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3432U - 一种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33432U CN209133432U CN201920089461.9U CN201920089461U CN209133432U CN 209133432 U CN209133432 U CN 209133432U CN 201920089461 U CN201920089461 U CN 201920089461U CN 209133432 U CN209133432 U CN 2091334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eaker
- cable
- shell
- hole
-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包括壳体和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控制所述断路器运行的控制器,所述壳体的右侧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部空间贯通的过线孔;信息传输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设置在所述过线孔处的第二连接端;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右侧侧壁外侧,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模块右置时导致通信线缆外露过多、压线缆风险增加、走线缆与放置均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无法在各极断路器中通用的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塑壳断路器已经不能够满足于现代化的生产需求,都在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这一方向发展。而通信功能是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但由于塑壳断路器空间有限,要达到数字化通信这一目的,就必须采用集成式外置结构。在不影响塑壳断路器原有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提供了附加通信功能。
在处理通信模块外置的过程中,由于断路器中的控制器通常靠左设置,因此相关技术中的通信模块通常采用左置式安装方式,将通信模块与断路器中盖做成槽配合,将通信模块挂在断路器中盖的燕尾槽中,通信模块与塑壳断路器之间的讯息传输通过通信线缆实现。但目前大部分客户在使用塑壳断路器时,会将塑壳断路器左侧向下置放在配电柜中,采用此安装方式会导致通信模块被压在产品底部,不便于观察与操作,如果客户自行将通信模块置于塑壳断路器右侧,则会导致通信线缆外露过多,不仅压线缆的风险大大增加,而且走线缆与放置都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通信模块的左置式安装方式,在通信模块右置时导致通信线缆外露过多、压线缆风险增加以及走线缆与放置均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断路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包括壳体和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控制所述断路器运行的控制器,所述壳体的右侧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部空间贯通的过线孔;信息传输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设置在所述过线孔处的第二连接端;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右侧侧壁外侧,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
可选的,信息传输装置为设置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过线孔之间的插接件结构,所述插接件结构靠近所述控制器的一侧为所述第一连接端,靠近所述过线孔的一侧为所述第二连接端。
可选的,断路器为三极断路器。
可选的,断路器为四极断路器,包括互感器外壳和设置于所述互感器外壳内的N极互感器;所述信息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N极互感器上方,包括转接装置和转接线缆;所述转接线缆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转接装置相连;所述转接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互感器外壳,靠近所述过线孔的一侧为所述第二连接端。
可选的,转接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互感器外壳的转接板;所述转接板靠近所述控制器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转接线缆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头;靠近所述过线孔的一侧为与所述通信模块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头。
可选的,互感器外壳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转接板底端的卡合槽,所述壳体设置有压紧所述转接板顶端的压紧凸台。
可选的,转接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
可选的,壳体设置有隔离所述信息传输装置和电弧的加强筋。
可选的,壳体的右侧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燕尾槽,所述通信模块上具有与所述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凸起。
可选的,断路器还包括可拆装的设置在所述过线孔处的盖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由于将信息传输装置设置于断路器内部且通过开设在互感器罩壳右侧侧壁上的过线孔与通信模块相连,在将通信模块外置于断路器右侧时,仅有过线孔处至通信模块之间的通信线缆暴露在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将从左侧伸出的通信线缆在跨越断路器后再与通信模块相连,大幅减少了通信线缆的外露长度,降低了压线缆风险保证了通讯的可靠性,且基本消除了走线缆与放置时的安全隐患。此外,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安装在配电柜中时,由于通信模块的右置,使其能够位于断路器的上方,便于观察与操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息传输装置为设置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过线孔之间的插接件结构,所述插接件结构靠近所述控制器的一侧为所述第一连接端,靠近所述过线孔的一侧为所述第二连接端。通信装置可通过与插接件结构的连接与分离即可使本实用新型的通信模块即插即用。
