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48680U - 压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48680U
CN215148680U CN202120743322.0U CN202120743322U CN215148680U CN 215148680 U CN215148680 U CN 215148680U CN 202120743322 U CN202120743322 U CN 202120743322U CN 215148680 U CN215148680 U CN 215148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top cover
press
receiving platform
material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433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433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48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48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486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装装置。该压装装置包括接料平台、第一定位机构、抵压件和第二定位机构,接料平台用于承接待压装电池,待压装电池包括外壳和顶盖,且顶盖的一端连接于外壳的壳口处,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固定外壳,抵压件被构造为受控推动顶盖沿第一方向压入外壳,第二定位机构用于限制顶盖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任一平面内运动。本申请的压装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二定位机构引导顶盖只沿第一方向运动来避免顶盖下压时发生歪斜,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Description

压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将电芯装入外壳将顶盖部分预装于外壳的壳口,然后需要通过压装装置将顶盖压入外壳,从而封住壳口。传统压装装置在通过定位组件固定外壳后,再通过压块将顶盖自壳口压入。此时顶盖位置容易歪斜,使得产品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压装装置在压装顶盖时顶盖位置容易歪斜导致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压装装置。
一种压装装置,包括:
接料平台,用于承接待压装电池,所述待压装电池包括外壳和顶盖,所述顶盖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壳口处;
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外壳;
抵压件,被构造为受控推动所述顶盖沿第一方向压入所述外壳;及,
第二定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顶盖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任一平面内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上料驱动组件,所述上料驱动组件与所述接料平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接料平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压装工位和上料工位之间移动;
当所述接料平台位于所述压装工位时,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固定所述外壳,且所述第二定位机构接触所述顶盖,并限制所述顶盖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任一平面内运动;
当所述接料平台位于所述上料工位时,所述顶盖远离所述第二定位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用于抵靠所述外壳的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用于抵靠位于所述压装工位的所述外壳的沿第三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接料平台,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接料平台或对应所述压装工位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接料平台的背离所述抵压件的一侧,当所述抵压件作用于所述顶盖时,所述接料平台在所述抵压件的推动下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压缩所述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限位板,在所述抵压件作用于所述顶盖时,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接料平台背离所述抵压件的一侧;
所述限位板在所述接料平台压缩所述弹性件至预设压缩量时,支撑于所述接料平台,所述预设压缩量小于所述弹性件的最大压缩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料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安装板,所述平台本体固接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所述平台本体用于承接所述待压装电池;
所述限位板布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并在所述接料平台压缩所述弹性件至预设压缩量时,支撑于所述安装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三定位组件和第四定位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受控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两个第三定位件,第四定位组件包括受控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两个第四定位件;
