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10646U - 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10646U
CN215210646U CN202120786960.0U CN202120786960U CN215210646U CN 215210646 U CN215210646 U CN 215210646U CN 202120786960 U CN202120786960 U CN 202120786960U CN 215210646 U CN215210646 U CN 215210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mechanism
deceleration strip
buffer spring
slip
deviation prev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869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飞
周雷扬
吴信
韩丹
俞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uangz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uangz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uangz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uangz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869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10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10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10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它包括:底板,埋设于地面中,底板中形成有沉槽;压辊,包括多个,每个压辊均并列设置于沉槽中;升降机构,被配置于每个压辊的两端,用以带动压辊抬升或沉降;防滑齿轮,与升降机构并列的被配置于每个压辊的两端;防偏向件,与升降机构连接,并可绕二者的连接位做定轴转动;挡板,与升降机构连接,且相对防偏向件设置;第一缓冲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防偏向件和挡板上,且防滑齿轮的上端在第一缓冲弹簧不被压缩或压缩程度较小时,插入至防滑齿轮任意相邻的两轮齿间。本技术方案的减速带能够在机动车通过时,防止车轮部出现打滑的,从而保障机动车驾驶员及乘客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带,更具体讲的是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
背景技术
减速带是和道闸一起的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通行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广泛应用于政企单位、公路收费站、商场停车场系统等场合。
目前,不论是传统的减速带还是可沉降式的减速带的上端面往往呈半圆弧状的凸起结构,故安装至底面上时,整个减速带是高于底面的,当机动车自减速带上驶过时,车轮对减速带会产生一定冲击,使得通过的机动车车轮出现弹跳现象,以此警示机动车内内的驾驶人员已进入道闸区域内,应当进行减速。
但机动车自减速带上驶过时具有一定车速,且由于车轮部呈柱状,当车轮部自半圆弧形的减速带上驶过时,二者的接触面很小,很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特别是在雨雪天气下,从而引发安装事故,因此急需实用新型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减速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因减速带整体呈半圆弧状的凸起结构,导致机动车在驶过时,容易出现打滑,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机动车通过时,防止车轮部出现打滑的,从而保障机动车驾驶员及乘客生命安全的减速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它包括:
底板,埋设于地面中,底板中形成有沉槽;
压辊,包括多个,每个压辊均并列设置于沉槽中;
升降机构,被配置于每个压辊的两端,用以带动压辊抬升或沉降;
防滑齿轮,与升降机构并列的被配置于每个压辊的两端;
防偏向件,与升降机构连接,并可绕二者的连接位做定轴转动;
挡板,与升降机构连接,且相对防偏向件设置;
第一缓冲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防偏向件和挡板上,且防偏向件的上端插入于防滑齿轮任意相邻的两轮齿间。
作为优选的是,压辊的端部包括非圆轴段,防滑齿轮套装于非圆轴段上。
作为优选的是,防偏向件上形成有芯轴,通过芯轴与升降机构可转动连接,且使得防偏向件不直接与升降机构接触。
