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44823U - 隐藏式操纵台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隐藏式操纵台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44823U
CN215244823U CN202120996865.3U CN202120996865U CN215244823U CN 215244823 U CN215244823 U CN 215244823U CN 202120996865 U CN202120996865 U CN 202120996865U CN 215244823 U CN215244823 U CN 215244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ole
cover
control panel
top cover
mai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68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明
田庆
王洪波
矫翔
王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968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448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44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44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操纵台及司机室、轨道车辆。该隐藏式操纵台包括上操纵台本体,该上操纵台本体包括:主框架,其内设有主控制面板,主框架上分别安装有前盖和顶盖;在上操纵台本体处于关闭状态下,前盖通过移动能覆盖于主控制面板的前方,且顶盖的前端下降至能与前盖的顶端相扣合;在上操纵台本体处于开启状态下,顶盖的前端相对于主框架升起,且前盖能移动至主控制面板的后方。该隐藏式操纵台的结构稳定且更易于操作,通过前盖和顶盖的动作配合,能够在打开状态下使主控制面板完全露出,并在关闭状态下使前盖能可靠并完全覆盖在主控制面板前方,有效提高对主控制面板的保护作用,并且既能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又能合理利用空间。

Description

隐藏式操纵台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操纵台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动车组、城际、城轨等各种类型的轨道交通车辆中,司机控制台位于司机正前方,包括通常需要或行驶期间需要使用的控制指示元件。
随着车辆控制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车辆逐渐进入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研发及应用阶段。对应的,司机室操纵台不但要满足无人驾驶的控制需求,还要能够进行有人值守驾驶;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司机室内部宽敞明亮,且在无人驾驶情况下,乘客可以进入司机室观光。但是,现有的轨道车辆处于无人驾驶模式时,由于司机室的控制指示元件外露,容易导致司乘人员误操作以及非司乘人员的错误操作,从而造成车辆行驶安全产生隐患,通常在操纵台的对应控制指示元件外部安装保护装置,例如保护盖板,以实现对操纵台上的各类控制指示元件的可靠保护。
但是现有的操纵台上安装的保护装置结构复杂,在打开状态下仍然会部分遮蔽控制指示元件,且在关闭状态下无法完整遮蔽元件,从而导致操作不便、保护效果不佳;且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的切换动作过程中,容易与司机控制台的控制面板上的控制指示元件发生碰撞或牵带线路移动,从而导致操纵台内部的结构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操纵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纵台的保护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无法完整遮蔽或露出控制指示元件、以及操纵台内部结构稳定性差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司机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操纵台,包括上操纵台本体,所述上操纵台本体包括:
主框架,其内设有主控制面板,所述主框架上分别安装有前盖和顶盖;
在所述上操纵台本体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前盖通过移动能覆盖于所述主控制面板的前方,且所述顶盖的前端下降至能与所述前盖的顶端相扣合;
在所述上操纵台本体处于开启状态下,所述顶盖的前端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升起,且所述前盖能移动至所述主控制面板的后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隐藏式操纵台,所述主框架的后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主控制面板之间预留第一空间;
所述上操纵台本体还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至少一侧,并与所述前盖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前盖在所述主控制面板的前后两侧来回翻转,以在所述上操纵台本体处于打开状态下能驱动所述前盖移动至所述第一空间中;
