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1262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41262B CN113641262B CN202110810735.0A CN202110810735A CN113641262B CN 113641262 B CN113641262 B CN 113641262B CN 202110810735 A CN202110810735 A CN 202110810735A CN 113641262 B CN113641262 B CN 1136412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guide
- hole
- electronic device
-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电子设备,包括边框、扬声器、光传感器和导光件;边框包括通孔阵列,该通孔阵列包括多个通孔,扬声器面向该通孔阵列设置,从而其输出的声音可通过该多个通孔向外传输;导光件设置在至少一个通孔中,光传感器位于导光件的光路上,从而可以接收到导光件传入的环境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复用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出音孔,在电子设备上构造环境光传输通道,即利用电子设备壳体上既有的通孔作为通光孔,而无需在电子设备上额外开孔。并且,由于所复用的通孔与屏幕是物理隔离的,因此可以防止屏幕光与环境光掺杂在一起,从而保证环境光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一般具有根据环境光强度调节屏幕亮度的功能,例如在检测到屏幕侧的环境光强降低时,调低屏幕亮度,在检测到屏幕侧的环境光强升高时,调高屏幕亮度。
目前,为了能够实时测得环境光情况,通常采用屏下开设通光孔的方式,使屏幕侧的环境光通过通光孔照射到电子设备内部,通过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的感光器件测量环境光。例如,图1示例性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10和屏幕组件120,屏幕组件120包括玻璃板121和设在玻璃板121正下方的触摸屏122,玻璃板121四周与壳体110四周粘合,从而盖封在壳体上以限定出容置腔。玻璃板121正下方超出触摸屏121的边缘处开设有通光孔130,使得环境光线穿过玻璃板,沿通光孔130照射到电子设备内部,从而通过电子设备内容的光感器件实现对环境光的测量。
上述屏下开设通光孔的方案会降低触摸屏占比,并且,触摸屏边缘漏光现象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屏下开设通光孔以采集环境光的方案会降低触摸屏占比,并且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边框、扬声器、光传感器和导光件;边框包括通孔阵列,该通孔阵列包括多个通孔,多个通孔面向扬声器,以用于传输扬声器输出的声音;导光件设置在至少一个通孔中,光传感器位于导光件的光路上,用于接收导光件传输的环境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复用电子设备上的至少一个出音孔,在电子设备上构造环境光传输通道,即利用电子设备壳体上既有的通孔作为通光孔,而无需在电子设备上额外开孔。并且,由于所复用的通孔与屏幕是物理隔离的,因此可以防止屏幕光与环境光掺杂在一起,从而保证环境光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边框的第一组成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第一外侧面从电子设备的后盖向第二外侧面延伸,第二外侧面从第一外侧面向电子设备的屏幕边缘延伸,第二外侧面与屏幕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通孔阵列设置在第二外侧面上。在外观上,第二外侧面的存在,在边框和屏幕顶部边缘提供一斜面,使边框平滑、倾斜地过渡到屏幕顶部边缘,直到与屏幕顶部边缘足够接近或者与屏幕接触。由于第二外侧面既不与第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也未与屏幕位于同一平面,因此通孔阵列中各通孔的开孔方向既不与屏幕垂直或平行,也不与第一外侧面垂直或者平行。这样,环境光线可经由该通孔构建的环境光传输通道斜射到电子设备内部的光传感器上,而无需特定的光传感器安装方案,并提高光传感器的位置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通孔的开孔方向与屏幕形成的夹角为钝角。通孔的开孔方向与屏幕所在平面呈钝角,环境光线可经由该通孔构建的环境光传输通道斜射到电子设备内部的光传感器上,而无需特定的光传感器安装方案,并提高光传感器的位置稳定性。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通孔的开孔方向与第二外侧面垂直,从而使得导光件裸露在电子设备外部的端面可与第二外侧面相平齐,从而使环境光线以多种角度射入环境光传输通道,并提供更大的采光面积,满足环境光测量需要。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组成部为顶部或者底部。其中,在第一组成部为顶部的实施情形中,顶部上的通孔可以用于传输电子设备的听筒声音,在第一组成部为底部的实施情形中,底部上的通孔可以用于传输电子设备的外放声音。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光传感器焊接在位于设备内部的主板上。由于通孔的开孔方向与屏幕所在平面呈钝角,环境光线可经由该通孔构建的环境光传输通道斜射到电子设备内部的光传感器上,因此无需特定的光传感器安装方案,光传感器可直接被焊接在主板上,具有足够高的机械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环境光线从第一端面射入导光件,从第二端面射出至光传感器;第一端面与第二外侧面相平齐,第二端面与光传感器的光接收面平行。由于第二外侧面既不与第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也未与屏幕位于同一平面,因此,第二外侧面为边框提供的位于第一外侧面和屏幕之间的倾斜面,即与第二外侧面相平齐的第一端面也为一倾斜面,从而可以使环境光线以多种角度射入环境光传输通道,并提供更大的采光面积,满足环境光测量需要。