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00951U - 一种长轴传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轴传输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00951U CN215100951U CN202120638366.7U CN202120638366U CN215100951U CN 215100951 U CN215100951 U CN 215100951U CN 202120638366 U CN202120638366 U CN 202120638366U CN 215100951 U CN215100951 U CN 2151009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transmission
- pressure
- assembly
- roll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vanc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轴传输结构,包括用于传输薄膜状物料的传输组件,传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传输辊,传输辊的轴心线相平行;至少一个传输辊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传输辊绕其轴心线转动设置;相邻两个传输辊的辊面之间配合压紧物料并转动配合输送物料,传输组件的进料侧和出料侧均设置有施压件,施压件和与其相邻的传输辊辊面配合压力接触。该长轴传输结构通过施压件作用于传输组件两侧的传输辊上,减小传输组件中相邻两个传输辊之间的间隙变化量,从而保证输送过程中,薄膜的两侧各处受到相同的摩擦作用力,进而实现了物料的稳定传输,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轴传输结构。
背景技术
在进行薄膜状物料的传输时,通常使用各种长条状的传输辊,如公告号为CN20255785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送膜切膜装置,包括送膜主动辊筒及与其配合的压辊、送膜被动辊筒及与其配合的压辊、可转动的切膜刀,切膜刀处在送膜主动辊筒及送膜被动辊筒之间。该送膜切膜装置通过配合的送膜主动辊筒和压辊以及配合的送膜被动滚筒和压辊,实现对膜的输送。
但是上述送膜装置中,送膜主动辊筒、送膜被动滚筒(以下简称二者为“滚筒”)和压辊均为长条状,配合使用过程中,滚筒和压辊分别挤压膜的两侧,长期使用过后,滚筒和压辊容易产生变形,导致滚筒与压辊之间的空隙产生变化,输送过程中,滚筒和压辊对膜各处的压力不一致,导致沿薄膜长度方向,滚筒和压辊的各处输送薄膜的摩擦力之间存在差异,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薄膜的输送距离不一致,影响了传输质量,缩短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薄膜传输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保证传输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长轴传输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长轴传输结构,包括用于传输薄膜状物料的传输组件,所述传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传输辊,所述传输辊的轴心线相平行;至少一个传输辊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输辊绕其轴心线转动设置;相邻两个传输辊的辊面之间配合压紧物料并转动配合输送物料,所述传输组件的进料侧和出料侧均设置有施压件,所述施压件和与其相邻的传输辊辊面配合压力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的长轴传输结构运行时,通过施压件作用于传输组件进料侧和出料侧上的传输辊辊面,使得传输组件两侧的传输辊产生向传输组件中心部位移动的趋势,如此减少了传输组件中相邻两个传输辊之间的空隙变化,当物料薄膜通过两个传输辊之间时,薄膜两侧的传输辊各处向薄膜施加稳定一致的作用力,从而保证传输辊和薄膜接触的部位与薄膜各处之间的摩擦力均等,使得薄膜各处传输移动距离一致,如此,实现了薄膜物料的稳定传输,延长了装置的有效使用周期。
优选的,所述施压件为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包括转动设置的施压辊,所述施压辊的辊面与所述传输辊的辊面压力滚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设置的施压辊保证其与传输辊之间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力,从而减小了传输辊转动所受的阻力,进而降低了驱动装置运行时的电能损耗,有利于实现装置的节能环保。
优选的,所述施压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施压辊相邻的传输辊为传压辊,与所述传压辊相邻的传输辊为受压辊,所述传压辊轴心线和所述受压辊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为传压面,两个所述施压辊分别设置于所述传压面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传压面的上下两侧作用于传输组件进料侧和出料侧上的传输辊上,从而避免了传输辊沿着垂直于传压面的方向上下滑动,从而有利于实现薄膜物料的稳定传输。