3.在断路器为四极断路器时,由于其内部设置有N极互感器且该N极互感器没有与之对应的控制器,因此控制器与壳体的右侧侧壁之间还存在一定空间,与适用于三极断路器的信息传输装置,也就是与插接件结构相比还需额外延长传输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转接装置和转接线缆的方式以延长其传输距离,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同时,考虑到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适用于三级断路器与四级断路器,且避免分别制造模具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线缆与控制器连接的一端,可选的设置为与插接件结构相同的配合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无需另开模具,只需增加转接装置和转接线缆,即可实现三极断路器与四极断路器通用的目的,且安装工序简单。
4.在断路器为四极断路器时,与三极断路器相比在过线孔处的结构也有所不同。在三极断路器中,由于控制器靠近过线孔处,因此通信线缆可直接与连接在控制器上的插接件结构连接。而在断路器为四极断路器时,由于其采用转接装置和转接线缆以替代插接件结构,则该转接装置需要具有能够与通信模块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头,以及与所述转接线缆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头,并将其设置在转接板的两侧,使得四极断路器中的信息传输装置结构精巧,零件数量少,方便制造且能够即插即用。
5.由于通信线缆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常插拔,因此信息传输装置需要稳固的设置在断路器中,为考虑信息传输装置的安装难易程度以及安装效率,本申请在互感器外壳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转接板底端的卡合槽,将转接板卡合在卡合槽中后,在无需外力即可保持该状态,提高操作效率;同时,由于转接板已固定在卡合槽中,对于转接板顶端即可通过设置压紧凸台并使其压紧的方式固定,达到了降低安装难度进而提高安装效率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板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通信线缆插拔带来的反复受力,因此需要控制转接板的厚度以防止在使用过程发生形变或弯折。本实用新型中将转接板控制在至少2mm的厚度,保证了转接板的插拔强度。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强筋,用以隔离断路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弧,保护信息传输装置不受电弧的影响,延长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右侧侧壁外侧的燕尾槽能够与通信模块上的燕尾凸起相配合,能够方便快捷的将通信模块安装在断路器上或是将通信模块从断路器上取下。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板能够安装在过线孔位置,在不使用通信模块时,能够防止灰尘或液体进入断路器,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三极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三极断路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四极断路器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转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断路器中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互感器罩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过线孔、12-壳体基座、13-壳盖、131-压紧凸台、132-加强筋、14-燕尾槽、2-控制器、3-信息传输装置、31-插接件结构、32-转接装置、321-转接板、322-第一插接头、323-第二插接头、33-转接线缆、4-通信模块、5-盖板。6-互感器外壳、61-卡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至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极断路器实施例。
该三极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和通信模块4,断路器本体包括壳体1和容纳在壳体1内用于控制断路器运行的控制器2。壳体1的右侧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部空间贯通的过线孔11。
壳体1内还设置有信息传输装置3,请参考图2,信息传输装置3为设置于控制器2与过线孔11之间的插接件结构31。插接件结构31靠近控制器2的一侧为与控制器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靠近过线孔11的一侧为设置于过线孔11处的第二连接端。接件结构31可以为与信息传输装置3插接配合的接头,其第一连接端焊接在控制器2上,第二连接端为公接头或是母接头,则信息传输装置3上相应的设置有母接头或是公接头,即可通过插接配合实现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插接件结构31的具体接口类型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本申请在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信息传输装置3也可为其他结构,具有能够与控制器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以及能够与通信模块4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即可,其所采用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如,第一连接端也可为与控制器2插接配合的插接结构;又例如选择使用电缆(图中未示出)作为信息传输装置3,则可将电缆焊接在控制器2和通信模块4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断路器还包括可拆装的设置在过线孔11处的盖板5。盖板5能够在不使用通信模块4时,能够防止灰尘或液体进入断路器,延长其使用寿命。
壳体1的右侧侧壁的外侧还设置有燕尾槽14,通信模块4上具有与燕尾槽14配合的燕尾凸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1右侧侧壁外侧的燕尾槽14能够与通信模块4上的燕尾凸起相配合,能够方便快捷的将通信模块4安装在断路器上或是将通信模块4从断路器上取下,实现即插即用。
图3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极断路器实施例。如无特殊说明,应当理解与上述三极断路器实施例相同。
壳体1包括壳体基座12和扣合于壳体基座12上的壳盖13。壳体1内设置有互感器外壳6,互感器外壳6内设置有N极互感器。控制器2设置于N极互感器的左侧。信息传输装置3包括转接装置32和转接线缆33,且该信息传输装置3设置于N极互感器上方.
