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5993U - 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5993U
CN215085993U CN202120232698.5U CN202120232698U CN215085993U CN 215085993 U CN215085993 U CN 215085993U CN 202120232698 U CN202120232698 U CN 202120232698U CN 215085993 U CN215085993 U CN 215085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ipeline
cooling
line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26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石治
扶亚民
刘邦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m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Desiccant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m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Desiccant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m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Desiccant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m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5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5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主要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系统,且设有一焚化设备,一热交换器、一第一吸附转轮、一第二吸附转轮及一烟囱,并通过与该热交换器的冷侧道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热气输送管路将热气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的脱附区进行脱附,再通过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将脱附浓缩气体输送到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内,另外,通过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分支与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再通过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将部分热气输送到第一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内,因此,能提升有机废气处理的效率,并具有节省能源及降低排放的作用。

Description

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尤指一种能提升有机废气处理的效率,并具有节省能源及降低排放的作用,并适用于半导体产业、光电产业或化学相关产业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或类似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半导体产业或光电产业的制造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具有挥发性有机气体(VOC),因此,在各厂区都会安装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VOC) 的处理设备,以避免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直接排入空气中而造成空气污染。而目前经由该处理设备脱附的浓缩气体大都是输送到该焚烧炉进行燃烧,再将燃烧后的气体输送到烟囱进行排放。
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空气污染的重视,电因此在烟囱的排放标准上修订了有关大气质量标准,同时将依国际管制趋势发展,对其进行完善。
因此,鉴于上述缺陷,本公开希望提出一种具有提升有机废气处理效率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能够让使用者轻易地操作组装,基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以便为使用者提供便利,这是本公开研发的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主要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系统,且设有一焚化设备,一热交换器、一第一吸附转轮、一第二吸附转轮及一烟囱,并通过与该热交换器的冷侧道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热气输送管路将热气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的脱附区进行脱附,再通过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将脱附浓缩气体输送到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内,另外,通过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分支与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再通过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将部分热气输送到第一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内,因此,能提升有机废气处理的效率,并具有节省能源及降低排放的作用,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通过在该废气进气管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之间设有一废气旁通管路,让在废气进气管路的来源气体分支经由该废气旁通管路输送至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可以调节由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输送到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脱附浓缩气体的温度,让进入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气体温度降低,使其具有达到冷却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作用,进而增加整体的操作性。
本公开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通过在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与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之间设有一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且在该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及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及一第一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并通过该第一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及该第一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形成比例风门。另外,也可以在该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及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一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及一第一热气输送控制阀门,并通过该第一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及该第一热气输送控制阀门形成比例风门,因此,可以调整由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热气的温度,使其具有提升控制温度的作用,进而增加整体的使用性。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通过在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与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之间设有一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且在该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及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二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及一第二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并通过该第二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及该第二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形成比例风门。另外,也可以在该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及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上分别设有第二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及一第二热气输送控制阀门,并通过该第二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及该第二热气输送控制阀门形成比例风门。因此,可以调整由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热气的温度,使其具有提升控制温度的作用,进而增加整体的控制性。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公开的特征、特点和技术内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具有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及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具有第一净气旁通管路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具有废气旁通管路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架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焚化设备 101、入口
102、出口 11、燃烧室
20、热交换器 201、冷侧道
202、热侧道 21、热侧输送管路
22、热侧排出管路 30、第一吸附转轮
301、吸附区 302、冷却区
303、脱附区 31、废气进气管路
311、风机 32、第一净气排放管路
33、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 331、第一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
34、第一热气输送管路 341、第一废气输送控制阀门
35、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351、风机
40、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 401、第一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
50、第二吸附转轮 501、吸附区
502、冷却区 503、脱附区
51、第二净气排放管路 511、风机
52、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 53、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
531、第二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 54、第二热气输送管路
541、第二热气输送控制阀门 55、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551、风机 60、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
601、第二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 70、烟囱
80、第一净气旁通管路 801、第一净气旁通控制阀门
90、废气旁通管路 901、废气旁通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公开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的最佳实施方式运用于半导体产业、光电产业或化学相关产业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或类似设备,主要是能提升有机废气处理的效率,并具有节省能源及降低排放的作用。
本公开的实施架构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有一焚化设备10、一热交换器20、一第一吸附转轮30、一第二吸附转轮50 及一烟囱70的组合设计(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中该热交换器20具有冷侧道201及热侧道202,该热交换器20设有一热侧输送管路21及一热侧排出管路22,该热侧输送管路21的一端与该焚化设备10连接,该热侧输送管路21的另一端与热侧道202的一端连接。另外该热侧排出管路22 的一端与热侧道202的另一端连接,该热侧排出管路22的另一端与该烟囱70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另外,该焚化设备10设有入口101及出口102,该焚化设备10的出口102与该烟囱70连接,该焚化设备10设有一燃烧室11,该燃烧室11与该热侧输送管路21的一端连通(如图1 至图4所示),且该焚化设备10为直燃式焚烧炉(TO)、触媒式焚烧炉或蓄热式焚烧炉(RTO)。焚化设备10附带有一燃烧加热器或一电加热器。
另外本公开的第一吸附转轮30设有吸附区301、冷却区302及脱附区 303,该第一吸附转轮30连接有一废气进气管路31、一第一净气排放管路 32、一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33、一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4及一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5(如图1至图4所示),该第二吸附转轮50设有吸附区501、冷却区502及脱附区,该第二吸附转轮50连接有一第二净气排放管路51、一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52、一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53、一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及一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55(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中该第一吸附转轮30与该第二吸附转轮50分别为沸石浓缩转轮或其他材质的浓缩转轮。
