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0112U - 电池包的配电箱以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的配电箱以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0112U
CN215070112U CN202121482120.1U CN202121482120U CN215070112U CN 215070112 U CN215070112 U CN 215070112U CN 202121482120 U CN202121482120 U CN 202121482120U CN 215070112 U CN215070112 U CN 215070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bmc
connecting terminal
terminal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821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健
彭青波
鄂从吉
鲁志佩
方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821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0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0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0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的配电箱以及电池包,电池包的配电箱包括:继电器,继电器具有低压信号连接端子;壳体,壳体内限定出装配空间,继电器设于装配空间内,壳体的设有线路、继电器连接端子和BMC连接端子,低压信号连接端子与继电器连接端子连接,BMC连接端子与电池包的BMC连接,线路连接在继电器连接端子和BMC连接端子之间。由此,通过将线路、继电器连接端子和BMC连接端子均集成在壳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简化装配空间内线路的布置,从而可以降低配电箱的装配和检修难度,进而可以提高电池包的生产效率和维修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包的配电箱以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的配电箱以及具有该电池包的配电箱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池包可以安装在车辆上,电池包可以为整车电器在工作时提供电能。整车电器包括大功率用电器,因此,电池包可以为电路中提供高压大电流,为了提高电池包的用电安全,电池包内设置有继电器,电池包可以通过继电器控制电池包与用电器之间的电路通断。
相关技术中,继电器通常设置在配电箱内,继电器分别与高压铜排和低压信号线束连接,电池的BMC(Battery Management Controller-电池管理控制器)通过低压信号线束控制继电器连通或者断开高压电路,以保障电池包的安全使用。现有的配电箱内继电器的安装位置与BMC连接端子的安装位置之间间隔较远,线束设置在装配空间中,继电器与BMC连接端子之间的线束布置复杂,会造成配电箱的装配和检修困难,从而会降低电池包的生产效率和维修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的配电箱,该电池包的配电箱可以简化装配空间内线路的布置,从而可以降低配电箱的装配和检修难度,进而可以提高电池包的生产效率和维修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的配电箱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具有低压信号连接端子;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装配空间,所述继电器设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壳体设有线路、继电器连接端子和BMC连接端子,所述低压信号连接端子与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连接,所述BMC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池包的BMC连接,所述线路连接在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和所述BMC连接端子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通过将线路、继电器连接端子和BMC连接端子均集成在壳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简化装配空间内线路的布置,从而可以降低配电箱的装配和检修难度,进而可以提高电池包的生产效率和维修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底壁设有所述线路、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和所述BMC连接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线路设于所述底壁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在所述底壁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底壁,所述低压信号连接端子与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伸入所述装配空间内的部分插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壁的内表面有护套,所述护套套设在所述低压信号连接端子和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护套设有对接孔,所述低压信号连接端子、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均插入所述对接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护套与所述底壁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BMC连接端子在所述底壁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底壁,所述BMC连接端子的上端适于与所述BMC插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壳体设有插接槽,所述BMC连接端子的上端伸入所述插接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线路粘贴于所述壳体或所述壳体上电镀形成所述线路或所述壳体上蚀刻形成所述线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包的配电箱。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箱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箱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箱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继电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继电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配电箱100;
继电器1;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低压信号连接座12;高压接口13;安装部14;安装孔15;
