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1943U - 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1943U
CN210161943U CN201920666196.6U CN201920666196U CN210161943U CN 210161943 U CN210161943 U CN 210161943U CN 201920666196 U CN201920666196 U CN 201920666196U CN 210161943 U CN210161943 U CN 210161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racket
vehicle body
connecting suppor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61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晓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661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1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1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1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后排座椅安装组件包括:车身连接支架以及座椅连接支架,车身连接支架适于与车身连接,车身连接支架具有第一角度调整部;座椅连接支架适于与座椅连接,座椅连接支架与车身连接支架枢转连接,座椅连接支架具有第二角度调整部;其中,第一角度调整部与第二角度调整部配合以使座椅连接支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切换,且座椅连接支架处于第二位置时,座椅的靠背与车身的地板平行。由此,一方面可以使座椅在第二位置时,座椅的靠背与行李箱盖板平齐,可以有效地提高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角度调整部与第二角度调整部对座椅进行两个位置之间的切换,位置切换更加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乘员的使用体验,方便乘员在车内休息,一般会将车辆的后排座椅设置成角度可调节。但是,现有的后排座椅的靠背放倒后与行李箱盖板之间存在高度差且具有一定地角度,会降低乘员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排座椅安装组件,所述后排座椅安装组件的使用体验更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后排座椅安装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包括:车身连接支架以及座椅连接支架,所述车身连接支架适于与车身连接,所述车身连接支架具有第一角度调整部;所述座椅连接支架适于与座椅连接,所述座椅连接支架与所述车身连接支架枢转连接,所述座椅连接支架具有第二角度调整部;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调整部与所述第二角度调整部配合以使所述座椅连接支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切换,且所述座椅连接支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座椅的靠背与所述车身的地板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一方面,在座椅处于第二位置时,使座椅与车身的相平行,从而可以使座椅在第二位置时,座椅的靠背与行李箱盖板平齐,两者之间成180°,可以有效地提高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角度调整部与第二角度调整部对座椅进行两个位置之间的切换,位置切换更加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角度调整部为滑动销,所述第二角度调整部为弧形凹槽,所述滑动销伸入所述弧形凹槽内且所述滑动销与所述弧形凹槽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连接支架包括:车身连接支架本体以及车身连接部,所述车身连接部形成在所述车身连接支架本体的边沿且朝向所述车身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上设置有车身安装螺母板,所述车身安装螺母板与所述车身连接部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连接支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车身连接支架与所述座椅连接支架通过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销轴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连接支架包括:座椅连接支架本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座椅连接支架的一侧边沿上的座椅连接部,所述座椅连接部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所述座椅连接支架本体上设置有所述销轴。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连接支架本体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以及弧形凹槽,所述销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车身连接支架上的第一安装孔以将所述车身连接支架与所述座椅连接支架枢转连接,所述弧形凹槽的弧线的圆心位于所述销轴的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上设置有座椅安装螺母板,所述座椅安装螺母板与所述座椅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座椅连接部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座椅安装螺母板凸起的安装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连接部上具有定位柱,所述座椅安装螺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的安装位置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的安装位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车身安装螺母板以及座椅安装螺母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车身安装螺母板以及座椅安装螺母板的装配示意图(座椅连接支架处于第一位置);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车身安装螺母板以及座椅安装螺母板的装配示意图(座椅连接支架处于第二位置)。
附图标记:
后排座椅安装组件100,车身安装螺母板200,座椅安装螺母板300,