其中,该废气进气管路31的一端连接至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吸附区 301的一侧,使该废气进气管路31能将有机废气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 30的吸附区301内。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32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30 的吸附区301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32的一端连接至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吸附区501的一侧,可以让该有机废气经由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吸附区301进行吸附有机物后再由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32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吸附区501内。另外,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吸附区501的另一侧连接该设第二净气排放管路51,可以通过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51的另一端与该烟囱70连接(如图1及图2所示)。且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51设有一风机511(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该风机511能将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51内的经过吸附后的气体推拉到该烟囱70内以进行排放。
另外,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冷却区302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33的一端,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33的另一端与该热交换器20 的冷侧道201的一端连接,可以将进入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冷却区302 后的气体输送到该热交换器20内进行热交换(如图1至图4所示)。另外,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脱附区303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一热气输送管34路的一端,可以将热气通过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4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30 的脱附区303进行脱附使用。另外,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脱附区303的一侧连接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5的一端,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35的另一端与该焚化设备10的入口101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可以将经过高温脱附下的脱附浓缩气体通过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5输送到该焚化设备10的入口101内,让该焚化设备10的燃烧室11进行高温裂解,可以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且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5设有一风机351(如图3及图4所示),可以将脱附浓缩气体推拉进入该焚化设备10的入口101内。
上述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33与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4之间设有一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40(如图2至图4所示),该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40 的一端与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33连接,该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40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4连接,使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33分支经由该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40输送部分冷却后的气体到第一热气输送管路 34内,可以提升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4的热气的温度。另外,该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40设有一第一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401(如图3及图4所示),可以控制该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40的风量。另外,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33设有一第一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331,可以控制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33的风量(如图3所示),并通过该第一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401及该第一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331形成比例风门。另外,也可以在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4上设有一第一热气输送控制阀门341(如图4所示),可以控制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4的风量,并通过该第一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401 及该第一热气输送控制阀门341形成比例风门。因此,可以调整由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4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脱附区303的热气的温度,使其具有提升控制温度的作用。
另外,该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52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冷却区502的一侧连接,以供气体进入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冷却区502进行冷却使用。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冷却区502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53的一端,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53的另一端则与该热交换器20的冷侧道201的一端连接,可以将进入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冷却区502后的气体输送到该热交换器20内进行热交换(如图1至图4所示)。另外,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脱附区503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的一端,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的另一端与该热交换器20的冷侧道201的另一端连接,可以将由该热交换器20进行热交换后的高温热气通过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脱附区503内进行脱附使用。其中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分支与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4 的另一端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使该热交换器20进行热交换后的高温热气能经由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4分支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脱附区303内进行脱附使用。
上述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冷却区502设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为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冷却区502的一侧连接的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52的一端用于供新鲜空气或外气进入(如图1及图2所示),通过该新鲜空气或外气对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冷却区502进行降温。第二种实施方式为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32设有一第一净气旁通管路80(如图3及图4所示),该第一净气旁通管路80的一端与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 32连接,该第一净气旁通管路80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52 的一端连接,可以通过该第一净气旁通管路80将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32 内的气体分支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冷却区502以进行降温使用。另外,该第一净气旁通管路80设有一第一净气旁通控制阀门801(如图3 及图4所示),可以控制该第一净气旁通管路80的风量。
其中,上述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53与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之间设有一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60(如图2至图3所示)。该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60的一端与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53连接,该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 60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连接,使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53 分支经由该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60输送部分冷却后的气体到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内,可以提升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的热气的温度。另外该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60设有一第二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601(如图3及图4 所示),可以控制该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60的风量。另外,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53设有一第二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531(如图3所示),可以控制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53的风量,并通过该第二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 601及该第二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531形成比例风门,另外,也可以在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上设有一第二热气输送控制阀门541(如图4所示),可以控制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的风量,并通过该第二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601及该第二热气输送控制阀门541形成比例风门。因此,可以调整由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54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脱附区503的热气的温度,使其具有提升控制温度的作用。
该第二吸附转轮50的脱附区503的一侧连接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55的另一端,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55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30 的冷却区302的一侧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可以将经过高温脱附下的脱附浓缩气体通过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55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冷却区302内,以对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冷却区302进行降温。且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55设有一风机551(如图3及图4所示),可以将脱附浓缩气体推拉进入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冷却区302内。
上述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冷却区302与该废气进气管路31之间设有一废气旁通管路90(如图2及图4所示)。该废气旁通管路90的一端与该废气进气管路31连接,该废气旁通管路90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30 的冷却区302连接,让在废气进气管路90的来源气体(有机废气)分支经由该废气旁通管路90输送至第一吸附转轮30的冷却区302,可以调节由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55输送到第一吸附转轮30的冷却区302的脱附浓缩气体的温度,让进入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冷却区302的气体温度降低,使其具有达到冷却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冷却区302的作用。另外,该废气旁通管路90设有一废气旁通控制阀门901(如图4所示),可以控制该废气旁通管路90的风量。另外,该废气进气管路31设有一风机311 (如图3及图4所示),可以将废气进气管路31内的来源气体(有机废气) 推送至第一吸附转轮30的吸附区301内或经由该废气旁通管路90进入该第一吸附转轮30的冷却区302内。
基于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公开技术人员了解本公开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特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虽然本公开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公开的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内。

