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4791U - 一种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04791U
CN215204791U CN202120918449.1U CN202120918449U CN215204791U CN 215204791 U CN215204791 U CN 215204791U CN 202120918449 U CN202120918449 U CN 202120918449U CN 215204791 U CN215204791 U CN 215204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air bag
insulation layer
heat insulation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184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娇
嵇建军
邵绍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iled Critical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to CN2021209184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04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04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04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囊,包括气袋和隔热层;所述气袋具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口,所述气袋中还具有安装通道,所述气袋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连通的气袋通孔;所述隔热层包括处于所述安装通道中的隔热层主体和与所述隔热层主体连接且从所述安装通道中伸出并覆盖在所述气袋的外侧的隔热层包边;所述隔热层主体和所述隔热层包边分别盖住所述气袋通孔,所述隔热层主体和所述隔热层包边遮盖所述气袋通孔的部分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气囊,通过在气袋上开设气袋通孔,并将隔热层包边盖在气袋通孔上,然后在气袋通孔的位置将隔热层包边与隔热层主体直接焊接连接,连接更加便捷迅速,连接稳定性更好,提高了加工效率,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气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配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囊。
背景技术
气囊为汽车安全配置中的重要部分。气囊的气袋中具有气体发生器,当气体发生器被触发时会向气袋中迅速充入气体,以使得气袋展开起到保护作用。
气体发生器在产生气体时会发出一定的热量,为了避免气体发生器散发的热量对气袋造成损害,在气袋中处于气体发生器的周围通过包覆隔热层,隔热层对气袋起到保护作用。
为了避免向气袋中插入气体发生器时误插在气袋与隔热层之间,需要在气袋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口处将气袋与隔热层结合在一起,以确保气体发生器能够直接插入在隔热层形成的空间内。
而气袋与隔热层的材料不同,如直接将隔热层与气袋焊接,焊接连接的牢靠性不够高,在使用过程中,隔热层容易与气袋脱离,影响产品的使用。
现有技术中,在制作气囊时,在气袋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口处通过针线将气袋与隔热层缝合,而针线缝合都是人工缝合,缝合效率低,缝合质量也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水平,针线缝合的效率和质量难以满足现代生产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其通过将隔热层主体与隔热层包边经气袋通孔直接焊接,从而完成对气袋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口的封边,连接牢固稳定,提高了产品品质,可采用机械化自动作业,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气囊,包括气袋和用于对处于所述气袋中的气体发生器进行隔热的隔热层;
所述气袋具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口,所述气袋中还具有用于与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口连通的安装通道,所述气袋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连通的气袋通孔;
所述隔热层包括处于所述安装通道中的隔热层主体和与所述隔热层主体连接且从所述安装通道中伸出并覆盖在所述气袋的外侧的隔热层包边;
所述隔热层主体和所述隔热层包边分别盖住所述气袋通孔,所述隔热层主体和所述隔热层包边遮盖所述气袋通孔的部分焊接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层包边与所述隔热层主体通过超声波焊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层主体和所述隔热层包边之间形成焊接连接部,所述焊接连接部穿过所述气袋通孔。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焊接连接部填充满所述气袋通孔。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袋通孔呈长条形。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层包边与所述隔热层主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袋包括气袋主体部和与所述气袋主体部连接且用于安装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袋颈部;
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口处于所述气袋颈部的一端,所述安装通道形成在所述气袋颈部中,所述气袋通孔开设在所述气袋颈部上。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层为织物层。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层为尼龙层。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袋为涤纶树脂气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囊,在气袋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口处开设气袋通孔,隔热层主体处于安装通道中并覆盖住气袋通孔,隔热层包边处于气袋的外侧并盖住气袋通孔,在气袋通孔的位置将隔热层包边与隔热层主体直接焊接连接,隔热层包边包住气体发生器安装口的边缘,完成对气体发生器安装口的封边。
与现有的针线缝合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将隔热层包边与隔热层主体直接焊接进行封边的方式,连接更加便捷迅速,连接稳定性更好,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将隔热层包边与隔热层主体直接焊接进行封边的方式,可采用机械化自动作业,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的气袋颈部的示意图,其中,隔热层包边处于展开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的气袋颈部的示意图,其中,隔热层包边与隔热层主体处于结合状态;
图4为图2沿着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沿着B-B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包括气袋1和用于对处于气袋1中的气体发生器进行隔热的隔热层2。
气袋1具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气袋1中还具有用于与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连通的安装通道14,气袋1上开设有与安装通道14连通的气袋通孔15。
隔热层2包括处于安装通道14中的隔热层主体21和与隔热层主体21连接且从安装通道14中伸出并覆盖在气袋1的外侧的隔热层包边22。
隔热层主体21和隔热层包边22分别盖住气袋通孔15,隔热层主体21和隔热层包边22遮盖气袋通孔15的部分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囊包括气袋1,气袋1上具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气袋1中具有与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连通的安装通道14。安装气体发生器时,气体发生器从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插入安装通道14中。气袋1上处于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的附近具有气袋通孔15,气袋通孔15与安装通道14连通,用于隔热层2焊接用。
隔热层2的主体部分处于安装通道14中。气体发生器从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插入并处于隔热层2的空间24中。气体发生器处于隔热层2与气袋1之间,隔热层2起到隔热作用,以保护气袋1。
隔热层2包括隔热层主体21和隔热层包边22,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连接呈片状结构。隔热层主体21处于安装通道14中,一圈隔热层主体21围绕形成空间24。隔热层包边22经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伸出安装通道14之外,并包覆在气袋1的外表面上。
隔热层主体21处于气袋1的内侧并且覆盖住气袋通孔15的内侧开口。隔热层包边22的主要部分处于气袋1的外侧并且覆盖住气袋通孔15的外侧开口。通过焊接工具将隔热层主体21和隔热层包边22处于气袋通孔15的至少部分直接焊接连接,完成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的封边的封边,可确保气体发生器顺利插入在隔热层主体21形成空间24中,而不会插入隔热层2与气袋1之间。
隔热层主体21和隔热层包边22的焊接可在机械设备上采用焊接工具自动焊接。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囊,在气袋1的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处开设气袋通孔15,隔热层主体21处于安装通道14中并覆盖住气袋通孔15,隔热层包边22处于气袋1的外侧并盖住气袋通孔15,在气袋通孔15的位置将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直接焊接连接,隔热层包边22包住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的边缘,完成对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的封边。
