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3508U - 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 Google Patents

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3508U
CN215183508U CN202121004377.6U CN202121004377U CN215183508U CN 215183508 U CN215183508 U CN 215183508U CN 202121004377 U CN202121004377 U CN 202121004377U CN 215183508 U CN215183508 U CN 215183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guide pin
fixed seat
fixing seat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437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燕
陈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ngdajin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engdajin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engdajin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engdajin Electro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437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3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3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3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包括主控制器、第一固定座、线夹、第一导针、第二固定座、第二导针、剪线构件、第一旋转电机及第二旋转电机;效果:第一导针及第二导针均为闭合结构而不是开合结构,从左向右输送的线材直接穿设其内,使得相对于传统可开合式导针夹结构,不会因为从打开到闭合过程中伤及线材外表导致线材被夹扁变形或被夹破损,使得本申请使用可靠性好,使得最终生产出的线圈骨架成品不良率能得到大大降低,线夹及剪线组件为分开独立设置,并对应通过第一旋转电机及第二旋转电机驱转,使得相对于传统共用一个旋转电机驱转方式,能大大减轻旋转电机负担及损耗,使得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变压器等线圈骨架,常规线圈骨架一般均具有线槽及引脚,在其装配生产过程中,使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对其进行一次性的穿套管、绕线、套管在引脚外的缠固及包胶,即可完成相应常规线圈骨架成品的一次性生产。
在本专利申请人前期发明的专利号为″202020464673.3″的实用新型专利″全自动穿套管绕线包胶一体机″、专利号为″202010467598.0″的发明专利″绞线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及专利号为″202020941522.2″的实用新型专利″双色穿套管绕线包胶机″等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中,其均设置有结构相同的拉线机构。其中所设置的拉线机构包括有可开合的导针夹及剪线组件,所设置的可开合的导针夹及剪线组件一起被固定在通过同一旋转电机驱转的旋转座上,其虽然应用普遍,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时间用久后用户发现存在一定技术缺陷。
具体来说,一方面,所设置的导针夹为可开合结构,所设置的导针夹在运动至合适位置后闭合来套住经其之间的线材时,会因其本身结构部件时间用久后松动及线材输送路径不平等原因导致易将经其之间的线材夹住,致使经其之间的线材被夹扁变形或被夹破损,使得所使用的线材使用寿命短,使得最终生产出的线圈骨架成品不良率高,另一方面,所设置的可开合的导针夹及剪线组件一起被固定在通过同一旋转电机驱转的旋转座上,使得所使用的旋转电机负担过重,增加其转轴损耗,时间用久后,所使用的旋转电机的转轴易出现变形、变歪及断轴等问题。
因此,基于用户反馈,本专利申请人对上述相应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中所应用的拉线机构进行改良优化,并设计出本申请,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包括主控制器,还包括:
第一固定座;
线夹;所述线夹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用以夹紧或松开从左至右向其输送的线材;
第一导针;所述第一导针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并位于所述线夹左侧而贴近所述线夹,以供线材从左至右穿过;
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左侧;
第二导针;所述第二导针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导针左侧,以供线材从左至右穿过;
剪线构件;所述剪线构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二导针左侧而贴近所述第二导针,以切断穿入所述第二导针的线材。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针外径从左至右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导针外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针左端外径及所述第二导针右端外径均略大于所述线材外穿设的套管外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线材外穿设的两段套管的长度之和。
优选的,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线夹及所述第一导针同步水平360度转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一旋转电机;
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下固定座及第一上固定座;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朝上安装于所述第一下固定座上;所述第一上固定座固装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上端转轴外;所述线夹及所述第一导针安装于所述第一上固定座上。
优选的,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第二导针及所述剪线构件同步水平360度转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二旋转电机;
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下固定座及第二上固定座;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朝上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固定座上;所述第二上固定座固装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上端转轴外;所述第二导针及所述剪线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上固定座上。
优选的,还包括基板、沿左右方向安装于所述基板上端面的滑轨、用以驱动所述第一下固定座沿所述滑轨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及用以驱动所述第二下固定座沿所述滑轨左右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下固定座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且所述第一下固定座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卡设至所述滑轨的第一滑块;