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包括位于通孔的第一导光部和从通孔伸出并伸向设备内部的第二导光部,第一导光部包括第一端面,第二导光部包括第二端面。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光部的末端向远离第一组成部的方向倾斜,以使第二导光部与第一导光部的轴线的夹角小于180°;相应的,光传感器向远离第一组成部的方向偏移预设距离,以保持在第二导光部的光路上。由于二导光部相对于第一导光部向远离第一组成部的方向倾斜,可以改变环境光的传输方向,环境光传输方向的改变,可以使光传感器在向远离第一组成部的方向偏移后,仍能接收到环境光线,光传感器便宜后的位置更加远离边框本体,避免由于距离边框本体距离太近而对边框本体上的天线的信号造成干扰。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光部任意位置处的端面面积大于第一导光部任意位置处的端面面积。这样,环境光可以在第二导光部中发生分散,从而可以更加均匀的照射到光传感器的光接收面上。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光部及多个第二导光部,多个第二导光部为一体结构。该一体结构的第二导光部任意高度处的端面面积大于其对应的多个第一导光部的端面面积之和。这样,经由多个第一导光部射入的环境光线多个即由多个第一导光部汇入一体结构的第二导光部,并在第二导光部中发生分散,从而更加均匀的照射到光传感器的光接收面上。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光部与第二导光部一体成型,从而保证光传输通道完整且导光件各处透光率均匀。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边框还包括承载部,承载部与边框顶部靠近屏幕的一侧连接,承载部位于屏幕下方以用于承载屏幕,以及,用于将屏幕与所述通孔及光传感器隔离。由于环境光传输通道及光传感器均与屏幕物理隔离,因此可以防止屏幕光与环境光掺杂在一起,从而保证环境光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光部的直径与长度的比值小于1/3,从而保证导光件对环境光线的传导效果。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光部与通孔的内壁密封连接,在固定导光件的同时,阻挡水汽、灰尘等杂质进入设备内部。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的透光率大于等于30%,从而保证导光件对环境光线的传导效果。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现方式中,边框的透光率小于3%,以在出现屏幕边缘漏光现象时,防止屏幕光与环境光掺杂在一起,从而保证环境光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背景技术中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框图;
图3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环境光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
图9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
图10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
图11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环境光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
图13为本申请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导光件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导光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的设备。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屏、智能手表等设备。电子设备具有根据环境光情况调节屏幕亮度的功能,比如,在屏幕侧的环境光强降低时,调低屏幕亮度,在屏幕侧的环境光强升高时,调高屏幕亮度。
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屏幕201、处理器202、光传感器203、光传输通道204以及通信总线205,处理器202、光传感器203通过通信总线205连接。处理器202、光传感器203、通信总线205都位于电子设备内部的容置腔中。光传输通道204是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物理通道,用于将环境光从电子设备外部传输到电子设备内部,并被电子设备内部的光传感器203接收。光传感器203则用于对接收到的环境光进行测量,如测量环境光的光强、色温等数据。处理器202则用于根据光传感器对环境光的测量结果调节屏幕亮度。
可以理解的是,图2仅是电子设备的结构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2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在此不作限定。
在电子设备上开设通光孔是构造环境光传输通道的必要环节。
一些现有技术中,在电子设备屏下开设通光孔,使环境光线可以经由屏下通光孔传输到电子设备内部的感光器件上。请参阅图1,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10和屏幕组件120,屏幕组件120包括玻璃板121和设在玻璃板121正下方的触摸屏122,玻璃板121四周与壳体110四周粘合,从而盖封在壳体上以限定出容置腔,感光器件设置在该容置腔中(图1中未示出)。玻璃板121正下方超出触摸屏121的边缘处开设有通光孔130,环境光线可以穿过玻璃板121,经过通光孔130照射到电子设备内部,并被容置腔内的感光器件接收,从而通过光感器件完成对环境光的测量。其中,玻璃板121正下方超出触摸屏121的边缘,即为屏幕上不显示图像的“黑边”。
