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6125U - 红外触控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红外触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6125U
CN219066125U CN202223040849.0U CN202223040849U CN219066125U CN 219066125 U CN219066125 U CN 219066125U CN 202223040849 U CN202223040849 U CN 202223040849U CN 219066125 U CN219066125 U CN 219066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touch
frame
light source
inn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08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睿
文光洋
胡光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s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TCL Commerc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s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TCL Commerc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s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TCL Commerc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s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08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6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6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6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触控设备,包括:边框,边框包括前框和内框,内框与前框之间形成安装腔;显示屏,与内框连接,显示屏具有触控面;红外触控组件,设置于安装腔中,红外触控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红外光源,电路板与内框连接,红外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显示屏,且红外光源发射的红外光线与触控面平行抵近;通过将边框设置为分体式的前框和内框,由于电路板与内框连接,可以方便调整红外光源与显示屏的触控面的垂直距离,使的红外光源发射的红外线与触控面无线抵近,从而降低红外感应高度,即降低触摸高度,提高用户的触控体验感。

Description

红外触控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红外触控设备。
背景技术
红外触控技术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人的触摸手势,通过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在屏幕的相对的两侧一一对应,以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手指在触摸屏幕时,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上的坐标位置。
现有的红外触控设备的边框通常为一体结构,红外触控组件设置于边框的凹槽内,由于凹槽空间及结构限制,红外触控组件的红外灯与显示屏的垂直距离较大,因此触控感应高度较高,使用者在触控过程中悬空感严重,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触控设备,能够实现较低的触摸高度,提高用户的触控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触控设备,包括:
边框,所述边框包括前框和内框,所述内框与所述前框之间形成安装腔;
显示屏,与所述内框连接,所述显示屏具有触控面;
红外触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红外触控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红外光源,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内框连接,所述红外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显示屏,且所述红外光源发射的红外光线与所述触控面平行抵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内框包括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与所述前框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侧壁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框还包括与所述侧壁板连接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前框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显示屏包括盖板和显示模组,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背离所述触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呈台阶设置的第二支撑部,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接层,所述显示模组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触控设备还包括滤光条,所述前框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滤光条的一端延伸出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卡设于所述定位槽,所述滤光条的另一端与所述触控面抵接,以将所述红外光源封闭于所述安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条相对于所述触控面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触控设备还包括背板,所述前框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背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触控设备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背光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通过将边框设置为分体式的前框和内框,红外触控组件设置于前框和内框之间的安装腔中,由于红外触控组件的电路板与内框连接,红外光源设置于电路板上,且红外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显示屏,可以方便调整红外光源与显示屏的触控面的垂直距离,使的红外光源发射的红外线与触控面无线抵近,从而降低红外感应高度,即降低触摸高度,提高用户的触控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的内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移除前框和滤光条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红外触控设备可以为电子白板、会议平板、可交互展板或者其他可行的具有红外触控功能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可以实现较低的红外感应高度(触摸高度),提高用户的触控体验感。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100包括边框10、显示屏20以及红外触控组件30。其中,边框10作为红外触控设备100的壳体,可以保护以及支撑固定红外触控设备100的内部元件以及显示屏20。示例性的,边框10围绕显示屏20的四周设置,红外触控组件30设置于边框10内,且位于显示屏20的外围,红外触控组件30用于为显示屏20提供触控操作的功能。
