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38701U - 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和楼梯自动化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和楼梯自动化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38701U
CN215038701U CN202120595686.9U CN202120595686U CN215038701U CN 215038701 U CN215038701 U CN 215038701U CN 202120595686 U CN202120595686 U CN 202120595686U CN 215038701 U CN215038701 U CN 215038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ir
production unit
mold
frame
auto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956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鹏程
阿斯嘎
兰春立
王恩慧
陈国伟
李健
黄裕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engchu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956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38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38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38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和楼梯自动化生产线,该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包括:楼梯立模,所述楼梯立模设有模腔;布料装置,包括移动架和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的布料机,所述移动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楼梯立模,所述布料机用于向所述模腔内进行布料;以及多功能平台,包括行走架,以及均设置于所述行走架上的清理机构、喷油机构和置筋机构,所述行走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楼梯立模,所述清理机构用于对所述模腔进行清洁,所述喷油机构用于向所述模腔内喷油,所述置筋机构用于向所述模腔内放入钢筋笼。本方案能够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且整体集成度高,可有效降低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和楼梯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和楼梯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装配式预制楼梯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较低,例如模腔清理、喷油、置筋、布料等工序全部需要人工作业完成,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且生产效率低,另外每一工序均需要单独布置一个工位,使得生产线整体的集成度较低,导致整个楼梯生产线的占地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和楼梯自动化生产线,能够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且整体集成度高,可有效降低占地面积。
本申请提出一种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包括:
楼梯立模,所述楼梯立模设有模腔;
布料装置,包括移动架和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的布料机,所述移动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楼梯立模,所述布料机用于向所述模腔内进行布料;以及
多功能平台,包括行走架,以及均设置于所述行走架上的清理机构、喷油机构和置筋机构,所述行走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楼梯立模,所述清理机构用于对所述模腔进行清洁,所述喷油机构用于向所述模腔内喷油,所述置筋机构用于向所述模腔内放入钢筋笼。
上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在进行预制楼梯构件的生产时,多功能平台在行走架的带动下移动至楼梯立模上方作业区域;通过清理机构对模腔进行自动清理作业;清理完成后,通过喷油机构对模腔内进行自动喷油作业(具体为喷入脱模剂);喷油完成后,通过置筋机构向模腔内放入钢筋笼进行自动置筋作业;置筋完成后,可通过人工或者其他自动化机械进行合模和安装预埋件作业;预埋件安装完成后,布料装置通过移动架运动至楼梯立模的上方布料位置,通过布料机向楼梯立模的模腔内进行自动布料作业;布料完成后,可通过人工或者其他自动化机械抹光构件外露面并对构件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将楼梯立模打开,便可将生产好的预制楼梯构件取出。本方案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能够代替人工完成模腔清洁、喷油、置筋及布料等一系列作业,可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且将清理机构、喷油机构和置筋机构集成于行走架上而形成三合一的多功能平台,使得整体的集成度更高,可有效降低占地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楼梯立模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模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楼梯立模包括开合模机构、振捣机构和热养护机构中的一种或者任意几种;所述开合模机构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模腔,所述振捣机构用于对所述模腔内的物料进行振捣,所述热养护机构用于对所述模腔内的构件进行热养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架和所述行走架分别布置于所述楼梯立模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移动架和所述行走架均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布料机可相对所述移动架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