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9533U - 一种横向铆合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横向铆合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79533U CN215279533U CN202121728768.2U CN202121728768U CN215279533U CN 215279533 U CN215279533 U CN 215279533U CN 202121728768 U CN202121728768 U CN 202121728768U CN 215279533 U CN215279533 U CN 2152795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veting
- piece
- guide
- plate
- upper di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向铆合机构,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以及设置于下模组件上的至少两组的铆接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和上模板,上垫板和上模板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上模座上;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下垫板和下背板,下垫板固定在下模座上,下背板与下模座弹性连接;铆接组件包括定位块、导向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铆合件、侧推插刀和弹性件,定位块垂直设置于下模座上;导向件通过弹性件,与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弹性连接;铆合件横向设置在第二支撑件上,并穿过第一支撑件和导向件;第二支撑件与侧推插刀斜向切合连接。该横向铆合机构一次冲压可同时实现多个铆接位置的同步铆接工序,提高了工件铆合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钣金工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需翻转即可同步进行铆接的横向铆合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器底盖类等五金产品上,为了加强底盖产品的支撑强度,往往需要在底盖两相邻折边处进行铆合加工。传统的铆接加工方法是将产品竖立起来进行铆接,待铆接好一个位置后,如遇到产品的另一侧也需要铆接的情况时,则需要将产品翻转过来,对准铆接的位置再进行铆接。由于需要人工进行翻转,工作效率较低,有时还会遗忘铆接位置,出现漏铆的情况;而且将产品竖立起来进行铆接,铆合位置会产生偏差,导致不良率高,需要进行返工。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压铆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一次冲压即可实现若干个位置的同步铆接,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向铆合机构,上模组件在于下模组件配合连接时,上模组件的上模板将冲压铆接组件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使其带动铆合件向外侧运动,并对定位块中的待铆接工件进行横向铆合;而且在下模组件设置了两个以上的压铆组件,一次冲压可同时实现多个铆接位置的同步铆接工序,提高了工件铆合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横向铆合机构,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上的至少两组的铆接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垫板和上模板,所述上垫板和上模板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下垫板和下背板,所述下垫板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下背板与所述下模座弹性连接;
所述铆接组件包括定位块、导向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铆合件、侧推插刀和弹性件,所述定位块垂直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导向件通过所述弹性件,与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弹性连接;所述铆合件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并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和导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侧推插刀斜向切合连接。
在该横向铆合机构中,上模组件向下进行冲压时,上模板对铆接组件中的导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进行压合,使得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的铆合件,横向运动,对位于定位块中的待铆接工件进行铆合,并且可对两个以上的铆接位置进行铆合处理,即一次冲压同步完成左右两侧的铆合,使压铆工序顺利、高效地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下背板的外侧,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导向件之间设置有一间隙,用于放置待压铆工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下背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在一起,二者与所述下背板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有下斜面,所述侧推插刀设置有上斜面,所述下斜面与所述上斜面相互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侧推插刀的下端与所述下模座固定连接,其上端穿过所述下垫板和所述下背板,且所述上斜面凸出于所述下背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铆合件在朝向所述定位块的一端设置有铆合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导向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后、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所述上垫板和上模板的两侧,并与所述上模座弹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下垫板和下背板的两侧,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槽配合定位。