然而,这种屏下开设通光孔以采集环境光的方式,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在“黑边”上开设通光孔,就要求“黑边”尺寸满足开孔需求,“黑边”尺寸越大,意味着触摸屏尺寸越小,因此这种屏下开设通光孔以采集环境光的方式会降低触摸屏占比,不但不利于用户使用体验,而且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另外,受限于“黑边”位置及通光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屏幕),环境光线无法直接照射到电子设备内部的主板上,进而无法直接将感光器件焊接在主板上,而是需要特定的安装工艺安装感光器件,工艺复杂且感光器件的位置稳定性较差。例如,通过弹片连接感光器件和主板,感光器件极易松动。此外,当触摸屏存在边缘漏光问题时,漏出的屏幕光与通光孔中的环境光掺杂在一起,将会导致环境光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边框上包括通孔阵列,通孔阵列包括多个通孔,电子设备内部的扬声器在电子设备内部面向该通孔阵列设置,即该通孔阵列为出音孔阵列。本申请通过复用该通孔阵列中的至少一个通孔,在电子设备上构造环境光传输通道,即利用电子设备壳体上既有的通孔作为通光孔,而无需在电子设备上额外开孔。并且,由于所复用的通孔与屏幕是物理隔离的,因此可以防止屏幕光与环境光掺杂在一起,从而保证环境光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图3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屏幕320。壳体包括边框310和后壳(图中未示出),屏幕320及后壳分别封盖在边框310前、后两侧的开口处,以在电子设备内部限定出容置腔,电池、主板、处理器、光传感器等元器件均封装在该容置腔中。边框310本体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组成部,分别为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顶部311和底部312,以及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左侧部313和右侧部314,屏幕的四侧边缘分别与该四个组成部对应。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边框本体的顶部311包括第一外侧面3111和第二外侧面3112,第一外侧面3111从后壳向第二外侧面3112延伸,并与第二外侧面3112连接,第二外侧面3112从第一外侧面3111向屏幕边缘延伸。第二外侧面3112与屏幕及第一外侧面3111之间的夹角均为钝角。在外观上,第二外侧面3112的存在,在边框顶部311和屏幕顶部边缘提供一斜面,使边框平滑、倾斜地过渡到屏幕顶部边缘,直到与屏幕顶部边缘足够接近或者与屏幕接触。第二外侧面3112上设有通孔阵列330,通孔阵列330沿平行于屏幕顶部边缘的方向(即水平方向)设置。该通孔阵列330包括多个通孔,电子设备内部的扬声器在电子设备内部面向该通孔阵列设置,即该通孔阵列为出音孔阵列,其中,至少一个通孔还作为通光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阵列330中,相邻两个通孔间的间隔完全相等,即各通孔等间隔设置。各个通孔的开孔方向、孔径及深度均相同。应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间隔也可以不完全相等,各个通孔的开孔方向、孔径和/或深度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其中,不完全相同包括部分不同和完全不同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二外侧面3112既不与第一外侧面3111位于同一平面,也未与屏幕320位于同一平面,因此通孔阵列330中各通孔的开孔方向既不与屏幕垂直或平行,也不与第一外侧面3111垂直或者平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外侧面与第二外侧面仅是为了表述方便的指示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外侧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或者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可以分别是同一个曲面的不同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顶部311被称为第一组成部或者顶部边框,边框顶部311的第一外侧面3111被称为边框的顶面。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3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孔阵列330可以设置在第一外侧面3111上。再如,边框本体的底部312可以包括第三外侧面和第四外侧面,第四外侧面位于第三外侧面和屏幕320之间,第四外侧面从第三外侧面向屏幕320边缘延伸,第四外侧面与屏幕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外观上,第四外侧面的存在,在边框底部312和屏幕底部边缘提供一斜面,使边框平滑、倾斜地过渡到屏幕底部边缘,直到与屏幕底部边缘足够接近或者与屏幕接触。第四外侧面上设有通孔阵列330,通孔阵列330沿平行于屏幕底部边缘的方向(即水平方向)设置。该通孔阵列包括多个通孔,电子设备内部的扬声器在电子设备内部面向该通孔阵列设置,即该通孔阵列为出音孔阵列,其中,至少一个出音孔别复用成通光孔。或者,通孔阵列还可以设置在第三外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底部被称为第一组成部或者底部边框,边框底部的第三外侧面被称为边框的底面。
上述实施例中,顶部上的出音孔可以用于传输听筒扬声器输出的声音;而底部边框上的出音孔用于传输外放扬声器输出的声音。
图4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具体为一种出音孔剖面图,该剖面图的切剖方向由边框顶部311指向边框底部312,该剖面图对应的切剖位置为任意一个出音孔所在位置,该剖面图示出的切剖面垂直于屏幕320。如图4所示,出音孔331为通孔阵列330中的任意一个出音孔。出音孔331的开孔方向(或称延伸方向)不与屏幕320垂直或平行,即出音孔331的开孔方向与屏幕320的夹角为钝角。在电子设备内部,扬声器(图中未示出)面向通孔阵列330设置,以在电子设备内部形成出音腔340,出音孔331与电子设备内部的出音腔340连通。出音孔331的末端设有隔膜350,该隔膜350用于阻挡水汽和灰尘进入出音腔340。由于第二外侧面3112与屏幕320的夹角为钝角,使得基于出音孔传出的声音的方向朝屏幕侧倾斜,因此,在用户将电子设备的屏幕侧贴在耳旁收听,出音口传出的声音时,出音效果更佳,甚至可以达到在屏幕上开设出音孔的出音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光件与通光孔共同构成环境光传输通道。导光件的部分结构或者全部结构位于通光孔中,并贯穿通光孔。
