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4640U - 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4640U
CN215214640U CN202120102351.9U CN202120102351U CN215214640U CN 215214640 U CN215214640 U CN 215214640U CN 202120102351 U CN202120102351 U CN 202120102351U CN 215214640 U CN215214640 U CN 215214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put
output
shaft
gear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023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文义
陈鹏
侯月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023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4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4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4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集成装置包括:变速箱、双向旋转取力器。变速箱内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传动轴,双向旋转取力器内设有输入轴、输出轴、正旋齿轮组、反旋齿轮组以及切换机构。正旋齿轮组包括第一输入齿轮、第一输出齿轮,反旋齿轮组包括第二输入齿轮、第二输出齿轮。切换机构用于控制输出轴与正旋齿轮组、反旋齿轮组中的一个动力连接。双向旋转取力器输入轴、第一输入齿轮、第二输入齿轮中的一个与变速箱相匹配,以接收变速箱的扭矩输出。由此,设置的多个传动齿轮,增加调速的范围,而设置的正旋、反旋齿轮组,能改变双向旋转取力器输出轴的旋向,增加了双向旋转取力器的适用范围,降低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货运车辆变速箱所采用取力器都为单向旋转,即正旋或者反旋。在上装改装过程中,选用的油泵、气泵、水泵或其它机构的旋向需要与其相匹配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不匹配就需要更换不同旋向的取力器,或者更换油泵、气泵、水泵,使其旋转的方向与取力器相适配,但是,有些情况下则需要调整上装的结构,这会使改装工作变得很麻烦。
而较常见的是变速箱后置取力器和侧置取力器,变速箱后置取力器输入齿轮固定于变速箱中间轴输出端,并通过气控拨叉实现两者的结合与分离,取力器输出轴通过与输入齿轮相啮合来输出动力,该输出轴只能单向旋转;变速箱侧置取力器输入轴的一个齿轮与变速箱中间轴上任一齿轮相啮合,输入轴的另一齿轮与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相啮合,从而将动力从输出轴输出,该输出轴也只能单向旋转,两种取力器的改装适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集成装置包括:变速箱、双向旋转取力器。
所述变速箱内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传动轴以及设于传动轴上的多个传动齿轮组;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内设有输入轴、输出轴、正旋齿轮组、反旋齿轮组以及切换机构,所述正旋齿轮组包括第一输入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一输出齿轮,所述反旋齿轮组包括第二输入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为内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为外齿轮,切换机构用于控制输出轴与正旋齿轮组、反旋齿轮组中的一个动力连接。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输入轴、第一输入齿轮、第二输入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变速箱相匹配,以接收所述变速箱的扭矩输出。
由此,变速箱内设置的多个传动齿轮,可以实现变速箱的多级变速,增加调速的范围。而在双向旋转取力器内设置的正旋齿轮组和反旋齿轮组,能够改变双向旋转取力器输出轴的旋向,实现输出轴可正转,也可以反转,从而增加了双向旋转取力器的适用范围,避免返工增加安装时间,还可以降低安装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与所述变速箱在轴向上排布,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输入轴与所述变速箱的多个传动轴中的一个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速箱的传动轴包括输入传动轴、中间传动轴、输出传动轴,所述输入传动轴和输出传动轴同轴间隔开布置,所述中间传动轴相对于所述输入传动轴偏置并且动力连接所述输入传动轴、所述输出传动轴,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输入轴与所述中间传动轴同轴设置并且彼此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布置在所述变速箱的后端,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机壳与所述变速箱的外壳固定,且所述变速箱内的传动齿轮组与所述反旋齿轮组被所述变速箱的后端盖或者所述机壳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布置在所述变速箱的侧面,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输入轴还设有输入外齿轮,所述输入外齿轮与所述变速箱的一个齿轮相