导向柱与导向槽相互配合,在垂直方向上,使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定位准确,压铆精度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铆接组件分设于所述下模座的左、右两侧。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铆合机构,上模组件在向下冲压,与下模组件配合连接时,上模组件的上模板将冲压铆接组件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使其带动铆合件向外侧运动,并对定位块中的待铆接工件进行横向铆合;而且在下模组件设置了两个以上的压铆组件,一次冲压可同时实现多个铆接位置的同步铆接工序,提高了工件铆合的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铆合机构,上模组件的导向柱与下模组件的导向槽相互配合,使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定位准确,压铆精度高。而且在压铆工序完成后,下模组件可以推动压铆好的工件向上移动,使产品顺利取下、不卡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铆合机构在铆合前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铆接组件在铆合前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铆合机构在铆合时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铆接组件在铆合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和图3分别给出了本实施例的横向铆合机构在铆合前和铆合时的截面图,图2和图4分别给出了本实施例的铆接组件在铆合前和铆合时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参考图1~图4,一种横向铆合机构,包括上模组件1、下模组件2和铆接组件3,其中,铆接组件3设置在下模组件2中,当上模组件1向下冲压时,为铆接组件3提供下行的推力,使得铆接组件3横向对底盖类的五金工件进行铆合。
具体来说,上模组件1包括上模座11、上垫板12、上模板13和导向柱14,上垫板12和上模板13依次叠放固定在上模座11上,本实施例是通过上销钉15将上垫板12和上模板13与上模座11固定连接在一起,上模板13作为直接与铆接组件3的部件直接接触的模板,其压合面为平整的表面。
上垫板12和上模板13未全部覆盖上模座11,即在上垫板12和上模板13的两侧,设置了导向柱14。该导向柱14用于与下模组件2的导向槽相配合,上模板13可进行精准压合。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柱14与上模座11为弹性连接,在铆合前,导向柱14处于拉伸状态,铆合时处于压缩状态;当铆合完成后,导向柱14进行回弹,使上模板13离开所压合的部件。
如图1所示,下模组件2包括下模座21、下垫板22、下背板23和导向槽24,其中,下垫板22固定在下模座21上,下背板23与下模座21通过下模弹性件25弹性连接。在铆合前,下背板23与下垫板22之间留有一间隙,这主要是下模弹性件25为下背板23提供向上的弹力,使其并未贴紧下垫板22。下模组件2固定在具有基座的工作台上,在冲压和铆合的过程中,位置固定,不偏移。
为了与上模组件1的导向柱14相配合,下模组件2在下垫板22和下背板23的两侧设置了导向槽24,导向槽24的开槽尺寸与导向柱14相适配,使其可以顺利插入但又不至于过于松动。
本实施例在下模组件2上设置了两组的铆接组件3,当然也可以根据铆接位置的数量需求,设置两组以上的铆接组件。本实施例的铆接组件3分设于下模座21的左、右两侧。具体来说,铆接组件3包括定位块31、导向件32、第一支撑件33、第二支撑件34、铆合件35、侧推插刀36和弹性件37,其中,定位块31垂直设置于下模座21上,而且该定位块31位于下背板23的外侧,并紧邻导向槽24设置。
导向件32、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则设置在下背板23的上方,其中,导向件32是固定在下背板23上,即导向件32在铆合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不发生位移。而且导向件32与定位块31之间是具有一间隙的,该间隙用来放置需要进行铆合的工件4,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底盖、壳体。定位块31还可以使得工件4位置固定,不发生位移。
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则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与下背板23是滑动连接的,具体来说,是导向件32通过弹性件37,与第一支撑件33以及第二支撑件34弹性连接。即弹性件37的一端与导向件3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撑件33后与第二支撑件34固定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铆合件35横向设置在第二支撑件34上,其分别穿过第一支撑件33和导向件32,铆合件35在朝向定位块31的一端设置有铆合凸起351。铆合件35可以是铆合冲针,在受下行的冲压力时,横向对工件4进行铆合。第二支撑件34与固定于下模座21上的侧推插刀36斜向切合连接。
在斜向切合的连接方式上,第二支撑件34设置有下斜面341,侧推插刀36设置有上斜面361,下斜面341与上斜面361相互配合。而且,侧推插刀36的下端与下模座21固定连接,其上端穿过下垫板23和下背板23,使得上斜面361凸出于下背板23。
在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受冲压下行时,下斜面341沿着上斜面361下行,此时,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便沿着下背板23向外侧滑动,从而带动铆合件35对工件进行冲压铆合。
通过以下两种状态,对本实施例的横向铆合机构的具体铆合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铆合前,横向铆合机构处于开模状态,将底盖产品这类的工件4平放在下背板23,此时需要进行铆合处理的铆接位置插入到导向件32与定位块31之间的间隙中,此时的铆合件35离铆接位置也有一定距离,比如5mm,其并未对工件产生挤压。因此,工件可以垂直无干涉地放进间隙中,有定位块31准确地固定在机构(模具)内。
如图3和图4所示,此时的横向铆合机构处于闭模状态,即进行铆合。开启机构的运转按钮,上模组件1下行,上模板13对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施加推力,进而第一支撑件33的下斜面341沿着上斜面361下行,带动铆合件35穿过导向件32进行横向移动,此时左右两侧方位的铆接位置都可以同步完成,铆合件35对工件4进行铆合处理。
当铆接完成后,上模组件1上行,铆合件35离开铆接位置,再次离工件4具有一定距离,比如5mm,产品可以无干涉地取出,进行下一步的工序处理。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横向铆合机构中,一次冲压可同时实现多个铆接位置的同步铆接工序,提高了工件铆合的工作效率;而且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定位准确,压铆精度高,工件产品可顺利放入和取下,铆接过程不卡顿。
