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7647U - 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7647U
CN215067647U CN202121322120.5U CN202121322120U CN215067647U CN 215067647 U CN215067647 U CN 215067647U CN 202121322120 U CN202121322120 U CN 202121322120U CN 215067647 U CN215067647 U CN 215067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trol circuit
electrochromic
sensor
voltag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221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221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7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7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7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及车辆,属于车辆领域,所述系统包括电致变色玻璃模组以及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包括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互相电气绝缘的多个变色层区域,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包括每一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所述两个电极连接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在对应的两个电极的两端具有不同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变色层区域具有不同的透光度;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调节任意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两端的电压。能够使得车辆车窗可以在不同的区域拥有不同的透光度,满足差异化需求。并且能够通过低电压控制的,实现不同透光度。

Description

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在夏季强烈的阳光透过玻璃直射到车内导致车内温度过高,加快了车内部件老化速度,较长的降温过程降低了乘坐舒适度,也导致空调耗能增加。为了改善这个问题,相关技术中,车窗常采用贴膜以降低透光率,针对天窗部分,一些车辆增加了电动遮阳帘,由于结构和美观原因,遮阳帘通常比较薄,隔热效果也不佳,而且遮阳帘、遮阳帘电机和卷绕部件占用车顶空间,降低车顶高度,侵占了后排乘客的头部空间,降低乘坐舒适度。或者,采用PDLC调光玻璃、SPD玻璃、热致变色玻璃。然而,PDLC调光玻璃只有透光和不透光两种状态,SPD玻璃则需要采用110V高压控制,热致变色玻璃只和光照,温度有关,不能人为控制。并且目前可变色车窗均为整体控制,只能整体变色,不能分区域变色。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及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致变色玻璃模组以及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包括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互相电气绝缘的多个变色层区域,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包括每一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所述两个电极连接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在对应的两个电极的两端具有不同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变色层区域具有不同的透光度;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调节任意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两端的电压。
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还包括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玻璃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玻璃层,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处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电解质层之间;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均包括互相电气绝缘的多个导电层区域,针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每一导电层区域,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存在与该导电层区域相对设置的导电层区域,使得每一所述变色层区域处于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层区域之间;
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两个导电层区域上。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流监控电路,所述电流监控电路连接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监控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输出的电流大小;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电流监控电流检测到所述电流大小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输出的电压。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处理装置以及与所述处理装置连接的传感器,所述处理装置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通信连接,所述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对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输出的电压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挡位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碰撞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以及雨量传感器中的一者或多者。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碰撞传感器和/或重力传感器,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在基于所述碰撞传感器和/或重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确定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压控制电路断开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输出的电压。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处理装置连接的手动操作部件,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基于用户针对所述手动操作部件进行的操作,对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输出的电压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用于设置为车辆的天窗。
