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4692A - 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14692A CN112114692A CN201910537360.8A CN201910537360A CN112114692A CN 112114692 A CN112114692 A CN 112114692A CN 201910537360 A CN201910537360 A CN 201910537360A CN 112114692 A CN112114692 A CN 1121146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plate
- transparent cover
- touch
- light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4—Metal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红外触摸框包括:框架;透明盖板,具有侧端面和触摸侧表面,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和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并整体位于所述侧端面的外侧;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具有红外光发射端,所述红外光发射端的部分厚度在所述透明盖板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厚度存在交叠。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提高红外捕捉位置信号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显示装置的交互便利性,一些相关技术通过电容触摸屏、红外触摸屏或电磁触摸屏来提供显示装置的触控功能。与电容触摸屏和电磁触摸屏相比,红外触摸屏因其成本低廉而被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的红外触摸屏的灯珠位于钢化玻璃的触摸侧,由于灯珠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灯珠发出的红外光束与钢化玻璃的间距较大,影响红外捕捉位置信号的准确度,另外还使得红外触摸屏的外边框尺寸更宽。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触摸框,能够提高红外捕捉位置信号的准确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红外触摸框,包括:
框架;
透明盖板,具有侧端面和触摸侧表面,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和
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并整体位于所述侧端面的外侧;
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具有红外光发射端,所述红外光发射端在所述透明盖板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透明盖板部分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
光源安装板,与所述框架连接;
其中,所述红外光发射端包括至少一个红外点光源或红外线光源,设置在所述光源安装板邻近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
第一框架,与所述光源安装板连接,并对所述透明盖板进行支撑;和
第二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外侧,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框架围出容纳所述光源安装板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从所述光源安装板远离所述侧端面的一侧延伸到所述触摸侧表面上方的伸出端,所述红外触摸框还包括:
滤光条,连接在所述触摸侧表面与所述伸出端之间,用于将所述红外光发射端发射到所述滤光条自身的红外光线向所述透明盖板的触摸侧表面上方传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条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滤光条的U形底部与所述伸出端连接,所述滤光条的两条U形侧边抵靠在所述触摸侧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出端与所述U形底部通过嵌件嵌槽配合结构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包括:
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光源安装板邻近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光源安装板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光源安装板;
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一侧,并与所述透明盖板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透明盖板;和
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框架远离所述光源安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框架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框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框架设有用于定位的凹凸配合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触摸框还包括:
连接板,位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用于与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一框架围成至少部分容纳显示模组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包括:
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光源安装板邻近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光源安装板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光源安装板;
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一侧,并与所述透明盖板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透明盖板;
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框架远离所述光源安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框架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框架;
第四支撑部,位于所述连接板邻近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板;