优选的,两个所述施压辊与所述传压面的距离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两个施压辊关于传压面呈镜像对称,使两个施压辊分别从关于传压面径向对称的位置对传输辊施压,防止施压辊沿垂直于传压面的方向滑动,进一步保证施压辊的稳定转动,有利于实现薄膜物料的稳定传输。
优选的,所述传输辊的分布方向与其轴心线垂直;所述传输组件两侧的压辊组件共设置有三个,其中一个压辊组件为单压辊组件,另外两个为成对设置的双压辊组件,所述单压辊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双压辊组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压辊组件的总体数量,简化了结构,从而降低了成本,另外,三个压辊组件中,其中一个和另外两个分别对传输组件两侧的传输辊施压,并且单压辊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双压辊组件之间,保证了施压范围。
优选的,所述单压辊组件与所述传输辊的中部相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单压辊组件从传输辊的中心处对传输辊进行施压,保证了在单压辊组件处的传输辊受力均匀。
优选的,两个所述双压辊组件与所述单压辊组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个双压辊组件处的传输辊受力均匀,进一步减小该处相邻两个传输辊之间的间隙变化量,从而实现薄膜物料的稳定传输。
优选的,相邻两个传输辊中,其中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环形的排空槽,所述排空槽的轴心线与所述传输辊的轴心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一,有利于薄膜和传输辊之间的空气通过排空槽排出,避免薄膜和传输辊之间残留空气,导致残留的空气过度受挤压而损坏薄膜,其二,薄膜通过两个传输辊之间的空隙进行传输时,薄膜受到传输辊的挤压而发生变形,此时通过排空槽能够容纳薄膜的变形部分,引导薄膜的变形方向,从而减少薄膜向其宽度方向变形,减少传输辊挤压作用力给薄膜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传输后薄膜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压辊组件连接有驱动其移动的平移装置,所述压辊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其长度方向且平行于与其对应的传压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平移装置能够带动压辊组件移动,改变其位置,从而调整其对传输辊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影响传输辊的转动从而影响薄膜的传输,同时避免压力过小而导致对传输辊的挤压作用力过小,如此,有利于调整压辊组件对传输辊的压力,从而实现薄膜的稳定传输。
优选的,所述传输组件进料侧和/或出料侧的传输辊连接有调压组件,所述调压组件用于调节所述传输辊与物料之间的压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调节组件调节传输辊与物料之间的压力,避免传输辊与物料之间压力过小,物料与传输辊之间摩擦力较低,难以实现物料传输,同时避免传输辊与物料之间压力过大,导致两者之间摩擦力过大,增加物料输送的能耗。
优选的,所述传输辊沿垂直于其轴心线的方向摆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传输辊沿垂直于其轴心线方向进行摆动,调节相邻传输辊之间的间隙,从而调节传输辊与物料之间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传输组件的两端正对设置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上均转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传输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调压组件包括平移装置,所述平移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座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移装置启动,其输出端抵接在安装座上,使得安装座带动传输辊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调节传输辊与物料之间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平移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与所述安装座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气缸启动,驱动其活塞杆移动,带动推块移动,推块抵接在安装座上,由安装座带动传输辊转动,调节传输辊与物料之间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推块与所述安装座面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推块与安装座之间的面接触,保证推块与安装座之间的良好接触,避免推块与安装座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小后,由于压力过大,导致推块和安装座之间的压强过大,在推块和安装座上产生凹痕。
