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3703U - 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电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3703U
CN215293703U CN202120604403.2U CN202120604403U CN215293703U CN 215293703 U CN215293703 U CN 215293703U CN 202120604403 U CN202120604403 U CN 202120604403U CN 215293703 U CN215293703 U CN 215293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outer edge
valve
annular
resi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44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庆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Powertrai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3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3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线圈,绕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卷绕;环状部,为磁性体制,位于线圈的轴向一侧,且包围中心轴;磁性体部,位于线圈的轴向另一侧;筒状部,为磁性体制,在线圈的径向外侧包围线圈;可动件,至少一部分为磁性体制,在线圈的径向内侧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阀部,位于可动件的轴向一侧,且随着可动件的移动而开闭;以及树脂构件,具有覆盖线圈的被覆部。树脂构件为单一构件,对环状部与阀部予以保持。沿轴向观察,环状部的径向外缘部具有:第一外缘部,为绕中心轴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以及第二外缘部,距中心轴的径向距离比第一外缘部小。第二外缘部自树脂构件露出。由此,可提高电磁阀的生产性。

Description

电磁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阀。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电磁阀,包括线圈、能够在线圈的内侧移动的可动件、以及随着可动件的移动而开闭的阀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包括对流体流路进行切换的滑阀(spool)的电磁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2973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电磁阀中,需要将对线圈进行保持的构件与对阀部进行保持的构件相互固定来装配等,装配时的人工及时间有时会变大。因此,有时难以充分提高电磁阀的生产性。
鉴于所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可提高生产性的结构的电磁阀。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线圈,绕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卷绕;环状部,为磁性体制,位于所述线圈的轴向一侧,且包围所述中心轴;磁性体部,位于所述线圈的轴向另一侧;筒状部,为磁性体制,在所述线圈的径向外侧包围所述线圈;可动件,至少一部分为磁性体制,在所述线圈的径向内侧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阀部,位于所述可动件的轴向一侧,且随着所述可动件的移动而开闭;以及树脂构件,具有覆盖所述线圈的被覆部。所述树脂构件为单一构件,对所述环状部与所述阀部予以保持。沿轴向观察,所述环状部的径向外缘部具有:第一外缘部,为绕所述中心轴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以及第二外缘部,距所述中心轴的径向距离比所述第一外缘部小。所述第二外缘部自所述树脂构件露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所述第二外缘部的径向外侧面包括平坦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沿轴向观察,所述第二外缘部为直线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磁阀,所述环状部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环状部的贯通孔,所述树脂构件具有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内部的连结部,所述连结部将所述树脂构件中保持所述阀部的部分与所述被覆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磁阀,还包括:绕线管,为包围所述中心轴的筒状;以及端子,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绕线管具有保持所述端子的端子保持部,所述环状部具有在周向上夹持所述端子保持部的一对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磁阀,还包括收容壳体,所述收容壳体具有所述磁性体部及所述筒状部,且在内部收容所述线圈及所述被覆部,所述第二外缘部被所述收容壳体自径向外侧覆盖。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可提高电磁阀的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剖面图,且是表示阀部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剖面图,且是表示阀部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绕线管、端子、引导构件及收容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绕线管、线圈、端子及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嵌入成形体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磁阀
20:绕线管
24:端子保持部
26:线圈
32:环状部
32a、32b:第一外缘部
32c:第二外缘部
32e、32f:壁部
32g:贯通孔
40:树脂构件
41:被覆部
44:连结部
50:收容壳体
51a:盖部(磁性体部)
51b:筒状部
60:阀部
70:可动件
80:端子
J: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各图中适当表示的Z轴平行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Z轴的正侧设为上侧,将Z轴的负侧设为下侧。各图中适当表示的作为虚拟轴的中心轴J沿Z轴方向、即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将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中与各图中适当表示的X轴平行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X”,将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中与各图中适当表示的Y轴平行的方向称为“突出方向Y”。宽度方向X与突出方向Y是相互正交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上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此外,所谓上下方向、突出方向、宽度方向、上侧及下侧,仅为用于说明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为以这些名称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10包括绕线管20、线圈26、端子80、引导构件30、树脂构件40、收容壳体50、可动件70、弹性构件73以及阀部60。如图3所示,绕线管20是包围中心轴J的筒状。绕线管20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在绕线管20上卷绕有线圈26。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线管20为树脂制。绕线管20具有绕线管主体部21、上侧凸缘部22、下侧凸缘部23、端子保持部24以及间隔件部25。
