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4530U - 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14530U CN215214530U CN202121217648.6U CN202121217648U CN215214530U CN 215214530 U CN215214530 U CN 215214530U CN 202121217648 U CN202121217648 U CN 202121217648U CN 215214530 U CN215214530 U CN 2152145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ing
- limiting block
- outer spring
- disc body
- sea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包括阻尼筒、活塞杆、两个弹簧座、内弹簧和外弹簧;该两个弹簧座分别固定在阻尼筒和活塞杆上;该内弹簧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相抵,该外弹簧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包括盘体、内弹簧限位块和外弹簧限位块;该盘体中心设有连接孔,所述内弹簧限位块固定在该盘体上并用于所述内弹簧端点旋向限位;该外弹簧限位块固定在该盘体上并用于所述外弹簧端点旋向限位。本实用新型采用不同于现有结构设计,既可解决共振问题,同时也避免内外弹簧旋向振动,提高减震和阻尼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同时避免异响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
背景技术
现有减震器的弹簧采用内外双弹簧,相比于采用单弹簧,其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可改善共振问题;第二、强度更强、增加弹簧的使用疲劳度、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等优点。但是现有可防共振的振减震器(采用内外双弹簧)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并分析如下:
第一,由于内弹簧和外弹簧的弹性系数不同,当该减震器瞬间伸缩时,存在该内弹簧和外弹簧端部与两个弹簧座松紧不一,会造成轴向和径向窜动同时也带来异响及微共振等问题。
第二,由于该内弹簧和外弹簧两端均分别与两个弹簧座相抵接触,但是仍然可相对弹簧座旋转,会造成旋向窜动,同时也带来异响及微共振等问题,降低了减震器可靠性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包括阻尼筒(1-1)、活塞杆(1-2)、两个弹簧座(2)、内弹簧(3)和外弹簧(4);该两个弹簧座(2)分别固定在阻尼筒(1-1)和活塞杆(1-2)上;该内弹簧(3)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2)相抵,该外弹簧(4)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2)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2)包括盘体(2-1)、内弹簧限位块(2-2)和外弹簧限位块(2-3);该盘体(2-1)中心设有连接孔(2-11),所述内弹簧限位块(2-2)固定在该盘体(2-1)上并用于所述内弹簧(3)端点旋向限位;该外弹簧限位块(2-3)固定在该盘体(2-1)上并用于所述外弹簧(4)端点旋向限位。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由于该内弹簧(3)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2)相抵接触,同时内弹簧(3)的两个端点分别被两个弹簧座(2)上的内弹簧限位块(2-2)所旋向限位,该内弹簧(3)在伸缩工作时其两个端点(3-11)不会相对旋向窜动,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内弹簧旋向窜动而造成的异响及微共振等问题;第二,由于该外弹簧(4)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2)相抵接触,同时外弹簧(4)的两个端点分别被两个弹簧座(2)上的外弹簧限位块(2-3)所旋向限位,该外弹簧(4)在伸缩工作时其两个端点不会相对旋向窜动,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外弹簧旋向窜动而造成的异响及微共振等问题;第三,由于该内弹簧(3)两个端点和外弹簧(4)的两个端点同时被旋向限位,可避免单一旋向限位而不能彻底解决异响及微共振等问题。本技术方案可更好地防止共振,减震效果更好;同时内外弹簧平稳伸缩,解决异响及共振的问题,可改善减震器可靠性和稳定;可进一步提升弹簧的使用疲劳度、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盘体(2-1)盘面上设置用于将内弹簧(3)端部和外弹簧(4)端部隔开的隔套(2-4);该内弹簧限位块(2-2)和外弹簧限位块(2-3)分别位于所述隔套(2-4)内外两侧。