两个所述第三定位件相互靠近时能够抵靠于所述顶盖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第四定位件相互靠近时能够抵靠于所述顶盖沿第三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三定位件被构造为作用于对应的所述顶盖侧面的至少两个位置;
和/或,每一所述第四定位件被构造为作用于对应的所述顶盖侧面的至少两个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件和所述第四定位件均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受控抵靠于所述顶盖;
所述第三定位件的所述定位部和/或所述第四定位件的所述定位部包括顶盖接触部和外壳接触部,所述顶盖接触部用于抵靠所述顶盖,所述外壳接触部用于抵靠所述外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压件包括抵压部和设于所述抵压部的吸尘部,所述抵压部受控抵压于所述顶盖,并推动所述顶盖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吸尘部对应所述顶盖的边缘设置,用于连通负压设备。
上述压装装置,在实际作业时,当接料平台上支撑有待压装电池后,第一定位机构固定待压装电池的外壳以防止外壳在接料平台上移动。第二定位机构限制住顶盖,当抵压件推动顶盖沿第一方向压入外壳内时,顶盖在第二定位机构的限制下只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而不能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任一平面内发生偏移,避免顶盖在下压时位置歪斜。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二定位机构引导顶盖只沿第一方向运动来避免顶盖下压时发生歪斜,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待压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待压装电池压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压装装置在上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压装装置在压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压装装置中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压装装置压装待压装电池时的局部结构图;
图7为图3所示的压装装置中抵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抵压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压装装置10;接料平台110;平台本体1101;安装板1102;上料驱动组件111;弹性件112;底板113;限位板114;第一定位机构120;第一定位件121;第二定位件122;抵压件130;抵压部131;吸尘部132;气流通道133;压力传感器135;第二定位机构140;第三定位件141;第四定位件142;定位部143;顶盖接触部1431;外壳接触部1432;支撑板150;待压装电池20;外壳21;顶盖22;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第三方向D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压装装置10用于压装待压装电池20。待压装电池20包括外壳21和顶盖22,顶盖22的一端连接于外壳21的壳口,处于预装状态,通过压装装置10压装后,顶盖22压入外壳21内。参见图1,为一实施例中待压装电池2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待压装电池20在压装后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并不对待压装电池20的结构作限制。
请参阅图3及图4,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压装装置10,包括接料平台110、第一定位机构120、抵压件130和第二定位机构140,接料平台110用于承接待压装电池20,待压装电池20包括外壳21和顶盖22,且顶盖22的一端连接于外壳21的壳口处,第一定位机构120用于固定外壳21,抵压件130被构造为受控推动顶盖22沿第一方向D1压入外壳21,第二定位机构140用于限制顶盖22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任一平面内运动。
上述压装装置10,在实际作业时,当接料平台110上支撑有待压装电池20后,第一定位机构120固定待压装电池20的外壳21以防止外壳21在接料平台110上移动。第二定位机构140限制住顶盖22,当抵压件130推动顶盖22沿第一方向D1压入外壳21内时,顶盖22在第二定位机构140的限制下只能够沿第一方向D1运动而不能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任一平面内发生偏移,避免顶盖22在下压时位置歪斜。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二定位机构140引导顶盖22只沿第一方向D1运动来避免顶盖22下压时发生歪斜,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方向D1可以为竖直方向,第二定位机构140用于限制顶盖22不能在任一水平面内运动,即第二定位机构140用于引导顶盖22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压装装置10还包括上料驱动组件111,上料驱动组件111与接料平台110连接,用于驱动接料平台11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压装工位和上料工位之间移动。当接料平台110位于压装工位时,第一定位机构120固定外壳21,且第二定位机构140接触顶盖22,并限制顶盖22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任一平面内运动,当接料平台110位于上料工位时,接料平台110远离第二定位机构140。