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主框架内,并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顶盖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隐藏式操纵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沿所述主控制面板的长度方向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主框架;
至少一个摇杆,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径向设置,每个所述摇杆均设有一个转动位以及至少一个摆动位,每个所述摇杆通过转动位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每个所述摇杆通过摆动位连接于所述前盖;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旋转驱动各个所述摇杆的摆动位相对于转动位摇摆,以带动所述前盖在所述主控制面板的前后两侧来回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隐藏式操纵台,所述摇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之间成角度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的连接处构成所述摇杆的转动位,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二端分别构成所述摇杆的摆动位;
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二端分别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前盖的前端和后端连接,各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隐藏式操纵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隐藏式操纵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顶盖的后端底部;
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中,并位于所述顶盖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转轴旋转并带动所述顶盖的前端相对于后端转动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隐藏式操纵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销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顶盖的后端;
伸缩撑杆,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顶盖的前端底部,所述伸缩撑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主框架,所述伸缩撑杆通过伸缩运动驱动所述顶盖的前端相对于后端转动升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隐藏式操纵台,还包括下操纵台柜体,所述下操纵台柜体包括:
柜本体,安装于所述上操纵台本体的底部,所述柜本体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第二空间;
至少一个活门机构,活动安装于所述柜本体上,所述活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门体以及至少一组轨道,其中所述轨道安装于所述第二空间中,所述门体通过连接架滑动装配于所述轨道;
在所述下操纵台柜体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门体通过移动能覆盖于所述柜本体的前方、并与所述柜本体之间预留有第三空间;
在所述下操纵台柜体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连接架沿所述轨道滑动并带动所述门体翻折打开并移动至所述第二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司机室,包括如上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或者,包括如上所述的司机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式操纵台包括上操纵台本体,该上操纵台本体包括:主框架,其内设有主控制面板,主框架上分别安装有前盖和顶盖;在上操纵台本体处于关闭状态下,前盖通过移动能覆盖于主控制面板的前方,且顶盖的前端下降至能与前盖的顶端相扣合;在上操纵台本体处于开启状态下,顶盖的前端相对于主框架升起,且前盖能移动至主控制面板的后方。该隐藏式操纵台的结构稳定且更易于操作,通过前盖和顶盖的动作配合,能够在打开状态下保证前盖能快速滑动翻转到主控制面板的后方,以使主控制面板完全露出;在关闭状态下利用顶盖扣合锁紧前盖以提高顶盖与前盖的结构稳定性,并保证前盖完全覆盖在主控制面板前方,有效提高对主控制面板的保护作用,并且既能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又能合理利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司机室,包括如上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通过设置上述的隐藏式操纵台,使得该司机室具备上述隐藏式操纵台的全部优点,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或者包括如上所述的司机室。通过设置上述的隐藏式操纵台或上述的司机室,使得该轨道车辆具备上述隐藏式操纵台的全部优点,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藏式操纵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所示的隐藏式操纵台的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隐藏式操纵台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隐藏式操纵台沿A-A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藏式操纵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图5所示的隐藏式操纵台的俯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隐藏式操纵台沿B-B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隐藏式操纵台的前盖板和活门机构均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驱动机构; 110:前盖; 111:导轨架;
