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5401U - 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05401U
CN215205401U CN202121589976.9U CN202121589976U CN215205401U CN 215205401 U CN215205401 U CN 215205401U CN 202121589976 U CN202121589976 U CN 202121589976U CN 215205401 U CN215205401 U CN 215205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panel
locking
mounting
unmanned a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899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胡敏
谢晒明
邹富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OSSC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Aerofugia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Aerofugia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899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05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05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05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包括:机身模块,包括第一面板及设于第一面板内侧的载荷吊装件,载荷吊装件设有限位卡孔,限位卡孔包括相连接的自由段和锁紧段,限位卡孔在自由段处的孔径大于在锁紧段处的孔径;载荷模块,包括第二面板及设于第二面板内侧的载荷安装件,载荷安装件用于安装载荷,载荷安装件设有限位销,限位销能自自由段穿过,并卡入锁紧段;以及锁紧模块,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第一锁紧件连接于第一面板,第二锁紧件连接于第二面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实现机身模块与载荷模块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使一台无人机能更换不同的载荷,执行不同的任务,从而扩大单台无人机的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地图测绘、地质勘测、灾害监测、气象探测、空中交通管制、边境巡逻监控、应急救援、物流、军用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载荷对无人机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无人机执行不同的任务时,需要配备不同的载荷,以满足无人机的功能要求。现有的无人机一般包括机身模块及载荷模块,载荷安装于载荷模块后,再一同吊装于机身模块。然而,现有技术中,机身模块和载荷模块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而一台无人机上可搭载的载荷有限,导致单台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无人机,旨在实现机身模块与载荷模块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以使一台无人机能更换不同的载荷,执行不同的任务,从而扩大单台无人机的应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人机,包括:
机身模块,包括第一面板及设于第一面板内侧的载荷吊装件,所述载荷吊装件设有限位卡孔,所述限位卡孔包括相连接的自由段和锁紧段,所述限位卡孔在所述自由段处的孔径大于在所述锁紧段处的孔径;
载荷模块,包括第二面板及设于第二面板内侧的载荷安装件,所述载荷安装件用于安装载荷,所述载荷安装件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能自所述自由段穿过,并卡入所述锁紧段;以及
锁紧模块,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锁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板,且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相连接时,所述限位销被限位于所述锁紧段,以使所述载荷模块与所述机身模块相锁紧。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紧件为锁紧螺钉,所述第二锁紧件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钉设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设有供所述锁紧螺钉穿设的螺钉孔,所述锁紧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板的背离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并锁附于所述锁紧螺钉。
可选地,所述锁紧螺母为手拧螺母。
可选地,所述第一面板的边侧设有安装角码,所述锁紧螺钉装设于所述安装角码。
可选地,所述限位销上设有限位环槽,所述锁紧段的孔壁卡于所述限位环槽内。
可选地,所述载荷吊装件上设有沿所述自由段的周缘延伸的挡筋,以限制所述自由段的孔壁卡入所述限位环槽。
可选地,所述限位销包括相连接的头部和销体,所述销体的靠近所述头部的一端向外凸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头部之间限位出所述限位环槽。
可选地,所述载荷模块还包括安装螺母,所述限位销螺接于所述安装螺母,以锁附连接于所述载荷安装件。
可选地,所述安装螺母预埋于所述载荷安装件上。
可选地,所述销体的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向外凸设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安装螺母分设于所述载荷安装件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面板限位出安装槽,所述第二面板适配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以在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限位出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所述载荷吊装件、所述载荷安装件及所述载荷。
可选地,所述第一面板还包括沿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延伸的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朝所述安装槽内凸设。
可选地,所述加强翻边包括两个相对凸设的第一翻边,所述载荷吊装件的相对两侧粘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翻边。