车身连接支架10,车身连接支架本体11,滑动销111,车身连接部12,
座椅连接支架20,座椅连接支架本体21,弧形凹槽211,座椅连接部22,定位柱221,安装凸台222,
销轴30,
第一安装孔a,第二安装孔b,定位孔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100。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100包括:车身连接支架10以及座椅连接支架20,车身连接支架10适于与车身连接,车身连接支架10具有第一角度调整部;座椅连接支架20适于与座椅连接,座椅连接支架20与车身连接支架10枢转连接,座椅连接支架20具有第二角度调整部;其中,第一角度调整部与第二角度调整部配合以使座椅连接支架20在第一位置(参见图5)和第二位置(参见图6)之间可切换,且座椅连接支架20处于第二位置时,座椅的靠背与车身的地板平行。
具体而言,后排座椅安装组件100通过车身连接支架10与车身连接,通过座椅连接支架20与座椅连接,使车身连接支架10与座椅连接支架20枢转配合,从而使后排座椅在车辆的后排乘用空间内的角度可以调节,进而分别在车身连接支架10上设置第一角度调整部、在座椅连接支架20上设置第二角度调整部,并通过第一角度调整部和第二角度调整部配合以对座椅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使座椅处于第二位置时,座椅的靠背与车身的地板相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100,一方面,在座椅处于第二位置时,使座椅与车身的相平行,从而可以使座椅在第二位置时,座椅的靠背与行李箱盖板平齐,两者之间成180°,可以有效地提高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角度调整部与第二角度调整部对座椅进行两个位置之间的切换,位置切换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角度调整部为滑动销111,第二角度调整部为弧形凹槽211,滑动销111伸入弧形凹槽211内且滑动销111与弧形凹槽211滑动配合。由此,使滑动销111在弧形凹槽211内滑动,并在滑动销111在弧形凹槽211的一端止抵时,使座椅处于第一位置,在滑动销111在弧形凹槽211的另一端止抵时,使座椅处于第二位置。这样,使座椅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调整更加简单、方便,并使座椅调整过程中不会出现异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角度调整部和第二角度调整部适于限定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夹角。也就是说,可以根据不同车型地使用需求,调整第一角度调整部与第二角度调整部可调的角度范围,从而使本实施例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100适用于多种规格型号的车辆使用。其中,在第二调整部为弧形凹槽211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弧形凹槽211的弧长,从而调整角度调整范围。
在图3和图4所示的具体地实施例中,车身连接支架10包括:车身连接支架本体11以及车身连接部12,车身连接部12形成在车身连接支架本体11的边沿且朝向车身延伸。
具体而言,呈板状的车身连接支架本体11的边沿上形成有多个车身连接部12,每一个车身连接部12均为一端与车身连接支架本体11连接,另一端朝向车身延伸。这样,通过设置车身连接部12,从而使车身连接支架本体11与车身间隔开,从而可以避免调整座椅时,座椅与车身干涉。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车身上设置有车身安装螺母板200,车身安装螺母板200与车身连接部12固定。这样,可以提高后排座椅安装组件100与车身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座椅连接支架20包括:座椅连接支架本体21以及形成在座椅连接支架20的一侧边沿上的座椅连接部22,座椅连接部22与座椅固定连接,座椅连接支架本体21上设置有销轴30。由此,通过销轴30是座椅连接支架20与车身连接支架10枢转连接,并通过座椅连接部22将座椅连接支架20稳定地连接在座椅上,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后排座椅安装组件100与座椅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身连接支架10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a,座椅连接支架本体21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b,销轴30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b,车身连接支架10上的第一安装孔a以将车身连接支架10与座椅连接支架20枢转连接。
具体而言,销轴30为阶梯轴,进而变径的销轴30的一个轴颈段与第一安装孔a配合,另一个轴颈段与第二安装孔b配合,从而可以提高座椅连接支架20与车身连接支架10的枢转配合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弧形凹槽211的弧线的圆心位于销轴30的轴线上。也就是说,销轴30的转动中心与弧形凹槽211的圆心在同一点,从而可以提高第一角度调整部与第二角度调整部的角度调整的稳定性,并可以避免座椅连接支架20与车身连接支架10之间出现晃动。
在图4、图5和图6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座椅上设置有座椅安装螺母板300,座椅安装螺母板300与座椅连接部22固定连接,座椅连接部22上设置有朝向座椅安装螺母板300凸起的安装凸台222。由此,通过设置安装凸台222,不仅使座椅安装螺母板300与座椅连接部22更加贴合,从而可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在背离座椅的方向上,安装凸台222构造为凹槽,从而可以避免将两者进行紧固的紧固件的螺栓头伸出凹槽,从而避免紧固件与周围部件干涉。
进一步地,座椅连接部22上具有定位柱221,座椅安装螺母板300上设置有与定位柱221配合的定位孔c。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座椅安装螺母板300与座椅连接支架20之间的连接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采用上述后排座椅安装组件100,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后排座椅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连接支架,所述车身连接支架适于与车身连接,所述车身连接支架具有第一角度调整部;以及
座椅连接支架,所述座椅连接支架适于与座椅连接,所述座椅连接支架与所述车身连接支架枢转连接,所述座椅连接支架具有第二角度调整部;