120:摇杆; 121:第一杆体; 122:第二杆体;
123:连接杆; 130:第一转轴; 140:行程开关;
150:限位座; 160:第一电机; 200:第二驱动机构;
210:顶盖; 211:第二转轴; 212:锁固件;
220:传动件; 230:第二电机; 240:销轴;
250:伸缩撑杆; 300:上操纵台本体; 310:第一空间;
320:主控制面板; 400:下操纵台柜体; 410:基础平台;
420:活门机构; 421:门体; 422:连接架;
423:轨道; 424:保护板; 425:第二空间;
430:第三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操纵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简称为“操纵台”)、司机室及轨道423车辆。
如图1至图7所示,该操纵台包括上操纵台本体300。上操纵台本体300包括主框架、前盖110和顶盖210。主框架内设有主控制面板320,主控制面板320上设置有便于操作人员操作和监控车辆行驶的控制指示元件。
具体的,前盖110和顶盖210分别安装在主框架上。其中,顶盖210安装在主框架的顶部,且顶盖210的前端能相对于后端转动以实现顶盖210的升降,进而实现顶盖210的启闭;前盖110位于顶盖210的前方,并且能够在主控制面板320的前后两侧翻转以实现前盖110的启闭。
在上操纵台本体300处于关闭状态下,前盖110通过上述翻转的移动过程能移动至主控制面板320的前方并完整的覆盖在主控制面板320外部,从而实现对主控制面板320的保护作用、并将主控制面板320完全隐藏于前盖110的后方。在该状态下,顶盖210的前端下降至能与前盖110的顶端相扣合,以将前盖110锁止,避免前盖110前后活动而导致主控制面板320外露。优选的,该状态下,顶盖210的前端能下降至搭接在前盖110的后端上,且顶盖210的前端和前盖110的后端分别构造有相互对应的扣合槽,从而利用顶盖210的前端对前盖110的后端起到止动作用。
在上操纵台本体300处于开启状态下,顶盖210的前端相对于主框架升起,以使顶盖210的前端与前盖110的后端相分离,进而使前盖110恢复翻转自由。该状态下,前盖110能移动至主控制面板320的后方。优选的,主框架的后侧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主控制面板320之间预留第一空间310,以保证前盖110能完全翻转并隐藏在主控制面板320的后方,保证主控制面板320完全露出,更方便操作。
由此可见,该隐藏式操纵台的结构稳定且更易于操作,通过前盖110和顶盖210的动作配合,能够在打开状态下保证前盖110能快速滑动翻转到主控制面板320的后方,以使主控制面板320完全露出;在关闭状态下利用顶盖210扣合锁紧前盖110以提高顶盖210与前盖110的结构稳定性,并保证前盖110完全覆盖在主控制面板320前方,有效提高对主控制面板320的保护作用,并且既能简化操作人员的操作,又能合理利用空间。
可理解的,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操纵台整体安装于司机室中。优选的,操纵台还包括下操纵台柜体400。下操纵台柜体400的顶面构造有基础平台410,上操纵台本体300安装于基础平台410上。操纵台还可以在上操纵台本体300和下操纵台柜体400的左右两侧沿直线或沿弧线延伸设有左侧柜和右侧柜,左侧柜和右侧柜优选沿司机室的侧墙设置。操纵台的主控制面板320沿司机室的宽度方向居中设置。主控制面板320上设有驾驶列车所需的各种控制指示元件、显示器、驾驶列车所需的电子电气元件,以便于司机操作或监测列车行驶。例如图8所示排列于主控制面板320上的通话设备、开关盘、主显示器、司机控制器和副显示器。列车行驶所需的气动控制元件以及机械设备设于下操纵台柜体400中。
可理解的,图1中示出的箭头朝向的方向为操纵台的前方;对应的,与图1中示出的箭头反向即为操纵台的后方。基于图1示出的箭头方向,可以判断箭头的左右两侧即为操纵台的左右两侧,即如图2所示的左侧和右侧。因此,以前盖110或顶盖210左右两端的距离为前盖110或顶盖210的长度方向,以前盖110或顶盖210前后两端的距离为前盖110或顶盖210的宽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前盖110和顶盖210的动作操控性和结构稳定性,上述的上操纵台本体300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00和第二驱动机构200。第一驱动机构100安装于主框架的至少一侧、并与前盖110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00能驱动前盖110在主控制面板320的前后两侧来回翻转,以在上操纵台本体300处于打开状态下能驱动前盖110移动至第一空间310中。第二驱动机构200安装于主框架内、并与顶盖210连接;第二驱动机构200能驱动顶盖210升降。
具体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驱动机构100包括第一转轴130以及至少一个摇杆120。第一转轴130沿主控制面板320的长度方向可转动的连接于主框架。摇杆120沿第一转轴130的径向设置,并且优选连接于第一转轴130的端部。每个摇杆120均设有一个转动位以及至少一个摆动位,每个摇杆120通过转动位与第一转轴130连接,每个摇杆120通过摆动位连接于前盖110。第一转轴130通过旋转驱动各个摇杆120的摆动位相对于转动位摇摆,以带动前盖110在主控制面板320的前后两侧来回翻转。
