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46569U - 一种锁螺丝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螺丝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46569U
CN215146569U CN202121587706.4U CN202121587706U CN215146569U CN 215146569 U CN215146569 U CN 215146569U CN 202121587706 U CN202121587706 U CN 202121587706U CN 215146569 U CN215146569 U CN 215146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conveying channel
module
convey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877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建生
甄华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Wisdo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Wisdo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Wisdom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Wisdo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877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46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46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46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锁螺丝机。该锁螺丝机主要包括:架体、载具模组、压合脱料机构模组以及螺丝驱动模组。其中,载具模组设置于架体上,载具模组用于放置零部件;压合脱料机构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架体上,用于与载具模组配合固定零部件以及对锁螺丝后的零部件进行脱料;且压合脱料机构模组位于载具模组的正上方;螺丝驱动模组设置于架体上,螺丝驱动模组能将螺丝旋转并锁紧至零部件上。本实用新型的锁螺丝机,节约人力,提高锁螺丝的工作效率,使得每颗螺丝的扭力能够保持一致,进而保证螺丝在锁紧的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出现滑牙、拧歪的现象,从而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锁螺丝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锁螺丝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微型电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微型电器生产的过程中,螺丝是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在生产微型电器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将各个零部件紧密连接起来,锁螺丝加工工序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的锁螺丝工序通常需要人工对螺丝进行锁紧,这样一方面降低锁紧螺丝效率,另一方面在锁紧螺丝的过程中,会使得零部件在螺丝锁紧的过程中受力不均匀,无法保证零部件上的每个螺丝的扭力一致,进而会导致出现螺丝拧歪、滑牙等现象,甚至发生零部件报废的现象。同时,有些零部件上的螺纹孔的设置空间很狭小,无法依靠人工使用螺丝刀进行旋拧。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锁螺丝机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锁螺丝机,该锁螺丝机锁紧螺丝的效率高、在锁紧螺丝的过程中螺丝受力均匀、能够有效地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螺丝机,用于将螺丝锁紧至零部件上,所述锁螺丝机包括:
架体;
载具模组,所述载具模组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载具模组用于放置所述零部件;
压合脱料机构模组,所述压合脱料机构模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用于与载具模组配合固定所述零部件以及对锁螺丝后的零部件进行脱料;且所述压合脱料机构模组位于所述载具模组的正上方;
螺丝驱动模组,所述螺丝驱动模组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螺丝驱动模组能将所述螺丝旋转并锁紧至所述零部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丝驱动模组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螺丝驱动模组对称设置于所述载具模组的两侧,以使所述螺丝驱动模组能将所述螺丝同步锁紧至所述零部件的不同方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丝驱动模组包括螺丝输送装置和螺丝旋拧装置,其中:
所述螺丝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通道和第二输送通道,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的所述螺丝能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
所述螺丝旋拧装置包括电批以及连接于所述电批输出端的移动杆,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内的所述螺丝能置于所述移动杆的端部,所述电批能带动所述移动杆移动并旋转,以使得所述螺丝随所述移动杆旋转并锁紧至所述零部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丝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三输送通道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驱动所述第三输送通道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所述第三输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输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当所述第三输送通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输送通道远离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且断开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之间的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输送通道设置有开槽;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三输送通道嵌入所述开槽,以连通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输送通道还包括开设有第一长型孔的支架、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