显示屏20可以用来显示画面以及触控书写。显示屏20包括盖板21和显示模组22,盖板21盖设于显示模组22上,盖板21能够对显示模组22进行保护,以防止显示模组22被刮伤或者损坏。优选的,显示模组22为液晶模组,盖板21为透明的玻璃盖板,例如耐磨的钢化玻璃。其中,盖板21背离显示模组22的一面即为触控面211,用户的触控书写即在触控面211上进行,并且通过透明盖板21可观察到显示模组22显示的内容。
其中,边框10包括前框11和内框12,前框11为触控显示设备的外壳,内框12作为承载件可以支撑显示屏20以及固定红外触控组件30。如图1所示,前框11与内框12之间形成安装腔13,红外触控组件30设置于安装腔13中。其中,红外触控组件30包括电路板31以及焊接于电路板31上的红外光源32,电路板31与内框12连接,红外光源32朝向显示屏20,红外光源32发射的红外光线与显示屏20的触控面211平行抵近。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边框10设置为分体式的前框11和内框12,红外触控组件30设置于前框11和内框12之间的安装腔13中,由于红外触控组件30的电路板31与内框12连接,红外光源32设置于电路板31上,且红外光源32的出光方向朝向显示屏20,可以方便调整红外光源32与显示屏20的触控面211的垂直距离,使的红外光源32发射的红外线与触控面211无线抵近,从而降低红外感应高度,即降低触摸高度,提高用户的触控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红外触控组件30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均包括电路板31以及焊接于电路板31上的红外光源32,红外光源32根据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红外发射元件和红外接收元件,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分别排布于显示屏20的四边,并且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在显示屏20相对的两侧一一对应,以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探测网。
可以理解的,触控操作的物体比如手指可改变触点的红外线。通过不停的扫描是否有红外线被物体阻挡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实现操作相应。用户通过对图符或文字进行点按等触控操作即可现人机交互,具有交互体验好以及效果高等优势。
请结合图1并参考图2和图3,图2为图1所述的内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移除前框和滤光条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边框10包括前框11和内框12,前框11的截面呈L形,前框11与内框12之间形成安装腔13,安装腔13可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131和第二腔体132。其中,内框12包括侧壁板121以及与侧壁板121连接的第一支撑部122,侧壁板121与第一支撑部122垂直设置,侧壁板121与前框1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31,第一支撑部122与前框11之间形成第二腔体132。
如图1和图3所示,红外触控组件30包括电路板31以及焊接于电路板31上的红外光源32,其中电路板31位于第一腔体131内,且与侧壁板121连接。具体地,电路板31沿着第一侧壁的高度方向设置于第一腔体131,电路板31上焊接的红外光源32位于第二腔体132,且红外光源32的出光方向朝向显示屏20。
示例性的,侧壁板121上设置有螺纹孔,电路板31上设置有通孔,第一紧固件70如螺钉、螺栓穿过通孔及螺纹孔,以将电路板31固定于侧壁板121上,通过第一紧固件70可以使的电路板31更加稳固地与内框12连接,防止电路板31出现晃动而导致信号抖动,提高红外触控设备100的结构稳定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31还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与侧壁板121连接,以使电路板31与内框12稳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于传统的红外触控设备100的边框10结构,本申请通过将边框10分为前框11和内框12两个独立部分,利用前框11与内框12不同的结构形状及位置对应关系,组合成可以稳定安装红外触控组件30的框体结构,而且分体式的边框10结构拆装方便,并且还利于调整红外触控组件30相对于内框12的安装高度,使的红外光源32发射的红外光线与触控面211无线抵近,触摸高度可以降低至1.0毫米,更接近原笔迹书写,大大提高了用户的触控体验感。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内框12还用于支撑显示屏20。示例性的,显示屏20包括盖板21和显示模组22,盖板21与第一支撑部122连接。具体地,盖板21背离触控面2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接层212,盖板21通过第一粘接层212与第一支撑部122连接。示例性的,第一粘接层212可以为泡棉胶、双面胶等。第一粘接层212不仅可将盖板21粘贴固定于第一支撑部122上,同时还能够缓冲外力造成的碰撞和冲击,对盖板2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盖板21玻璃受到外力出现损伤。
其中,内框12还包括与第一支撑部122呈台阶设置的第二支撑部123,第二支撑部123与第一支撑部122平行设置,第二支撑部123相对于触控面211的距离要大于第一支撑部122相对于触控面211的距离。第二支撑部123作为显示模组22的承载面,用于支撑和固定显示模组22。
具体地,显示模组22设置于盖板21与第二支撑部123之间,且与第二支撑部123连接。示例性的,显示模组22背离盖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接层221,显示模组22通过第二粘接层221与第二支撑部123连接。其中,第二粘接层221可以为泡棉胶、双面胶等。第二粘接层221可以将显示模组22粘贴固定于第二支撑部123上,同时还能够对显示模组22受到的外力起到缓冲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侧壁板121、第一支撑部122和第二支撑部123为一体连接结构,可以通过一体注塑或模压而成,以便于提高内框12的结构强度。内框12作为红外触控组件30以及显示屏20的承载件,通过将内框12设置为一体结构,还能提高红外触控组件30及显示屏20的安装固定的稳定性。
优选的,前框11和内框1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例如可以为合金材料,以提高前框11和内框12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前框11、内框1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框11、内框12的材料均为铝合金。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红外触控设备100还包括滤光条40,红外光源32正对滤光条40设置,滤光条40用于过滤大部分可见光以及红外光之外的其他波长的光信号,以保证正常的红外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还能起到保护红外光源32的作用,从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滤光条40设置于前框11与显示屏20之间。示例性的,滤光条40的一端延伸出定位块41,前框1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111,定位块41卡设于定位槽111中,滤光条40的另一端与显示屏20的触控面211抵接,因此前框11、滤光条40以及显示屏20形成的连接结构能够将红外光源32封闭在第二腔体132中,以防止外界灰尘、异物等进入第二腔体132而影响红外光源32的信号发送和接收。
优选的,滤光条40相对于显示屏20的触控面211倾斜设置。具体地,滤光条40靠近显示屏20的一端较远离显示屏20的一端靠近显示屏20的中间位置,如此可与显示屏20形成倾斜平面,不仅可以保证正常的红外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还将外界的干扰信号有效地反射出去。
可以理解的,红外光源32所发射的红外光线可以穿过滤光条40以被相对边的红外接收器所接收。通过检测手指或笔等对红外光线的遮挡可以进行定位,从而实现触控操作。由于滤光条40与触控面211直接抵接,因此红外触控组件30的红外光源32更贴近盖板21的触控面211,可以进一步降低红外感应高度,即降低触控高度,提高用户触控体验感。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红外触控组件30固定于内框12的侧壁板121上,而滤光条40设置于前框11与盖板21之间,红外触控组件30的红外光源32与滤光条40正对设置,通过调整侧壁板121与盖板21之间的水平距离,可以缩小红外光源32与滤光条40之间的水平距离,进而可以减小前框11的宽度,有利于红外触控设备100设备实现窄边框10,提高产品的外观效果。
