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12780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12780U
CN215112780U CN202120849641.XU CN202120849641U CN215112780U CN 215112780 U CN215112780 U CN 215112780U CN 202120849641 U CN202120849641 U CN 202120849641U CN 215112780 U CN215112780 U CN 215112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cooking appliance
detected
le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496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旋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496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12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12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12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电陶炉处于无锅状态时浪费电力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该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加热件(4),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脚(2),至少一个所述支脚(2)上设置有锅具检测装置(3);所述锅具检测装置(3)和所述加热件(4)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烹饪器具能够进行无锅状态检测,降低烹饪器具的能源损耗,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厨具,用于烹煮食物。常用的烹饪器具包括电磁炉、电陶炉、电炒锅和电炖锅等,其中电陶炉以加热温度高和不挑锅的优点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采用电热辐射加热的原理进行加热,使得电陶炉能够适用于各种锅具。目前,电陶炉主要包括发热盘和面板,发热盘位于面板之下且周侧与面板密封连接,通过发热盘中的发热丝发热产生热量,从而对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电陶炉产品表面高温可高达600℃左右,现有电陶炉在无人值守处于无锅状态时并无特殊防护,仍依照电陶炉先前的设定模式继续工作。
然而,目前的电陶炉处于无锅状态时,不仅会浪费电力,而且高温辐射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使烹饪器具能够进行无锅状态检测,降低烹饪器具的能源损耗,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加热件,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脚,至少一个支脚上设置有锅具检测装置;锅具检测装置和加热件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支脚,使得烹饪器具的支脚在有锅和无锅时,分别具有不同的状态,通过在支脚上设置锅具检测装置,能够使锅具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到支脚的状态,根据支脚的状态可以准确识别烹饪器具的无锅状态,使得烹饪器具在无锅状态可以停止加热件工作,避免浪费电力和高温辐射产生火灾,降低烹饪器具的能源损耗,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支脚包括可伸缩支脚,锅具检测装置设置在可伸缩支脚上。
这样可以使支脚通过可伸缩来实现不同的状态,并且锅具检测装置根据支脚的伸缩状态进行无锅和有锅的状态检测。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可伸缩支脚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设置在壳体上,活动部相对壳体上的固定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锅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件和待检测件,检测件检测待检测件的位置信息。
检测件设置在固定部上,待检测件设置在活动部上。
这样通过活动部带动待检测件相对于壳体运动,检测件和固定部相对于壳体静止,检测件检测待检测件的位置信息,就可以获取有锅或无锅的状态。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可伸缩支脚包括支脚支架和支脚本体,支脚支架形成固定部,支脚本体形成活动部。
检测件设置在支脚支架上,待检测件设置在支脚本体上,支脚本体带动待检测件相对检测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这样具体通过支脚支架和支脚本体分别固定检测件和待检测件。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待检测件包括待检测部和连接杆,待检测部和连接杆连接,检测件检测待检测部的位置信息。
连接杆设置在支脚本体上。
这样可以使检测件检测待检测部的位置信息,连接杆连接在支脚本体上,不仅便于待检测件随着支脚本体运动,而且便于检测件检测待检测件。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支脚支架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位于容置腔内。
安装部具有缺口,缺口沿竖直方向延伸,待检测部位于缺口内,并沿缺口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安装部上靠近缺口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与缺口连通。
检测件设置在安装槽内。
设置缺口可以使待检测部具有活动空间,设置安装槽可以方便检测件安装,安装槽与缺口连通便于检测件及时检测到待检测部的位置信息。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支脚支架包括装配部,装配部和安装部连接,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通孔,装配部穿设在通孔上。
装配部具有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柱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至少部分连接杆穿设第一安装孔与支脚本体连接。