所述支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长型孔内,所述第二销轴穿设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并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螺丝旋拧装置连接;
当所述第三输送通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螺丝旋拧装置朝向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中的所述螺丝运动并与所述螺丝抵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合脱料机构模组包括:
传动装置,
压头,所述压头能够在所述传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架体往复运动;
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部分置于所述压头内;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块,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使所述活动块脱出所述压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合脱料机构模组还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板件并与所述压头固接;且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压头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载具模组包括:
载台;
本体,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载台上,且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零部件;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所述本体上放置有零部件;
侧板,所述侧板为两个,且两个所述侧板正对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两个所述侧板上均开设有正对所述零部件上的螺纹孔的穿孔,所述穿孔用于供待锁紧的所述螺丝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提供一种锁螺丝机,该锁螺丝机通过载具模组和压合脱料机构模组共同将零部件进行固定,提高了零部件的稳定性能,进而使的在锁紧螺丝的过程中,零部件不会发生晃动或滑移,提高锁螺丝机锁紧螺丝的精确度;螺丝驱动模组能够将螺丝输送并旋拧至零部件处,使得锁紧螺丝的过程中每个螺丝受力均匀,扭力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螺丝滑牙或拧歪的现象,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进一步地提高锁螺丝机锁紧螺丝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螺丝机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螺丝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螺丝机的螺丝驱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螺丝机的第三输送通道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II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螺丝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螺丝机的压合脱料机构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螺丝机的压合脱料机构模组的左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螺丝机的载具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螺丝机中放置有零部件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螺丝机中无零部件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架体;
2-螺丝驱动模组;
21-螺丝输送装置;211-第一输送通道;212-第二输送通道;2121-开槽;213-第三输送通道;2131-支架;2132-第一长型孔;2133-第一销轴;2134-第二销轴;214-第一驱动装置,215-第二驱动装置;216-第三驱动装置;217-第一连接杆;218-第二连接杆;219-第四驱动装置;
22-螺丝旋拧装置;221-电批;2211-第一连接板;2212-第二连接板;222-移动杆;223-抽真空装置;
23-夹持件;231-夹瓣;232-支板;2321-第二长型孔;233-第三销轴;234-第四销轴;
24-结构架;241-滑动导轨;242-微调模组;2421-微调手柄;
3-压合脱料机构模组;
31-压头;311-活动块;312-凹陷部;313-绝缘层;
32-第一板件;321-压力监测装置;33-第二弹性件;34-第二板件;
35-第一连接柱;351-限位件;
36-第二连接柱;
4-载具模组;
41-载台;
42-本体;421-凹槽;422-缺口部;423第一安装孔;424-第二安装孔;
43-传感器;44-侧板;441-穿孔;442-外倒角;
45-底板;46-启动开关;47-急停按钮;
5-箱体;51-警报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螺丝机,在本实施例中锁螺丝机主要应用于将螺丝锁紧至零部件上,该锁螺丝机主要包括架体1、载具模组4、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以及螺丝驱动模组2。其中,载具模组4设置于架体1上,载具模组4用于放置零部件;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设置于架体1上,且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设置于载具模组4的上方,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能相对架体1反复运动,以固定或脱离零部件;螺丝驱动模组2设置于架体1上,螺丝驱动模组2能将螺丝旋转并锁紧至零部件上。