可选地,所述载荷吊装件上还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限位卡孔设置,并朝向背离所述载荷模块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载荷吊装件上还设有靠近所述限位卡孔设置的连接孔,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连接槽;
所述加强板自所述连接孔插入,并使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卡于所述连接槽内,以榫接于所述载荷吊装件。
可选地,所述机身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载荷吊装件的第一连接器,所述载荷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载荷安装件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与所述载荷电连接;当所述限位销卡于所述锁紧段,所述第一连接器接触导通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当所述限位销位于所述自由段,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分离。
可选地,所述载荷吊装件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载荷吊装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
可选地,所述载荷安装件设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载荷安装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载荷模块与机身模块可拆卸连接,载荷模块能单独拆下,以便于更换载荷安装件上的安装的载荷,如此,单台无人机即可搭载不同的载荷,以执行不同的任务,从而扩大单台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具体地,载荷模块的载荷安装件与机身模块的载荷吊装件之间通过限位销与限位卡孔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载荷模块的第二面板与机身模块的第一面板通过锁紧模块进行可拆卸连接,由此,实现机身模块与载荷模块的可拆卸连接。另外,机身模块的第一面板与载荷吊装件分别对应连接于载荷模块的第二面板与载荷安装件,也即,机身模块与载荷模块通过至少两处结构相连,有利于保证机身模块与载荷模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一实施例的整体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的机身模块一实施例的整体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的载荷模块一实施例的整体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的机身模块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的载荷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的限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拆卸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安装完成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机身模块 200 载荷模块
110 第一面板 210 第二面板
111 安装槽 220 载荷安装件
112 加强翻边 230 限位销
1121 第一翻边 231 限位环槽
120 载荷吊装件 232 头部
121 限位卡孔 233 销体
1211 自由段 234 第一凸环
1212 锁紧段 235 第二凸环
122 挡筋 240 安装螺母
123 连接孔 250 第二连接器
130 加强板 251 第二安装座
131 连接槽 300 锁紧模块
150 第一连接器 311 锁紧螺钉
151 第一安装座 321 锁紧螺母
322 防松垫圈 323 安装角码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无人机包括:
机身模块100,包括第一面板110及设于第一面板110内侧的载荷吊装件120,所述载荷吊装件120设有限位卡孔121,所述限位卡孔121包括相连接的自由段1211和锁紧段1212,所述限位卡孔121在所述自由段1211处的孔径大于在所述锁紧段1212处的孔径;
载荷模块200,包括第二面板210及设于第二面板210内侧的载荷安装件220,所述载荷安装件220用于安装载荷,所述载荷安装件220设有限位销230,所述限位销230能自所述自由段1211穿过,并卡入所述锁紧段1212;以及
锁紧模块3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板110,所述第二锁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板210,且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相连接时,所述限位销230被限位于所述锁紧段1212,以使所述载荷模块200与所述机身模块100相锁紧。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7所示,更换载荷时,可先将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拆开,再使限位销230自锁紧段1212退至自由段1211,并使限位销230自自由段1211穿出,即完成机身模块100与载荷模块200的拆卸,此时,即可更换载荷安装件220上的载荷。
待载荷安装完成,先将载荷安装件220安装至载荷吊装件120上,具体地,使限位销230自自由段1211穿入限位卡孔121,而后卡入锁紧段1212。之后,再使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相连接,以使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210固定连接,如此,限位销230也将被限位在锁紧段1212,以确保载荷安装件220与载荷吊装件120之间的稳定连接。由此,即完成载荷模块200与机身模块100的稳定连接,各结构之间的配合关系如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载荷模块200与机身模块100可拆卸连接,载荷模块200能单独拆下,以便于更换载荷安装件220上的安装的载荷,如此,单台无人机即可搭载不同的载荷,以执行不同的任务,从而扩大单台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具体地,载荷模块200的载荷安装件220与机身模块100的载荷吊装件120之间通过限位销230与限位卡孔121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载荷模块200的第二面板210与机身模块100的第一面板110通过锁紧模块300进行可拆卸连接,由此,实现机身模块100与载荷模块200的可拆卸连接。另外,机身模块100的第一面板110与载荷吊装件120分别对应连接于载荷模块200的第二面板210与载荷安装件220,也即,机身模块100与载荷模块200通过至少两处结构相连,有利于保证机身模块100与载荷模块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锁紧件为锁紧螺钉311,所述第二锁紧件为锁紧螺母321,所述锁紧螺钉311设于所述第一面板110,所述第二面板210设有供所述锁紧螺钉311穿设的螺钉孔,所述锁紧螺母321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板210的背离所述第一面板110的一侧,并锁附于所述锁紧螺钉311。