所述第二下固定座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且所述第二下固定座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卡设至所述滑轨的第二滑块;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基板,并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固定座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一驱动气缸;
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座固装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朝左安装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座上,且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左端气缸杆连接至所述第一下固定座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固定座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二驱动气缸;
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座固装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朝右安装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座上,且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右端气缸杆连接至所述第二下固定座底部。
优选的,所述基板上端面右侧靠近所述滑轨右端安装有挡止所述第一下固定座向右滑离所述滑轨的右挡止缓冲块;所述基板上端面左侧靠近所述滑轨左端安装有挡止所述第二下固定座向左滑离所述滑轨的左挡止缓冲块。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包括:
如上述所述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
送线机构;所述送线机构设在所述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左侧,用以向右输送线材;
送管机构;所述送管机构设在所述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左侧,与所述送线机构并排设置,用以向右输送管材;
穿套管机构;所述穿套管机构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用以将所述送管机构所向右输送的管材切断以形成两段套管并将两段套管穿套于所述送线机构所向右输送的穿过所述第二导针并被固定至所述线夹的线材外;
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所述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可前后、左右、上下移动的设在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用以抓取线圈骨架并驱动所抓取的线圈骨架前后、左右、上下运动,以将位于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的线材绕到线圈骨架的线槽内以形成线圈,并将套设在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的线材外的两段套管分别绕到线圈骨架的两个引脚上;
包胶机构,所述包胶机构设在所述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左侧,用以在穿套管绕线后线圈骨架上线圈表面包裹至少一层绝缘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在具体实施时,应用于本专利申请人前期发明的专利号为″202020464673.3″的实用新型专利″全自动穿套管绕线包胶一体机″、专利号为″202010467598.0″的发明专利″绞线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及专利号为″202020941522.2″的实用新型专利″双色穿套管绕线包胶机″等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中,所输送的线材从左至右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导针、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中的穿套管机构及所述第一导针,并最终由所述线夹夹紧拉直,相应穿套管机构被配置为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用以将管材切断以形成两段套管并将两段套管穿套于向右输送的穿过所述第二导针并被固定至所述线夹的线材外,即此时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的线材外则套设有两段套管,后续的,即可通过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将位于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的线材绕到线圈骨架的线槽内以形成线圈,并将套设在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的线材外的两段套管分别绕到线圈骨架的两个引脚上,经此优化设计,本申请所设置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中的第一导针及第二导针均为闭合结构而不是开合结构,从左向右输送的线材直接穿设其内,使得相对于传统的可开合式导针夹结构,不会因为从打开到闭合的过程中伤及线材外表导致线材被夹扁变形或被夹破损,使得本申请使用可靠性好,使得最终生产出的线圈骨架成品不良率能得到大大降低,并且,所设置的线夹及剪线组件为分开独立设置,并对应通过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进行驱转,使得相对于传统的共用一个旋转电机驱转方式,能大大减轻旋转电机负担,并大大降低旋转电机转轴损耗,使得使用寿命长,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适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二导针及所述剪线构件固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实施例一中,所述线夹及所述第一导针固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实施例一中,所述第二导针及所述剪线构件固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实施例一中,所述线夹及所述第一导针固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穿套管绕线包胶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穿套管绕线包胶机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1000;
第一固定座10;
第一下固定座101;
第一滑块1011;
第一上固定座102;
线夹20;
第一导针30;
第二固定座40;
第二下固定座401;
第二滑块4011;
第二上固定座402;
第二导针50;
剪线构件60;
第一旋转电机70;
第二旋转电机80;
基板90;
右挡止缓冲块901;
左挡止缓冲块902;
滑轨100;
第一驱动装置110;
第一气缸固定座1101;
第一驱动气缸1102;
第二驱动装置120;
第二气缸固定座1201;
第二驱动气缸1202;
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