横移模组、第一升降模组和清理组件,所述横移模组安装于所述行走架,所述第一升降模组与所述横移模组驱动连接,所述清理组件与所述第一升降模组驱动连接,所述横移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模组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升降模组用于驱动所述清理组件沿竖向进行升降运动,所述清理组件用于对所述模腔进行清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油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行走架上的横移梁,以及安装于所述横移梁上的喷油组件,所述横移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喷油机构能够沿所述横移梁往复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置筋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行走架上的第二升降模组,以及与所述第二升降模组驱动连接的置筋夹爪,所述第二升降模组用于带动所述置筋夹爪沿竖向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置筋夹爪用于夹取或释放钢筋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平台通过所述清理机构、所述喷油机构和所述置筋机构协同配合能够完成至少一组楼梯立模组的生产作业,所述一组楼梯立模组包括多个所述楼梯立模。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楼梯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搅拌站、混凝土输送线和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所述混凝土输送线用于将所述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输送至所述布料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楼梯自动化生产线还包括构件放置区、行吊、钢筋笼输送通道和物流通道,所述构件放置区布置于所述楼梯立模的一侧,所述行吊用于将所述楼梯立模生产的构件移送至所述构件放置区;所述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之间均布置有所述钢筋笼输送通道,所述物流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物流通道布置于各所述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交。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为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的多功能平台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的多功能平台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楼梯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1、楼梯立模;12、布料装置;121、移动架;122、布料机;123、第一轨道;13、多功能平台;131、行走架;132、清理机构;1321、横移模组;1322、第一升降模组;1323、清理组件;133、喷油机构;1331、横移梁;1332、喷油组件;134、置筋机构;1341、第二升降模组;1342、置筋夹爪;1343、置筋横梁;135、第二轨道;136、电控箱;14、钢筋笼放置区;20、搅拌站;30、混凝土输送线;40、构件放置区;50、行吊;60、钢筋笼输送通道;70、物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包括楼梯立模11、布料装置12和多功能平台13。其中,楼梯立模11设有模腔;布料装置12包括移动架121和设置于移动架121上的布料机122,移动架121能够靠近或远离楼梯立模11,布料机122用于向模腔内进行布料;多功能平台13包括行走架131,以及均设置于行走架131上的清理机构132、喷油机构133和置筋机构134,行走架131能够靠近或远离楼梯立模11,清理机构132用于对模腔进行清洁,喷油机构133用于向模腔内喷油,置筋机构134用于向模腔内放入钢筋笼。
上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在进行预制楼梯构件的生产时,多功能平台13在行走架131的带动下移动至楼梯立模11上方作业区域;通过清理机构132对模腔进行自动清理作业;清理完成后,通过喷油机构133对模腔内进行自动喷油作业(具体为喷入脱模剂);喷油完成后,通过置筋机构134向模腔内放入钢筋笼进行自动置筋作业;置筋完成后,可通过人工或者其他自动化机械进行合模和安装预埋件作业;预埋件安装完成后,布料装置12通过移动架121运动至楼梯立模11的上方布料位置,通过布料机122向楼梯立模11的模腔内进行自动布料作业;布料完成后,可通过人工或者其他自动化机械抹光构件外露面并对构件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将楼梯立模11打开,便可将生产好的预制楼梯构件取出。本方案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能够代替人工完成模腔清洁、喷油、置筋及布料等一系列作业,可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并且将清理机构132、喷油机构133和置筋机构134集成于行走架131上而形成三合一的多功能平台13,使得整体的集成度更高,可有效降低占地面积。
此外,传统的楼梯立模多采用单模腔立模,若需要同时生产多个楼梯构件,则需要同时设置多个楼梯立模,使得整体的占地面积增大。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生产线布置的紧凑性,降低占地面积,可选地,楼梯立模11设有至少两个模腔。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楼梯立模11采用一模四腔的成组式立模,其占地仅为4个单腔膜具占地面积的60%,可有效降低土地使用面积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楼梯立模11包括开合模机构、振捣机构和热养护机构中的一种或者任意几种;开合模机构用于打开或盖合模腔,振捣机构用于对模腔内的物料进行振捣,热养护机构用于对模腔内的构件进行热养护。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楼梯立模11包括开合模机构、振捣机构和热养护机构,如此使得楼梯立模11自带开合模、振捣及养护多种功能。具体地,开合模机构可采用气压或液压开合模机构,在进行模腔清理作业前,通过开合模机构自动打开楼梯立模11的模腔,在置筋作业完成后,通过开合模机构自动盖合模腔。在布料机122进行布料作业的同时,通过振捣机构能够将模腔内的混凝土物料振捣密实,保证最终生产的构件的密实度。热养护机构具体可采用养护管道热水循环来对构件进行热养护。