可以理解,锁紧螺钉311和锁紧螺母321应设于同一侧,当限位销230自自由段1211穿入限位卡孔121,锁紧螺钉311也将与螺钉孔完成对位;当限位销230自自由段1211卡入锁紧段1212,锁紧螺钉311也将穿过螺钉孔;当限位销230卡于锁紧段1212,此时,将锁紧螺母321与锁紧螺钉311相连接,并使锁紧螺母321抵接于第二面板210的外侧,即可将限位销230限位于锁紧段1212,以使载荷模块200与机身模块100能够稳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锁紧件为设于第一面板的锁紧卡扣,第二锁紧件为设于第二面板的锁紧卡座,当限位销自自由段1211卡入锁紧段,锁紧卡扣也对应卡入锁紧卡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面板110限位出安装槽111,所述第二面板210适配盖合于所述安装槽111的槽口,以在所述第一面板110与所述第二面板210之间限位出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所述载荷吊装件120、所述载荷安装件220及所述载荷。如此,无人机的主要部件均在机体内部,减少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210外的突出物,以避免给无人机的飞行增加气动阻力,起到增加航时的作用,且如此设置的无人机,其外观美观度也能有所提升。进一步地,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210组合形成的机体外部结构呈流线型,以进一步减小无人机飞行时的气动阻力。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面板110还包括沿所述安装槽111的槽口延伸的加强翻边112,所述加强翻边112朝所述安装槽111内凸设。可以理解,在载荷模块200安装于机身模块100后,第二面板210将配合于第一面板110的加强翻边112处,由此,加强翻边112的设置有利于增加第一面板110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第一面板110与第二面板210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7所示,所述加强翻边112包括两个相对凸设的第一翻边1121,所述载荷吊装件120的相对两侧粘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翻边1121。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中,载荷吊装件120设置为方框形的板状结构,且其中一框条还具有开口,与该开口相邻的两框条通过粘接的方式粘接于两第一翻边1121,以实现载荷吊装件120与第一面板110的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载荷吊装件的这两框条通过螺钉锁附的方式连接于两第一翻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载荷吊装件120上还设有加强板130,所述加强板130靠近所述限位卡孔121设置,并朝向背离所述载荷模块200的方向延伸,以提升限位卡孔121的孔壁的结构稳定性,特别地,加强板130需靠近锁紧段1212设置,可以理解,锁紧段1212的槽壁需与限位环槽231相配合,是限位卡孔121的主要受力部位,靠近锁紧段1212设置的加强板130能有效增加该处的结构强度,以避免锁紧段1212的孔壁发生破裂,而影响限位销230与锁紧段1212的配合。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为提升载荷吊装件120与载荷安装件2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限位销230和限位卡孔121对应地设有四个,载荷吊装件120的四角各设有一个限位卡孔121,其中两个限位卡孔121靠近开口设置,对应地,两块加强板130分别设于这两个限位卡孔121的锁紧段1212附近,另外两个限位卡孔121设于与开口相对的同一框条上,对应地,设于该框条上的一块加强板130将同时靠近这两个限位卡孔121的锁紧段1212设置。进一步地,加强板130的板体为多孔结构,以减轻加强板130自身的重量,从而避免加强板130给载荷吊装件120带来过大的负荷。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载荷吊装件120上还设有靠近所述限位卡孔121设置的连接孔123,所述加强板130上设置有连接槽131;所述加强板130自所述连接孔123插入,并使所述连接孔123的孔壁卡于所述连接槽131内,以榫接于所述载荷吊装件120。如此设置,能便于加强板130的安装,且有利于加强板130与载荷吊装件120之间的稳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板也可通过螺钉锁附或卡扣连接等方式与载荷吊装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螺母321为手拧螺母。如此,通过手拧的方式,即可实现锁紧螺母321与锁紧螺钉311拆装,而不必借助其他工具,提升了机身模块100与载荷模块200拆装的便捷性。进一步地,为提升手拧螺母与锁紧螺钉311的连接稳定性,还可在手拧螺母和第二面板210之间设置防松垫圈322。优选地,防松垫圈322选用橡胶材质,以避免手拧螺母刮花第二面板21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面板110的边侧设有安装角码323,所述锁紧螺钉311装设于所述安装角码323,以实现锁紧螺钉311与第一面板110的连接。如此,锁紧螺钉311的安装可不必受限于第一面板110的结构,且安装角码323的凸出部分较小,在载荷模块200和机身模块100的安装和拆卸中,其几乎不会产生干涉。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安装角码323安装于第一翻边1121的背离载荷吊装件120的一侧,且安装角码323与第一翻边1121的外边缘之间留有距离,当该距离近似等于第二面板210的壁厚,锁紧螺钉311与手拧螺母相锁附后,第一面板110与第二面板210的配合处将几乎不存在间隙,以使第一面板110与第二面板210浑然一体,从而进一步提升该无人机的外观美观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限位销230上设有限位环槽231,所述锁紧段1212的孔壁卡于所述限位环槽231内,不失一般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销230包括相连接的头部232和销体233,所述销体233的靠近所述头部232的一端向外凸设有第一凸环234,所述第一凸环234与所述头部232之间限位出所述限位环槽231。如此,通过使锁紧段1212的孔壁卡于限位环槽231内,可避免载荷吊装件120与载荷安装件220在限位销230的轴向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以使限位销230能可靠卡于所述锁紧段1212,从而提升载荷吊装件120与载荷安装件2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不失一般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销230包括相连接的头部232和销体233,所述销体233的靠近所述头部232的一端向外凸设有第一凸环234,所述第一凸环234与所述头部232之间限位出所述限位环槽23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7及图8所示,所述载荷吊装件120上设有沿所述自由段1211的周缘延伸的挡筋122,以限制所述自由段1211的孔壁卡入所述限位环槽231,从而避免自由段1211的孔壁在限位销230穿入或穿出限位卡孔121的过程中对限位销230产生干涉,而影响载荷模块200与机身模块100的拆装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载荷模块200还包括安装螺母240,所述限位销230螺接于所述安装螺母240,以锁附连接于所述载荷安装件220。