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5178U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95178U CN215295178U CN202121773123.0U CN202121773123U CN215295178U CN 215295178 U CN215295178 U CN 215295178U CN 202121773123 U CN202121773123 U CN 202121773123U CN 215295178 U CN215295178 U CN 2152951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xiliary
- wind wheel
- outdoor unit
- front panel
- wi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机及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壳体、至少一个主风轮与至少一个辅助风轮,壳体包括前面板,前面板具有主出风口与辅助出风口;主风轮位于所述主出风口处;辅助风轮位于辅助出风口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机通过设置辅助风轮,可以改善壳体内局部空间的通风情况,增加流经该局部空间的气体流量,从而提升室外机的整体通风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室外机的前面板设置有风轮,风轮通过电机驱动,迫使外部的空气通过换热器并从前面板吹出,相关技术中,前面板的形状通常大致为矩形,风轮为圆形,为了实现风轮的固定,前面板的面积将大于风轮的面积,导致室外机内腔的部分区域(例如对应于前面板四角的区域)存在空气流动不畅的问题,影响换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外机,通过设置辅助风轮,能够提升整体的通风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室外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室外机,包括:
壳体,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具有主出风口与辅助出风口;
至少一个主风轮,位于所述主出风口处;
至少一个辅助风轮,位于所述辅助出风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室外机通过设置辅助风轮,可以改善壳体内局部空间的通风情况,增加流经该局部空间的气体流量,从而提升室外机的整体通风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具有进风口;
所述室外机还包括:
导风圈,沿所述主风轮的周向设置,一端连接于所述前面板,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前面板的方向设置;
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进风口处的换热部;
所述辅助风轮位于所述导风圈朝向所述换热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圈朝向所述换热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辅助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圈远离所述前面板的一端至所述前面板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换热部至所述前面板的最小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电器盒,所述电器盒连接于所述壳体,具有朝向所述前面板设置的散热口,所述辅助风轮对应于所述散热口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置有进风口;
所述室外机还包括:
导风圈,连接于所述前面板,沿所述主风轮的周向设置;
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进风口处的换热部;
电器盒,连接于所述壳体,具有朝向所述前面板设置的散热口;
所述辅助风轮设置为多个,包括第一辅助风轮和第二辅助风轮,所述第一辅助风轮位于所述导风圈朝向于所述换热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辅助风轮对应于所述散热口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三辅助风轮,所述第一辅助风轮、所述第二辅助风轮与所述第三辅助风轮沿所述主风轮的周向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风轮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主风轮沿上下方向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辅助风轮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辅助风轮沿所述主风轮的周向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室外机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图中隐藏前面板与顶盖;
图4是图1中室外机的俯视图,图中隐藏顶盖;
图5是图1中前面板与导风圈连接的俯视图;
图6是相关技术中显示气流流动方向的室外机的简要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显示气流流动方向的室外机的简要示意图;
图8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室外机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
壳体100、前面板110、主出风口111、辅助出风口112、左侧板120、进风口121、右侧板130、顶盖140、背板150、中隔板160
主风轮200
辅助风轮300、第一辅助风轮310、第二辅助风轮320、第三辅助风轮330
导风圈400、第一端410、第二端420
换热器500、第一换热部510、前端511、第二换热部520