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还包括钢筋笼放置区14,钢筋笼放置区14布置于楼梯立模11的一侧并位于置筋机构134的移动路径上。通过钢筋笼放置区14可将待使用的钢筋笼集中放置,在进行置筋作业时,行走架131带动置筋机构134运动至钢筋笼放置区14的上方,通过置筋机构134抓取钢筋笼,然后置筋机构134在行走架131的带动下运动至楼梯立模11的上方区域,完成置筋作业,如此,可有效提升置筋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架121和行走架131分别布置于楼梯立模11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移动架121和行走架131均能够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布料机122可相对移动架121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交。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交,可以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或者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以图2的视角为例,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为前后方向,使得自动化生产单元的整体平面布局大体呈矩形结构,布置规整。在进行布料作业时,通过移动架121带动布料机122沿第一方向运动至楼梯立模11上方的布料区域,通过布料机122向模腔内输送物料,在布料过程中,布料机122能够相对移动架121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使得模腔内的各个区域能够均匀填满物料,实现均匀布料。通过移动架121沿第一方向的运动及布料机122沿第二方向的运动,使得布料机122能够同时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产生位移,可有效提升布料机122的布料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布料装置12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轨道123,移动架121安装于第一轨道123上并能够沿第一轨道123运动;多功能平台13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轨道135,行走架131安装于第二轨道135上并能够沿第二轨道135运动。具体地,第一轨道123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有两个,移动架121呈龙门架结构,移动架121两侧的支脚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一轨道123滑动配合,通过第一轨道123的导向作用,使得移动架121能够按照预设路线进行移动,从而保证布料机122能够准确地移动至布料区域。类似地,第二轨道135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有两个,行走架131呈龙门架结构,行走架131两侧的支脚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二轨道135滑动配合,通过第二轨道135的导向作用,使得行走架131能够按照预设路线进行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架121和行走架131也可通过设置行走轮来实现自由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平台13还包括电控箱136。具体地,电控箱136设置于行走架131的一侧,清理机构132、喷油机构133和置筋机构134分别与电控箱136电性连接,通过电控箱136能够实现清理、喷油和置筋作业的自动化控制。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清理机构132包括横移模组1321、第一升降模组1322和清理组件1323,横移模组1321安装于行走架131,第一升降模组1322与横移模组1321驱动连接,清理组件1323与第一升降模组1322驱动连接,横移模组1321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模组1322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第一升降模组1322用于驱动清理组件1323沿竖向进行升降运动,清理组件1323用于对模腔进行清理。具体地,在清理作业时,行走架131带动清理机构132运动至待清洁模腔位置,清理组件1323通过横移模组1321运动到待清理模腔的最左半区,通过第一升降模组1322带动清理组件1323向下方移动,直至清理组件1323接触模腔,再通过清理组件1323对模腔内进行清理;左半区清理完成后,第一升降模组1322带动清理组件1323上升,再通过横移模组1321带动清理组件1323运动至模腔的右半区,重复上述清理动作,如此,使得模腔的各个区域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清理。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清理组件1323包括驱动件及与驱动件驱动连接的滚刷,通过驱动件驱动滚刷旋转以对模腔进行清洁,可有效提升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喷油机构133包括安装于行走架131上的横移梁1331,以及安装于横移梁1331上的喷油组件1332,横移梁1331沿第二方向延伸,喷油机构133能够沿横移梁1331往复运动。具体地,待清理作业完成后,清理装置上升到安全位,喷油机构133定位到模腔,通过喷油机构133沿着横移梁1331运动以对模腔喷涂脱模剂,实现均匀涂油。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置筋机构134包括安装于行走架131上的第二升降模组1341,以及与第二升降模组1341驱动连接的置筋夹爪1342,第二升降模组1341用于带动置筋夹爪1342沿竖向进行升降运动,置筋夹爪1342用于夹取或释放钢筋笼。具体地,在喷油完成后,喷油机构133回复到安全位,行走架131带动置筋机构134运动至钢筋笼放置区14,第二升降模组1341带动置筋夹爪1342下降,置筋夹爪1342抓取钢筋笼,然后第二升降模组1341带动置筋夹爪1342上升,完成取料动作;然后行走架131带动置筋机构134运动至楼梯立模11上方定位点,第二升降模组1341带动置筋夹爪1342下降,置筋夹爪1342将钢筋笼放入到模腔内,完成置筋动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置筋机构134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置筋横梁1343,置筋横梁1343与第二升降模组1341驱动连接,置筋夹爪1342设置有多个,多个置筋夹爪1342沿第二方向间隔安装于置筋横梁1343上,各置筋夹爪1342均能够相对置筋横梁1343沿第二方向运动。通过在置筋横梁1343上设置多个置筋夹爪1342,能够保证钢筋笼的抓取和移送稳定性。各置筋夹爪1342能够相对置筋横梁1343沿第二方向运动,从而能够对相邻两个置筋夹爪134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以更好地适应于不同尺寸的钢筋笼的抓取。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多功能平台13通过清理机构132、喷油机构133和置筋机构134协同配合能够完成至少一组楼梯立模组的生产作业,一组楼梯立模组包括多个楼梯立模11。具体地,当多功能平台13定位至对应的一组楼梯立模组上方后,通过清理机构132可对楼梯立模组的各个楼梯立模11的模腔进行清理作业,通过喷油机构133对各个楼梯立模11的模腔进行喷油作业,通过置筋机构134对各个楼梯立模11的模腔进行置筋作业,清理机构132、喷油机构133和置筋机构134能够独立进行作业,并且在作业完成后反馈信息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下一执行机构进行下一步的作业,直至完成一组楼梯立模组的生产作业。