在实际作业时,当接料平台110位于上料工位时,将待压装电池20放置于接料平台110上,由于接料平台110远离第二定位机构140,待压装电池20的顶盖22与第二定位机构14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即第二定位机构140尚未接触顶盖22。当接料平台110运动到压装工位时,第一定位机构120已将待压装电池20的外壳21固定以避免外壳21相对接料平台110移位,且第二定位机构140接触顶盖22以限制顶盖22的运动方向。当接料平台110运动到压装工位后,抵压件130下压于顶盖22上,并将顶盖22压入外壳21内。此时,上料工位的设置便于待压装电池20上料于接料平台110上,便于为上料留足充足的空间。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接料平台110也可以仅具有一个压装工位,只需要保证待压装电池20在上料时不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即可。
其中,上料驱动组件111可以选用直线电机、伸缩缸等。优选地,上料驱动组件111包括伺服电机、丝杆和导杆,丝杆连接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导杆被构造为固定设置,导杆与丝杆均沿第一方向D1延伸,接料平台110上具有与丝杆配接的滑套,且具有与导杆可滑动连接的导向孔。当伺服电机驱动丝杆转动时,丝杆带动滑套沿丝杆移动,使得接料平台110沿导杆移动。此时,压装装置10不仅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而且采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输出,其位置精度高且线性度好,能够进一步保证在下压时顶盖22能够顺利压入外壳21。
具体到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第一定位机构120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用于抵靠外壳21的沿第二方向D2相对的两侧,第二定位组件用于抵靠位于压装工位的外壳21的沿第三方向D3相对的两侧,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两两垂直。第一定位组件设置于接料平台110,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接料平台110或对应压装工位设置。
在实际作业时,当接料平台110位于上料工位时,在待压装电池20上料后,利用第一定位组件抵靠外壳21的沿第二方向D2相对的两侧或利用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抵靠外壳21于外壳21的四侧。此时,当接料平台110在上料工位时,待压装电池20就能进行预定位或完全定位,不仅能够使得待压装电池20顺利达到压装工位,避免接料平台110移动时待压装电池20位移。
可以理解地,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接料平台110时,可以在接料平台110处于上料工位时,与第一定位组件配合实现外壳21的完全定位;第二定位组件对应压装工位设置时,待压装电池20上料后,第一定位组件先对外壳21在第二方向D2上的两侧进行定位、并固定外壳21在接料平台110上,使得待压装电池20处于预定位状态,当待压装电池20在预定位状态下被输送到压装工位,第二定位组件处于预定位状态,当待压装电池20在预定状态下被输送到压装工位,第二定位组件对外壳21在第三方向D3上的两侧进行定位,与第一定位组件配合实现外壳21的完全定位。
优选地,第二定位组件对应压装工位设置。在实际作业时,第二定位组件能够作用于外壳21的靠近顶盖22的一端,在顶盖22压入外壳21内时,保证外壳21的该端不易变形或歪斜,从而有助于顶盖22顺利压入。
优选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驱动件和两个第一定位件121,第一定位驱动件驱动两个第一定位件12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并在相互靠近时能够抵靠外壳21的沿第二方向D2相对的两侧,以夹紧外壳21。其中,第一定位驱动件可以为气缸,气缸驱动两个第一定位件121沿第二方向D2直线移动。可以理解地,两个第一定位件121中的一者可以固定设置,另一者则移动设置,或者两者均移动设置,只要能够松开或夹紧外壳21即可。
优选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驱动件和两个第二定位件122,第二定位驱动件驱动两个第二定位件1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并在相互靠近时能够抵靠外壳21的沿第三方向D3相对的两侧,以夹紧外壳21。其中,第二定位驱动件可以为气缸,气缸驱动两个第二定位件122沿第三方向D3直线移动。可以理解地,两个第二定位件122中的一者可以固定设置,另一者则移动设置,或者两者均移动设置,只要能够松开或夹紧外壳21即可。
其中,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可以位于水平面内,且当待压装电池20位于接料平台110时,第二方向D2与待压装电池20外壳21的宽度方向对应,第三方向D3与外壳21的长度方向对应,第一方向D1与外壳21的高度方向对应。
优选地,图3、图4和图5,压装装置10还包括一支撑板150,支撑板150对应压装工位设置,支撑板150上具有一沿第一方向D1贯通的通孔,抵压件130位于支撑板150的一侧,接料平台110位于支撑板150的另一侧。抵压件130和接料平台11相对通孔设置,当接料平台110移动到压装工位时,待压装电池20暴露于通孔内,便于抵压件130作用。当第二定位组件对应压装工位设置时,第二定位组件安装于支撑板150上,且位于支撑板150的背离抵压件130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机构140设于支撑板150的背离接料平台110的一侧。当接料平台110移动到压装工位时,至少待压装电池20的顶盖22的顶部穿过通孔,被第二定位机构140定位。如此,使得压装装置10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和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和图4,压装装置10还包括弹性件112,所述弹性件112设置于所述接料平台110的背离所述抵压件130的一侧,当抵压件130作用于顶盖22时,所述接料平台110在所述抵压件130的推动下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D1压缩所述弹性件112。