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部远离所述光源安装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撑部上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板的支撑表面形成台阶结构,所述连接板的支撑表面的反向侧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部远离所述光源安装板一侧的表面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包括:
多个型材,分别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外周,且每个型材包括:
第一侧板,平行于所述透明盖板的侧端面,并与所述透明盖板的触摸侧表面垂直;
第二侧板,平行于所述透明盖板的触摸侧表面,且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
第三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并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连接;
第四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连接;
第五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且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邻近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围成空腔;
多个转角件,分别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型材的空腔内,以连接每两个相邻的型材;
其中,所述多个型材的第一侧板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多个型材的第二侧板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多个型材的第四侧板形成所述第四支撑部,所述多个型材的第五侧板形成所述第三支撑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光发射端的发射中心与所述触摸侧表面的延伸平面的第一距离为0.5~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出端与所述触摸侧表面的第二距离为4~6mm。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红外触摸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触摸框还包括连接板,位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一侧;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与所述光源组件连接,并对所述透明盖板进行支撑;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模组,位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一侧,且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一框架围成的空间中;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背板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表面通过粘贴固定,所述背板和所述第一框架均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将光源组件整体设置在透明盖板的侧端面外侧,并使红外光发射端的部分厚度在透明盖板的厚度方向上与透明盖板的厚度存在交叠,这样可以减小红外光发射端的发光位置与透明盖板的间距,提高红外捕捉位置信号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红外触摸框和显示模组在侧边位置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在沿垂直于红外触摸框的一个侧边的垂直平面的截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实施例中透明盖板、第二框架、光源组件和滤光条的装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2实施例中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光源组件的装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2实施例中透明盖板、第一框架和连接板的装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图2实施例的一种装配流程实例的示意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有些相关技术中,红外触摸屏的灯珠位于钢化玻璃的触摸侧。由于灯珠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灯珠发出的红外光束与钢化玻璃的间距较大,影响红外捕捉位置信号的准确度,另外还使得红外触摸屏的外边框尺寸更宽。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能够提高红外捕捉位置信号的准确度。
图1是根据本公开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中红外触摸框和显示模组在侧边位置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在沿垂直于红外触摸框的一个侧边的垂直平面的截面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图2实施例中透明盖板、第二框架、光源组件和滤光条的装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图2实施例中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和光源组件的装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图2实施例中透明盖板、第一框架和连接板的装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参考图1和图2,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红外触摸框和显示模组50。显示模组50能够实现显示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50可包括显示屏51、背板52和支撑框架53。支撑框架53位于显示屏51和背板52之间,分别对显示屏51和背板52进行支撑。