优选地,载具模组4、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以及螺丝驱动模组2均设置于架体1上,当用户需要对零部件进行锁紧螺丝时,用户能够将零部件放置于载具模组4中,然后位于零部件上方的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朝向零部件运动,进而使得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与载具模组4相互配合,这样放置于载具模组4中的零部件能够被载具模组4和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进行牢固地固定;之后螺丝驱动模组2带动着螺丝运动至零部件的螺纹孔处,进而将螺丝旋转并锁紧至零部件的螺纹孔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一种锁螺丝机,该锁螺丝机通过载具模组4和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共同将零部件进行固定,提高了零部件的稳定性能,进而使的在锁紧螺丝的过程中,零部件不会发生晃动或滑移,提高锁螺丝机锁紧螺丝的精确度;螺丝驱动模组2能够将螺丝输送并旋拧至零部件处,使得锁紧螺丝的过程中每个螺丝受力均匀,扭力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螺丝滑牙或拧歪的现象,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进一步地提高锁螺丝机锁紧螺丝的工作效率。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螺丝驱动模组2主要包括螺丝输送装置21和螺丝旋拧装置22。其中,螺丝输送装置21包括第一输送通道211和第二输送通道212,第一输送通道211内的螺丝能输送至第二输送通道212内;螺丝旋拧装置22包括电批221以及连接于电批221输出端的移动杆222,第二输送通道212内的螺丝能置于移动杆222的端部,电批221能带动移动杆222移动并旋转,以使得螺丝随移动杆222旋转并锁紧至零部件上。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通道211与第二输送通道212连通,且第一输送通道211和第二输送通道212均设置为中空结构,以便螺丝能够沿着第一输送通道211运动至第二输送通道212,之后移动杆222与第二输送通道212中的螺丝进行抵接,以使螺丝置于移动杆222的端部,进而电批221可以带动着移动杆222和移动杆222端部的螺丝移动运动至零部件上的螺纹孔处,然后电批221驱动移动杆222进行旋转使得螺丝旋拧至零部件上的螺纹孔处。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输送通道211与第二输送通道212呈30°-60°的倾斜角度,例如可以设置第一输送通道211与第二输送通道212呈现30°、45°、50°、60°等倾斜角度。如果该倾斜角度设置的过小(例如小于30°)时,这样螺丝在第一输送通道211运动的过程中,螺丝所受到的摩擦力很有可能大于或等于螺丝重力沿第一输送通道211方向的分力,这样就会使得螺丝停滞在第一输送通道211中,导致锁螺丝机无法正常工作;如果该倾斜角度设置的过大(例大于60°)时,螺丝会直接“冲”向第二输送通道212中,对第二输送通道212的内壁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进而降低第二输送通道212以及螺丝的使用寿命,同时螺丝有可能在“冲”向第二输送通道212的过程中发生翻滚、旋转等现象,这样会出现螺钉和螺帽的位置颠倒的现象,导致锁螺丝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将第一输送通道211与第二输送通道212之间的倾斜角度设置为30°-60°,不仅可以延长螺丝和第二输送通道212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提高锁螺丝机的工作效率。
更进一步地,移动杆222的端部可以采用磁性材质制成,这样当螺丝运动至第二输送通道212中后,移动杆222能够将螺丝吸附至端部,进而电批221带动移动杆222和螺丝一起运动至零部件位置,然后将螺丝锁紧至零部件上的螺纹孔处。由于螺丝的外螺纹与螺纹孔的内螺纹之间连接的力要远大于移动杆222端部对螺丝的吸附力,因此当螺丝锁紧至螺纹孔处时,移动杆222可以很容易地脱离螺丝并退回至初始状态。
如图3-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螺丝输送装置21还包括第三输送通道213和第一驱动装置214,第一驱动装置214能驱动第三输送通道213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三输送通道21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三输送通道213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输送通道211和第二输送通道212;当第三输送通道21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输送通道213远离第二输送通道212且断开第一输送通道211和第二输送通道212之间的连通。
进一步地,当螺丝的长径比小于或等于1:1时,通过设置第三输送通道213能够有利于螺丝从第一输送通道211顺利地运动至第二输送通道212,避免螺丝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翻滚等现象,从而能够使得运动后的螺丝其螺帽位置靠近移动杆222的端部,螺钉位置靠近零部件,进而提高螺丝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输送通道211、第二输送通道212以及第三输送通道213可以设置为管状结构,也可以设置为方形、不规则形状等其他形状的结构,只要确保第一输送通道211、第二输送通道212以及第三输送通道213中间为中空结构即可,进而便于螺丝通过。
优选地,第一驱动装置214设置在第一输送通道211上,且第一驱动装置214与第三输送通道213连接。当第一驱动装置214带动第三输送通道213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也就是说,此时第三输送通道213将第一输送通道211和第二输送通道212连通,这样螺丝能够沿着第一输送通道211顺利地运动至第二输送通道212,且在运动过程中螺丝不会发生翻滚等现象。当第一驱动装置214带动第三输送通道213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也就是说,此时第三输送通道213将第一输送通道211和第二输送通道212断开,螺丝无法运动至第二输送通道212。同时当第三输送通道213处于第二位置时,进而移动杆222能够吸附螺丝并穿过第二输送通道212进行运动,也就是说,此时第三输送通道213处于第二位置为移动杆222的运动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通道212设置有开槽2121,第一驱动装置214能够驱动第三输送通道213嵌入开槽2121,以连通第一输送通道211和第二输送通道212。
优选地,第一驱动装置214驱动第三输送通道213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此时第三输送通道213嵌入开槽2121,这样螺丝能够经第三输送通道213平稳地运动至第二输送通道212;然后第一驱动装置214驱动第三输送通道213运动时第二位置,此时第三输送通道213远离开槽2121,进而移动杆222能够运动至第二输送通道212并顺利地与螺丝进行吸附。开槽2121的体积大于第三输送通道213嵌入开槽2121部分的体积,这样有利于第一驱动装置214驱动第三输送通道213灵活地在开槽2121中运动,以便于第三输送通道2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进行有效地切换,进而保证锁螺丝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输送通道213还包括开设有第一长型孔2132的支架2131、第一销轴2133和第二销轴2134。支架2131的一端铰接于第三输送通道213,第一驱动装置214的输出端通过第一销轴2133转动连接于第一长型孔2132内,第二销轴2134穿设于第三输送通道213并与第一输送通道211转动连接。