在实际作业时,在抵压件130接触顶盖22的初期,抵压件130产生的下压力也作用于接料平台110,使得接料平台110后退(后退是指接料平台110沿第一方向D1远离抵压件,当第一方向D1为竖直方向时则为下降)并压缩弹性件112。如此,可以使得抵压件130在初期与顶盖22为弹性接触,避免两者刚性接触时抵压件130损坏顶盖22。
可以理解地,此时,抵压件130的移动距离大于顶盖22压入外壳21的深度。待顶盖22压装到位后抵压件130撤退时,在弹性件112的作用力下接料平台110回到初始位置。
具体到实施例中,压装装置10还包括底板113,所述弹性件112限位于所述接料平台110与底板113之间。即为,接料平台110通过弹性件112弹性连接于底板113上,在接料平台110后退时,底板113固定不动。
在实际应用时,底板113可以连接于上料驱动组件111的驱动端,上料驱动组件111驱动底板113移动时,带动位于底板113上的接料平台110移动。
进一步地,弹性件112为弹簧,弹性件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件112均布在接料平台110上。如此,有助于使得接料平台110各处同步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和图4,压装装置10还包括限位板114,在所述抵压件130作用于所述顶盖22时,所述限位板114位于所述接料平台110的背离所述抵压件130的一侧,且能够在所述接料平台110压缩所述弹性件112至预设压缩量时,支撑所述接料平台110,预设压缩量小于所述弹性件112的最大压缩量。
在实际作业时,当接料平台110在抵压件130的推动下后退压缩弹性件112时,随着弹性件112不断被压缩,接料平台110的后退距离越来越大,当弹性件112的压缩量达到预设压缩量时,接料平台110与限位板114抵接,此时限位板114限制接料平台110继续后退压缩弹性件112。如此,能够避免接料平台110后退距离过大,引起抵压件130行程大,使得整个装置尺寸加大,且利于节能。
具体到实施例中,当接料平台110在上料驱动组件111的驱动下在上料工位和压装工位移动时,所述限位板114受控在工作工位和自由工位之间移动。当所述接料平台110位于所述上料工位时,所述限位板114位于所述自由工位,且远离所述接料平台110布置。当所述接料平台110位于所述压装工位时,所述限位板114位于所述工作工位,位于所述工作工位的所述限位板114能够在所述接料平台110压缩所述弹性件112时,支撑于所述接料平台110背离所述抵压件130的一侧。
在实际作业时,当接料平台110位于上料工位时,限位板114移动至自由工位上,避免干涉接料平台110的移动。当接料平台110位于压装工位时,限位板114移动至工作工位,以避免接料平台110后退过度。
其中,压装装置10还包括限位驱动件,限位驱动件连接限位板114,用于驱动限位板114在第四方向上移动。限位驱动件可以选用气缸、直线电机等,在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限位板114可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D1垂直的第四方向上的工作工位和自由工位之间移动,如此有助于缩短行程并简化布局。第四方向可以与第二方向D2或第三方向D3相同。
具体到实施例中,接料平台110包括平台本体1101和安装板1102,平台本体1101设置于安装板1102的一侧,弹性件112设置于安装板1102的另一侧,平台本体1101用于承接待压装电池20,所述限位件布置于所述安装板1102的背离所述抵压件130的一侧,并在接料平台110压缩弹性件112至预设压缩量时,支撑于安装板1102。
在实际作业时,在接料平台110后退时,当安装板1102与限位板114抵接时,说明接料平台110后退到位。由于安装板1102远离平台本体1101的支撑面,因此限位板114也远离平台本体1101的支撑面,如此布置限位板114,可以减少限位板114对其他结构行程的干扰。
可以理解地,当限位板114在自由工位和工作工位之间移动时,位于所述工作工位的限位板114,能够在所述安装板1102压缩所述弹性件112时,支撑于所述安装板1102背离所述抵压件130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图4和图5,第二定位机构140包括第三定位组件和第四定位组件,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受控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两个第三定位件141,第四定位组件包括受控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两个第四定位件142,两个第三定位件141相互靠近时能够抵靠于顶盖22沿第二方向D2相对的两侧,两个第四定位件142相互靠近时能够抵靠于顶盖22沿第三方向D3相对的两侧,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与第三方向D3两两垂直。
在实际作业时,当待压装装置10放置在接料平台110后,第一定位机构120定位外壳21,第二定位机构140中两个第三定位件141运动到抵靠顶盖22沿第二方向D2相对的两侧的位置,两个第四定位件142运动到抵靠顶盖22沿第三方向D3相对的两侧,以实现顶盖22的定位。而且,通过两个第三定位件141和两个第四定位件142限制顶盖22在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上的移动,从而在抵压件130推动顶盖22压入外壳21时,顶盖22不能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任一平面内产生运动,保证顶盖22不会歪斜,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其中,两个第三定位件141中的一者固定设置,另一者则移动设置,或者两者均移动设置。两个第四定位件142中的一者固定设置,另一者则移动设置,或者两者均移动设置。
其中,第三定位件141和第四定位件142可以为定位块等。
具体到实施例中,每一第三定位件141被构造为作用于对应的顶盖22侧面的至少两个位置,和/或,每一第四定位件142被构造为作用于对应的顶盖22侧面的至少两个位置。
如此,顶盖22的侧面有至少两个位置受到对应定位部143产生的作用力,有助于使得顶盖22的定位更加精准。
进一步地,第三定位件141作用于对应顶盖22侧面的沿第三方向D3间隔的至少两个位置,和/或,第四定位件142作用于对应顶盖22侧面的沿第二方向D2间隔的至少两个位置。如此,进一步提高了压装装置10对顶盖22位置的限制效果。