其中,所述第一角度调整部与所述第二角度调整部配合以使所述座椅连接支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切换,且所述座椅连接支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座椅的靠背与所述车身的地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调整部为滑动销,所述第二角度调整部为弧形凹槽,所述滑动销伸入所述弧形凹槽内且所述滑动销与所述弧形凹槽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连接支架包括:车身连接支架本体以及车身连接部,所述车身连接部形成在所述车身连接支架本体的边沿且朝向所述车身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上设置有车身安装螺母板,所述车身安装螺母板与所述车身连接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连接支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车身连接支架与所述座椅连接支架通过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销轴枢转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连接支架包括:座椅连接支架本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座椅连接支架的一侧边沿上的座椅连接部,所述座椅连接部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所述座椅连接支架本体上设置有所述销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连接支架本体上形成有第二安装孔以及弧形凹槽,所述销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车身连接支架上的第一安装孔以将所述车身连接支架与所述座椅连接支架枢转连接,所述弧形凹槽的弧线的圆心位于所述销轴的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上设置有座椅安装螺母板,所述座椅安装螺母板与所述座椅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座椅连接部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座椅安装螺母板凸起的安装凸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连接部上具有定位柱,所述座椅安装螺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排座椅安装组件。
CN201920666196.6U 2019-05-09 2019-05-09 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0161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6196.6U CN210161943U (zh) 2019-05-09 2019-05-09 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6196.6U CN210161943U (zh) 2019-05-09 2019-05-09 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1943U true CN210161943U (zh) 2020-03-20

Family

ID=69790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6196.6U Active CN210161943U (zh) 2019-05-09 2019-05-09 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19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1220A (zh) * 2020-06-19 2020-10-02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侧气囊防挤压限位支架
JP7460003B1 (ja) 2023-03-24 2024-04-0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車両、部材の取付方法、及び車両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1220A (zh) * 2020-06-19 2020-10-02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侧气囊防挤压限位支架
JP7460003B1 (ja) 2023-03-24 2024-04-0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車両、部材の取付方法、及び車両の製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61943U (zh) 后排座椅安装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US9926970B2 (en) Joint device for pivotally connecting a mirror to a vehicle
US8925891B2 (en) Reverse detach mounting system
US6543831B2 (en) Windshield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s
US8979205B2 (en) Seat assembly having a cross member
US5810441A (en) Rotating device of automotive seat
US20080088167A1 (en)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7578557B2 (en) Hinge mountings for a motor vehicle seat with at least two stopper arms
EP1324426A2 (en) Vehicle roof mount antenna
US20080211256A1 (en) Slidable visor assembly
US20120205957A1 (en) Motorcycle passenger armrest assembly
CN105905000B (zh) 一种座椅转盘及装有该座椅转盘的汽车座椅
US20080092332A1 (en) Door Hinge for Motor Vehicle
US7905462B2 (en) End cover for vehicle seat adjuster
US7779659B2 (en) Door handle device
US10259401B2 (en) Interior component for vehicle
US5058237A (en) Snap-on hinge for a removable load platform in motor vehicles
US8102322B2 (en) Vehicle antenna assembly
WO2021030104A1 (en) Vehicle seat hinge assembly
CN112572247B (zh) 衬套
US7055884B2 (en) Low-friction sleeve insert for a visor bearing
CN211642042U (zh) 安装支架
CN112672950B (zh) 带有临时固定的机动车辆发动机罩铰链
CN210821717U (zh) 全地形车
CN215398339U (zh) 用于车辆的拉手装置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