优选地,第一销轴2133穿设在第一长型孔2132中,且第一销轴2133的两端均部分露出于第一长型孔2132,这样便于第一驱动装置214的输出端与第一销轴2133进行固定连接,第二销轴2134将第三输送通道213与第一输送通道211转动连接,进而使得当第一驱动装置214输出端带动第一销轴2133在第一长型孔2132中移动时,第三输送通道213能够沿着第二销轴2134进行转动,以使第三输送通道213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状态。从而使得第三输送通道213结构简单,运行便捷,在后期需要更换第三输送通道213等零部件时,用户只需要将第一销轴2133、第二销轴2134进行拆卸,即可实现第三输送通道213的更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示例性地,在第三输送通道213上还可以设置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驱动装置214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三输送通道213的外壁上,这样当第一驱动装置214驱动弹性件伸长时,第三输送通道213处于第二位置,也就是说,此时第三输送通道213离开开槽2121,第一输送通道211与第二输送通道212断开;当第一驱动装置214驱动弹性件恢复原长时,第三输送通道213处于第一位置,也就是说,此时第三输送通道213嵌入开槽2121,第一输送通道211与第二输送通道212连通,进而有利于螺丝沿第一输送通道211平稳地运动至第二输送通道212。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锁螺丝机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15和第二连接板2212,第二驱动装置215与螺丝旋拧装置22连接;当第三输送通道21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驱动装置215驱动螺丝旋拧装置22朝向第二输送通道212中的螺丝运动并与螺丝抵接。移动杆222为中空结构,移动杆222连接有抽真空装置223,抽真空装置223与移动杆222连接并被配置为对移动杆222抽真空以使移动杆222吸附第二输送通道212中的螺丝。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215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212上,另一端与螺丝旋拧装置22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采用卡接、铆接、焊接、螺栓连接等形式进行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后期拆卸并更换零部件,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栓连接的形式将第二驱动装置215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212连接,另一端与螺丝旋拧装置22进行连接。
优选地,移动杆222设置为中空结构,这样当第一驱动装置214驱动第三输送通道213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驱动装置215带动螺丝旋拧装置22朝向第二输送通道212中的螺丝运动,抽真空装置223开始工作,将移动杆222中的空气抽出,使得移动杆222的中空结构为真空状态,进而能够移动杆222的端部能够吸附螺丝。具体地,移动杆222上开设有开口,抽真空装置223与开口固连,当第二驱动装置215驱动螺丝旋拧装置22运动时,抽真空装置223与移动杆222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进而使得移动杆222的中空结构能够始终保持真空状态,增强移动杆222对螺丝的吸附效果。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锁螺丝机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216,第三驱动装置216与第二驱动装置215通过第一连接杆217连接,且第三驱动装置216通过第一连接板2211与螺丝旋拧装置22固接;当移动杆222吸附螺丝后,第三驱动装置216能驱动螺丝旋拧装置22移动并带动螺丝运动至零部件处。
优选地,为了提高第三驱动装置216与螺丝旋拧装置22连接的紧固性和可靠性,采用第一连接板2211进行固定连接,将第一连接板2211焊接于螺丝旋拧装置22上,通过螺栓将第三驱动装置216旋拧固定于第一连接板2211上,再通过第一连接杆217将第二驱动装置215与第一连接板2211连接,且第一连接杆217中设置有第一弹性件,这样有利于缓冲第三驱动装置216驱动螺丝旋拧装置22运动时的作用力,进而避免第一连接板2211与第二驱动装置215发生碰撞。
进一步地,当第三输送通道213处于第二位置时,首先第二驱动装置215驱动螺丝旋拧装置22运动,抽真空装置223开始工作,进而使得移动杆222将螺丝进行吸附;然后第三驱动装置216驱动螺丝旋拧装置22继续朝向零部件运动,使得螺丝运动至零部件的螺纹孔处,然后电批221驱动移动杆222进行旋拧,从而将螺丝拧紧至零部件的螺纹孔上。这样通过第二驱动装置215和第三驱动装置216分步协同作用,进而将螺丝旋拧至零部件上,这样当锁螺丝机发生故障时,用户只需要通过观察螺丝旋拧装置22的运动状态即可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是某一个驱动装置发生故障,进而能够高效率地排查出故障的来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锁螺丝机还包括夹持件23和第四驱动装置219,夹持件23设置于第二输送通道212靠近零部件的一端,第四驱动装置219能驱动夹持件23打开以供移动杆222通过,以及能驱动夹持件23关闭以封堵第二输送通道212靠近零部件的一端。
优选地,为了避免第二输送通道212被外界的灰尘污染或被杂质堵塞,在第二输送通道212靠近零部件的一端设置夹持件23,第四驱动装置219的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板2212上,另一端与夹持件23连接。当第四驱动装置219朝向零部件方向运动时,夹持件23能打开,这样移动杆222能够带动所吸附的螺丝穿过夹持件23进而到达零部件的螺纹孔处;当移动杆222退回至初始状态时,第四驱动装置219朝向远离零部件的方向运动,进而能够驱动夹持件23关闭,从而封堵第二输送通道212中的螺丝,进而避免螺丝从第二输送通道212中掉落。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23包括两个夹瓣231、开设有两个呈角度的第二长型孔2321的支板232、两个第三销轴233以及两个第四销轴234。支板232的一端铰接于第四驱动装置219的输出端,两个夹瓣231的一端与第二输送通道212外壁连接,另一端通过两个第三销轴233穿设连接于两个第二长型孔2321中;以使第四驱动装置219带动支板232运动实现两个夹瓣231的启闭。第四销轴234穿设于第二输送通道212的外壁上,并连接于夹瓣231,夹瓣231能绕第四销轴234进行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夹瓣231。