作为优选的是,防偏向件和挡板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定位卡柱,第一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至两定位卡柱上固定。
作为优选的是,第一缓冲弹簧为强力螺旋弹簧。
作为优选的是,升降机构包括:
导轨,分布于压辊端部垂直延长线的两侧,并与沉槽固定;
滑块,连接于压辊的端部上,且其两侧可滑动的与对应侧的导轨连接,防偏向件和挡板均设于滑块上;
第二缓冲弹簧,被布置于两导轨间,且其上下两端同时与滑块和沉槽的底部固定。
作为优选的是,压辊的端部包括圆轴段,滑块上开设有与圆轴段形状一致的通孔,并通过通孔套装至圆轴段上。
作为优选的是,沉槽和滑块与第二缓冲弹簧的连接位上均形成有沉孔,且两沉孔的轴线重合,第二缓冲弹簧两端固定于两沉孔内。
作为优选的是,第二缓冲弹簧为强力螺旋弹簧。
作为优选的是,在没有机动车驶过的情况下,每个压辊受到各自对应的第二缓冲弹簧的支撑,使其最高位均与地面保持持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技术方案减速带的压辊转动而带动前端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前端齿轮的轮齿向其转动方向拨动防偏向件的齿牙,从而带动防偏向件绕与升降机构的连接位定轴转动,并同时逐步压缩第一缓冲弹簧,随着防滑齿轮的进一步转动,防偏向件的齿牙最终会自相邻的两轮齿间脱离,而在脱离前,会较大程度的将第一缓冲弹簧进行压缩,在脱离后,由于此时防偏向件已不再受防滑齿轮轮齿的约束,故第一缓冲弹簧回复形变时能够带动防偏向件快速的回转,并在回转过程中防偏向件上的齿牙再次插入至防滑齿轮相邻的两轮齿中,而防滑齿轮的轮齿很难反向拨动齿牙转动,此时防偏向件的齿牙起到阻挡防滑齿轮反向转动的作用,从而可很好的防止压辊与车轮部同向转动,防止车轮部打滑,避免了机动车自压辊上驶过时发生安全事故,极大地提高了本技术方案减速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减速带的防打滑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减速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减速带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减速带的防打滑机构的正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的B部当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压辊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底板;101、沉槽;2、压辊;201、非圆轴段;202、圆轴段;3、升降机构;301、导轨;302、滑块;302a、通孔;303、第二缓冲弹簧;4、防滑齿轮;5、防偏向件;501、芯轴; 6、挡板;7、第一缓冲弹簧;8、定位卡柱;9、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该方位是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它包括:
如图2和图3所示,底板1,被整块的埋设于地面中,底板1上形成有沉槽101;
压辊2,包括多个,每个压辊2均并列设置于沉槽101中,从而布满沉槽101,由于压辊 2呈圆柱状,当机动车驶过时,滚动的机动车车轮部与压辊2接触,带动压辊2相对转动,压辊2在转动时可使机动车获得一段持续时间较短的减速,起到初步警示驾驶员已进入道闸区域内的作用;
如图4所示,升降机构3,被配置于每个压辊2的两端,用以带动压辊2抬升或沉降,具体的,当有机动车自压辊2上驶过时,压辊2受到机动车的重力作用,升降机构3带动压辊2开始沉降,从而带动通过的机动车缓慢沉降,通过该非突然性的较为缓和的沉降在进一步警示驾驶员已经驶入道闸区域内,需要主动进行减速的同时,也能保证驾驶员和其他乘客有更好的乘车体验,当机动车车轮部与该下压的压辊2脱离接触位后,升降机构3带动压辊2抬升回位,以在下一辆机动车驶过时通过以上方式再次对驾驶员起到警示的作用;
为了避免滚动的机动车车轮部在与压辊2接触时,压辊2与机动车车轮部同向转动而造成车轮部打滑,引发安全事故,压辊2的两端同时配置有:
如图1所示,防滑齿轮4,当压辊2转动时可带动防滑齿轮4转动;
防偏向件5,与升降机构3连接,并可绕二者的连接位做定轴转动;
挡板6,与升降机构3连接,且相对防偏向件5设置;
第一缓冲弹簧7,两端分别固定于防偏向件5和挡板6上,且防偏向件5的上端在第一缓冲弹簧7不被压缩,插入至防滑齿轮4任意相邻的两轮齿间,且在插入状态下,由于防偏向件5和与其相邻的两轮齿间存在一段重合段,故在第一缓冲弹簧7的压缩程度较小时,也不会脱离与两轮齿的重合位。
当压辊2转动带动前端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前端齿轮的轮齿向其转动方向拨动防偏向件 5的齿牙,从而带动防偏向件5绕与升降机构3的连接位定轴转动,并同时逐步压缩第一缓冲弹簧7,随着防滑齿轮4的进一步转动,防偏向件5的齿牙最终会自相邻的两轮齿间脱离,而在脱离前,会较大程度的将第一缓冲弹簧7进行压缩,在脱离后,由于此时防偏向件5已不再受防滑齿轮4的约束,故第一缓冲弹簧7回复形变时能够带动防偏向件5快速的回转,并在回转过程中防偏向件5上的齿牙再次插入至防滑齿轮4相邻的两轮齿中,车轮部若要发生打滑,防滑齿轮4的轮齿很难反向拨动齿牙转动,此时齿牙起到阻挡防滑齿轮4反向转动的作用,从而可很好的防止车轮部打滑,避免了机动车自压辊2上驶过时发生安全事故,极大地提高了本技术方案减速带的安全性。
