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97835U - 后侧围支撑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侧围支撑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97835U
CN215097835U CN202121614735.5U CN202121614735U CN215097835U CN 215097835 U CN215097835 U CN 215097835U CN 202121614735 U CN202121614735 U CN 202121614735U CN 215097835 U CN215097835 U CN 215097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ide wall
supporting
vehicle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47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君辉
于宗洋
谭博剑
栗海涛
霍吉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147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97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97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97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侧围支撑结构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围支撑结构包括刚性的支撑部,其一端设有第一缓冲部,另一端设有第二缓冲部,且支撑部通过第一缓冲部支撑在车辆的后侧围上,并通过第二缓冲部支撑在车辆的后轮包上,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通过设置支撑部作为支撑于车辆的后侧围和后轮包之间的骨架结构,可提高后侧围的模态性能,通过在支撑部上设置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可起到缓冲振动的作用,能够降低后侧围振动时的响应,从而有利于降低噪音。

Description

后侧围支撑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侧围支撑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应用该后侧围支撑结构的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车内静谧性已成为车辆品质竞争重要性能,同时消费者对于汽车驾驶舒适性要求也日益提高,汽车噪声是提高汽车驾驶舒适性首要解决问题。
在带有后侧围结构的SUV车型中,后侧围的局部模态及后侧围与后轮包形成的空腔内,吸音结构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车内路噪声的声音量级。但是因为后侧围为平面钣金结构无法加强,且后侧围与后轮包形成的空腔较大,一般为“喇叭口”形状,对声音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因此现有结构中,有的会在“喇叭口”内放置吸音棉,以降低汽车噪声,如此设置的缺点在于,吸音棉为无规则放置,放置的吸音棉量大,且吸音效果的一致性较低。
还有的车型在空腔内增加吸振器或增加产品重量以降低振动响应,如此设置的缺点在于:重量较大、传递路径、响应较多,需加强部位较多,导致最终降噪效果不理想,而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后侧围支撑结构,能够增加结构强度,且有利于降低噪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侧围支撑结构,包括刚性的支撑部,其中,
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有第一缓冲部,并通过所述第一缓冲部支撑在车辆的后侧围上;
相对于设有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端,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缓冲部,并通过所述第二缓冲部支撑在车辆的后轮包上;且,
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均采用EPDM海绵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支撑板,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支撑杆;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的;以及,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用于锁止所述支撑杆长度的锁止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包括中部套管,以及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中部套管的一端插装相连,且所述第一杆体和一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中部套管的另一端插装相连,且所述第二杆体和另一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中部套管和所述第一杆体之间的第一锁止部,以及设于所述中部套管和所述第二杆体之间的第二锁止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止部和/或所述第二锁止部包括螺接于所述中部套管上的锁止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间隔布置的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间隔布置的两个;且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吸音部;所述吸音部呈板状,且所述吸音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板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音部采用吸音棉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通过设置支撑部作为支撑于车辆的后侧围和后轮包之间的骨架结构,可提高后侧围的模态性能,通过在支撑部上设置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可起到缓冲振动的作用,能够降低后侧围振动时的响应,从而有利于降低噪音。
(2)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采用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三元乙丙橡胶)海绵胶制成,具有优异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
(3)支撑部包括两个支撑板,以及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支撑杆,并使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分别设于两个支撑板上,既可较好的增加后侧围的结构强度,而提高后侧围的模态性能,又方便布置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而起到较好的缓冲振动的效果。