示例性地,第四驱动装置219铰接于支板232的一端,两个第三销轴233穿设在第二长型孔2321中,并分别将支板232与两个夹瓣231滑动连接,两个第四销轴234穿设于夹瓣231的另一端,并将夹瓣231与第二输送通道212的外壁转动连接,两个第二长型孔2321呈一定的角度,当第四驱动装置219驱动支板232向零部件的方向运动时,两个呈角度的第二长型孔2321能够对第三销轴233起到一定的导向的作用,进而使得两个第三销轴233沿着两个第二长型孔2321向外侧运动,也就是说,两个夹瓣231分别以两个第四销轴234为旋转支点进行旋转,从而使得第三销轴233能够带动两个夹瓣231打开。此外两个呈角度的第二长型孔2321能够对第三销轴233的运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两个夹瓣231开度过大(例如大于180°)而与第四驱动装置219或第二输送通道212发生碰撞。在支板232上沿零部件方向还设置有倒角,在用户取放零部件时,有利于对用户的手臂皮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电批221与抽真空装置22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杆218,在第二连接杆218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33,第二弹性件33能够对螺丝旋拧装置22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避免螺丝旋拧装置22在运动时与抽真空装置223发生碰撞,进而可以保护抽真空装置223和螺丝旋拧装置22,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优选地,为了能够满足对零部件的不同方向上的螺纹孔进行锁紧螺丝,在本实施例中,选取两台锁螺丝机并水平设置于零部件的两侧,这样能够满足对零部件水平方向的两侧同步进行螺丝锁紧,进而提高了锁紧螺丝的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锁螺丝机还包括结构架24,螺丝输送装置21、螺丝旋拧装置22以及电动机均设置于结构架24上,且在结构架24上还设置有滑动导轨241,这样电动机能够驱动螺丝输送装置21和螺丝旋拧装置22沿滑动导轨241进行移动,进而可以满足对零部件上同一高度的不同位置的螺纹孔进行锁紧螺丝,提高锁螺丝机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如图7所示,优选地,在结构架24上还设置有微调模组242,微调模组242与架构架的底部连接,用于对结构架24进行高度调节,进而保证螺丝输送装置21和螺丝旋拧装置22能够准确高效地对零部件上的螺纹孔进行螺丝锁紧,提高锁螺丝机的通用性。示例性地,微调模组242包括微调手柄2421和显示仪表,用户能够手握微调手柄2421,根据零部件上螺纹孔的位置高度缓慢调节结构架24的高度,并通过显示仪表确定调节的高度是否准确。微调手柄2421和显示仪表的设置使得用户可以实时地掌握结构的高度,并通过微调手柄2421快速准确地调节结构架24高度,进而提高锁螺丝机的工作效率。
如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该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包括传动装置、压头31、活动块311和第一弹性件。其中,压头31能够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于架体1往复运动;活动块311部分置于压头31内;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压头31,另一端连接于活动块311,第一弹性件能够使活动块311脱出压头31。
进一步地,压头31上设置有凹陷部312,示例性地,凹陷部312可以设置为圆弧形、正方形、矩形等形状,也就是说,只要凹陷部312可以与零部件的表面贴合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凹陷部312设置为圆弧形,且凹陷部312包覆于零部件的至少部分,当传动装置驱动压头31朝向零部件运动时,压头31上的凹陷部312将零部件包覆,进而零部件接触并挤压活动块311,第一弹性件收缩,使活动块311运动至压头31内部,这样压头31可以对零部件进行固定夹持,以便于用户对零部件进行锁紧螺丝等其他工序的操作;当锁紧螺丝等其他工序结束后,传动装置驱动压头31向远离零部件的方向运动,此时第一弹性件伸长并将零部件“顶出”,避免零部件依旧嵌设在凹陷部312处随着压头31一起运动。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为2N/mm-10N/mm,例如可以选取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为2N/mm、5N/mm、7.5N/mm、10N/mm等。
如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还包括第一板件32和第一连接柱35,第一连接柱35的一端穿过第一板件32并与压头31固接;且第一板件32与压头3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33。同时,第一连接柱35的另一端套设有限位件351。
优选地,多个第二弹性件33等间距地设置于第一板件32与压头31之间,且第一板件32可以与架体1连接,传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板件32和压头31一起往复运动,当传动装置驱动第一板件32和压头31朝向零部件下压运动时,第二弹性件33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避免第一板件32与压头31发生碰撞,延长压合脱料机构的使用寿命。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取第二弹性件33的弹性系数为50N/mm-200N/mm,例如可以选取第二弹性件33的弹性系数为50N/mm、80N/mm、100N/mm、150N/mm、200N/mm等。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柱35能够增强压头31与第一板件3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第一连接柱35能够对第一板件32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进而有利于第一板件32相对于第一连接柱35进行运动。限位件351套设在连接柱远离压头31的另一端,当压头31与第一板件32往复运动时,限位件351能够对第一板件3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第一板件32在第二弹性件33的作用下运动而脱离第一连接柱35。具体地,限位件35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形式与第一连接柱35连接。
如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还包括第二板件34,第二板件34与第一板件32通过第二连接柱36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二连接柱36有利于提高第一板件32与第二板件34的稳固性,使得在传动装置驱动压头31运动时,第一板件32和第二板件34能够保证相对静止,同时,第二连接柱36为4根,这样有利于提高第二板件34与第一板件32连接的稳定性;第一连接柱35也为4根,进而使得第一板件32在相对压头31运动时,能够避免第一板件32不发生侧移或倾斜等危险状况,使第一板件32的受力更加均匀。
如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件32上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321,以使压力检测装置321能够检测第二弹性件33所受压力。