显示屏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OLED Display)或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屏(Micro LED Display)等。背板52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铁或铝等,也可以采用合金材料(例如铝合金、不锈钢等)或非金属材料(例如陶瓷等)。支撑框架53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铁或铝等,也可以采用合金材料(例如铝合金、不锈钢等)或非金属材料(例如陶瓷等)。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触摸框包括:框架、透明盖板30和光源组件40。框架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铁或铝等,也可以采用合金材料(例如铝合金、不锈钢等)或非金属材料(例如陶瓷等)。整个框架可以一体制成,也可以由多个独立加工的部件装配形成。框架可围出一定的空间,以便容纳其他部件,例如透明盖板30和光源组件40。相应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盖板30和光源组件40可设置在框架内。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盖板30具有侧端面32和触摸侧表面31。透明盖板30呈板形,可采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钢化玻璃制作透明盖板,以提高透明盖板的强度。侧端面32位于透明盖板30的周边,其可以与触摸侧表面31垂直。透明盖板30可透过显示模组50显示的画面,以方便观看。透明盖板30的触摸侧表面31位于透明盖板30远离显示模组50的一侧,用户可根据显示模组50的显示对该触摸侧表面31进行触摸来发出指令。
在图3中,光源组件40整体位于所述侧端面32的外侧,并且光源组件40具有红外光发射端41,所述红外光发射端41的部分厚度t2在所述透明盖板30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透明盖板30的厚度t1存在交叠。
由于红外光发射端41具有一定的厚度,相关技术中使红外光发射端的整体厚度均位于触摸侧表面的上方,使得红外光发射端的发射中心与触摸侧表面的垂直距离较大,影响红外信号捕捉的准确度。而本实施例通过使红外光发射端41与透明盖板30的厚度部分交叠,可使得红外光发射端41的发射中心与透明盖板30的触摸侧表面31的延伸平面的间距(第一距离h1)更小,例如第一距离h1可选为0.5~2mm,进一步可选为1mm,从而提高红外信号捕捉的准确度,进而提高用户在触控或书写的体验。
另外,通过将光源组件40整体设置在透明盖板30的侧端面32的外侧,可使得红外光发射端41和透明盖板30的厚度部分交叠无需在红外光发射端41或透明盖板30设置防止两者干涉的缺口或凹槽,从而简化了制造工艺。
参考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组件40除了包括红外光发射端41,还包括光源安装板42。光源安装板42可与所述框架连接,并用于设置红外光发射端41。光源安装板42可包括设有电连接红外光发射端41的电路结构的印刷电路板。
红外光发射端41包括至少一个红外点光源(例如红外LED灯珠或红外激光点光源)或红外线光源(例如红外激光线光源),并设置在所述光源安装板42邻近所述透明盖板30的一侧。对于多个红外点光源来说,多个红外点光源可以沿光源安装板4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在光源安装板42的表面上。对于红外线光源来说,红外线光源可设置在光源安装板42的表面上,并且长度方向可以与光源安装板42的长度方向一致。
参考图1-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包括: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20。第一框架10与所述光源安装板42连接,并对所述透明盖板30进行支撑。在光源安装板42上可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43,沿光源安装板42的长度方向布置。该第一安装孔43可为通孔,第二安装孔111可设置螺纹,也可设置为光孔。在第一框架10上可设置与多个第一安装孔43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二安装孔111,多个第二安装孔111可沿着第一框架10的长度方向进行布置。第二安装孔111可为通孔或盲孔,且第二安装孔111可设置螺纹,以便于螺钉或螺栓进行配合。将螺钉或螺栓穿设在第二安装孔111和第一安装孔43中,可使光源安装板42固定连接在第一框架10上,从而确保光源安装板42及其上设置的红外光发射端4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红外信号发送和接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考图1、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架20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0的外侧,与所述第一框架10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框架10围出容纳所述光源安装板42的空间A。在第一框架10上可设置多个第三安装孔131,多个第三安装孔131可沿着第一框架10的长度方向进行布置。第三安装孔131可以为通孔。在第二框架20上可设置多个第四安装孔221,沿第二框架20的长度方向布置。第四安装孔221可以为通孔或盲孔,并且第四安装孔221可设置螺纹,以便于螺钉或螺栓进行配合。
通过将螺钉或螺栓穿设在第四安装孔221和第三安装孔131中,可使第二框架20与第一框架10形成稳定可靠的固定连接。这样,当装配光源组件时,可先将光源安装板42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在第一框架10上,再通过螺钉或螺栓将第二框架20与第一框架10进行固定连接。相比于相关技术中沿框架长度方向侧向插入框架内卡槽来固定光源安装板的方式,本实施例可以简化光源安装板42的装配过程,并使得光源安装板42的固定更加可靠。
参考图2-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架20包括从所述光源安装板42远离所述侧端面32的一侧延伸到所述触摸侧表面31上方的伸出端21。红外触摸框还可包括连接在所述触摸侧表面31与所述伸出端21之间的滤光条60。滤光条60可使红外光发射端41发射到所述滤光条60自身的红外光线向所述透明盖板30的触摸侧表面31上方传播。滤光条60可以用来滤除红外光之外的杂光,以提高红外光的探测效果。通过将滤光条60连接在触摸侧表面31与伸出端21之间,有利于减少伸出端21与触摸侧表面31的间距(即第二距离h2),从而减小第二框架20在垂直于触摸侧表面31的方向上的整体宽度,进而使得显示装置的边宽减小,从而符合显示装置整机的外观发展趋势。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红外灯珠和滤光条的安装结构均位于触摸侧表面上方的结构,本实施例通过减小第一距离h1,并在伸出端21和触摸侧表面31之间连接滤光条60,可有效地减小第二距离h2,例如第二距离h2可选为4~6mm,进一步可选为5mm,从而有效地减小第二框架20的整体宽度,使显示装置结构更加紧凑。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条60的横截面呈U形。滤光条60的U形底部与所述伸出端21连接,所述滤光条60的两条U形侧边61和62均抵靠在所述触摸侧表面31上。通过滤光条60的两条U型侧边61和62可直接形成第二框架20与透明盖板30之间的支撑作用,使装配结构得以简化。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伸出端21与所述U形底部可通过嵌件嵌槽配合结构固定连接。嵌件嵌槽配合结构便于安装,且不容易脱开。在图4中,伸出端21可设置嵌槽211,该嵌槽211具有槽口、槽底211a、第一侧壁211b和第二侧壁211c。嵌槽211的槽口包括第一槽口边211e和第二槽口边211d,第一槽口边211e和第二槽口边211d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侧壁211b和第二侧壁211c之间的距离。滤光条60的U型底部可以包括分别对应于第一侧壁211b和第二侧壁211c的内凹结构,以使得滤光条60不容易从嵌槽211中脱出。