图5和图6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该剖面图对应的切剖方向与图4一致,该剖面图对应的切剖位置为通孔阵列330任意一个通光孔所在位置。其中,图5为未安装导光件时的一种通光孔剖面图,图6为安装导光件后的环境光传输通道剖面图。如图5所示,通孔332为通孔阵列330中的任意一个通光孔。通光孔332的开孔方向不与屏幕320垂直或平行,即通光孔332的开孔方向与屏幕320的夹角为钝角。通光孔332连通电子设备内部的容置腔360,主板370位于容置腔360中,光传感器380设置在主板370上。可以看出,通光孔332的开孔方向与主板370的安装面的夹角为钝角,即,通光孔相对于主板的安装面倾斜。如图6所示,导光件390贯穿通光孔332,导光件390及通光孔332共同构成电子设备的环境光传输通道。光传感器380位于导光件390的光路上。导光件390包括第一端面391和第二端面392,环境光线从第一端面391射入该环境光传输通道,经该环境光传输通道的传导作用,从第二端面392射出至光传感器380。
此外,边框310还包括承载部316,该承载部316与边框顶部311靠近屏幕320边缘的一侧连接,该承载部316位于屏幕320下方,一方面用于承载屏幕320,另一方面,该承载部316可以将屏幕320与通光孔332和容置腔360隔离,进而,当屏幕边缘漏光时,该承载部316可以阻挡屏幕光进入通光孔332及容置腔360,从而避免影响环境光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为进一步屏幕光对环境光测量结构的影响,壳体310可采用透光率小于3%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面391与第二外侧面3112平齐,即第一端面391相对于边框顶部311的第一外侧面3111为一倾斜平面或曲面,进而可以同时采集到多个传播方向的环境光线。第二端面392与光传感器的光接收面平行,且第二端面392与光传感器的光接收面之间存在一定间隔,例如图6所示。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面391可以不与第二外侧面3112平齐。例如,第一端面391可以高出或者低于第二外侧面3112。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外侧面311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第一端面391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光孔的开孔方向与第二外侧面3112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的形状为圆柱状,导光件的直径与通光孔的内径的尺寸相适配,导光件外壁与通光孔的内壁密封连接。例如,将胶黏剂均匀地喷涂在导光件的外壁和/或通光孔的内壁上,再将导光件置入通光孔中,通过胶黏剂的粘合作用,使导光件固定在通光孔中,同时阻挡水汽、灰尘等杂质进入容置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的直径与与直径的比值小于1/3,从而保证导光件对环境光线的传导效果。
图7是基于图6中环境光传输通道示出的环境光传输路径示意图。如图7所示,沿多个方向传播的环境光线以多个入射角度,由第一端面射入环境光传输通道中,在环境光传输通道中,环境光线沿传输方向F1传输到传感器的光接收面上。应理解的是,前述传输方向F1是指环境光通道限定出的宏观传输方向,其即环境光通道的设置方向。该宏观传输方向是为便于说明而提出的、区别于真实传输方向的概念,入射角度不同的环境光线对应的真实传输方向不同,对应的宏观传输方向相同。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复用通孔阵列中的至少一个通孔,在电子设备上构造环境光传输通道,即利用电子设备壳体上既有的通孔作为通光孔,而无需在电子设备上额外开孔。并且,通光孔的位置及延伸方向,可以使环境光线以多种角度射入环境光传输通道,并经由该环境光传输通道传输到电子设备内部的光传感器上。此外,由于本申请所复用的通孔与屏幕是物理隔离的,因此可以防止屏幕光与环境光掺杂在一起,从而保证环境光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图8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该剖面图对应的切剖方向为通孔阵列330中各通孔的开孔方向,该剖面图对应的切剖位置为通孔阵列330的所在位置。如图8所示,通孔阵列330包括6个间隔均匀的通孔,其中4个通孔为为出音孔,每个出音孔的末端均设置有隔膜350,每个出音孔均与电子设备的出音腔连通。另外2个通孔为通光孔,每个通光孔内都贯穿设置一个导光件390,导光件390的第二端面与主板370上的光传感器380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图8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复用第二外侧面3112上的更多或者更少的通孔作为通光孔,以在电子设备上构造更多条或者更少的环境光传输通道。
在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复用第二外侧面3112上既有的一个或者多个通孔作为通光孔,在电子设备上构造一条或者多条环境光传输通道,既无需在电子设备上额外开孔,也非屏下开孔,同时保证触摸屏占比和对环境光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基于本申请中通光孔的位置、延伸方向以及导光件的结构,使不同传播方向的环境光线都可经由该环境光传输通道斜射到光传感器上,光传感器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而无需特定的光传感器安装方案,并提高光传感器的位置稳定性。另外,由于第一端面391为倾斜面,采光面积较大。
图9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该剖面图对应的切剖方向和切剖位置与图8一致。如图9所示,导光件390包括第一导光部393和第二导光部394,第一导光部包括第一端面,第二导光部包括第二端面。第一导光部393位于通光孔332中,第二导光部394位于容置腔360中。第一导光部393和第二导光部391一体成型,从而保证光传输通道完整且导光件各处透光率均匀。第一导光部393和第二导光部394的形状均为圆柱状,第二导光部394的端面面积大于第一导光部393的端面面积,进而可以使环境光在第二导光部中发生分散,从而环境光线可以更加均匀的照射到光传感器的光接收面上。