优选的,为了提高对前盖110翻转操控的稳定性,并且避免前盖110在翻转过程中由于长度过长而导致扭转变形,该第一转轴130由主控制面板320的前方或后方的下侧沿主控制面板320的长度方向穿设在主框架中,且第一转轴130的两端分别自主控制面板320的两侧向外伸出。第一转轴130的两端分别通过摇杆120与前盖110的左右两端连接,以保证利用第一转轴130的旋转能带动前盖110的左右两端同步翻转。
可理解的,优选主框架还包括一对导轨架111。一对导轨架111分别间隔的连接在支撑架的左右两端,并使主控制面板320能够位于一对导轨架111之间。一对导轨架111上分别构造有对称设置的曲线滑轨,前盖110的左端和/或右端能滑动装配于曲线滑轨中,从而利用曲线滑轨对前盖110的翻转动作进行行程限位。优选曲线滑轨为弧形,以使前盖110能围绕第一转轴130在摇杆120的带动作用下沿弧线由主控制面板320的前方滑动到主控制面板320后方的第一空间310中,从而使前盖110完全隐藏于第一空间310中。
可理解的,为了保证摇杆120的摇摆动作顺畅,并更便于对摇杆120的摇摆行程进行限位和控制,优选如图1所示,摇杆120包括第一杆体121和第二杆体122。第一杆体121的第一端和第二杆体122的第一端之间成角度相连接。即,第一杆体121的第一端和第二杆体122的第一端的连接处构成摇杆120的转动位,第一杆体121的第二端和第二杆体122的第二端分别构成摇杆120的摆动位。第一杆体121的第二端和第二杆体122的第二端分别通过连接杆123与前盖110的前端和后端连接,并且各个连接杆123分别与第一转轴130平行设置。上述设置能够保证摇杆120在摇摆过程中能够稳定的带动前盖110的端部沿导轨架111的滑轨滑动,从而大大提高前盖110启闭的动作流畅性和准确性,并提高前盖110滑动启闭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为了提高上述第一驱动机构100的操控自动化程度,使前盖110的启闭更加省力高效,优选第一驱动机构100还包括第一电机160。第一电机160的动力输出轴可直接连接于第一转轴130。
可理解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摇杆120摇摆的动作准确性,并且避免摇杆120过摆而导致前盖110与基础平台410之间发生碰撞,提高操纵台整体的操控安全,优选在基础平台410上位于摇杆120的第二杆体122的下方固定有限位座150,摇杆120摇摆至第二杆体122阻停于相应的限位座150中,即到达摇杆120向前摇摆的极限位置;对应的,在基础平台410上位于摇杆120的第一杆体121的下方固定有限位座150,摇杆120摇摆至第一杆体121阻停于相应的限位座150中,即到达摇杆120向后摇摆的极限位置。
可理解的,优选在主控制面板320至少一侧的摇杆120下方的基础平台410上安装有行程开关140。行程开关140能够对上操纵台本体300关闭后的摇杆120动作进行锁止,并在行程开关140打开后能够使摇杆120恢复摇摆自由度。行程开关140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驱动机构100的驱动自动化程度。
可理解的,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操纵台关闭状态下的顶盖210和前盖110进行锁固,优选在顶盖210的前端设有锁固件212。在操纵台关闭状态下,顶盖210的前端降至压紧在前盖110的顶端,并通过锁固件212锁止在当前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机构200包括第二转轴211和第二电机230。第二转轴211可转动的安装于顶盖210的后端底部,并且优选第二转轴211的轴向沿主控制面板32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电机230固定在主框架中,并位于顶盖210的下方。优选第二电机230固定在支撑架的前侧,即位于第一空间310中,以保证第二驱动机构200隐藏于第一空间310中,起到对第二驱动机构200的保护作用。第二电机230的输出轴通过传动件220与第二转轴211连接,以驱动第二转轴211旋转并带动顶盖210的前端相对于后端转动升降。该设置能够通过控制第二电机230以达到对顶盖210升降的电动控制,提高顶盖210升降控制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顶盖210升降行程的可控性和准确性。
可理解的,为了提高动力传输效率,优选上述的传动件220为带式传动件220,例如链条或传动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给出了另一种第二驱动机构200的结构,该结构设置能够在保证操控流畅和结构稳定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如图7所示,第二驱动机构200包括销轴240和伸缩撑杆250。销轴240可转动的安装于顶盖210的后端。伸缩撑杆250的第一端连接于顶盖210的前端底部,伸缩撑杆250的第二端连接于主框架。伸缩撑杆250通过伸缩运动能驱动顶盖210的前端相对于后端转动,以实现顶盖210的升降。
可理解的,优选伸缩撑杆250为气压撑杆,并且具有到位阻尼机构,以使伸缩撑杆250能伸长并锁止在预定位置,从而对顶盖210的升起量进行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述,该操纵台还包括下操纵台柜体400。该下操纵台柜体400包括柜本体以及至少一个活门机构420。柜本体安装于上操纵台本体300的底部,柜本体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第二空间42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空间425的设置位置根据活门机构420的滑动方向确定即可。活门机构420活动安装于柜本体上。优选的,活门机构420包括至少一个门体421以及至少一组轨道423,其中轨道423安装于第二空间425中,门体421通过连接架422滑动装配于轨道423。在下操纵台柜体400处于关闭状态下,门体421通过移动能覆盖于柜本体的前方、并与柜本体之间预留有第三空间430;在下操纵台柜体400处于打开状态下,连接架422沿轨道423滑动并带动门体421翻折打开并移动至第二空间425内。
可理解的,第三空间430与闭合的门体421之间设有一定距离,从而在下操纵台柜体400处于打开状态下,便于操作人员放置物品或放脚。