如此,即实现限位销230与载荷安装件220的固定连接,而通过限位销230与限位卡孔121的配合,即可相应实现载荷安装件220与载荷吊装件12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销还可通过铆接或焊接等方式连接于载荷安装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螺母240预埋于所述载荷安装件220上。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载荷安装件220的边缘部分粘接于第二面板210,中间的主体部分较第二面板210的表面隆起,以使主体部分远离第二面板210设置,进一步地,主体部分的中部设有避让孔,以便于载荷安装于主体部分。而安装螺母240需安装于载荷安装件220的背离所述载荷吊装件120的一侧,为提升限位销230的安装便利性,本实施例中,安装螺母240预埋于载荷安装件220上,如此,将限位销230旋入安装螺母240内,即可使限位销230固定安装于载荷安装件220,且限位销230的头部232将位于靠近载荷吊装件120的一侧,以便限位销230穿入或穿出限位卡孔121。可选地,安装螺母240可通过粘接或焊接或卡扣连接的方式预埋于载荷安装件220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销体233的远离所述头部232的一端向外凸设有第二凸环235,所述第二凸环235与所述安装螺母240分设于所述载荷安装件220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中,载荷安装件220将夹设于安装螺母240和第二凸环235之间,以提升限位销230与载荷安装件220的连接稳定性。并且,在限位销230旋入安装螺母240的过程中,第二凸环235还能起到定位的作用,以避免限位销230旋入安装螺母240的部分过长,而导致限位销230的头部232无法穿过限位卡孔121。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机身模块100还包括设于所述载荷吊装件120的第一连接器150,如图3所示,所述载荷模块200还包括设于所述载荷安装件220的第二连接器250,所述第二连接器250用于与所述载荷电连接;当所述限位销230卡于所述锁紧段1212,所述第一连接器150接触导通于所述第二连接器250;当所述限位销230位于所述自由段1211,所述第二连接器25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50分离。可以理解,机身模块100将设有主控板,第一连接器150电连接于主控板,而第二连接器250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50与载荷之间,相当于第一连接器150与第二连接器250作为中间桥梁,目的在于最终使载荷能够电连接并通信连接于主控板,从而能接收主控板发出的指令。本实施例中,当对机身模块100与载荷模块200进行拆卸或安装时,机身模块100的第一连接器150与载荷模块200的第二连接器250即可对应地断开或导通,不需要额外对第一连接器150和第二连接器250做多余动作,也即,第一连接器150和第二连接器250的拆装将同第一面板110与第二面板210的拆装以及载荷吊装件120与载荷安装件220的拆装同步进行,如此,可使机身模块100与载荷模块200的拆装更简单更快捷,以进一步提升机身模块100与载荷模块200的拆装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载荷吊装件120设有第一安装座151,所述第一连接器15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51,所述第一安装座15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载荷吊装件120;如图3所示,所述载荷安装件220设有第二安装座251,所述第二连接器25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51,所述第二安装座25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载荷安装件220。如此,当更换不同的载荷,需要同步更换不同的连接器时,分别将第一安装座151及第二安装座251拆卸,即可更换第一连接器150及第二连接器250的类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连接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如此,在同一安装座上即可更换不同类型的连接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模块,包括第一面板及设于第一面板内侧的载荷吊装件,所述载荷吊装件设有限位卡孔,所述限位卡孔包括相连接的自由段和锁紧段,所述限位卡孔在所述自由段处的孔径大于在所述锁紧段处的孔径;
载荷模块,包括第二面板及设于第二面板内侧的载荷安装件,所述载荷安装件用于安装载荷,所述载荷安装件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能自所述自由段穿过,并卡入所述锁紧段;以及
锁紧模块,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锁紧件与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锁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板,且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相连接时,所述限位销被限位于所述锁紧段,以使所述载荷模块与所述机身模块相锁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为锁紧螺钉,所述第二锁紧件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钉设于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设有供所述锁紧螺钉穿设的螺钉孔,所述锁紧螺母连接于所述第二面板的背离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并锁附于所述锁紧螺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为手拧螺母;
和/或,所述第一面板的边侧设有安装角码,所述锁紧螺钉装设于所述安装角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上设有限位环槽,所述锁紧段的孔壁卡于所述限位环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吊装件上设有沿所述自由段的周缘延伸的挡筋,以限制所述自由段的孔壁卡入所述限位环槽;
和/或,所述限位销包括相连接的头部和销体,所述销体的靠近所述头部的一端向外凸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头部之间限位出所述限位环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模块还包括安装螺母,所述限位销螺接于所述安装螺母,以锁附连接于所述载荷安装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螺母预埋于所述载荷安装件上;