设置第一安装腔和第一安装柱可以便于支脚本体与装配部和待检测件连接。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支脚本体的第一端伸入第一安装腔内,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安装腔的内壁面和支脚本体的第一端。
这样通过设置弹性件使支脚支架和支脚本体弹性连接,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便于支脚支架和支脚本体相对运动,使支脚具有可伸缩性能。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支脚本体的第一端具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支脚本体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连接第二安装柱和连接杆。
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套设在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上。
支脚本体还包括脚垫,脚垫设置在支脚本体的第二端上。
通过设置紧固件方便支脚本体和待检测件的装配,设置弹簧便于弹性件安装在支脚本体和待检测件之间,设置脚垫可以避免磨损支脚本体。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支脚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一安装腔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距。
待检测部的中心和检测件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第一间距等于第二间距。
设置第一间距可以使可伸缩支脚具有活动行程,第一间距等于第二间距可以使待检测部和支脚本体具有相同的活动行程,便于待检测部和支脚本体配合。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第一间距的长度介于0.5-5mm。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烹饪器具晃动尽量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可伸缩支脚的伸缩量能够响应烹饪器具净重或烹饪器具和锅具总重。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待检测件还包括止挡部,止挡部设置在连接杆上,止挡部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具有止挡面,止挡面和装配部的上表面抵接。
这样通过止挡部一方面防止弹簧的弹性作用将装配部顶起,另一方面也可以间接限定支脚本体的活动行程,且防止支脚本体从支脚支架上脱落。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壳体包括面板、中框和下盖,中框连接面板和下盖,面板、中框和下盖共同围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控制板,控制板和锅具检测装置电性连接。
多个支脚设置在下盖上,支脚支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装配部上,连接部连接支脚支架和下盖。
这样可以通过连接部将支脚支架与下盖连接并且方便支脚支架拆卸。
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可选的是,烹饪器具为方形,支脚为四个,四个支脚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下盖的四个拐角处。
烹饪器具具有第一侧边,面板上的加热面靠近第一侧边设置,四个支脚中包括两个可伸缩支脚,两个可伸缩支脚均靠近第一侧边设置。
这样可以使可伸缩支脚受力均匀且烹饪器具晃动尽量小,提高烹饪器具的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下盖、加热件、控制板和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下盖、加热件、控制板和支脚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的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锅具检测装置第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锅具检测装置第二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烹饪器具;
1-壳体;
11-面板;
12-中框;
13-下盖;
14-第一侧边;
15-加热面;
2-支脚;
21-可伸缩支脚;
211-支脚支架;
2111-安装部;
2112-缺口;
2113-安装槽;
2114-装配部;
2115-第一安装腔;
2116-第一安装柱;
2117-连接部;
212-支脚本体;
2121-第二安装腔;
2122-第二安装柱;
2123-紧固件;
2124-脚垫;
213-弹簧;
22-普通支脚;
3-锅具检测装置;
31-检测件;
32-待检测件;
321-待检测部;
322-连接杆;
323-止挡部;
4-加热件;
5-控制板;
6-操作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家电技术领域,烹饪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厨具,用于烹煮食物。常用的烹饪器具包括电磁炉、电陶炉、电炒锅和电炖锅等,其中电陶炉以加热温度高和不挑锅的优点得到消费者的喜爱。由于采用电热辐射加热的原理进行加热,使得电陶炉能够适用于各种锅具。目前,电陶炉主要包括发热盘和面板,发热盘位于面板之下且周侧与面板密封连接,通过发热盘中的发热丝发热产生热量,从而对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进行加热。电陶炉产品表面高温可高达600℃左右,现有电陶炉在无人值守处于无锅状态时并无特殊防护,仍依照电陶炉先前的设定模式继续工作。然而,目前的电陶炉处于无锅状态时,不仅会浪费电力,而且由于没有锅具吸收热量,烹饪器具的高温辐射烘烤会破坏周围物体甚至可能引起火灾。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支脚,使得烹饪器具的支脚在有锅和无锅时,分别具有不同的状态,通过在支脚上设置锅具检测装置,能够使锅具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到支脚的状态,根据支脚的状态可以准确识别烹饪器具的无锅状态,使得烹饪器具在无锅状态可以停止加热件工作,避免浪费电力和高温辐射产生火灾,降低烹饪器具的能源损耗,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下盖、加热件、控制板和支脚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下盖、加热件、控制板和支脚的爆炸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的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锅具检测装置第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锅具检测装置第二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100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具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加热件4,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脚2,至少一个支脚2上设置有锅具检测装置3,锅具检测装置3和加热件4电性连接。
