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74313U - 灶具 - Google Patents

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74313U
CN217274313U CN202221229873.6U CN202221229873U CN217274313U CN 217274313 U CN217274313 U CN 217274313U CN 202221229873 U CN202221229873 U CN 202221229873U CN 217274313 U CN217274313 U CN 217274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weighing
weight
pan
f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298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平
刘晓维
张振直
梁心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298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74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74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74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灶具,包括:面板、电磁加热件和称重件,面板的上表面具有加热区;电磁加热件设于面板的下方且与加热区位置对应;称重件设于面板的下方且与面板配合,用于检测放置在加热区上的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材重量,该灶具能够对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物进行称重,使得使用者能够对添加到锅具内的食材的重量进行精准的控制,实现精准控制调料用量和膳食比例的搭配的目的,使得烹饪后的食物风味更佳,功能更强大,更具有科技感,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

Description

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灶具。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烹饪过程中,使用者在利用灶具烹饪的过程中,无法对填入到锅具中的食材的分量进行感知,导致烹饪后的食物风味无法达到最佳,而如果想知道食材的分量,需要在烹饪前利用电子称等工具对食材的分量进行测量,过程繁琐,烹饪效率低,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灶具,该灶具能够对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物进行称重,使得使用者能够对添加到锅具内的食材的重量进行精准的控制,实现精准控制调料用量和膳食比例的搭配的目的,使得烹饪后的食物风味更佳,功能更强大,更具有科技感,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灶具的灶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灶具,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的上表面具有加热区;电磁加热件,所述电磁加热件设于所述面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加热区位置对应;称重件,所述称重件设于所述面板的下方且与所述面板配合,用于检测放置在所述加热区上的锅具以及所述锅具内的食材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灶具,该灶具能够对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物进行称重,使得使用者能够对添加到锅具内的食材的重量进行精准的控制,实现精准控制调料用量和膳食比例的搭配的目的,使得烹饪后的食物风味更佳,功能更强大,更具有科技感,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灶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称重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称重件沿一圆周的周向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称重件设于所述电磁加热件的外周且沿所述电磁加热件的周向间隔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灶具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面板的下方,所述称重件设在所述面板和所述支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和所述称重件分别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称重件一一对应地设于多个所述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称重件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中的一个具有第一配合凸部且另一个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凸部配合的第一配合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称重件与所述面板中的一个具有第二配合凸部且另一个具有与所述第二配合凸部配合的第二配合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灶具还包括:重量显示模块;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称重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重量显示模块显示所述锅具以及所述锅具内的食材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板包括:固定面板,所述固定面板的中部具有通口;活动面板,所述活动面板与所述固定面板为两个独立部件,所述活动面板设于所述通口处且所述加热区形成在所述活动面板