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1038U - 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1038U
CN215341038U CN202120753212.2U CN202120753212U CN215341038U CN 215341038 U CN215341038 U CN 215341038U CN 202120753212 U CN202120753212 U CN 202120753212U CN 215341038 U CN215341038 U CN 215341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nd portion
light
glass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532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uang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532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10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1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10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属于交互显示终端领域。该触摸边框组件包括:外框,其设有安装腔,以及与安装腔连通的腔开口;安装腔提供红外管安装空间;滤光条,其与外框卡接;滤光条包括本体部、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于腔开口,红外线能够穿过第一端部以射入或射出安装腔;第一端部、本体部以及第二端部之间围绕形成安装槽,安装槽提供玻璃插装空间;第一端部为透光部,第二端部为遮光部。该触摸显示屏包括上述的触摸边框组件、红外管以及玻璃。该触摸边框组件中,在滤光条设置了用于提升显示效果的遮光部,滤光条可实现多种功能;该触摸显示屏中,玻璃插入滤光条,滤光条设有遮光部,可防止漏光,提升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互显示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
背景技术
红外线技术触摸屏,即红外触摸屏,是由装在触摸屏面框内的红外线发射元件与红外线接收感测元件构成的触摸显示终端,这些元件在屏幕表面形成红外线探测网,触控操作的物体(比如手指)可以改变触点的红外线,进而被转化成触控的位置而实现操作的响应。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一般包括显示模组、设在显示模组前侧的玻璃(如玻璃)、以及包围在显示模组和玻璃的外周的触摸边框组件,触摸边框组件的后端与显示模组的背板安装配合。
现有的红外触摸显示屏中,对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有限,光线容易从触摸边框组件与玻璃之间的缝隙漏出,影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有些红外触摸显示屏中,增加了其他结构,以加强光线利用率,提升显示效果。但是,整个触摸显示屏的结构比较复杂,装配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摸边框组件,其在滤光条设置了用于提升显示效果的遮光部,滤光条可实现多种功能。
为达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摸边框组件,包括:
外框,其设有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腔开口;所述安装腔提供红外管安装空间;
滤光条,其与所述外框卡接;所述滤光条包括本体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一端的第一端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另一端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于所述腔开口,红外线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端部以射入或射出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端部、本体部以及第二端部之间围绕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提供玻璃插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触摸显示屏,玻璃插入滤光条内,遮光部防止光线穿过滤光条和玻璃,简化了整体结构,便于组装。
为达上述目的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摸显示屏,包括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红外管、以及玻璃;所述红外管朝向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玻璃插入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限位面,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三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以及所述第三限位面围成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所述玻璃的前侧表面,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所述玻璃的周向侧面,所述第三限位面抵接所述玻璃的后侧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触摸边框组件,其在滤光条设置了用于提升显示效果的遮光部,滤光条可实现多种功能;该触摸显示屏中,玻璃插入滤光条内,滤光条的第二端部设计为遮光部,以防止光线穿过滤光条、玻璃、以及二者之间的间隙,从而加强光线利用率,提升显示效果,整体结构得到简化,便于组装。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触摸边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触摸显示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滤光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滤光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触摸显示终端的玻璃的组装过程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触摸显示终端的玻璃的组装过程示意图之二;