绕线管主体部21是卷绕有线圈26的筒状。绕线管主体部21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在绕线管主体部21的外周面,沿轴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延伸的槽。构成线圈26的线圈线沿着所述槽卷绕。
上侧凸缘部22自绕线管主体部21中位于比线圈26更靠上侧处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凸缘部22自绕线管主体部21的上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上侧凸缘部22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环状。上侧凸缘部22例如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
下侧凸缘部23是自绕线管主体部21中位于比线圈26更靠下侧处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凸缘部23自绕线管主体部21的下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下侧凸缘部23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环状。下侧凸缘部23例如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轴向观察,下侧凸缘部23的外形是圆形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形状。沿轴向观察,下侧凸缘部23例如是圆形的多个部位被直线切除的形状。由此,下侧凸缘部23的径向外缘部具有多个沿轴向观察而呈直线状的直线部23a。多个直线部23a沿着周向空开间隔地配置。直线部23a例如设置有三个。
三个直线部23a中的两个直线部23a是下侧凸缘部23的径向外缘部中位于宽度方向X的两侧的部分,且沿突出方向Y延伸。其余一个直线部23a是下侧凸缘部23的径向外缘部中位于突出方向Y的一侧(-Y侧)的部分,且沿宽度方向X延伸。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沿轴向观察,某对象的外形是圆形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形状”,只要某对象的沿轴向观察时的外形是如圆形的一部分缺损那样的形状即可,关于某对象的外形是如何制作的并无限定。某对象的外形可通过对某对象实施切削加工来制作,也可通过射出成形及压铸(die casting)等来成形。
端子保持部24自下侧凸缘部23的径向外缘部中的突出方向Y的另一侧(+Y侧)的部分向突出方向Y的另一侧突出。如图4所示,端子保持部24具有基部24a以及一对凸部24b、24c。基部24a例如是长方体状。沿突出方向Y观察,基部24a例如是在宽度方向X上长的长方形。
基部24a具有自基部24a中的突出方向Y的另一侧(+Y侧)的端面向突出方向Y的一侧(-Y侧)凹陷的孔部24d。在孔部24d中,插入并保持有端子80的一部分。由此,端子保持部24对端子80进行保持。孔部24d在宽度方向X上空开间隔而设置有一对。孔部24d例如是具有底部的孔。一对凸部24b、24c自基部24a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向下侧突出。凸部24b、凸部24c是板面朝向宽度方向X的长方形板状。
如图1及图2所示,间隔件部25自绕线管主体部21的下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间隔件部25例如是包围中心轴J的环状。间隔件部25的径向外侧面位于比绕线管主体部21的外周面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间隔件部25的上侧的端部也与下侧凸缘部23的下侧的面相连。间隔件部25与端子保持部24的基部24a相连。间隔件部25的下侧的面与基部24a的下侧的面相互相连而构成与轴向正交的平坦面。
线圈26绕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J卷绕。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26卷绕于绕线管20的绕线管主体部21的外周面。线圈26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线圈26的外周面位于比上侧凸缘部22的径向外缘部及下侧凸缘部23的径向外缘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自线圈26引出构成线圈26的线圈线的端部。所引出的线圈线的端部连接至端子80的后述线圈线保持部83。自线圈26延伸至线圈线保持部83的线圈线例如钩挂于凸部24b、凸部24c。由此,当进行树脂构件40的嵌入成形时,可抑制自线圈26延伸至线圈线保持部83的线圈线因树脂的压力而流动,从而可抑制线圈线断线。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X上排列设置有一对端子80。一对端子80是在宽度方向X上相互对称的形状。一对端子80分别被保持于绕线管20的端子保持部24。更详细而言,一对端子80的一部分分别插入并保持于端子保持部24中所设置的一对孔部24d中。端子80为金属制。端子80例如是对板状的金属构件实施压制加工而制作。各端子80具有基部81、连接端子部82以及线圈线保持部83。
基部81沿突出方向Y延伸。基部81中突出方向Y的一侧(-Y侧)的部分插入端子保持部24的孔部24d中。基部81中突出方向Y的一侧(-Y侧)的部分例如被压入并固定于孔部24d中。基部81自端子保持部24向突出方向Y的另一侧(+Y侧)突出。连接端子部82自基部81中突出方向Y的另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
线圈线保持部83与基部81中自端子保持部24突出的部分相连。线圈线保持部83相对于基部81而配置于在宽度方向X上与另一个端子80所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线圈线保持部83把持自线圈26引出的未图示的线圈线的端部。线圈线保持部83与线圈线的端部例如通过激光焊接等接合。通过将线圈线保持部83与线圈线的端部连接,端子80与线圈26电连接。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设为在制作树脂制的绕线管20之后将端子80安装于绕线管20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绕线管20例如也可通过将端子80作为嵌入构件的嵌入成形来制作。
引导构件30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构件。如图1及图2所示,引导构件30自下侧插入绕线管2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构件30为单一构件。引导构件30例如通过压铸等成形。引导构件30为磁性体制。引导构件30具有引导筒部31以及环状部32。由此,电磁阀10包括引导筒部31以及环状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引导构件30为单一构件,因此引导筒部31与环状部32经一体成形。另外,由于引导构件30为磁性体制的单一构件,因此引导筒部31及环状部32也为磁性体制。