电器盒600、散热口6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外机包括壳体100、主风轮200与辅助风轮300,主风轮200与辅助风轮300均连接于壳体100,主风轮200用于实现主要的出风功能,辅助风轮300用于提升主风轮200难以涉及部位的通风能力,能够提升室外机的整体换热性能。
壳体100可以是常见的立方壳体,包括前面板110、左侧板120、右侧板130、顶盖140、底板(未示出)、背板150与中隔板160,具体地,前面板110、左侧板120、右侧板130、顶盖140、底板与背板150共同限定出壳体100的内腔,中隔板160位于壳体100的内腔中,分别与前面板110与背板150连接,从而将上述内腔分隔为左侧的第一腔体与右侧的第二腔体,室外机的工作器件例如风轮、换热器等安装于第一腔体内,控制器件例如电路板等安装于第二腔体内,实现器件的隔离。
背板150上设置有进风口,用于供空气进入壳体100的内腔。前面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根据对应风轮的不同,出风口分为主出风口111与辅助出风口112,主风轮200对应于主出风口111设置,辅助风轮300对应于辅助出风口112设置,当风轮转动时,外部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流经换热器500换热后再从相应的出风口吹出。
主风轮200为实现气流流动的主要器件,其通过电机驱动,具体地,电机通过支架连接连接于壳体100的底板,驱动轴朝前面板110的方向伸出,并与主风轮200固定连接。主出风口111为圆形,主风轮200的旋转轴线位于主出风口111的圆心处。由图中可知,主出风口111的直径略小于前面板110沿上下方向的最大尺寸,以尽可能的增加主出风口111的面积,从而增加通风能力。
受内部器件如换热器500的形状限制,前面板110通常为矩形面板,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主风轮200无法涉及的部位,例如前面板110的四角,因前面板110的阻挡,壳体100内对应位置存在气流流动不畅的问题。基于此,本实施例在主风轮200难以涉及的部位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出风口112,并在辅助出风口112处设置对应的辅助风轮300以进行局部空间通风。由于辅助风轮300主要其辅助通风的作用,因此其直径远小于主风轮200的直径,以适应于边角处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小型轴流风机的风轮作为上述辅助风轮300,由于轴流风机的体积、重量较小,因此可以直接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于前面板110的内侧。为进一步增强通风量,轴流风机可以采用对旋轴流风机。辅助出风口112也可以为圆形,辅助风轮300的旋转轴线位于主出风口111的圆心处。
由上述可知,辅助风轮300可以改善壳体100内局部空间的通风情况,增加流经该局部空间的气体流量,从而提升室外机的整体通风性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参照图1与图2,前面板110上设置有多个辅助出风口112,多个辅助出风口112环绕于主出风口111,各辅助出风口112处均连接有辅助风轮300,能够理解的是,辅助风轮300与辅助出风口112的数量越多,通风性能的提升越明显。除改善通风的基础功能之外,不同位置的辅助风轮300还能起到不同的作用,以下结合附图不同情形进行具体说明。
参照图4至图7,作为辅助风轮300的一种具体设置方案,室外机还包括导风圈400,导风圈400为圆环状的薄壁结构,其内径大于主风轮200的外径,从而能够套接于主风轮200的外侧。具体地,导风圈400的第一端410连接于前面板110的内侧,第二端420朝背板150伸出,能够理解的是,导风圈400既可以作为单独的构件于前面板110连接,也可以一体连接于前面板110。当主风轮200旋转时,导风圈400能够引导气流的方向,减少扰流的产生。为了适应大厚度的主风轮200(风轮200的厚度为风轮叶片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增加该尺寸有助于提升主风轮200的风量),导风圈400的轴向尺寸(前后方向的尺寸)应当尽可能的增大,也即,导风圈400的第二端420应当尽可能的远离前面板110。
另一方面,为了增加流经换热器500的风量,参照图4、图6与图7,换热器500除了对应于背板150上进风口设置的第二换热部520之外,还设置有对应于左侧板120设置的第一换热部510,参照图2与图3,左侧板120上相应设置有进风口121,为了保证左侧板120的结构强度,同时保证足够的通风面积,左侧板120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121。第二换热部520平行于背板150设置,并能够覆盖背板150上的进风口,如此,第一换热部510平行于左侧板120设置,并能够覆盖左侧板120上的进风口121,如此,外部的空气能够分别通过背板150与左侧板120上的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并分别通过第二换热部520与第一换热部510换热。能够理解的是,在高度与厚度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换热部510沿前后方向的尺寸越大,其换热面积则越大,也即,第一换热部510距离前面板110的越近,则第一换热部510的换热面积越大。
基于上述,第一换热部510需要尽可能的靠近前面板110,而导风圈400则需要尽可能朝远离前面板110的方向伸出,因此导风圈400会对第一换热部510部分区域的通风造成影响。如图6所示,图中箭头表示气流流动的主要方向,由于导风圈400的第二端420的阻挡作用,导致通过第一换热部510的前端511的风量大幅度降低,使得该部分的换热器500不能发挥换热能力。基于此,本实施例的辅助风轮300位于导风圈400朝向第一换热部510的一侧,例如图8中的左侧,如此,当辅助风轮300启动后,从进风口121进入的空气能够经过第一换热部510的前端511,并最终从辅助出风口112排出,从而改善该部分的通风。能够理解的是,沿左右方向,辅助风轮300可以完全位于第一换热部510与导风圈400之间,也可以如图7所示,辅助风轮300与第一换热部510存在部分重合,以减小第一换热部510与导风圈400之间的距离,也即扩大导风圈400的直径。
参照图1与图2,作为上述辅助风轮300设置方案的一种改进,室外机包括多个辅助风轮300,多个辅助风轮300均设置于导风圈400的左侧,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室外机包括两个辅助风轮300,分别位于前面板110通风区域的左上角与左下角,既能够增加对应位置的第一换热部510的通风量,又具有足够的位置安装辅助风轮300。