转接线缆33一端为与控制器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转接装置32相连。请参考图4,转接装置32包括固定安装于互感器外壳6的转接板321;转接板321靠近控制器2一侧设置有用于与转接线缆33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头322;靠近过线孔11的一侧为与通信模块4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头323,第二插接头323即为第二连接端。第一插接头322和第二插接头323可焊接在转接板321上,第一插接头322与转接线缆33之间的插接配合,可通过公接头与母接头之间的配合实现,如第一插接头322为公接头,转接线缆33为母接头。相应的,第二插接头323与通信模块4之间也同样可以采用公接头与母接头之间的配合方式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和图6,互感器外壳6设置有用于卡合转接板321底端的卡合槽61,壳盖13设置有压紧转接板321顶端的压紧凸台131。安装时,将转接板321卡合在卡合槽121中后,在无需外力即可保持该状态,由于转接板321已固定在卡合槽121中,对于转接板321顶端即可通过设置压紧凸台131并使其压紧的方式固定,达到了降低安装难度进而提高安装效率的效果。
壳盖13的内侧设置有隔离信息传输装置3和电弧的加强筋132。加强筋132的的设置可隔离断路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弧,保护信息传输装置3不受电弧的影响,延长断路器的使用寿命。当然,根据使用情况加强筋还有其他设置方式,可以将其设置在互感器外壳6;同样的,加强筋132的具体结构也可以根据使用情况选择,如可包覆在信息传输装置3外侧的隔离板等方式实现。
四极断路器由于其内部设置有N极互感器且该N极互感器上方空间没有与之对应的结构,因此控制器2与壳体1的右侧侧壁之间还存在一定空间,与适用于三极断路器的信息传输装置3,也就是与插接件结构31相比还需额外延长传输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转接装置32和转接线缆33的方式以延长其传输距离,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
同时,考虑到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适用于三级断路器与四级断路器,且避免分别制造模具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线缆33与控制器2连接的一端,可选的设置为与插接件结构31相同的配合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无需另开模具,只需采用转接装置32和转接线缆33,即可实现三极断路器与四极断路器通用的目的,且安装工序简单。
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无需重新设计四极断路器中的控制器2以使其右侧安置,也能够在三极断路器和四级断路器中通用,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也无需将从左侧伸出的通信线缆在跨越断路器本体后再与通信模块4相连,大幅减少了通信线缆的外露长度,降低了压线缆风险保证了通讯的可靠性,且基本消除了走线缆与放置时的安全隐患。此外,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安装在配电柜中时,由于通信模块4的右置,使其能够位于断路器本体的上方,便于观察与操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断路器本体,包括壳体(1)和容纳在所述壳体(1)内用于控制所述断路器运行的控制器(2),所述壳体(1)的右侧侧壁上开设有与外部空间贯通的过线孔(11);
信息传输装置(3),位于所述壳体(1)内,包括与所述控制器(2)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设置在所述过线孔(11)处的第二连接端;
通信模块(4),设置在所述右侧侧壁外侧,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传输装置(3)为设置于所述控制器(2)与所述过线孔(11)之间的插接件结构(31),所述插接件结构(31)靠近所述控制器(2)的一侧为所述第一连接端,靠近所述过线孔(11)的一侧为所述第二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为三极断路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为四极断路器,包括互感器外壳(6)和设置于所述互感器外壳(6)内的N极互感器;所述信息传输装置(3)设置于所述N极互感器上方,包括转接装置(32)和转接线缆(33);所述转接线缆(33)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转接装置(32)相连;所述转接装置(32)固定安装于所述互感器外壳(6),靠近所述过线孔(11)的一侧为所述第二连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32)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互感器外壳(6)的转接板(321);所述转接板(321)靠近所述控制器(2)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转接线缆(33)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头(322);靠近所述过线孔(11)的一侧为与所述通信模块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头(3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感器外壳(6)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转接板(321)底端的卡合槽(61),所述壳体(1)设置有压紧所述转接板(321)顶端的压紧凸台(13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32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置有隔离所述信息传输装置(3)和电弧的加强筋(1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侧壁的外侧设置有燕尾槽(14),所述通信模块(4)上具有与所述燕尾槽(14)配合的燕尾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还包括可拆装的设置在所述过线孔(11)处的盖板(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89461.9U CN209133432U (zh) | 2019-01-18 | 2019-01-18 | 一种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089461.9U CN209133432U (zh) | 2019-01-18 | 2019-01-18 | 一种断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33432U true CN209133432U (zh) | 2019-07-19 |
Family
ID=67250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089461.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133432U (zh) | 2019-01-18 | 2019-01-18 | 一种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3343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41996A (zh) * | 2019-01-18 | 2019-05-10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断路器 |
-
2019
- 2019-01-18 CN CN201920089461.9U patent/CN20913343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41996A (zh) * | 2019-01-18 | 2019-05-10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断路器 |
CN109741996B (zh) * | 2019-01-18 | 2024-01-26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断路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85202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CN209133432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1128418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外壳 | |
CN109741996A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100459320C (zh) | 一种连接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1404804U (zh) | 一种蓝牙开关插座 | |
CN205645692U (zh) |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绝缘罩组件 | |
CN212062912U (zh) | 结构优化的连接器 | |
CN209804567U (zh) | 一种用于断路器上的可插拔式控制盒 | |
CN201975575U (zh) | 线束连接器 | |
CN203799969U (zh) | 电磁开关盖 | |
CN219959605U (zh) | 一种新型电动车弯型插座 | |
CN211182116U (zh) | 一种方便引线的断路器壳体 | |
JP2002101526A (ja) | 電気接続箱の電源接続構造 | |
CN215070112U (zh) | 电池包的配电箱以及电池包 | |
CN217642043U (zh) | 带开关和保险管的插座 | |
CN220066198U (zh) | 一种新型电动车直型插座 | |
CN219842943U (zh) | 塑壳断路器电动操作机构 | |
CN209199787U (zh) | 一种发电厂用微机控制强电开关的接口装置 | |
CN217956158U (zh) | 一种两进四出接线端子 | |
CN217691017U (zh) | 一种智能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 |
CN208299097U (zh) | 电连接器、电气单元以及车辆 | |
CN208489962U (zh) | 一种换线耳机 | |
KR200252581Y1 (ko) | 안전 콘센트와 플러그 | |
CN209374813U (zh) | 一种插线板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2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