引导筒部31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引导筒部31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引导筒部31插入至绕线管20的径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筒部31嵌合于绕线管20的径向内侧。更详细而言,引导筒部31嵌合于绕线管主体部21的下侧部分的径向内侧。引导筒部31在绕线管20的径向内侧包围可动件70。引导筒部31位于线圈26的径向内侧。引导筒部31在线圈26的径向内侧包围可动件70。引导筒部31将可动件70支撑为能够沿轴向移动。
环状部32位于线圈26的下侧。环状部32包围中心轴J。如图3及图4所示,环状部32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部32自引导筒部31的下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如图1及图2所示,环状部32的径向内缘部的上表面与间隔件部25的下端面接触。由此,环状部32自下侧接触绕线管20。环状部32位于与下侧凸缘部23的下侧分离的位置。环状部32与下侧凸缘部23之间的轴向距离与间隔件部25的轴向的尺寸相同。
如图3及图4所示,沿轴向观察,环状部32的外形是圆形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形状。沿轴向观察,环状部32的径向外缘部具有第一外缘部32a、第一外缘部32b、第二外缘部32c以及第三外缘部32d。
第一外缘部32a、第一外缘部32b是绕中心轴J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第一外缘部32a与第一外缘部32b在宽度方向X上隔着中心轴J配置。第一外缘部32a与第一外缘部32b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同心且半径相互相同的圆弧状。第一外缘部32a、第一外缘部32b分别在周向上与第二外缘部32c及第三外缘部32d相连。
第二外缘部32c是环状部32的径向外缘部中位于突出方向Y的一侧(-Y侧)的部分。第二外缘部32c位于一对第一外缘部32a、32b彼此的周向之间,且将一对第一外缘部32a、32b彼此在周向上相连。第二外缘部32c距中心轴J的径向距离比第一外缘部32a、第一外缘部32b小。换句话说,第二外缘部32c位于比第一外缘部32a、第一外缘部32b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轴向观察,第二外缘部32c为直线状。第二外缘部32c例如沿宽度方向X延伸。第二外缘部32c为D形切割部。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缘部32c的径向外侧面包括平坦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缘部32c的径向外侧面的整体为平坦面。第二外缘部32c的径向外侧面例如是与径向正交、且在宽度方向X上长的长方形。
如图3所示,第三外缘部32d是环状部32的径向外缘部中位于突出方向Y的另一侧(+Y侧)的部分。第三外缘部32d是向突出方向Y的一侧(-Y侧)凹陷的凹部。沿轴向观察,第三外缘部32d的内部例如是在宽度方向X上长的长方形。通过设置第三外缘部32d,在第三外缘部32d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壁部32e、32f。由此,环状部32具有一对壁部32e、32f。
一对壁部32e、32f向突出方向Y的另一侧(+Y侧)突出。如图4所示,一对壁部32e、32f分别位于一对凸部24b、24c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由此,一对壁部32e、32f在周向上夹持端子保持部24。一对凸部24b、24c与一对壁部32e、32f分别沿周向空开间隔配置。
如图5所示,环状部32的径向外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自树脂构件40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缘部32a、第一外缘部32b及第二外缘部32c自树脂构件40露出。另一方面,第三外缘部32d未自树脂构件40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部32的径向外缘部的除第三外缘部32d以外的整周自树脂构件40露出。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环状部32中自树脂构件40露出的部分称为露出部32h。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某对象自另一对象露出”,只要当自外部观察某对象及另一对象时某对象不被另一对象覆盖而能够视认到即可,某对象也可被另一对象以外的对象覆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第二外缘部32c自树脂构件40露出”,如图5所示,只要当观察第二外缘部32c及树脂构件40时,第二外缘部32c不被树脂构件40覆盖而能够视认到即可,第二外缘部32c也可被其他构件覆盖。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缘部32c被收容壳体50自径向外侧覆盖。如图6所示,第一外缘部32a、第一外缘部32b被收容壳体50自径向外侧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部32h的整体被收容壳体50自径向外侧覆盖。
如图3及图4所示,环状部32具有沿轴向贯通环状部32的贯通孔32g。贯通孔32g例如是圆形的孔。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32g沿着周向空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贯通孔32g例如设置有6个。
贯通孔32g位于比下侧凸缘部23的径向外缘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贯通孔32g位于下侧凸缘部23的下侧。沿轴向观察,贯通孔32g与下侧凸缘部23重合。如图6所示,贯通孔32g的一部分例如被间隔件部25自上侧覆盖。更详细而言,贯通孔32g中径向内侧的端部被间隔件部25的径向外缘部自上侧覆盖。
如图1及图2所示,树脂构件40是将装设有线圈26的绕线管20、保持有端子80的引导构件30与阀部60连结的树脂制的构件。树脂构件40为单一构件。树脂构件40例如通过将装设有线圈26的绕线管20、保持有端子80的引导构件30及阀部60作为嵌入构件的嵌入成形而制作。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通过所述嵌入成形制作的成形体称为嵌入成形体11。嵌入成形体11具有树脂构件40、线圈26、绕线管20、端子80、引导构件30以及阀部60。树脂构件40具有被覆部41、喷嘴部42以及连接器部43。
被覆部41是包围中心轴J的筒状。被覆部41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筒状。在被覆部41中埋入有绕线管20及线圈26。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线管20的内周面及绕线管20的上侧的端面自树脂构件40露出。绕线管20的上侧的端面包括上侧凸缘部22的上侧的面。绕线管20中除内周面及上侧的端面以外的部分整体埋入树脂构件40中而未自树脂构件40露出。被覆部41覆盖线圈26。更详细而言,被覆部41覆盖线圈26的外周面整体。线圈26的整体未自树脂构件40露出。
喷嘴部42是对阀部60进行保持的部分。喷嘴部42位于被覆部41的下侧。喷嘴部42沿轴向延伸。喷嘴部42是包围中心轴J的筒状。喷嘴部42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筒状。喷嘴部42在下侧开口。喷嘴部42具有进口(in port)42a、出口(out port)42b以及排泄口(drain port)42c。进口42a是喷嘴部42的下侧的开口部。