以上内容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横向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1)、下模组件(2),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组件(2)上的至少两组的铆接组件(3);
所述上模组件(1)包括上模座(11)、上垫板(12)和上模板(13),所述上垫板(12)和上模板(13)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所述上模座(11)上;
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下模座(21)、下垫板(22)和下背板(23),所述下垫板(22)固定在所述下模座(21)上,所述下背板(23)与所述下模座(21)弹性连接;
所述铆接组件(3)包括定位块(31)、导向件(32)、第一支撑件(33)、第二支撑件(34)、铆合件(35)、侧推插刀(36)和弹性件(37),所述定位块(31)垂直设置于所述下模座(21)上;所述导向件(32)通过所述弹性件(37),与第一支撑件(33)以及第二支撑件(34)弹性连接;所述铆合件(35)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34)上,并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33)和导向件(32);所述第二支撑件(34)与所述侧推插刀(36)斜向切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31)位于所述下背板(23)的外侧,所述定位块(31)与所述导向件(32)之间设置有一间隙,用于放置待压铆工件;所述导向件(32)与所述下背板(2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3)和第二支撑件(34)固定连接在一起,二者与所述下背板(23)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4)设置有下斜面(341),所述侧推插刀(36)设置有上斜面(361),所述下斜面(341)与所述上斜面(361)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向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推插刀(36)的下端与所述下模座(21)固定连接,其上端穿过所述下垫板(22)和所述下背板(23),且所述上斜面(361)凸出于所述下背板(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合件(35)在朝向所述定位块(31)的一端设置有铆合凸起(3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7)的一端与所述导向件(3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件(33)后、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4)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1)还包括导向柱(14),所述导向柱(14)设置于所述上垫板(12)和上模板(13)的两侧,并与所述上模座(11)弹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向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2)还包括导向槽(24),所述导向槽(24)位于所述下垫板(22)和下背板(23)的两侧,所述导向柱(14)与所述导向槽(24)配合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铆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组件(3)分设于所述下模座(21)的左、右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28768.2U CN215279533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一种横向铆合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28768.2U CN215279533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一种横向铆合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79533U true CN215279533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24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28768.2U Active CN215279533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一种横向铆合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79533U (zh) |
-
2021
- 2021-07-27 CN CN202121728768.2U patent/CN2152795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61804A (zh) | 一种冲压模具的斜冲孔机构 | |
CN111438292A (zh) | 一种制作冷凝器端板的模具、冲床装置、制作方法 | |
CN215279533U (zh) | 一种横向铆合机构 | |
CN113909374A (zh) | 一种端盖侧冲孔模具 | |
JPH0375247B2 (zh) | ||
CN211071515U (zh) | 一种斜面翻孔装置 | |
CN115318954B (zh) | 一种冷凝器面板加工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 |
CN110586760A (zh) | 一种边沿向内斜弯曲扣件液压复合模 | |
KR102512445B1 (ko) | 다공정 일원화 프레스 금형장치 | |
CN211564203U (zh) | 一种边沿向内斜弯曲扣件液压复合模 | |
CN213944520U (zh) | 一种斜冲孔的冲压模具 | |
CN213079736U (zh) | 一种电源盒钣金件自动成型装置 | |
CN214263429U (zh) | 具有定位作用的翻孔冲头和翻孔冲压模具 | |
CN209139643U (zh) | 冲压模具的斜冲孔机构 | |
CN207642108U (zh) | 一种弧形板多孔加工模具 | |
CN218611346U (zh) | 一种模内送线机构 | |
CN111318606A (zh) | 一种可降低冲裁力的冲压方法 | |
CN215998355U (zh) | 侧推式tox铆接模具 | |
CN213856609U (zh) | 侧冲滑块强制复位机构 | |
CN210549353U (zh) | 一种底护板衬套装配防漏装置 | |
CN219985967U (zh) | 一种电阻制动电阻带连续冲压模 | |
CN212792573U (zh) | 一种板件翻边模具 | |
CN220942772U (zh) | 一种侧孔拉冲模具结构 | |
CN219837063U (zh) | 一种侧面翻边铆接模具 | |
CN217990653U (zh) | 一种锁链加工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