优选地,所述外弹簧限位块(2-3)上设有U型夹槽(2-31),该U型夹槽(2-31)与该盘体(2-1)外缘沿周向滑动配合,该外弹簧限位块(2-3)上设置有用于顶紧所述盘体(2-1)外缘的顶紧螺栓(2-5)。
优选地,所述外弹簧限位块(2-3)上设有螺纹孔(2-32),且该螺纹孔(2-32)与U型夹槽(2-31)内连通,所述顶紧螺栓(2-5)的螺杆部与该螺纹孔(2-32)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弹簧限位块(2-2)与盘体(2-1)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隔套(2-4)与盘体(2-1)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盘体(2-1)两侧盘面上靠近外缘处分别设有两个环槽(2-12),该U型夹槽(2-31)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凸部(2-33),该两个凸部(2-33)分别与两个环槽(2-12)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盘体(2-1)外缘上设有安装缺口(2-13),该安装缺口(2-13)大于所述外弹簧限位块(2-3)外形;且该外弹簧限位块(2-3)通过所述安装缺口(2-13)可装入到所述两个环槽(2-12)上。
优选地,所述外弹簧(4)包括两个密集段(4-1)和疏松段(4-2),该两个密集段(4-1)分别设在该疏松段(4-2)两端;所述疏松段(4-2)螺距大于所述密集段(4-1)螺距。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由于该内弹簧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相抵接触,同时内弹簧的两个端点分别被两个弹簧座上的内弹簧限位块-所旋向限位,该内弹簧在伸缩工作时其两个端点-不会相对旋向窜动,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内弹簧旋向窜动而造成的异响及微共振等问题;
第二、本实用新型由于该外弹簧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相抵接触,同时外弹簧的两个端点分别被两个弹簧座上的外弹簧限位块-所旋向限位,该外弹簧在伸缩工作时其两个端点不会相对旋向窜动,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外弹簧旋向窜动而造成的异响及微共振等问题;
第三、本实用新型由于该内弹簧两个端点和外弹簧的两个端点同时被旋向限位,可避免单一旋向限位而不能彻底解决异响及微共振等问题。因此,可更好地防止共振,减震效果更好;同时内外弹簧平稳伸缩,解决异响及共振的问题,可改善减震器可靠性和稳定;可进一步提升弹簧的使用疲劳度、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第四、本实用新型由于两个弹簧座的该外弹簧限位块-在该盘体-外缘上可沿其周向滑动到适当位置后再经顶紧螺栓-顶紧在所述盘体-外缘上;以使该弹簧限位块-与外弹簧的一个端点-阻挡接触而旋向限位,因此可通过周向位置调节而使两个弹簧座实现对该内弹簧和外弹簧的四个端点能同时满足旋向阻挡限位的要求;进而可解决由于内弹簧两个端点或/和外弹簧两个端点相对位置误差而造成一个或多个端点可能存在无效旋向限位的问题;
第五、本实用新型由于该外弹簧限位块-采用双导向滑动,调节时更平稳,同时可提高该外弹簧限位块-固定后的防松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内弹簧和外弹簧拆开时)。
图3-4是弹簧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A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可参见图1-5,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包括阻尼筒1-1、活塞杆1-2、两个弹簧座2、内弹簧3和外弹簧4。
具体地,该活塞杆1-2一端通过活塞与阻尼筒1-1内腔连接,该活塞杆1-2另一端伸出阻尼筒1-1并向外延伸。由于阻尼筒1-1、活塞杆1-2和活塞所构成的阻尼组件属于现有技术,故而不赘述。
该内弹簧3和外弹簧4内外分布且均同时套设在阻尼筒1-1和活塞杆1-2上。
该两个弹簧座2分别固定在阻尼筒1-1和活塞杆1-2上;该内弹簧3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2相抵,该外弹簧4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2相抵。