如图5所示,出口42b例如自内周面至外周面沿宽度方向X贯通喷嘴部42的壁部。沿宽度方向X观察,出口42b例如是在突出方向Y上长的长方形。出口42b例如在宽度方向X上隔着中心轴J而设置有一对。
排泄口42c位于比出口42b更靠上侧的位置。排泄口42c例如自内周面至外周面沿宽度方向X贯通喷嘴部42的壁部。沿宽度方向X观察,排泄口42c例如是在突出方向Y上长的长方形。排泄口42c例如在宽度方向X上隔着中心轴J而设置有一对。
如图1及图2所示,喷嘴部42具有第一流路91以及第二流路92作为由阀部60打开/关闭的流路。第一流路91的内部及第二流路92的内部由喷嘴部42的内部构成。第一流路91自进口42a延伸至出口42b。第一流路91是将连接至进口42a的未图示的流入流路与连接至出口42b的未图示的流出流路予以连接的流路。第二流路92自出口42b延伸至排泄口42c。第二流路92是将连接至出口42b的未图示的流出流路与连接至排泄口42c的未图示的排出流路予以连接的流路。
喷嘴部42在外周面具有环状槽42d、环状槽42e。环状槽42d、环状槽42e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环状。环状槽42d设置于喷嘴部42中位于出口42b与排泄口42c的轴向之间的部分的外周面。环状槽42e设置于喷嘴部42中位于比出口42b更靠下侧处的部分的外周面。在环状槽42d及环状槽42e中分别嵌入有环状的O形环100。
连接器部43自被覆部41向径向外侧突出。连接器部43突出的方向例如是突出方向Y。连接器部43具有基部43a以及连接器筒部43b。基部43a自被覆部41向径向外侧突出。基部43a例如是大致长方体状。在基部43a中埋入有端子80的一部分。更详细而言,在基部43a中埋入有例如端子80中除了连接端子部82以外的部分。基部43a的下侧的端部例如与喷嘴部42的上侧的端部相连。
连接器筒部43b自基部43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连接器筒部43b是在上侧开口的筒状。如图5所示,连接器筒部43b例如是四角筒状。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端子部82露出至连接器筒部43b的内部。连接端子部82自基部43a向上侧突出,并露出至连接器筒部43b的内部。连接器部43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连接。连接至连接器部43的外部电源与连接端子部82电连接。由此,电流自外部电源经由端子80流至线圈26,从而对电磁阀10供给电力。
如图6所示,树脂构件40具有连结部44。连结部44位于贯通孔32g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44填充于贯通孔32g的内部整体中。连结部44例如是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连结部44自被覆部41沿轴向贯通贯通孔32g并延伸至喷嘴部42。由此,连结部44将树脂构件40中的对阀部60进行保持的部分与被覆部41相连。连结部44是针对每个贯通孔32g设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44沿周向空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连结部44例如设置有6个。
如图1及图2所示,收容壳体50在内部收容有绕线管20、线圈26及被覆部41。收容壳体50为磁性体制。收容壳体50例如为单一构件。收容壳体50具有壳体主体部51以及芯部52。
壳体主体部51是沿轴向延伸、且包围中心轴J的筒状。壳体主体部51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且在下侧开口的圆筒状。壳体主体部51具有盖部51a、筒状部51b以及支撑部51c。由此,收容壳体50具有盖部51a、筒状部51b以及支撑部51c。另外,电磁阀10包括盖部51a、筒状部51b以及支撑部51c。由于收容壳体50为磁性体制的单一构件,因此盖部51a、筒状部51b及芯部52也为磁性体制。
盖部51a位于线圈26的上侧。盖部51a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板状。盖部51a的外径比被覆部41的外径大。盖部51a覆盖绕线管20及被覆部41的上侧的整体。盖部51a封堵绕线管20的上侧的开口部。盖部51a例如在绕线管20的上侧的端面及被覆部41的上侧的端面的上侧空开间隙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51a相当于位于线圈26的上侧的“磁性体部”。
筒状部51b自盖部51a的径向外缘部向下侧延伸。筒状部51b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且在下侧开口的圆筒状。筒状部51b位于被覆部41的径向外侧。筒状部51b包围被覆部41。在筒状部51b的内周面与被覆部41的外周面之间例如设置有微小的间隙。筒状部51b在线圈26的径向外侧包围线圈26。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51b在露出部32h的径向外侧包围露出部32h。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部32位于筒状部51b的径向内侧。
如图3所示,筒状部51b具有沿径向贯通筒状部51b的壁部的孔部51e。孔部51e设置于筒状部51b中位于突出方向Y的另一侧(+Y侧)的部分。孔部51e例如在下侧开口。沿突出方向Y观察,孔部51e是矩形形状。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器部43的基部43a及绕线管20的端子保持部24沿突出方向Y穿过孔部51e。
如图6所示,筒状部51b在内周面具有台阶部51f。台阶部51f设置于筒状部51b的内周面中的下侧的端部。台阶部51f是在自上侧向下侧沿着筒状部51b的内周面时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台阶。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阶部51f沿周向延伸。台阶部51f设置于筒状部51b的内周面的除了设有孔部51e的部分以外的整周上。如图6所示,台阶部51f具有朝向下侧的台阶面51g。台阶面51g沿周向延伸。台阶面51g与环状部32中自树脂构件40露出的部分的上侧的面接触。通过设置台阶部51f,筒状部51b的下侧的端部成为径向的厚度变小的薄壁部51d。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51c是薄壁部51d的下侧的端部、即筒状部51b的下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铆接而成的铆接部。支撑部51c自薄壁部51d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支撑部51c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位于比筒状部51b的内周面中位于比台阶部51f更靠上侧处的部分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51c是板面朝向轴向的板状。如图3所示,支撑部51c沿周向延伸。支撑部51c设置于筒状部51b的下端部的除了设有孔部51e的部分以外的整周。
如图6所示,支撑部51c位于露出部32h的下侧。支撑部51c与露出部32h的下侧的面接触。由此,支撑部51c自下侧对环状部32中自树脂构件40露出的部分予以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51c自下侧对露出部32h的周向的整体予以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部32h在轴向上被台阶面51g与支撑部51c夹持。即,台阶面51g在与支撑部51c之间在轴向上夹持环状部32。
作为铆接部的支撑部51c在进行铆接时,将露出部32h自下侧按压至台阶面51g。由此,筒状部51b被固定于露出部32h。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壳体50的支撑部51c被铆接而固定于环状部32中自树脂构件40露出的部分。
