件以使风扇组件吹出较小风力,进而节约能源。在其他实施例中,测温模块也可设有非接触式红外线温度传感器,进而实现远距离测量翅片组件的温度。此外,测温模快还可用于测量邻近散热装置设置的元器件,当元器件温度过高时,测温模块将测得的温度信息反馈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风扇组件开启。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散热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方向(也即图示X方向)与送风方向的方向相同。
通过第一方向与送风方向的方向相同,使得风扇组件22吸取第一翅片部211的风道215内的气体体积占风扇组件22吸取总气体体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以及风扇组件22吹出第二翅片部212的风道215内的气体体积占风扇组件吹出总气体体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以使风扇组件22转动时,第二翅片部212的风道215中的气体流动速率趋近于第一翅片部211的风道215内的气体流动速率,使得散热装置沿送风方向上的各个部位散热效率基本一致。进而当散热装置同时对多个发热效率基本一致的元器件进行散热时,将多个元器件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同时对多个元器件采用基本一致的散热速率进行散热。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抱闸电源,包括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散热装置31、固定壳体32以及元器件;散热装置31以及元器件均固定在固定壳体32上、且元器件邻近散热装置31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元器件为两个MOS管33(positive channel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简称:MOS管)、整流桥34以及两个二极管35,两个MOS管33、整流桥34以及两个二极管35均固定在固定壳体32上,两个MOS管33、整流桥34以及两个二极管35均邻近散热装置31设置。在送风方向上,两个MOS管、整流桥34以及两个二极管35依次设置。
未使用散热装置进行散热时,两个MOS管、整流桥34以及两个二极管35的温度,以及,使用散热装置31进行散热时,两个MOS管、整流桥34以及两个二极管35的温度参照如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3003575080000081
进一步参见表1,在使用上述散热装置31对两个MOS管、整流桥34以及两个二极管35进行散热后,相较于未使用上述散热装置31对两个MOS管、整流桥34以及两个二极管35进行散热时温度均下降了40摄氏度左右。
具体的说,当电压为180VAC(Volts Alternating Current:交流电压;简称VAC)时,使用散热装置31散热后,两个MOS管的温度分别下降了36.814摄氏度以及36.096摄氏度,整流桥34的温度下降了45.931摄氏度,两个二极管35的温度分别下降了21.481摄氏度以及38.625摄氏度;当电压为220VAC时,使用散热装置31散热后,两个MOS管的温度分别下降了37.437摄氏度以及35.837摄氏度,整流桥34的温度下降了45.067摄氏度,两个二极管35的温度分别下降了21.985摄氏度以及38.04摄氏度;当电压为264VAC时,使用散热装置31散热后,两个MOS管的温度分别下降了32.136摄氏度以及26.078摄氏度,整流桥34的温度下降了39.725摄氏度,两个二极管35的温度分别下降了15.751摄氏度以及32.776摄氏度。
此外,在安装散热装置31时,为了避免第一翅片部311以及第二翅片部312同时安装时,由于需要同时通过多个固定件进行固定,装配难度高的问题;可将第一翅片部311和第二翅片部312分开安装,进而减少固定时需要采用固定件的数量,节省安装工时,从而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31的控制模块(图未示)可为抱闸电源的处理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自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翅片组件以及风扇组件;
所述翅片组件包括第一翅片部以及第二翅片部;
所述第一翅片部以及所述第二翅片部均包括基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基板上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翅片;相邻的翅片之间具有风道;
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翅片部和所述第二翅片部之间,以使位于所述第一翅片部的风道内的气体经过所述风扇组件流入所述第二翅片部的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翅片部指向所述第二翅片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风扇组件具有入风侧以及出风侧,自所述入风侧指向所述出风侧的方向为送风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送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送风方向的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翅片部指向所述第二翅片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翅片部的最小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翅片部的最小长度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翅片部的最小长度尺寸为所述第一翅片部的最小长度尺寸的1.2-2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翅片部和所述第二翅片部中一者靠近所述风扇组件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部和所述第二翅片部中另一者与所述风扇组件之间的距离为3mm-5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固定螺钉;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翅片部和所述第二翅片部中一者的基板靠近所述风扇组件的一端,且所述基板用于固定所述风扇组件的一端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风扇组件对应所述两个螺纹孔设有两个固定通孔;任一所述固定螺钉穿过所述两个固定通孔中的一者与所述两个螺纹孔中的一者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测温模块和所述风扇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测温模块用于测量所述翅片组件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温度控制所述风扇组件的开启或关闭。
10.一种抱闸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固定壳体以及元器件;所述散热装置以及所述元器件均固定在所述固定壳体上,且所述元器件邻近所述散热装置设置。
CN202120677354.5U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 Active CN215529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7354.5U CN215529670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7354.5U CN215529670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29670U true CN215529670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1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7354.5U Active CN215529670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29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2770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for optimized heat exchanger fin spacing
CN207519027U (zh) 适配卡的散热结构
CN209710561U (zh) 散热器和通信设备
US9622386B2 (en) Graphics card cooler
CN101026944A (zh) 散热装置
US5992511A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element
JP4126929B2 (ja) 放熱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21034459A (ja) 放熱部品及び実装基板
CN215529670U (zh)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抱闸电源
JP2003037383A (ja) 電子機器及び空冷式の冷却装置
WO2018196141A1 (zh) 一种功率放大器
CN209784925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装置
CN101312635B (zh) 具有热管与散热片的导风罩及装设所述导风罩的电子装置
TWI291321B (en) Wind-guiding cover
CN110134212A (zh) 一种服务器及其即时制冷散热结构
CN205681749U (zh) 一种变频空调器及其电子模块散热装置
CN208295866U (zh) 一种灯具散热器
CN208013877U (zh) 一种便于计算机散热的装置
CN218383867U (zh) 服务器散热装置
CN207124834U (zh) 散热器及其所应用的电子设备
TWM566459U (zh)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heat sink
CN212783436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集成电路
CN219499910U (zh) 一种散热器件及强脉冲光治疗仪
CN216083625U (zh) 一种热电制冷笔记本电脑风冷系统
CN213126914U (zh) 高强度减震散热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