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0398U - 安装支架 - Google Patents

安装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0398U
CN215180398U CN202121593238.1U CN202121593238U CN215180398U CN 215180398 U CN215180398 U CN 215180398U CN 202121593238 U CN202121593238 U CN 202121593238U CN 215180398 U CN215180398 U CN 215180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djusting
fixing frame
positioning hole
moun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932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煜斌
张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Weifu Hig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Weifu Hig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Weifu Hig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Weifu Hig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932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0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0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0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架和过渡盘,固定架上开设有定位孔,过渡盘上开设有连接孔,使得定位孔对准测功机、连接孔对准定位孔,待测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连接孔与测功机相连时,输出轴能够快速准确地连接测功机。通过设置过渡盘,更换不同型号的待测电机时,可以同时更换过渡盘,不同过渡盘上连接孔的孔径不同,以便于与待测电机相连。通过将过渡盘安装到固定架上,能够快速实现连接孔和定位孔的对准,以便于待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测功机。

Description

安装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测试支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对电机性能进行测试时,需要通过支架支撑电机及其输出轴,以便于电机通过输出轴稳定地连接测功机。但是,不同电机的输出轴尺寸不同,尤其是输出轴的轴径。因此,对不同型号的电机进行测试时,需要更换支架以适应输出轴的尺寸,费时费力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支架。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开设有定位孔,用于对准测功机;过渡盘,过渡盘上开设有连接孔,用于对准定位孔;其中,定位孔对准测功机、连接孔对准定位孔后,待测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连接孔与测功机相连。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固定架的水平位置;和/或,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整固定架的竖直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座,设于固定架一侧,固定座上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调节孔;第一调节件,能够穿过第一调节孔、接触固定架;使得第一调节件沿第一调节孔靠近或远离固定架,能够调整固定架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包括两组第一调节组件;其中,两组固定座沿水平方向对设置,固定架设于两组固定座之间;其中一组第一调节组件的第一调节件靠近固定架时,能够使得固定架靠近其中另一组第一调节组件。
进一步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垫片,用于调整固定架的高度或者垂直度。
进一步地,固定架包括:安装座,用于连接工作台;支撑座,设于安装座上,定位孔开设于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安装座和工作台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安装座和工作台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腰型孔;通过螺钉锁紧第一螺纹孔和腰型孔,能够固定安装座于工作台上。
进一步地,支撑座和过渡盘中的一者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螺纹孔,支撑座和过渡盘中的另一者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多个第二螺纹孔围绕定位孔或者连接孔设置;多个通孔围绕连接孔或者定位孔设置;使得第二螺纹孔正对通孔,通过螺钉锁紧第二螺纹孔和通孔,能够固定支撑座和过渡盘。
进一步地,过渡盘包括:第一盘体,能够插入定位孔;第二盘体,第一盘体设于第二盘体上;第一盘体插入定位孔后,第二盘体连接第一盘体的一侧接触固定架。
