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4773U - 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 - Google Patents

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94773U
CN215394773U CN202121097559.2U CN202121097559U CN215394773U CN 215394773 U CN215394773 U CN 215394773U CN 202121097559 U CN202121097559 U CN 202121097559U CN 215394773 U CN215394773 U CN 215394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alibration
calibrating
coaxial
she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975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丽
蔡成闯
石涛
郑伟朋
王行巍
郭修伟
林森
陈丁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975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94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94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94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包括骨架、多个第一校准支座和多个第二校准支座,第一校准支座和第二校准支座的数量相同,第一校准支座和第二校准支座连接在骨架的顶部,第一校准支座和第二校准支座设置在骨架中心线的两侧,第一校准支座上设有第一校准孔,第二校准支座上设有第二校准孔,所有的第一校准支座上的第一校准孔同轴,所有的第二校准支座上的第二校准孔同轴,第一校准孔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校准孔的中心轴线平行。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装配工装为舱盖上支耳的安装提供了基准,提高了安装精准度,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舱舱盖装配技术领域,更加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方舱舱盖的左右两侧各设有至少两个支耳,通常为每侧4个、共8个支耳,两侧的支耳分别与主动杆和从动杆进行连接。在舱盖上安装支耳时,需要保证同侧的多个支耳同轴。如果所有支耳的安装均通过打激光人为安装,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会存在误差,安装难度非常大。
因此,需要一种辅助装配工装,将方舱舱盖每侧的多个支耳进行同轴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方舱舱盖的同侧多个支耳同轴安装时安装难度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创新地提供了一种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该同轴装配工装为舱盖上支耳的安装提供了基准,提高安装精准度,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包括骨架、多个第一校准支座和多个第二校准支座,所述第一校准支座和所述第二校准支座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校准支座和所述第二校准支座连接在所述骨架的顶部,所述第一校准支座和所述第二校准支座设置在所述骨架中心线的两侧,所述第一校准支座上设有第一校准孔,所述第二校准支座上设有第二校准孔,所有的第一校准支座上的第一校准孔同轴,所有的第二校准支座上的第二校准孔同轴,所述第一校准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校准孔的中心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准支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底座上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支耳,所述第一底座的底部与所述骨架连接,两个第一支耳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两个第一支耳上均设有所述第一校准孔,两个第一校准孔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耳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倾斜段的顶部与所述水平段连接,所述水平段位于所述倾斜段远离所述第二校准支座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段上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校准支座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底座上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支耳,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与所述骨架连接,两个第二支耳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部,两个第二支耳上均设有所述第二校准孔,两个第二校准孔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准支座与所述骨架焊接或螺接,所述第二校准支座与所述骨架焊接或螺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准支座与所述骨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校准支座与所述骨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校准支座和所述第二校准支座之间的距离通过滑动变大或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准支座和所述第二校准支座的底部均设有滑块,所述骨架的顶部设有与第一校准支座底部滑块和第二校准支座底部滑块分别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滑槽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轴线垂直于滑块的滑动方向,所述螺纹孔内连接有止滑螺栓,所述止滑螺栓穿入所述滑槽内的端部抵在所述滑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为立体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为舱盖上支耳的安装提供了基准,提高了安装精准度,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的第一校准支座和第二校准支座均包括两个平行的支耳,在进行舱盖上的支耳安装时,被安装的舱盖支耳夹在校准支座的两个支耳之间,为舱盖支耳安装提供限位,进一步提高安装精准度、降低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校准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辅助舱盖支耳装配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辅助舱盖装配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骨架;11、滑槽;