作为上述辅助风轮300设置方案的另一种改进,参照图7,记第二端420至前面板110的最大距离(也即导风圈400的最大高度)为L1,第一换热部510的前端511至前面板110的最小距离为L2,则存在以下关系:L1>L2,如此,能够分别满足导风圈400的第二端420应当尽可能的远离前面板110,以及第一换热部510的前端511尽可能靠近前面板110的要求。
参照图3、图8与图9,作为辅助风轮300的另一种具体设置方案,室外机还包括电器盒600,电器盒600安装于第一腔体内,且临近中隔板160设置,如图所示,可见电器盒600的安装位置同样属于主风轮200难以涉及的位置,因此即使电器盒600上开设有散热口610,也难以满足散热需求。基于此,本实施例将散热口610设置于电器盒600朝向前面板110的一侧(例如图中的前侧),并在前面板110上对应散热口610的位置设置辅助风轮300,可以增加流经电器盒600的风量,提升对电器盒600的散热能力。
通常而言,电器盒600设置于前面板110的通风区域的右上角,因此本实施例的辅助风轮300同样设置于通风区域的右上角。
参照图9,并参考前述图4至图8,作为辅助风轮300的另一种具体设置方案,室外机包括导风圈400与电器盒600,导风圈400为圆环状的薄壁结构,其内径大于主风轮200的外径,从而能够套接于主风轮200的外侧。具体地,导风圈400的第一端410连接于前面板110的内侧,第二端420朝背板150伸出,当主风轮200旋转时,导风圈400能够引导气流的方向,减少扰流的产生。
相应的,换热器500除了对应于背板150上进风口设置的第二换热部520之外,还设置有对应于左侧板120设置的第一换热部510,左侧板120上相应设置有进风口121,外部的空气能够分别通过背板150与左侧板120上的进风口进入第一腔体,并分别通过第二换热部520与第一换热部510换热,增加换热效率。
基于上述构造,导风圈400的第二端420朝背板150伸出,第一换热部510的前端511则靠近于前面板110设置,导致第一换热部510的前端511存在通风不畅的问题。
电器盒600位于导风圈400的右侧,既同样位于主风轮200难以涉及的区域,电器盒600内安装的电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散热,然而电器盒600的安装区域风量较小,即使开设有散热口610也不能充分散热。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分别在前面板110的不同位置设置辅助风轮300,从而针对性地发挥不同的作用,为便于区别,按照各自功能的不同,将本实施例中的辅助风轮300记为第一辅助风轮310与第二辅助风轮320,其中,第一辅助风轮310设置于导风圈400朝向第一换热部510的一侧,例如图中的左侧,用于增加流经第一换热部510的前端511的气流,改善前端511通风不畅的现象,增加第一换热部510的利用率。第二辅助风轮320则对应于电器盒600的散热口610设置,使得电器盒600内的热空气能够从散热口610流入第一腔体,再由对应于第二辅助风轮320的辅助出风口112直接排出壳体100,能够有效的增加电器盒600的散热效果。
能够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换热部510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本实施例还可以设置两个第一辅助风轮310,两个第一辅助风轮310沿上下方向分布,从而分别对第一换热部510前端511的上侧与下侧进行抽风,进一步提升第一换热部510的换热能力。以图中所示为例,两个第一辅助风轮310分别设置于前面板110通风区域的左上角与左下角,第二辅助风轮320则设置于通风区域的右上角。
参照图10,作为辅助风轮300的另一种具体设置方案,其是在图9所示方案基础上的改进,本实施例中,室外机还设置有一个第三辅助风轮330,第三辅助风轮330主要用于进行基础的通风。当室外机设置有两个第一辅助风轮310时,两个第一辅助风轮310、一个第二辅助风轮320与一个第三辅助风轮330沿主风轮200的周向均匀分布,两个第一辅助风轮310分别设置于前面板110通风区域的左上角与左下角,第二辅助风轮320设置于通风区域的右上角,第三辅助风轮330设置于通风区域的右下角。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辅助风轮330主要起到基础的增强通风的作用,因此其也可以任意与第一辅助风轮310或第二辅助风轮320搭配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参照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室外机的一种改进方案,其包括两个主风轮200,两个主风轮200沿上下方向设置,除主风轮200的数量区别之外,导风圈400、第一换热部510与电器盒600的设置方式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详述。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辅助风轮300,辅助风轮300均设置于导风圈400朝向第一换热部510的一侧,用于加强第一换热部510前端511的通风量。
参照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室外机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其设置有一个辅助风轮300,该辅助风轮300设置于前面板110的通风区域的右上角,对应于电器盒600的散热口610,用于实现电器盒600的充分散热。
参照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室外机的另一种改进方案,其设置有三个第一辅助风轮310、一个第二辅助风轮320与两个第三辅助风轮330,三个第一辅助风轮310分别位于导风圈400通风区域的左侧上部、左侧中部与左侧下部,用于加强第一换热部510前端511的通风量;第二辅助风轮320位于导风圈400通风区域的右侧上部,用于加强对电器盒600的散热效果;两个第三辅助风轮330分别位于导风圈400通风区域的左侧中部与左侧下部,用于增加整体通风量。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室外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具有主出风口与辅助出风口;
至少一个主风轮,位于所述主出风口处;
至少一个辅助风轮,位于所述辅助出风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具有进风口;
所述室外机还包括:
导风圈,沿所述主风轮的周向设置,一端连接于所述前面板,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前面板的方向设置;