可选地,所述多个变色层区域包括被构造成具有预设文字或者预设图案的形状的变色层区域。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公开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电致变色玻璃模组作为车窗玻璃,并将电子变色玻璃模组中的电致变色层划分为多个变色层区域,再通过电压控制电路控制该多个变色层区域电极的电压,能够使得车辆车窗在不同的区域拥有不同的透光度,满足差异化需求。并且能够通过低电压控制的,实现不同透光度。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车窗系统的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模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车窗系统的另一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车窗的透光度与车内温度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100,如图1所示,所述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100包括电压控制电路110以及如图2所示的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包括电致变色层210;
所述电致变色层210包括互相电气绝缘的多个变色层区域,如图2所示的变色层区域211、212、213,其中,图2中的虚线表示虚线左右两端的区域电气绝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图2中只展示了3个变色层区域,在具体实施时的变色层区域的数量本公开不作限定,每一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有两个电极连接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
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包括每一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所述两个电极连接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在对应的两个电极的两端具有不同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变色层区域具有不同的透光度;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用于调节任意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两端的电压。
电压控制电路110其中,上述多个变色层区域可以是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或者,上述多个变色层区域可以构成具有一定曲率的电致变色层。另外,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的控制电压可以在3V以内,即该电压控制电路110 向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的输出电压可以在3V以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电致变色玻璃模组作为车窗玻璃,并将电子变色玻璃模组中的电致变色层划分为多个变色层区域,再通过电压控制电路控制该多个变色层区域电极的电压,能够使得车辆车窗在不同的区域拥有不同的透光度,满足差异化需求。并且能够通过低电压控制的,实现不同透光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用于设置为车辆的天窗。
示例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被设置为某公交车的天窗,变色层区域可以是由车尾向车头纵向排列的,例如,有如图2所示的3个变色层区域211、 212、213,分别对应该公交车的前区、中区、后区,昏暗的环境却容易引起司机疲劳,一个明亮的环境更适合司机安全驾驶,这时可以通过电压控制电路110控制前区对应的变色层区域211对应的电极的电压,以使得前区的天窗透光度更高;而后排乘客若是疲劳要休息,需要一个比较暗的环境,则可以通过电压控制电路110控制中区以及后区对应的变色层区域212、213对应的电极的电压,以使得中区以及后区完全不透光,便于乘客休息。或者,变色层区域可以是由左至右横向排列的,由于日照的方向不同,采样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左右方向的调节该天窗的透明度。变色层区域的具体排列方式本公开不做限定。
或者,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还可以用于设置为车辆的车身的车窗,车辆还可以包括多个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例如,某车辆有两个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构成车辆的左右两个车窗,左、右车窗分别有2个变色层区域,即该车辆有4个变色层区域,分别对应车辆的左前、左后、右前、右后。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还包括从上至下的如图2所示的第一玻璃层220、第一透明导电层230、电解质层240、离子存储层250、第二透明导电层260以及第二玻璃层270,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210属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0和所述电解质层240之间;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0以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60均包括互相电气绝缘的多个导电层区域,如图2中所示的导电层区域231、232、233以及导电层区域261、262、263,针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0上的每一导电层区域,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60上存在与该导电层区域相对设置的导电层区域,具体地,如导电层区域231与导电层区域261对应,导电层区域232与导电层区域262对应,使得每一所述变色层区域处于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层区域之间,例如图2中变色层区域211处于相对设置的导电层区域231以及导电层区域261之间;
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两个导电层区域上。
其中,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100可以有多个电压控制电路110,每一个电压控制电路110分别与一个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导电层区域连接,例如第一电压控制电路110的两个电极与导电层区域231、导电层区域261连接,第一电压控制电路110用于调节变色层区域211对应的区域的透光度。
示例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变色层210采用MO3材料制成,在两个透明导电层230以及260上施加电压后,离子存储层250的阳离子通过电解质层240迁入到电致变色层210,与电致变色层210的MO3发生反应生成AyMOx,开始着色,可见光透过率开始降低,玻璃变的不透明;施加反向电压,阳离子从电致变色层210返回到离子存储层250,玻璃恢复透明状态。电解质层240的能够使得阳离子可以通过,电子难以通过。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的实际颜色和电致变色层210使用材料有关,在该电子变色层210采用MO3材料时,MO3材料反应后呈现蓝色。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导电层230也可选择吸热材料,吸收近红外线附近波段的热量,降低车内温度。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100还包括电流监控电路,所述电流监控电路连接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用于监控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输出的电流大小;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用于在所述电流监控电流检测到所述电流大小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断开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输出的电压。
其中,预设电流阈值例如可以为0.5A,其具体数值可以通过实验确定的电子变色玻璃模组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大小。采用本方案,通过设置电流监控电路监控流向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的电流大小,可以避免因为电流过高导致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损坏,或者大电流引起发热,引燃车顶内饰的风险。