可选地,第三定位件141包括多个定位块,一个定位块对应抵靠于对应顶盖22侧面的一个位置处。多个定位块可以与同一驱动件连接,利用同一驱动件驱动多个定位块移动,也可以任一定位块单独连接一驱动件。同理,第四定位件142包括多个定位块,一个定位块对应抵靠于对应顶盖22侧面的一个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第三定位件141和第四定位件142均包括定位部143,定位部143受控抵靠于顶盖22,第三定位件141的定位部143和/或第四定位件142的定位部143包括顶盖接触部1431和外壳接触部1432,顶盖接触部1431用于抵靠顶盖22,外壳接触部1432用于抵靠外壳21。
在实际作业时,当定位部143抵靠于顶盖22时,定位部143的顶盖22接触部1431抵靠顶盖22,定位部143的外壳接触部1432抵靠外壳21。当抵压件130作用于顶盖22时,可以避免外壳21的与顶盖22接触的一端变形或歪斜,进一步保证顶盖22能够顺利压入外壳21内,提高产品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顶盖22压入外壳21时,顶盖22与顶盖接触部1431相互摩擦。优选地,顶盖接触部1431为非金属制件,例如陶瓷制件,如此,顶盖22压入外壳21时,顶盖接触部1431与顶盖22摩擦时不会产生金属粉尘损坏电池。同理,外壳接触部1432也可以采取非金属制件。优选地,外壳接触部1432为聚醚醚酮(简称peek)塑料,不仅能够避免金属粉尘的产生,而且与外壳21的摩擦力大,有助于定位外壳21。
可以理解地,压装装置10还包括抵压驱动组件,抵压驱动组件与抵压件130连接,用于驱动抵压件130移动。优选地,抵压驱动组件包括电缸和线轨,电缸连接抵压件130,抵压件130设于线轨上,电缸用于驱动抵压件130沿线轨移动,如此通过线轨能够提高抵压件130的位移直线度,以提高压装精度。另外,抵压驱动组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35,用于检测抵压件130作用于顶盖22上的作用力,便于实时监测,避免压坏顶盖22,也有助于提高压装精度。其中,压力传感器135的安装方式在此不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抵压件130包括抵压部131和设于抵压部131的吸尘部132,抵压部131受控抵压于顶盖22,并推动顶盖22沿第一方向D1移动,吸尘部132对应顶盖22的边缘设置,用于连通负压设备。
在实际作业时,当顶盖22压入外壳21的过程中,顶盖22与外壳21之间会摩擦产生一些灰尘。如此,通过开通负压设备,负压设备通过吸尘部132将灰尘吸走。
具体到实施例中,参见图8,抵压部131内部具有气流通道133,气流通道133连通吸尘部132和负压设备。负压设备产生的吸附力经气流通道133、吸尘部132作用于顶盖22附近,以将顶盖22附近的灰尘吸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装装置10的工作过程可以是:接料平台110移动到上料工位,待压装电池20上料于接料平台110,第一定位组件固定待压装电池20的外壳21。上料驱动组件111驱动接料平台110移动至压装工位,第二定位组件固定待压装电池20的外壳21,第三定位组件和第四定位组件限制顶盖22。抵压件130作用于顶盖22,并开启负压设备吸尘,接料平台110后退并压缩弹性件112直至与限位板114抵接,而后顶盖22压装到位。抵压件130撤离顶盖22,弹性件112推动接料平台110回复到压装工位。上料驱动组件111驱动接料平台110回到上料工位。如此循环。
本申请提供的压装装置10,在实际作业时,当接料平台110上支撑有待压装电池20后,第一定位机构120固定待压装电池20的外壳21以防止外壳21在接料平台110上移动。第二定位机构140限制住顶盖22,当抵压件130推动顶盖22沿第一方向D1压入外壳21内时,顶盖22在第二定位机构140的限制下只能够沿第一方向D1运动而不能在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任一平面内发生偏移,避免顶盖22在下压时位置歪斜。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二定位机构140引导顶盖22只沿第一方向D1运动来避免顶盖22下压时发生歪斜,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料平台(110),用于承接待压装电池(20),所述待压装电池(20)包括外壳(21)和顶盖(22),所述顶盖(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21)的壳口处;
第一定位机构(120),用于固定所述外壳(21);
抵压件(130),被构造为受控推动所述顶盖(22)沿第一方向(D1)压入所述外壳(21);及,
第二定位机构(140),用于限制所述顶盖(22)在与所述第一方向(D1)垂直的任一平面内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上料驱动组件(111),所述上料驱动组件(111)与所述接料平台(11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接料平台(110)在所述第一方向(D1)上的压装工位和上料工位之间移动;
当所述接料平台(110)位于所述压装工位时,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20)固定所述外壳(21),且所述第二定位机构(140)接触所述顶盖(22),并限制所述顶盖(22)在与所述第一方向(D1)垂直的任一平面内运动;
当所述接料平台(110)位于所述上料工位时,所述接料平台(110)远离所述第二定位机构(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120)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用于抵靠所述外壳(21)的沿第二方向(D2)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用于抵靠位于所述压装工位的所述外壳(21)的沿第三方向(D3)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D1)、所述第二方向(D2)和所述第三方向(D3)两两垂直;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接料平台(110),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接料平台(110)或对应所述压装工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弹性件(112),所述弹性件(112)设置于所述接料平台(110)的背离所述抵压件(130)的一侧,当所述抵压件(130)作用于所述顶盖(22)时,所述接料平台(110)在所述抵压件(130)的推动下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D1)压缩所述弹性件(1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装置还包括限位板(114),在所述抵压件(130)作用于所述顶盖(22)时,所述限位板(114)位于所述接料平台(110)背离所述抵压件(130)的一侧;