壳体2;装配空间21;线路22;下壳体23;插接槽24;继电器连接端子避让孔25;上壳体26;螺栓孔27;BMC连接端子避让孔28;
继电器连接端子3;
BMC连接端子4;护套5;对接孔51;BMC信号插头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配电箱100,配电箱100设置在电池包内,本实用新型以电池包设置在车辆上为例进行说明,也就是说,电池包可以为车辆的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箱100包括:继电器1和壳体2,继电器1具有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壳体2内限定出装配空间21,继电器1设置于装配空间21内,壳体2设置有线路22、继电器连接端子3和BMC连接端子4,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与继电器连接端子3连接,BMC连接端子4与电池包的BMC连接,线路22连接在继电器连接端子3和BMC连接端子4之间。
其中,壳体2限定出的装配空间21内可以设置有多个继电器1,多个继电器1可以分别与多个高压电路连接,例如,如图3所示,装配空间21内可以设置有四个继电器1。具体地,如图5所示,继电器1的顶端可以设置有两个高压接口13,两个高压接口13可以分别与铜排连接,电流可以从继电器1的其中一个高压接口13流入继电器1内,并且电流可以从继电器1的另外一个高压接口13流出继电器1,继电器1内可以设置有通断结构,当通断结构闭合时,继电器1可以允许电流通过,此时继电器1可以导通整车电路,电池包可以向车辆的用电器提供电能。当通断结构开启时,继电器1可以阻止电流通过,此时继电器1可以断开整车电路,电池包不能向车辆的用电器提供电能。
并且,继电器1可以通过BMC控制通断结构开启和闭合,BMC可以根据车辆的用电情况判断电池包是否用电安全,当BMC判断车辆的用电情况异常时,BMC可以向继电器1发送信号,当继电器1收到信号时,继电器1可以控制通断结构断开,以切断电池包与车辆之间的电路,从而可以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地,线路22与继电器连接端子3连接,线路22与继电器连接端子3之间可以传递信号,且线路22与BMC连接端子4连接,线路22与BMC连接端子4之间可以传输信号。BMC连接端子4与电池包的BMC连接,BMC连接端子4与电池包的BMC之间可以传输信号,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与继电器连接端子3连接,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与继电器连接端子3之间可以传输信号,当BMC发出信号时,信号可以依次通过BMC连接端子4、线路22、继电器连接端子3、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传输至继电器1,以使继电器1收到信号后断开电路。
线路22可以设置在壳体2上,例如线路22可以设置在壳体2的底壁、顶壁或者侧壁等位置。线路22为金属导电线路,由于BMC与继电器1之间传输的低压信号为低电流、低电压的电信号,线路22可以集成在外壳,线路22不容易受到干扰,且线路22内的电流不会引起危险事故,因此线路22可以取代传统线束。
通过将线路22集成在壳体2上,壳体2可以实现线路22的布置,在配电箱100装配的过程中,装配空间21内不需要单独设置线路22、继电器连接端子3和BMC连接端子4,可以降低装配空间21内线路22的布置难度,从而可以提高装配空间21内的整齐程度,将线路22、继电器连接端子3和BMC连接端子4集成在壳体2上也可以避免装配空间21的空间浪费,还可以提高配电箱100的装配效率,进而可以提高电池包的生产效率和维修效率。
由此,通过将线路22、继电器连接端子3和BMC连接端子4均集成在壳体2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简化装配空间21内线路22布置,从而可以降低配电箱100的装配和检修难度,进而可以提高电池包的生产效率和维修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壳体2可以包括:下壳体23,下壳体23的底壁可以设置有线路22、继电器连接端子3和BMC连接端子4。其中,壳体2还可以包括上壳体26,下壳体23与上壳体26连接后可以组成壳体2,并且下壳体23与上壳体26可以共同限定出装配空间21,配电箱100中的各部件均可以设置在装配空间21内,并且继电器1可以固定在下壳体23的上表面,也就是说,线路22可以与继电器1在下壳体23的厚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下壳体23的厚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且线路22可以远离装配空间21设置,从而可以避免线路22设置在装配空间21内造成装配空间21内布置混乱,进而可以优化配电箱100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线路22可以设置于下壳体23的底壁的外表面。优选地,底壁的外表面可以指配电箱100的下表面,且配电箱100的下表面均未设置零部件,通过将线路22设置于底壁的外表面,线路22与配电箱100内的各部件之间不产生干涉,也就是说,线路22不需要避让配电箱100内的各部件,线路22设置于底壁的外表面时布置方式更自由,从而可以优化线路22的布置线路,进而可以保证配电箱100布线整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继电器连接端子3可以在底壁厚度方向贯穿底壁,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可以与继电器连接端子3伸入装配空间21内的部分插接,需要说明的是,底壁的厚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其中,底壁上可以设置多个继电器连接端子避让孔25,多个继电器连接端子避让孔25均可以在底壁的厚度方向上延伸设置,每个继电器连接端子避让孔25内均可以穿设一个继电器连接端子3。
继电器连接端子3可以在底壁的厚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继电器连接端子3的一端可以与线路22通过锡焊焊接连接,继电器连接端子3与线路22之间可以传输低压电信号。继电器连接端子3的另一端可以与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连接,继电器连接端子3与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之间可以传输低压电信号。通过在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与线路22之间设置继电器连接端子3,可以使在底壁的厚度方向间隔开的线路22与继电器1实现电连接,从而可以使线路22不需要设置在装配空间21内,进而可以优化继电器1与BMC之间的线路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下壳体23的底壁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有护套5,护套5可以套设在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和继电器连接端子3外侧。其中,护套5可以在下壳体23的厚度方向上延伸设置,下壳体23的厚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继电器1可以设置有与护套5连接的低压信号连接座12,当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和继电器连接端子3连接在一起时,护套5可以套设在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和继电器连接端子3的外侧,且低压信号连接座12可以套设在护套5的外侧。