优选的,所述气缸的缸筒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气缸缸筒转动角度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气缸的缸筒转动连接,便于调节推块的转动角度,使得推块与安装座之间保持良好的面接触,通过限位件限制气缸缸筒的转动角度,保证气缸带动推块伸缩移动时,推块能够与安装座接触。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气缸的缸筒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气缸的缸筒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件为所述开口的内底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板上设置开口,将气缸缸筒设置于开口内,利用开口的内底壁作为支撑件,减少安装板的生产材料,降低装置的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推块固定连接有横条,所述施压件设置于所述横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在传输辊随安装座转动过程中施压件与其之间的压力接触,从而保证物料的稳定输送。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输辊一一对应且同轴固定连接,相邻两个传输辊多对应的传动齿轮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装置驱动其中一个传输辊转动时,带动该传输辊上的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作用于与其啮合的传动齿轮上,从而驱动其余传输辊强制转动,进而保障各个传输辊的辊面转动的线速度相同,使得薄膜物料的两侧进料速度一致,从而有利于薄膜物料的稳定输送。
优选的,所述传输辊设置有三个,沿垂直于长度方向分布;三个所述传输辊中,位于中心位置的传输辊为与驱动装置连接的主动辊,其余两个为从动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传输组件运行时,经过的传输辊之间的空隙有两个,保证薄膜的稳定传输,同时将中心位置的传输辊设置为主动辊,减少了驱动装置的数量,有利于通过一个传输辊带动其两侧的传输辊转动,实现薄膜物料的传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长轴传输结构通过施压件作用于传输组件两侧的传输辊上,减小传输组件中相邻两个传输辊之间的间隙变化量,从而保证输送过程中,薄膜的两侧各处受到相同的摩擦作用力,进而实现了物料的稳定传输,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压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向剖面图;
图8是图7的B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单压辊组件与传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双压辊组件与传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D部放大图;
图中:1.传输组件,1a.传输辊,1aa.主动辊,1ab.从动辊,1a-1. 排空槽,1a1.传压辊,1a2.受压辊,2.驱动装置,2a.电机,2b.驱动齿轮,2c.从动齿轮,2d.同步带,2e.传动齿轮,3.压辊组件,3a. 施压辊,3b.固定块,3b-1.定位孔,3c.支架,4.平移装置,4a.气缸,4b.推块,4c.固定座,4d.第二销轴,5.安装板,5-1.开口,6.轴承, 7.安装座,8.限位件,9.横条,9-1.插孔,10.竖条,11.第一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10所示,实施例1的长轴传输结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安装板5,两个安装板5之间设置有用于传输薄膜状物料的传输组件 1,传输组件1包括两个轴心线相平行且转动设置的传输辊1a,两个传输辊1a中,其中一个为表面光滑的主动辊1aa,主动辊1aa的两端设置有轴承6,轴承6设置于安装板5上,另一个为从动辊1ab,从动辊1ab 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排空槽1a-1,排空槽1a-1的轴心线与从动辊1ab轴心线重合;主动辊1aa连接有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设置于其中一个安装板5上,驱动装置2驱动主动辊1aa绕其轴心线转动设置;主动辊1aa和从动辊1ab的辊面之间配合压紧物料并转动配合输送物料。传输组件1的进料侧(即主动辊1aa背对从动辊1ab的一侧)和出料侧(即从动辊1ab背对主动辊1aa的一侧)均设置有施压件,施压件和与其相邻的传输辊1a辊面相贴合。
该实施例的长轴传输结构运行时,薄膜状的物料穿过主动辊1aa 和从动辊1ab之间的间隙,驱动装置2运行,带动主动辊1aa绕其轴心线转动,通过摩擦力使得物料在主动辊1aa和从动辊1ab之间转动的同时,从动辊1ab沿与主动辊1aa相反的方向转动,实现物料的传输。为了减少主动辊1aa和从动辊1ab之间间隙的变形,影响物料的传输,通过传输组件1两侧的施压件分别对主动辊1aa和从动辊1ab施压,从而减少两个传输辊1a之间的间隙变形量,保证主动辊1aa和从动辊1ab 上各处对薄膜物料的摩擦力均等一致,使得薄膜物料沿垂直于其宽度的方向移动,保证了物料的稳定传输。
两个传输辊1a中,从动辊1ab表面开设有排空槽1a-1(如图2所示), 采用该设计,一方面,在传输过程中,通过排空槽1a-1方便排出薄膜与从动辊1ab之间的空气,保证薄膜传输的平整性,避免薄膜和从动辊1ab之间残留空气后,薄膜内的空气过度受挤压,导致薄膜损坏;而另一方面,传输过程中,主动辊1aa和从动辊1ab分别从薄膜的两侧对其进行挤压,薄膜受挤压而变形,此时排空槽1a-1能够容纳薄膜的变形部分,从而减少薄膜向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变形,影响薄膜的传输质量。