和/或,所述限位销包括相连接的头部和销体,所述销体的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向外凸设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安装螺母分设于所述载荷安装件的相对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限位出安装槽,所述第二面板适配盖合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以在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限位出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所述载荷吊装件、所述载荷安装件及所述载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还包括沿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延伸的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朝所述安装槽内凸设。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翻边包括两个相对凸设的第一翻边,所述载荷吊装件的相对两侧粘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翻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吊装件上还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靠近所述限位卡孔设置,并朝向背离所述载荷模块的方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吊装件上还设有靠近所述限位卡孔设置的连接孔,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连接槽;
所述加强板自所述连接孔插入,并使所述连接孔的孔壁卡于所述连接槽内,以榫接于所述载荷吊装件。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载荷吊装件的第一连接器,所述载荷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载荷安装件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用于与所述载荷电连接;
当所述限位销卡于所述锁紧段,所述第一连接器接触导通于所述第二连接器;
当所述限位销位于所述自由段,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分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吊装件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载荷吊装件;和/或,所述第一连接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
所述载荷安装件设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载荷安装件;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
CN202121589976.9U 2021-07-13 2021-07-13 无人机 Active CN215205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9976.9U CN215205401U (zh) 2021-07-13 2021-07-13 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9976.9U CN215205401U (zh) 2021-07-13 2021-07-13 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05401U true CN215205401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29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89976.9U Active CN215205401U (zh) 2021-07-13 2021-07-13 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054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05401U (zh) 无人机
CN113306736A (zh) 无人机
CN217836006U (zh) 一种机翼快拆结构及无人机
CN210258808U (zh) 一种无人机快拆机臂
CN109906185A (zh) 无人飞行器的桨叶保护装置及无人机系统
CN213183827U (zh) 油位曲线牌安装结构
CN209535439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复合材料无人机
CN212829027U (zh) 一种快拆式无人机结构
CN210761305U (zh) 无人机主体框架和无人机
CN115214805A (zh) 汽车尾翼结构
CN109703745B (zh) 桨夹、折叠桨及动力组件
CN219321615U (zh) 一种天线拉绳用定位安装结构及定位安装系统
CN221103862U (zh) Led显示装置的箱体及led显示装置
CN214404203U (zh) 一种精准定位型型材钢
CN215155719U (zh) 一种无人机
CN217705451U (zh) 无人车后顶盖安装结构及无人车
CN210681140U (zh) 一种飞机活动面的悬挂操纵耦合支座
CN220720974U (zh) 一种车辆顶棚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0416954U (zh) 一种飞机构件辅助安装装置
CN214531383U (zh) 连接装置
CN219909746U (zh) 一种外墙面板挂接结构
CN212671671U (zh) 用于防喷器控制装置的阀体固定组件
CN218536553U (zh) 检测部件的安装支架以及自动驾驶车辆
CN217374674U (zh) 后背门外饰板总成的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6118465U (zh) 一种飞行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3

Address after: 610000 No. 601 and 602, block a, building 5, No. 200, Tianfu Fifth Street, Chengdu hi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AOSSC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No. 601 and 602, block a, building 5, No. 200, Tianfu Fifth Street, Chengdu hi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ofei Changkong Technology (Chengdu)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