进一步地,第二盘体上开设有穿孔;解除过渡盘与固定架的连接时,使得顶持件穿过穿孔作用于支撑座,以便于过渡盘脱离固定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架和过渡盘,固定架上开设有定位孔,过渡盘上开设有连接孔,使得定位孔对准测功机、连接孔对准定位孔,待测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连接孔与测功机相连时,输出轴能够快速准确地连接测功机。通过设置过渡盘,更换不同型号的待测电机时,可以同时更换过渡盘,不同过渡盘上连接孔的孔径不同,以便于与待测电机相连。通过将过渡盘安装到固定架上,能够快速实现连接孔和定位孔的对准,以便于待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测功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安装支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调节组件和固定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调节组件和固定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二调节组件和固定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二调节组件和固定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第二调节组件和固定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包括:固定架10,固定架10上开设有定位孔11,用于对准测功机1;过渡盘20,过渡盘20上开设有连接孔21,用于对准定位孔11;其中,定位孔11对准测功机1、连接孔21对准定位孔11后,待测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连接孔21与测功机1相连。
其中,测功机1可以是测功电机,与控制器连接。使得待测电机2的输出轴与测功机1的输出轴相连,能够测试待测电机2的扭矩、转速、功率、输出效率等性能。
首先需要解释的是,“对准”主要用于限定测功机1的工作端与定位孔11的同轴度,以及连接孔21与定位孔11的同轴度。将测功机1工作端轴心所在的直线定义为基准线。最优情况下,测功机1的工作端与定位孔11对准时,或者,连接孔21与定位孔11对准时,三者的轴心共线;此时,待测电机2的输出轴受到连接孔21的限定,其轴心所在的直线接近基准线、甚至与基准线共线;由此,待测电机2的输出轴能够快速准确地与测功机1的工作端相连。
当然,容易理解的,实际设备中,由于存在加工精度等原因,各工件的尺寸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定位孔11对准测功机1时,二者的轴心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同理,连接孔21对准定位孔11时,二者的轴心亦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因此,实际情况下,测功机1的工作端与定位孔11对准时,或者,连接孔21与定位孔11对准时,定位孔11和连接孔21的轴心所在的直线,可能不完全与基准线共线。只要保证定位孔11和连接孔21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与基准线的夹角足够小,同样能够满足待测电机2的连接需要。也就是说,当定位孔11和测功机1工作端的同轴度公差,以及连接孔21和定位孔11的同轴度公差足够小,即可满足待测电机2的连接需要。
具体地,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孔11的轴心与测功机1工作端的轴心之间的同轴度公差,以及过渡盘20上连接孔21的轴心与定位孔11的轴心之间的同轴度公差不大于3丝。此时,固定架10和过渡盘20安装到位后,连接孔21对准定位孔11、定位孔11对准测功机1,待测电机2的输出轴能够通过连接孔21的引导,快速、准确地同测功机1连接。
进一步地,为避免累积公差影响待测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测功机1,在安装固定架10时,需要校准固定架10的位置,以便于减小定位孔11与测功机1工作端之间的同轴度公差。
同理,安装固定架10到位后,需要校准过渡盘20的位置,减小连接孔21与定位孔11之间的同轴度公差。如此,待测电机2连接过渡盘20后,其输出轴即可穿过连接孔21和定位孔11,准确与测功机1的工作端相连。
为方便校准固定架10的位置,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30,用于调整固定架10的水平位置;和/或,第二调节组件40,用于调整固定架10的竖直位置。
其中,固定架10可以安装在地面上,也可以安装在平台或者支架上。水平位置指固定架10在安装面上的位置,竖直位置指固定架10距离安装面的位置。例如,安装面为水平面时,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0,能够调整固定架1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位置;通过第二调节组件40,能够调整固定架1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可知,通过调整固定架10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能够调整定位孔11与测功机1的同轴度,以便于校准定位孔11、至其对准测功机1的工作端。
可选地,将测功机1工作端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0,能够使得固定架10沿第二方向运动,其中,第二方向在安装面内垂直于第一方向。通过第二调节组件40,能够使得固定架10沿第三方向运动,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容易理解的,同时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的面即安装面。将垂直于第一方向的面定义为第一平面。