优选地,护套5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通过在下壳体23的底壁上设置具有绝缘能力的护套5,护套5可以防止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与装配空间21中的电路电连接,护套5也可以防止继电器连接端子3与装配空间21中的电路电连接,从而可以防止继电器1被误触发,进而可以提高电池包的工作稳定性。并且,通过使护套5与低压信号连接座12连接,护套5可以在继电器1安装至下壳体23上使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护套5可以在继电器1安装至下壳体23后起到限制继电器1转动的作用,从而可以使继电器1的安装位置精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和图6所示,继电器1还可以设置有安装部14,安装部14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15,并且继电器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安装部14,多个安装部14可以在继电器1的周向方向间隔开设置。例如,如图5所示,继电器1上可以设置有两个安装部14,下壳体23在继电器1的安装位置可以对应设置有两个螺栓孔27,当护套5与低压信号连接座12连接后,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15、螺栓孔27,可以使继电器1可靠地安装在配电箱100内,从而可以避免继电器1在装配空间21内窜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护套5可以设置有对接孔51,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继电器连接端子3均可以插入对接孔51内。其中,在护套5的厚度方向上,对接孔51可以贯穿护套5,护套5的厚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如图2所示,对接孔51的一端可以与继电器连接端子避让孔25连通,对接孔51的另一端可以在护套5的顶壁形成开口,如图4所示,对接孔51的下端可以与继电器连接端子避让孔25连通,对接孔51的上端可以在护套5的顶壁形成开口,继电器连接端子3的部分结构可以从对接孔51的下端伸入对接孔51内,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的部分结构可以从对接孔51的上端伸入对接孔51内,继电器连接端子3与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可以在对接孔51内连接,以实现继电器连接端子3与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之间的信号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继电器1可以包括两个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两个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可以间隔开设置,护套5可以对应设置有两个对接孔51,两个对接孔51可以间隔开设置,并且两个对接孔51均可以设置有继电器连接端子3。通过将护套5套设在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和继电器连接端子3外侧,护套5可以防止两个继电器连接端子3之间发生接触,护套5也可以防止两个低压信号连接端子11发生接触,从而可以避免继电器1的两条低压信号电路之间发生短路,进而可以避免继电器1失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护套5可以与下壳体23的底壁一体成型。其中,配电箱100的壳体2可以使用塑胶材质制作,塑胶制成的壳体2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壳体2可以避免装配空间21内的各部件与壳体2外的电路发生连接,从而可以避免装配空间21内的各部件发生短路,进而可以提高配电箱100的使用安全性。通过使护套5与底壁一体成型,护套5也可以设置为塑胶材质,塑胶材质的护套5可以避免继电器1的两条低压信号电路之间发生短路,从而可以避免继电器1失效。同时,护套5与底壁一体成型可以降低护套5的生产难度,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电池包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BMC连接端子4可以在下壳体23的底壁厚度方向贯穿下壳体23的底壁,BMC连接端子4的上端适于与BMC插接。其中,下壳体23的底壁上可以设置多个BMC连接端子避让孔28,多个BMC连接端子避让孔28均可以在下壳体23的底壁的厚度方向上延伸设置,每个BMC连接端子避让孔28内均可以穿设一个BMC连接端子4。当配电箱100内设置有四个继电器1时,四个继电器1可以与八个线路22连接,八个线路22的另一端可以与八个BMC连接端子4连接,八个BMC连接端子4之间可以间隔开设置。
BMC连接端子4可以在下壳体23的底壁的厚度方向上延伸设置,BMC连接端子4的一端可以与线路22通过锡焊焊接连接,BMC连接端子4与线路22之间可以传输低压电信号。BMC连接端子4的另一端可以与BMC连接,BMC连接端子4与BMC之间可以传输低压电信号。具体地,如图2所示,BMC连接端子4的下端可以与线路22通过锡焊焊接连接,BMC连接端子4的上端可以形成自由端。BMC可以从底壁的上表面与BMC连接端子4连接,从而可以使BMC与BMC连接端子4的连接位置更合理,进而可以提高电池包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下壳体23可以设置有插接槽24,BMC连接端子4的上端伸入插接槽24内。其中,插接槽24可以在配电箱10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且在配电箱100的高度方向上,插接槽24可以向上开口,配电箱100的高度方向可以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
并且,BMC可以包括BMC信号插头6,BMC向继电器1发送的信号可以通过BMC信号插头6传输。BMC信号插头6可以与插接槽24插接配合。进一步地,BMC信号插头6内可以设置有BMC信号端子,当BMC信号插头6与插接槽24插接配合时,BMC信号端子可以与BMC连接端子4连接,以实现BMC与线路22之间的信号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线路22可以粘贴于壳体2,线路22可以通过胶粘贴于壳体2,这样设置能够便于将线路22安装于下壳体23,可以简化线路22装配步骤。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线路22还可以通过模切粘接的工艺粘贴于壳体2。具体地,通过对一块铜箔进行加工,铜箔上可以去除部分结构,铜箔上剩余的部分结构可以形成电路,当加工后的铜箔粘接在壳体2上时,铜箔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继电器连接端子3的安装位置,铜箔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BMC连接端子4的安装位置,电信号可以在铜箔上传递,也就是说,铜箔可以起到与线路22相同的作用,通过将铜箔模切粘接在壳体2上,可以实现线路22粘贴于壳体2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壳体2上可以电镀形成线路22。其中,通过采用电镀工艺在壳体2的外表面形成金属线,且金属线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继电器连接端子3的安装位置,金属线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BMC连接端子4的安装位置,金属线可以在继电器连接端子3与BMC连接端子4之间传递电信号,金属线可以为继电器连接端子3与BMC连接端子4之间的线路22。
进一步地,壳体2上可以蚀刻形成线路22。具体地,壳体2可以采用塑胶作为生产材料,壳体2的表面可以涂敷融化后的铜金属,铜金属在壳体2的表面可以形成铜箔,通过使用蚀刻液在铜箔的表面对铜箔进行腐蚀,铜箔的表面保留下来的铜金属可以形成线路线路,线路线路的一端可以延伸至继电器连接端子3的安装位置,线路线路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BMC连接端子4的安装位置,蚀刻后的铜箔可以在壳体2的外表面形成线路22。