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灶具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面板的下方且与所述面板之间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电磁加热件、所述称重件设于所述容纳腔且位于所述活动面板的正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灶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灶具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灶具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灶具100,加热区10,面板11,固定面板111,通口1111,活动面板112,电磁加热件12,称重件13,第一配合凸部131,支架14,第一配合凹部141,控制装置15,重量显示模块16,底座18,容纳腔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食物烹饪过程中,添加的各种材料的分量对于食物烹饪后的风味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随着人们对食物品质的要求的提高,人们更愿意根据食谱中的分量来烹饪食物,烹饪过程中对食材的分量控制更加标准化,需要对食材的分量进行精准的测量。
由于在传统的烹饪过程中,使用者在利用灶具烹饪的过程中,无法对填入到锅具中的食材的分量进行感知,导致烹饪后的食物风味无法达到最佳,而如果想知道食材的分量,需要在烹饪前利用电子称等工具对食材的分量进行测量,过程繁琐,烹饪效率低。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了一种能够对锅具进行称重的灶具100,由此,在食物烹饪过程中添加食材时,即可实时观测到锅具内食材的重量的变化,从而得以控制添加在锅具内的食材的分量,实现精准控制调料用量和膳食比例的搭配的目的,使得烹饪后的食物风味更佳。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灶具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灶具100可以包括:面板11、电磁加热件12和称重件13。
其中,灶具100通过电磁加热件12对锅具进行加热,电磁加热件12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以使处于交变磁场中的锅具的内部出现涡旋电流,通过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锅具升温,以实现对食物的加热。
面板11的上表面具有加热区10,电磁加热件12设于面板11的下方且与加热区10位置对应,当锅具放置在面板11上表面的加热区10上时,锅具能够被电磁加热件12加热,以实现对锅具内食材的烹饪。
称重件13设于面板11的下方且与面板11配合,用于检测放置在加热区10上的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材重量。具体地,在锅具放置在面板11上表面的加热区10后,锅具以及锅具内食材的重量会对面板11产生向下的压力,并通过面板11传递到面板11下方的称重件13处,称重件13能够检测到压力的大小,从而得到放置在加热区10上的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材重量。在烹饪过程中,使用者向锅具内添加食材时,称重件13能够检测到压力的变化,根据压力变化情况得到锅具内食材的重量变化情况,进而得到锅具内添加的食材的重量的数据,使用者通过灶具100反馈的数据能够对添加到锅具内的食材的重量进行精准的控制,实现精准控制调料用量和膳食比例的搭配的目的,使得烹饪后的食物风味更佳。
并且由于食材重量的控制可以在烹饪过程中同时进行,进一步提高了烹饪效率,使得灶具100功能更强大,更具有科技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灶具100,该灶具100能够对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物进行称重,使得使用者能够对添加到锅具内的食材的重量进行精准的控制,实现精准控制调料用量和膳食比例的搭配的目的,使得烹饪后的食物风味更佳,功能更强大,更具有科技感,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称重件13包括多个,多个称重件13沿一圆周的周向间隔布置。由此,称重件13能够在各个方向对面板11以及面板11加热区10上的锅具的重量进行测量,确保称重件13称重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称重件13设于电磁加热件12的外周,由此,能够避免称重件13被电磁加热件12加热而影响称重件13的寿命。
并且,称重件13沿电磁加热件12的周向间隔布置,由此,称重件13能够在电磁加热件12对应的面板11的加热区10的外周的下方对面板11以及面板11上的锅具的重量进行称重,称重件13的布置位置靠近面板11上锅具的放置区域,由此不仅能够使称重件13对锅具以及锅具内食材的称重结果更准确,还能够使称重件13对锅具放置区域的面板1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面板11在锅具放置后出现较大的变形。
参照图2-图4,灶具100还包括:支架14,支架14设于面板11的下方,支架14能够对面板1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面板11在锅具放置后出现较大的变形。
称重件13设在面板11和支架14之间,支架14的设置能够为称重件13提供安装位置,使得称重件13能够稳定的设置在面板11的下方,称重件13设于面板11与支架14之间,能够测量面板11与支架14之间的压力以及压力变化,以检测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材重量。
也就是说,锅具在烹饪过程中放置在面板11上,电磁加热件12对位于面板11上的锅具进行加热,食材投放到锅具内后,锅具整体的重量提高,锅具对面板11的压力发生变化,变化的压力被位于支架14与面板11之间的称重件13测量后,即可得到锅具内添加的食物的重量,使用者能够根据灶具100对食材重量的反馈对添加到锅具内的食材的重量进行精准的控制,实现精准控制调料用量和膳食比例的搭配的目的,使得烹饪后的食物风味更佳。