通过设置支脚2,使得烹饪器具100的支脚2在有锅和无锅时,分别具有不同的状态,通过在支脚2上设置锅具检测装置3,能够使锅具检测装置3实时检测到支脚2的状态,根据支脚2的状态可以准确识别烹饪器具100的无锅状态,使得烹饪器具100在无锅状态可以停止加热件4工作,避免浪费电力和高温辐射产生火灾,降低烹饪器具100的能源损耗,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
具体的,支脚2包括可伸缩支脚21,这样可以使支脚2通过可伸缩来实现不同的状态,将锅具检测装置3设置在可伸缩支脚21上,可以使锅具检测装置3根据支脚2的伸缩状态进行无锅和有锅的状态检测。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可伸缩支脚21可以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可以设置在壳体1上,活动部相对壳体1上的固定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锅具检测装置3可以包括检测件31和待检测件32,检测件31检测待检测件32的位置信息。检测件31可以设置在固定部上,待检测可以件设置在活动部上。这样通过活动部带动待检测件32相对壳体1运动,检测件31和固定部相对壳体1静止,检测件31检测待检测件32的位置信息,就可以获取有锅或无锅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活动部“活动”,固定部“固定”,均是以壳体1为参照物进行说明,即相对于壳体1的运动状态。
具体的,如图5所示,可伸缩支脚21包括支脚支架211和支脚本体212,支脚支架211形成固定部,支脚本体212形成活动部。检测件31设置在支脚支架211上,待检测件32设置在支脚本体212上,支脚本体212带动待检测件32相对检测件31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这样具体通过支脚支架211和支脚本体212分别固定检测件31和待检测件32。
具体的,待检测件32可以包括待检测部321和连接杆322,待检测部321和连接杆322连接,检测件31检测待检测部321的位置信息。连接杆322设置在支脚本体212上。这样可以使检测件31检测待检测部321的位置信息,连接杆322连接在支脚本体212上,不仅便于待检测件32随着支脚本体212运动,而且便于检测件31检测待检测件32。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支脚支架211可以包括安装部2111,安装部2111位于容置腔内。安装部2111具有缺口2112,缺口2112沿竖直方向延伸,待检测部321位于缺口2112内,并沿缺口2112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设置缺口2112可以使待检测部321具有活动空间。安装部2111上靠近缺口2112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槽2113,安装槽2113与缺口2112连通,检测件31可以设置在安装槽2113内。设置安装槽2113可以方便检测件31安装,安装槽2113与缺口2112连通便于检测件31及时检测到待检测部321的位置信息。
具体的,支脚支架211可以包括装配部2114,装配部2114和安装部2111连接,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通孔,装配部2114穿设在通孔上。装配部2114的主要作用是与支脚本体212和弹性件进行装配。装配部2114可以具有第一安装腔2115,第一安装腔2115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柱2116,第一安装柱2116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至少部分连接杆322穿设第一安装孔与支脚本体212连接。设置第一安装腔2115和第一安装柱2116可以便于支脚本体212与装配部2114和待检测件32连接。
具体的,支脚本体212的第一端伸入第一安装腔2115内,第一安装腔2115内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安装腔2115的内壁面和支脚本体212的第一端。这样通过设置弹性件使支脚支架211和支脚本体212弹性连接,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可以便于支脚支架211和支脚本体212相对运动,使支脚2具有可伸缩性能。
具体的,支脚本体212的第一端具有第二安装腔2121,第二安装腔2121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柱2122,支脚本体212还包括紧固件2123,紧固件2123连接第二安装柱2122和连接杆322。通过设置紧固件2123方便支脚本体212和待检测件32的装配,紧固件2123具体可以是螺栓、螺钉或螺柱。弹性件可以为弹簧213,设置弹簧213便于弹性件安装在支脚本体212和待检测件32之间,弹簧213可以套设在第一安装柱2116和第二安装柱2122上。支脚本体212还包括脚垫2124,脚垫2124设置在支脚本体212的第二端上,设置脚垫2124可以避免磨损支脚本体212。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支脚本体212的第一端和第一安装腔2115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图7中,L表示第一间距。待检测部321的中心和检测件31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可以等于第二间距。设置第一间距可以使可伸缩支脚21具有活动行程,第一间距等于第二间距可以使待检测部321和支脚本体212具有相同的活动行程,便于待检测部321和支脚本体212相互配合。当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均为零时,表明支脚本体212和第一安装腔2115的内壁面抵接,待检测件32和检测件31也均处于预设位置。
具体的,第一间距的长度介于0.5-5mm,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烹饪器具100晃动尽量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可伸缩支脚21的伸缩量能够响应烹饪器具100净重或烹饪器具100和锅具总重。其中,第一间距具体可以是0.5mm、3mm、5mm,优选2mm,当第一间距小于0.5mm,可伸缩支脚21的的伸缩行程太短,弹簧213存在误差,易使锅具检测装置3检测不准确,当第一间距大于5mm,可伸缩支脚21的伸缩行程太长,易使烹饪器具100晃动较大,影响烹饪器具100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待检测件32还包括止挡部323,止挡部323设置在连接杆322上,止挡部323靠近连接杆322的一侧具有止挡面,止挡面和装配部2114的上表面抵接。这样通过止挡部323一方面能够限制弹簧213的弹性作用将装配部2114顶起,另一方面也可以间接限定支脚本体212的活动行程,且防止支脚本体212从支脚支架211上脱落。