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外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一体成型为同一个齿圈,所述齿圈的内壁分布有作为第二输入齿轮使用的内齿,外壁分布作为输入外齿轮使用的外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机壳与所述变速箱的机壳彼此连接且内部空间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机构包括滑套、拨叉,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均与输入轴动力耦合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出轴,所述滑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外,且所述滑套与所述输出轴动力耦合,所述拨叉适于驱动所述滑套移动,以使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接合时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动力耦合,以使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接合时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动力耦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包括同轴连接并且在轴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一齿部、轴套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部的端面用于与所述滑套的一端相接合;
所述轴套空套于所述输出轴,所述轴套的外壁与所述机壳通过第一滚动支撑件连接;所述反旋齿轮组靠近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设置,所述正旋齿轮组靠近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设置,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二滚动支撑件与所述机壳枢转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集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集成装置的双向旋转取力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集成装置的双向旋转取力器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集成装置的双向旋转取力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装置与发动机、控制器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双向旋转取力器100;
机壳10;
输入轴20;
输出轴30;
正旋齿轮组40;第一输入齿轮41;第一输出齿轮42;
反旋齿轮组50;第二输入齿轮51;齿圈512;第二输出齿轮52;第一齿部521;第二齿部522;轴套523;
切换机构60;滑套61;拨叉62;驱动件63;气缸631;储气筒632;旋向控制开关633;
输入外齿轮70;
第一滚动支撑件a;第二滚动支撑件b;第三滚动支撑件c;第四滚动支撑件d;
变速箱200;输入传动轴201;输出传动轴202;中间传动轴203;中间轴204;外壳205;
离合器300;
发动机400;
控制器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箱200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变速箱200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集成装置包括:变速箱200、双向旋转取力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变速箱200内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传动轴以及设于传动轴上的多个传动齿轮组;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内设有输入轴20、输出轴30、正旋齿轮组40、反旋齿轮组50以及切换机构60,正旋齿轮组40包括第一输入齿轮41、用于与第一输入齿轮41啮合的第一输出齿轮42,反旋齿轮组50包括第二输入齿轮51、用于与第二输入齿轮51啮合的第二输出齿轮52,第一输入齿轮41、第二输入齿轮51设置在输入轴20上,第一输出齿轮42、第二输出齿轮52设置在输出轴30上,第二输入齿轮51为内齿轮,第一输出齿轮42、第二输出齿轮52、第一输入齿轮41为外齿轮。切换机构60用于控制输出轴30与正旋齿轮组40、反旋齿轮组50中的一个动力连接。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第一输入齿轮41、第二输入齿轮51中的一个与变速箱200相匹配,以接收变速箱200的扭矩输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变速箱200的内部设多个安装有传动齿轮的传动轴,相邻的传动轴相互平行,且相邻两个传动轴上的部分传动齿轮啮合实现扭矩传递到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可以相互啮合将扭矩传递出。同时与变速箱200连接的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内部还设有输入轴20和输出轴30,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与输出轴30相互平行,第一输入齿轮41与第一输出齿轮42相互啮合形成正旋齿轮组40,以使与第一输出齿轮42耦合的输出轴30正向转动(顺时针转动)。第二输入齿轮51和第二输出齿轮52相互啮合形成反旋齿轮组50,以使与第二输出齿轮52耦合的输出轴30反向转动(逆时针转动),通过切换机构60实现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的正旋或者反旋。其中,第一输入齿轮41和第二输入齿轮51、第一输出齿轮42和第二输出齿轮52分别同轴设置。