当固定架10在第一调节组件30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运动时,能够调整定位孔11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位置,以便于使得定位孔11的轴心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测功机1工作端的轴心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沿第三方向共线。进一步地,当固定架10在第二调节组件40的作用下沿第三方向运动时,能够使得定位孔11的轴心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测功机1工作端的轴心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或者,当固定架10在第二调节组件40的作用下沿第三方向运动时,能够调整定位孔11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位置,以便于使得定位孔11的轴心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测功机1工作端的轴心在第一平面上沿第二方向共线。进一步地,当固定架10在第一调节组件30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运动时,能够使得定位孔11的轴心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测功机1工作端的轴心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重叠。
可知,至少部分定位孔11的轴心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与测功机1工作端的轴心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重叠时,二者的同轴度公差就较小。
需要补充的是,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组件30还能够使得固定架10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便于调整定位孔11和测功机1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从而方便适应输出轴长度不同的待测电机2的安装需要。
具体地,第一调节组件30包括调节件和导向件,导向件沿水平方向(如上文所述的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固定架10滑动设置在导向件上,调节件连接固定架10、并能够驱使固定架10沿导向件运动。
其中,调节件可以是气缸、电缸等自动驱动装置,也可以是调节螺杆、千分尺、顶丝等手动调节装置。
导向件可以是导杆、导槽、导轨等导向构件。
当第一调节组件30用于驱使固定架10在安装面内的至少两个方向运动(如上文所述的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时,第一调节组件30包括至少两组调节件和至少两组导向件。任一导向件沿所需的方向延伸设置,调节件与导向件一一对应,从而实现固定架10多方向的位移需要。多组导向件和多组调节件的安装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第一调节组件30包括: 固定座31,设于固定架10一侧,固定座31上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调节孔32;第一调节件33,能够穿过第一调节孔32、接触固定架10;使得第一调节件33沿第一调节孔32靠近或远离固定架10,能够调整固定架10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其中,固定座31相当于导向件,通过在固定座31上设置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调节孔32,能够限定第一调节件33的运动方向,以便于第一调节件33驱使固定架10沿预设方向位移。第一调节件33相当于调节件。
安装第一调节件33时,使得第一调节件33的工作端穿过第一调节孔32、靠近固定架10。需要调整固定架10、使其沿水平方向远离固定座31时,使得第一调节件33的工作端进一步伸入第一调节孔32、接触至向前推送固定架10,即可使得固定架10沿水平方向远离固定座31。需要调整固定架10、使其沿水平方向靠近固定座31时,使得第一调节件33的工作端远离固定架10,再通过人工或者其他调节件在固定架10背离固定座31的一侧施力,即可使得固定架10靠近固定座31。
更具体地,第一调节孔32可以是内表面平滑的普通贯穿孔,对应地,第一调节件33可以是顶丝、千分尺等顶持件。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固定座31的推送,确保第一调节件33沿水平方向运动,第一调节孔32可以是螺纹孔,第一调节件33可以是螺钉。第一调节件33的螺纹段与第一调节孔32螺纹连接,旋转第一调节件33,内、外螺纹配合,第一调节件33能够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
同时,由于螺纹孔和螺钉的配合精度高,能够在更好地限定第一调节件33的运动方向的同时,实现对第一调节件33运动幅度的精密调节,以便于小幅度地调整固定架10的位置,从而更好地实现定位孔11与测功机1的对准。
为方便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0直接实现固定架10沿水平方向靠近和远离固定座31的两个运动。
一实施方式中,安装第一调节件33时,使得第一调节件33的工作端穿过第一调节孔32、并与固定架10相连。如此,第一调节件33的工作端进一步伸入第一调节孔32时,能够直接带动固定架10远离固定座31;第一调节件33的工作端逐渐从第一调节孔32中回收时,能够直接带动固定架10靠近固定座31。
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组件30还包括复位件34。参照图4,复位件34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在固定架10的另一侧。复位件34的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与固定架10接触。固定架10受到第一调节件33的推送、远离固定座31时,复位件34被压缩;第一调节件33远离固定架10后,复位件34逐渐恢复,使得固定架10靠近固定座31。