第一侧壁211b和第二侧壁211c相对于嵌槽211的槽口的位置可以不对称,例如第二侧壁211c相对于该槽口的距离相比于第一侧壁211b相对于该槽口的距离更远。相应的,滤光条60的U型底部可包括第一嵌件64和第二嵌件63,分别与嵌槽211的第一侧壁211b和第二侧壁211c配合。而沿平行于触摸侧表面31且远离侧端面32的方向,第二嵌件63的宽度大于第一嵌件64,这样在装配时可先使第二嵌件63从嵌槽211的槽口进入,并抵紧第二侧壁211c,然后再将第一嵌件64从该槽口嵌入。这样可有效地降低滤光条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槽底211a可设置朝向嵌槽211的槽口的凸起,滤光条60的U型底部的第一嵌件64和第二嵌件63之间可设置与凸起相配合的凹入结构,相应地可使得U型底部更薄,从而具备更好的弹性,从而进一步降低装配难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滤光条的U型底部设置嵌槽,在伸出端21设置嵌件与嵌槽配合。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0包括: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和第三支撑部13。第一支撑部11位于所述光源安装板42邻近所述透明盖板30的一侧,并与所述光源安装板42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光源安装板42。第一框架10上的多个第二安装孔111可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1上,从而使第一支撑部11在支撑光源安装板42的同时与光源安装板42进行固定连接。参考图4,第一支撑部11邻近透明盖板30的一端可加厚设计,即在第一支撑部11的该端部设置加厚结构113,通过该加厚结构113可以增加第二安装孔111的深度,从而增加螺纹连接的范围,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参考图5,第二支撑部12位于所述透明盖板30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31的一侧,并与所述透明盖板30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透明盖板30。第二支撑部12可以支撑在透明盖板30远离触摸侧表面31一侧的表面33上。透明盖板30的表面33被支撑的部分邻近透明盖板30的侧端面32。第二支撑部12与透明盖板30之间可通过粘接层81(例如双面胶等)进行粘接固定。
参考图2和图4,第三支撑部13位于所述第二框架20远离所述光源安装板42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框架20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框架20。在图4中,第二框架20可包括位于第一框架10远离显示模组50和透明盖板30一侧的侧板24,以及与第一框架10进行固定连接的支撑板22。该支撑板22可连接在侧板24的表面上,并与侧板24垂直。
第一框架10上的多个第三安装孔131可设置在第三支撑部13上,而第二框架20上的多个第四安装孔221可以设置在支撑板22上。这样当将第二框架20的支撑板22设置在第三支撑部13上,并使第三安装孔131与第四安装孔221对齐后,可通过螺钉或螺栓穿设在第三安装孔131与第四安装孔221中来实现第三支撑部13与支撑板22的固定连接。第三安装孔131可设置成沉头孔,以避免螺钉或螺栓的头部外露。
为了使第二框架20与第一框架10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可靠,并且方便两者之间的装配,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三支撑部13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框架20之间设置用于定位的凹凸配合结构。例如,在第二框架20的支撑板22邻近侧板24的位置设置凹槽23,并在第三支撑部13的自由端设置凸起132。当需要在第一框架10上装配第二框架20时,可将凸起132嵌入凹槽23中以实现第二框架20与第一框架10之间的定位,从而使装配过程更加方便。另外,通过两者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也能够实现一定的承载作用,给穿过第三安装孔131与第四安装孔221的螺钉或螺栓分担剪切方向的受力。
为了使显示模组与红外触摸框的连接更加稳定,参考图1、图2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触摸框还包括连接板70。连接板70位于所述透明盖板30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3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框架10连接,用于与所述透明盖板30和所述第一框架10围成至少部分容纳显示模组的空间B。显示模组50可位于所述透明盖板30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31的一侧,且背板52和第一框架10均与连接板70连接。这样可将显示模组整体地装配到空间B内,从而简化显示装置的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
在图5中,第一框架10还包括位于所述连接板70邻近所述透明盖板30的一侧的第四支撑部14。第四支撑部14与所述连接板70连接,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板70。参考图2,第四支撑部14上可设置多个第五安装孔141,该第五安装孔141可以为通孔或盲孔,并且可以设置螺纹。连接板70上可设置多个第六安装孔72,分别与多个第五安装孔141对应。第六安装孔72可以为通孔,其可设置成螺纹孔或光孔。通过螺钉或螺栓穿设在第六安装孔72和第五安装孔141,可以在第四支撑部14稳定地支撑连接板70的同时使连接板70与第四支撑部14实现固定连接。
在图5中,连接板70还可以设置第七安装孔71,相应的显示装置50的背板52上可设置与第七安装孔71对应的第八安装孔54。第七安装孔71可以为通孔,其可设置为螺纹孔或光孔。第八安装孔54可以为通孔或盲孔,其内壁可以设置螺纹。这样,通过螺钉或螺栓穿设在第七安装孔71和第八安装孔54中,可以在连接板稳定地支撑背板52的同时使连接板70与背板52实现固定连接。
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部13远离所述光源安装板42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撑部14上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板70的支撑表面形成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可以实现连接板70与第一框架10装配时的定位,从而使装配过程更加方便。另外,台阶结构也能够实现一定的承载作用,给穿过第六安装孔72与第五安装孔141的螺钉或螺栓分担剪切方向的受力。
在图5中,还可使得所述连接板70的支撑表面的反向侧表面73与所述第三支撑部13远离所述光源安装板42一侧的表面平齐。这样可一定程度上减小红外触摸框的整体宽度,并且还使红外触摸框后侧更加平整美观。
参考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0包括多个型材和转角件10b。通过对多个型材和转角件的装配可形成第一框架10。多个型材分别位于所述显示模组50的外周,且型材具有空腔10a。例如图1中仅示出了显示屏呈矩形的显示模组50的一个侧边的型材,其可与未示出的其他三个侧边的型材摆放成矩形,而四个转角件10b可分别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型材的空腔10a内,以连接每两个相邻的型材,从而形成稳定可靠的矩形框架体。