具体的,壳体1可以包括面板11、中框12和下盖13,中框12连接面板11和下盖13,面板11、中框12和下盖13共同围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控制板5,控制板5和锅具检测装置3电性连接,这样控制板5和锅具检测装置3可以共同控制加热件4的工作。多个支脚2均设置在下盖13上,支脚支架211还包括连接部2117,连接部2117设置在装配部2114上,连接部2117连接支脚支架211和下盖13,进一步地,连接部2117可以和装配部2114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这样可以通过连接部2117将支脚支架211与下盖13连接并且方便支脚支架211拆卸。
具体的,烹饪器具100为方形,支脚2为四个,四个支脚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下盖13的四个拐角处。烹饪器具100具有第一侧边14,面板11上的加热面15靠近第一侧边14设置,四个支脚2中包括两个可伸缩支脚21,两个可伸缩支脚21均靠近第一侧边14设置,另外两个支脚为普通支脚22,设置在第一侧边14的相对另一侧。再进一步地,锅具检测装置3只设置在两个可伸缩支脚21的其中一个上。这样可以使可伸缩支脚21受力均匀且烹饪器具100晃动尽量小,提高烹饪器具100的支撑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7为锅具检测装置3的第一种状态,烹饪器具100的支脚2放置在操作台面6上,烹饪器具100的面板11上没有放置锅具,此时,弹簧213处于最大活动状态,止挡部323的止挡面和装配部2114的上表面抵接,待检测件32的待检测部321处于检测件31的检测范围之外,这时检测件31可以判断烹饪器具100处于无锅状态。图8为锅具检测装置3的第二种状态,即烹饪器具100的面板11上放置锅具,或者锅具重量较小,此时支脚本体212的第一端和第一安装腔2115的内壁面没有抵接,弹簧213起主要支撑作用,这时,待检测件32的待检测部321一部分处于检测件31的检测范围内,检测件31可以检测到待检测部321的位置信息,检测件31可以判断烹饪器具100处于无锅状态。图6为锅具检测装置3的第三种状态,即烹饪器具100的面板11上放置锅具,此时支脚本体212的第一端和第一安装腔2115的内壁面抵接,弹簧213和支脚本体212共同起支撑作用,这时,待检测件32的待检测部321完全处于检测件31的检测范围内,检测件31可以检测到待检测部321的位置信息,检测件31可以判断烹饪器具100处于无锅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件31可以是光电开关,它是利用待检测件32对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同步回路接通电路,从而待检测件32的有无。光电开关具有延时、展宽、外同步、抗相互干扰、可靠性高、工作区域稳定和自诊断等智能化功能。它所使用的冷光源有红外光、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等,可非接触,无损伤地迅速和控制各种固体、液体、透明体、黑体、柔软体和烟雾等物质的状态和动作。光电开关具有体积小、功能多、寿命长、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检测距离远以及抗光、电、磁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本实施例对检测件31的具体设置方式不作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加热件(4),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支脚(2),至少一个所述支脚(2)上设置有锅具检测装置(3);所述锅具检测装置(3)和所述加热件(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2)包括可伸缩支脚(21),所述锅具检测装置(3)设置在所述可伸缩支脚(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支脚(21)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活动部相对所述壳体(1)上的所述固定部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锅具检测装置(3)包括检测件(31)和待检测件(32),所述检测件(31)检测所述待检测件(32)的位置信息;
所述检测件(31)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待检测件(32)设置在所述活动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支脚(21)包括支脚支架(211)和支脚本体(212),所述支脚支架(211)形成所述固定部,所述支脚本体(212)形成所述活动部;
所述检测件(31)设置在所述支脚支架(211)上,所述待检测件(32)设置在所述支脚本体(212)上,所述支脚本体(212)带动所述待检测件(32)相对所述检测件(31)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件(32)包括待检测部(321)和连接杆(322),所述待检测部(321)和所述连接杆(322)连接,所述检测件(31)检测所述待检测部(321)的位置信息;
所述连接杆(322)设置在所述支脚本体(2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支架(211)包括安装部(2111),所述安装部(2111)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安装部(2111)具有缺口(2112),所述缺口(2112)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待检测部(321)位于所述缺口(2112)内,并沿所述缺口(2112)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安装部(2111)上靠近所述缺口(2112)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槽(2113),所述安装槽(2113)与所述缺口(2112)连通;
所述检测件(3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11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支架(211)包括装配部(2114),所述装配部(2114)和所述安装部(2111)连接,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装配部(2114)穿设在所述通孔上;