2、第一校准支座;21、第一校准孔;22、第一底座;23、第一支耳;231、水平段;232、倾斜段;233、安装孔;
3、第二校准支座;31、第二校准孔;32、第二底座;33、第二支耳;
4、滑块;
5、止滑螺栓;
6、舱盖;61、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包括骨架1、多个第一校准支座2和多个第二校准支座3,第一校准支座2和第二校准支座3的数量相同,第一校准支座2用于校准舱盖6一侧的支耳61,第二校准支座3用于校准舱盖6另一侧的支耳61,第一校准支座2的数量与其校准侧的支耳61数量相同,第二校准支座3的数量与其校准侧的支耳61数量相同。以舱盖6每侧4个支耳61为例,第一校准支座2的数量为4个,第二校准支座3的数量为4个。
第一校准支座2和第二校准支座3连接在骨架1的顶部,第一校准支座2和第二校准支座3设置在骨架1中心线的两侧,第一校准支座2上设有第一校准孔21,第二校准支座3上设有第二校准孔31,所有的第一校准支座2上的第一校准孔21同轴,从而保证与第一校准孔21对准的舱盖支耳61同轴;所有的第二校准支座3上的第二校准孔31同轴,从而保证与第二校准孔31对准的舱盖支耳61同轴;第一校准孔2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校准孔31的中心轴线平行,进入使得舱盖6两侧的支耳61平行。优选地,第一校准孔2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校准孔31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在使用时,将需安装在舱盖6一侧的支耳61分别与第一校准孔21一一对应对准、中心线重合,由于所有的第一校准孔21同轴,便实现了安装在舱盖6一侧的支耳61同轴;舱盖6另一侧的支耳61安装时,则与第二校准孔31一一对应对准、中心线重合,能实现舱盖6另一侧的支耳61同轴。整个操作过程简便,且对准精度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校准支座2包括第一底座22和第一底座22上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支耳23,第一底座22的底部与骨架1连接,两个第一支耳23垂直固定在第一底座22的顶部,两个第一支耳23上均设有第一校准孔21,两个第一校准孔21同轴。两个第一支耳23之间的间距大于舱盖支耳61的厚度,在校准时,舱盖支耳61可夹在两个第一支耳23之间,起到限位作用。
第一支耳23包括水平段231和倾斜段232,倾斜段232的底部固定在第一底座22上,倾斜段232的顶部与水平段231连接,水平段231位于倾斜段232远离第二校准支座3的一侧。倾斜段232与水平段231之间可通过连接板连接。倾斜段232起到过渡的作用,使得水平段231上的第一校准孔21可处于骨架1的外侧,更加便于校准操作。
优选地,倾斜段232上设有安装孔233,通过安装孔233可以辅助舱盖6与舱体之间的安装。
第二校准支座3包括第二底座32和第二底座32上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支耳33,第二底座的底部与骨架1连接,两个第二支耳33垂直固定在第二底座32的顶部,两个第二支耳33上均设有第二校准孔31,两个第二校准孔31同轴。两个第二支耳33之间的间距大于舱盖支耳61的厚度,在校准时,舱盖支耳61可夹在两个第二支耳33之间,起到限位作用。
第一校准支座2与骨架1焊接或螺接,第二校准支座3与骨架1焊接或螺接。如图5所示,第一校准支座2和第二校准支座3均焊接在骨架1的顶部。如图8所示,第一校准支座2和第二校准支座3均通过转接板、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与骨架1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校准支座2与骨架1滑动连接,第二校准支座3与骨架1滑动连接,第一校准支座2和第二校准支座3之间的距离通过滑动变大或缩小。可以通过滑动第一校准支座2和第二校准支座3来调节两个校准支座之间的距离,进而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舱盖6上的支耳61的安装。
如图6所示,第一校准支座2和第二校准支座3的底部均设有滑块4,骨架1的顶部设有与第一校准支座2底部滑块4和第二校准支座3底部滑块4分别匹配的滑槽11,滑槽11的滑槽11壁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轴线垂直于滑块4的滑动方向,螺纹孔内连接有止滑螺栓5,止滑螺栓5穿入滑槽11内的端部抵在滑块4上。滑槽11可焊接在骨架1的顶部,滑块4卡入滑槽11内并能沿滑槽11滑动,滑块4的长度较长,当第一校准支座2或第二校准支座3滑动到预设的位置时,即第一校准支座2和第二校准支座3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向滑槽11内部拧动螺栓,使螺栓的端部抵在滑块4上,锁止滑动。
骨架1为立体框架,骨架1的具体形状根据安装需要设计,可以是规则的立体结构,也可以是异形结构,便于后期的安装。也可以增加多条斜梁、横梁和纵梁来增加其自身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辅助装配的工作过程为:
1、同轴装配工装基准的准备:同轴装配工装在机加工过程中,依照长度方向统一雕刻关于宽度方向对称的中心线为工装基准;在长度方向正下方适当位置雕刻水平线为同轴装配工装的水平基准;在长度方向统一雕刻关于长度方向对称的中心线为同轴装配工装基准,一共3条工装基准线。
2、舱盖基准的统一:根据舱盖6的最终实物通过选取重要位置的点来确定舱盖6的长度方向雕刻关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在长度方向雕刻关于长度方向对称的中心线,一共两条基准线。
3、同轴装配工装基准与舱盖基准的统一:将同轴装配工装基准进行翻转使第一校准支座2和第二校准支座3朝下,同时在舱盖64边选取6个位置放置带调节高度的装置进行固定,保证长度方向统一雕刻关于长度方向对称的中心线为同轴装配工装基准与舱盖6的长度方向雕刻关于长度方向对称的中心线重合,在舱盖6和同轴装配工装基准的左端打激光通过微调使同轴装配工装基准长度方向正下方适当位置雕刻水平线为工装的水平基准与激光打出的线条重合。
4、将舱盖6一侧需要安装的支耳61通过销轴与第一校准支座2连接对准,将舱盖6另一侧需要安装的支耳61通过销轴与第二校准支座3连接对准,将支耳61座固定在舱盖6上,装配时的状态图如图7和8所示。
