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8114U - 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98114U
CN215398114U CN202120535723.7U CN202120535723U CN215398114U CN 215398114 U CN215398114 U CN 215398114U CN 202120535723 U CN202120535723 U CN 202120535723U CN 215398114 U CN215398114 U CN 215398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door
inner plate
door inner
reinforcing rib
main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57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春雷
于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Alt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572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98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98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98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后背门内板框架,后背门内板框架的一侧边中部至底边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主加强筋,后背门内板框架的另一侧边中部至底边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主加强筋;第一主加强筋与后背门内板框架之间形成第一三角形框架,第二主加强筋与后背门内板框架之间形成第二三角形框架,第一主加强筋和第二主加强筋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三主加强筋,第三主加强筋与第一主加强筋和第二主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三三角形框架。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门内板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内板结构的稳定性和力的传递性,提升了后背门弯曲和扭转刚度,且有效减轻了内板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零部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背门内板内部结构过于复杂,开孔率低,后背门内板重量大,不利于整车重量的控制,增加油耗或电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后背门内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一侧边中部至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底边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主加强筋,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另一侧边中部至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底边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主加强筋;所述第一主加强筋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之间形成第一三角形框架,所述第二主加强筋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之间形成第二三角形框架,所述第一主加强筋和所述第二主加强筋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三主加强筋,所述第三主加强筋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和所述第二主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三三角形框架。
其中,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两侧边之间设置有内板加强梁。
其中,所述内板加强梁的两端设置有接头端,所述接头端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两侧边通过点焊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主加强筋和第二主加强筋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底边角处和所述第一主加强筋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副加强筋。
其中,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底边角处和所述第二主加强筋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副加强筋。
其中,所述第一主加强筋、第二主加强筋和第三主加强筋的底部均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与后背门外板邻接。
其中,所述第一副加强筋和第二副加强筋的底部设置有支脚。
其中,所述内板加强梁的侧边与后背门外板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支脚与后背门外板之间设置有减震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优化后背门内板加强筋结构,增大内板开孔面积,有效减轻内板重量;
2、通过合理布置加强筋位置,优化力传递路径,提升后背门弯曲和扭转刚度;
3、通过加强筋上布置外板支撑结构,提升外板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门内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着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圈出部分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着C-C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后背门内板框架10,在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10的两侧边之间设置有内板加强梁30,如图4-5所示,所述内板加强梁30的两端设置有接头端,所述接头端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10的两侧边通过点焊连接固定。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10的一侧边中部至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10的底边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主加强筋21,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10的另一侧边中部至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10的底边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主加强筋22。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10之间形成第一三角形框架,而所述第二主加强筋22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10之间形成第二三角形框架,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和第二主加强筋22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和所述第二主加强筋22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三主加强筋23,所述第三主加强筋23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和所述第二主加强筋22之间形成第三三角形框架。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10的底边角处和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副加强筋41,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10的底边角处和所述第二主加强筋22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副加强筋42。所述第一主加强筋21、第二主加强筋22和第三主加强筋23的底部均设置有支脚50,所述支脚50与后背门外板邻接。所述第一副加强筋41和第二副加强筋42的底部也均设置有支脚。如图3所示,所述内板加强梁30的侧边与后背门外板60连接固定。所述第三主加强筋23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与后背门外板60之间设置有减震胶70,从而可以增加后背门外板的刚性。图2中的虚线箭头示出了两条主要的受力传递途径,本实施例的后背门内板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内板结构的稳定性和力的传递性,提升了后背门弯曲和扭转刚度,而且该后背门内板结构增大了内板开孔面积,有效减轻了内板重量。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及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包括后背门内板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一侧边中部至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底边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一主加强筋,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另一侧边中部至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底边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主加强筋;所述第一主加强筋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之间形成第一三角形框架,所述第二主加强筋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之间形成第二三角形框架,所述第一主加强筋和所述第二主加强筋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三主加强筋,所述第三主加强筋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和所述第二主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三三角形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两侧边之间设置有内板加强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加强梁的两端设置有接头端,所述接头端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两侧边通过点焊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和第二主加强筋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底边角处和所述第一主加强筋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副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内板框架的底边角处和所述第二主加强筋的中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副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加强筋、第二主加强筋和第三主加强筋的底部均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与后背门外板邻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加强筋和第二副加强筋的底部设置有支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加强梁的侧边与后背门外板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与后背门外板之间设置有减震胶。
CN202120535723.7U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 Active CN215398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5723.7U CN215398114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5723.7U CN215398114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98114U true CN215398114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8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5723.7U Active CN215398114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981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2246877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09700329U (zh) 减振器安装总成和车辆
CN203358683U (zh) 汽车副车架与纵梁安装点结构
CN215398114U (zh) 一种后背门内板结构
CN209888936U (zh) B柱内加强板
CN201665140U (zh) 汽车控制臂
WO2016163223A1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11918837U (zh) 后轮罩内加强板总成
CN215859632U (zh) 车门铰链安装板及车辆
CN213566147U (zh) 后轮罩加强结构及车辆
CN110626432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JP7347255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01065140Y (zh) 一种微车车身座椅框的后横梁结构
JP2003154907A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CN212950017U (zh) 后减震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3413478U (zh) 车门和车辆
CN219693309U (zh) 一种框架以及集成灶
CN211776771U (zh) 一种汽车电动撑杆安装支架结构
CN219447147U (zh) 中地板组件、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KR20200056229A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 마운팅구조
CN219257496U (zh) 一种b柱加强板总成
CN220562804U (zh) 一种车辆纵梁结构
CN216734482U (zh) 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9707120U (zh) 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02624392U (zh) 一种后侧围环式加强板组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5

Address after: 330001 No. 1, ringing South Road, Xiaol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Jiangxi

Patentee after: Jiangxi ALT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6 8 Shuangyang Road, Yizhuang East Industrial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