所述装配部(2114)具有第一安装腔(2115),所述第一安装腔(2115)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柱(2116),所述第一安装柱(2116)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连接杆(322)穿设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支脚本体(21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本体(212)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2115)内,所述第一安装腔(2115)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安装腔(2115)的内壁面和所述支脚本体(212)的第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本体(212)的第一端具有第二安装腔(2121),所述第二安装腔(2121)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柱(2122),所述支脚本体(212)还包括紧固件(2123),所述紧固件(2123)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柱(2122)和所述连接杆(322);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213),所述弹簧(213)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柱(2116)和所述第二安装柱(2122)上;
所述支脚本体(212)还包括脚垫(2124),所述脚垫(2124)设置在所述支脚本体(212)的第二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本体(21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安装腔(2115)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距;
所述待检测部(321)的中心和所述检测件(31)的中心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所述第一间距等于所述第二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的长度介于0.5-5mm。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件(32)还包括止挡部(323),所述止挡部(323)设置在所述连接杆(322)上,所述止挡部(323)靠近所述连接杆(322)的一侧具有止挡面,所述止挡面和所述装配部(2114)的上表面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面板(11)、中框(12)和下盖(13),所述中框(12)连接所述面板(11)和所述下盖(13),所述面板(11)、所述中框(12)和所述下盖(13)共同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控制板(5),所述控制板(5)和所述锅具检测装置(3)电性连接;
多个所述支脚(2)设置在所述下盖(13)上,所述支脚支架(211)还包括连接部(2117),所述连接部(2117)设置在所述装配部(2114)上,所述连接部(2117)连接所述支脚支架(211)和所述下盖(1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方形,所述支脚(2)为四个,四个所述支脚(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下盖(13)的四个拐角处;
所述烹饪器具具有第一侧边(14),所述面板(11)上的加热面(15)靠近所述第一侧边(14)设置,四个所述支脚(2)中包括两个所述可伸缩支脚(21),两个所述可伸缩支脚(21)均靠近所述第一侧边(14)设置。
CN202120849641.XU 2021-04-23 2021-04-23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112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9641.XU CN215112780U (zh) 2021-04-23 2021-04-23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9641.XU CN215112780U (zh) 2021-04-23 2021-04-23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12780U true CN215112780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71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49641.XU Active CN215112780U (zh) 2021-04-23 2021-04-23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12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19969U (zh) 一种多功能锅
CN102563723B (zh) 一种多用途电磁炉
KR20110007568U (ko) 전자식 바비큐 오븐
CN206119971U (zh) 一种红外线加热方式的多功能锅
CN215112780U (zh) 烹饪器具
CN211961814U (zh) 一种多功能烤箱
CN212132545U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CN110448054B (zh) 一种保温罩及多功能餐桌
CN211232954U (zh) 集成灶
CN210511793U (zh) 集成灶控制装置
CN215175292U (zh) 烹饪器具
CN216628250U (zh) 加热器具
CN21525996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652183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KR101478943B1 (ko) 다용도 휴대용 조리기
CN215175291U (zh) 烹饪器具
CN216090140U (zh) 一种电热锅
CN213464776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09181015U (zh) 一种多功能精准控温电陶炉
CN219264369U (zh) 电磁感应加热的双温检测烹饪器具
CN210014398U (zh) 一种电陶炉
CN211722760U (zh) 烹饪器具
CN217447450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4595564U (zh) 烹饪器具
CN215127468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