如图1和图3所示,红外触控设备100还包括背板50,前框11与背板50连接。其中,背板50、前框11、内框12及滤光条40围设形成安装腔13,红外触控组件30位于安装腔13内,红外触控组件30的线路板与内框12固定连接。
示例性的,前框11通过第二紧固件80与背板50连接,前框11的侧壁开设有过孔,背板50相对于前框11的侧壁设有螺丝孔,第二紧固件80如螺钉、螺栓沿着过孔从侧面螺接于螺丝孔,以便于实现前框11与背板50的安装与拆卸,有利于提高实现前框11相对于背板50的安装效率和拆卸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前框11与背板50通过紧固件连接之前,需要将滤光条40与前框11连接,例如将滤光条40的定位块41滑入前框11的定位槽111中,然后将滤光条40与前框11作为整体通过紧固件锁附于背板50上,此时滤光条40远离前框11的一端与盖板21的触控面211抵接,滤光条40、前框11、内框12以及背板50围设形成封闭的安装腔13,以将红外触控组件30封闭于安装腔13内,以防止外界灰尘、异物等进入安装腔13而影响红外光源32的信号发送和接收。
另外,传统的红外触控设备的四角拼接处,需要通过内转角将相邻的边框锁附在一起,然后在用外转角进行固定,四角拼角处结构复杂。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100,通过将边框10设置成分体结构,红外触控组件30固定于内框12上,而前框11直接通过紧固件锁附于背板50上,当前框11固定于背板50上后,即可实现相邻边框10的拼接固定,因此不需要使用内转角和外转角零部件对四角拼接处进行固定,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触控设备100还包括背光模组60,背光模组60设置于背板50朝向显示屏20的一侧,背光模组60用于为显示屏20提供背光源。背光模组60可通过螺钉或胶粘方式固定于背板50上。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100,通过将边框10设置为分体式的前框11和内框12,红外触控组件30设置于前框11和内框12之间的安装腔13中,由于红外触控组件30的电路板31与内框12连接,红外光源32设置于电路板31上,且红外光源32的出光方向朝向显示屏20,可以方便调整红外光源32与显示屏20的触控面211的垂直距离,使的红外光源32发射的红外线与触控面211无线抵近,从而降低红外感应高度,即降低触摸高度,提高用户的触控体验感。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框,所述边框包括前框和内框,所述内框与所述前框之间形成安装腔;
显示屏,与所述内框连接,所述显示屏具有触控面;
红外触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红外触控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红外光源,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内框连接,所述红外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显示屏,且所述红外光源发射的红外光线与所述触控面平行抵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内框包括侧壁板,所述侧壁板与所述前框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侧壁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还包括与所述侧壁板连接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前框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显示屏包括盖板和显示模组,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触控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呈台阶设置的第二支撑部,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粘接层,所述显示模组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触控设备还包括滤光条,所述前框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滤光条的一端延伸出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卡设于所述定位槽,所述滤光条的另一端与所述触控面抵接,以将所述红外光源封闭于所述安装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条相对于所述触控面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触控设备还包括背板,所述前框与所述背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触控设备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显示屏提供背光源。
CN202223040849.0U 2022-11-14 2022-11-14 红外触控设备 Active CN219066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0849.0U CN219066125U (zh) 2022-11-14 2022-11-14 红外触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0849.0U CN219066125U (zh) 2022-11-14 2022-11-14 红外触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6125U true CN219066125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67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0849.0U Active CN219066125U (zh) 2022-11-14 2022-11-14 红外触控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6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0147B (zh) 具有顯示功能的輸入裝置
US6215476B1 (en)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ntegrated electromagnetic pen digitizer
US1147731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2222635B1 (ko) 적외선 터치 센서가 구비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조립 프레임
CN108600418B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9066125U (zh) 红外触控设备
CN209964155U (zh) 电子设备
CN216561738U (zh) 显示装置
CN216388051U (zh) 红外触摸显示设备
CN217574388U (zh) 多功能保护膜
CN112114692A (zh) 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
CN103152026A (zh) 触控按键装置及投影装置
CN215910837U (zh) 一种边框、面框组件以及交互平板
CN210836037U (zh) 一种触摸屏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4138245U (zh) 薄型化的车载触控背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219246058U (zh) 红外触控设备
CN109798463B (zh) 电子装置发光结构
CN206790535U (zh) 终端
CN214202335U (zh) 一种超窄边框对射式红外触摸屏
CN220154762U (zh) 滤光条及电子设备
CN219872342U (zh) 显示屏安装型材、触屏显示结构及显示设备
CN219738077U (zh) 显示设备和触摸边框组件
CN218350859U (zh) 一种边框结构及红外触控交互装置
CN219179738U (zh) 一种显示设备的边框组件及商显设备
CN216792493U (zh) 导光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