如图1及图2所示,芯部52自盖部51a向下侧突出。芯部52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柱状。芯部52位于筒状部51b的径向内侧。芯部52自上侧插入至绕线管20的径向内侧。芯部52位于绕线管20的内部中的上侧部分。在芯部52的外周面与绕线管20的内周面之间例如设置有微小的间隙。芯部52的下侧的端部配置成自引导筒部31的上侧的端部向上侧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件70沿轴向延伸。可动件70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柱状。可动件70在线圈26的径向内侧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件70具有可动件主体71以及销72。可动件70的至少一部分为磁性体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件70的仅一部分为磁性体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件主体71为磁性体制,销72为非磁性体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件主体71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可动件主体71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可动件主体71间隙配合于引导筒部31的径向内侧。可动件主体71被引导筒部31支撑为能够沿轴向移动。可动件主体71的上侧的端部位于比引导筒部31更靠上侧的位置。可动件主体71的上侧的端部是外径变大的扩径部71a。扩径部71a的外径比引导筒部31的内径大。
销72是沿轴向延伸的柱状。销72例如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柱状。销72固定于可动件主体71。销72的上侧的端部位于可动件主体71的内部的下侧部分。销72例如被压入可动件主体71的内侧而得到固定。此外,可动件主体71与销72的固定方法并无特别限定。
销72延伸至比可动件主体71更下侧处。销72的下侧部分插入至喷嘴部42的内部的上侧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销72的下侧部分位于第二流路92内。销72的下侧的端部是外径变小的缩径部72a。缩径部72a的下端面能够自上侧与阀部60的后述的阀体62接触。
弹性构件73位于可动件70与芯部52的轴向之间。弹性构件73例如是沿轴向延伸的螺旋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73位于可动件主体71的内部中比销72更靠上侧的部分。弹性构件73的下侧的端部与销72的上侧的端面接触。弹性构件73的上侧的端部与芯部52的下侧的端面接触。弹性构件73对可动件70施加朝向下侧的弹性力。
阀部60位于可动件70的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阀部60被保持于喷嘴部42的内部中的轴向的中央部分。由此,树脂构件40对环状部32与阀部60予以保持。沿宽度方向X观察,阀部60例如与出口42b重合。阀部60的一部分被埋入并保持于喷嘴部42。阀部60具有阀室构件61以及阀体62。
阀室构件61具有在内部收容有阀体62的阀室65。阀室65构成第一流路91的一部分及第二流路92的一部分。阀室构件61具有进口连接孔63a、出口连接孔63b以及排泄口连接孔63c。进口连接孔63a设置于阀室构件61中的下侧的壁部。进口连接孔63a能够经由喷嘴部42的内部中位于比阀部60更靠下侧处的部分,将阀室65内与进口42a连接。在进口连接孔63a的上侧的端部设置有能够供阀体62着落的下侧阀座部64a。
出口连接孔63b例如分别设置于阀室构件61中的突出方向Y的两侧的壁部。出口连接孔63b能够将阀室65内与出口42b连接。
排泄口连接孔63c设置于阀室构件61中的上侧的壁部。排泄口连接孔63c能够经由喷嘴部42的内部中位于比阀部60更靠上侧处的部分,将阀室65内与排泄口42c连接。在排泄口连接孔63c的下侧的端部设置有能够供阀体62着落的上侧阀座部64b。可动件70的缩径部72a自上侧插入排泄口连接孔63c中。
阀室构件61例如是将两个构件在轴向上相互组装而构成。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室构件61是将设置有进口连接孔63a及出口连接孔63b的第一构件61与设置有排泄口连接孔63c的第二构件61b在轴向上相互组装而构成。第二构件61b位于第一构件61a的上侧。
阀体62在阀室65内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阀体62例如是球体。阀体62在自上侧着落于下侧阀座部64a的状态与自下侧着落于上侧阀座部64b的状态之间切换。如图1所示,在阀体62着落于上侧阀座部64b的状态下,进口连接孔63a成为开放的状态,进口42a与出口42b经由阀室65内取得连接。由此,阀部60成为打开的状态、且第一流路91成为开放的状态,允许流体自进口42a至出口42b的流动。在阀体62着落于上侧阀座部64b的状态下,排泄口连接孔63c被阀体62封堵。由此,第二流路92成为被阻断的状态,阻止流体自出口42b向排泄口42c的流动。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阀体62着落于下侧阀座部64a的状态下,进口连接孔63a成为被封堵的状态,进口42a与出口42b之间被阻断。由此,阀部60成为关闭的状态、且第一流路91成为被阻断的状态,阻止流体自进口42a至出口42b的流动。在阀体62着落于下侧阀座部64a的状态下,排泄口连接孔63c成为开放的状态,出口42b与排泄口42c经由阀室65内取得连接。由此,第二流路92成为开放的状态,允许流体自出口42b向排泄口42c的流动。
如上所述,第一流路91及第二流路92通过阀部60而在阻断与开放之间切换。阀部60的开闭状态由可动件70切换。在未对电磁阀10供给电力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可动件70被弹性构件73的弹性力压向下侧,可动件70的前端部、即缩径部72a的前端部成为将阀体62自上侧按压至下侧阀座部64a的状态。由此,在未对电磁阀10供给电力的状态下,阀部60关闭,第一流路91成为被阻断的状态。此外,在未对电磁阀10供给电力、阀部60关闭的状态下,可动件70的上端面位于与芯部52的下端面的下侧分离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件70的上端面为可动件主体71的上端面。
另一方面,若对电磁阀10供给电力,则电流流至线圈26中,在线圈26的径向内侧产生磁通沿轴向流动的磁场。由此,构成通过电磁阀10的磁性体制的各部分的磁路。具体而言,例如,在由线圈26的磁场产生的磁通在线圈26的径向内侧自下侧向上侧流动的情况下,构成如下的磁路:磁通自可动件主体71依次通过芯部52、盖部51a、筒状部51b及环状部32后返回可动件主体71。由此,磁性体制的各部分被励磁,在可动件主体71与芯部52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磁力。因此,通过对电磁阀10供给充分的电力以使得在可动件主体71与芯部52之间产生的磁力大于弹性构件73的弹性力,可使可动件70对抗弹性构件73的弹性力而向上侧移动。
若可动件70向上侧移动,则由缩径部72a对阀体62的按压被解除。因此,阀体62能够向上侧移动。在所述状态下,若流体自进口42a流入第一流路91内,则阀体62被流体的压力向上侧推起。由此,阀体62成为着落于上侧阀座部64b的状态,阀部60成为打开的状态。因此,在对电磁阀10供给有电力的状态下,阀部60打开,第一流路91成为开放的状态。
此外,在对电磁阀10供给电力、且阀部60打开的状态下,可动件70的上端面与芯部52的下端面接触。在所述状态下,可动件主体71的上端面与芯部52的下端面成为通过磁力而贴合的状态。另外,在对电磁阀10供给电力、且阀部60打开的状态下,可动件70的下端部、即缩径部72a的下端部例如成为自阀体62向上侧分离的状态。此外,在对电磁阀10供给电力、且阀部60打开的状态下,可动件70的下端部也可与阀体62接触。
若停止向电磁阀10的电力供给,则磁路消失,可动件主体71与芯部52之间的磁力消失。因此,可动件70因弹性构件73的弹性力而向下侧移动。由此,阀体62被可动件70压向下侧,阀部60关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切换对电磁阀10供给的电力的接通/断开(ON/OFF),可使可动件70沿轴向移动,可随着可动件70的移动来打开/关闭阀部60。