送线机构130;
送管机构140;
穿套管机构150;
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
包胶机构17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1000,包括主控制器,还包括:
第一固定座10;
线夹20;所述线夹20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0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用以夹紧或松开从左至右向其输送的线材;
第一导针30;所述第一导针30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0上,并位于所述线夹20左侧而贴近所述线夹20,以供线材从左至右经其内穿过;
第二固定座40;所述第二固定座40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0左侧;
第二导针50;所述第二导针50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第二固定座4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导针30左侧,以供线材从左至右经其内穿过;
剪线构件60;所述剪线构件60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40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二导针50左侧而贴近所述第二导针50,以切断穿入所述第二导针50的线材。
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针30外径从左至右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导针50外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针30左端外径及所述第二导针50右端外径均略大于所述线材外穿设的套管外径。
且优选的,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线材外穿设的两段套管的长度之和。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时,则主要用以作为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1000使用。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1000,在具体实施时,主要为应用于本专利申请人前期发明的专利号为″202020464673.3″的实用新型专利″全自动穿套管绕线包胶一体机″、专利号为″202010467598.0″的发明专利″绞线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及专利号为″202020941522.2″的实用新型专利″双色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等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
实施时,所输送的线材从左至右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导针50、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穿套管机构150及所述第一导针30,并最终由所述线夹20夹紧拉直,相应穿套管机构150被配置为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用以将管材切断以形成两段套管并将两段套管穿套于向右输送的穿过所述第二导针50并被固定至所述线夹20的线材外,即此时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外则套设有两段套管,后续的,即可通过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将位于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绕到线圈骨架的线槽内以形成线圈,并将套设在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外的两段套管分别绕到线圈骨架的两个引脚上。
经此优化设计,本申请所设置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1000中的第一导针30及第二导针50均为闭合结构而不是开合结构,从左向右输送的线材直接依次穿设所述第二导针50内及所述第一导针30内,使得相对于背景技术中所述传统的可开合式导针夹结构,不会因为从打开到闭合的过程中伤及线材外表导致线材被夹扁变形或被夹破损,使得本申请使用可靠性好,使得最终生产出的线圈骨架成品不良率能得到大大降低。
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适于推广普及。
并且,因所述第一导针30左端外径及所述第二导针50右端外径均略大于所述线材外穿设的套管外径。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线材外穿设的两段套管的长度之和。
由此,在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外套设有两段套管后,再将所套设的套管缠绕至线圈骨架的引脚上时,可使得所套设的位于右侧的套管的左端抵至线圈骨架引脚,右端抵至所述第一导针30左端,而后即可驱使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将右侧相应套管绕到线圈骨架的右侧引脚上。同理,可使得所套设的位于左侧的套管的右端抵至线圈骨架引脚,左端抵至所述第二导针50右端,而后即可驱使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将左侧相应套管绕到线圈骨架的左侧引脚上。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所穿设的线材始终套设在所述第一导针30及所述第二导针50内,使得确实不易伤线,线材确实不会被夹扁变形或被夹破损。
再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本申请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线夹20及所述第一导针30同步水平360度转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一旋转电机70;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座10包括第一下固定座101及第一上固定座102;所述第一旋转电机70朝上安装于所述第一下固定座101上;所述第一上固定座102固装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70上端转轴外;所述线夹20及所述第一导针30安装于所述第一上固定座102上。
并且,本申请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第二导针50及所述剪线构件60同步水平360度转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二旋转电机80;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座40包括第二下固定401座及第二上固定座402;所述第二旋转电机80朝上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固定401座上;所述第二上固定座402固装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80上端转轴外;所述第二导针50及所述剪线构件60安装于所述第二上固定座402上。
由上所述,可以理解:
一方面,所设置的线夹20及剪线构件60为分开独立设置,并对应通过所述第一旋转电机70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80进行驱转,使得相对于传统的共用一个旋转电机驱转方式,能大大减轻旋转电机负担,并大大降低旋转电机转轴损耗,使得使用寿命长。