如图5所示,为了驱动主动辊1aa转动,驱动装置2包括固定于其中一个安装板5上的电机4a,电机4a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驱动齿轮 2b,还包括同步带2d和从动齿轮2c,驱动齿轮2b和从动齿轮2c分别转动设置于同步带2d内侧的两端,从动齿轮2c与主动辊1aa同轴固定连接。
设备运行时,电机4a启动,带动驱动齿轮2b旋转,驱动齿轮2b 作用于同步带2d内侧的凸齿上,从而带动同步带2d转动,同步带2d 另一端位置的凸齿作用于从动齿轮2c上,驱动从动齿轮2c转动,从而实现主动辊1aa的转动,进行薄膜物料的传输。
如图4所示,压辊组件3包括固定块3b,固定块3b与传输辊1a相邻的一侧固定有支架3c,支架3c上转动设置有两个施压辊3a,施压辊3a 的辊面和与其相邻的传输辊1a的辊面相贴合。
施压件在对传输辊1a施压时,其与传输辊1a的辊面相接触,此时通过将施压辊3a转动设置,从而减少了施压辊3a与传输辊1a之间的相对摩擦,方面传输辊1a转动,降低了驱动装置2运行时的能耗,从而有利于实现节能。
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料的稳定传输,与施压辊3a相邻的传输辊1a 为传压辊1a1,与传压辊1a1相邻的传输辊1a为受压辊1a2,传压辊1a1 轴心线和受压辊1a2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为传压面,两个施压辊3a分别设置于传压面的两侧且与传压面的距离相等。如图9所示,从动辊1ab 与压辊组件3组件相邻,即为传压辊1a1,而与传压辊1a1相邻的主动辊1aa为受压辊1a2;而如图10所示,主动辊1aa与两个压辊组件3相邻,即为传压辊1a1,而与传压辊1a1相邻的从动辊1ab为受压辊1a2。
采用该设计,使得两个施压辊3a关于传压面镜像对称分布,如此,两个施压辊3a与传输辊1a的贴合部位关于传压面进行对称,两个施压辊3a对传输辊1a所施加的压力合力方向平行于传压面,从而避免了传输辊1a在传压面上上下滑动,使得受两个施压辊3a的作用,传输辊1a 产生沿平行于传压面方向移动的趋势。
为了减少设备的零部件数量,降低设备的生产成本,如图1和图6 所示,压辊组件3共设置有三个,其中与主动辊1aa相邻的压辊组件3 设置有两个,两个压辊组件3为成对设置的双压辊组件,两个双压辊组件与主动辊1aa的两端部相接触,而与从动辊1ab相邻的压辊组件设置有一个,压辊组件为与从动辊1ab的中心部位相接触的单压辊组件。
采用上述的结构方式,一方面降低了压辊组件3的数量,减少了设备的生产成本,而另一方面,单压辊组件从从动辊1ab的中心处施压,两个双压辊组件从主动辊1aa的两端部施压,形成一个结构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保证了主动辊1aa和从动辊1ab对薄膜两侧的各处压力均匀,从而有利于薄膜物料的稳定传输。
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对压辊组件3中的固定块3b进行固定,固定块3b上开设有两个定位孔3b-1,固定块3b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横条9,两个横条9之间通过若干间隔分布的竖条10固定连接,横条9上开设有两个与定位孔3b-1一一对应且插接配合的插孔9-1。
采用上述设计,利用定位孔3b-1与插孔9-1之间的插接配合,便于将压辊组件3中的固定块3b固定设置于横条9上,并且在需要更换时,仅需将上方的横条9取下后,即可将压辊组件3从下方的横条9上取下,而后换上新的压辊组件,将上方的横条9置于固定块3b上,使得插孔9-1对齐定位孔3b-1后,通过插入插销,即可将固定块3b位置固定,从而方便压辊组件3的更换安装。
如图1所示,传输组件1的两端设置有安装板5,与主动辊1aa相邻的横条9两端固定于两个安装板5上,如此,固定了与主动辊1aa相邻的压辊组件3的位置。
如图1和图3所示,从动辊1ab连接有调压组件,调压组件用于调节从动辊1ab与物料之间的压力;从动辊1ab沿垂直于其轴心线的方向摆动设置。安装板5上垂直固定有第一销轴11,安装座7套设于第一销轴11外,安装座7与从动辊1ab连接,调压组件包括平移装置4,平移装置4包括气缸4a,气缸4a的缸筒固定有固定座4c,固定座4c套设于与安装板5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销轴4d外,安装板5上设置有开口5-1,气缸5a的缸筒设置于开口5-1内,开口5-1的内底壁为限位件8,用于限制气缸5缸筒的转动角度,气缸5a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推块4b,推块4b的一个侧面与安装座7的另一个侧面相抵接,与从动辊1ab相邻的横条9两端分别与两个推块4b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设计,通过利用开口5-1的内底壁作为限制气缸4a缸筒转动角度的限位件8,保证气缸4a带动推块4b伸缩移动时,推块4b的侧面能够与安装座7的侧面保持良好的面接触,进而有安装座7带动从动辊1ab绕第一销轴11的轴心线摆动,调节从动辊1ab与薄膜物料之间的压力,进而调整主动辊1aa与薄膜之间的压力,避免两个传输辊1a 对物料的压力过大,增加驱动两个传输辊1a转动的能耗,并避免两个传输辊1a对物料的压力过小,导致摩擦力过低,影响薄膜物料的稳定传输。另外,通过推块4b与横条9固定连接,保证在从动辊1ab转动调整位置的过程中,压辊组件3中的施压辊3a始终与从动辊1ab接触,维持施压辊3a的辊面与从动辊ab的辊面之间压力配合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调压组件也可以采用其他机械结构方式,调节从动辊1ab与物料之间的传输压力。