Claims (16)

1.一种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烟囱;
一焚化设备,该焚化设备设有入口及出口,该焚化设备的出口与该烟囱连接;
一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冷侧道及热侧道,该热交换器设有一热侧输送管路及一热侧排出管路,该热侧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焚化设备连接,该热侧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热侧道的一端连接,该热侧排出管路的一端与该热侧道的另一端连接,该热侧排出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烟囱连接;
一第一吸附转轮,该第一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及脱附区,该第一吸附转轮连接有一废气进气管路、一第一净气排放管路、一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一第一热气输送管路及一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该废气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热交换器的冷侧道的一端连接,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焚化设备的入口连接;以及
一第二吸附转轮,该第二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及脱附区,该第二吸附转轮连接有一第二净气排放管路、一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一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一第二热气输送管路及一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该第二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烟囱连接,该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连接,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热交换器的冷侧道的一端连接,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热交换器的冷侧道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分支与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焚化设备设有一燃烧室,该燃烧室与该热侧输送管路的一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焚化设备为直燃式焚烧炉、触媒式焚烧炉或蓄热式焚烧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的一端用于供新鲜空气或外气进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设有一第一净气旁通管路,该第一净气旁通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连接,该第一净气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该第一净气旁通管路设有一第一净气旁通控制阀门,以控制该第一净气旁通管路的风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与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之间设有一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该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连接,该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连接,该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设有一第一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以控制该第一冷却气旁通管路的风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设有一第一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以控制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的风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设有一第一热气输送控制阀门,以控制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的风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与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之间设有一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该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连接,该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连接,该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设有一第二冷却气旁通控制阀门,以控制该第二冷却气旁通管路的风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设有一第二冷却气输送控制阀门,以控制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的风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设有一第二热气输送控制阀门,以控制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的风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废气进气管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之间设有一废气旁通管路,该废气旁通管路的一端与该废气进气管路连接,该废气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连接,该废气旁通管路设有一废气旁通控制阀门,以控制该废气旁通管路的风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设有一风机。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设有一风机。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设有一风机。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废气进气管路设有一风机。
CN202120232698.5U 2020-12-04 2021-01-26 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Active CN2150859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6044 2020-12-04
TW109216044U TWM612104U (zh) 2020-12-04 2020-12-04 雙轉輪高效率有機廢氣處理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5993U true CN215085993U (zh) 2021-12-10

Family

ID=77037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2698.5U Active CN215085993U (zh) 2020-12-04 2021-01-26 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5993U (zh)
TW (1) TWM61210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2104U (zh) 2021-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06361U (zh) 高效率挥发有机废气处理改良系统
CN212657734U (zh) 具双转轮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改良系统
CN212481331U (zh) 节能型双转轮冷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212594843U (zh) 废气高效浓缩焚烧处理系统
CN214552358U (zh) 双转轮高浓度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4345424U (zh) 节能型双转轮高浓度热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215085993U (zh) 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4275760U (zh) 节能型双转轮热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214261284U (zh) 节能型单转轮热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214147937U (zh) 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212618367U (zh) 节能型双转轮高浓度冷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210674705U (zh) 高效率挥发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的转轮结构
CN114377516A (zh) 节能型单转轮热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10206362U (zh) 节能型高浓缩倍数处理系统
CN214552355U (zh) 节能型双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113970110A (zh) 节能型双转轮冷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14370247U (zh) 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冷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113970109A (zh) 节能型双转轮高浓度冷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13019680U (zh) 具有双转轮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4513652U (zh) 节能型单转轮高浓度热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212481332U (zh) 节能型单转轮冷侧旁通过温控制系统
CN210495805U (zh) 高效率挥发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0584335U (zh) 高效率挥发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的转轮结构
CN114588747A (zh) 双转轮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215892387U (zh) 具热媒油的转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