该实施方式中,复位件34可以是弹簧等弹性件,利用弹性件的形变和恢复能力,实现对固定架10位置的调节。或者,复位件34还可以是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具有一恒定力,固定架10受到第一调节件33的推送时,压力作用于气缸的输出端,使得输出端回缩;第一调节件33卸去对固定架10的推送力后,气缸的输出端重新伸出,推动固定架10靠近固定座31。
该实施方式中,沿水平方向,固定架10的一侧始终与第一调节件33的工作端接触,另一侧始终与复位件34接触,第一调节件33对固定架10的推送力与复位件34的反向作用力相互作用,使得固定架10的位置稳定。
又一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包括两组第一调节组件30;参照图2和图3,
两组固定座31沿水平方向对设置,固定架10设于两组固定座31之间;其中一组第一调节组件30的第一调节件33靠近固定架10时,能够使得固定架10靠近其中另一组第一调节组件30。
以图3为例进行说明,两组第一调节组件30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需要固定架10向右移动时,处于右侧的第一调节组件30的第一调节件33回收,从而预留出右侧的空间供固定架10移动;处于左侧的第一调节组件30的第一调节件33伸出,接触并向右推动固定架10,直至固定架10到达所需位置。同理,需要固定架10向左移动时,两组第一调节组件30配合,亦可实现。
第二调节组件4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调节组件30类似,通过调节件和导向件相互配合,实现固定架10在竖直方向位置的调整。
或者,第二调节组件40包括垫片41,用于调整固定架10的高度或者垂直度。
为实现多种竖直位置的调节需要,可以设置多种厚度的垫片41,根据实际的调节需要,更换对应厚度的垫片41以垫高固定架10,以便于调整定位孔11至其与测功机1的工作端在竖直方向的位置接近。
或者,可以将垫片41设置为基准厚度,通过两个或者更多个垫片41的叠加,实现固定架10在竖直方向的调节需要。
其中,参照图5,垫片41可以承托整个固定架10,从而直接调整定位孔11的高度。
或者,参照图6,垫片41可以仅设置在固定架10上设置有定位孔11的部位的下方,从而调整固定架10上设置有定位孔11的部位与安装面的垂直度。
可知,测功机1与安装面的位置相对固定,测功机1工作端与安装面的垂直度也相对固定,通过调整定位孔11所在位置与安装面的垂直度,既能够调整定位孔11在竖直方向的位置,又能够调整定位孔11的孔轴方向、至其与测功机1工作端的轴向平行,从而有利于待测电机2连接测功机1。
进一步地,垫片41上开设有阶梯孔42,通过螺钉锁紧阶梯孔42,能够固定垫片41。
通过设置阶梯孔42,安装螺钉时,螺钉的头部能够沉入阶梯孔42中,从而避免螺钉头部暴露在外、影响垫片41的厚度。
对应地,用于安装垫片41的安装面上可以设置螺纹孔,阶梯孔42正对螺纹孔后,能够通过螺钉锁紧阶梯孔42和螺纹孔,从而固定垫片41在安装面上。
或者,用于安装垫片41的安装面上可以设置腰型孔,腰型孔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便于调节垫片41在安装面上的位置,方便垫片41与水平位置调整后的固定架10对应。
当然,容易想到的,也可以在安装垫片41的安装面上设置梯形孔,将螺钉从安装面背离垫片41的一侧栓入,使得螺钉的螺头沉入安装垫片41的安装件中,亦能够避免螺钉头部凸出、影响固定架10的竖直位置。
为方便开设定位孔11,和进行水平及竖直方向的调节,固定架10包括:安装座12,用于连接工作台3;支撑座13,设于安装座12上,定位孔11开设于支撑座13上。
其中,工作台3用于安装安装座12,工作台3用于承托安装座12的台面即上文所述的安装面。
此时,测功机1可以设置在工作台3上。
同理,第一调节组件30和/或第二调节组件40亦可以设置在工作台3上。第一调节组件30和/或第二调节组件40能够作用于安装座12,通过安装座12位置的改变,实现对定位孔11位置的调节。
需要补充的是,固定架10包括安装座12和支撑座13时,垫片41还可以设置在安装座12和支撑座13之间,用于调整支撑座13的竖直位置。具体可参照图7,安装座12设置在工作台3上,垫片41设置在安装座12上,支撑座13进一步设置在垫片41上。更换不同厚度的垫片41,或者,叠加不同数量的垫片41,能够调整支撑座13相对工作台3的高度,以便于调整定位孔11的高度。
为确保校准好定位孔11后,定位孔11与测功机1的位置保持稳定,需要将安装座12可装拆地设置在工作台3上。
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安装座12和工作台3中的一者上设置定位孔,另一者上设置定位销。调整安装座12到位后,使得至少一个定位孔与至少一个定位销相对,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中,即可实现安装座12和工作台3的装配。需要调整安装座12的水平位置时,取出定位销,即可解除安装座12与工作台3的连接,方便安装座12进行位移。
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安装座12和工作台3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螺纹孔。调整安装座12到位后,使得安装座12上的至少一个螺纹孔与工作台3上的至少一个螺纹孔相对,通过螺钉锁紧两个螺纹孔,即可实现安装座12和工作台3的连接。需要调整安装座12的水平位置时,松开螺钉,即可解除安装座12与工作台3的连接,方便安装座12进行位移。
又一实施方式中,安装座12和工作台3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安装座12和工作台3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腰型孔;通过螺钉4锁紧第一螺纹孔和腰型孔,能够固定安装座12于工作台3上。
该实施方式中,腰型孔沿水平方向延伸,通过第一调节组件30驱使固定架10沿水平方向运动时,第一螺纹孔能够始终暴露在腰型孔中。调整安装座12到位后,第一螺纹孔依然能够暴露在腰型孔,以便于通过螺钉4锁紧二者。
为方便限定过渡盘20与固定架10的相对位置,以便于连接孔21对准定位孔11,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过渡盘20可装拆地设置在固定架10上。