第一框架10包括的型材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合金,例如易于通过挤压方式成型的铝合金。型材的加工简便,并能够实现复杂形状的界面。第二框架20也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框架10四边的多个型材,这些型材可通过与连接稳固的第一框架10固定连接,来确保第二框架20的稳固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20也可以采用其他制造工艺形成的结构件,例如焊接件或冲压件等。
参考图2,第一框架10所包括的每个型材可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第一侧板平行于所述透明盖板30的侧端面32,并与所述透明盖板30的触摸侧表面31垂直。第一框架10所包括的多个型材的第一侧板可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11。
第二侧板平行于所述透明盖板30的触摸侧表面31,且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第一框架10所包括的多个型材的第二侧板可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部12。
第三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并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框架10所包括的多个型材的第三侧板可以围出容纳显示模组的空间。
第四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连接。第一框架10所包括的多个型材的第四侧板可形成所述第四支撑部14。
第五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且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邻近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方向延伸。第一框架10所包括的多个型材的第五侧板形成所述第三支撑部13。
参考图1,型材所包括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可围成空腔10a。该空腔10a用于设置转角件10b,其内壁尺寸和形状与转角件10的外壁尺寸和形状相匹配,以确保两者结合的稳定性。型材的空腔10a可以是沿长度方向贯通,也可以为非贯通的。
参考图2和图5,对于显示装置来说,显示模组50位于红外触摸框的框架内,且位于所述透明盖板30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31的一侧。显示模组50的显示屏51可与所述透明盖板30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31的表面通过粘贴(例如通过水胶粘贴)进行固定。这样显示屏51可以更加接近透明盖板30,从而使得用户对透明盖板30的触摸动作与显示屏51之间的显示效果更加匹配,从而提高触控效果。
在进行显示装置的装配时,可将红外触摸框的第一框架10与所述光源组件40连接,并对所述透明盖板30进行支撑。显示模组50可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透明盖板30和所述第一框架10围成的空间中。连接板70可设置在所述透明盖板30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3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框架10和显示模组50的背板52连接。显示模组50可以整体地在红外触摸框中进行装配,这样有助于提高显示模组50的共用性和标准化,从而降低显示装置的装配难度和成本。
上述红外触摸框的各实施例可应用于各种结构的显示装置,不限于本公开中所披露的显示装置的结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交互式电子白板、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图6是图2实施例的一种装配流程实例的示意图。
下面参考图6,并结合图1和图2对本公开的一个显示装置实施例的装配实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公开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的装配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本装配实例。
该显示装置的装配过程可包括步骤S100-S700。在步骤S100中,通过多个型材和多个转角件组装第一框架。在步骤S200中,将第一框架的四个边分别对应的光源安装板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在各个型材上。在步骤S300中,将透明盖板通过双面胶粘接并支撑在第一框架上。在步骤S400中,将显示模组放入第一框架的内侧,并通过水胶将显示模组的显示屏粘接在透明盖板的一侧。在步骤S500中,使连接板与第一框架和显示模组的背板固定连接。在步骤S600中,将滤光条安装在第二框架上。在步骤S700中,将安装了滤光条的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的各个型材进行固定。
在上述装配过程中,步骤S100可以在步骤S200之前或之后执行。步骤700在步骤S300之后执行,其可以先于步骤S400-S500,也可以晚于步骤S400-S500。步骤S600先于步骤S700。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透明盖板,具有侧端面和触摸侧表面,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和
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并整体位于所述侧端面的外侧;
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具有红外光发射端,所述红外光发射端的部分厚度在所述透明盖板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透明盖板的厚度存在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
光源安装板,与所述框架连接;
其中,所述红外光发射端包括至少一个红外点光源或红外线光源,设置在所述光源安装板邻近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第一框架,与所述光源安装板连接,并对所述透明盖板进行支撑;和
第二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外侧,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框架围出容纳所述光源安装板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包括从所述光源安装板远离所述侧端面的一侧延伸到所述触摸侧表面上方的伸出端,所述红外触摸框还包括:
滤光条,连接在所述触摸侧表面与所述伸出端之间,用于将所述红外光发射端发射到所述滤光条自身的红外光线向所述透明盖板的触摸侧表面上方传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条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滤光条的U形底部与所述伸出端连接,所述滤光条的两条U形侧边抵靠在所述触摸侧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端与所述U形底部通过嵌件嵌槽配合结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包括:
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光源安装板邻近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光源安装板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光源安装板;
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一侧,并与所述透明盖板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透明盖板;和
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框架远离所述光源安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框架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框架设有用于定位的凹凸配合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触摸框还包括:
连接板,位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用于与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一框架围成至少部分容纳显示模组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包括:
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光源安装板邻近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光源安装板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光源安装板;
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一侧,并与所述透明盖板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透明盖板;
第三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框架远离所述光源安装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框架进行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框架;
第四支撑部,位于所述连接板邻近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板;
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部远离所述光源安装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撑部上用于支撑所述连接板的支撑表面形成台阶结构,所述连接板的支撑表面的反向侧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部远离所述光源安装板一侧的表面平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包括:
多个型材,分别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外周,且每个型材包括:
第一侧板,平行于所述透明盖板的侧端面,并与所述透明盖板的触摸侧表面垂直;
第二侧板,平行于所述透明盖板的触摸侧表面,且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
第三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并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另一端连接;
第四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连接;
第五侧板,平行于所述第二侧板,且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邻近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围成空腔;
多个转角件,分别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型材的空腔内,以连接每两个相邻的型材;
其中,所述多个型材的第一侧板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多个型材的第二侧板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多个型材的第四侧板形成所述第四支撑部,所述多个型材的第五侧板形成所述第三支撑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发射端的发射中心与所述触摸侧表面的延伸平面的第一距离为0.5~2mm。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触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端与所述触摸侧表面的第二距离为4~6mm。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红外触摸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触摸框还包括连接板,位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一侧;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与所述光源组件连接,并对所述透明盖板进行支撑;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模组,位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一侧,且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一框架围成的空间中;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背板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透明盖板远离所述触摸侧表面的表面通过粘贴固定,所述背板和所述第一框架均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37360.8A CN112114692A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37360.8A CN112114692A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14692A true CN112114692A (zh) | 2020-12-22 |
Family
ID=73795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37360.8A Pending CN112114692A (zh) | 2019-06-20 | 2019-06-20 | 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1469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45595A1 (zh) * | 2021-09-26 | 2023-03-30 | 深圳市华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触控屏和显示装置 |