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进风口处的换热部;
所述辅助风轮位于所述导风圈朝向所述换热部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朝向所述换热部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辅助风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远离所述前面板的一端至所述前面板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换热部至所述前面板的最小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电器盒,所述电器盒连接于所述壳体,具有朝向所述前面板设置的散热口,所述辅助风轮对应于所述散热口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置有进风口;
所述室外机还包括:
导风圈,连接于所述前面板,沿所述主风轮的周向设置;
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进风口处的换热部;
电器盒,连接于所述壳体,具有朝向所述前面板设置的散热口;
所述辅助风轮设置为多个,包括第一辅助风轮和第二辅助风轮,所述第一辅助风轮位于所述导风圈朝向于所述换热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辅助风轮对应于所述散热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轮还包括第三辅助风轮,所述第一辅助风轮、所述第二辅助风轮与所述第三辅助风轮沿所述主风轮的周向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轮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主风轮沿上下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轮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辅助风轮沿所述主风轮的周向间隔分布。
10.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73123.0U CN215295178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73123.0U CN215295178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95178U true CN215295178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25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73123.0U Active CN215295178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95178U (zh) |
-
2021
- 2021-07-30 CN CN202121773123.0U patent/CN2152951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57162U (zh) | 空调器 | |
CN102401432B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4501488U (zh) | 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和空调室外机 | |
CN204880381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0785064B (zh) |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 |
CN215295178U (zh)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110785066B (zh) |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 |
CN211854217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3453910U (zh)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5991691U (zh) | 风冷散热显示器 | |
WO2021103407A1 (zh) | 整体式空调 | |
CN210273758U (zh) | 变频一体机散热机构 | |
CN211011847U (zh) | 出风组件及整体式空调 | |
CN109539529B (zh) | 风道件、风机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 |
CN112539468A (zh)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
WO2020157824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CN218348777U (zh) | 空调烟机 | |
CN212179036U (zh) | 一种柜式空调器 | |
CN213955442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EP4130588A1 (en) |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 |
CN215295175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21923691U (zh) | 一体机柜空调 | |
CN218936511U (zh) |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CN110785065B (zh) |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 |
CN217917528U (zh) | 适用于大空间车辆的房车空调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