本实用新型在同轴装配工装与舱盖的位置确定好后,可一次性安装所有的支耳61,无需再调整同轴装配工装的位置,安装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比打激光人为划线安装提供了更高的精准度,降低了操作难度;为舱盖的安装提供了基准;为支耳安装提供限位作用;为后续的组装工序提供了可以操作的平台和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多个第一校准支座(2)和多个第二校准支座(3),所述第一校准支座(2)和所述第二校准支座(3)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校准支座(2)和所述第二校准支座(3)连接在所述骨架(1)的顶部,所述第一校准支座(2)和所述第二校准支座(3)设置在所述骨架(1)中心线的两侧,所述第一校准支座(2)上设有第一校准孔(21),所述第二校准支座(3)上设有第二校准孔(31),所有的第一校准支座(2)上的第一校准孔(21)同轴,所有的第二校准支座(3)上的第二校准孔(31)同轴,所述第一校准孔(2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校准孔(31)的中心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准支座(2)包括第一底座(22)和第一底座(22)上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支耳(23),所述第一底座(22)的底部与所述骨架(1)连接,两个第一支耳(23)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22)的顶部,两个第一支耳(23)上均设有所述第一校准孔(21),两个第一校准孔(21)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耳(23)包括水平段(231)和倾斜段(232),所述倾斜段(232)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22)上,所述倾斜段(232)的顶部与所述水平段(231)连接,所述水平段(231)位于所述倾斜段(232)远离所述第二校准支座(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232)上设有安装孔(2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校准支座(3)包括第二底座(32)和第二底座(32)上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支耳(33),所述第二底座(32)的底部与所述骨架(1)连接,两个第二支耳(33)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32)的顶部,两个第二支耳(33)上均设有所述第二校准孔(31),两个第二校准孔(31) 同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准支座(2)与所述骨架(1)焊接或螺接,所述第二校准支座(3)与所述骨架(1)焊接或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准支座(2)与所述骨架(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校准支座(3)与所述骨架(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校准支座(2)和所述第二校准支座(3)之间的距离通过滑动变大或缩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准支座(2)和所述第二校准支座(3)的底部均设有滑块(4),所述骨架(1)的顶部设有与第一校准支座(2)底部滑块(4)和第二校准支座(3)底部滑块(4)分别匹配的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滑槽(11)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轴线垂直于滑块(4)的滑动方向,所述螺纹孔内连接有止滑螺栓(5),所述止滑螺栓(5)穿入所述滑槽(11)内的端部抵在所述滑块(4)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为立体框架。
CN202121097559.2U 2021-05-19 2021-05-19 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 Active CN215394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7559.2U CN215394773U (zh) 2021-05-19 2021-05-19 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7559.2U CN215394773U (zh) 2021-05-19 2021-05-19 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94773U true CN215394773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76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97559.2U Active CN215394773U (zh) 2021-05-19 2021-05-19 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947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94773U (zh) 方舱舱盖的同轴装配工装
CN218751451U (zh) 一种机翼主体装配工装
CN212526981U (zh) 一种方便盲孔法兰翻转的转运组件
CN211162636U (zh) 一种旅游车推力杆横梁总成焊接工装
CN113513957A (zh) 用于汽车检测的带孔型材柔性装置
CN212122440U (zh) 一种用于管座钻孔的夹具
CN212373623U (zh) 用于游艇艉轴安装的工装
CN107538085B (zh) 大型非金属复合材料锥形舱体的加工方法
CN213352196U (zh) 一种大型漏斗制造用的工装
CN216802399U (zh) 用于激光雷达设备的安装装置
CN104889776A (zh) 一种烧结机风箱加工工装
CN220515890U (zh) 一种拼焊工装
CN110116337A (zh) 重型风机底座毛坯的余量检验和划线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218051105U (zh) 一种屏蔽分线器的点焊胎具
CN219818565U (zh) 一种后架组件焊接工装
CN215395159U (zh) 一种加工中心刀具放置架
CN220783697U (zh) 一种法兰加工定位夹具
CN210912243U (zh) 一种车载雷达的固定装置
CN210499047U (zh) 一种起重机臂架上弦杆焊接工装
CN217991630U (zh) 回转框架单元、回转框架以及回转框架单元的加工工装
CN219746766U (zh) 一种盾构机刀箱安装精度调节工装
CN220312355U (zh) 一种对罐胎架及可调式对罐工装
CN220312287U (zh) 一种盾体拼合工装
CN215091635U (zh) 一种挖掘机前机架部件的焊接工装
CN213437546U (zh) 一种下料长度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50001 No.50 Dongqing street,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01 No.50 Dongqing street,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