另一方面,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外套设有两段套管后,再将所套设的套管缠绕至线圈骨架的引脚上时,可使得所套设的位于右侧的套管的左端抵至线圈骨架引脚,右端抵至所述第一导针30左端,而后即可通过所述第一旋转电机70驱动所述第一导针30水平转动一定角度来将右侧套管右端环绕线圈骨架右侧引脚进行预先缠固,后续即可驱使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将右侧相应套管完整的绕到线圈骨架的右侧引脚上。同理,可使得所套设的位于左侧的套管的右端抵至线圈骨架引脚,左端抵至所述第二导针50右端,而后即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电机80驱动所述第二导针50水平转动一定角度来将左侧套管左端环绕线圈骨架左侧引脚进行预先缠固,后续即可驱使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将左侧相应套管完整的绕到线圈骨架的左侧引脚上,使得本申请使用更加灵活,使得使用适应性强。
优选的,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还包括基板90、沿左右方向安装于所述基板90上端面的滑轨100、用以驱动所述第一下固定座101沿所述滑轨100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110及用以驱动所述第二下固定401座沿所述滑轨100左右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120;
其中,所述第一下固定座101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0,且所述第一下固定座101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卡设至所述滑轨100的第一滑块1011;所述第二下固定401座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20,且所述第二下固定401座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卡设至所述滑轨100的第二滑块4011;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0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20均安装于所述基板90,并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0包括第一气缸固定座1101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一驱动气缸1102;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座1101固装于所述基板90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1102朝左安装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座1101上,且所述第一驱动气缸1102左端气缸杆连接至所述第一下固定座101底部。
且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20包括第二气缸固定座1201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二驱动气缸1202;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座1201固装于所述基板90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1202朝右安装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座1201上,且所述第二驱动气缸1202右端气缸杆连接至所述第二下固定401座底部。
由上所述,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所述线夹20及所述第一导针30的左右位置同步可调,本申请所述第二导针50及所述剪线构件60左右位置也同步可调,使得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间距也是可调,以便于腾出间隙来使得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穿套管机构150在其彼此之间能前后移动。
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基板90上端面右侧靠近所述滑轨100右端安装有挡止所述第一下固定座101向右滑离所述滑轨100的右挡止缓冲块901;所述基板90上端面左侧靠近所述滑轨100左端安装有挡止所述第二下固定401座向左滑离所述滑轨100的左挡止缓冲块902。
由此,使用本申请时,即便存在误操作而使所述第一下固定座101沿所述滑轨100向右滑动,其经所述右挡止缓冲块901进行挡止缓冲,使得也不易脱离所述滑轨100,同理,即便存在误操作而使所述第二下固定401座沿所述滑轨100向左滑动,其经所述左挡止缓冲块902进行挡止缓冲,使得同样不易脱离所述滑轨100。
由此,则使得本申请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图6,并结合图7及图8所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包括:
如上述所述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1000;
送线机构130;所述送线机构130设在所述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1000左侧,用以向右输送线材;
送管机构140;所述送管机构140设在所述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1000左侧,与所述送线机构130并排设置,用以向右输送管材;
穿套管机构150;所述穿套管机构150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用以将所述送管机构140所向右输送的管材切断以形成两段套管并将两段套管穿套于所述送线机构130所向右输送的穿过所述第二导针50并被固定至所述线夹20的线材外;
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所述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可前后、左右、上下移动的设在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用以抓取线圈骨架并驱动所抓取的线圈骨架前后、左右、上下运动,以将位于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绕到线圈骨架的线槽内以形成线圈,并将套设在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外的两段套管分别绕到线圈骨架的两个引脚上;
包胶机构170,所述包胶机构170设在所述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1000左侧,用以在穿套管绕线后线圈骨架上线圈表面包裹至少一层绝缘胶带。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其所设置的送线机构130、送管机构140、穿套管机构150、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及包胶机构170均安装于所述基板90上,且其与本申请人前期发明的专利号为″202020464673.3″的实用新型专利″全自动穿套管绕线包胶一体机″、专利号为″202010467598.0″的发明专利″绞线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及专利号为″202020941522.2″的实用新型专利″双色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等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对应的送线构件、送管构件、穿套管构件、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构件以及包胶构件基本相同,其为现有技术,故其具体结构等在此则不作叙述。