此外,在所述磁路的例示中,通过环状部32的磁通也可经由引导筒部31返回可动件主体71。另外,由线圈26产生的磁场也可为磁通在线圈26的径向内侧自上侧向下侧流动的磁场。在所述情况下,构成如下的磁路:磁通自芯部52依次通过可动件主体71、环状部32、筒状部51b及盖部51a后返回可动件主体71。在此种磁路中,通过磁性体制的各部分被励磁,也能够通过磁力使可动件70向上侧移动。另外,在所述情况下,通过可动件主体71的磁通也可经由引导筒部31流至环状部32。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覆盖线圈26的被覆部41的树脂构件40为单一构件,对环状部32与阀部60予以保持。因此,利用覆盖线圈26的作为单一构件的树脂构件40,可对环状部32与阀部60进行保持。由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对构成磁路的一部分的磁性体制的环状部32进行保持的构件及对阀部60进行保持的构件。因此,可减少电磁阀10的零件个数。因此,可减少装配工时,可提高电磁阀10的装配性。由此,可提高电磁阀10的生产性。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装设有线圈26的绕线管20、保持有端子80的引导构件30、及阀部60作为嵌入构件的嵌入成形来制作树脂构件40,由此不需要组装作为嵌入构件的各零件的工序。另外,通过对嵌入成形体11组装可动件70、弹性构件73及收容壳体50,可制造电磁阀1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者等在将可动件70及弹性构件73自上侧插入至保持于树脂构件40的状态下的绕线管20的内部之后,将收容壳体50自上侧罩在嵌入成形体11上。作业者等将罩在嵌入成形体11上的收容壳体50中的筒状部51b的下端部向径向内侧铆接而制作出支撑部51c,从而将收容壳体50固定于嵌入成形体11。由此,制造电磁阀10。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作业者等”包括进行各作业的作业者及装配装置等。各作业可仅由作业者进行,也可仅由装配装置进行,还可由作业者与装配装置进行。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通过简易且少的装配工时来制造电磁阀10。因此,可适宜地提高电磁阀10的生产性,可降低电磁阀10的制造成本。另外,与将对环状部32及阀部60进行保持的构件设为金属制的情况相比,可使电磁阀10轻量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引导筒部31与环状部32经一体成形。因此,可进一步减少电磁阀10的零件个数。另外,通过由树脂构件40保持环状部32,可在无需另外组装将可动件70支撑为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引导筒部31的情况下保持于树脂构件40。由此,可进一步提高电磁阀10的装配性。另外,由于可使引导筒部31为磁性体制,因此也可由引导筒部31形成磁路的一部分。因此,当对电磁阀10供给电力时,能够更适宜地产生磁路。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引导筒部31来加宽自环状部32流至可动件主体71的磁通的路径、自可动件主体71流至环状部32的磁通的路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磁阀10包括卷绕有线圈26的筒状的绕线管20,引导筒部31嵌合于绕线管20的径向内侧。因此,可在经由绕线管20将线圈26与具有引导筒部31的引导构件30集中在一起的状态下进行嵌入成形。由此,当进行嵌入成形时,可容易地进行模具内的多个嵌入构件的配置。因此,可减少通过嵌入成形制作树脂构件40时的人工及时间。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电磁阀10的生产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树脂构件40具有位于环状部32中所设置的贯通孔32g的内部的连结部44。连结部44将树脂构件40中对阀部60进行保持的部分与被覆部41相连。因此,能够经由连结部44使环状部32牢固地保持于树脂构件40。另外,即便在环状部32的径向外侧不设置将被覆部41与喷嘴部42相连的部分,也可经由连结部44将被覆部41与喷嘴部42牢固地相连。因此,容易使树脂构件40的外周面比环状部32更靠径向内侧,容易使树脂构件40在径向上小型化。由此,容易使电磁阀10在径向上小型化。另外,可使环状部32的径向外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自树脂构件40露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绕线管20具有下侧凸缘部23,所述下侧凸缘部23是自绕线管主体部21中位于比线圈26更靠下侧处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沿轴向观察,贯通孔32g与下侧凸缘部23重合。因此,例如与将贯通孔32g配置于比下侧凸缘部23更靠径向外侧处的情况相比,容易使具有配置于贯通孔32g内的连结部44的树脂构件40整体在径向上变小。由此,容易使电磁阀10在径向上小型化。另一方面,当进行树脂构件40的嵌入成形时,在树脂自下侧向上侧通过贯通孔32g的情况下,通过贯通孔32g后的树脂会触抵下侧凸缘部23。因此,树脂的流动受到阻碍,有树脂难以在线圈26的周围流动之虞。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沿轴向观察,下侧凸缘部23的外形是圆形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形状。因此,当进行嵌入成形时,与沿轴向观察而下侧凸缘部23的外形为圆形的情况相比,可局部地增大下侧凸缘部23的径向外侧面与模具的径向内侧面之间的间隙。由此,在嵌入成形时,可使通过贯通孔32g后触抵下侧凸缘部23的树脂经由下侧凸缘部23的径向外侧面与模具的径向内侧面之间的间隙而容易地在线圈26的周围流动。因此,可将贯通孔32g设置于与下侧凸缘部23在轴向上重合的位置以使电磁阀10在径向上小型化,并且适宜地制作覆盖线圈26的被覆部4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磁阀10包括收容壳体50,所述收容壳体50具有作为磁性体部的盖部51a及筒状部51b,且在内部收容线圈26及被覆部41。因此,可通过将收容壳体50安装至嵌入成形体11来容易地配置构成磁路的一部分的盖部51a及筒状部51b。由此,可进一步提高电磁阀10的装配性。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电磁阀10的生产性。另外,可利用收容壳体50保护被覆部4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树脂构件40中对阀部60进行保持的喷嘴部42具有第一流路91及第二流路92作为通过阀部60来切换阻断与开放的流路。因此,当将电磁阀10安装至其他设备时,可通过经由第一流路91及第二流路92将喷嘴部42连接于其他设备中所设置的流路而容易地将电磁阀10安装至其他设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环状部32的径向外缘部的至少一部分自树脂构件40露出。收容壳体50具有位于线圈26的上侧的盖部51a、自盖部51a的径向外缘部向下侧延伸并包围被覆部41的筒状部51b、以及自下侧支撑环状部32中自树脂构件40露出的部分的支撑部51c。因此,可由盖部51a与支撑部51c在轴向上夹持包括线圈26、环状部32、阀部60及树脂构件40的嵌入成形体11。由此,可抑制收容壳体50自嵌入成形体11脱落。另外,由于支撑部51c对磁性体制的环状部32进行支撑,因此可对树脂构件40牢固且稳定地安装磁性体制的收容壳体50。