(4)支撑杆为可伸缩的,并在支撑杆上设置锁止机构,一方面可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另一方面在装配时,可先将支撑杆缩短,而在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后,再使用锁止机构锁止,从而可提高装配的便利性。
(5)支撑管包括套管、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并使锁止机构包括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是实现伸缩功能的较为简单的结构,且重量较轻、安装比较方便。
(6)第一锁止部和/或第二锁止部包括螺接于中部套管上的锁止螺钉,为较常用的标准件,成本较低。
(7)支撑杆为间隔布置的多个,有利于较好的支撑两个支撑板,且可在实现支撑功能的基础上兼顾减重需求。
(8)支撑杆为两个,并使两个支撑杆分别靠近支撑板的两端布置,可在支撑杆数量较少的基础上,对支撑板进行较为稳定的支撑。
(9)将吸音部设置于支撑杆上,且吸音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支撑板抵接,如此便于确保吸音部的固定位置,而便于提高不同车辆吸音效果的一致性。
(10)吸音部采用吸音棉制成,并粘接于支撑杆上,具有较好的吸音效果,且安装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且所述车辆的后侧围与后轮包之间支撑有如上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与前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杆体;2、第二杆体;3、中部套管;4、支撑板;5、第一缓冲部;6、第二缓冲部;7、吸音部;8、锁止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后侧围支撑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的,其主要包括支撑部,以及分设于支撑部两端的第一缓冲部5和第二缓冲部6,且支撑部采用具有刚性的材料制成,第一缓冲部5和第二缓冲部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基于如上的整体结构描述,并为了便于较好的理解本实施例的后侧围支撑结构,以下先参照图1至图4对支撑部的结构进行说明。支撑部是本实施例的后侧围支撑结构的支撑骨架,正如前文所述的,其采用具有刚性的材料制成,如其可采用钢、铁、铝等制成,一方面可提高下述的后侧围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为下述的吸音部7提供安装基础。
为了便于布置,支撑部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支撑板4,以及连接于两个支撑板4之间的支撑杆,第一缓冲部5和第二缓冲部6分别设于两个支撑板4上,且第一缓冲部5设于其一支撑板4的背向支撑杆的一侧,以使支撑部可通过第一缓冲部5支撑在车辆的后侧围上,而第二缓冲部6设于另一支撑板4的背向支撑杆的一侧,以使支撑部可通过第二缓冲部6支撑在车辆的后轮包上。该结构中,后侧围和后轮包的结构图中未示出,参照现有结构即可。
支撑板4的形状优选为条形,且其两端呈半圆形,下述的第一缓冲部5和第二缓冲部6的截面形状则与支撑板4一致,不过在此应当理解的是,支撑板4的形状当然还可设为其他形状,如其可为圆形、方形等,而第一缓冲部5和第二缓冲部6的截面形状还可与支撑板4的形状不一致,也即,可根据具体的车型匹配不同形状的支撑板4、第一缓冲部5和第二缓冲部6。
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部5和第二缓冲部6均采用EPDM海绵胶制成,具有优异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除此之外,第一缓冲部5和第二缓冲部6当然还可采用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如其他材质的橡胶、硅胶等。
如上结构中,支撑杆优选为间隔布置的两个,且两个支撑杆分别靠近支撑板4的两端布置,如此可采用较少数量的支撑杆,而较稳定的支撑两个支撑板4。该结构中,支撑杆除了可为间隔布置的两个,当然还可为多个,如其可为三个、四个等。
为了便于装配,前述的支撑杆优选为可伸缩的,其因伸缩而长度可变,并于支撑杆上设有用于锁止支撑杆长度的锁止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前述的支撑杆包括中部套管3,以及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具体来讲,第一杆体1与中部套管3的一端插装相连,且第一杆体1和其一支撑板4相连,第二杆体2与中部套管3的另一端插装相连,且第二杆体2和另一支撑板4相连。
前述的锁止机构包括设于中部套管3和第一杆体1之间的第一锁止部,以及设于中部套管3和第二杆体2之间的第二锁止部,且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优选采用螺接于中部套管3上的锁止螺钉8。该结构中,第一锁止部和第二锁止部均采用锁止螺钉8,除此之外,两者当然还可采用其他现有结构,以实现第一杆体1和中部套管3之间伸缩的锁止,以及第二杆体2和中部套管3之间伸缩的锁止。
如上结构中,支撑部除了可包括中部套管3、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其还可采用其他结构,比如支撑部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只是如此不能伸缩,需要借助外部安装结构装配于后轮包和后侧围之间。
再比如,前述的支撑部还可仅包括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只是如此设置,为了便于装配,最好在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之间设置导向结构,比如在第一杆体1上成型滑槽,而在第二杆体2上成型匹配于滑槽设置的滑块,便于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相对滑动而便于伸缩即可。在此还需说明的是,此时前述的锁止机构应设于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之间。
此外,前述的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除了可采用杆状,还可采用管状、板状等,便于稳定的支撑两个支撑板4,并便于伸缩装配即可。
为了起到较好的吸音效果,于支撑杆上还设有吸音部7,作为一种优选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吸音部7优选采用吸音棉制成板状,其粘接于前述的支撑杆上,且吸音部7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板4抵接,如此便于确保吸音部7的固定位置,而便于提高不同车辆吸音效果的一致性。
由于支撑部支撑于后侧围与后轮包之间,因此按如上结构设置吸音部7,相当于将后侧围与后轮包之间的“喇叭口”进行部分封堵,因此可有效降低由后侧围及后轮包形成的产生的路噪声问题,从而提升整车NVH水平。
在此应当理解的是,如上结构中,吸音部7除了可采用吸音棉制成,其当然还可选用其他具有吸音功能的材料;吸音部7除了可设置在支撑杆的一侧,当然还可设置在支撑杆的两侧;此外,吸音部7除了可设为板状,其当然还可设为其他形状,如其可为块状。
本实施例的后侧围支撑结构,通过设置支撑部作为支撑于车辆的后侧围和后轮包之间的骨架结构,可提高后侧围的模态性能,通过在支撑部上设置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缓冲部5和第二缓冲部6,可起到缓冲振动的作用,能够降低后侧围振动时的响应,从而有利于降低噪音。