进一步地,压力检测装置321与第二弹性件33电连接,压力检测装置321用于实时检测第二弹性件33所受的压力,以控制第二弹性件33所受的压力在一定范围内。第一板件32所受到的压力传递至第二弹性件33,然后第二弹性件33将这部分压力传递至压头31,进而压头31能够将零部件进行固定夹持,提高零部件的稳定性能。当第二弹性件33所受压力过大时,第二弹性件33将失去弹性,进而无法恢复原长,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出现第一板件32与压头31挤压而发生碰撞的风险,进而损坏第一板件32和/或压头31;当第二弹性件33所受压力过小时,这样压头31受到的压力也就很小,从而使得压头31无法对零部件实现固定。
示例性地,第二弹性件33所承受的压力范围为250N-1000N,当第二弹性件33所承受的压力小于250N时,由于压力太小,压头31无法对零部件进行牢固地固定,进而使得在锁紧螺丝等工序时,零部件发生滑移等现象,导致螺丝无法准确锁紧至零部件上,甚至会使得零部件发生报废;当第二弹性件33所承受的压力大于1000N时,由于所受到的压力过大,第二弹性件33会失去弹性形变的能力,进而使得第二弹性件33无法恢复原长,导致第一板件32与压头31发生碰撞,甚至损坏压头31和零部件。因此通过压力检测装置321实时检测第二弹性件33所受到的压力,进而将压力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有利于保证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正常、稳定运行,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头31设置有凹陷部312,沿第一方向凹陷部312和活动块311的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313。
进一步地,绝缘层313采用防静电的POM(POM,聚甲醛)材质,这样当零部件接触并挤压活动块311时,零部件能够始终与绝缘层313接触,进而保护了零部件,避免零部件受到压合脱料机构中的弱电流而影响零部件内部电路板的稳定性,从而通过在凹陷部312和活动块311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313,能够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载具模组4用于放置待锁紧螺丝的零部件,载具模组4主要包括载台41、本体42、传感器43以及侧板44。其中,本体42安装于载台41上,且本体42上设置有凹槽421,凹槽421用于放置零部件;传感器43能够检测到本体42上放置有零部件;侧板44为两个,且两个侧板44正对设置在本体42上,两个侧板44上均开设有正对零部件上的螺纹孔的穿孔441,穿孔441用于供待锁紧的螺丝穿过。
载具模组4设置于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的正下方,这样使得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在相对于架体1运动时,压头31以及压头31中的活动块311能够与载具模组4中的本体42配合,进而能够一起对零部件进行固定,提高零部件的稳定性能。螺丝驱动模组2对称设置于载具模组4的两侧,且螺丝旋拧模组22中的移动杆222能够穿过本体42的侧板44上的穿孔441,这样使得移动杆222能够带动着螺丝顺利穿过穿孔441进而锁紧至零部件上,从而避免螺丝或移动杆222与侧板44发生碰撞而造成设备故障。
优选地,可以根据零部件的形状,本体42上的凹槽421能够设置成圆弧形、矩形、正方形等形状,用户将零部件放置在本体42上的凹槽421中,零部件上的螺丝孔位于零部件的两侧,然后当传感器43检测到本体42上放置有零部件时,传感器43能够将信号传递至螺丝驱动模组2,螺丝驱动模组2驱动螺丝向零部件运动,并将螺丝锁紧至螺丝孔中。同时,在靠近螺丝孔的两侧设置有两个侧板44,且两个侧板44上开设有便于螺丝穿过的穿孔441,设置两个侧板44有利于对零部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图10-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侧板44远离本体42的一侧设置有外倒角442。
优选地,外倒角442能够对用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示例性地,当用户取放零部件时,如果用户不小心与侧板44发生摩擦,这样由于外倒角442具有圆滑的曲面,从而可以降低用户手臂发生创伤的风险,起到保护用户的作用。同时,用户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在侧板44上设置成外圆角,或者其他有利于保护用户手臂的形状。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体42上设置有两个缺口部422,且两个缺口部422正对设置。
具体地,两个缺口部422有利于用户更加方便地取放零部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用户对同一个零部件多次取放时,零部件与凹槽421内壁不断摩擦导致零部件受损的风险。缺口部422还可以设置为矩形、倒梯形、圆弧形等形状。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载具模组4还包括底板45,底板45与本体42远离侧板44的一侧连接。具体地,底板45与载台41连接,且底板45有利于提高载具模组4的稳定性,使得在锁紧螺丝的过程中,载具模组4所受到的应力能够由本体42传输至底板45上,进而底板45将此应力分摊在载台41上,提高载具模组4的强度和稳定性能。此外,沿载台41方向底板45的表面积大于本体42的表面积,这样有利于本体42的应力分摊在载台41上,减少零部件受损的风险。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载具模组4还包括螺栓,且本体4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423,螺栓能够穿过第一安装孔423以将本体42与底板45固接。且底板45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24,螺栓能够穿过第二安装孔424以将底板45与载台41固接。
示例性地,为了便于底板45与本体42及载台41之间的连接,将螺栓穿设于第一安装孔423并固定连接于本体42与底板45,同时将螺栓也穿设于第二安装孔424并固定连接底板45与载台41之间,这样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载具模组4的稳定性。优选地,第一安装孔423沿零部件的轴向方向对称设置在本体42上,第二安装孔424沿零部件的轴向方向对称设置在底板45上,这样在螺栓拧紧至第一安装孔423和第二安装孔424时,有利于平衡第一安装孔423和第二安装孔424的受力情况,进而能够平衡载具模组4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提高载具模组4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凹槽421的表面还设置有绝缘层313。
进一步地,绝缘层313采用防静电的POM(POM,聚甲醛)材质,这样当零部件放置在凹槽421时,零部件能够始终与绝缘层313接触,进而保护了零部件,避免零部件受到压合脱料机构或载具中的弱电流而影响零部件内部电路板的稳定性,从而通过在凹槽421的表面设置绝缘层313,能够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载具模组4还包括启动开关46,启动开关46与驱动装置电连接,且启动开关46设置为两个,两个启动开关46设置于传感器43的两侧,当两个启动开关46同时被按压时,驱动装置可带动螺丝对零部件进行锁紧。