需要说明的是,当线路22采用蚀刻工艺、电镀工艺或者模切粘接工艺制成时,多条线路22之间均间隔开设置,也就是说,多条线路22之间均不发生接触,从而可以避免BMC向其中一个继电器1发送信号时触发其他的继电器1,进而可以提高配电箱100的工作可靠性。并且,通过将线路22设置在下壳体23的底壁的下表面,当配电箱100安装在电池包内时,下壳体23的底壁的下表面不与其他部件或者电路接触,从而可以避免线路22与其他部件或者电路之间发生短路。同时,电池包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设置壳体2外表面的线路22可以不做防锈蚀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配电箱100,配电箱100设置在电池包内,通过将线路22集成在壳体2上,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简化装配空间21内线路22布置,从而可以降低配电箱100的装配和检修难度,进而可以提高电池包的生产效率和维修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电池包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具有低压信号连接端子;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装配空间,所述继电器设于所述装配空间内,所述壳体设有线路、继电器连接端子和BMC连接端子,所述低压信号连接端子与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连接,所述BMC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池包的BMC连接,所述线路连接在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和所述BMC连接端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底壁设有所述线路、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和所述BMC连接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设于所述底壁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包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在所述底壁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底壁,所述低压信号连接端子与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伸入所述装配空间内的部分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内表面有护套,所述护套套设在所述低压信号连接端子和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设有对接孔,所述低压信号连接端子、所述继电器连接端子均插入所述对接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与所述底壁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包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BMC连接端子在所述底壁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底壁,所述BMC连接端子的上端适于与所述BMC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设有插接槽,所述BMC连接端子的上端伸入所述插接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粘贴于所述壳体或所述壳体上电镀形成所述线路或所述壳体上蚀刻形成所述线路。
1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的配电箱。
CN202121482120.1U 2021-06-30 2021-06-30 电池包的配电箱以及电池包 Active CN215070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2120.1U CN215070112U (zh) 2021-06-30 2021-06-30 电池包的配电箱以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2120.1U CN215070112U (zh) 2021-06-30 2021-06-30 电池包的配电箱以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0112U true CN215070112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26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82120.1U Active CN215070112U (zh) 2021-06-30 2021-06-30 电池包的配电箱以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0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9795B (zh) 电源电路切断设备
CN107302147B (zh) 电连接器系统
EP3020099B1 (en) Electrical plug type connector and plug type connector system for an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
US8488303B2 (en)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
JP4053739B2 (ja) バッテリ
EP3958411B1 (e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connector
CN215070112U (zh) 电池包的配电箱以及电池包
CN115500025A (zh) 车辆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KR20150028966A (ko) 차량 장치용 상호 연결 조립체 및 상호 연결 방법
CN211617441U (zh) 配电装置及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KR101201561B1 (ko) 인터락 기능을 갖는 커넥터
CN211844313U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高压连接器装置和电动汽车
CN209133432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0925932U (zh) 一种电池包维修开关
CN111641091B (zh) 集成连接器、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2412228U (zh) 用于电气设备的存储件及电气设备
CN110768070A (zh) 一种具有多种用法的高压互锁连接器
CN219204459U (zh) 光伏接线盒组件
CN220066198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直型插座
CN217062606U (zh) 一种接电组件
CN215452222U (zh) 一种配电箱及电池包
CN212062755U (zh) 一种具有位置保护功能的电气连接器
CN211182125U (zh) 断路器导电回路适配装置
CN219536582U (zh) 小型无线束化控制盒
CN218123768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