与主动辊1aa相邻设置的横条9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5固定连接,而与从动辊1ab相邻设置的横条9两端连接有气缸4a,气缸4a的缸筒通过固定座4c与安装板5固定连接,气缸4a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推块4b,活塞杆长度方向与传输辊1a的轴心线方向垂直且平行于传压面,安装板5上设置有开口5-1,推块4b通过开口5-1与安装板5固定连接,两个推块4b通过横条4e固定连接,横条4e设置有两个,两个横条 4e之间通过若干竖条10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设计,一方面便于固定主动辊1aa一侧压辊组件3的位置,使得压辊组件3中施压辊3a的位置固定,施压辊3a的辊面与传输辊1a的辊面相贴合,从而对传输辊1a进行挤压,而另一方面,在从动辊1abd的一侧,气缸4a、横条9、固定座4c、推块4b和竖条10构成了平移装置4,利用气缸4a带动带动推块4b移动,实现横条9位置的变化,不仅能够调节施压辊3a的位置,进而调节施压辊3a对从动辊1ab的挤压作用力,而且通过将施压辊3a远离传输辊1a移动后,将上方的横条 9与固定块3b分离,方便取出固定块3b,在下方的横条3b上放置新的压辊组件3,而后横条9置于固定块3b上,定位孔3b-1和插孔9-1之间插接配合,完成压辊组件3的更换。
实施例2
如图11所示,实施例2的长轴传输结构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传输辊1a设置有三个,三个传输辊1a并排分布,其中位于中心位置的传输辊1a为与驱动装置2连接的主动辊1aa,其与两个为从动辊1ab;主动辊两侧的从动辊1ab两端均连接有调压组件。
该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通过带动中心处的主动辊1aa转动,驱动其两侧的从动辊1ab发生转动,物料经过驱动辊1aa两侧的间隙完成传输。相比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通过对两处间隙对应的从动辊1ab挤压,进一步保证物料各处传输距离一致,有利于实现薄膜状物料的稳定输送。压辊组件3对两侧的从动辊1ab施压,而主动辊1aa位于两个从动辊1ab之间,此时两个从动辊1ab均为传压辊1a1,而主动辊1aa为受压辊1a2。装置运行时,传输组件1的两侧均设置有调压组件,通过调压组件中的气缸4a运行,驱动推块4b移动,带动横条9移动的同时驱动安装座7转动,从而改变从动辊1ab的位置,调节从动辊1ab与薄膜物料之间的压力,避免主动辊1aa和从动辊1ab对薄膜物料两侧的压力过大或者过小,如此保证主动辊1aa、从动辊1ab和薄膜物料之间合适的传输压力,进而实现物料的稳定输送。
实施例3
如图12和图13所示,实施例3的长轴传输结构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驱动装置2还包括两个传动齿轮2e,两个传动齿轮2e分别与两个传输辊1a(即主动辊1aa和从动辊1ab)一一对应且同轴固定连接,两个传动齿轮2e相啮合。
采用上述设计后,当电机4a带动驱动齿轮2b转动,通过同步带2d 带动从动齿轮2c转动,使得主动辊1aa转动后,带动主动辊1aa上的传动齿轮2e转动,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2e带动从动辊1ab强制转动,使得两个传输辊1a的辊面转动的线速度相同。由于两个传输辊 1a与薄膜物料两侧紧密接触,即使薄膜物料两侧的摩擦系数相差较大,但是由于两个传输辊1a的辊面转速一致,仍能保证物料两侧输送速度一致,进而保证了薄膜物料的稳定传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长轴传输结构,包括用于传输薄膜状物料的传输组件(1),所述传输组件(1)包括至少两个传输辊(1a),所述传输辊(1a)的轴心线相平行;至少一个传输辊(1a)连接有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传输辊(1a)绕其轴心线转动设置;相邻两个传输辊(1a)的辊面之间配合压紧物料并转动配合输送物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组件(1)的进料侧和出料侧均设置有施压件,所述施压件和与其相邻的传输辊(1a)辊面配合压力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件为压辊组件(3),所述压辊组件(3)包括转动设置的施压辊(3a),所述施压辊(3a)的辊面与所述传输辊(1a)的辊面压力滚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轴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辊(3a)设置有两个,与所述施压辊(3a)相邻的传输辊(1a)为传压辊(1a1),与所述传压辊(1a1)相邻的传输辊(1a)为受压辊(1a2),所述传压辊(1a1)轴心线和所述受压辊(1a2)轴心线所在的平面为传压面,两个所述施压辊(3a)分别设置于所述传压面的两侧;两个所述施压辊(3a)与所述传压面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轴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辊(1a)的分布方向与其轴心线垂直;所述传输组件(1)两侧的压辊组件(3)共设置有三个,其中一个压辊组件(3)为单压辊组件,另外两个为成对设置的双压辊组件,所述单压辊组件(3)设置于两个所述双压辊组件之间;所述单压辊组件与所述传输辊(1a)的中部相接触;两个所述双压辊组件与所述单压辊组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传输辊(1a)中,其中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环形的排空槽(1a-1),所述排空槽(1a-1)的轴心线与所述传输辊(1a)的轴心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1)进料侧和/或出料侧的传输辊(1a)连接有调压组件,所述调压组件用于调节所述传输辊(1a)与物料之间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轴