由于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可以分布在变速箱200的不同位置,所以扭矩可以从变速箱200的传动轴输出到与之连接的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也可以通过变速箱200的传动齿轮与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内部的输入齿轮连接,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传递扭矩。
由此,变速箱200内设置的多个传动齿轮,可以实现变速箱200的多级变速,增加调速的范围。而在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内设置的正旋齿轮组40和反旋齿轮组50,能够改变双向旋转取力器100输出轴30的旋向,实现输出轴30可正转,也可以反转,从而增加了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适用范围,避免返工增加安装时间,还可以降低安装成本。
可选地,切换机构60包括滑套61、拨叉62,第一输入齿轮41、第二输入齿轮51均与输入轴20动力耦合连接,第一输出齿轮42、第二输出齿轮52空套于输出轴30,滑套61可滑动地套设于输出轴30外,且滑套61与输出轴30动力耦合,拨叉62适于驱动滑套61移动,以使滑套61与第一输出齿轮42接合时第一输出齿轮42与输出轴30动力耦合,以使滑套61与第二输出齿轮52接合时第二输出齿轮52与输出轴30动力耦合。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输入齿轮41、第二输入齿轮51与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固定连接,第一输入齿轮41与空套在输出轴30上的第一输出齿轮42啮合,第一输出齿轮42与输出轴30在周向上可以发生相对转动。通过使用拨叉62拨动滑套61使其与第一输出齿轮42接合,从而带动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出轴30正旋转动实现扭矩的传递。由于,滑套61可以在输出轴30上沿着轴向移动,所以滑套61也可以与第二输出齿轮52接合,带动输出轴30的反旋转动。其中,空套是指输出齿轮与输出轴30之间是通过轴承连接,输出齿轮安装有轴承可以套接在输出轴30上,输出齿轮相对输出轴30可以发生转动。
又如图4所示,第二输出齿轮52、第一输出齿轮42、输出轴30一体形成为齿轮轴。
至于动力耦合,下面以输出轴30与第一输出齿轮42动力耦合为例,解释“动力耦合”,此处动力耦合指的是,输出轴30与第一输出齿轮42在径向上无相对转动,并且在动力传递给第一输出齿轮42时,第一输出齿轮42能够带动输出轴30一起转动,即两者之间能够传递扭矩。具体而言,实现动力耦合的手段可以是将输出轴30与第一输出齿轮42固定,也可以是使输出轴30与第一输出齿轮42在轴向上可以彼此滑动,但两者是紧配合或过渡配合、或者花键配合,这样当输出轴30与第一输出齿轮42旋转时,两者在轴向上并不会发生错动,在旋转方向上也未产生相对位移。同理,输出轴30与第二输出齿轮52的动力耦合,或者其他零件之间的动力耦合也可以代入上述描述,在此不赘述。
由此,切换机构60可以控制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出轴30顺指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增加双向旋转取力器100转动方向的多样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便于与外部设备的连接。而输入齿轮与输入轴20动力耦合连接,提高了扭矩传递的效率,降低传递过程中的损失。进一步的将齿轮和轴一体成型设计,简化了组装工序,提高了取力器的装配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拨叉62能够拨动滑套61,其动力是来自与之连接的驱动件63,驱动件63包括气缸631、储气筒632和旋向控制开关633。其中,旋向控制开关633调控储气筒632的工作,储气筒632可以调节气缸631的运动方向,进而可以带动与之连接的拨叉62的运动。
可选地,第二输出齿轮52包括同轴连接并且在轴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一齿部521、轴套523和第二齿部522,第一齿部521与第二输入齿轮51啮合,第二齿部522的端面用于与滑套61的一端相接合。轴套523空套于输出轴30,轴套523的外壁与机壳10通过第一滚动支撑件a连接。反旋齿轮组50靠近输入轴20的输入端设置,正旋齿轮组40靠近输出轴30的输出端设置,输出轴30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二滚动支撑件b与机壳10枢转连接。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输出齿轮52靠近第二输入齿轮51的为第一齿部521,远离第二输入齿轮51的为第二齿部522,轴套523位于第一齿部521和第二齿部522之间,第一齿部521与第二输入齿轮51啮合、第二齿部522与滑套61接合时,第二输入齿轮51将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齿轮52,从而传递给与滑套61动力耦合的输出轴30。在轴套523的周向上设有与机壳10固定连接的第一滚动支撑件a,即第一滚动支撑件a套接在轴套523的外壁上。输入端的反旋齿轮组50可以实现输入轴20和输出轴30同方向转动,通过控制第二输出齿轮52和第二输入齿轮51的传动比,控制取力器输出轴30转动的频率。输出端的正旋齿轮组40可以实现输出轴30反向转动,反旋齿轮组50和正旋齿轮组40位置可换,即反旋齿轮组50也可以位于输出端。输出端与固定在机壳10上的第二滚动支撑件b枢转配合,并且输出端穿过第二滚动支撑件b。
由此,将反旋齿轮组50设置在输入端,正旋齿轮组40设置在输出端,可以优化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结构,增加结构的紧凑性。同时,第二滚动支撑件b与机壳10枢转连接,限定了第二滚动支撑件b的位置,进而限定了输出端在径向上的位移,使第二滚动支撑件b和第一滚动支撑件a一起更好的支撑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出轴30,且不影响双向旋转取力器100输出轴30的转动,提高转动的平稳性。