应理解的是,第二导光部394的形状也可以是平台状,平台状的第二导光部394的任意高度处的端面面积大于第一导光部393的端面面积。
图10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该剖面图的切剖方向与图4至图6对应的切剖方向一致,该剖面图对应的切剖位置任意一个通光孔所在位置。如图10所示,第二导光部394的末端向远离边框顶部311的方向倾斜,从而,第二导光部394与第一导光部393的轴线的夹角小于180°。光传感器380向远离顶部311的方向偏移预设距离,以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该第二位置使光传感器保持在第二导光件的光路上,从而可以接收到从第二导光部射出的环境光线。其中,第一位置可以参考图9示出的光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第二位置即为图10中示出的光传感器的设置位置。
图11是基于图10中环境光传输通道示出的环境光传输路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沿多个方向传播的环境光线由第一端面射入第一导光部,并沿第一导光部限定的传输方向F1射入第二导光部,沿第二导光部限定的传输方向F2传输到光传感器的光接收面上。可以看出,由于二导光部相对于第一导光部向远离边框顶部的方向倾斜,因此环境光的传输方向由F1变为F2。环境光传输方向的改变,使得光传感器可以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进而更加远离边框本体,避免由于距离边框本体距离太近而对边框本体上的天线的信号造成干扰。其中,第一位置使光传感器可以接收到沿传输方向F1射出的环境光线,第二位置使光传感器可以接收到沿传输方向F2射出的环境光线。
图12为本申请在一些实施例中示出的电子设备局部剖面图,该剖面图对应的切剖方向和切剖位置与图8一致。如图12和13所示,电子设备包括两个通光孔,该两个通光孔内分别设有第一导光部393,该两个第一导光部393连接的第二导光部394为一体结构。该一体结构的第二导光部的形状为平台状。该一体结构的第二导光部任意高度处的端面面积大于其对应的两个第一导光部的端面面积之和。
由图12所示实施例可以看出,经由多个第一导光部射入的环境光线多个即由多个第一导光部汇入一体结构的第二导光部,并在第二导光部中发生分散,从而更加均匀的照射到光传感器的光接收面上。
在图12所示实施例基础上,一体结构的第二导光部的末端也可以向远离边框顶部311的方向倾斜,从而,第二导光部394与第一导光部393的轴线的夹角小于180°。同时,光传感器380向远离顶部311的方向偏移预设距离,以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该第二位置使光传感器可以接收到从第二导光部射出的环境光线。
图13和图14为图12中导光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导光件包括两个第一导光部391和一体结构的第二导光部394,二导光部394与第一导光部393的轴线的夹角小于180°。第一导光部391的形状为圆柱状,第二导光部394的形状为平台状,第一导光部391与第二导光部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可以采用透光率大于或者等于30%的光导材料,同时要求光导材料各处的透光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而保证环境光传导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介绍的导光件的结构,可以使进入环境光传输通道的环境光线均匀地斜射到光传感器上,并且光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不会影响到天线信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本申请中通光孔的位置、延伸方向以及导光件的结构,可以将光传感器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环境光线可以经由导光件斜射到光传感器的接收面上,而无需特定的光传感器安装方案,并提高光传感器的位置稳定性。此外,由于通光孔位于边框底部的第二外侧面上而非顶面上,因此可以避免用户使用过程中顶部遮挡现象造成的影响,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
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其他设计中的应用,此处不再具体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构思的启示下,还能够想到将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应用到其他设计中,这些设计均没有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扬声器、光传感器、导光件、屏幕、后盖和承载部;
所述边框包括通孔阵列,所述通孔阵列包括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对应所述扬声器,用于传输声音;
所述导光件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通孔中,所述光传感器位于所述导光件的光路上,用于接收所述导光件传输的环境光;
所述边框的第一组成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外侧面和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从所述后盖向所述第二外侧面延伸,所述第二外侧面从所述第一外侧面向所述屏幕边缘延伸,所述第二外侧面与所述屏幕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通孔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二外侧面上;
所述通孔的开孔方向与所述第二外侧面垂直;