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辊(1a)沿垂直于其轴心线的方向摆动设置;所述传输组件(1)的两端正对设置有安装板(5),两个所述安装板(5)上均转动设置有安装座(7),所述传输辊(1a)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座(7)连接,所述调压组件包括平移装置(4),所述平移装置(4)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座(7)相抵接;所述平移装置(4)包括气缸(4a),所述气缸(4a)的缸筒设置于所述安装板(5)上,所述气缸(4a)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推块(4b),所述推块(4b)与所述安装座(7)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长轴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4a)的缸筒与所述安装板(5)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5)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气缸(4a)缸筒转动角度的限位件(8);所述安装板(5)上设置有开口(5-1),所述气缸(4a)的缸筒设置于所述开口(5-1)内,所述气缸(4a)的缸筒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c),所述固定座(4c)与所述安装板(5)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件(8)为所述开口(5-1)的内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长轴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4b)固定连接有横条(9),所述施压件设置于所述横条(9)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传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至少两个传动齿轮(2e),所述传动齿轮(2e)与所述传输辊(1a)一一对应且同轴固定连接,相邻两个传输辊(1a)多对应的传动齿轮(2e)相啮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38366.7U CN215100951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长轴传输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38366.7U CN215100951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长轴传输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00951U true CN215100951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345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38366.7U Active CN215100951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长轴传输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00951U (zh) |
-
2021
- 2021-03-29 CN CN202120638366.7U patent/CN2151009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97162A (zh) | 一种长轴传输结构 | |
CN219130462U (zh) | 一种消音片压制设备 | |
CN215100951U (zh) | 一种长轴传输结构 | |
CN210131757U (zh) | 连续板栅涂覆设备 | |
CN213670184U (zh) | 一种碳纤维定型用胶水挤出装置 | |
CN210012396U (zh) | 一种合成革贴膜收卷装置 | |
CN116618439A (zh) | 一种铜带精轧用轧机 | |
CN218730106U (zh) | 电缆线屏蔽料的冷却装置 | |
CN217704610U (zh) | 一种冷喂料挤出机 | |
CN112915920A (zh) | 一种双螺旋输送高硬度制粒机压辊机构 | |
CN218499891U (zh) | 一种小型压面装置 | |
CN221212746U (zh) | 铝带覆膜机 | |
CN220331985U (zh) | 一种光学胶膜贴合机 | |
CN220411018U (zh) | 用于紫铜板的覆膜装置 | |
CN219686843U (zh) | 一种油墨印刷装置 | |
CN221011707U (zh) | 一种压面条机用压面辊 | |
CN220972725U (zh) | 一种模块化双钢带连续式压机 | |
CN217577673U (zh) | 一种贴合机双卷料传输机构 | |
CN220950438U (zh) | 不停机换料储料装置 | |
CN221753756U (zh) | 一种铝箔复合加工用涂胶装置 | |
CN219944242U (zh) | 一种型材冲压器 | |
CN221641198U (zh) | 一种家具木纹纸贴合装置 | |
CN218286812U (zh) | 一种压平机用调节装置 | |
CN216031993U (zh) | 一种出料可调式展布箱 | |
CN220617460U (zh) | 一种碳素制品成型机下料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