图中:10、外框;101、安装腔;102、腔开口;11、水平板部;111、第一卡接凹部;12、竖向板部;121、第二卡接凹部;20、滤光条;201、安装槽;202、透光部;203、遮光部;21、第一端部;211、第一限位面;22、本体部;221、第二限位面;23、第二端部;231、第三限位面;24、第一卡接凸筋;25、第二卡接凸筋;31、红外PCB板;32、红外管;40、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对于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而言,当其正常应用时,前后方向即为厚度方向(y方向),左右方向即为水平方向(x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在滤光条20设置了用于提升显示效果的遮光部202,并且滤光条20可对玻璃40进行多方向的支撑,从而使结构得到简化,便于组装。
其中,触摸显示屏可以为但不限于应用于教室、会议室、地铁、商场、图书馆、地铁站等处的智能交互设备的显示屏。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显示屏的一实施例中,该触摸显示屏包括触摸边框组件以及玻璃40;
触摸边框组件包括:
外框10,其设有安装腔101,以及与所述安装腔101连通的腔开口102;安装腔101提供红外组件安装空间;外框10设有用于安装滤光条20的安装部;
红外组件,其设于安装腔101内;红外组件包括固定于外框10的红外PCB板31,还包括固定于红外PCB板31的红外管32,红外管32为接收红外管32或发射红外管32;
滤光条20,其与外框10的安装部卡接,以实现滤光条20的固定;滤光条20包括本体部22,连接于本体部22一端的第一端部21,以及连接于本体部22另一端的第二端部23;第一端部21设置并遮挡于腔开口102处,以使光线必须经过第一端部21才可射入或射出安装腔101内;其中,第一端部21为红外滤光结构,即,红外线能够穿过第一端部21以射入或射出安装腔101;第一端部21、本体部22以及第二端部23之间围绕形成安装槽201,安装槽201提供玻璃40插装空间,以供玻璃40插入固定;安装槽201开口的朝向与腔开口102的朝向相同;
该触摸显示屏中,玻璃40插入滤光条20的安装槽201,第一端部21抵接玻璃40的前侧表面,以限制玻璃40在厚度方向上向前侧移动的自由度;第二端部23抵接玻璃40的后侧表面,以限制玻璃40在厚度方向上向后侧移动的自由度;本体部22抵接玻璃40的周向侧面,以限制玻璃40在水平方向上向外侧移动的自由度。
本实用新型的触摸边框组件,滤光条20与外框10卡接,滤光条20提供安装槽201,以供玻璃40插入,通过安装槽201的多个槽面,可给玻璃40提供多个方向的支撑,无需增加其他结构来支撑固定玻璃40,从而简化触摸边框组件的结构,便于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显示屏,采用的触摸边框组件,可通过滤光条20对玻璃40进行可靠支撑,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制造。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滤光条20具备更多功能,将滤光条20配置为:可以防止漏光。具体通过如下方式实施:
将第一端部21设为红外透光部202,第一端部21允许红外线通过,以使红外线能够穿过透光部202以射入或射出安装腔101,以使安装腔101内的发射红外管32射出的红外线能够穿过滤光条20,并使外部的红外线能够穿过滤光条20射入安装腔101内,从而实现红外触摸感应功能;
将第二端部23设为遮光部203,遮光部203阻碍所有波长的光线穿过,从而防止触摸显示屏内部的背光模组中的光源发出的光从滤光条20、滤光条20与玻璃40之间的间隙、以及玻璃40的边缘部位穿过,避免光源的光线由触摸边框组件的缝隙漏出,从而提升背光光源的光利用率,保证触摸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如此设置,无需设置其他用于提升光利用率的结构,或可减少设置其他用于提升光利用率的结构,单个滤光条20可实现多种功能,使触摸显示屏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便于组装。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遮光效果,将本体部22接近第二端部23的一端也设为遮光部203。
其中,红外透光部202和遮光部203的设置至少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施:
在注塑成型滤光条20时,在模具中添加不同材料,实现滤光条20一部分滤红光,一部分遮光;或,
在红外滤光条20的本体部22以及第二端部23的外表涂覆遮光材料层,以形成遮光部203;或,
在红外滤光条20的本体部22以及第二端部23的外表粘贴遮光膜,以形成遮光部203。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何种材料实现透光部202的过滤红外线的功能,以及采用何种材料实现遮光部203的遮光功能,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此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具体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滤光条20对玻璃40的支撑:
在厚度方向上,第一端部21设于第二端部23的前侧;在厚度方向上,第一端部21的后侧面为第一限位面211;在水平方向上,本体部22的外侧面为第二限位面221;在厚度方向上,第二端部23的前侧面为第三限位面231;
第一限位面211、第二限位面221以及第三限位面231围绕形成安装槽201;第一限位面211用于对玻璃40厚度方向上的前侧面进行支撑,第二限位面221用于对玻璃40水平方向上的外侧面进行支撑,第三限位面231用于对玻璃40厚度方向上的后侧面进行支撑。
现有的触摸显示屏中,滤光条20一般仅能够在一个方向上对玻璃40进行支撑,还需要增加其他结构在其他方向上对玻璃40进行支撑;而本实施例中,单个滤光条20可对玻璃40进行三个方向上的支撑,简化了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的结构,便于组装。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滤光条20对玻璃40的可靠支撑,将滤光条20配置为:第一端部21背离安装槽201一侧的表面与外框10抵接,也即,第一端部21背离第一限位面211一侧的表面与外框10抵接;本体部22背离安装槽201一侧的表面与外框10抵接,也即,本体部22背离第二限位面221一侧的表面与外框10抵接。如此设置,通过外框10对滤光条20的抵顶,能够使滤光条20在厚度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对玻璃40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撑。