所述限位板(114)在所述接料平台(110)压缩所述弹性件(112)至预设压缩量时,支撑于所述接料平台(110),所述预设压缩量小于所述弹性件(112)的最大压缩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平台(110)包括平台本体(1101)和安装板(1102),所述平台本体(1101)固接于所述安装板(1102)的一侧,所述弹性件(112)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102)的另一侧,所述平台本体(1101)用于承接所述待压装电池(20);
所述限位板(114)布置于所述安装板(1102)的另一侧,并在所述接料平台(110)压缩所述弹性件(112)至所述预设压缩量时,支撑于所述安装板(110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140)包括第三定位组件和第四定位组件,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受控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两个第三定位件(141),第四定位组件包括受控能够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两个第四定位件(142);
两个所述第三定位件(141)相互靠近时能够抵靠于所述顶盖(22)沿第二方向(D2)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第四定位件(142)相互靠近时能够抵靠于所述顶盖(22)沿第三方向(D3)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D1)、所述第二方向(D2)、所述第三方向(D3)两两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三定位件(141)被构造为作用于对应的所述顶盖(22)侧面的至少两个位置;
和/或,每一所述第四定位件(142)被构造为作用于对应的所述顶盖(22)侧面的至少两个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件(141)和所述第四定位件(142)均还包括定位部(143),所述定位部(143)受控抵靠于所述顶盖(22);
所述第三定位件(141)的所述定位部(143)和/或所述第四定位件(142)的所述定位部(143)包括顶盖接触部(1431)和外壳接触部(1432),所述顶盖接触部(1431)用于抵靠所述顶盖(22),所述外壳接触部(1432)用于抵靠所述外壳(2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件(130)包括抵压部(131)和设于所述抵压部(131)的吸尘部(132),所述抵压部(131)受控抵压于所述顶盖(22),并推动所述顶盖(22)沿所述第一方向(D1)移动;
所述吸尘部(132)对应所述顶盖(22)的边缘设置,用于连通负压设备。
CN202120743322.0U 2021-04-12 2021-04-12 压装装置 Active CN215148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3322.0U CN215148680U (zh) 2021-04-12 2021-04-12 压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3322.0U CN215148680U (zh) 2021-04-12 2021-04-12 压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48680U true CN215148680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6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43322.0U Active CN215148680U (zh) 2021-04-12 2021-04-12 压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486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0607B (zh) 一种电芯模组入壳装置
CN215148680U (zh) 压装装置
CN108723747B (zh) 一种用于指尖陀螺的自动装配机构
CN216178500U (zh) 定位机构
CN215200751U (zh) 定位机构及加工设备
CN114012024A (zh) 一种机械式解决多孔多位置铝型材自动上料压装的装置
CN213918025U (zh) 电子笔组装装置
CN211144680U (zh) 一种用于点火线圈的装配及高低压检测装置
CN210413102U (zh) 一种封装片的压平定位卸料机构及应用其的打标设备
CN210773981U (zh) 自动线电芯性能尺寸厚度测量机
CN217133303U (zh) 电子元件测试装置
CN219372214U (zh) 波垫及转子组装设备
CN220500050U (zh) 一种压结组件、压结机构及压型设备
CN216680059U (zh) 一种机械式解决多孔多位置铝型材自动上料压装的装置
CN218926800U (zh) 取料夹具
CN218461967U (zh) 一种凸轮随动伸缩压紧机构
CN218940292U (zh) 产品规整装置及导通测试设备
CN219065564U (zh) 电测平台结构及导通测试设备
CN215239100U (zh) 销子组装机构
CN117283505B (zh) 一种高效全自动测绘工具
CN216302742U (zh) 一种用于数码印刷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5316842U (zh) 一种dc电源插座自动装配设备的长引脚装配机构
CN220198349U (zh) 加工系统
CN219853095U (zh) 螺钉锁附装置和机器人
CN217167486U (zh) 一种板材开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