本申请所提供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其大致工作原理为:
首先,通过所述送线机构130向右输送线材,以使所向右输送的线材穿过所述第二导针50,所向右输送的线材穿过所述第二导针50后即停止线材的向右输送;
其次,通过所述送管机构140向右输送管材,管材被送入所述穿套管机构150后,通过所述穿套管机构150将送入其内的管材切断以形成两段套管;
再次,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穿套管机构150,以使其中所切断的两段套管位于所向右输送的线材中轴线上;
然后,通过所述送线机构130继续向右输送线材,以使线材穿套于所切断的两段套管内,并继续向右输送线材,以使线材右端端头穿过所述第一导针30并被所述线夹20夹紧拉直;
进一步的,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穿套管机构150,以使穿设其内两段套管的线材与其相脱离;此时,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外套设有两段套管;
再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0驱使所述第一导针30左右移动至合适位置,使得所套设的位于右侧的套管的左端抵至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所抓取的线圈骨架右侧引脚,右端抵至所述第一导针30左端,而后即可通过所述第一旋转电机70驱动所述第一导针30水平转动一定角度来将右侧套管右端环绕线圈骨架右侧引脚进行预先缠固,后续即可驱使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前后、左右、上下运动将右侧相应套管完整的绕到线圈骨架的右侧引脚上。
后续的,继续驱使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前后、左右、上下运动将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绕到其所抓取的线圈骨架的线槽中以形成线圈。
再者,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20驱使所述第二导针50左右移动至合适位置,使得所套设的位于左侧的套管的右端抵至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所抓取的线圈骨架左侧引脚,左端抵至所述第二导针50右端,而后即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电机80驱动所述第二导针50水平转动一定角度来将左侧套管左端环绕线圈骨架左侧引脚进行预先缠固,后续即可驱使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前后、左右、上下运动将左侧相应套管完整的绕到线圈骨架的左侧引脚上。
最后,通过所述包胶机构170在穿套管绕线后线圈骨架上线圈表面包裹至少一层绝缘胶带。
如此,经上述操作,即实现本申请所提供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完成穿套管、套管缠固、绕线及包胶一体化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1000,在具体实施时,所输送的线材从左至右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导针50、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穿套管机构150及所述第一导针30,并最终由所述线夹20夹紧拉直,相应穿套管机构150被配置为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用以将管材切断以形成两段套管并将两段套管穿套于向右输送的穿过所述第二导针50并被固定至所述线夹20的线材外,即此时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外则套设有两段套管,后续的,即可通过相配备的各式穿套管绕线包胶机2000中的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160将位于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绕到线圈骨架的线槽内以形成线圈,并将套设在所述第一导针30与所述第二导针50之间的线材外的两段套管分别绕到线圈骨架的两个引脚上,经此优化设计,本申请所设置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1000中的第一导针30及第二导针50均为闭合结构而不是开合结构,从左向右输送的线材直接穿设其内,使得相对于传统的可开合式导针夹结构,不会因为从打开到闭合的过程中伤及线材外表导致线材被夹扁变形或被夹破损,使得本申请使用可靠性好,使得最终生产出的线圈骨架成品不良率能得到大大降低。
并且,所设置的线夹20及剪线构件为分开独立设置,并对应通过所述第一旋转电机70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80进行驱转,使得相对于传统的共用一个旋转电机驱转方式,能大大减轻旋转电机负担,并大大降低旋转电机转轴损耗,使得使用寿命长,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而因此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包括主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固定座;
线夹;所述线夹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用以夹紧或松开从左至右向其输送的线材;
第一导针;所述第一导针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并位于所述线夹左侧而贴近所述线夹,以供线材从左至右穿过;
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左侧;
第二导针;所述第二导针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导针左侧,以供线材从左至右穿过;
剪线构件;所述剪线构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二导针左侧而贴近所述第二导针,以切断穿入所述第二导针的线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针外径从左至右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导针外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针左端外径及所述第二导针右端外径均略大于所述线材外穿设的套管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线材外穿设的两段套管的长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线夹及所述第一导针同步水平360度转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一旋转电机;
所述第一固定座包括第一下固定座及第一上固定座;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朝上安装于所述第一下固定座上;所述第一上固定座固装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上端转轴外;所述线夹及所述第一导针安装于所述第一上固定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第二导针及所述剪线构件同步水平360度转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二旋转电机;