本实施例中,滤光条20中具体通过如下方式设置;在厚度方向上,第一端部21位于第二端部23的前侧;在厚度方向上,第一端部21的后侧面为第一限位面211;在水平方向上,本体部22的内侧面为第二限位面221;在厚度方向上,第二端部23的前侧面为第三限位面231。
进一步地,通过如下方式设置外框10,以实现外框10与滤光条20的配合:外框10包括水平板部11以及竖向板部12;水平板部11与竖向板部12配合围成安装腔101,竖向板部12与水平板部11之间形成腔开口102;第一端部21背离第一限位面211一侧的侧面与水平板部11抵接;本体部22背离第二限位面221一侧的侧面与竖向板部12抵接。
通过第一端部21与水平板部11抵接,可通过外框10在厚度方向上对第一端部21进行支撑;通过本体部22与竖向板部12抵接,可通过外框10在水平方向上对本体部22进行支撑;如此,使滤光条20能对玻璃40进行更加可靠的支撑。
在一实施例中,在滤光条20设置卡接凸筋,在外框10设置安装部,卡接凸筋与安装部卡接,以实现滤光条20的安装固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滤光条20与外框10之间的可靠连接,以保证滤光条20对玻璃40的可靠支撑,在外框10设置了水平板部11以及竖向板部12的基础上,滤光条20上设有至少两卡接凸筋,其一为第一卡接凸筋24,另一为第二卡接凸筋25;水平板部11上设有第一安装部,竖向板部12上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一卡接凸筋24与第一安装部卡接,第二卡接凸筋25与第二安装部卡接。
本实施例中,滤光条20与外框10之间具体通过如下方式卡接配合:
第一卡接凸筋24设于第一端部21接近水平板部11的一侧,第一安装部为第一卡接凹部111;所述第一卡接凸筋24卡入所述第一卡接凹部111内;所述水平板部11限制所述滤光条20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在水平方向上向内、以及在厚度方向上向前移动的自由度;
所述第二卡接凸筋25设于所述第二端部23接近所述竖向板部12的一侧,第二安装部为第二卡接凹部121,所述第二卡接凸筋25卡入所述第二卡接凹部121内;所述竖向板部12限制所述滤光条20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在水平方向上向内、以及在厚度方向上向后移动的自由度。
通过滤光条20与外框10的卡接,可实现外框10在厚度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的可靠限位,保证滤光条20的可靠固定,从而保证滤光条20对玻璃40的可靠支撑。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在保证对玻璃40的支撑效果的前提下,便于将玻璃40与滤光条20进行装配,将滤光条20的第二端部23配置为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变形复位能力的弹力结构,以使第二端部23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可以将玻璃40夹紧于第二端部23与第一端部21之间。
具体地,将第二端部23配置为弹力臂;第二端部23的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连接端与本体部22连接;第二端部23为弹力臂;第二端部23的一端为与本体部22连接的连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当外部压力作用于所述第二端部23接近所述第一端部21的一侧时,第二端部23可变形以积蓄弹性力;自由端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具有向安装槽201的内部运动的趋势。
当安装玻璃40时,将玻璃40插入安装槽201,在玻璃40插入的过程中,玻璃40挤压自由端(如图7所示),第二端部23张开,自由端的一部分变形以积蓄弹性力,当玻璃40插装到位之后,自由端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夹紧玻璃40,以对玻璃40进行支撑。
将第二端部23与第一端部21之间的最小间距配置为:小于玻璃40的厚度;如此,仅需要在组装玻璃40时,施加一些外力,即可将玻璃40插入安装槽201,既便于组装玻璃40,又可以实现第二端部23对玻璃40的可靠夹紧。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第二端部23的弹力臂具备挤压后复位变形的能力,将第二端部23接近第一端部21一侧的侧面,即第三限位面231,设为向第一端部21方向凸起的凸形弧面。
具体地,凸形弧面包括接近本体部22一侧的第一坡面,以及远离本体部22一侧的第二坡面,第一坡面与第二坡面在坡顶处连接;玻璃40插入安装槽201时,先抵推第二坡面,使第二端部23的自由端向远离安装槽201的方向转动,以使玻璃40能够进一步插入。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10),其设有安装腔(101),以及与所述安装腔(101)连通的腔开口(102);所述安装腔(101)提供红外管(32)安装空间;
滤光条(20),其与所述外框(10)卡接;所述滤光条(20)包括本体部(22)、连接于所述本体部(22)一端的第一端部(21)、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部(22)另一端的第二端部(23);所述第一端部(21)、本体部(22)以及第二端部(23)之间围绕形成安装槽(201),所述安装槽(201)提供玻璃(40)插装空间;所述第一端部(21)设于所述腔开口(102),所述第一端部(21)为透光部,红外线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端部(21)以射入或射出所述安装腔(101);所述第二端部(23)为遮光部(203),所述遮光部(203)防止光线由所述第二端部(23)背离所述第一端部(21)一侧穿过所述滤光条(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22)接近所述第二端部(203)的一端为遮光部(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21)包括第一限位面(211),所述本体部(22)包括第二限位面(221),所述第二端部(23)包括第三限位面(231),所述第一限位面(211)、所述第二限位面(221)以及所述第三限位面(231)围绕形成安装槽(201);
所述第一端部(21)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面(211)一侧的表面抵接所述外框(10),所述本体部(22)背离所述第二限位面(221)一侧的表面抵接所述外框(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0)包括水平板部(11)以及竖向板部(12);所述水平板部(11)与所述竖向板部(12)配合围成所述安装腔(101),所述竖向板部(12)与所述水平板部(11)之间形成所述腔开口(102);
