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8339U - 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98339U
CN215398339U CN202121548591.8U CN202121548591U CN215398339U CN 215398339 U CN215398339 U CN 215398339U CN 202121548591 U CN202121548591 U CN 202121548591U CN 215398339 U CN215398339 U CN 215398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device
handle
vehicle
torsion spring
support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485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瑞虎
王韬
廖启峰
田小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NIO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485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98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98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98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和车辆。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车辆的拉手装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包括拉手本体、固定组件和扭簧,拉手本体能够在使用时被握持,固定组件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拉手本体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固定组件相连,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拉手本体和固定组件相连,以使拉手本体能够在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归位至收纳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不需借助安装基座,仅通过单个固定组件便实现拉手本体的固定,节省了拉手装置的占用空间,而且还有效简化了结构,扭簧的设置还能够使得拉手装置具备自动回位功能,进而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乘车体验。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当车辆在颠簸的路上行驶时,其车身无可避免地会发生晃动,车内的乘客也会因此而摇晃,这种晃动不仅会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严重时甚至可能对乘客伤害,因此,安全拉手的设置已经成为车辆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
现有车辆的安全拉手通常采用注塑工艺,并利用拉手基座和双紧固点甚至多紧固点固定至车身支架上,但拉手基座所占用的空间通常较大且影响车辆的内部空间布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现有车辆的拉手装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所述拉手装置包括拉手本体、固定组件和扭簧,所述拉手本体能够在使用时被握持,所述固定组件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拉手本体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固定组件相连,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手本体和所述固定组件相连,以使所述拉手本体能够在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归位至收纳位置。
在上述拉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撑环,所述拉手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撑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至车身,所述扭簧的一端通过所述支撑环与所述固定组件相连。
在上述拉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环的一端设置有周向滑动槽,所述扭簧的第一支腿搭接至所述周向滑动槽中且其端部与所述拉手本体相连。
在上述拉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手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扭簧的第一支腿的端部插接至所述固定孔中。
在上述拉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环上还设置有轴向卡槽,所述扭簧的第二支腿设置于所述轴向卡槽中。
在上述拉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环的远离所述周向滑动槽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卡凸,所述支撑环通过所述限位卡凸卡合至车身上。
在上述拉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手装置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包覆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边缘。
在上述拉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支撑环与车身相连,所述扭簧位于所述紧固件和所述支撑环之间。
在上述拉手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手装置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固定在所述紧固件的止挡端。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和拉手装置,所述拉手装置与车身相连,并且所述拉手装置为上述任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拉手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包括拉手本体、固定组件和扭簧,所述拉手本体能够在使用时被握持,所述固定组件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拉手本体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固定组件相连,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手本体和所述固定组件相连,以使所述拉手本体能够在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归位至收纳位置。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不需要借助安装基座来实现安装,仅通过单个所述固定组件便可实现所述拉手本体的固定,节省了所述拉手装置的占用空间,同时有效保证所述拉手装置的结构更简洁;此外,所述扭簧的设置使得所述拉手装置具备自动回位功能,以便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乘车体验。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包覆于所述第一固定孔边缘的所述卡环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所述拉手本体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延长了所述拉手装置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装饰盖的设置能够有效遮挡所述紧固件的止挡端,有效提高了所述拉手装置的整体美观性。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组成限制。此外,图中类似的数字用以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的安装剖面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位于收纳位置和工作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孔和限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扭簧在支撑环中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拉手装置;11、拉手本体;111、第一安装孔;112、固定孔;12、固定组件;121、支撑环;1211、周向滑动槽;1212、轴向卡槽;1213、限位卡凸;122、螺栓;123、螺母;13、扭簧;131、第一支腿;132、第二支腿;14、卡环;15、装饰盖;