并且由于食材重量的控制可以在烹饪过程中同时进行,进一步提高了烹饪效率,使得灶具100功能更强大,更具有科技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14和称重件13分别包括多个,多个称重件13一一对应地设于多个支架14上。由此,面板11与支架14的每一个接触部分都设置有称重件13,也就是说,多个称重件13检测到的压力之和即为面板11与锅具以及锅具内食材的重力之和,锅具内食材重量的变化会通过重力的变化反应到称重件13测量的压力数据上,通过对多个称重件13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能够更准确的计算出面板11以及面板11上锅具以及锅具内食材的重量,并在锅具内添加食材时通过重量的变化得到添加食物的重量。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称重件13与支架14的上表面中的一个具有第一配合凸部131且另一个具有与第一配合凸部131配合的第一配合凹部141。第一配合凸部131与第一配合凹部141配合设置,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称重件13进行限位,确保称重件13设置的稳定性,并且,称重件13在竖向上不被支架14完全限位,因此,在称重件13测量锅具以及锅具内食材的重量时,能够通过其在竖向上的压力测量锅具内食材的重量以及重量的变化。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称重件13与面板11中的一个具有第二配合凸部且另一个具有与第二配合凸部配合的第二配合凹部。第二配合凸部与第二配合凹部配合,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面板11以及称重件13进行限位,确保称重件13稳定的设置在面板11的加热区10的下方,避免面板11与称重件13的相对位置发生窜动,并使面板11能够稳定的设置在设置有称重件13的支架14上,确保了面板11的设置稳定性。
参照图2,灶具100还包括:重量显示模块16和控制装置15,控制装置15根据称重件13的检测结果控制重量显示模块16显示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材重量,由此,锅具内食材的重量以及食材重量的变化情况能够通过重量显示模块16清晰的反馈给使用者,从而使使用者对食材的重量的控制更精准。
如图1-图4所示,面板11包括:固定面板111和活动面板112,固定面板111的中部具有通口1111,活动面板112与固定面板111为两个独立部件,称重件13设置在活动面板112的下方,活动面板112设于通口1111处且加热区10形成在活动面板112的上表面。
也就是说,在烹饪过程中,锅具会放置在面板11的加热区10,即活动面板112的上方,锅具以及锅具内食材的重量会对活动面板112产生向下的压力,并通过活动面板112传递到活动面板112下方的称重件13处,称重件13能够检测到该压力的大小,从而得到放置在活动面板112上的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材重量的数据,由于活动面板112与固定面板111为两个独立部件,因此固定面板111不会对称重件13的称重造成影响,使得称重件13测量得到的重量数据更准确。
进一步,由于固定面板111与活动面板112起到不同的功能效果,因此固定面板111与活动面板112可以选择不同材质的材料。具体地,固定面板111主要起到支撑与保护作用,固定面板111能够保护灶具100内的零件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并且装饰灶具100外观,确保灶具100外观的美观性,活动面板112设置在电磁加热件12上方,活动面板112上形成有加热区10,也就是说,在电磁加热件12对锅具进行加热时,也会对活动面板112上的加热区10进行加热,因此需要第二面板11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
参照图1-图3,灶具100还包括:底座18,底座18设于面板11的下方且与面板11之间限定出容纳腔19,底座18与面板11之间限定出的容纳腔19能够对灶具100内的零部件进行保护,避免外界环境对灶具100内部的结构造成破坏,确保灶具100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
进一步,电磁加热件12、称重件13设于容纳腔19且位于活动面板112的正下方,由此,电磁加热件12能够在容纳腔19的保护下对位于活动面板112的加热区10上方的锅具进行加热,称重件13能够在容纳腔19的保护下对位于活动面板112的加热区10上方的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材进行称重,确保了灶具100功能的稳定运行。
下面结合图示附图描述灶具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灶具100包括:面板11、电磁加热件12、称重件13、支架14、控制装置15、重量显示模块16和底座18。
其中,面板11与底座18之间限定出容纳腔19,电磁加热件12固定设置在容纳腔19内面板11的下方,锅具能够放置在面板11上方,电磁加热件12能够对放置在面板11上的锅具进行加热,进而实现对食物进行加热的目的。
其中,面板11包括:固定面板111和活动面板112,固定面板111的中部具有通口1111,活动面板112设置在固定面板111的通口1111处,电磁加热件12设置在通口1111下方的容纳腔19内,加热区10形成在活动面板112的上表面,在烹饪过程中,锅具会放置在面板11的加热区10,即活动面板112的上方,位于活动面板112下方的电磁加热件12能够对活动面板112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四个支架14分别设置在电磁加热件12的外周且沿电磁加热件12的周向间隔布置,四个称重件13分别设置在活动面板112与四个支架14之间。
也就是说,在烹饪过程中,锅具会放置在活动面板112的上方时,锅具以及锅具内食材的重量会对活动面板112产生向下的压力,并通过活动面板112传递到活动面板112下方的四个称重件13处,称重件13能够检测到压力的大小,并将信息输送到控制装置15,控制装置15通过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放置在活动面板112上的锅具以及锅具内的食材重量的数据,并将信息通过重量显示模块16反馈给使用者。
由此使用者根据从重量显示模块16处得到的信息即可得到锅具内添加的食物的重量,从而对添加到锅具内的食材的重量进行精准的控制,实现精准控制调料用量和膳食比例的搭配的目的,使得烹饪后的食物风味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对于灶具100的其它构造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灶具100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的上表面具有加热区;
电磁加热件,所述电磁加热件设于所述面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加热区位置对应;