在又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100还包括如图3 所示的处理装置310以及与所述处理装置连接的传感器320,所述处理装置 310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通信连接,所述处理装置310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对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输出的电压进行控制。
具体地,该无线发射器与该处理装置可以是通过CAN总线连接,该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100也可以包括433MHZ无线发射器以及433MHZ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发射器与该处理装置310电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电连接,该电压控制电路110与该处理装置310通过该无线发射器与该无线接收器构成通信连接。
采用本方案,通过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调节向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输出的电压,使得能够更加智能的自动调节车窗的透明度。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320包括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挡位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碰撞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以及雨量传感器中的一者或多者。
图4是一种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车窗的透光度与车内温度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其中,该示意图是在车外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测量得到的,如图4所示,该车窗经测定该全景天窗从透光到不透光能调节的温度范围为10℃左右,若车辆所处位置的车外温度为32.5℃,则通过天窗透光度可以调节温度约在 12.5℃至32.5℃。
例如,传感器320包括车外温度传感器以及车内温度传感器,通过计算车外温度传感器以及车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差,在车外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情况下,先通过调整全景天窗透光率控制车内温度,再配合空调、暖风,使车内温度保持在预设的理想温度,降低能耗。示例地,测试不同车型车内温度变化1℃全景天窗透光度变化为x%,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差,即可以得出该车车主需要的全景天窗透光率,当超出全景天窗透光率调整范围再使用空调,暖风控制。
再例如,传感器320还包括环境光传感器、挡位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汽车行驶中过程中树木,建筑物和隧道会遮挡住阳光,导致环境温度变化,会不断调整车窗的透光度,太过频繁调整不合理也没必要。因此,在所述车外温度信息表征车外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若挡位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检测到的档位和车速信息表征所述车辆车速大于预设阈值,且环境光信息表征环境光发生变化,则通过调节向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输出的电压,使得车窗在检测到所述车外温度变化的预设时长内,保持透明度不改变。示例地,在车辆挡位为D或R档,有一定车速,判定为暂时遮挡,透光率保持当前值一定时间不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包括碰撞传感器和/或重力传感器,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在基于所述碰撞传感器和/或重力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确定所述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断开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输出的电压。
采用本方案,可以车辆发生碰撞或者翻车状况时及时切断电源输出,避免因事故造成负载短路,大电流引起发热,引燃车顶内饰的风险。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100还包括与所述处理装置连接的手动操作部件,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基于用户针对所述手动操作部件进行的操作,对所述电压控制电路110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输出的电压进行控制。
其中,该手动操作部件可以是设置在车辆上的摇杆、旋钮等装置,也可以是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与该处理装置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讯连接。进一步地,对应每一个变色层区域,可以有一个该手动操作部件。例如,前区、中区、后区分别与一个手动操作部件设置在车辆上的旋钮对应,在操作前区对应的旋钮时,对玻璃其他区域的透光度不构成影响。
进一步地,手动操作对车窗透光度的调节的优先级可以是最高的,例如可以在检测到用户针对所述手动操作部件进行操作时,暂停其他的控制方案。
采用本方案,通过设置手动操作部件,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对向电致变色玻璃模组200输出的电压进行控制,以使得车窗的透光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变色层区域包括被构造成具有预设文字或者预设图案的形状的变色层区域。
例如,该车辆属于某广告公司,则可以将该变色层区域构造为该公司的名称或者商标等。该预设文字或者预设图案形状也可以为艺术图案。
其中,针对利用单个变色层区域就能呈现的文字或图案,则只需要控制该变色层区域的电压与周围变色层区域的电压不同。针对需要多个变色层区域才能呈现的文字或图案,则需要通过该多个变色层区域对应的电压控制电路对每一变色层区域的电压进行联合控制,使得用于组成文字或图案的变色层区域的颜色以及透明度与其他变色层区域不同。其中,用于组成文字或图案的变色层区域例如可以是用于组成一个汉字的多个变色层区域,其中的每一个变色层区域是一个文字的一笔画;或者,用于组成文字或图案的变色层区域例如可以是用于组成一个英文单词的多个变色层区域,其中的每一变色层区域是该英文单词中的一个英文字母。又例如,电致变色层210可以由较多的面积较小的方形变色层区域构成,这样,通过不同的联合控制策略对每一变色层区域的电压进行控制,能够使得电致变色层210呈现出不同的文字或图案。
采用本方案,可以通过不同的透光度来显示信息,呈现艺术表现,能够提升用户感受。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50,所述车辆包括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10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在具体实施时,车辆50还包括其它部件,图5只是示出了与本公开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它必要的车辆部件未一一示出。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电致变色玻璃模组以及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包括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互相电气绝缘的多个变色层区域,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包括每一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所述两个电极连接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在对应的两个电极的两端具有不同的电压的情况下,所述变色层区域具有不同的透光度;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调节任意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两端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还包括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玻璃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玻璃层,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处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电解质层之间;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均包括互相电气绝缘的多个导电层区域,针对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每一导电层区域,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存在与该导电层区域相对设置的导电层区域,使得每一所述变色层区域处于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电层区域之间;