另外,例如,在利用收容壳体夹入两个以上的构件来安装收容壳体的情况下,由于利用收容壳体夹入的两个以上的构件彼此的装配公差等,整体的尺寸容易产生大的偏差。具体而言,例如,在对阀部进行保持的构件与环状部为独立的构件的情况下,有时将收容壳体的一部分铆接而夹入对阀部进行保持的构件与环状部来安装收容壳体。所述情况下,由于对阀部进行保持的构件与环状部的装配公差等,有时无法利用铆接部将各构件彼此适宜地固定。因此,有时在安装了收容壳体后,收容壳体与各构件之间会产生松动等,难以适宜地安装收容壳体。因此,有电磁阀的品质产生偏差之虞。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对通过树脂构件40而成为一体的嵌入成形体11来安装收容壳体50。因此,与在利用收容壳体50将两个以上的构件固定的同时安装收容壳体50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在收容壳体50与嵌入成形体11之间产生松动。具体而言,由于环状部32与阀部60均由树脂构件40保持,因此无需利用支撑部51c一并夹入对阀部60进行保持的构件与环状部32。由此,可利用支撑部51c适宜地支撑环状部32,可抑制收容壳体50与嵌入成形体11之间产生松动。因此,可适宜地安装收容壳体50。因此,可提高电磁阀10的品质的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环状部32位于筒状部51b的径向内侧。支撑部51c是筒状部51b的下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铆接而成的铆接部。因此,通过将收容壳体50自上侧罩在嵌入成形体11上,并将筒状部51b的下端部向径向内侧铆接,可将收容壳体50容易地安装至嵌入成形体11。由此,可进一步提高电磁阀10的装配性。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电磁阀10的生产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筒状部51b在内周面具有台阶部51f。台阶部51f具有在与支撑部51c之间在轴向上夹持环状部32的台阶面51g。因此,可利用磁性体制的收容壳体50的支撑部51c与台阶面51g夹持磁性体制的环状部32而相对于环状部32牢固地固定收容壳体50。由此,可更牢固且稳定地安装收容壳体50。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电磁阀10的品质的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引导筒部31嵌合于绕线管20的径向内侧,且引导筒部31与环状部32经一体成形。因此,可经由引导筒部31使环状部32支撑于绕线管20。因此,可将环状部32稳定地保持于树脂构件40。因此,可经由环状部32将收容壳体50更稳定地安装至嵌入成形体11。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电磁阀10的品质的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收容壳体50具有自盖部51a向下侧突出的磁性体制的芯部52。芯部52自上侧插入绕线管20的径向内侧。此处,由于收容壳体50经由支撑部51c安装于环状部32,因此相对于与环状部32一体成形的引导筒部31,可相对位置精度良好地配置收容壳体50。由此,相对于嵌合有引导筒部31的绕线管20,可精度良好地配置收容壳体50的芯部52,容易将芯部52适宜地配置于绕线管20的径向内侧。因此,容易利用芯部52适宜地产生磁路。因此,可使可动件70沿轴向适宜移动,从而可适宜地进行阀部60的开闭。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环状部32的径向外缘部具有绕中心轴J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的第一外缘部32a、第一外缘部32b、以及距中心轴J的径向距离比第一外缘部32a、第一外缘部32b小的第二外缘部32c。因此,沿轴向观察时的环状部32的外形成为圆形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形状。另外,第二外缘部32c自树脂构件40露出。因此,当进行树脂构件40的嵌入成形时,可采用使模具与具有圆形的一部分被切除而成的形状的第二外缘部32c接触的成形方法。由此,在嵌入成形时,可利用模具按住第二外缘部32c,可抑制环状部32绕中心轴J旋转。因此,可抑制环状部32的周向位置偏移。另外,由于在嵌入成形时可抑制环状部32沿周向活动,因此树脂的流动不易被环状部32阻碍。由此,可抑制成形不良的产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外缘部32c的径向外侧面包括平坦面。因此,在嵌入成形时,通过使模具与第二外缘部32c的径向外侧面中的平坦面接触,可容易地抑制环状部32旋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沿轴向观察,第二外缘部32c为直线状。因此,可使第二外缘部32c的形状成为简单的形状。由此,容易制作第二外缘部32c。具体而言,例如,通过将成形为圆形的环状部32的一部分以直线状切除,可容易地制作第二外缘部32c。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将喷嘴部42与被覆部41相连、且位于贯通孔32g的内部的连结部44。因此,在嵌入成形时,树脂在贯通孔32g的内部流动。因此,在环状部32未被按住的状态下,由于在贯通孔32g内通过的树脂的压力,环状部32特别容易旋转。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按住露出的第二外缘部32c,可抑制环状部32旋转。因此,在嵌入成形时可抑制环状部32的旋转的效果在树脂构件40具有位于贯通孔32g内部的连结部44的结构中特别有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绕线管20具有对端子80进行保持的端子保持部24。环状部32具有在周向上夹持端子保持部24的一对壁部32e、32f。所述情况下,在嵌入成形时,若假设环状部32旋转,则壁部32e、壁部32f会与端子保持部24碰撞,有端子保持部24损伤之虞。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嵌入成形时可抑制环状部32旋转,因此可抑制环状部32与端子保持部24碰撞。由此,可抑制端子保持部24损伤。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外缘部32c被收容壳体50自径向外侧覆盖。因此,可利用收容壳体50保护自树脂构件40露出的第二外缘部32c。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壳体50自径向外侧覆盖露出部32h整体。因此,可保护环状部32中自树脂构件40露出的部分整体。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及其他的方法。树脂构件只要是具有被覆部的单一构件、且对环状部与阀部予以保持,则可为任意的形状。树脂构件中对阀部进行保持的部分也可不为具有流路的喷嘴部。引导筒部与环状部也可为彼此独立的构件。所述情况下,引导筒部也可为非磁性体制。也可不设置引导筒部。所述情况下,例如,可在树脂构件上设置将可动件支撑为能够沿轴向移动的部分,也可利用绕线管将可动件支撑为能够沿轴向移动。
关于自绕线管主体部中位于比线圈更靠轴向一侧处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沿轴向观察时的外形也可为未被切除的圆形。也可不设置凸缘部。也可不设置绕线管。所述情况下,线圈的整体可埋入树脂构件中而被覆盖。
环状部也可不具有沿轴向贯通环状部的贯通孔。所述情况下,树脂构件不具有位于贯通孔的内部的连结部。另外,所述情况下,树脂构件可具有通过环状部的径向外侧而将树脂构件中对阀部进行保持的部分与被覆部相连的部分。
设置于环状部的第二外缘部只要距中心轴的径向距离小于第一外缘部,则可为任意的形状。第二外缘部也可为例如所述实施方式的第三外缘部32d那样的凹部。第二外缘部还可为沿轴向观察而为V字状的切口形状。沿轴向观察,第二外缘部可为曲线状,也可为由直线与曲线形成的形状,还可为由多个直线形成的形状。第二外缘部的径向外侧面也可不包括平坦面。第二外缘部也可不被收容壳体覆盖。环状部的径向外缘部也可整体自树脂构件露出。环状部也可不具有在周向上夹持端子保持部的一对壁部。
磁性体部及筒状部也可不为收容壳体的一部分。磁性体部及筒状部也可为彼此独立的构件。磁性体部及筒状部也可收容于收容壳体的内部。磁性体部及筒状部也可埋入树脂构件中而得到保持。自轴向一侧对环状部中自树脂构件露出的部分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也可不为铆接部。支撑部也可为通过压铸而成形的部分。在收容壳体的筒状部的内周面也可不设置台阶部。收容壳体也可不具有支撑部。收容壳体也可不具有芯部。芯部也可作为与收容壳体独立的构件设置。收容壳体可以任意的方式安装至树脂构件。也可不设置收容壳体。