如图7所示,进一步的,压辊2的端部包括非圆轴段201,防滑齿轮4套装于非圆轴段201上。当机动车自压辊2上驶过时,滚动的机动车车轮部会带动压辊2同步转动,通过以上设置,可通过压辊2带动与其连接的防滑齿轮4同步转动,从而能够正常的实现上述的防止车轮部打滑的效果。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防偏向件5和挡板6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定位卡柱8,第一缓冲弹簧7的两端分别套设至两定位卡柱8上固定,通过以上设置,可防止第一缓冲弹簧7的两端移位。
进一步的,如上述的升降机构3主要包括以下结构:
如图1所示,导轨301,分布于压辊2端部垂直延长线的两侧,并与沉槽101固定;
滑块302,连接于压辊2的端部上,且其两侧可滑动的与对应侧的导轨301连接,防偏向件5和挡板6均设于滑块302上,滑块302在滑动时,实现压辊2的沉降和抬升,并带动挡板6、防偏向件5第一缓冲弹簧7同步移动,从而在压辊2沉降时也能够实现上述的防打滑的效果,且通过导轨301使得滑块302能够带动压辊2及挡板6、防偏向件5第一缓冲弹簧7实现垂直的沉降和抬升;
第二缓冲弹簧303,被布置于两导轨301间,且其上下两端同时与滑块302和沉槽101 的底部固定,当机动车自压辊2上驶过时,压辊2受到机动车的重力作用,由滑块302带动其沿导轨301的走向向下滑动,从而带动通过的机动车缓慢沉降,通过该非突然性的较为缓和的沉降在进一步警示驾驶员已经驶入道闸区域内,需要主动进行减速的同时,也能保证驾驶员和其他乘客有更好的乘车体验,在滑块302下滑过程中会逐步挤压第二缓冲弹簧303使其压缩,当机动车车轮部与该下压的压辊2脱离接触位后,在第二缓冲弹簧303回复形变的作用下,带动滑块302沿导轨301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压辊2抬升直至回复原位,以在下一辆机动车驶过时通过以上方式再次对驾驶员起到警示的作用。
且需要提及的是机动车是于底板1的一侧驶入,并自另一侧通过的,由于机动车车轮部与压辊2均为柱状结构,使得机动车在驶过时,其车轮部会沿着压辊2的外周面驶过一段距离,车轮部对压辊2所施加的压力并非总是与水平面垂直,故在通过时,不会造成第一缓冲弹簧7被突然地压缩,而是被较为缓和的压缩,使压辊2缓慢沉降,从而使驶过的机动车缓慢沉降,进一步对驾驶员起到上述的警示作用。
如图7所示,进一步的,压辊2的端部包括圆轴段202,滑块302上开设有与圆轴段202 形状一致的通孔302a,并通过通孔302a套装至圆轴段202上,当机动车自压辊2上驶过时,滚动的机动车车轮部会带动压辊2同步转动,通过以上设置,可防止压辊2在转动时带动与其连接的滑块302转动,避免出现滑块302自两导轨301间脱离的情况。
进一步的,第一缓冲弹簧7为强力螺旋弹簧,强力弹簧相较于普通弹簧具有更好的载重能力,保证其在反复的压缩和回复形变状态转化下也很难损坏。
进一步的,第二缓冲弹簧303同样为强力螺旋弹簧,强力弹簧相较于普通弹簧具有更好的载重能力,防止机动车驶过压辊2,使压辊2沿导轨301下滑时因挤压而造成损坏。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沉槽101和滑块302与第二缓冲弹簧303的连接位上均形成有沉孔9,且两沉孔9的轴线重合,第二缓冲弹簧303的两端固定于两沉孔9内,从而防止第二缓冲弹簧303的两端移位,且使得第二缓冲弹簧303的两端能够处于同一直线上,避免在滑块302沿导轨301向下滑动时被压弯,影响对压辊2的支撑效果。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其中一种优化设计,防偏向件5 上形成有芯轴501,通过芯轴501与升降机构3可转动连接,且使得防偏向件5不直接与升降机构3接触,通过以上设置,避免防偏向件5在转动过程中与升降机构3产生摩擦,造成防滑齿轮4的轮齿难以拨动其转动的问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其中一种优化设计,在没有机动车驶过的情况下,每个压辊2受到各自对应的第二缓冲弹簧303的支撑使其最高位均与地面保持持平,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减速带,在视觉上本技术方案的减速带更为美观,同时能防止对刚驶入的机动车造成冲击,而引起的剧烈颠簸,使得通过时驾驶员和其他乘客有更好的乘车体验,也能有效地防止机动车底盘受损。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底板(1),埋设于地面中,所述底板(1)中形成有沉槽(101);
压辊(2),包括多个,每个所述压辊(2)均并列设置于所述沉槽(101)中;
升降机构(3),被配置于每个所述压辊(2)的两端,用以带动所述压辊(2)抬升或沉降;
防滑齿轮(4),与所述升降机构(3)并列的被配置于每个所述压辊(2)的两端;
防偏向件(5),与所述升降机构(3)连接,并可绕二者的连接位做定轴转动;
挡板(6),与所述升降机构(3)连接,且相对所述防偏向件(5)设置;