所述变色层区域对应的两个电极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两个导电层区域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流监控电路,所述电流监控电路连接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监控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输出的电流大小;
所述电压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电流监控电流检测到所述电流大小大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输出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处理装置以及与所述处理装置连接的传感器,所述处理装置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通信连接,所述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对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输出的电压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车外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挡位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碰撞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以及雨量传感器中的一者或多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碰撞传感器和/或重力传感器;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在基于所述碰撞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停止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输出电压;和/或,
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在基于所述重力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发生侧翻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停止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输出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处理装置连接的人工调节部件,所述处理装置用于基于用户针对所述人工调节部件进行的操作,对所述电压控制电路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输出的电压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模组用于设置为车辆的天窗。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变色层区域包括被构造成具有预设文字或者预设图案的形状的变色层区域。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
CN202121322120.5U 2021-06-11 2021-06-11 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5067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2120.5U CN215067647U (zh) 2021-06-11 2021-06-11 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2120.5U CN215067647U (zh) 2021-06-11 2021-06-11 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7647U true CN215067647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2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22120.5U Active CN215067647U (zh) 2021-06-11 2021-06-11 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76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6938A (zh) * 2022-08-26 2023-01-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6938A (zh) * 2022-08-26 2023-01-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616938B (zh) * 2022-08-26 2024-01-0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3810B2 (en) System of networked controller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system of networked controllers
CN207264071U (zh) 一种电致变色汽车玻璃
US735516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windows with variable light transmission
CN103991366A (zh) 遮阳装置、车辆、玻璃遮阳方法
CN210680355U (zh) 一种可调节透光率的车窗装置
CN215705609U (zh) 车辆设备
CN204432324U (zh) 一种智能车窗系统
WO2002100635A1 (en) Colored electrochromic transparent window assemblies
DE102011080154B4 (de) Fahrzeugfensterscheibe und Fahrzeug mit Verbundglasscheiben als Fahrzeugfensterscheiben
US20150253594A1 (en) Adjustable Tint
CN110834523A (zh) 一种自适应的电子遮阳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39079A (zh) 自适应车窗调节系统
CN111516470A (zh) 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智能调光系统、汽车及工作方法
CN215067647U (zh) 车窗透光度调节系统及车辆
CN113741073A (zh) 用于驱动电光装置的驱动电路
CN212148341U (zh) 车辆
CN104626937A (zh) 遮阳防眩装置
CN202986760U (zh) Led调色车窗玻璃
CN112339535A (zh) 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前风挡遮阳板
CN208812944U (zh) 车辆遮阳系统
CN107170401A (zh) 一种车内信息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6278024U (zh) 一种自动调节亮度的汽车后视镜装置
CN207257312U (zh) 后视区域与非后视区域分开控制的车载调光系统
CN112937263A (zh) 一种汽车玻璃变色控制系统、汽车及方法
CN203580579U (zh) 遮阳防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