下面简述两个具体实施例,上述描述对于下述两个具体实施例都适用,都可以与下述两个具体实施例进行结合。
第一实施例
如图3所示,双向旋转取力器100与变速箱200在轴向上排布,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与变速箱200的多个传动轴中的一个连接。这样,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与变速箱200中的一个传动轴连接,保持输入轴20和传动轴的同轴度,可以将变速箱200中的扭矩传递到双向旋转取力器100。
由此,将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在轴向上与变速箱200传动轴连接,从传动轴到输入轴20,扭矩可以从传动轴直接输入给双向旋转取力器100上的输入齿轮,降低扭矩传递过程中出现的损耗,传递路径更加直接,集成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密封性较好。
可选地,变速箱200的传动轴包括输入传动轴201、中间传动轴203、输出传动轴202,输入传动轴201和输出传动轴202同轴间隔开布置,中间传动轴203相对于输入传动轴201偏置并且动力连接输入传动轴201、输出传动轴202,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与中间传动轴203同轴设置并且彼此固定。
如图1所示,变速箱200内输入传动轴201和输出传动轴202同轴设置,且拥有多个中间传动轴203,传动轴上设有多个传动齿轮,中间传动轴203通过齿轮与输入传动轴201或者输出传动轴202上的传动齿轮啮合,实现动力连接,传递输入传动轴201或者输出传动轴202的扭矩。中间传动轴203与输入传动轴201平行,偏置设置在变速箱200内,在其中一个中间传动轴203的轴向上连接着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并且通过连接在机壳10上的滚动支撑件进一步固定,滚动支撑件设置有多个。具体地,中间传动轴203可以是变速箱200内的副变速箱的中间轴204。
由此,变速箱200的输入传动轴201和输出传动轴202同轴设置,使变速箱200具有良好的传动效率、较高的传动比,同一个轴上设置多个传动齿轮便于实现变速箱200的多级变速。此外,将双向旋转取力器100连接在中间轴204的轴向上,一方面降低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对输出传动轴202工作的影响;另一方面增加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在变速箱200上连接位置的多样性,优化集成装置的结构。
进一步地,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布置在变速箱200的后端,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机壳10与变速器的外壳205固定,且变速箱200内的传动齿轮组与反旋齿轮组50被变速箱200的后端盖或者机壳10隔开。
如图1所示,可以将这种在变速箱200传动轴的轴向上连接,且位于变速箱200后端的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定义为后置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后置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机壳10与变速箱200的外壳205连接,但是与变速箱200的外壳205的后端盖不连通,中间轴204上的传动齿轮组和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反旋转齿轮组分别位于连接处的两侧。在后端盖处设有第四滚动支撑件d,第四滚动支撑件d套接在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上。
由此,双向旋转取力器100与变速箱200之间是封闭设置的,仅通过中间轴204和双向旋转取力器100输入轴20进行连接,增加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和变速箱200的密封性,避免工作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另外,后置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内还设有第三滚动支撑件c,第三滚动支撑件c位于正旋齿轮组40和反旋齿轮组50之间,且套接在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上,支撑固定双向旋转取力器100输入轴20,提高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运转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输出齿轮52、第一输出齿轮42、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出轴30一体形成为齿轮轴。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出轴30可以沿着轴向移动,滑套61可以与输出齿轮接合,使双向旋转取力器100输出轴30轴向移动与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上的输入齿轮啮合,实现扭矩传递。
由此,第一输出齿轮42、第二输出齿轮52分别与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出轴30固定连接,或者花键连接,控制周向的相对转动从而形成齿轮轴,最大限度的传递输入到取力器输出轴30上的扭矩,提高传动效率。
第二实施例