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第二下固定座及第二上固定座;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朝上安装于所述第二下固定座上;所述第二上固定座固装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上端转轴外;所述第二导针及所述剪线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上固定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沿左右方向安装于所述基板上端面的滑轨、用以驱动所述第一下固定座沿所述滑轨左右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及用以驱动所述第二下固定座沿所述滑轨左右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下固定座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且所述第一下固定座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卡设至所述滑轨的第一滑块;
所述第二下固定座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且所述第二下固定座上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卡设至所述滑轨的第二滑块;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基板,并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固定座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一驱动气缸;
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座固装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朝左安装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座上,且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左端气缸杆连接至所述第一下固定座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固定座及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二驱动气缸;
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座固装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朝右安装于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座上,且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右端气缸杆连接至所述第二下固定座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端面右侧靠近所述滑轨右端安装有挡止所述第一下固定座向右滑离所述滑轨的右挡止缓冲块;所述基板上端面左侧靠近所述滑轨左端安装有挡止所述第二下固定座向左滑离所述滑轨的左挡止缓冲块。
10.一种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
送线机构;所述送线机构设在所述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左侧,用以向右输送线材;
送管机构;所述送管机构设在所述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左侧,与所述送线机构并排设置,用以向右输送管材;
穿套管机构;所述穿套管机构可前后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用以将所述送管机构所向右输送的管材切断以形成两段套管并将两段套管穿套于所述送线机构所向右输送的穿过所述第二导针并被固定至所述线夹的线材外;
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所述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械手可前后、左右、上下移动的设在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用以抓取线圈骨架并驱动所抓取的线圈骨架前后、左右、上下运动,以将位于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的线材绕到线圈骨架的线槽内以形成线圈,并将套设在所述第一导针与所述第二导针之间的线材外的两段套管分别绕到线圈骨架的两个引脚上;
包胶机构,所述包胶机构设在所述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左侧,用以在穿套管绕线后线圈骨架上线圈表面包裹至少一层绝缘胶带。
CN202121004377.6U 2021-05-11 2021-05-11 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Active CN215183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4377.6U CN215183508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4377.6U CN215183508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3508U true CN215183508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8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4377.6U Active CN215183508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3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7420B2 (en) Winding device and winding method
CN209980971U (zh) 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CN111477454A (zh) 绞线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CN210865921U (zh) 简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CN111477453A (zh) 双色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CN111312513A (zh) 全自动穿套管绕线包胶一体机
CN108735495B (zh) 全自动线圈绕线机
CN215183508U (zh) 不伤线拉线剪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CN211742929U (zh) 送套管穿线机构
CN112259352A (zh) 全自动穿套管绕线包胶机联机设备
CN212113457U (zh) 绞线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CN218447554U (zh) 一种变压器全自动绕线机
CN115722766A (zh) 一种根据送丝拉力大小自动调速的焊丝输送机构
CN211957442U (zh) 全自动穿套管绕线包胶一体机
CN218159993U (zh) 拉线扯线机构及具有其的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CN110182652B (zh) 用于针织机器人的数控捻接装置
CN217933464U (zh) 一种变压器自动穿管绕线设备
CN207615564U (zh) 一种用于芯丝预紧装置
CN212257170U (zh) 双色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CN208284353U (zh) 一种变压器的挂线组件
CN219771437U (zh) 线头拧结装置
CN112242239B (zh) 变压器的绕线加工方法及应用其的变压器绕线加工系统
CN219873147U (zh) 立式双臂自动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CN213277793U (zh) 一种具有包胶功能的套管绕线机
CN217676183U (zh) 一种管子自动绕线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