示例性地,两个启动开关46设置在载台41上,且两个启动开关46相距0.5m-1.5m的距离,这样用户只能通过双手同时按压启动开关46,然后驱动装置才能驱动螺丝对零部件进行锁紧。这样保护了用户的手臂,避免用户使用单手进行操作,降低了用户受伤的风险。同时在载台41上还设置有急停按钮47,急停按钮47与总电源电连接,当发生意外时,用户能够迅速拍下急停按钮47使得整个驱动装置停止工作,以便于用户处理突发意外情况。
优选地,在启动开关46与本体42之间还可以设置光栅,且光栅与驱动装置电连接,当用户不小心将手臂或其他部件伸入本体42方向时,即光栅的通路被阻挡后,光栅能够将此信号传送至驱动装置,并及时关闭驱动装置,直至用户将手臂或其他部件移出本体42方向时,此时光栅通路连通,光栅将此信号传送至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开始正常运转。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锁螺丝机还包括箱体5,箱体5设置于锁螺丝机的四周,箱体5能够对锁螺丝机以及用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锁螺丝机内部,同时也可以避免用户不小心将手臂伸向锁螺丝机内部而造成伤害。箱体5上设置有警报灯51,当锁螺丝机发生故障时,警报灯51亮起,进而能够使得用户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提高锁螺丝机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当用户需要对零部件进行螺丝锁紧时,用户首先将零部件放置于载具模组4上的本体42的凹槽421中,然后双手同时按压两个启动开关46,此时箱体5上的光栅打开,传感器43检测到本体42上放置有零部件,随后传动装置带动压合脱料结构模组3沿着架体1进行运动,进而使得压头31与本体42配合固定所述零部件,此时第一弹性件收缩,活动块311被零部件推动进而缩回至压头31中,这样通过载具模组4中的本体42以及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中的压头31的协同作用一起将零部件进行固定,提高零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装置214驱动第三输送通道213运动,使得第三输送通道213处于第一位置,也就是说此时第三输送通道213将第一输送通道211和第二输送通道212连通,送料装置通过吹气将螺丝输送到第一输送通道211,由于第一输送通道211和第二输送通道212具有一定的夹角,此时螺丝受到重力以及送料装置吹气的推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螺丝从第一输送通道211沿着第三输送通道213运动至第二输送通道212中;然后第一驱动装置214驱动第一销轴2133在第一长型孔2132中沿远离零部件方向运动,促使第三输送通道213围绕着第二销轴2134旋转,进而使得第三输送通道213位于第二位置,也就是说此时第三输送通道213将第一输送通道211和第二输送通道212断开;然后,第二驱动装置215驱动螺丝旋拧装置22向零部件的方向进行运动,使得移动杆222与第二输送通道212中的螺丝抵接,与此同时,抽真空装置223开始工作,使得中空的移动杆222能够将螺丝牢固地吸附;然后,第四驱动装置219驱动支板向零部件的方向运动,以使夹瓣231围绕着第四销轴234转动,也就是说,此时夹瓣231处于打开状态;再然后,第三驱动装置216驱动螺丝旋拧装置22继续朝向零部件的方向运动,此时移动杆222带动着吸附的螺丝部分穿过第二输送通道212,进而穿过夹瓣231,然后穿过载具模组4上的侧板44的穿孔441,将螺丝与零部件上的螺纹孔进行抵接,与此同时螺丝旋拧装置22中的电批221通过驱动移动杆222旋转,进而使得螺丝锁紧至零部件上的螺纹孔中。至此,锁螺丝机完成了对零部件螺丝锁紧的全部过程。
再进一步地,当零部件锁紧螺丝后,首先第三驱动装置216驱动螺丝旋拧装置22退回至初始位置,也就是说,此时移动端的前端部缩回至夹瓣231远离零部件的一端处;然后第四驱动装置219驱动夹瓣231关闭,第一驱动装置214驱动螺丝旋拧装置22继续退回,进而使得移动杆222的前端部位于第二输送通道212中;然后传动装置沿着远离零部件的方向运动,此时第一弹性件恢复原长将活动块311脱出,活动块311对零部件施加一个推力,以使零部件能够稳固地处于本体42上,避免零部件随压头31一起运动;然后光栅关闭,用户可以通过本体42上的缺口部422将零部件取出,进而用户能够继续放置其他零部件,以对零部件进行螺丝锁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锁螺丝机,用于将螺丝锁紧至零部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螺丝机包括:
架体(1);
载具模组(4),所述载具模组(4)设置于所述架体(1)上,所述载具模组(4)用于放置所述零部件;
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所述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架体(1)上,用于与所述载具模组(4)配合固定所述零部件以及对锁螺丝后的所述零部件进行脱料;且所述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位于所述载具模组(4)的正上方;
螺丝驱动模组(2),所述螺丝驱动模组(2)设置于所述架体(1)上,所述螺丝驱动模组(2)能将所述螺丝旋转并锁紧至所述零部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螺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驱动模组(2)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螺丝驱动模组(2)对称设置于所述载具模组(4)的两侧,以使所述螺丝驱动模组(2)能将所述螺丝同步锁紧至所述零部件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螺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驱动模组(2)包括螺丝输送装置(21)和螺丝旋拧装置(22),其中:
所述螺丝输送装置(21)包括第一输送通道(211)和第二输送通道(212),所述第一输送通道(211)内的所述螺丝能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通道(212)内;
所述螺丝旋拧装置(22)包括电批(221)以及连接于所述电批(221)输出端的移动杆(222),所述第二输送通道(212)内的所述螺丝能置于所述移动杆(222)的端部,所述电批(221)能带动所述移动杆(222)移动并旋转,以使得所述螺丝随所述移动杆(222)旋转并锁紧至所述零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螺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输送装置(21)还包括第三输送通道(213)和第一驱动装置(21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4)能驱动所述第三输送通道(213)运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所述第三输送通道(21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输送通道(213)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输送通道(211)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212);当所述第三输送通道(21