相较于现有设置吸振器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后侧围支撑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且易于加工,便于确保产品的一致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的后侧围与后轮包之间支撑有如实施例一的后侧围支撑结构。
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应用如实施例一的后侧围支撑结构,其可在提高后侧围结构强度和模态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小车辆噪音,从而提高车辆NVH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后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的支撑部,其中,
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有第一缓冲部(5),并通过所述第一缓冲部(5)支撑在车辆的后侧围上;
相对于设有所述第一缓冲部(5)的一端,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缓冲部(6),并通过所述第二缓冲部(6)支撑在车辆的后轮包上;且,
所述第一缓冲部(5)和所述第二缓冲部(6)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5)和所述第二缓冲部(6)均采用EPDM海绵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支撑板(4),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板(4)之间的支撑杆;
所述第一缓冲部(5)和所述第二缓冲部(6)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板(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的;以及,
所述支撑杆上设有用于锁止所述支撑杆长度的锁止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中部套管(3),以及第一杆体(1)和第二杆体(2);
所述第一杆体(1)与所述中部套管(3)的一端插装相连,且所述第一杆体(1)和一所述支撑板(4)相连;
所述第二杆体(2)与所述中部套管(3)的另一端插装相连,且所述第二杆体(2)和另一所述支撑板(4)相连;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中部套管(3)和所述第一杆体(1)之间的第一锁止部,以及设于所述中部套管(3)和所述第二杆体(2)之间的第二锁止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部和/或所述第二锁止部包括螺接于所述中部套管(3)上的锁止螺钉(8)。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间隔布置的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间隔布置的两个;且,
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靠近所述支撑板(4)的两端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吸音部(7);
所述吸音部(7)呈板状,且所述吸音部(7)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板(4)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部(7)采用吸音棉制成。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后侧围与后轮包之间支撑有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后侧围支撑结构。
CN202121614735.5U 2021-07-15 2021-07-15 后侧围支撑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5097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4735.5U CN215097835U (zh) 2021-07-15 2021-07-15 后侧围支撑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4735.5U CN215097835U (zh) 2021-07-15 2021-07-15 后侧围支撑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97835U true CN215097835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21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4735.5U Active CN215097835U (zh) 2021-07-15 2021-07-15 后侧围支撑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97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97835U (zh) 后侧围支撑结构及车辆
CN210363209U (zh) 一种起重机缓冲减震轮胎
CN110332266A (zh) 一种新型减震上连接座
CN214787891U (zh) 一种抗震型汽车真空泵
CN207791004U (zh) 前车架结构、车架总成结构及机动两轮车
CN211918590U (zh) 一种后保横梁总成
CN207000374U (zh) 带踏步的后保险杠骨架总成
CN206171665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110217296B (zh) 汽车侧围后部的加强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05774449B (zh) 可调式汽车悬架
CN105235499B (zh) 一种客车排气系统安装机构
CN209814190U (zh) 一种减震型电动滑板车
CN214084633U (zh) 一种多功能的后摇架装置
CN219857499U (zh) 一种单减震结构的两轮电动车的车架
CN216508816U (zh) 一种低跨式电动自行车架
CN214357758U (zh) 一种可调节的卧装卷钢座架
CN219215286U (zh) 具备较长避震行程结构的代步车
CN107985489A (zh) 前车架结构、车架总成结构及机动两轮车
CN220595104U (zh) 电动车用缓震型车架一体车把手
CN209938850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
CN215513354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汽车座椅支撑用异形弹簧
CN21834367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车前叉结构
CN214607717U (zh) 一种汽车横梁
CN204527041U (zh) 拖车球式自行车架
CN211766069U (zh) 电动车一体式焊接联接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