所述第一端部(21)背离所述第一限位面(211)一侧的侧面与所述水平板部(11)抵接;所述本体部(22)背离第二限位面(221)一侧的侧面与竖向板部(12)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条(20)包括卡接凸筋,所述滤光条(20)通过所述卡接凸筋与所述外框(10)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条(20)包括第一卡接凸筋(24)以及第二卡接凸筋(25),所述第一卡接凸筋(24)与所述水平板部(11)卡接,所述第二卡接凸筋(25)与所述竖向板部(12)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凸筋(24)设于所述第一端部(21)接近所述水平板部(11)的一侧,所述水平板部(11)设有第一卡接凹部(111),所述第一卡接凸筋(24)卡入所述第一卡接凹部(111)内;所述水平板部(11)限制所述滤光条(20)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在水平方向上向内、以及在厚度方向上向前移动的自由度;
所述第二卡接凸筋(25)设于所述第二端部(23)接近所述竖向板部(12)的一侧,所述竖向板部(12)设有第二卡接凹部(121),所述第二卡接凸筋(25)卡入所述第二卡接凹部(121)内;所述竖向板部(12)限制所述滤光条(20)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在水平方向上向内、以及在厚度方向上向后移动的自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23)为弹力臂;所述第二端部(23)的一端为与所述本体部(22)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当外部压力作用于所述第二端部(23)接近所述第一端部(21)的一侧时,所述第二端部(23)可变形以积蓄弹性力,所述第二端部(23)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具有向安装槽(201)的内部运动的趋势。
9.一种触摸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触摸边框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01)内的红外管(32)、以及玻璃(40);所述红外管(32)朝向所述第一端部(21);所述玻璃(40)插入所述安装槽(20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21)包括第一限位面(211),所述本体部(22)包括第二限位面(221),所述第二端部(23)包括第三限位面(231),所述第一限位面(211)、所述第二限位面(221)以及所述第三限位面(231)围成所述安装槽(201);所述第一限位面(211)抵接所述玻璃(40)的前侧表面,所述第二限位面(221)抵接所述玻璃(40)的周向侧面,所述第三限位面(231)抵接所述玻璃(40)的后侧表面。
CN202120753212.2U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 Active CN2153410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3212.2U CN215341038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3212.2U CN215341038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1038U true CN215341038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53212.2U Active CN215341038U (zh) 2021-04-13 2021-04-13 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10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7789A1 (zh) * 2021-11-05 2023-05-11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7789A1 (zh) * 2021-11-05 2023-05-11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0672B (zh)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US8264825B2 (en) Flat type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215341038U (zh) 一种触摸边框组件以及触摸显示屏
CN10898950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727147A (zh) 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CN210865428U (zh) 一种开关显示装置
JPH11219122A (ja) Pdp表示装置
CN113593437A (zh) 显示装置
CN113641262B (zh) 电子设备
CN219738077U (zh) 显示设备和触摸边框组件
CN210534384U (zh) 一种塑封适配器器件光模块及其光口电磁屏蔽结构
CN215601401U (zh) 一种液晶电视显示屏侧边挡光结构
CN220154762U (zh) 滤光条及电子设备
CN216014235U (zh) 一种滤光条以及交互平板
CN220526142U (zh) 一种触摸屏
CN213847320U (zh) 一种面板密封装置
CN111971638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7506306U (zh) 显示设备
CN211478816U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329100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792493U (zh) 导光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5954698U (zh) 显示设备
CN219320761U (zh) 显示设备的红外触控组件以及显示设备
CN212966862U (zh) 一种薄屏挡光结构
CN212010216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