具体可参照图2,支撑座13和过渡盘20中的一者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螺纹孔14,支撑座13和过渡盘20中的另一者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15;多个第二螺纹孔14围绕定位孔11或者连接孔21设置;多个通孔15围绕连接孔21或者定位孔11设置;使得第二螺纹孔14正对通孔15,通过螺钉16锁紧第二螺纹孔14和通孔15,能够固定支撑座13和过渡盘20。
其中,第二螺纹孔14能够沿一圆周方向、围绕定位孔11或者连接孔21间隔设置;同理,通孔15能够沿另一圆周方向、围绕连接孔21或者定位孔11间隔设置。容易想到的,第二螺纹孔14和通孔15所在的圆与定位孔11或者连接孔21构成的圆同心。连接支撑座13和过渡盘20时,使得定位孔11和连接孔21的圆心共线,再使得过渡盘20绕连接孔21的圆心自转,即可调整第二螺纹孔14正对通孔15,从而实现支撑座13和过渡盘20的准确连接。
可知,连接孔21用于连接并引导待测电机2输出轴与测功机1相连。因此,更换不同型号的待测电机2时,若待测电机2输出轴的轴径不同,需要更换过渡盘20。更换的过渡盘20上连接孔21的孔径不同,以便于与待测电机2的输出轴匹配。但是,更换的过渡盘20上、围绕连接孔21设置的第二螺纹孔14或者通孔15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例如,过渡盘20上、围绕连接孔21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14,多个第二螺纹孔14沿一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时,无论连接孔21的孔径如何变化,任一过渡盘20上的第二螺纹孔14均沿同一圆的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如此,任一过渡盘20与固定架10连接时,过渡盘20和固定架10上的第二螺纹孔14和通孔15均能相互对应。
需要补充的是,通孔15可以是内表面平滑的普通贯穿孔,也可以是与第二螺纹孔14类似的螺纹孔。
一实施例中,过渡盘20可以仅包括一个盘体,过渡盘20连接固定架10时,过渡盘20的一侧贴合过渡盘20,使得连接孔21与定位孔11并列布置。
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过渡盘20包括:第一盘体22,能够插入定位孔11;第二盘体23,第一盘体22设于第二盘体23上;第一盘体22插入定位孔11后,第二盘体23连接第一盘体22的一侧接触固定架10。
该实施例中,定位孔11的孔径大于连接孔21的孔径。此时,定位孔11用于安装第一盘体22,连接孔21用于供待测电机1的输出轴穿设。
通过设置能够插入定位孔11的第一盘体22,一方面,能够更好地稳固过渡盘20与固定架10的连接,另一方面,定位孔11与第一盘体22配合,能够进一步地限定过渡盘20的安装位置,以便于连接孔21对准定位孔11。
容易理解的,第一盘体22插入定位孔11后,能够与定位孔11卡接。第一盘体22与定位孔11接合后,过渡盘20与固定架10的相对位置固定,通过定位孔11即可校准连接孔21的位置。
具体地,连接孔21贯穿第一盘体22和第二盘体23。由于第一盘体22的外表面贴合定位孔11的内表面,因此,第一盘体22与定位孔11接合后,第一盘体22的外圆周与定位孔11的内圆周同心。使得连接孔21的内周圆与第一盘体22的外周圆的同心,即可保证第一盘体22接合定位孔11后,连接孔21对准定位孔11。
同时,由于第二盘体23贴合固定架10,能够方向第二螺纹孔14正对通孔15相,进一步方便通过螺钉锁紧过渡盘20和固定架10。
另外,为保证第一盘体22与定位孔11接合效果,第一盘体22插入定位孔11后,二者相互卡合,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因此,拆卸第一盘体22时,仅仅是松开第二螺纹孔14与通孔15,也无法轻易地取下过渡盘20。
为此,第二盘体23上开设有穿孔24;解除过渡盘20与固定架10的连接时,使得顶持件穿过穿孔24作用于支撑座13,以便于过渡盘20脱离固定架10。
容易理解的,松开第二螺纹孔14与通孔15后,将顶持件插入穿孔,顶持件接触支撑座13后,进一步对顶持件施力,使得顶持件向远离过渡盘20的方向推动固定架10,从而使得过渡盘20脱离固定架10。
为便于顶持件推动支撑座13时、带动过渡盘20远离固定架10,顶持件插入穿孔24后,与穿孔24相互摩擦,具有较大的相互作用力,以便于过渡盘20随顶持件远离固定架10。
其中,穿孔24可以是内表面平滑的普通贯穿孔,对应地,顶持件可以是顶丝或者千分尺等作用件。或者,穿孔24可以是螺纹孔,对应地,顶持件可以是螺钉,通过将螺钉逐渐旋入螺纹孔,螺钉接触并不断推动固定架10的同时,能够带动过渡盘20脱离固定架10。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10),所述固定架(10)上开设有定位孔(11),用于对准测功机(1);
过渡盘(20),所述过渡盘(20)上开设有连接孔(21),用于对准所述定位孔(11);
其中,所述定位孔(11)对准所述测功机(1)、所述连接孔(21)对准所述定位孔(11)后,待测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连接孔(21)与所述测功机(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30),用于调整所述固定架(10)的水平位置;
和/或,第二调节组件(40),用于调整所述固定架(10)的竖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0)包括:
固定座(31),设于所述固定架(10)一侧,所述固定座(31)上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调节孔(32);
第一调节件(33),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32)、接触所述固定架(10);
使得所述第一调节件(33)沿所述第一调节孔(32)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架(10),能够调整所述固定架(10)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两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0);