可理解的,优选该下操纵台柜体400设有一对活门机构420,以实现一对门体421的对开结构。具体的,柜本体设置在上操纵台本体300的正下方,在柜本体的前侧留有第三空间430。柜本体的左右两侧的侧立板分别设有保护板424,相应侧的保护板424与柜本体的侧立板之间预留出第二空间425,并且在柜本体的左右两侧的侧立板上下间隔的并列设有一对导轨,以保证门体421的滑动结构更加可靠。每个门体421靠近第二空间425的端部铰接有连接架422,连接架422始终位于第二空间425中并滑动装配于一对导轨。在一对活门机构420打开过程中,一对门体421向前翻折至与柜本体的侧立板平行的位置,然后在连接架422的带动下能够推至第二空间425内,以保证第三空间430的外圈露出,并保证门体421完全隐藏于第二空间425中;同理,在一对活门机构420关闭过程中,将一对门体421分别自柜本体两侧的第二空间425中拉出至门体421完全离开第二空间425,再将一对门体421朝向第三空间430翻折并闭合,以实现第三空间430的完全隐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司机室,包括如上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通过设置上述的隐藏式操纵台,使得该司机室具备上述隐藏式操纵台的全部优点,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轨道423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或者包括如上所述的司机室。通过设置上述的隐藏式操纵台或上述的司机室,使得该轨道423车辆具备上述隐藏式操纵台的全部优点,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隐藏式操纵台,包括上操纵台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操纵台本体包括:
主框架,其内设有主控制面板,所述主框架上分别安装有前盖和顶盖;
在所述上操纵台本体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前盖通过移动能覆盖于所述主控制面板的前方,且所述顶盖的前端下降至能与所述前盖的顶端相扣合;
在所述上操纵台本体处于开启状态下,所述顶盖的前端相对于所述主框架升起,且所述前盖能移动至所述主控制面板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的后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主控制面板之间预留第一空间;
所述上操纵台本体还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主框架的至少一侧,并与所述前盖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前盖在所述主控制面板的前后两侧来回翻转,以在所述上操纵台本体处于打开状态下能驱动所述前盖移动至所述第一空间中;
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主框架内,并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驱动所述顶盖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沿所述主控制面板的长度方向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主框架;
至少一个摇杆,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径向设置,每个所述摇杆均设有一个转动位以及至少一个摆动位,每个所述摇杆通过转动位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每个所述摇杆通过摆动位连接于所述前盖;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旋转驱动各个所述摇杆的摆动位相对于转动位摇摆,以带动所述前盖在所述主控制面板的前后两侧来回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之间成角度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的连接处构成所述摇杆的转动位,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二端分别构成所述摇杆的摆动位;
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二端分别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前盖的前端和后端连接,各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转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顶盖的后端底部;
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中,并位于所述顶盖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转轴旋转并带动所述顶盖的前端相对于后端转动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销轴,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顶盖的后端;
伸缩撑杆,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顶盖的前端底部,所述伸缩撑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主框架,所述伸缩撑杆通过伸缩运动驱动所述顶盖的前端相对于后端转动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操纵台柜体,所述下操纵台柜体包括:
柜本体,安装于所述上操纵台本体的底部,所述柜本体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第二空间;
至少一个活门机构,活动安装于所述柜本体上,所述活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门体以及至少一组轨道,其中所述轨道安装于所述第二空间中,所述门体通过连接架滑动装配于所述轨道;