基于上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楼梯自动化生产线。
请参阅图5,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楼梯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搅拌站20、混凝土输送线30和至少一个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混凝土输送线30用于将搅拌站20生产的混凝土输送至布料机122。上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线通过混凝土输送线30将搅拌站20生产的混凝土输送至布料机122,实现自动供料,再通过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完成相应的楼梯生产工序。其中,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楼梯自动化生产线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所有技术方案,因而至少具有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楼梯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规模来设置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的数量。为了进一步节省占地面积,降低成本,可选地,相邻两个自动化生产单元可共用一套布料装置1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楼梯自动化生产线还包括构件放置区40和行吊50,构件放置区40布置于楼梯立模11的一侧,行吊50用于将楼梯立模11生产的构件移送至构件放置区40。当构件生产完成后,楼梯立模11的模腔打开,通过行吊50将构件吊出并移送至构件放置区40,通过构件放置区40可放置生产好的楼梯构件,并且在该区域还可进行楼梯构件的修补以及构件的装车运输作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楼梯自动化生产线还包括钢筋笼输送通道60和物流通道70,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任意相邻两个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之间均布置有钢筋笼输送通道60,物流通道70沿第一方向延伸,物流通道70布置于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交。具体地,如图5所示,相邻两个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之间设置有钢筋笼输送通道60,每一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在第二方向的一侧均设置有构件放置区40,物流通道70布置于构件放置区40远离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10的一侧,且物流通道70沿第一方向延伸而经过各构件放置区40。上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线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占地面积较小;且能够有序完成钢筋笼输送、构件生产、构件存放及物流输送等一系列作业,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楼梯立模,所述楼梯立模设有模腔;
布料装置,包括移动架和设置于所述移动架上的布料机,所述移动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楼梯立模,所述布料机用于向所述模腔内进行布料;以及
多功能平台,包括行走架,以及均设置于所述行走架上的清理机构、喷油机构和置筋机构,所述行走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楼梯立模,所述清理机构用于对所述模腔进行清洁,所述喷油机构用于向所述模腔内喷油,所述置筋机构用于向所述模腔内放入钢筋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立模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模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立模包括开合模机构、振捣机构和热养护机构中的一种或者任意几种;所述开合模机构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模腔,所述振捣机构用于对所述模腔内的物料进行振捣,所述热养护机构用于对所述模腔内的构件进行热养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和所述行走架分别布置于所述楼梯立模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移动架和所述行走架均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布料机可相对所述移动架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横移模组、第一升降模组和清理组件,所述横移模组安装于所述行走架,所述第一升降模组与所述横移模组驱动连接,所述清理组件与所述第一升降模组驱动连接,所述横移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模组沿所述第二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升降模组用于驱动所述清理组件沿竖向进行升降运动,所述清理组件用于对所述模腔进行清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行走架上的横移梁,以及安装于所述横移梁上的喷油组件,所述横移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喷油机构能够沿所述横移梁往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筋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行走架上的第二升降模组,以及与所述第二升降模组驱动连接的置筋夹爪,所述第二升降模组用于带动所述置筋夹爪沿竖向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置筋夹爪用于夹取或释放钢筋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平台通过所述清理机构、所述喷油机构和所述置筋机构协同配合能够完成至少一组楼梯立模组的生产作业,所述一组楼梯立模组包括多个所述楼梯立模。