与现有的针线缝合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将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直接焊接进行封边的方式,连接更加便捷迅速,连接稳定性更好,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将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直接焊接进行封边的方式,可采用机械化自动作业,提高了加工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通过超声波焊接。超声波焊接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的表面,使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的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焊接质量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隔热层主体21和隔热层包边22之间形成焊接连接部23,焊接连接部23穿过气袋通孔15。在将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焊接时,会形成较硬的焊接连接部23,焊接连接部23穿过气袋通孔15,以将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连接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焊接连接部23填充满气袋通孔15,拓展了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的焊接区域,提高了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气袋通孔15呈长条形,提供更大的区域,以方便将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焊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一体成型。隔热层包边22与隔热层主体21为一体式结构,根据需要裁剪出需要的形状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气袋1包括气袋主体部11和与气袋主体部11连接且用于安装气体发生器的气袋颈部12。
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处于气袋颈部12的一端,安装通道14形成在气袋颈部12中,气袋通孔15开设在气袋颈部12上。
本实施例中,气袋1包括气袋主体11和气袋颈部12,气袋颈部12与气袋主体11为一体式结构。气袋颈部12从气袋主体11上向外延伸。气袋颈部12用于安装气体发生气。具体地,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处于气袋颈部12远离气袋主体11的一端,安装通道14形成在气袋颈部12中,气袋通孔15开设在气袋颈部12上。气体发生器从气体发生器安装口13插入隔热层2的空间24中,在气体发生器被触发时,气体会充入气袋主体11中,使得气袋1膨胀展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热层2为织物层。织物层由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纺织品。根据需要,可以将隔热层2设置设置为纺织布层等织物层,织物材质的隔热层主体21和隔热层包边22焊接连接稳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热层2为尼龙层。根据需要,可以将隔热层2设置为尼龙层(PA),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自润滑性和阻燃性。尼龙材质的隔热层主体21和隔热层包边22焊接连接稳定。
隔热层2的材料纤维可以选择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合成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袋1为涤纶树脂气袋。根据需要,可以将气袋1设置由涤纶树脂层(PET)制成的涤纶树脂气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抗疲劳性,耐磨擦,并具有良好的韧性。
气袋1的材料纤维可以选择合成纤维、无机纤维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气袋1和隔热层2的材料纤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不局限于上述的纤维类别及组合方式。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袋和用于对处于所述气袋中的气体发生器进行隔热的隔热层;
所述气袋具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口,所述气袋中还具有用于与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口连通的安装通道,所述气袋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连通的气袋通孔;
所述隔热层包括处于所述安装通道中的隔热层主体和与所述隔热层主体连接且从所述安装通道中伸出并覆盖在所述气袋的外侧的隔热层包边;
所述隔热层主体和所述隔热层包边分别盖住所述气袋通孔,所述隔热层主体和所述隔热层包边遮盖所述气袋通孔的部分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边与所述隔热层主体通过超声波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主体和所述隔热层包边之间形成焊接连接部,所述焊接连接部穿过所述气袋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连接部填充满所述气袋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通孔呈长条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边与所述隔热层主体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包括气袋主体部和与所述气袋主体部连接且用于安装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气袋颈部;
所述气体发生器安装口处于所述气袋颈部的一端,所述安装通道形成在所述气袋颈部中,所述气袋通孔开设在所述气袋颈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织物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尼龙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为涤纶树脂气袋。
CN202120918449.1U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气囊 Active CN215204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8449.1U CN215204791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8449.1U CN215204791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04791U true CN215204791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48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18449.1U Active CN215204791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04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96172B2 (ja) 管形ガス案内エレメント及びガス生成/供給ユニット及びカーテン式ガスバッグユニット
US7434832B2 (en) Air bag and air ba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1184653B (zh) 安全气囊
GB2457753A (en) An airbag device
JP2011201518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60192372A1 (en) Coated sewing thread for airbag and method of sealing an airbag
CN215204791U (zh) 一种气囊
JP2007008318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JP2015058908A (ja) 頸部保護用エアバッグ
JP3757326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
JP7459055B2 (ja) 旅行用バッグ、特に可撓性または半剛体の旅行用バッグを製作するための方法
JP5743722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152880A (ja) 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縫製装置
JP2007045173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
WO2013080922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120207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WO2009093389A1 (ja) 頭部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2187519A (ja) 車両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263045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JP6396692B2 (ja) 長尺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長尺エアバッグ
JP2019059337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260822B2 (en) Side airbag device
JP6272678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JP2006123696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928174B2 (ja) エアバッ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