如图2所示,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布置在变速箱200的侧面,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还设有输入外齿轮70,输入外齿轮70与变速箱200的一个齿轮相啮合,可以将分布在变速箱200侧面的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定义为侧置双向旋转取力器100,通过变速箱200的一个齿轮使其与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一个输入外齿轮70啮合,将变速箱200的扭矩传递给双向旋转取力器100。其中,输入外齿轮70靠近变速箱200的一端部分伸入变速箱200内。
由此,设置与双向旋转取力器100输入轴20固定的输入外齿轮70,可以让双向旋转取力器100与变速箱200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递扭矩,传递的方式简单,位置可变,增加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实用性。
可选地,如图5所示,输入外齿轮70与第二输入齿轮51一体成型为同一个齿圈512,齿圈512的内壁分布有作为第二输入齿轮51使用的内齿,外壁分布作为输入外齿轮70使用的外齿。
由此,输入外齿轮70与第二输入齿轮51通过一体成型制造,共用一个齿圈512,齿圈512的外齿与变速箱200的齿轮啮合,齿圈512的内齿与第二输出齿轮52啮合,于是可以将变速箱200中的扭矩通过输入外齿轮70传递到第二输出齿轮52,从与之套接的双向旋转取力器100输出轴30输出,提高了扭矩传递的效率,减少了生产的时间,提高了第二输入齿轮5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机壳10与变速箱200的外壳彼此连接且内部空间连通。这是,由于双向旋转取力器100与变速箱200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递扭矩,齿轮啮合占据较大的空间,同时将双向旋转取力器100与变速箱200之间连通,也是为了便于齿轮的安装和调节,使其能够与变速箱200内的其他齿轮啮合,因为变速箱200内与输入外齿轮70啮合的齿轮可以不止一个。
由此,将双向旋转取力器100与变速箱200之间连通设置,增加变速箱200内的齿轮与输入外齿轮70啮合,实现多级传动,增加调速的范围,便于外输入齿轮的安装和后期的维修、养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集成装置,可以理解的是,具有上述集成装置的车辆,其变速箱200可以采取后置双向旋转取力器100,也可以采取侧置双向旋转取力器100。
如图6所示,对后置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变速箱200来说,通过车辆内部的控制器500控制发动机400工作,通过离合器300将发动机400产生的动力传递到变速箱200内,变速箱200的输入传动轴201工作,通过与之输入齿轮连接的输出齿轮将扭矩输出或者传递到中间传动轴203,中间传动轴203、输入传动轴201和输出传动轴202中的一个与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连接,变速箱200内的扭矩经过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输入轴20和输出轴30传递到与之连接的液压泵等外部设备,带动外部设备或者上装的工作。其中,上装指的是车辆底盘以上的部分,比如汽车起重机的起重臂、回转盘、液压油缸等。
对侧置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变速箱200来说,变速箱200内部分布在中间传动轴203上多个齿轮中的一个与输入外齿轮70啮合,将变速箱200内部的扭矩传递给双向旋转取力器100,从而经过旋转取力器内部的输入轴20和输出轴30将扭矩输出。
由此,设置有双向旋转取力器100的车辆,在需要改装上装时,不用考虑变速箱200内部输出传动轴202的旋向,可以根据上装的旋向调节变速箱200内部输出传动轴202的旋向,增加车辆的实用性,降低换装的时间和成本,使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内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传动轴以及设于传动轴上的多个传动齿轮组;
双向旋转取力器,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内设有输入轴、输出轴、正旋齿轮组、反旋齿轮组以及切换机构,所述正旋齿轮组包括第一输入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一输出齿轮,所述反旋齿轮组包括第二输入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为内齿轮,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为外齿轮,切换机构用于控制输出轴与正旋齿轮组、反旋齿轮组中的一个动力连接;
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输入轴、第一输入齿轮、第二输入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变速箱相匹配,以接收所述变速箱的扭矩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与所述变速箱在轴向上排布,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输入轴与所述变速箱的多个传动轴中的一个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的传动轴包括输入传动轴、中间传动轴、输出传动轴,所述输入传动轴和输出传动轴同轴间隔开布置,所述中间传动轴相对于所述输入传动轴偏置并且动力连接所述输入传动轴、所述输出传动轴,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输入轴与所述中间传动轴同轴设置并且彼此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布置在所述变速箱的后端,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机壳与所述变速箱的外壳固定,且所述变速箱内的传动齿轮组与所述反旋齿轮组被所述变速箱的后端盖或者所述机壳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布置在所述变速箱的侧