9.一种楼梯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站、混凝土输送线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所述混凝土输送线用于将所述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输送至所述布料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楼梯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自动化生产线还包括构件放置区、行吊、钢筋笼输送通道和物流通道,所述构件放置区布置于所述楼梯立模的一侧,所述行吊用于将所述楼梯立模生产的构件移送至所述构件放置区;所述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之间均布置有所述钢筋笼输送通道,所述物流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物流通道布置于各所述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交。
CN202120595686.9U 2021-03-24 2021-03-24 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和楼梯自动化生产线 Active CN215038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5686.9U CN215038701U (zh) 2021-03-24 2021-03-24 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和楼梯自动化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5686.9U CN215038701U (zh) 2021-03-24 2021-03-24 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和楼梯自动化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38701U true CN21503870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55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95686.9U Active CN215038701U (zh) 2021-03-24 2021-03-24 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和楼梯自动化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38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9258B (zh) Pc构件生产线
CN102555052A (zh) 一种自保温砌块生产线
CN109822736B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的生产工艺
CN109773952B (zh) 一种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CN215882038U (zh) 一种高铁桥梁构件预制加工的自动化环形生产线
CN104369266B (zh) 一种漏粪板自动化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113910445B (zh) 高速铁路先张轨道板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CN109291229B (zh) 模块化移动式多层码放蒸养pc构件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
CN215038701U (zh) 楼梯自动化生产单元和楼梯自动化生产线
CN112878714B (zh) 一种自动化建筑工程用砌砖机
CN104526862A (zh) 一种集成式预制件脱模机
CN111941630A (zh) 一种pc构件的自动生产系统
CN209794134U (zh) 一种短线匹配节段梁循环流水生产线
CN110936487A (zh) 一种新型的预制构件生产系统
CN107030866B (zh) 一种数控pc生产线
CN207808033U (zh) 一种集约式pc大板生产线立体转运系统
CN113787604B (zh) 预制楼梯流水式生产线
CN112356259B (zh) 一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管桩自动化生产线
CN113001741B (zh)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
CN114012882A (zh) 一种立体集约式pc构件生产系统及其工艺
CN202702384U (zh) 一种墙体板材自动化循环生产系统
CN112917666A (zh) 一种预制件生产方法、生产线
CN113290686A (zh)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系统
CN204367155U (zh) 一种集成式预制件脱模机
CN112140321A (zh) 一种小型预制构件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5

Address after: Room 103, Building 121, Zone A, East China International Building Materials Center, North Hema Road, Cuozhen Town, Feidong County,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1602

Patentee after: Anhui HENGCHU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a2-05, 2nd floor, building A1, 1 Panpu Road, Biguiyuan community,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r office use only)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Ltd.