2、安装支架;21、第二安装孔;22、限位孔;
3、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本实用新型不对所述拉手装置具体的应用的车辆的类型作任何限制,车辆的类型可以是商务车、轿车,也可以是客车、卡车,可以是燃油车、电动车,也可以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这种具体应用对象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车辆的拉手装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旨在节省所述拉手装置的占用空间且使其仅通过单紧固点便实现固定至车身上的目的。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身包括板状的安装支架2,安装支架2由长方形状的板状结构弯折形成;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对安装支架2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作任何限制,例如,安装支架2还可以设置成支架状结构,并且,安装支架2可以和车身本体呈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分体设置再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1包括拉手本体11、固定组件12和扭簧13,拉手本体11能够在使用时被握持,固定组件12通过安装支架2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当然,固定组件12也可以直接与车身本体固定连接,拉手本体11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固定组件12相连,扭簧13的两端分别与拉手本体11和固定组件12相连,以使拉手本体11能够在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归位至收纳位置。可选地,车辆的壳体3的一部分设置于拉手装置1和安装支架2之间,这部分壳体3包覆在安装支架2的外部,以避免安装支架2直接裸露在外部而影响壳体3的整体性。
如图3所示,以图3中所示方向为基准,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拉手本体11处于水平位置时为收纳位置,拉手本体11处于竖直位置时为工作位置,沿图3中箭头所示方向可以使拉手本体11由收纳位置转动至工作位置。当然,图3中的工作位置仅是示意性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处于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也可作为工作位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自行使用,本实用新型不对拉手装置1的使用方式作任何限制。具体而言,当乘客需要使用拉手装置1时,乘客只需抓住拉手本体11使其由收纳位置转动至任意工作位置;当乘客不需要使用拉手装置1时,松开拉手本体11,拉手本体11就能够在扭簧13的弹性作用力下自动归位至收纳位置。
基于上述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拉手装置1不需要借助安装基座进行安装,仅通过单个固定组件12便可实现拉手本体11在安装支架2上的固定,以此节省了拉手装置1的占用空间,同时有效保证拉手装置1的结构最大程度简洁化。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组件12和安装支架2之间可以是一体式设置,也可以是拆卸式设置,这种具体连接方式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可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不对拉手装置1在安装支架2上的具体设置位置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当然,本实用新型也不对拉手本体11的具体结构和材质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拉手本体11的形状为长条状,其材质优选为皮革或聚氨酯等软材料,使拉手本体11的手感更加柔和,以便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此外,本实用新型还不对扭簧13的具体尺寸、圈数、最大挠度、扭转力和材质作任何限制,扭簧13可以是热轧钢制备的扭簧,也可以是碳素钢丝制备的扭簧,还可以是琴钢丝制备的扭簧,这都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行设定。
如图1至6所示,在本可选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2包括支撑环121,支撑环121整体呈圆环状,拉手本体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壳体3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支撑环121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11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固定至第二安装孔21中,扭簧13的一端通过支撑环121与固定组件12相连。作为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支撑环121的材质优选为金属材料,以便保证固定组件12的整体强度,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支撑环121还可以由工程塑料等其他材质制成。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也不对支撑环121、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21、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自行设定。
如图4至6所示,在本可选实施例中,支撑环121的一端设置有周向滑动槽1211,扭簧13的第一支腿131搭接至周向滑动槽1211中且其端部与拉手本体11相连。具体地,拉手本体11上设置有固定孔112,扭簧13的第一支腿131的端部插接至固定孔112中。进一步地,支撑环121上还设置有轴向卡槽1212,扭簧13的第二支腿132设置在轴向卡槽1212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周向滑动槽1211的周向长度占扭簧13的截面周长的四分之一,即拉手装置1由收纳位置旋转90°至工作位置,当然,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0°至90°之间的任何位置均可以作为实际工作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周向滑动槽1211的周向长度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扭簧13的具体扭转程度确认周向滑动槽1211的周向长度。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也不对周向滑动槽1211和轴向卡槽1212的具体设置深度作任何限制,只要扭簧13能够分别与支撑环121和拉手本体11相连,且拉手本体11能够在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通过扭簧13自动归位至收纳位置即可,技术人员可以自行设定。
接下来参阅图4和图5,作为一种可选的设置方式,支撑环121的远离周向滑动槽1211的一端设置有两个限位卡凸1213,支撑环121通过限位卡凸1213卡合至车身上,具体地,两个限位卡凸1213呈相对设置,且安装支架2上相应设置有两个限位孔22,限位卡凸1213能够卡合至限位孔22中,以便有效保证支撑环121不会相对安装支架2转动,从而进一步有效保证拉手装置1在安装支架2上安装的稳定程度。可选地,限位孔22与同样设置在安装支架2上的第二安装孔21相连通,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限位孔22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安装孔21的附近,与第二安装孔21呈单独设置。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限位卡凸1213和限位孔22的具体形状、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作任何限制,例如,限位卡凸1213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还可以扇形,甚至可以是不规则形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需求自行设定。
如图1和2所示,在本可选实施例中,拉手装置1还包括卡环14,卡环14两端的开口处边缘向外延伸以形成环形固定边,进而包覆于第一安装孔111的边缘,以使卡环14与拉手本体11相连,以便有效降低拉手本体11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延长了拉手装置1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卡环14由金属材料制成,以便最大程度地增强其防护效果,当然,卡环14也可以由塑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不对卡环14的材质作任何限制。