第一缓冲弹簧(7),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防偏向件(5)和所述挡板(6)上,且所述防偏向件(5)的上端插入于所述防滑齿轮(4)任意相邻的两轮齿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2)的端部包括非圆轴段(201),所述防滑齿轮(4)套装于所述非圆轴段(2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其特征在于,防偏向件(5)上形成有芯轴(501),通过所述芯轴(501)与升降机构(3)可转动连接,且使得所述防偏向件(5)不直接与所述升降机构(3)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其特征在于,防偏向件(5)和挡板(6)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定位卡柱(8),第一缓冲弹簧(7)的两端分别套设至两定位卡柱(8)上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弹簧(7)为强力螺旋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
导轨(301),分布于所述压辊(2)端部垂直延长线的两侧,并与所述沉槽(101)固定;
滑块(302),连接于所述压辊(2)的端部上,且其两侧可滑动的与对应侧的所述导轨(301)连接,所述防偏向件(5)和所述挡板(6)均设于所述滑块(302)上;
第二缓冲弹簧(303),被布置于两所述导轨(301)间,且其上下两端同时与所述滑块(302)和所述沉槽(101)的底部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2)的端部包括圆轴段(202),所述滑块(302)上开设有与所述圆轴段(202)形状一致的通孔(302a),并通过所述通孔(302a)套装至所述圆轴段(20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101)和所述滑块(302)与所述第二缓冲弹簧(303)的连接位上均形成有沉孔(9),且两所述沉孔(9)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缓冲弹簧(303)两端固定于两所述沉孔(9)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弹簧(303)为强力螺旋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其特征在于,在没有机动车驶过的情况下,每个所述压辊(2)受到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缓冲弹簧(303)的支撑,使其最高位均与地面保持持平。
CN202120786960.0U 2021-04-17 2021-04-17 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 Active CN215210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6960.0U CN215210646U (zh) 2021-04-17 2021-04-17 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6960.0U CN215210646U (zh) 2021-04-17 2021-04-17 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10646U true CN215210646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49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86960.0U Active CN215210646U (zh) 2021-04-17 2021-04-17 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10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4625A (zh) 公铁两用牵引车
CN107604787B (zh) 一种连续下坡路段货车紧急辅助刹车避险装置
CN109024402B (zh)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清扫车
CN102785910A (zh) 带有一对补轮的积放式悬挂输送线的输送车组
CN215210646U (zh) 一种防打滑的可沉降式减速带
CN108894562B (zh) 一种基于液压的倾斜式组合停车装置
CN114575642A (zh) 一种立体存车系统
CN209976120U (zh) 一种无障碍横移式立体停车装置
CN102785897B (zh) 积放式悬挂输送线十字交叉轨道
CN212742060U (zh) 一种快车道上的预警机构
CN215104833U (zh) 一种可实现过往机动车缓和沉降的减速带
CN213573257U (zh) 一种基于智能停车的防撞防护装置
CN2371267Y (zh) 多层升降横移停车设备
CN113250102A (zh) 一种道闸通过系统的非冲击性减速带
CN211547443U (zh) 一种新型的公路用减速带
CN210591829U (zh) 车辆刹车装置
CN215104832U (zh) 一种用于道闸通过系统的可沉降减速带
CN218345982U (zh) 一种道路降震限速装置
CN2236982Y (zh) 机动车辆加急制动装置
CN213015654U (zh) 一种停车场停车位倒车防撞辅助护栏
CN213921182U (zh) 一种自动限位的离合器片生产用运输车
CN218536635U (zh) 一种防溜车限位器
CN215055834U (zh) 一种无载板立体车库汽车升降机
CN215801267U (zh) 铺装式被动阻车器
CN215803579U (zh) 一种钢结构梳齿式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