WO2023077986A1 (zh) * | 2021-11-05 | 2023-05-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91993A1 (en) * | 2009-05-28 | 2011-12-01 | Shinichi Miyazaki |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panel-integra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CN202916819U (zh) * | 2012-11-16 | 2013-05-01 |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红外触摸屏 |
CN203535606U (zh) * | 2013-10-12 | 2014-04-09 | 锐达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四个摄像头的影像触摸定位装置 |
CN206601690U (zh) * | 2016-09-18 | 2017-10-31 | 广州华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触摸屏 |
WO2018176805A1 (zh) * | 2017-03-28 | 2018-10-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208044573U (zh) * | 2018-03-27 | 2018-11-02 | 广州华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红外触摸设备 |
-
2019
- 2019-06-20 CN CN201910537360.8A patent/CN11211469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91993A1 (en) * | 2009-05-28 | 2011-12-01 | Shinichi Miyazaki | Touch panel,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panel-integrat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CN202916819U (zh) * | 2012-11-16 | 2013-05-01 |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红外触摸屏 |
CN203535606U (zh) * | 2013-10-12 | 2014-04-09 | 锐达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四个摄像头的影像触摸定位装置 |
CN206601690U (zh) * | 2016-09-18 | 2017-10-31 | 广州华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触摸屏 |
WO2018176805A1 (zh) * | 2017-03-28 | 2018-10-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208044573U (zh) * | 2018-03-27 | 2018-11-02 | 广州华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触摸屏及红外触摸设备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45595A1 (zh) * | 2021-09-26 | 2023-03-30 | 深圳市华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红外触控屏和显示装置 |
WO2023077986A1 (zh) * | 2021-11-05 | 2023-05-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779938B1 (en) | Screen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 |
JP5632414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
JP3129206U7 (zh) | ||
US20060055839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8254972B (zh) | 背光模组、电子装置及背光模组的安装方法 | |
CN100434983C (zh) | 平面显示模块 | |
US20060018106A1 (en) | Fram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8765249B2 (en) | Touch panel frame structure | |
CN106713796B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WO2014175172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0278303B (zh) | 电子设备 | |
CN112114692A (zh) | 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 | |
US20070258198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WO2019134382A1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24007776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WO2022267522A1 (zh) | 整机结构和显示装置 | |
KR20040031630A (ko) | 구성요소의 개수를 감축한 lcd 디바이스 | |
CN209765471U (zh) | 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 | |
CN113905195A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KR20150068695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TWI535367B (zh) | 顯示裝置與觸控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 |
KR100381084B1 (ko) | 플랫 패널 디스플레이 모듈과 그것을 구비하는 표시 유니트 | |
US8582281B2 (en) | Display device, assembly method for the display device, assembly structure of two frames and assembly method for the assembly structure of two frames | |
CN111464682B (zh) | 移动终端及曲面屏模组 | |
KR101822146B1 (ko) | 멀티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의 투광커버 고정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