可选地,固定组件12还包括螺栓122,螺栓122的一部分穿过支撑环121与安装支架2的一侧的螺母123固定连接,扭簧13位于螺栓122和支撑环121之间。当然,虽然本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紧固件为螺栓122,但这仅作为一种可选的设置方式,所述紧固件显然还可以其他具有紧固作用的构件,例如螺钉、铆钉等,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自行设定。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可选实施例中的固定组件12同时包括支撑环121和螺栓122,但这仅是一种用于提升固定强度的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组件12还可以只包括支撑环121和螺栓122中的一个,只要相应调整扭簧13的具体固定位置即可。作为一种可选的设置方式,螺栓12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扭簧13不会在轴向上发生不必要的形变,以便进一步保证拉手本体11在安装支架2上的稳固程度。
继续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可选地,拉手装置1还包括装饰盖15,装饰盖15固定在螺栓122的止挡端。具体地,装饰盖15的表面还设置有车辆的车标,以此能够有效提升车辆的辨识度,当然,所述装饰盖15的表面还可以设置其他花纹,甚至可以不设置花纹,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车辆的生产厂商或用户的实际需求自定设定。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要求保护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和拉手装置,所述拉手装置与车身相连,并且所述拉手装置为上述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拉手装置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拉手装置1在车身上的具体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作任何限制,可以设置三个,也可以设置四个,还可以设置更多个,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自行设定,这种具体设置数量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装置包括拉手本体、固定组件和扭簧,
所述拉手本体能够在使用时被握持,
所述固定组件与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所述拉手本体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固定组件相连,
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手本体和所述固定组件相连,以使所述拉手本体能够在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自动归位至收纳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撑环,
所述拉手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撑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至车身,
所述扭簧的一端通过所述支撑环与所述固定组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的一端设置有周向滑动槽,所述扭簧的第一支腿搭接至所述周向滑动槽中且其端部与所述拉手本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扭簧的第一支腿的端部插接至所述固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上还设置有轴向卡槽,所述扭簧的第二支腿设置于所述轴向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的远离所述周向滑动槽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卡凸,所述支撑环通过所述限位卡凸卡合至车身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装置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包覆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支撑环与车身相连,所述扭簧位于所述紧固件和所述支撑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装置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固定在所述紧固件的止挡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拉手装置,所述拉手装置与车身相连,并且所述拉手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手装置。
CN202121548591.8U 2021-07-08 2021-07-08 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215398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8591.8U CN215398339U (zh) 2021-07-08 2021-07-08 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8591.8U CN215398339U (zh) 2021-07-08 2021-07-08 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98339U true CN215398339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47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48591.8U Active CN215398339U (zh) 2021-07-08 2021-07-08 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983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32565B1 (ko) 기어 하우징
US8017870B2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a line
US20080211256A1 (en) Slidable visor assembly
EP2626585B1 (en) Guide pin
US10532715B2 (en) Steering wheel unit, airbag module, and steering wheel body
CN107947069B (zh) 固定构造以及电气接线箱
CN215398339U (zh) 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和车辆
KR20180021104A (ko) 차량의, 일반적으로 후방의, 플로어 내의 웰, 일반적으로 스페어 휠 웰 내에 장착되도록 의도된 고정 장치
US8091946B2 (en) Screwless visor mount assembly
PL1722990T3 (pl) Wahacz prowadzący do zawieszania kół pojazdu samochodowego
EP3684993B1 (en) Motor vehicle latch
US2008028915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Fixing a Trim Component on a Motor Vehicle Recess Post
CN108209061B (zh) 锁止式锁舌
US20050206132A1 (en) Stamped airbag retention members and method of airbag assembly
CN100528671C (zh) 车辆备用轮固定系统
CN210161943U (zh) 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US7055884B2 (en) Low-friction sleeve insert for a visor bearing
CN104210526A (zh) 方向盘
US5788205A (en) Rearview mirror mount
CN112124061A (zh) 连接结构
CN210257952U (zh) 一种汽车门护板卡扣防脱结构
JP4293666B2 (ja) 部品取付用クリップ
CN216767969U (zh) 一种防尘罩固定结构
CN210116364U (zh) 车辆用遮阳板安装座和具有其的遮阳板组件以及车辆
CN219498797U (zh) 汽车线束过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