其中,两组所述固定座(31)沿所述水平方向对设置,所述固定架(10)设于两组所述固定座(31)之间;
其中一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0)的所述第一调节件(33)靠近所述固定架(10)时,能够使得所述固定架(10)靠近其中另一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40)包括垫片(41),用于调整所述固定架(10)的高度或者垂直度。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包括:
安装座(12),用于连接工作台(3);
支撑座(13),设于所述安装座(12)上,所述定位孔(11)开设于所述支撑座(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2)和所述工作台(3)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座(12)和所述工作台(3)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腰型孔;
通过螺钉锁紧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腰型孔,能够固定所述安装座(12)于所述工作台(3)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3)和所述过渡盘(20)中的一者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螺纹孔(14),所述支撑座(13)和所述过渡盘(20)中的另一者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通孔(15);
多个所述第二螺纹孔(14)围绕所述定位孔(11)或者所述连接孔(21)设置;
多个所述通孔(15)围绕所述连接孔(21)或者所述定位孔(11)设置;
使得所述第二螺纹孔(14)正对所述通孔(15),通过螺钉锁紧所述第二螺纹孔(14)和所述通孔(15),能够固定支撑座(13)和所述过渡盘(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盘(20)包括:
第一盘体(22),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孔(11);
第二盘体(23),所述第一盘体(22)设于所述第二盘体(23)上;
所述第一盘体(22)插入所述定位孔(11)后,所述第二盘体(23)连接所述第一盘体(22)的一侧接触所述固定架(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盘体(23)上开设有穿孔(24);
解除所述过渡盘(20)与所述固定架(10)的连接时,使得顶持件穿过所述穿孔(24)作用于支撑座(13),以便于所述过渡盘(20)脱离所述固定架(10)。
CN202121593238.1U 2021-07-14 2021-07-14 安装支架 Active CN215180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3238.1U CN215180398U (zh) 2021-07-14 2021-07-14 安装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93238.1U CN215180398U (zh) 2021-07-14 2021-07-14 安装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0398U true CN215180398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93238.1U Active CN215180398U (zh) 2021-07-14 2021-07-14 安装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0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007668A1 (en) Bond testing machine and cartridge for a bond test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est tools
CN108427439B (zh) 一种水平基准监测与补偿平台
CN109951100B (zh) 一种大行程位移驱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5180398U (zh) 安装支架
CN101915562A (zh) 一种倾角传感器校准装置
CN104999301A (zh) 一种具有长条型工件专用夹具的机床加工中心
CN109058246B (zh) 一种铁路客车设备安装用固定装置
CN109932190B (zh) 制动盘端跳检测设备
CN113933548A (zh) 一种芯片测试夹具
CN109807894B (zh) 角向微调装置
CN209764008U (zh) 五维支撑调整座以及光学元件夹持装置
CN205049621U (zh) 探针台
CN214518717U (zh) 联轴器安装找正装置
CN213543454U (zh) 圆柱类零件挠度检测装置
CN210954093U (zh) 自动化测试装置
CN1745946B (zh) 电圆锯
KR101480230B1 (ko) 센터 마운트 및 그를 구비한 볼바 시스템
CN112327008A (zh) 自动化测试装置
CN111451963A (zh) 汽车转向管柱通用试验夹具
CN220699334U (zh) 一种光器件快速定位工装
CN211162896U (zh) 一种高精度多轴对位平台
CN219465391U (zh) 旋转工作台组件以及四轴加工中心
CN218352567U (zh) 定位机构及摄像模组压力测试装置
CN219416036U (zh) 间隙量测量治具
CN112965017B (zh) 一种电磁铁性能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