阀部只要可随着可动件的轴向上的移动而开闭,则可为任意种类的阀。可动件也可为整体是磁性体制。可动件例如也可通过轴向的移动来使其他构件移动,并经由其他构件将阀部打开/关闭。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可动件主体71与销72也可相互分离且分别独立地能够沿轴向移动。所述情况下,可动件主体71相当于可动件,销72相当于通过可动件而移动的其他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电磁阀可搭载于车辆上,也可搭载于车辆以外的设备上。以上在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各结构及各方法在不互相矛盾的范围内可适当组合。

Claims (6)

1.一种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绕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卷绕;
环状部,为磁性体制,位于所述线圈的轴向一侧,且包围所述中心轴;
磁性体部,位于所述线圈的轴向另一侧;
筒状部,为磁性体制,在所述线圈的径向外侧包围所述线圈;
可动件,至少一部分为磁性体制,在所述线圈的径向内侧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
阀部,位于所述可动件的轴向一侧,且随着所述可动件的移动而开闭;以及
树脂构件,具有覆盖所述线圈的被覆部,
所述树脂构件为单一构件,对所述环状部与所述阀部予以保持,
沿轴向观察,所述环状部的径向外缘部具有:
第一外缘部,为绕所述中心轴沿周向延伸的圆弧状;以及
第二外缘部,距所述中心轴的径向距离比所述第一外缘部小,
所述第二外缘部自所述树脂构件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缘部的径向外侧面包括平坦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沿轴向观察,所述第二外缘部为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具有沿轴向贯通所述环状部的贯通孔,
所述树脂构件具有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内部的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将所述树脂构件中保持所述阀部的部分与所述被覆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绕线管,为包围所述中心轴的筒状;以及
端子,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所述绕线管具有保持所述端子的端子保持部,
所述环状部具有在周向上夹持所述端子保持部的一对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容壳体,所述收容壳体具有所述磁性体部及所述筒状部,且在内部收容所述线圈及所述被覆部,
所述第二外缘部被所述收容壳体自径向外侧覆盖。
CN202120604403.2U 2020-03-27 2021-03-25 电磁阀 Active CN21529370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8534 2020-03-27
JP2020058534A JP7463803B2 (ja) 2020-03-27 2020-03-27 電磁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3703U true CN215293703U (zh) 2021-12-24

Family

ID=77917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4403.2U Active CN215293703U (zh) 2020-03-27 2021-03-25 电磁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63803B2 (zh)
CN (1) CN215293703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3525B2 (ja) 2001-04-06 2008-06-0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三方電磁弁
JP4755513B2 (ja) 2006-03-22 2011-08-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遮断弁
CN102007331B (zh) 2008-04-28 2014-11-05 博格华纳公司 用于螺线管的液压路径安排的包覆模制或压入式套管
JP5993881B2 (ja) 2014-01-28 2016-09-14 Ckd株式会社 電磁弁、及び固定鉄心に設けられる絶縁性被膜部の成形方法
JP6715141B2 (ja) 2016-09-20 2020-07-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コイル組立体および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CN110785597B (zh) 2018-01-15 2021-10-12 帕德米尼Vna机电一体化私人有限公司 带有用于控制燃油排放的完全覆盖的线轴的防泄漏电磁阀
JP2019175972A (ja) 2018-03-28 2019-10-10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磁弁のソレノイド
JP7148953B2 (ja) 2018-06-19 2022-10-06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モールドコイル及び電気的駆動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63803B2 (ja) 2024-04-09
JP2021156388A (ja)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01359B2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CN210034600U (zh) 螺线管装置
JP2017082816A (ja) 電磁弁装置
US9885424B2 (en) Electromagnetic valve
CN215293703U (zh) 电磁阀
CN215293705U (zh) 电磁阀
JP4109955B2 (ja) 電磁弁
CN215293704U (zh) 电磁阀
CN210118512U (zh) 螺线管装置
JPH1022122A (ja) ソレノイドのコイル組立体
JP6576674B2 (ja) 電磁弁
WO2009090794A1 (ja) 燃料噴射弁
JP4042948B2 (ja) 電磁装置
JP4093525B2 (ja) 三方電磁弁
EP3667140A1 (en) Solenoid valve
JP4042963B2 (ja) 電磁装置
CN111188932A (zh) 螺线管阀
JP2003207069A (ja) 電磁弁装置
JP4109954B2 (ja) 三方電磁弁
JP2001304446A (ja) 電磁弁
JP2005277233A (ja) ソレノイ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29215B2 (ja) ソレノイドおよびソレノイドの組立方法
JP3153430B2 (ja)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JPH06294363A (ja)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JPS61283758A (ja)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