面,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输入轴还设有输入外齿轮,所述输入外齿轮与所述变速箱的一个齿轮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外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一体成型为同一个齿圈,所述齿圈的内壁分布有作为第二输入齿轮使用的内齿,外壁分布作为输入外齿轮使用的外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机壳与所述变速箱的外壳彼此连接且内部空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滑套、拨叉,所述第一输入齿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均与输入轴动力耦合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出轴,所述滑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外,且所述滑套与所述输出轴动力耦合,所述拨叉适于驱动所述滑套移动,以使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接合时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动力耦合,以使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接合时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动力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包括同轴连接并且在轴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一齿部、轴套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部的端面用于与所述滑套的一端相接合;
所述轴套空套于所述输出轴,所述轴套的外壁与所述双向旋转取力器的机壳通过第一滚动支撑件连接;所述反旋齿轮组靠近所述输入轴的输入端设置,所述正旋齿轮组靠近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设置,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二滚动支撑件与所述机壳枢转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装置。
CN202120102351.9U 2021-01-14 2021-01-14 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5214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2351.9U CN215214640U (zh) 2021-01-14 2021-01-14 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2351.9U CN215214640U (zh) 2021-01-14 2021-01-14 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4640U true CN215214640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37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02351.9U Active CN215214640U (zh) 2021-01-14 2021-01-14 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4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1851B2 (en) Multi ratio drive
US8864619B2 (en) Planetary power take off device
JP7250815B2 (ja) 歯車式無段自動変速及び回転比アクティブ制御システム
CN215214640U (zh) 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550413U (zh) 一种电动车辆二挡减速器中的换挡机构
CN112901754B (zh) 双向旋转取力器、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
KR101408465B1 (ko) 전기 차량용 이단 변속기
CN210821792U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8669966U (zh) 带负载换挡变速箱
CN215214641U (zh) 双向旋转取力器、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
CN114103614A (zh) 两挡变速的电桥驱动系统
KR101401882B1 (ko) 동력인출 겸용 2속 변속기
US20200347921A1 (en) Differential assembly for shifting
CN202623927U (zh) 三、四轮摩托车后桥三挡加力器总成
CN106740080B (zh) 一种变速箱及农业机械
JP6625455B2 (ja) 動力装置
CN214404550U (zh) 一种减速器及车辆
CN212584194U (zh) 同轴正反转双输出减速机
CN217271795U (zh) 变速器的副箱换挡结构、变速器及混动汽车
KR101555065B1 (ko) 수동 변속기의 동력 인출 장치
CN217653166U (zh) 混动专用变速箱及车辆动力系统
CN220646698U (zh) 一种变速箱
CN217672120U (zh) 驱动桥总成及具有其的电动拖拉机
CN214492533U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13147386B (zh) 取力器、变速箱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