所述承载部与边框顶部靠近屏幕的一侧连接,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屏幕下方以用于承载所述屏幕,以及,用于将所述屏幕与所述通孔及所述光传感器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开孔方向与所述屏幕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成部为顶部或者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主板,所述光传感器焊接在所述主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环境光线从所述第一端面射入所述导光件,从所述第二端面射出至光传感器;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外侧面相平齐,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光传感器的光接收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包括位于所述通孔的第一导光部和从所述通孔伸出并伸向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包括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导光部包括所述第二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末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组成部的方向倾斜,以使第二导光部与第一导光部的轴线的夹角小于180°;所述光传感器向远离所述第一组成部的方向偏移预设距离,以保持在所述第二导光部的光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部任意位置处的端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任意位置处的端面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光部及多个第二导光部,所述多个第二导光部为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第二导光部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的直径与长度的比值小于1/3。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密封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透光率大于等于3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的透光率小于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10735.0A CN113641262B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10735.0A CN113641262B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41262A CN113641262A (zh) | 2021-11-12 |
CN113641262B true CN113641262B (zh) | 2023-02-17 |
Family
ID=78417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10735.0A Active CN113641262B (zh) | 2021-07-16 | 2021-07-16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412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35250B (zh) * | 2023-03-01 | 2024-09-2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屏幕亮度控制方法和导光结构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64433A (zh) * | 2013-05-30 | 2016-01-20 | Eizo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装置的光传感器安装结构 |
CN106453722A (zh) * | 2016-11-30 | 2017-02-2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听筒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7886927A (zh) * | 2017-11-22 | 2018-04-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8257581A (zh) * | 2017-12-22 | 2018-07-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光强度检测装置、移动终端和显示屏亮度的调整方法 |
CN207720411U (zh) * | 2017-09-06 | 2018-08-1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8512960A (zh) * | 2018-03-30 | 2018-09-0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848209A (zh) * | 2018-06-01 | 2018-11-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导光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
CN210015696U (zh) * | 2019-04-30 | 2020-02-04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测光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0794920A (zh) * | 2018-08-01 | 2020-02-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检测方法 |