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输送通道(213)远离所述第二输送通道(212)且断开所述第一输送通道(211)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212)之间的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螺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通道(212)设置有开槽(2121);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4)能够驱动所述第三输送通道(213)嵌入所述开槽(2121),以连通所述第一输送通道(211)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2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螺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213)还包括开设有第一长型孔(2132)的支架(2131)、第一销轴(2133)和第二销轴(2134);
所述支架(213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21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销轴(213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长型孔(2132)内,所述第二销轴(2134)穿设于所述第三输送通道(213)并与所述第一输送通道(211)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螺丝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15),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15)与所述螺丝旋拧装置(22)连接;
当所述第三输送通道(21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15)驱动所述螺丝旋拧装置(22)朝向所述第二输送通道(212)中的所述螺丝运动并与所述螺丝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螺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包括:
传动装置,
压头(31),所述压头(31)能够在所述传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架体(1)往复运动;
活动块(311),所述活动块(311)部分置于所述压头(31)内;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头(3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块(311),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使所述活动块(311)脱出所述压头(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螺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脱料机构模组(3)还包括第一板件(32)和第一连接柱(35),所述第一连接柱(35)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板件(32)并与所述压头(31)固接;且所述第一板件(32)与所述压头(3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螺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模组(4)包括:
载台(41);
本体(42),所述本体(42)安装于所述载台(41)上,且所述本体(42)上设置有凹槽(421),所述凹槽(421)用于放置所述零部件;
传感器(43),所述传感器(43)能够检测到所述本体(42)上放置有零部件;
侧板(44),所述侧板(44)为两个,且两个所述侧板(44)正对设置在所述本体(42)上,两个所述侧板(44)上均开设有正对所述零部件上的螺纹孔的穿孔(441),所述穿孔(441)用于供待锁紧的所述螺丝穿过。
CN202121587706.4U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锁螺丝机 Active CN215146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7706.4U CN215146569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锁螺丝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7706.4U CN215146569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锁螺丝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46569U true CN215146569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4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87706.4U Active CN215146569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锁螺丝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46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39481B2 (en) Pavement breaker
CN112276550B (zh) 一种用于导电pad的装配设备
CN215146569U (zh) 一种锁螺丝机
CN113102274A (zh) 一种断路器检测系统
KR102119630B1 (ko) 인쇄회로기판용 클램프 장치
CN113414579A (zh) 一种锁螺丝机
CN102653098A (zh) 插件机头部手爪联动机构
CN107732569B (zh) 一种辅助插拔插头机器人
CN107910728B (zh) 插座全自动装配工作台
CN113843433A (zh) 一种管道自动钻孔装置
CN210465162U (zh) 一种钢筋弯曲试验机
JPH07186126A (ja) 型枠締結用ねじ部材の締緩装置
CN115055956A (zh) 一种螺栓拆卸回收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115421025B (zh) 一种飞针测试机检测用可调式夹持输料一体机
CN110149767B (zh) 一种插件装置
CN109193020B (zh) 电芯安装设备
CN112318535A (zh) 夹取装置
CN111136666A (zh) 更加安全的自动机械手
CN108656439B (zh) 剪切设备
CN108857384B (zh) 一种取料机构及装配组件自动装配装置
CN217126183U (zh) 夹持装置
TWI829466B (zh) 電池托盤架之拘束設備
CN113933036B (zh) 一种小规格螺栓破坏扭矩测试设备
CN215146432U (zh) 一种全自动锁螺丝机
CN116921265B (zh) 一种防爆电机用外壳密封性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