所述弹簧座2包括盘体2-1、内弹簧限位块2-2和外弹簧限位块2-3;该盘体2-1中心设有连接孔2-11,所述内弹簧限位块2-2固定在该盘体2-1上并用于所述内弹簧3端点旋向限位;该外弹簧限位块2-3固定在该盘体2-1上并用于所述外弹簧4端点旋向限位;由于该内弹簧3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2相抵接触,同时内弹簧3的两个端点分别被两个弹簧座2上的内弹簧限位块2-2所旋向限位,该内弹簧3在伸缩工作时其两个端点3-11不会相对旋向窜动,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内弹簧旋向窜动而造成的异响及微共振等问题;由于该外弹簧4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2相抵接触,同时外弹簧4的两个端点分别被两个弹簧座2上的外弹簧限位块2-3所旋向限位,该外弹簧4在伸缩工作时其两个端点不会相对旋向窜动,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外弹簧旋向窜动而造成的异响及微共振等问题;由于该内弹簧3两个端点和外弹簧4的两个端点同时被旋向限位,可避免单一旋向限位而不能彻底解决异响及微共振等问题。因此,可更好地防止共振,减震效果更好;同时内外弹簧平稳伸缩,解决异响及共振的问题,可改善减震器可靠性和稳定;可进一步提升弹簧的使用疲劳度、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盘体2-1盘面上设置用于将内弹簧3端部和外弹簧4端部隔开的隔套2-4;该内弹簧限位块2-2和外弹簧限位块2-3分别位于所述隔套2-4内外两侧。由于内弹簧3端部和外弹簧4端部被隔套2-4所隔开,同时该内弹簧3和外弹簧4被分别内外同心定位;同时使该内弹簧3端部和外弹簧4端部之间无径向窜动的间隙,可防止异响及共振问题,
优选地,所述外弹簧限位块2-3上设有U型夹槽2-31,该U型夹槽2-31与该盘体2-1外缘沿周向滑动配合,该外弹簧限位块2-3上设置有用于顶紧所述盘体2-1外缘的顶紧螺栓2-5。在组装时,由于该内弹簧3先安装,当内弹簧3的两个端点3-11分别被该两个弹簧座2上的内弹簧限位块2-2所同时旋向限位时,再组装该外弹簧4时,该外弹簧4的两个端点4-11不一定能同时满足被该两个弹簧座2上的外弹簧限位块2-3所同时旋向限位。这样该外弹簧限位块2-3在该盘体2-1外缘上可沿周向滑动到适当位置后再经顶紧螺栓2-5顶紧在所述盘体2-1外缘上;以使该弹簧限位块2-3与外弹簧4的一个端点4-11阻挡接触而旋向限位。这样通过周向位置调节而使两个弹簧座2实现对该内弹簧3和外弹簧4的四个端点能同时满足旋向阻挡限位的要求;可解决由于内弹簧3两个端点或/和外弹簧4两个端点相对位置误差而造成一个或多个端点可能存在无效旋向限位的问题。
具体在组装时,先通过旋转外弹簧4的端点并使与其中一个弹簧座2上的弹簧限位块2-3接触而旋向限位,然后再调节其中一个弹簧座2上的弹簧限位块2-3;或采用通过分别调节两个弹簧座2上的弹簧限位块2-3而分别实现旋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外弹簧限位块2-3上设有螺纹孔2-32,且该螺纹孔2-32与U型夹槽2-31内底面连通,所述顶紧螺栓2-5的螺杆部与该螺纹孔2-32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弹簧限位块2-2、隔套2-4与盘体2-1为一体结构,可降低加工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盘体2-1两侧盘面上靠近外缘处分别设有两个环槽2-12,该U型夹槽2-31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凸部2-33,该两个凸部2-33分别与两个环槽2-12滑动配合。具体地,该凸部2-33与环槽2-12横截面外形相匹配。该外弹簧限位块2-3双导向滑动,滑动更平稳,同时可提高该外弹簧限位块2-3固定后的防松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盘体2-1外缘上设有安装缺口2-13,该安装缺口2-13大于所述外弹簧限位块2-3外形;且该外弹簧限位块2-3通过所述安装缺口2-13可装入到所述两个环槽2-12上。该外弹簧限位块2-3装入和拆卸非常方便,同时便于维修。
优选地,所述外弹簧4包括两个密集段4-1和疏松段4-2,该两个密集段4-1分别设在该疏松段4-2两端;所述疏松段4-2螺距大于所述密集段4-1螺距。该外弹簧4采用变螺距设计,刚度可以变化,可先软后硬的更舒适度要求,同时负荷小时刚度小,比较柔软,可以改善平顺性;而在负荷大时,刚度变大,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包括阻尼筒(1-1)、活塞杆(1-2)、两个弹簧座(2)、内弹簧(3)和外弹簧(4);该两个弹簧座(2)分别固定在阻尼筒(1-1)和活塞杆(1-2)上;该内弹簧(3)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2)相抵,该外弹簧(4)两端分别与两个弹簧座(2)相抵;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座(2)包括盘体(2-1)、内弹簧限位块(2-2)和外弹簧限位块(2-3);
该盘体(2-1)中心设有连接孔(2-11),所述内弹簧限位块(2-2)固定在该盘体(2-1)上并用于所述内弹簧(3)端点旋向限位;