CN112369003A (zh) * | 2018-07-16 | 2021-02-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968984A (zh) * | 2021-01-29 | 202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14818A1 (zh) * | 2018-07-16 | 2020-01-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US11476883B2 (en) * | 2019-02-14 | 2022-10-18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optical and audio components |
-
2021
- 2021-07-16 CN CN202110810735.0A patent/CN1136412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64433A (zh) * | 2013-05-30 | 2016-01-20 | Eizo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装置的光传感器安装结构 |
CN106453722A (zh) * | 2016-11-30 | 2017-02-2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听筒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207720411U (zh) * | 2017-09-06 | 2018-08-1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7886927A (zh) * | 2017-11-22 | 2018-04-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8257581A (zh) * | 2017-12-22 | 2018-07-0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光强度检测装置、移动终端和显示屏亮度的调整方法 |
CN108512960A (zh) * | 2018-03-30 | 2018-09-0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8848209A (zh) * | 2018-06-01 | 2018-11-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导光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
CN112369003A (zh) * | 2018-07-16 | 2021-02-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0794920A (zh) * | 2018-08-01 | 2020-02-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检测方法 |
CN210015696U (zh) * | 2019-04-30 | 2020-02-04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测光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2968984A (zh) * | 2021-01-29 | 202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41262A (zh) | 2021-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57485B (zh) | 移动终端 | |
KR102651992B1 (ko) | 음향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CN110087167B (zh) | 终端设备 | |
KR20200046628A (ko) | 물리 버튼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CN108574919B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107404553B (zh) | 复合盖板、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108418918B (zh) | 电子设备 | |
CN211830849U (zh) | 电子设备 | |
CN111937369B (zh) | 屏幕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110049223B (zh) | 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112968984B (zh) | 终端 | |
CN108429831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924279B (zh) |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 |
KR102708824B1 (ko) | 전자 장치 | |
US11713874B2 (en) | Sound collection device | |
CN113641262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429826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989501B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108924294B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111770216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8769301B (zh) | 移动终端 | |
CN210123563U (zh) |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2970239B (zh) | 一种屏幕组件及终端设备 | |
CN116456009B (zh) | 一种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214412788U (zh) | 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