在所述下操纵台柜体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门体通过移动能覆盖于所述柜本体的前方、并与所述柜本体之间预留有第三空间;
在所述下操纵台柜体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连接架沿所述轨道滑动并带动所述门体翻折打开并移动至所述第二空间内。
9.一种司机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
10.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操纵台;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司机室。
CN202120996865.3U 2021-05-11 2021-05-11 隐藏式操纵台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Active CN2152448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6865.3U CN215244823U (zh) 2021-05-11 2021-05-11 隐藏式操纵台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6865.3U CN215244823U (zh) 2021-05-11 2021-05-11 隐藏式操纵台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44823U true CN215244823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5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6865.3U Active CN215244823U (zh) 2021-05-11 2021-05-11 隐藏式操纵台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4482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4278A (zh) * 2022-03-08 2022-06-1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操纵台、操纵台的控制方法及轨道车辆
CN114802320A (zh) * 2022-06-02 2022-07-2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驾驶操纵台及轨道车辆
CN115123319A (zh) * 2022-07-29 2022-09-30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用司机操纵台及一种司机室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4278A (zh) * 2022-03-08 2022-06-1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操纵台、操纵台的控制方法及轨道车辆
CN114802320A (zh) * 2022-06-02 2022-07-29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驾驶操纵台及轨道车辆
CN115123319A (zh) * 2022-07-29 2022-09-30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用司机操纵台及一种司机室
CN115123319B (zh) * 2022-07-29 2024-04-23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用司机操纵台及一种司机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44823U (zh) 隐藏式操纵台及司机室、轨道车辆
CN101037921B (zh) 摆动式滑门系统
CN105109395B (zh) 一种主梁轨道及使用该主梁轨道的厢式货车
JP6322104B2 (ja) 車両乗降用自動二段ステップ装置
CN113120008A (zh) 司机台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09191957U (zh) 用于车辆的门设备和具有这种门设备的车辆
CN111232870A (zh) 用于充电系统的升降平台及充电系统
CN109795941B (zh) 汽车电梯摆动式自动伸缩限位阻挡装置
CN208267659U (zh) 一种折叠门门板结构
WO2019128931A1 (zh) 逃生装置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轨道交通系统
JPH05185840A (ja) 車両ルーフ
CN112249061B (zh) 车厢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715857B (zh) 轨道车辆用的前端开闭机构
CN206108814U (zh) 一种行驶稳定的前移式叉车
CN209351296U (zh) 一种自卸车摆臂式金属顶盖装置
KR100499422B1 (ko) 가동 플랫폼 난간장치
JP2002339639A (ja) 非常用扉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
CN207225179U (zh) 一种方舱
CN212535426U (zh) 安全防护装置
CN216886200U (zh) 滑移门组件及汽车
CN217260032U (zh) 用于有轨电车车头罩板的开闭机构
CN220842104U (zh) 飞行汽车的顶盖结构及交通工具
CN117550059B (zh) 飞机尾舱门
CN218058071U (zh) 一种可折叠轿厢护脚板
CN108177795B (zh) 具有保险结构的自动折叠登机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