称重件,所述称重件设于所述面板的下方且与所述面板配合,用于检测放置在所述加热区上的锅具以及所述锅具内的食材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称重件沿一圆周的周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称重件设于所述电磁加热件的外周且沿所述电磁加热件的周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面板的下方,所述称重件设在所述面板和所述支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所述称重件分别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称重件一一对应地设于多个所述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件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中的一个具有第一配合凸部且另一个具有与所述第一配合凸部配合的第一配合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件与所述面板中的一个具有第二配合凸部且另一个具有与所述第二配合凸部配合的第二配合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重量显示模块;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称重件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重量显示模块显示所述锅具以及所述锅具内的食材重量。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
固定面板,所述固定面板的中部具有通口;
活动面板,所述活动面板与所述固定面板为两个独立部件,所述活动面板设于所述通口处且所述加热区形成在所述活动面板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灶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面板的下方且与所述面板之间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电磁加热件、所述称重件设于所述容纳腔且位于所述活动面板的正下方。
CN202221229873.6U 2022-05-18 2022-05-18 灶具 Active CN217274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29873.6U CN217274313U (zh) 2022-05-18 2022-05-18 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29873.6U CN217274313U (zh) 2022-05-18 2022-05-18 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74313U true CN217274313U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86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29873.6U Active CN217274313U (zh) 2022-05-18 2022-05-18 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743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7727A (zh) * 2023-11-24 2023-12-26 山东佰洁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智能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87727A (zh) * 2023-11-24 2023-12-26 山东佰洁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智能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6549B (zh)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燃气灶及其称重控制方法
US20170245327A1 (en) Induction hob with boiling detection and induction energy control, method for heating food with an induction hob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8426273B (zh) 防干烧灶具的控制方法
CN109696841B (zh)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17274313U (zh) 灶具
US20230128211A1 (en) Hybrid cooking appliance with multiple heating features
WO2008017113A1 (en) Cooking system
CN108954405B (zh) 防干烧灶具
CN107529921A (zh) 用于接纳至少一个烹饪容器的烹饪器具
CN203647042U (zh) 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和电饭煲
CN108954402B (zh) 防干烧灶具
CN105823099B (zh) 一种电磁炉
CN217464534U (zh) 灶具
CN210485813U (zh) 一种电磁炉或电陶炉用底座结构
CN205994262U (zh) 烹饪器具
CN210446630U (zh) 蒸盘支架、电饭煲的扩展层以及电饭煲
CN207561743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JP3783365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20017450U (zh) 灶具
CN211781284U (zh) 电磁炉
CN208228819U (zh) 烹饪器具的上盖温度感应装置、上盖总成及该烹饪器具
CN218820533U (zh) 燃气灶壳体及称重燃气灶
KR20110096201A (ko) 자동온도조절이 가능한 조리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12005792U (zh) 电磁炉
CN220379749U (zh) 电磁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