该外弹簧限位块(2-3)固定在该盘体(2-1)上并用于所述外弹簧(4)端点旋向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1)盘面上设置用于将内弹簧(3)端部和外弹簧(4)端部隔开的隔套(2-4);该内弹簧限位块(2-2)和外弹簧限位块(2-3)分别位于所述隔套(2-4)内外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弹簧限位块(2-3)上设有U型夹槽(2-31),该U型夹槽(2-31)与该盘体(2-1)外缘沿周向滑动配合,该外弹簧限位块(2-3)上设置有用于顶紧所述盘体(2-1)外缘的顶紧螺栓(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弹簧限位块(2-3)上设有螺纹孔(2-32),且该螺纹孔(2-32)与U型夹槽(2-31)内连通,所述顶紧螺栓(2-5)的螺杆部与该螺纹孔(2-32)配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弹簧限位块(2-2)与盘体(2-1)为一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2-4)与盘体(2-1)为一体结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1)两侧盘面上靠近外缘处分别设有两个环槽(2-12),该U型夹槽(2-31)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凸部(2-33),该两个凸部(2-33)分别与两个环槽(2-12)滑动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1)外缘上设有安装缺口(2-13),该安装缺口(2-13)大于所述外弹簧限位块(2-3)外形;且该外弹簧限位块(2-3)通过所述安装缺口(2-13)可装入到所述两个环槽(2-12)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弹簧(4)包括两个密集段(4-1)和疏松段(4-2),该两个密集段(4-1)分别设在该疏松段(4-2)两端;所述疏松段(4-2)螺距大于所述密集段(4-1)螺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17648.6U CN215214530U (zh) | 2021-06-02 | 2021-06-02 | 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17648.6U CN215214530U (zh) | 2021-06-02 | 2021-06-02 | 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14530U true CN215214530U (zh) | 2021-12-17 |
Family
ID=79422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1764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214530U (zh) | 2021-06-02 | 2021-06-02 | 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14530U (zh) |
-
2021
- 2021-06-02 CN CN202121217648.6U patent/CN2152145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03970B2 (en) | Bushing for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 |
EP1627750A1 (en) | Eccentric thrust bearing and suspension-incorporating wheel using the same | |
CN215214530U (zh) | 一种可防共振的减震器 | |
CN215214529U (zh) | 一种高频缓冲减震器 | |
CN106347055A (zh) | 一种板簧卷耳衬套及其安装方法 | |
CN108916235B (zh) | 一种高速洗衣机轴承 | |
CN109372944B (zh) | 一种硅油减振器及发动机 | |
CN211684563U (zh) | 拉杆总成 | |
CN202896212U (zh) | 一种稳定杆和衬套的连接结构 | |
CN110203031B (zh) | 横向稳定杆的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WO2018033064A1 (zh) | 一种带有成角度布置轴承的承载件及轴承安装结构 | |
CN214465776U (zh) | 一种用于粘滞阻尼器的自由微动结构 | |
CN210770141U (zh) | 自适应调节垫圈、减速箱及汽车 | |
CN109617300B (zh) | 一种电机减震支架及具有电机减震支架的管中泵 | |
CN212003991U (zh) | 用于电机轴承保护的支撑装置 | |
CN208565467U (zh) | 行星滚柱丝杠 | |
CN207740160U (zh) | 紧凑型往复泵十字头及传动箱 | |
CN106001636A (zh) | 一种尾座和数控机床 | |
CN202001642U (zh) | 一种闸阀 | |
CN221170545U (zh) | 一种适配高爆压发动机的扭振硅油减振器 | |
CN205859068U (zh) | 一种张紧轮 | |
CN215444721U (zh) | 一种六角法兰开槽螺母 | |
CN210397446U (zh) | 一种球面自动调心轴承 | |
CN211765851U (zh) | 一种汽车后左转向节 | |
CN203906538U (zh) | 具有隔振功能的滑动轴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